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年级语文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wuyo****995 文档编号:146550354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3年高二年级语文四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高二年级语文四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高二年级语文四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二年级语文四校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二年级语文四校联考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学年第一学期四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等填写清楚。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答题,不得超出指定答题范围。3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 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4分)(1)雅和俗是相对而言的,昨天被当作是俗的东西,今天可能就是雅的东西了。六朝的清瘦俊爽之美,是极雅致,充满文人气息的审美,一入唐就逐步改变了。盛唐的宫廷审美,崇尚丰满肥腴,色彩浓艳厚重,与六朝

2、相比,其俗是显而易见的。但久而久之,唐代的丰满肥腴、浓装丽色被称为雅雍容华贵气质的典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盛唐宫廷贵妇那种寓婀娜于肥腴的体态,确有妙不可言的雅状;唐马丰满壮实的造型,唐三彩或红白赭,或蓝白赭,或红蓝白的色泽,毫无媚俗相。苏东坡对吴道子的推崇,可当绘画的极致,但独不能容忍丝毫俗态,他把吴道子和王维作比较,在两人的画面前,他都爱,不忍去,都有很高、很贴切的赞语,但最后还是认为王维要高出一筹。原因是王维的画中有诗,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苏东坡已经点明了雅和俗的分野在于 。(2)绘画上的提倡文化修养,树立雅的标准,在晚唐就有滥觞之兆,五代出现了明确的提法,黄修复益州名画录把画分为四格

3、,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认逸格为第一位,并声言:“画之逸格,最难其俦。”黄修复在一直被认为其绘画最高标准的“神”上,另立更高于“神”的“逸”,无疑是评论界对雅的入画的认可和推崇。其实,“逸”和“神”一样,是技巧和精神的混合,不同的是“神”包含了画家的匠心以及画家本人情感思绪的流露,但更多的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表现;而“逸”则完全敞开了画家本人的精神世界,是技巧和画家(不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混合。(3)因此,绘画上的雅、俗区别,是画家情调的雅、俗,表现在绘画情调中的雅、俗。北宋宫廷画院,注意到画家文化修养的问题,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著名的如“踏花归来马蹄香”,画蝴蝶追逐马蹄者夺魁,又

4、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画艄工横笛卧舟尾者出奇制胜,再如“乱山藏古寺”,画荒山乱岭间飘然一幡以示藏寺之意者获褒。其实,这些命题画,只要在考题中略作婉转,即可不俗。然而,如此的不俗,与雅还有距离。绘画的雅逸,在于画法,而不是题材,不是曲意求题材之工。元代的雅逸,是两宋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元代趋雅,完善雅化绘画的关键,是纳入书法笔法的画法上的根本性改革。(4)为什么明代称为第一院体画家的戴进,后人赞扬他画得出色的同时,还要添一条读书少的尾巴,这种肯定中的否定,实际上是婉转的否定,否定他画的要点是不能雅。唐寅的老师周臣自叹画不如其弟子

5、时,说出了一个致命的原因:自己少唐生胸中数千卷书耳!其中要点也是不能雅。周臣确有自知之明。俗话说:诸病可医,唯俗不可医。话有点绝对,但说出了俗病是顽症。然而用猛药可能会有所收获,但俗和雅之间实在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俗本身也有通俗和庸俗之分,但不管怎么说,俗总是属于初级阶段的东西。但如能加上一个“大”字,而成大俗,就不再是初级阶段的东西而成为高级的了,于是也就荣登了大雅之堂。齐白石本是木匠,其俗自不待言,他经努力,文化素养修炼得炉火纯青,更因其大彻大悟,又加上老天爷帮忙得以登大寿,终于大气晚成,其雅亦不待言矣。他的画有一种不修边幅的雅致,十分动人,这是悟性和勤奋的契合。假如周臣也奋起直追,也读他个

6、千卷书,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亦未可知。(5)俗未必是坏,民间艺术,如杨柳青、桃花坞的年画,俗到底,土到家,民间风味十足,同样可以达到生动的境界。只要有趣,但俗无妨,俗趣也是一种绘画趣味。俗有其大众化的优势,它明朗、健康、土情俚风,不矫不饰,为大众所喜见乐闻,是可以发扬和提高的。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来的。(6)雅是艺术的尖端,所谓的象牙塔尖是也。塔身、塔尖是共存的,因此,雅和俗的艺术,在社会中共存,是社会的共同艺术财富。“雅俗共赏”,不是指雅俗混杂的中间状的艺术,而是指雅和俗两种审美层次同具审美价值,在审美的选择上是同等的,欣赏者可各择其爱,评论者(1)不能执一词而有所偏颇,创作者(2)应

7、在各自的审美领域内尽情尽兴。1选用文中词语填写第(1)段中的空格。 (2分)2第(3)段中“这是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中的“因果关系”具体是指 (2分)3第(4)段举戴进和周臣两个事例的目的是 (2分)4选择填入第(6)段末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3分) A更 B却 C也选项(1) (2) 理由 5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绘画的雅逸,不在于画法,而在于表现不曲意求工的题材。B以文化修养树立绘画上雅的标准,晚唐已出现明确的提法。C雅和俗之间可以互相转换,雅的艺术是从俗艺术中来的。D雅和俗在审美的选择上是同等的,其审美价值也是相同的。6文章开头说“雅和俗是相对而言的,昨天被当

8、作是俗的东西,今天可能就是雅的东西了。”请试举一例加以阐释。(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4分)与泰山对视桑新华 第一次,这样整天地坐下来静静地与泰山对视。 好友自远方来,路经此地,专为登临久仰而从未谋面的泰山而驻足。准备了半天,谁知偏偏在今天下了雨。雨雾笼罩了整个世界,天湿了,地湿了,登山的心情全湿了,沉甸甸的。无奈,我们只好在窗前坐下来,望着山,等待。 泰山是世人瞩目的风景地,居室楼是山怀里的颗颗纽扣,我的蜗居仅是纽扣上的一个小点,高挂楼顶恰恰与大山形成极好的对视角度。值此闲暇,以渐渐静下来的心,细细看风雨中的山,似酷夏午后慢慢品一杯绝好的凉茶,诸般滋心润肺的味道沁人心脾。

9、 山整个浸在雨里,湿漉漉地装在我窗口。正对着的层层叠叠的山峦延绵东西。挂上主峰的是雪,白皑皑的,落进山包的是水,悄无声息地把土石树木濡湿浸黑。黑和白随意一叠,自然构成一幅茫茫大海上漂泊着的一艘洁白巨轮的写意图。山,头顶着天,脚踏着地。袒露出自自在在、从从容容的风骨,留一个空空灵灵、清清静静的境地,任我们审视。久久凝望它安然端踞的姿容体验到一种肃穆的深邃,一种由静而弥漫升腾起的苍茫大气。古往今来,那么多人频频临访、苦苦思辨泰山伟大之所在,是否在感受到了它那持恒超然物外的从容宁静气质之后,才有了“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结语。 友人也在全神贯注,突然头也不回地问我:“山上有河吗?”有啊,直贯上下的

10、中溪、通天河,穿行西麓的彩石河,还有何止一条。不过它们随季节变化而消失,不像大山,始终如故地迎送无常的四季。雨季来了,任雨暴风狂、雷劈电击,山默默承受,把创伤埋进心底,坦然地把丰水供给草木,送给河流。雨季去了,山无言地忍受烤裂的曝晒,不惜输出脉管里的血液支撑草木洒下一片绿阴。还记得我们学过这样的一句哲言:自然界的奇迹都在相对的静态中酝酿,宇宙的巨轮在无声中运转。动是宇宙的本能,静是自然的灵魂。静是动之后的一种沉淀、恢复、修整、提升。静是一种美,一种境界。泰山悟出了这一道理,从而获得了对事物、对自己把握的力量,凝练出了宠辱不惊的庄重品格,无愧是自然界的仁者。泰山毕竟举世闻名,于是人流滚滚,八面来

11、风。城变大了,景变小了,人心变高了。遗憾的是,南来北往的风吹来吹去,但心高起来的那些人少了些本分的清静,添了些浮躁的火气。为了什么、不为什么都去争一争、嚷一嚷。只有泰山依旧无言,始终不语,默默地看着不肯安静片刻的人世,看着沉浮起落的大地,看着在欲望面前失去自控力、变得孩子似的那些人。2 800年前,我们民族文化的先哲就断言:“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三十七章),经千年进化、世事历练,踏进现代文明门槛里的人们,怎就轻易忘记了?奢望过多失望必多,何苦自困自扰。 举目西北望去巨大的卧佛,仰枕傲徕峰,脚抵九女寨,一卧就是上亿年。它以佛的慧眼,阅尽人间沧桑,任斗换星移、岁月嬗变、尘嚣汹涌,依旧从不

12、动容。看着它那不被任何东西所惊扰、尊贵优雅的姿势和安祥如满月的面容,顿觉一种巨大力量,自己平时的焦躁渐渐化作一缕轻尘,飘然逝去,得以解脱的轻松漫遍全身。 夜来了,一切在如烟如雾的缥缈中隐退,清晰可见的只有闪烁在盘道和天街上形似北斗的路灯,神秘地对我们眨眼睛,这真真实实富有灵性的对视,是一次人与自然、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汇,是精神的净化。它正随着春雨融进生命里。 与友相对。我说:“山,是我窗上的一幅巨画,有了它,高挂的斗室就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永远。”她说:“不虚此行。”(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节)7文章开头写好友自远方来,专为登临久仰而从未谋面的泰山。谁知偏偏在当天下了雨。“登山的心情全湿了,沉甸

13、甸的。”试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分) 8第三写段“居室楼是山怀里的颗颗纽扣”,分析句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分) 9第五段中写了友人与作者关于泰山上的“河”的问与答,简析写“河”的作用。(2分) 10第六段引用我们民族先哲的话“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的意图是什么?(2分) 11选出不正确的两项。(4分)( )( )(A)这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雨中泰山的静默超然象征着沉静、不为外物困扰的人生境界。(B)全文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开篇我和友人登山遇雨,心感无奈,在等待中与泰山对视产生顿悟,结尾友人认为不虚此行。(C)作者感受到泰山那持恒超然物外的从容宁静

14、气质,得到了心灵的启发,从而感悟到做人应该“稳如泰山”“重如泰山”。 (D)与泰山对视,使作者感受到了泰山从从容容的风骨,领略了泰山空灵清静的境地,凝望中体验到一种肃穆的深邃,明白了泰山伟大之所在,从而引发了对不肯安静的现代人的反思。(E)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从开头登泰山遇雨,一直写到入夜,一切在如烟如雾的缥缈中隐退,作者在一整天里坐下来静静地与泰山对视。(F)本文语言典雅优美,富含哲理。在对泰山的的优美描写中,蕴含了在人世喧嚣起伏中人要洁身自好的哲理。12.联系全文,分析为什么说“高挂的斗室就是我灵魂的栖息地”(2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 此中有真意,

15、。(陶渊明饮酒) ,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君子之志于道也, 。(诸子喻山水) ,侣鱼虾而友糜鹿。(前赤壁赋) ,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晓看红湿处, 。(杜甫春夜喜雨)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吾生也有涯, 。(庄子养生主)(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注释】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在鹿门山辟有一住处。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

16、,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岩扉:石门。14、 这首诗的体裁是 。(1分)15、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 B. 末句的“幽人”,指的是东汉时期拒绝为官的庞德公。C本诗语言自然流畅,笔墨淡雅,景物描写充满生机。D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的平淡自然,优美真实。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本诗。(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3分)秋 水 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17、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

18、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17解释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人卒九州 (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18.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拘于虚也 今尔出于崖涘B 天下之水 计中国之在海内C 此其比万物也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D 顺流而东行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9翻译下列语句。(5分)闻道百

19、,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20.写出文中包含的成语。(2分) ( )(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0分)只就文章家论之。虽其绳墨布置,奇正转折,自有专门师法;至于中一段精神命脉骨髓,则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古今只眼者,不足以语此。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鲁,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专专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番(翻)来覆去,不过是这几句婆子舌头话,索其所谓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绝无有也,则文虽工

20、而不免为下格。此文章本色也。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綑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本色卑,文不能工也,而况非其本色者哉!(节选自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二21文章中所谓“绳墨”的含义是(1分)2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那些绳墨布置,奇正转折等所谓专门师法,都不足取,写文章关键是内心要有一段“精神命脉骨髓”。B所谓具千古只眼,就是说作者应该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有不同于前人的见解,慧眼独具

21、。C作者认为陶渊明虽然不擅长音律,但是能够信手写出,所以就是第一等的好诗。D作者认为沈约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但始终不曾得到一两句好的评价。23作者认为要使文章具有“精神命脉骨髓”应当。(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24这篇文论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1分)25关于文章章法与作者修养见识之间的关系,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 写作(55分)(七)、26作文(55分)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有人说原来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