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五篇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49438867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五篇(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五篇篇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 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 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 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 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 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 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 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和充足的自

2、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 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 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 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 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 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 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 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 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 识、适应

3、、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 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 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 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 赢”。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 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 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 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

4、高投入、高消耗、低 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 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 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 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 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 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 “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 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 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

5、的建 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 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 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 生态补偿等。20*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 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 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 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

6、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 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 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 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 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 用。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 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 以及稀缺性的变化。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 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气欠发达地区往往蕴 藏着较丰富的原

7、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 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 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 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 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 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 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 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 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

8、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 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 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 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 6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 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 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 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 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 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

9、城 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 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 从“黑色”转向“绿色”。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 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 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 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 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 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

10、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篇二: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建设生态文明,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 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 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 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 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

11、四次 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为 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 共同原则。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次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 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第三次飞跃是20XX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 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 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 环境保护相结合,以

12、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第四次飞跃是今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 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这次会议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 的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两大主题,围绕“达成新 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全面评估过去二十年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 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应对新挑战制订新的行动计划”三大目标, 进行了深入讨论,正式通过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会成果文件。 成果文件重申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 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 以优惠

13、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温家宝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大会,发表了 题为“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讲,表达了我国愿 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意愿和决心,全面阐述了 我国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主张,彰显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 的大国形象。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环境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治理的同时,也 在国内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 20*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

14、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 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设 的实践者、引领者,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6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明确指导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就是要坚持在发展 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就是 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三是进一步明确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 史地位,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根本路径。四是进一步明确环 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 突出环境问题。五是进一步明确环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要继续 弘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

15、新,不畏艰难、无私 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六是进一步明确环境 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作用。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表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勇做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一要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要坚决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结构减排放 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在大气污染联防联 控重点区域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二要 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 型,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16、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环境标准引领企业技 术进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三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 环境问题。要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 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处置工作,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四要加大农村 环境保护力度。要继续深化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强化农 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五要让重 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环境敏感区、 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的江河湖 泊、草原、湿地,下决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产业。六要研究出台生态

17、文明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 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篇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作为中组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之一,生态文明 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材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 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后,国内第一本有关生态文明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正式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 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 和生态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 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长期关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18、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力所 能及地作一些研究和促进工作。认真阅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 展一书之后,深受启发,收获良多。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 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的重大方针政策,认真总结现阶段我 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系统阐述生态文明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尤其是选取大量生动翔实的国内外 和正反面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总结,来解析生态文明建 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能减排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一系 列主要做法、经验和启示,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构思新颖,适合各 级领导干部学习阅读,是一部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好教材。历史地看,可持续发

19、展与生态文明理念,都是由资源环境问题而 引起的。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进一步强化, 客观上要求党和国家在执政方略上有新发展,在解决发展难题上有新 思路,在实现协调发展上有新举措,于是一种人类文明转型和升华的 新的文明形态一一生态文明开始正式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 大事业的历史舞台。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 业文明,而是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关系,在工 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 态环境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社会各 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坚

20、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 本解决以后,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愿望明显增强。十七 届五中全会做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 人类文明结构、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保障和改善民生、抢占未来国际 竞争制高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以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不是一 般工作任务,而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尤其

21、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当代历 史使命。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事业蓬勃发展,一 大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 和实践中来。20XX年底,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国家有 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也是希望能够组织、 协调、动员有关方面的人员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 究,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决定行动,行动要有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与 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 广度、深度和历史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 展案例教材的普及和宣传,必将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

22、建设与可持续 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篇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 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 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 识进入了新境界。建设生态文明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现实意义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创新,是社会发展阶 段的一个新的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 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

23、的地位:一是源于我们党对工业文明和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的反思。人类发 展史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历史上,一些 古代文明因生态良好而兴盛,也有的文明因生态恶化而衰败。比如古 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都是因为生态系统破坏而衰 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在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带来了大量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灾难。上世纪50年代,发 生于英国的伦敦雾,1.2万人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80年代发生于印 度的农药厂爆炸,2.5万人直接丧生、55万人间接致死,20多万人永 久残废。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因环境污染而丧生。我国改革开放 30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

24、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森林 锐减、草场退化、江河污染、大气灰霾、物种减少,环境污染事件也 时有发生。重经济轻环境、重增长轻保护的发展模式,让一些地方的 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 结果是增长所得远远不够治理所出,当然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对工业 文明的否定。在吸收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 通过对过去发展的认真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把握,着眼于破解人 与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锐矛盾,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战 略决策。二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积极回应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完善。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 和质

25、量有了更多的期盼和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 新鲜的空气、吃到放心的食品、住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身体健康、 生活幸福。开着宝马车喝污水,这不是全面小康。所以,党的十八大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就是顺应 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 集中体现,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 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 好的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三是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正确把握和可持续发展的

26、拓展创新。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世界 各国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经济、军事等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主要发 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维护国民健康的名义,制 定了严格的、强制性的环境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构筑新的 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只有加快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才能顺应 世界发展的新趋向,参与和赢得国际竞争。同时,资源环境也越来越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能源年消耗量占到世界的 20%,煤炭消费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石油消费量一半以上 要靠进口,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四五倍。按照党的十八大提 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目

27、标,如果继续采取这种粗 放的发展模式,现有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无法支持,未来的发展也将 难以为继。所以,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将 难以为继。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了破解资源环境的制约,全面 增强环境竞争力,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党的十八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并 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 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基本要求。实践 中,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价值观念上,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是 自然之子。在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28、中,必须牢固树立与自然对 等思想,对自然保持必要的尊重。我们的发展,既不能走向与自然对 立,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始终以敬重的姿态,考量人与自然的 关系,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使我们的发展能与自然和谐互惠, 相得益彰。二是在指导方针上,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节约优先就是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 社会发展。保护优先就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 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 化也不行。发展是第一要务,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 保护是发展的基础,脱离环境保护抓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所以, 必

29、须通过保护环境优化发展,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自然恢复为主, 就是减少人为干预,给生态环境以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时间和空间。三是在实现路径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 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把经济增长 从依靠资源环境消耗,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上来,大力推进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 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 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而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的空间、给农业 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四是在工作落实上,要坚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

30、的 污染防治,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其 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因而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绝不是 简单的污染防治。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达国家 一二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集 中显现。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 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通过系统的变革,坚持不懈地推进,推 动我们的发展进入生态文明的美好时代,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 账。篇五: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阅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深感这是对当前干部培训 很有用的一本教材。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 布局

31、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这样一个重要任务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经 验,每个国家干部都应该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从认识过程看,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或者说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和生态文明理念产生的逻辑起点和主线;从实践内容看,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生态文明和 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又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重要任务,广大领导干部是这项事业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内容设计和案例选择上,案例选编紧紧围绕十七大,十七届四 中、

32、五中全会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精神实质和 战略部署,努力反映现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认识 及其实践的主要方面。全书分为总论和五章案例。总论是关于生态文 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状况的总括。根据十七大关于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第一章定位于环 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着重阐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 统一关系,力图通过促进环保与经济的协调融合,进一步提高生态文 明水平。基于对环境保护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的认识,第二 章是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意在展示如何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来促进人 与人的和谐和社会进步,呼应十七大关于在全社会树

33、立生态文明观念 的战略要求。第三章是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第四章是生态保护与建 设,分别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两大领域为重点,展示在生态 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如何实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任务。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则从借鉴引进和促进走和平发展道路两个角度 展示加强国际合作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全书除总论外,其他各章都包括一个基本问题的概述和若干相关 案例的介绍,5章专论共引用了 35个案例。案例选择求实、有效、 鲜明,对我们理解相关问题很有帮助。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博大精深,其实践内容复杂宽广,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 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为之奋斗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 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项新的战略任务,是一个长期探 索、逐渐丰富、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一本包括30多个案例的教材 既不可能涵盖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部,也难以满足实践中 的所有需要。但是,这本案例教材确实能够在一些重要领域和方面给 予广大领导干部以启迪和思考,促进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 文明观念,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