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心理学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48980679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态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态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心理学(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部分背景第二部分内含 第三部分研究领域 第四部分是非功过 /前言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这一术语多指产生20世纪40年代, 由勒温、巴克、吉布森、奈瑟、布伦瑞克等人开创的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 即 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来, 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 传统心理学。它是从主流心理学内部发起的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改造, 针对 主流心理学实验方法的人为性缺陷,将生态学的观点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 倡 导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生态学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学科的诞生, 而且是 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的形成。生态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生的学科, 也 构成

2、了新的研究方法论,这就是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生态 心理学是西方新的发展趋势。生态心理学强调自然观察和现场研究, 主张心理现象只能在背景中被理解, 心理学研究对象必须由实验室行为转向现实生活行为, 由只考察有机体个体转 向考察有机体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生态学的野外观察法 对人的研究的自然回归。生态心理学由于吸收了生态学的世界观与研究方法,因 而,其在一般方法论的层次上,既不同于传统主流心理学,也不同于非主流心理 学。一、生态心理学生成的背景生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中充满希望的领域。在阐释生态心理学之前,有必 要对生态心理学发展的背景加以解读

3、。这既有助于说明其理论的来源,也有助于 说明其理论的基本观点。一个学科的背景一般包括社会背景与理论背景,后者又 包括其科学背景、哲学背景与自身学科内的理论资源。1.1 社会背景谈到社会背景往往要涉及社会的许多层面。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史,心理学由 于过于关注个体与脱离真实生活情境的实验室研究,面对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往往提不出解决的良方。我们将会看到,即或是社会心理学这门应与社会现实更 为贴近的学科,历史中也面临同样的危机。1.1.1 社会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爆发促进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繁荣,同时也直接服 务于战争。这一时期,社会心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信仰、偏见、说服、宣传、态 度改变及大众传

4、播等。美国的社会心理学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发 生一场危机。危机主要发端于美国当时的社会危机:黑人运动、妇女运动、反越 战运动以及全球大造反为标志的青年运动,造成了社会的动荡。面对严峻的社会 现实,会心理学家一时手足无措,拿不出治愈社会的灵丹妙药,使人们对这门原 来在心目中深为推崇的学科大失所望。除了西方社会 70 年代所面临的危机外,整个人类社会还面临着范围更广大 的,任务更艰巨的,同时问题也是更为复杂的危机,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危 机。现代人类社会正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旗号下获得飞速发展。由于我们过 度沉迷于发展的幻梦当中,结果对发展的代价并未给予更多注意。目前人类社会 的许

5、多方面的发展是以破坏性的掠夺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为代价的。伴随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环境问题很早就出现了。发达国家由于发展较早, 因此遭受环境危机的侵害也比较早。另外,发展中国家由于采取了同发达国家大 致相同的发展道路,他们也同样使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雪上加霜。1.1.2 环境危机环境危机表现在许多方面: (1) 北半球人口过密, 臭氧层快速地减少了一 半;(2)每天至少有 140 种植物和动物灭绝;(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且 持续增长;(4)温室效应;(5)世界范围内森林面积速度消失;(6)资源的使用 量上升(7)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等。相比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生

6、态学、生物学、物理学、 化学等自然科学,心理学对生态危机的关注与其它学科相比既滞后,成果也不丰 硕。虽然,心理学在这一时期对危机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但直至 90 年代末才 产生一些较有分量的成果。产生了新的针对环境危机的生态心理学以及致力于大 致相同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心理学。1.2 科学背景生态心理学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后孕育起来的,这一时段也是现代科学取 代传统科学的阶段。在世界观的转变上体现为机械世界观向生态世界观的转变,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进化论、现代物理学、生态学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 们的共同努力摧毁了经典科学所确立的机械的世界,展现给人们一幅进化的普遍 联系的社会系统。进

7、化论是多数学者耳熟能详的理论,它也被恩格斯称为 19 世纪三大发现之 一。将它作为生态心理学的科学背景似乎令人费解,因为进化论比生态心理学 早了一个世纪。不过进化论作为生态心理学的科学背景当之无愧,进化论对心 理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影响也体现在了生态心理学研究当中。进化论对生 态心理学的影响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以研究传统的方式 影响生态心理学,二是通过生态学的思想影响生态心理学。黎黑认为,任何一种进化理论都提出了两个有助于开展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可以称作“物种问题”,这第二个心理学问题称作“个体问题”。 心 理学史对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多集中于这两方面。美国机能主

8、义因强调心理对 环境的适应功能,由于机能主义与美国“适者生存”的文化精神相符合,迅速战 胜了构造主义成为美国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机能主义既强调人与动物的连续性, 即对环境适应的一面,也强调人与动物的差别性,即人具有意识。生态心理学既 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同时也继承了美国机能主义的精神。传统主流心理学是依据经典物理学为样板建立自身的体系。这种科学模式使 心理学成功摆脱哲学而独立。不过这种科学的机械论与二元论的理论内核也极大 地束缚了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在 20 世纪初,物理学就成功地实现地由经典物理 学向现代物理学的过渡。心理学还有待于深入理解这一变迁所具有的世界观、思 维方式与方法论意义。心理

9、学界对现代科学观的重视则更晚一些,直至 20 世纪 末,外国学者切萨等人才开始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而叶浩生先生则从系统论的 角度对心理学两种文化的整合予以分析,葛鲁嘉先生所倡导的“大心理学观”也 与现代物理学的科学观有相似之处。秦晓利认为现代科学观具有整体性、非确定 性、演化性和主体参与研究的特性。生态心理学的科学观与现代科学观有相似之 处。(1)整体性在经典物理学中相互分离的物质,时间、空间甚至观察者都密切地联系为一 个整体。物质只能与过程相联系而存在,质量并非保持不变,物体的质量会随着 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时间、空间也是联系的,并且与物质及其运动相互联系。 当物体处于高速运动时,时间会变

10、慢,空间会缩短。并且,空间也并非平直的, 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会弯曲。所有这些研究表明,整体性成为研究对象的首 要性质,未对整体加以考察时,将任何对象的部分作单独的考察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对象的整体性使分析与还原的研究策略成为不可能,而整体性的、非还原 的策略则受到重视。(2)非确定性牛顿世界的物体具有确定性,体现在任何时刻我们如果知道了它的初始速度 与作用力,它的运动状态可以被精确地预测出来。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 与量子力学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爱因斯坦和玻尔认为物体是非确定的。非确定 性并不等同于完全的不确定性。李和韦克斯勒认为定性为从确定性向“弱的确定 性”转化,无论是完全的不确

11、定性,还是弱的确定性,都体现了由过去的符合严 格的因果关系的世界向带有混沌性质的世界的变化,在这样的世界中,可预测性 要受到限制。(3)演化性在牛顿的体系中,所有关系是确定的,并且这种方程式不仅可以用来预测未 来,同样可以解释过去。但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 高温物体。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是一种退化的宇宙图景:物理世界不可避免地 要从有序走向无序。(4)主体参与的研究主体参与研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过过程中;另一方面体现 在理论建构中。经典自然科学推崇主客二分的实验,将主体作为客观反映客体的 镜子,而理论则视为对现实的精确描摹。现代物理学则认为研究者作为实验主

12、体 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实验中来,且理论反映了主体参与研究,是主体的创造性建构。从以上分析可见,现代物理学科学观对生态心理学所具有的意义:(1)世界 观意义。现代物理学突破了机械世界观,它所描述的世界具有复杂性、演化性与 不确定性,这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心理现象,卡普拉的生态世界观就是依据现代 物理学与东方哲学形成的;(2)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物理学所展示的世界观有 助于突破经典科学中僵化的思维模式。经典物理学的世界由于确定性、简单性和 统一性而可以用数学与逻辑的方式加以把握,而现代物理学所描述的世界图景则 需要人们运用直觉来把握;(3)方法论的意义。现代物理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镜 喻假设”,即将研

13、究主体视为反映客体的镜子,这是一种主-客二分的研究方式。 现代物理学认为,研究者无论如何也会参与到研究中来。因此,在生态心理学研 究中,现代物理学所具有的科学观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这种启示意义不仅表现在 对突破经典物理学科学观所形成的学术桎梏上,更体现在心理学建立新的元理论 的建设意义上。相比心理学而言,生态学还是有较高程度的统一性,即使其关注的问题非常 广泛,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愈来愈频繁。它的原理就象布朗所说的有 如“空气动力学诸原理一样千真万确”。从生态学的理论与概念被其它学科频繁 借用与围绕生态学的交叉学科的兴起表明,生态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而生态学 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视更直接滋

14、养了生态心理学。1.3 哲学背景生态心理学的发展除受到科学的新发展的影响外,还受到心理学中哲学理论 基础变革所带来态心理学的发展除受到科学的新发展的影响外,还受到心理学中 哲学理论基础变革所带来的影响。传统心理学由于将自身定位为科学,即像物 理学与化学那样的严格的自然科学。因此,将实证主义奉为研究的指针。在心理 学中,在实证主义还影响至巨之时,现象学就以与其对立的方法论原则扩大着心 理学研究的视野,后来,与现象学有着密切关联的存在主义又对心理学产生重大 影响。在科学哲学内部,对实证主义进行反思而形成后实证主义潮流。这一潮流 与哲学中后现代主义倾向是一致的。后现代主义则对西方学术传统、乃至整个西

15、 方论传统进行全面反思甚至否定,其文化多元性理念导致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哲 学传统的得到再发掘。生态心理学正是在这种哲学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生 态心理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它们的影响。但生态心理学家本身却很少谈到他们的 哲学基础。但他们所表达的对机械论与二元论的不满与这些哲学的精神意蕴是一 致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生态心理学家尤其是生态学的生态心理学家很少谈及哲 学问题也意味着生态心理学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实证主义思想的束缚。因 此,深入发掘哲学思想对生态心理学的发展有莫大的益处。在心理学的历史上,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这种影响体现 二者在与实证主义对抗过程中,扩展着心理学的视野,

16、丰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心理学因深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因此,不自觉地将现象学贯彻于自己的 研究当中。在研究对象上,现象学强调研究事物的整体,生态心理学继承了整体 性原则,在研究方法上,现象学的方法是现象学还原,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构造主 义人为地将感觉分成各种元素,而强调对象在意识经验中对人呈现的直接意义, 生态心理学也反对实验室对人的经验与行为的扭曲与限制,主张具有生态效度的 实验或直接观察。对现代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另一哲学派别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哲学可以界 定为对存在的探索,存在中最为重要的则是人,即“此在”,存在主义确立了“此 在”在存在中的优先地位。而生态心理学也将人与其环境联系起来

17、,认为人与其 环境不可分割。生态心理学强调对真实生活世界的探索也与存在主义相一致,因 为存在主义对存在尤其是“此在”的探索也是在与“此在”构成统一整体的世界 中进行的。后现代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文化思潮,而且是一种新的方法论、 世界观、宇宙观和人生观。生态心理学也是后现代性的,它强调方法的多元化, 主张面对真实生活世界,反对简单化、抽象化的实验室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后现代心理学则集中于我们如何自迅速变幻的信息中建构个人经验尤其是自我 感觉的方式。因此,后现代的自我是不断建构的、不可预测的。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很大的不同。从总体上看,西方哲学是分析式的,注 重逻辑推演。而中国哲学是整

18、体性的,注重直觉领悟。中国哲学的研究主题之一 是“天人关系”,即“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即指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目的则是 为了对人的生存的觉解。所以中国哲学起始即为人学。黄玉顺先生认为,中国哲 学可视为一种“生命哲学”或“生存哲学”,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生存结 构”或“生命结构”。在对人的基本的“生存结构”与“生命结构”的探索过程 中,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基本持一体的思想,即“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有丰富的论述。这些论述可以为生态心理学所吸 收与借鉴。首先,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哲学多持人与自然一体的思想。 儒家哲学的“仁”的升华即可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家的思

19、想为道”是对 天道的体认与领悟,以达到主体与自然、主体与社会的和谐状态。禅宗强调人的 本心、本性与佛性贯通为一。近年来,由于生态危机问题,西方的“人类中心主 义”与人超越自然、控制自然的思想受到批判,因此,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 中人与自然的一体的和谐关系的表达受到重视。生态心理学也是在人与环境一体 的假设中展开对人的探索,因此,在这一点上,生态心理学与中国哲学有相通之 处,可以相互借鉴。其次,中国哲学之所以形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一体的思想, 在于东方哲学的对立互补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有助于克服西方近代盛行的 机械论与二元论的思维方式。生态心理学源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因此,不可避免 地也受到西

20、方的机械论与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中国哲学的整体的、对 立互补的思维方式对生态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三,中国哲 学由于首先是人的哲学,因此,中国哲学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关于人的理想生存状 态的论述,而这种理想生存状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有着丰富 的关于如何达到这种理想状态的论述。最后,中国哲学所确立的价值观也有助于 纠正西方以个体为中心,以个人自我实现为目的的价值观,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 谐关系。中国哲学的各家各派都将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放在理论的首位,而这种 提升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有助于对人的价值重新定位。1.4 心理学背景生态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渊源

21、当然还是来源于心理学,在生态心理学生成过 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地汲取其他心理性取向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心理学自身 矛盾运动也促进心理学的发展。因此,正是心理学本身的不断生成和裂变孕育了 生态心理学。对生态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正是心理学“不统一的危机”,不同流派 的心理学思想也为生态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心理学历史发展中,冯特的民族心理学、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 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超个人心理学都对 生态心理学产生了影响。生态心理学并未直接受到冯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的影 响,不过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研究内容上,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只涉及 心灵的外围,民族心

22、理学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层,为了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 我们必求助于历史。历史扩大了个体意识的范围,尤其是人类现存在文化范围体 现着人类从原始部落到文明民族文化与心理学进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因此研究社 会文化历史产物是对人类心理达到直觉理解的一种方法”突显了文化在心理研究 中的重要作用,生态心理学同样也将文化纳入到研究的视野当中。生态心理学另一重要心理学背景是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其中尤以詹姆斯 的思想对生态心理学影响至深。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阐明了其机 能主义思想,即将心理功能与其环境联系起来以破除笛卡尔将环境与有机体及身 体与心灵二分的二元论思想。车文博先生也认为,心理适应观是詹姆斯机能心

23、理 学思想的出发点与核心。这些观点均是生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并且,詹姆斯后 来的提出的激进经验论为生态心理学提供的大量的亟需的概念基础。行为主义对生态心理学也产生重大影响。海夫特的哲学的行为主义的观点是反对二元论上,对行为的整体性与目的性 的理解上,与生态心理学是一致的。生态心理学之受行为主义影响的另一方面是 它的理论也主要关注人的行为,这与行为主义在 20 世纪前半期在心理科学中的 统治地位是有关的。生态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以康德的先验 论、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特别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为主要的哲学基础。这一学派在 心理学中以强调心理现象的整体性与主张对心理现象的直接描

24、述而知名。在对生 态心理学的影响上,考夫卡与勒温都较早地表达了心理学研究缺乏生态效度的观 点,考夫卡对行为环境的界定,勒温对心理环境的界定,与吉布森所界定的环境 有相通之处,巴克的行为背景也有类似之处。精神分析探讨了人的心理学与行为的深层动力机制,它所揭示的潜意识的决 定作用与治疗程序在心理学中有很大影响温特的生态心理学研究中提到了精神 分析在揭示环境破坏的心理原因时的作用。罗杰克环境破坏的分析则完全是精神 分析式的。他首先揭示了环境破坏的原因在于潜意识中的生态无意识受到压抑, 从人的心理深层寻求对环境破坏原因的解释。他的生态无意识类似荣格的集体无 意识。认知心理学也对吉布森的一支的生态心理学

25、发生影响。认知心理学在二十世 纪后半叶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它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它心理学的发展。生态心 理学亦不例外。认知心理学广泛吸收的其它科学如控制论、信息论、电脑科学与 语言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的知识也经由认知心理学影响了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因 此认知心理学在 3 个方面影响了生态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所吸收的其它科 学知识影响了生态心理学的理论与术语;(2)认知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的元理论, 并在心理学中形成了范围广大的综合,这为生态心理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3) 认知心理学在理解人的认识过程方面揭示了许多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与其方 法有助于了解生态危机的心理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生态心理

26、学都受到现象学思想的影响,因此,都在心理学 研究中持整体主义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价值与意义等心理学研究主 题也影响了生态心理学。在超个人心理学研究当中,人与自然就不是相分离的存 在,而是处于合谐统一的状态。这与中国哲学所揭示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致的。 这有助于破除西方世界观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事实上,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 想就受到超个人心理学的影响。而这一思想又进一步影响了罗杰克的生态危机的 生态心理学。库恩倡导生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的合流,认为马斯洛的“合一状态” 就是“生态自我”1.5 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任何理论的出现与成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理论。 一方面,

27、理论需要从前人的成就或者错误中寻求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理论从 兴起到最后占主导地位,需要时代精神以及心理学家自身的努力的推动。在生态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到前人思想的启发、生态心理学家的创新和时代精 神的推动。按照时间来划分,生态心理学可以分为萌芽期(19001950)、确立 期(19501970)发展期(19701990)与兴盛期(1990年至今)几个阶段。(1)萌芽期(19001950)生态心理学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哲学心理学时期,但主要的思想源于 20 世纪 初的心理学。生态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火花来自格式塔心理学。勒温的“心理生 态学”可以视为生态心理学的先驱。他指出要考察个体与群体

28、的行为就要先考察 环境为这种行为发生所提供的遇和条件。例如,改变人的饮食习惯涉及的不仅仅 是人的心理,还有许多起决定作用的非心理因素,如食物的分配情况和供应状况 与经济因素等。(2)确立期(19501970)生态学的生态心理学源于巴克和赖特建立的中西心理学场站。场站建立的目 的在于为现实环境中的现场观察人的行为提供条件。他们观察到的相关数据为巴 克的生态心理学与生态行为科学提供了相关的证据。几乎在同一时期,吉布森将 生态心理学方法运用于对知觉的研究。因此,从 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70年代末, 可视为生态心理学的奠基阶段。(3)发展期(19701990)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 90

29、年代初,是生态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981 年秋成立 了国际生态心理学学会,生态心理学杂志也与 1989年创刊,美国几所著名大 学建立了生态心理学系和其他研究组织。生态心理学学者将巴克和吉布森的方 法、原则广泛的应用到心理学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在理论构建这方面,布朗芬布 伦纳在发展社会心理学中倡导生态心理学。思科根进一步拓展了巴克的理论。里 德则进一步探讨了吉布森的知觉理论,提出多种知觉系统。而这一时期影响最大 的是奈瑟,他受吉布森的影响,将生态心理学的原理运用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当 中,产生可广泛的影响。对于生态心理学这一阶段的发展,奈瑟乐观的总结道“心 理学基本上是一门生态的科学”,克罗恩也将生

30、态心理学称为“科学心理学的第 三势力”。(4)兴盛期(1990 年至今)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全球生态问题的广泛关注,又出现了“生 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这一时期的生态心理学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研究主要有 两个方向:一是继续沿着巴克和吉布森开拓的理论方向,将生态学的方法和原则 运用到心理学中来;二是研究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但是使用的方法是基于传统 的心理学方法。当然也有学者对于将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纳入生态心理学的研 究框架持不同的意见,而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第一种方向。二、什么是生态心理学的生态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按照生态心理学对环境关注程度和方式的差 异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

31、类把环境只看作是研究对象的考察背景 ;另一类把环境 和人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这两类理论的生态心理学被称为广义的生态 心理学。只研究环境和人的交互关系的理论被称为狭义的生态心理学。狭义的生 态心理学的两大理论核心是以巴克和吉布森为代表的理论范式 ,强调研究动物 (人)与环境交互体的动态交互过程。从研究对象即有机体的研究水平上来 分, 狭义生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范式包括吉布森的个体内水平研究的范式、巴 克个体间水平研究的范式、 罗扎卡等群体间水平研究的范式。生态心理学源于心理学中的格式塔心理学。但生态心理学的起源有吉布森和 巴克两条线索,他们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建立了生态心理学。70 年代后,环

32、境运 动使生态危机受到公众的广泛注意,心理学也开始研究生态危机问题,不过,心 理学中对生态危机的研究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果。至 90 年代,这种情形得到了改 观,生态心理学的研究重新得到了重视,并且在解决生态危机的旗帜下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发展,许多学者如温特、罗杰克等人致力发展生态心理学理论以解决生态危机。因此, 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类生态心理学,一类生态心理学是生态学的生态心理学,这一 类生态心理学努力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来,以解决布伦斯 维克 与苛勒等人对心理学研究结果缺乏生态效度的担忧,并将人的行为与环境 充分联系起来。另一类的生态心理学是针对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他们更多关

33、注与生态危机相关的人类价值观与行为的改变,是一种针对问题的心理学研究。2.1 生态学的生态心理学生态学鼓励学者走出实验室进行现场的研究。生态学的生态心理学则关注实 际生活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因为实验室是对实际生活的简单化与抽象化,因此, 研究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就无法排除实际生活中的复杂变量对心理的影 响,更由于对生态学思想的有意借鉴与对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主义思想的继承, 生态世界观中事物的整体性充分体现在生态心理学的研究中。吉布森界定他们的 生态心理学形式为日常发生的复杂世界中的知觉的研究。巴克的生态心理学也致 力于在自然的非实验室情境下的心理学研究。他认为:“描述的、自然的历史以 及调查

34、的生态相在心理学中仅有很小的地位,这严重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可 见,巴克力图改变心理学中对心理的生态效度的忽视,而建立一种新的贴近生态 学的研究方法。因此,巴克提出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的纷繁复杂的解释可以被分 成两种类型,相应的产生两种具有特别不同的意义的数据:一类是心理学家作为 转换器的 T 数据(自然的观察者所获取的数据),一类是心理学家作为操作者的 O 数据(改变与操纵研究对象所获得的数据)。2.2 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生态学的生态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他们的理论得到一些哲学 家与心理学家的发展。但一部分的学者认为生态心理学是借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 的心理学,是生态学化的心理学

35、,是理论型的生态心理学。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 学是针对生态危机的心理学研究,是问题型的生态心理学。温特分析了人类面临 的环境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西方思想中的自然观,她也分析了不同的心理学取向 对生态危机的意义。她将生态心理学定义为:“在其物理的、政治的与精神的联 系中的人类经验与行为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温特认为, 心理学能从已经取得的成果中受益,这要求它进一步关注人类面临的关键问题, 即如何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中生存。霍华德出版了名为生态心理学创造与地 球和谐的 人性的著作,提出了他的生态心理学的观点。霍华德希望通过建立一种与地球 更为和谐的人性来扭转生态危机的发展,这样的人性显

36、然要通过心理学家在当地 的切实行动来改变与创造。所以,他的生态心理学也是直接针对生态危机的生态 心理学。相比温特更注重理论建构的生态心理学而言,霍华德更关注人们面对生 态危机所采取的行动。罗杰克与其加利福尼亚大学生态研究所的同事的共同倡导 了生态心理学研究。他们认为,“生态心理学是环境哲学、生态学和心理学的交 叉学科。”罗杰克认为人类的生态危机源于人类的精神危机,即人类长期与自然 环境与彼此之间的疏离导致的精神危机。现代的心理治疗也忽略了人类的生态无意识。温特、霍华德与罗杰克的生态心理学主要是关注心理学对生态危机的解决的 贡献。在将生态危机设定为心理学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

37、要接触到心理学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矛盾问题,不过,他们都 未对此给予过多的关注,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运用心理学现有的理论与方法来改 变人们的环境不适当行为与思想。三、生态心理学研究的领域近年来,在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领域,都出现的生态化的倾向,这表 明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的优越性。生态学的世界观在于它将世界视为相互联系与 相互依赖的统一体,生态学的方法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对生态世界的整体性把握, 即自然观察的方法取得了优先的地位。为什么说是优先的地位呢,体现在经验生 态学的研究中,自然观察是最主要的方法,体现在理论生态学的研究中,经验生 态学的框架在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理论生态学

38、的实验室研究目的是验证生 态系统运行的不同环节,它对现实生活的抽象仍是为了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 在生态学的广大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在方法还是在研究对象方面,生态学很好地 统一在一个框架之内。心理学却不能很好地协调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因 此,生态学在这一方面值得心理学借鉴。3.1 在认知心理学和认知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认知学科中的生态心理学或生态学运动,由吉布森发起,经奈瑟推广,80 年代 以后己成为引人瞩目的一种运动或趋势。当今认知心理学最主要的四个新趋势 是:1.认知科学家更多地关注在真实生活情景中或事件中的认知行为 :2.关注有 机体对日常认知行为的影响;3.推出了许多日常认知研究的

39、新方法 :4.不断提出 关于认知过程的新观点。这四个新趋势与认知科学家趋向用一种生态,自理学研 究人类认知功能的运动有关。认知和认知发展的生态心理学研究表现为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个表现是探索 旧常生活的认知”的兴趣与日俱增。第二个表现为关注人类认知中的个体特性 和个体内部限制性对日常生活认知影响的生态学研究。这一种研究趋向表明认知 的信息加工取向逐渐将生态心理学纳入自己的研究中。第三个表现是对人类认知 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差异的生态学研究。第四个表现是生态心理学的认知研究 将认知加工与“真实生活”条件和个体的建构联系在一块。以上几个特点表明, 生态心理学的认知研究,使得认知加工的传统观点得到了

40、修正。同时,生态心理学 也扩大了认知科学家的领域。第五个表现是生态心理学的认知研究采用了许多与 之相适应的方法。因此,认知科学家不再仅仅研究近刺激的近反应 ,而且必须将认知行为与真 实生活情景联系起来研究它。认知科学家还强调必须更加注意和研究包含在人类 认知中的个体特性,因为这样的特性的确影响认知功能。生态心理学认为人们的 心理学功能基本上是一个适应过程,因此人们必须拥有允许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和要求的最大化可锻造的认知过程。对认知适应的强调体现在对个体的认知图式 是如何变化以满足环境/任务要求的研究中。因此,生态心理学要求认知科学家将 人类认知与人类适应联系起来理解和研究。经过吉布森的开创性

41、研究、奈瑟的推广性研究以及无数后人的努力,生态心理 学在认知和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硕果累累 ,因此,有人才把生态心理学视为除了 信息加工取向、联结主义取向之外的认知科学的第三种取向。在知觉领域中,生态心理学的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吉布森的知觉理论。尽管后 人对他的直接知觉理论褒贬不一,但是他的直接知觉理论的确为我们思考人类是 如何知觉这个真实世界提供了一种新视角。生态记忆的研究是由奈瑟倡导起来的。生态心理学的记忆研究关注日常生活中 的实际记忆问题。奈瑟等人的记忆和记忆发展的生态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于域知识的记忆研究。这类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只是部分地储存知觉印象的事 物,它也是联系现在的信息和过

42、去的系统的规律性的途径 ,过去的规律性是在特 定领域中在延展的经验上形成的。关于婴儿期的记忆研究。菲沃施等人发现, 尽管两岁儿童从不记得以前时期 ,但是当提供正确线索时,他们会令人吃惊地回 忆起过去事件。梅尔特夫也发现甚至更小的儿童会模仿他们在一个星期之前注意 到的行为。罗夫等人的研究表明,婴儿如果学会了产生一种有趣的视觉效果,他会 将那种知识保持许多天或几个星期。因此,记忆不是在“儿童失忆症”开始的第 三年突然出现的:它从开始就有一个发展的连续过程。言语和语言及其发展的生态学研究,与其他认知领域相比相对薄弱些。但是也 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的贡献。韦克尔等人(J.F.Werker&R.C.T

43、eeS,1984)通过许多语言和许多关于婴儿对音素的认知研究。音素对照的研究表明,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在只 有语言B出现在他的周围环境中长大,同样能区分语言A中的音素。这个早熟的 能力不会持续太久。在一岁末,婴儿就会变成像在他们家庭中说语言 B 的成人一 样对这些区分表现敏感。关于婴儿对语言的联合注意研究。布鲁纳(1983)发现 无论何时成人碰巧在他们周围使用语言,婴儿不会连续性地理解这种语言。只有 当他们实际上知道大人在谈论什么的时候 ,他们才会理解单词的意义。这说明 , 语言的获得既依赖于社会知觉,同样也依赖于生态知觉。关于耳聋者的信号语 言研究。克利马等人(E.5.Klima&U.Bell

44、ugi,1979)发现,耳聋者的手语像任何口 语一样具有微妙而丰富的结构。(4)思维及其发展的生态学研究。这个领域的生态学研究集中在概念及其分类 和智力的研究上,这两大块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种集体合作和分工的气候 ,是一 种相对该领域中的其他主题而言比较有组织的研究。(5 自我认知的生态学研究。在自我认知的生态学研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就 是奈瑟的自我层次理论。他提出了自我认知的五个层次理论。五个层次是:生态 自我(ecologicalself)、人际自我(in terpersonalself)、概念自我或自我概念 (eoneeptualself)、暂时性外延的自我(temporallyexten

45、dedself)和私有的自我 (privateself)。前两个是建立在知觉基础上,后三个是建立在内省和思维之上。3.2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社会心理学是最早出现生态心理学的领域之一。从勒温的研究中开始出现萌 芽,巴克等人确立了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生态心理学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的 一种新的力量,出现在社会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研究 成果是巴克等人开创的行为背景理论。在社会心理学的分支领域一一社区心理学 中,也有一批人在生态心理学的研究上取得了不斐的成绩。3.2.1 行为背景理论行为背景理论是以巴克为首的一批生态心理学家提出的。行为背景理论是研 究人所处的行为背景对人的行

46、为的作用的理论。巴克将行为背景视为心理学研究 的基本单位。他的生态心理学理论可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时期。前期称为生态心 理学研究,后期称为生态行为科学研究。巴克的生态心理学研究源于Barker认 为实验室研究不能理解被试的日常行为。巴克等人用现场研究法研究儿童的行 为。他们发现了三种显著的行为模式:1.当一个儿童从一个背景进入另一个背景 的时候,他的行为特征常常发生显著改变:2.在同一个背景中的不同儿童的行为 常常比他们中任何一个儿童在不同背景中的行为更具有相似性;3.一个儿童行为 的整个过程和该行为发生的特殊现场之间的一致性比他的整体行为过程的某个 部分与从这个现场得到的特殊近距的刺激之间的一

47、致性常常更大。这种结论 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让巴克彻底放弃了从个体本身去寻找解释和预测行为的传统 研究模式,而转向了在与行为交互作用的行为背景中研究行为和背景关系的模 式。行为背景是由行为和环境的持久模式组成的动态结构。它们的动态结构是集 体的、有目的的行为与支持它们的环境的特性相结合的一个特性。这种更高秩序 的模式是由行为背景中的参与者产生的 ,但它反过来又构成参与者们共同的行 为。行为背景研究的意义。通过“行为背景”的发现,巴克揭示了“超个体的” 生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中心作用。2 行为背景的发现,使得巴克他们从 儿童人格的研究过渡到开始对行为背景的研究 而促使他们转变的原因是,他们

48、发现用传统的方法和概念不能很好地解释自然背景中发生的行为。使得他们得以 实现这种转变的工具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两种生态学研究方法。3行为背景的研究 为巴克后期倡导生态行为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3.2.2.社区心理学研究 西方社区心理学力图理解和关心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及应用基于这种理解的 知识来改善和增进人的生活质量。社区心理学的目的是在人们的真实背景和社会 系统中理解和帮助人。把人置于背景和系统之中,是社区心理学最为突出的标志。社区心理学的研究者斯洛特尼克等人认为,生态学包含着一系列科学范式的原则 和一套特殊的价值。易芳认为社区心理学就是一支自觉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 的研究力量。凯利是社区心理学中较

49、早主张生态心理学的人。他在1966年对生态学的原 则进行改造,提出四个原则用于社区心理学的社区干预的研究。相互依存原则; 资源循环原则;适应原则;演替原则。同时,社区心理学实践的生态学观 点。继凯利的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提出之后,1969年莱文从生态学角度总结了 社区心理学中的社区干预或帮助的实践研究,归纳为五个能具体指导实践的生态 学观点。一个问题的出现是离不开某种环境或情景的:该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引 起、激发、加深和保持这个问你。一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费社会环境问题解决 能力的受阻。为了提高效率,帮助应该有技巧地安排在问题适当的地方。帮 助机构的目标和价值与环境的目标与价值保持一致。帮助形式必

50、须建立在一个 系统的基础之上,使得环境自然资源或引用能够被演化为环境的组成部分资源。 3.2.3 在学校教育领域的研究学校教育中运用生态心理学的原理,取得显著成果的研究是对学校适应困难 学生的评估和千预,并为此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区逐级进行评估和干预。运 用的主要原理是巴克行为背景理论和布朗芬布伦纳的多元系统理论.根据巴克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原理,学生生活在几种不同的系统中,包 括学校、家庭、同伴以及社区背景。学生在这些背景或系统中,有时是积极的参 与者,有时又是被动的参与者。斯沃茨和马丁总结的一种包含生态评估、生态干 预和生态变迁的生态模式就是学校背景中对生态心理学的运用。与干预的传统模

51、 式相比,这种生态模式“企图从对儿童干扰的关注转换到儿童和微社区或围绕儿 童与社区之间的接触点上”。3.2.4 在动物学习领域的研究莱尔曼(D.5.Lherman)、认为动物心理学有两种研究取向:一种是自然一历史 取向”它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态心理学。它主要关注自然环境甲的动物行为; 其实验研究都来自物种的自然生活。另一种是“行为主义取向”,几乎不关注自 然背景中的物种典型性行为,它倾向于假定存在学习的“一般规律”,老鼠与人类 没有本质的差别,老鼠与鸽子也没有本质的差异;观察、描述和解释被实验控制行 为和行为预测所代替,动物的行为只是某一种特殊操作的函数。我们将看到生态心理学在动物学习研究中的

52、使用也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运用 , 即生态学的许多基本思想如对动物、行为和环境的交互关系的认识,进化论思想, 动态发展观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且其生态心理学思想也属于温和派,既反对 传统中不利于学习研究发展的思想,又不是完全推翻传统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和 理论,而是将合理的概念和理论吸纳其理论框架中,即在自然环境中研究动物学 习行为的理论主张下对它们进行融合。四、对生态心理学的评价4.1 积极方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生态心理学也不例外。但在 评价生态心理学的积极方面时,有一个问题就是采取的视角的问题。也许从行为 主义与认知心理学来看,生态心理学并不具有象他们要求的严格的科学性;

53、而从 人本主义来看,生态心理学对意义与价值的挖掘也不够。但从生态心理学的视角 看,正象库恩所指出的,生态心理学优于行为主义与(1)建立了更具包容力的人性架构。人是心理学的基本的主题,任何心理学都有关于人性的假定。但心理学由于 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忽视了对这一最基本问题的探讨。生态心理学由于所持的 生态世界观并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人与环境不可分的匹配对,因此,在对 人的认识上,生态心理学摆脱的以往心理学关于人与动物关系、“先天论”与“后 天论”、“动物性”与“社会性”的二元对立,将人与环境放在进化的、发展的、 相互作用的视角来看。因此,生态心理学的人性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包容传统心 理学的人性

54、观。生态心理学的人性观不同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这表现在对动物与人的关系的认识上,同时也表现在 人性的内在论框架与外在论框架上。在人与动物关系上,生态心理学家认为人与 动物有本质的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人性观的人与动物关系的方面的深层,反映 的是心理学关于先天与后天关系的看法。生态心理学采纳了生态世界观的看法, 因而在对人性观的认识方面采取一种复杂性的观点,心理学的基本对象是人与其 环境的遭遇,而人是活跃的,但也受到环境的制约,二者既有从进化而来的结构 关系,同时又有由学习而来的结构关系。(2)创建了一种新的心理学取向现代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理论。

55、现代心理学有 5 大理论:5大 理论是行为论、精神分析论、人本论、认知论、生理科学观。这 5 种理论代表 心理学研究的 5 种基本的取向。车文博先生也将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 认知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西方心理学 5 种研究取向。霍涌泉则认为, 当前西方心理学有 3 大前沿发展取向: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人文心理学。 贾林祥认为,西方心理学有两种价值取向,科学主义价值取向,人文主义价值取 向。心理学中理论取向的繁多使心理学的理论各不相关,也使心理学分裂状态加 深。不过,从复杂性研究的角度看,每种心理学取向所揭示的都是心理的一个侧 面,在一定程度上都丰富与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因此,在

56、心理学取向多元化这 一问题上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不同的研究取向所揭示的理论内容。(3)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主流心理学由于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而大大限制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主流 心理学强调主流心理学研究所忽视的理论内涵,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心理学 的研究领域。但非主流心理学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由于过于强调人的本性、 潜能、价值与意义性的方面而忽视了人与动物相通的一面,人的行为与认知的研 究。生态心理学由于将人与环境的关系看作不可分的单元而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 领域。由于生态心理学面向真实生活,因此,真实生活中丰富的心理现象由此都 将进入心理学的视野,这将大大扩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4)促进了整体

57、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科学心理学建立后,一直将自身视作超文化的科学研究。但西方心理学还是 秉承了西方的分析式思维传统,这种传统由于经典物理学的影响更达到了顶峰。 心理学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崇尚分析式与还原式的思维方式。主流心理学 尤其如此。而在主流心理学的外部,一直存在着将心理视为整体加以考察的心理 学传统,这一传统对主流心理学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但这一传统也受到西方文 化的影响,在整体主义的理解上并不完全。态心理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整体主 义心理学的新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超出了西方文化而与东方文化具有相似的特 征。4.2 局限生态心理学也是由具体的心理学家来完成,因此,不同心理学家的理论兴趣

58、影响到他的研究视野。这就使其理论中总是含有某种缺憾。不过这也正是其理论 能够不断发展的活力所在。(1)忽视对有机体本身的研究 从整体上说,生态心理学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对有机体本身的研究。生态心理 学由于发现传统心理学对环境研究的忽视所带来的种种缺陷,因而生态心理学在 研究中非常重视有机体和环境这对关系中的环境,乃至矫枉过正,反而忽视这对 关系中另一半即有机体本身的研究。由于生态心理学忽视有机体本身的研究,生 态心理学也比较忽视个体差异和主观行为的研究。生态心理学确立时期的研究相 对后期生态心理学在认知科学中的后继研究以及传统心理学取向的研究,更忽视 个体差异和主观行为。由于生态心理学研究对有机

59、体本身的忽视,而较重视环境 因素对有机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心理和行为的内成一外成维度的解释 上,倾向于外成论。(2)其理论解释还有漏洞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生态心理学也是一样。生态心理学的具体理 论从布伦瑞克的概率理论、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巴克的行为背景理论到布朗 芬布伦纳的多元系统理论,都在历史上引起过争议并受到批评。对布伦瑞克理论的最大争议是他对知觉和行为解释的概然性。福多与派利欣 认为吉布森理 论存在庸俗化的问题,即解释的空洞性。他们认为吉布森需要对 直接提取与不变性加以限定,并进一步解释直接知觉是如何进行的并如何决定行 为。其实福多与派利欣同意知

60、觉具有某些直接的性质,但他们认为这种成分很少, 并只能对环境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提取。菲雷尔认为在巴克的行为背景的客观事件和有机体对自己的土观表征之间 存在一条“鸿沟”。他认为勒温的“生活空间”理论提供了心灵主义观点并且可 以避免“空洞的有机体”。 他认为巴克的理论忽视了主观因素或者说行为背景的 参与者的观点被忽视了,也就是说巴克在放弃二元论的时候忽视了二元论可以提 供一种对主观性的客观测量。他还认为巴克的行为背景理论忽视了物体的物理特 性的土观性这一端。布朗芬布伦纳的门生和朋友甘波瑞那的认为,尽管元系统理论具有正式形式 一一使用命题、亚命题和假设一一但它还是一种个人观点,融合了学识、社会行 动

61、主义、科学研究、教学和引人注意的技术形成了社会科学和社会服务实践者的 第四势力(其他三种势力是行为主义、心理动力学和人本主义取向)。4.3 生态心理学的展望对于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和它与心理学的发展关系问题的思考,应把它放置在 心理学研究的大背景和整体趋势中来考察,从而看清它的发展潜力和今后需要努 力的方向。我国心理学家杨鑫辉教授在“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 1998 年 学术年会致开幕词时提出,当代心理学有三个发展趋势 :综合化、本土化和实用 化。2000年,他又在这三个趋势的前面加上(高新)科技化的趋势。之这四个趋势 都与生态心理学的精神有暗合之处.推动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因素之一就是心理

62、学 的科学技术手段在不断提高.它所主张的准实验研究和现场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 实现的条件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提高。在冯特所处的时代,实验室中的设备是简 陋的,用那些简单的实验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的实验研究。生 态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化趋势的暗合之处,体现在生态心理学对于各种文化取 向的吸收和融合。作为整个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的综合化趋势,不仅仅意味着某一种研 究取向吸收其他研究取向的思想,还意味着各种取向之间的相互吸收和融合。生 态心理学提倡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环境背景中进行研究的思想,意味着心理现象 在不同背景中的异质性和多元性,其实这种思想就是一种对本土化研究的承认。生态学的生态心理学与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的合流需要生态心理学作进 一步的元理论的整合工作。这种整合既体现在世界观的整合上,又体现在思维方 式与研究方法的整合上,核心内容是心理学研究道路的整合。世界观的整合体现 在对生态世界观的理论内涵的不断发掘上。世界观的整合暗示思维方式与研究方 法的整合。思维方式即从机械思维方式转向复杂性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也应按 不同的等级与优先权将研究方法加以合适的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