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815280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省韶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韶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韶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韶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韶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东省韶关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高三上伊春期中) 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A . 2SO2O2 2SO3B . COH2O(g) CO2H2C . CO2H2O H2CO3D . OHHH2O2. (2分) (2016高一下鞍山期中)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原子 CB . 氯化镁的电子式: C .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D . HClO的结构式为:HClO3. (2分) 下列塑料可用作不粘锅的表面材料的是( )A . 聚

2、氯乙烯B . 聚四氟乙烯C . 聚苯乙烯D . 有机玻璃4. (2分) (2016高二下河南月考)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 . CaC2B . N2H4C . Na2SD . NH4NO35. (2分) (2019高一下白城月考) 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 bY(g)c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abcB . 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C . 压缩容器的容积时,正增大,逆减小D . 达到新平衡时

3、,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6. (2分) (2016万载模拟) 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C .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 . 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7. (2分) (2018南昌模拟) 位于不同主族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丁) r(乙) r(丙) r(甲)。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元素,乙和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据此推断,下述正确的是( ) A . 丙的简单氢化物分子内存在氢键

4、B . 由甲、乙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C . 由甲和丙两元素组成的分子不止一种D . 乙和丁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8. (2分) (2017高一上金山期中)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 ( ) A . 电子有得失B . 电子既有得失又有电子对偏移C . 共用电子对有偏移D . 有金属元素的存在9. (2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 . NaB . AlC . SD . Cl10. (2分) (2018高二上衡阳期中) 第三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 . NaB . ClC . SiD .

5、F11. (2分) (2019静安模拟)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过程中,破坏了( ) A . 离子键B . 范德华力C . 共价键D . 金属键12. (2分) (2016高二上拉萨期中)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 . 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 . 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 . 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13. (2分) (2019高二上上海期末) 关于甲烷和乙烯,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烷能燃烧,乙烯不能B . 甲烷和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 . 甲烷和乙烯都能

6、使溴水褪色D . 甲烷和乙烯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CO2和H2O14. (2分) 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 N2(g)3H2(g) 2NH3(g)起始浓度/molL11.03.00.22 s末浓度/molL10.61.81.04 s末浓度/molL10.41.21.4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2 s末氨气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B . 前2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C . 前4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D . 24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15. (2分) (2

7、019高一下宁波期中) 一定温度下,将1mol X和2mol Y 加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 2 Z(g) H=-akJ/mol,10min后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1.4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10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molL-1min-1B . 10min内容器中的气体密度逐渐减小C . 10min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a kJD . 升高容器温度,反应速率(正)、(逆)均增大16. (2分) (2016高三上枣庄期末) 已知2C(s)+O2(g)2CO(g)H=221.0kJmol12H2(g)+O2(g)2H2O(g)H=483.

8、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 )A . +131.3kJmol1B . 131.3kJmol1C . 352.3kJmol1D . +262.6kJmol117. (2分)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 .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B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 .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D . A,B,C,D物质的量比为1:2:1:118. (2分) (2016高一下万全期中) 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

9、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 ABCDEB . ECDABC . BADCED . CDEBA19. (2分) 已知反应:2CH3COCH3(l) 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 , 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线B . 反应进行到20min末,H3COCH3的1C . 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 . 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

10、的=120. (2分) (2016高二上长安期末)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 将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B . 向H2O2溶液中滴加MnO2粉末C . T()2550100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4)1.015.4755.0D . c(氨水)/molL10.10.01pH11.110.6二、 非选择题 (共6题;共16分)21. (2分) (2018高一下宾阳期末) 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互为同位素的是_,是同一物质的是_。O2和O3 35Cl和37Cl CH3CH3和CH3CH2CH3 氯仿和三氯甲烷CH3CH2CH(CH3)CH2

11、CH3和CH3CH2CH(CH3)CH(CH3)CH3 CH3(CH2)2CH3和(CH3)2CHCH3 CH3CH(CH3)CH3和CH(CH3)322. (6分) (2017高二上扶余期末)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实验问题讨论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根据分析回答:(1) 三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最不合理的是_(选填“甲”或“乙”或“丙”),原因是_ (2) 【实验步骤】 a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mL乙

12、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b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c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d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e当观察到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试管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3) 该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 (4) 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可否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溶液?_(填“是”或“否”),理由是_ (5) 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从试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 (6) 分别写出试管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23. (2分) (2018高二上怀柔期末) (1) 根据官能团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将它们的类别填

13、写在横线上。_; _; _; _; _(2) 在HCCHC2H5Cl,CH3CH2OH,CH3COOH,聚乙烯, 六种物质中: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是_;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的是_;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_;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3) 下图中A、B、C分别是三种有机物分子的表示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A、B两种模型分别是有机物的_模型和_模型。A、B、C三种有机物中,所有原子均共面的是_(填字母序号)。有机物C具有的结构或性质是_(填字母序号)。a是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交替的结构b有特殊气味、有毒、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大c一定条件下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d能与浓硝酸发生氧化反应

14、24. (2分) (2018高三上台州月考) 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研究和合成甲醇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已知:H2(g)+1/2O2(g)= H2O(l) H10;甲醇的燃烧热为H3。试用H1、H2、H3表示CO(g)+2H2(g) CH3OH(l)的H, 则H=_kJmol-1。 (2) 该方法生产甲醇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2mol H2,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 5分钟反应达平衡,此时CO的转化率为80%。请回答:下列叙述合确的是_(填编号)。A达到平衡时,移走部分甲醇,平衡将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加

15、快B.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将向右移动,c(CO)将变大C.在相同的条件下,若使用甲催化剂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105倍,使用乙催化剂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108倍,则应该选用乙催化剂D.若保持平衡时的温度和容积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0.8mol CO和0.6mol CH3OH,则此时v正v逆在方框的坐标系中画出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_(3) CO2和H2在催化剂Cu/ZnO作用下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反应: CO2(g)+H2(g)=CO(g)+H2O(g)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3时,温度对C

16、O2平衡转化率及甲醇和CO产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温度升高CO的产率上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由图2可知获取CH3OH最适宜的温度是_。(4) 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则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25. (3分) (2016高二上广水期中) 在25时,向100mL含氯化氢14.6g的盐酸溶液里放入5.6g纯铁粉(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开始至2min末收集到氢气1.12L(标况),在此之后,又经过4min铁粉全部溶解则: (1) 在前2min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2) 在后

17、4min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 (3) 前2min与后4min相比,反应速率哪个较快?为什么?试解释原因 26. (1分) (2016高二下桓台月考) 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的步骤为:TiO2TiCl4 Ti 已知:C(s)+O2(g)CO2(g);H=393.4KJ/mol2CO(g)+O2(g)2CO2(g);H=556KJ/molTiO2(s)+2Cl2(g)TiCl4(s)+O2(g);H=+141KJ/mol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2(g);H=_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6题;共16分)21-1、22-1、22-2、22-3、22-4、22-5、22-6、23-1、23-2、23-3、24-1、24-2、24-3、24-4、25-1、25-2、25-3、26-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