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匈牙利社会保障制度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411341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匈牙利社会保障制度1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23年匈牙利社会保障制度1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23年匈牙利社会保障制度1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匈牙利社会保障制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匈牙利社会保障制度1(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匈牙利社会保障制度1. 首先我来介绍下匈牙利的一些情况,匈牙利的经济转型与养老体制改革 匈牙利是一个经济转型国家。急进式的“休克疗法不仅对匈牙利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且对人口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1989年转制之前,匈牙利总人口一直呈增长态势,但此后却呈现下降态势,从1990年1037.5万人下降到2023年的998万人。在经济增长不振的同时,匈牙利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匈牙利人口老龄化水平为15.2%。根据预测,到2050年,匈牙利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到达29.0%,相当于每三个人口中就有将近一个老年人。 在方案经济时期,匈牙利建立了惠及全民的养老保险和免费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支出直接

2、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由国家财政负担。转型初期,依然维持传统模式,但由于经济衰退、失业加剧和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等问题,社会保障支出急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匈牙利从1996年开始,对原有的社会保障体制着手改革,试图建立一套适应于市场经济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其中,第一支柱为强制性的、由国家管理的、现收现付性的根底养老保险。雇主缴纳雇员总工资额的20%,雇员缴纳自己工资的8%后将雇主缴纳的20%降低到18%,将雇员的8%增加到10%。第二支柱为自愿性的、私人管理的养老基金,采取个人储蓄账户或职业年金方案两种形式。第三支柱为自愿的职业年金或个人储蓄方案,主要由商业性养老保险组成。1997年,匈牙利国会通

3、过立法,将第二支柱改为强制性养老金,交由私营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并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二支柱由个人缴费的6%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由私有养老保险基金会进行管理并支付年金。 在管理主体上,第一支柱以财政部为主监督、审核。财政部负责做出征收目标方案,税务部门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同时征收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局负责信息管理和支付养老金,养老金主要通过邮局发放。第二支柱由财政部和国家金融效劳监管局共同负责监管。税务部门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保证了养老金的收缴率到达90%以上。为抵御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匈牙利政府承诺财政承当第一支柱全部资金缺口的补偿责任,并明确规定,社会保险管理部门一旦

4、发生基金赤字,财政部门随时进行弥补。 通过对匈牙利社会保障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和启示: 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开展是根底性保障 一个动乱的社会、一个人们对未来预期不稳定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就不会安宁。匈牙利的经济起伏、通货膨胀、外资垄断、民族经济欠开展等,使青年一代的结婚率降低、失业率上升。这一方面造成出生率降低,人口迅速递减,另外一方面,也使制度层面设立的、外表上看起来“很有保障的养老金不能抵御物价上涨的影响。即使是所谓的“免费医疗,也不能较好征缴保险金,造成大面积拖欠,使国家财政不得不承当很大的“兜底压力。匈牙利的转制内耗,使得其在2022年左右才恢复到转制前的经济水平。何况其私有化过

5、程中外资的入侵,使民族工业很难复兴。 二就业是最必要的保障 匈牙利改制后多年的开展历史说明,每逢经济开展,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那么政局安定,民心思稳,百姓生活会随之而改善。每逢经济起伏,失业率上升,那么政局不稳,民心思变,百姓生活随之而艰难。虽然匈牙利被誉为东欧转型的所谓“典范,其看似完善的保障,却并不能给国家带来必要的“平安。 三医疗的分级管理、社区家庭医生制度的设立,是可资借鉴的珍贵经验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百姓可以自由选择的家庭医生制度,一方面可以监控地方性疾病和社会个体的疾病健康史,减轻医院的门诊负担,节约百姓求医问药过程的花费,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6、控制社会疾病风险。但怎样防止医生收取“小费,却也是制度设计中应该仔细考虑的因素。 四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强制缴纳,是必要的选择 匈牙利在社会主义时期完全由国家包起来的保障制度,给国家未来的开展,无疑会造成很大压力。其改革初期对第一支柱的倚重,不能抵御经济动乱和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于是在1998年将自愿选择的第二支柱改为强制缴纳,这是不得不为之的选择。事实上,许多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也都在制度设计上强制征缴类似于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或个人储蓄。但要警惕的是,如果将第二支柱的保险资金,委托于公司或企业去营运,那么要严控资金营运企业的进入门坎,确定最低盈利率。匈牙利各家基金会的投资回报率相差很多,最高的

7、23%,最低的6%。这会严重影响参保者的最终受益。 五养老保险“费改税征缴制度,可以保证较大的征缴率 我国养老保险保费的征缴率之所以仍然偏低,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劳动部门不能较好地掌握企业内部用工数量与工资上下状况。匈牙利将养老保险费用改为税务部门征缴之后,征缴率上升到了90%以上。这在制度上保证了第一支柱保险金额的平安性。我国对于是否进行“费改税已争论多年,其利弊可从匈牙利的改革中有所借鉴。 六社会保险应随社会开展和经济增长而逐步改善 过高的保障费用,一方面会给企业造成较大压力,造成征缴缺乏、大量拖欠,另一方面也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影响国家经济开展。而且,保障与其它福利一样,具有刚性增长的

8、社会预期。从高位有所下调,会遭致民众普遍的反对。故从低位逐渐上调,是比拟保险的选择。匈牙利在制度转变之前的保障,属于全面保障,本来压力就很大。改制之后,虽然有所改革,将第二支柱也改为强制性征缴,但从下表可以看出,其养老保险工资征缴比例与我国差不多,但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都高于我国。这种高位运行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的缴费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所以,从匈牙利的教训以至整个西欧的教训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需在国家的可持续开展中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费用,而不可有“一步到位的思想。 七提高退休年龄,是老龄化压力下可以考虑的选择 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之后,在老年退休人员健康状况允许其拥有较高再就业参与率的影响

9、下,提高退休年龄具有积极意义。现在,匈牙利将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已经推迟到62岁,将领取全额退休金的工龄延长到20年。在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中,也需在借鉴别国经验的根底上,研究退休年龄的推迟问题。这既能够比拟好的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也能够减轻养老金开支压力。 八农村以土地换年金的制度可资借鉴 在转制之前,匈牙利农民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养老保障,但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项福利已成为历史。在农业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农民也不可能像城里人那样按月交保险费,农民的养老成了问题。于是,政府推出了以土地换年金政策,以解决年迈放弃耕作的农业人口的养老问题。匈牙利的土地换年金方案,每期都由国家土地基金管

10、理局实施。第一期解决了3600名60岁以上土地所有者的年金问题,国家通过法定合同收回土地并发给土地所有者年金。至2022年,匈牙利已实施三期土地换年金方案。我国很多农村老人,在子女进入城市之后,耕作已成问题。如果能够采取先试验后推行的方法实施土地换年金方案,或许会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制度创新。 九借鉴匈牙利的经验,不可盲目照搬 很多到匈牙利考察后回来的学者或干部,看到了匈牙利社会保障制度的优点,比方其建立的包括了农村与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比方其对家属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比方其为刺激生育率而对妇女的特殊保障政策,比方其对老年人照料人员的工资补偿规定等,都很有意义。但借鉴别国的经验,需与我国自

11、身的社会开展过程密切结合。我国还不能借鉴这些面面俱到的政策配置。匈牙利的人口已降低到缺乏一千万,而我国已经超过了13亿并仍然处于增长态势。而且,匈牙利的城市化水平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到达了80%以上。即使在我国直辖市或省级层面借鉴其经验,也需要仔细分析其得失利弊,不可顾及其一面而失之另一面。 黄菊华社会工作05191131 第二篇:社会保障制度1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保障制度 总分值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由国家和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组织社会保障专业人员,对各项社会保障事务进行方案、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2.生育

12、保险制度。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3.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全称社会根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到达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根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根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4.国家卫生效劳模式。模式就是模板、样板的意思,是可供别人模仿和学习的一系列做法或工作方式。模式的建立是一项科学研究,是一

13、个系统工程,是由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各种工作人员分工合作并将各项工作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一个可做参考的模式或原型,或起模仿作用或起启发作用,否那么,就会多走弯路,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在广泛的范围内迅速推广这项工作。 5.失业。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失业率是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失业的历史就是工业化的历史。在农村这并不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人员几乎没什么事可做。

14、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工伤保险应遵循的原那么。 答: 一无过失责任原那么 二损害补偿原那么 三严格区别工伤和非工伤的原那么 四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原那么。 2.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答:1根底性 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必须是也只能是着眼于“保底。2协调性 第一,社会救助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根本途径; 第二,协调社会救助同社会保护政策的其他方面比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之间的关系; 其三,社会救助内容的本身的协调性。3选择性 社会救助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法定工作程序即“家庭经济情况调查,“选择性是社会救助最为突出的特点。4历时性 从社会保护政策的开展历程来看,社会救助最早产生。

15、3.简述社会保障的机构设置。 答。1决策协调机构。这一层次的管理机构一般由政府权威机构担任,主要担当向立法机构提供依据,协助制定社会保障的有关法律,并根据法律导向制定有关政策、制定开展规划,以及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预算的审议。同时,还负有对社会保障各工程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的重任。 2.业务执行机构。这一层次的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体制模式,由政府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团组织担任。它实际是执行国家社会保障方针、政策的综合职能部门,通常要接受中央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并且负责执行政策法规、落实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经办社会保障各工程费用的征集、核算和发放工作。 3资金运作机构。这一层次的管理机构可

16、以由社会保障基金独立运作,也可以委托专设的基金公司。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统一运作和保值增值,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需求。它与业务执行机构关系密切但同时处于平行关系,根据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开展需要,可分别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资金运作机构。 4监察监督机构。这一层次的管理机构应由中央或者地方政府领导下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当,主要行使对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社会保障各工程基金的收支、营运和管理的监督权。监察监督机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政府部门负责人、社会贤达人士、公众代表和专家。此外,监察监督机构还上连立法机构的法律监察,下通广阔民众的社会监督,通过包括审计在内的多种途径,使得

17、社会保障工作在国家既定方针政策的轨道上健康开展。 4.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特征。 答。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养老保障改革,确立了新的养老体系框

18、架。但是,中国养老体系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重要财力储藏的积极作用,促进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创新与开展。 三、综合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内容。 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国家将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

19、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参保范围: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根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基金筹集:个人缴费分12档地方补贴每年至少30元 根据这份指导意见,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在个人缴费方面,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1200元12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

20、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在集体补助方面,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2、论述社会福利的特征和作用。 答: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来讲具有四个特征: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每一项社会福利方案的出台总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总是以缓和某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为终极目标;社会福利的普遍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利益投向呈一维性,即不要求被效劳对象缴纳费用,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筹划定的范围之内,就能按规定得到应该享受的津贴效劳;社会福利较社会保

21、险而言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根底上,尽力提高被效劳对象的生活质量。 社会福利基金的作用:社会福利基金的作用在于为社会弱势群体和有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带有福利性质的收入保障和效劳保障。提供的收入保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供低费用或免费的福利待遇,另一种是提供现金补贴。国家举办福利院为特定的人群提供生活保障。 第三篇:社会保障制度创新1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创新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管理,是与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相伴而生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局部。近年来,随着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广泛建立和不断完善,基金收支规模快速增长。规模过

22、万亿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运行,客观上需要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更有方案性、统筹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更有广泛性和操作性,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基金运行财务风险,实现医疗保险基金的“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同时建立起覆盖十三亿广阔人民的医疗保险,必须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以保证每个国民都能平等的享有这项权利。本文通过总结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探讨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问题的创新方案及其认识。由此,对我国的医疗保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财务风险创新 一、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概念 1.概念界定1.1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

23、保险原那么根本医疗保险费应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时足额缴纳。不按时足额缴纳的,不计个人帐户,根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其医疗费用。以XX省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例:用人单位每月按照其缴费总基数的10%缴纳,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2%+3块钱的大病统筹缴纳。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效劳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防止浪费。发生保险责任责任事故需要进行治疗是按比例付保险金。 1.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狭义是指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而引发的风险,医疗保

24、险基金主要是指收支失衡而造成的财务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受到各种不可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得在各项财务活动或资金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现象,从而存在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与其他经济主体相比,根本医疗保险基金需要承当更巨大的财务风险。控制这一风险、降低损失不仅是根本医疗保险基金稳健运行、可持续开展的关键,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2.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研究根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状况,促进医疗保险基金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防止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基金的闲置与浪费。从而能够更好地惠及广阔人民,减轻医疗费用的负担。并且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建议。 二、医保基金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基金筹集

25、手段多样化,管理难度大 目前基金收缴手段呈现多样化。医保基金从征缴、管理到发放,涉及劳动保障、财政、金融、医疗机构等多个部门及环节,基金收、支、管形成的工作流程不够顺畅,多部门信息共享缺乏,传输不及时,有一定的延迟性,使得医保基金管理难度大。 2.医保基金增值效益低,地方财政尚未列入补助,收支无法保持平衡 当前医保基金的增值能力有限,仅限于存款和购置国债,筹资模式是现收现付制,基金管理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由于基金收支是医保机构独立运作,目前地方财政未列入补助范围,受参保单位经济效益影响和缴费意识的差异,基金按时足额到账难,直接影响到医保基金收支无法保持平衡。 3.基金筹资本钱高,存在截

26、留、挪用等违规行为 全国普遍存在基金筹集本钱过高的问题。因为要对各级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宣传指导,需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筹资本钱自然就高了。个别地区存在行政手段截留、挪用等违规行为。加之,医疗机构的不标准医疗行为,基金使用管理存在着很大的不平安性。 综上所述,我国根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总结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连保险基金收缴难、企业亏损或倒闭、选择性参保,成心瞒报续保工资总额等情况,造成应收不能尽收的财务风险。甚至在有些地区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进程中,筹资风险是主要风险之一。而是支付风险,主要是保险机构在被保险人获得医疗效

27、劳后,向医疗效劳提供方支付医疗费用过程中,因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形成的很难精确测算的财务风险。 三、医疗保险基金财务风险成因 1.医疗保险基金所处的外部环境风险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险起步较晚,各方面仍在不断探索完善中,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开展水平不同,医疗效劳提供能力和医疗消费水平等差距都很大,各统筹地区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尚未形成成熟统一有效的宏观外部制约环境,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存在的违规操作的可能性,从而加大了基金运营的财务风险。并且我国的外部监控管理模式仍不完善,宏观监管的力度和效率不尽人意,缺乏行之有效的事前、事中预防控制,更多更偏重于实行事后

28、监管,难以有效地防范基金运行财务风险。 2.财务人员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 随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险覆盖面拓展迅速,需要承当的风险也同步增加,急需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从现状看,目前大局部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停留在只要管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的微观层面上,财务风险意识未能随医疗保险事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无法从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以及宏观层面来把握财务风险,做到有效的躲避财务风险。 四、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基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管力度,促使基金平安有效运行 应全部采取地税协议委托的方式收缴医保基金。协议委托的方式具有收

29、缴本钱低、资金缴纳率高的特点。尽快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以保证医保基金的健康高效运行。建立网络平台,借助网络实现基金动态监测。通过网络随时监测每个病人的就医、用药、收费等情况,保护病人的权利不受侵害。通过网络平台可聚集有关基金筹集、储存、使用、支出情况,确保资金的平安。发现基金被截留,挪用等违规行为,应彻查根源,追究责任。 2.优化监督机制,科学预警、监测基金运行 优化监督机制能够确保医保基金运行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监测,从正面防止违规操作的产生,对违规倾向的基金管理能够预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管理要进行追究法律责任。优化监督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标准医保基金的

30、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监测指标、分析方法,对医保基金的状态和走势能够准确判断,如对医保基金的结余率和累计结余率进行分析,出现较大偏差时立即查清原因;再次要加强基金监管的领导机制,实行领导负责制,严格把关审批和授权,确保监督机制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3.推进电算化进程,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基金会计核算电算化管理,是实现会计核算标准化、标准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医保基金资金量大,涉及环节多,核算业务量大,通过电算化管理,可及时、准确地处理会计信息,标准填制凭证,实现“日清日结,防止出现金额不符、漏登、重登、汇总错误等现

31、象。所以,各地区应大力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力做好财务管理软件的培训工作,加快基金会计核算电算化的进程。 4.标准基金分配与使用,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实现基金根本收支平衡 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处分标准,有力防止各种违规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一经发现要给予当事人严重的处分。同时,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巡查各医疗机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重大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于医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地方财政部门可与银行充分协调,要求银行做好医保基金理财效劳。在基金财务管理体系中,应加强基金的预算、分配与使用,降低基金大规模超支与结余的可能性,实现基金根本收支平衡。 5.加大财政投入,拓宽基金筹集渠道,

32、形成平安的基金运行机制 建议建立地方财政补贴机制,各级地方财政要确保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加大社保财政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支出比重。要多渠道筹集医保资金,增加医保投入总量。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合资、私营企业等纳入医疗保险覆盖网。在根本医疗保险实施后,要尽快实施公务员医疗补助和大额医疗补贴,以增强医保的吸引力,形成平安的基金运行机制。国家规定根本医疗保险的最大额度控制在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左右,目前一般确定在3万元左右。为保障国家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医疗待遇不降低,国家规定在根本医疗保险的根底上实行大额医疗补贴方法,将最大额度提高到15万元左右。这样既合理,又符合我们的国情。 五、结束语 医

33、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保障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直接居民的切身利益,做好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是建设中国经济的后勤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保基金存在的问题和对医保基金管理模式进行设想,并针对创新我国医保基金管理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从提高医保基金电算化管理水平、加强财务部门内部管理、优化基金监督机制和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究,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跃平,黄子杰,郑富豪。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模式的分析与建议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233. 2、胡昊.财务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 3、都鹏飞:医疗机构设立医疗风

34、险基金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2312. 4、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229. 5、周俊等:我院设立医疗风险基金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2212. 6、杨勇、柴长春:设立医疗风险基金的作用和意义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35. 第四篇: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定义: 1、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根本的生活需要。它的意义并不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共产

35、主义社会的特点,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施行社会保障,不是为了共同富裕,只是为了安定社会,缓解资本主义矛盾。 2、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方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根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社会,1601年英国女王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局部是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德国公布的疾

36、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老年和残障,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保制度产生。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一词由此产生,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已推行到全世界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健全与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公平性、普遍性、法制性和互济性。 社会保障制度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

37、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根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国家必须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标准,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险制度。指由国家依法建立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 2社会福利制度。广义上与社会保障同义,狭义上指由国家或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地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化效

38、劳的社会性制度。 3社会救济制度。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4社会优抚制度。指国家依法定的形式和政府行为,对有特殊奉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表扬和有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意义: 在我国,中共十六大明确地把“社会保障体系比拟健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享受经济社会开展成果的多少有所不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程度也出现差异,社会保障问题日益成为广阔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社会保

39、障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开展和安定团结大局的关键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做好完善社会保障的工作,加快完善与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平安方面发挥着特有作用 1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缺乏,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2它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心理环境. 3只有建立健全同市场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开展

40、,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4有利于扩大内需经济开展就业扩大收入增加扩大内需的良性循环. 全国人大:社会保障制度要有利缩小城乡差距 人民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常红、高星、张海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今天下午听取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跟踪检查报告。报告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问题,认为制度设计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扩大差距,要为今后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留出接口。 报告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随着经济开展逐步建立的,制度种类较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建议要重视制度之间的衔接。国务院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注意

41、了农村低保、新农保、新农合、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制度之间的衔接,朝着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效能的方向努力。比方,一些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地区,将老农保与新农保进行了整合,许多地方完善了新农合报销与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效劳。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开始实行城乡统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XX省对本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整合,在根本养老保险和老年人生活补助、根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方面,实现了城乡统筹。XX省、XX省、XX市和XX市、XX市、XX市等地,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居民养老保障。 报告认为,应当按照城乡统筹思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建设。报告说,尽管社会保障制度在一个时期内不可能消除城乡差

42、异,但无论是农村社会保障各项制度的设计,还是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都要为实现城乡统筹打好根底。用城乡统筹、公平共享的思路指导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朝着实现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的方向努力。制度设计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扩大差距。要为今后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留出接口,如新农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等制度,都有一个制度衔接问题,有的还有一个关系转续的问题;农村低保与农村社会救济、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方案生育奖补政策等,也都需要统筹考虑、有机衔接。总之,应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逐步推进制度统 一、保障水平适度、相互协调且互为补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同时

43、,还要抓紧制度的完善,建议国务院抓紧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城乡医疗救助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进一步标准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工作。 3.构建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数量庞大的农村非农产业群体因其农业户口而不能享受城镇居民所享有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权益,尤其是不能得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他们的保障仍系于土地,处于一种日益为难的境地。为了使进入城镇的农民能够真正走上城镇标准的生活轨道,使中国城市化能够稳步地推进,应当逐步将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对象,以此构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通道。 4.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

44、建立要从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在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依靠社会力量和社区组织来开展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社会化,强化农民积极参与意识。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长远目标应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近期既要正视这种现实差异的现实存在,又要努力缩小差异,。特别在制定农村社会保障方法时,应对参保农民转移到城镇后其社会保障关系如何向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做出明确规定。三是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保障工程、保障方法、保障水平等要切实可行,既与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又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生活水平。四是物质保障与效劳保障的关系。既要

45、搞好物质上的根本生活保障,又要完善社会保障效劳,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覆盖面广、标准透明的农村社会保障信息效劳网络。五是政府部门应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与其他转移支付之间的关系。国家财政可以根据财力的状况,在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一方面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对农村的根底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时机。实际上,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政府在这两方面所做的工作,其本身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种有效的财政政策手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农村社会保障是我

46、国社会保障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局部。但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影响,造成现在我国城乡开展极不平衡,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根本建立的同时,农村社会保障却存在着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覆盖范围窄、法律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适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开展,是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达。 一、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的模式及途径 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模式的具体类型和救济途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五保供养制度。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家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

47、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我国五保供养制度始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国务院于2023年1月公布的最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对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供养对象,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五保供养主要有在当地农村五保供养效劳机构集中供养和在家分散供养两种形式,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五保供养所需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

48、助。 2家庭赡养。“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民传承了几千年的家庭保障思想,它与中国几千年的家庭伦理观念是紧密相联的。家庭养老不仅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被上升到政策和法律层面。1996年10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老年人被赡养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九五方案和2023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实际上,家庭赡养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家庭赡养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子女供养。 3土地保障。自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对中国农民来讲具有双重意义,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具有生活保障功能,成为农民实现自我保障

49、的根底和依托。可以说,对于中国农民来讲,尤其是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讲,土地就是其“命根子。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农业税、特产税逐步取消,农民在土地中获得的收益较以前有所增加。 4优待抚恤保障。这是一种比拟特殊的保障,其保障对象为老红军、复员军人、烈军属、伤残军人等。根据有关政策,对这些人给予不同的优待抚恤,其业务由民政部门负责主管。严格意义上讲,优待抚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它是支持国防建设的特别社会保障措施。 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1月,民政部公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根本方案试行,按照“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原那么,以个人账

50、户积累方式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以县为单位,开始在各地推广开来。1995至1998年是农村养老保险搞得最炽热的几年,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到了2022年参保人数急剧下降。这其中除了农保资金没有得到很好管理、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保工作不够重视等因素外,主要是因为1999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目前尚不具备普遍推广农村养老保险的条件的文件,导致农村社保工作大幅度下滑。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对农民和农民利益的无视和轻视。202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这一工作又逐步得到开展。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

51、1870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共5428万人参保,积累基金259亿元,有198万农民领取养老金。 6方案生育奖励扶助保障。2022年,农村方案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开始在全国5个省市和10个省的地级市试点。2023年,试点范围扩大到25个省区、市。从2023年起,这项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其主要内容是,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方案生育夫妇,每人从年满60周岁起享受年均不低于60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奖励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实施该项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对实施了方案生育的家庭给予经济奖励和扶助,局部解决农村方案生育家庭的养老困难问题,形成利益导

52、向机制,以更好地推进农村方案生育工作。 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曾是我国农村的根本医疗制度,在人民公社时代由于集体经济的支持,在其开展的顶峰期曾一度覆盖了90%的农村生产大队和95%的农村人口。20世纪80年代初,该制度随着农村传统集体经济的瓦解而解体。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保障农民的根本医疗需求,2022年我国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中央财政从2022年起,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按每年人均10元安排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

53、参合农民的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截至2022年6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了9504万农业人口,实际参加人数6899万人;共筹资302亿元,其中地方各级财政补助111亿元,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助39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治病难的问题。 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补助的制度。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业已开始探索建立这一制度。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已有4964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全国农村低保金支出1736亿元,月人均补助291元。 除上述主要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途径外,国家还采取了自然

54、灾害专项救助、特困救助等措施,对农村重点贫困对象予以适当的生活救济。 二、现行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除了传统的五保制度、救灾救济制度得以延续外,随着农村低保工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展开和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初步具有向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接的趋势。但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还处于补缀缀补的非标准化、非系统化阶段,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开展,这种传统的保障方式逐步陷入了困境,面临以下挑战和难题: 1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主要是以下原因弱化了土地保障功能:一是耕地减少与农业人口增多的矛盾。一方面,城市的扩张不断侵占原本紧张的耕地;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农

55、业人口,使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二是小规模的家庭农业经济投入产出比极低,同时还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农民收入极不稳定。三是参加wto以后,中国落后的农业经济还要受到国外兴旺农业的冲击,进一步增加了农业风险。 2家庭保障功能弱化。随着社会开展和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出现了“421和“422家庭结构模式,即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当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打工经济,造成农村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单独生活的“空巢家庭增多,使农村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据2023年2月在广州召开

56、的全国省级老龄办主任会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到达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目前,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且以年均32%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4农村税费改革的遗留问题。农村税费改革整体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税费改革后,原本就处于“吃饭财政状态的县乡两级财政实力进一步削弱,村级集体经济趋于瓦解,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又相当有限,致使原由乡镇统筹和村级集体经济负担的局

57、部五保户和其他一些农村贫困对象失去了救济保障。在欠兴旺地区的农村,情况更为严重,一些符合五保政策的对象,因财政下拨资金有限而被挡在五保门外,未能实现应保尽保。对此,当地村干部也无可奈何。 5疾病问题依然是困扰农民生活的瓶颈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覆盖面还太小,并且主要限于经济较兴旺地区,而经济欠兴旺和落后贫困地区约7亿农业人口依然处于医疗无保障的境地。农民因长期过度劳累,日晒雨淋,缺少劳动保护,往往落下一身疾病。但在医疗费用日益高昂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农民无钱治病,有病难医,不少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全国100多个县市的抽样调查,全国农村慢性病患病率达85%,平均每个农民年患病时间在

58、12天以上,因病休工5天以上。每年全国农村因疾病至少损失27亿个劳动日,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一些贫困农民甚至陷入这样一个循环圈:生病医药费增加生活更加困难营养不良再生病更贫困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疾病实际上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开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综上所述,二元社会结构下形成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缺位,对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模式的过度依赖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表达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1摈弃“经济开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所谓“经济开展决定论,是指

59、一个社会的保障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理论。据此理论,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不适宜建立全面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网络。笔者认为,这种理论不能走向极端化、片面化,当前尤其应当强调这一点。理由如下:1效率与公平应是矛盾的统一体。综观国外的工业化过程,大多经历了优先开展工业,然后以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我国走的也是一条先城镇后农村、重城镇轻农村的路子。这么做的实质是效率优先,即优先确保城市开展的效率。这在特殊的经济开展阶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但过度注重城市效率会损害社会公平,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如果仅考虑货币收入,剔除农民收入中的实物局部,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

60、距已到达4倍多。如果考虑到社会福利方面因素的差异,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6倍左右。城乡收入的过大差距,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平原那么,而且由此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割裂了城市与农村的有机联系,最终必然损害到城市的效率。因此,努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使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既是实现国家整体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国家整体协调开展的合理选择。极端化的“经济开展决定论存在一个假定的逻辑前提: 为优先确保城市的效率与公平而必须或不得不牺牲农村的效率与公平。但这一假定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上均不具有必然性,因而不能令人信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61、中国农民做出的奉献都已经足够多了,现在应该到了还农民社会公平的时候了。2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缺乏且分配不公。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经历了长期快速开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gdp总量持续增长。以2022年为例,我国的gdp为1023979亿元,社会保障支出为73182亿元,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为715%国际上通常把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兴旺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局部兴旺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已占gdp的1/3左右。2022年我国人均gdp水平接近1000美元,与英国、芬兰、丹麦、法国、德国等兴旺国家1960年的

62、人均gdp相近,但我国715%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这些国家1960年的支出水平却有较大差距,甚至低于当时人均gdp仅458美元的日本。即使是这715%的社会保障支出,其中绝大局部也被占总人口30%左右的城镇居民所享受,而占总人口70%左右的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低得可怜。由此可见,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不仅存在总量缺乏的问题,也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测算,中央财政如果每年转移支付200亿元,中国农村就有望普遍建立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国8亿农民就可以普遍地老有所养。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财政开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全国财政收入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仅用了2年时间。2023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556098亿元,增长175%;地方财政收入1338092亿元,增长198%。这说明,现在开始大幅增加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不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国家财力也是可以承当的。3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偏低。与关系国民生计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情况并存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的政府机关吃喝成风,公务用车互相攀比,气派的办公大楼不断耸起,形象工程乐此不疲,行政经费急剧增长,有限的财政资源被无情地挥霍浪费且缺乏有效监控。如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节余的经费用于社会保障,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