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度滑冰各阶段技术动作分析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4377709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短道速度滑冰各阶段技术动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短道速度滑冰各阶段技术动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短道速度滑冰各阶段技术动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短道速度滑冰各阶段技术动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道速度滑冰各阶段技术动作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短道速度滑冰各阶段技术动作分析1 前言短道速滑作为非常有影响力的冬季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对短道速度 滑冰运动员的比赛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诊断和指导运动训练具有 重要的意义。2 起跑技术起跑技术主要运用于短距离项目,也就是500m和女子3000m接力。起跑是使运动员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静止到移动并获得较高速度的过程。起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全程滑 跑的速度,较理想的起跑效果应该是起动快,在瞬间能达到较高的速度。起跑一般包括三个 动作阶段,即起跑预备姿势、起动和疾跑。我国男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起跑阶段前三步每一步所用时间均稍长于世界优秀短道运 动员的平均用时1。

2、所以应加强运动员起动反应速度训练,提高步频和步幅,以获得更快的 向前加速,从而获得有利的位置。在短道速滑中,运动员躯干倾角和蹬冰腿膝关节角对摩擦 力产生的影响较大。优秀运动员躯干角多控制在10-30之间,膝关节多控制在 100-300 之间。国外研究表明,蹬冰时膝关节并没有完全伸展,蹬离发生在膝关节角为130-140 之间时,可获得最大的蹬力效果2;而我国男女运动员在起跑阶段躯干倾角和蹬冰腿膝关节 角均偏大,建议运动员应保持较低的姿势,以减小阻力,获取更快的向前加速。在短道速滑 中,影响速度大小的重要因素是每次蹬冰的机械功量,而决定其大小的参数有:蹬冰角度、 膝关节角、小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展

3、膝角速度和最大展髋角速度。我国优秀短道选手的蹬 冰角度和最大展膝、展髋角速度均偏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冰刀对蹬冰角度的控制 及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3 直道滑行技术在直道滑行基本姿势的基础上,两腿交替连续完成蹬冰、收腿、下刀、支撑滑行,并配 合摆臂就形成了完整的直道滑跑动作。滑冰者以相对较高的速度向前滑行能利用所谓“滑行 技术”,即连续向前滑的同时针对冰的推进动作3-4。短道速滑直道滑冰的基本姿势采用流线型的蹲屈姿势,上体前倾,髋膝踝三关节处在屈 的状态。躯干纵轴线与支撑大腿纵轴线之间的夹角称“髋角”,为 45-75;支撑大腿的 纵轴线与支撑小腿纵轴线之间的夹角称“膝角”,为 90

4、-100;支撑小腿纵轴线与水平线 之间的夹角称“踝角”,为 50-905。而我国选手由于目前的滑行姿势下支撑高,特别是膝关节和踝关节角度大,不但不利于 有效克服空气阻力,而且对适宜蹬冰条件的创造也不利,它是影响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通过对踝角的控制来完善技术,改进滑跑姿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6。4 弯道滑行技术弯道滑行是短道速度滑冰最重要的技术部分,既要保持高速滑行,又要扣住8m半径的 弯道。在弯道滑行的区段也是体现战术意图的重点区域。经计算得到弯道的最大滑行速度为 1.477m s-i,不发生侧向倾倒的角度为1.547,显然两个数值与实际不符。由于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值

5、是很小的,它与运动员在弯道上的实际滑 行速度所要求的最大静摩擦系数的最小值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当运动员滑行到弯道段时, 身体必须要向弯道内侧倾斜一定的角度,即利用摩擦角来增大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 系数,以保证他能够安全快速地通过弯道。如果运动员要以与冰面成 30左右的倾角在弯 道上滑行,他只有采用深蹲姿势来降低身体质心的位置高度,否则这个 30左右的倾斜角 度是无法得以实现的。当运动员与冰面成 30左右的倾角在弯道上高速滑行,这是件非常 困难的事,稍有不甚,运动员就有可能偏离滑行线路向外侧滑去,这不仅会增大滑行距离, 而且还会从战术上给对手提供了内线超越的机会8。日本学者通过计算得出这

6、样的数据:以9 5的滑行速度在8.25m的半径弯道段滑行中, 身体向圆心点的倾斜度及冰刀与冰面的夹角可达30.60。以9的速度滑行,身体的倾斜 度可达 27.9。人体与冰面呈 27.9的状态下做高速运动,可见其难度了9。因此,运动员一旦进入弯道后,必须要借助带着防护手套的左手触摸冰面,这不仅可以 增大人体(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更重要的是对身体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使运动员的身 体在弯道滑行过程中能始终以适当的倾角保持平衡。运动员在弯道滑行过程中,必须要紧贴 弯道内圆弧雪线的切线即最短的滑行路线。因此,他就不可能像在直道上那样,利用蹬冰后 身体获得的加速度向前惯性滑进,而是采用左右腿交叉、双腿

7、都向右侧蹬冰的方式前进,只 有这样才能使左右脚着冰时都能落在雪线圆弧的切线上。要使双腿都能向右侧快速、有力地 蹬冰,运动员双脚之间不仅要保持最短距离即交叉压步,而且还要采用左肩明显低于右肩的 方法来完成左腿的蹬冰动作,这就是运动员在弯道滑行时,左肩低于右肩、左右脚蹬冰的频 率要明显高于直道的原因所在。5 冲刺技术冲刺时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临近终点且运动员相距较近时,冲 刺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送刀式冲刺为例,在接近终点的滑行过程中,将重心落在有利于克制对手一侧的腿上, 将另一侧腿迅速前伸,保持平衡冲过终点。6 超越技术影响短道速滑比赛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运动员的身体

8、素质、心理素质、起跑加 速、动作结构、滑行路线、技战术、超越能力、冲刺能力等10,其中超越技术是取得比赛 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超越可以分为主动性超越(包含速度性超越和技术性超越)、非主 动性超越、弯道超越、直道超越和冲刺超越11。在整个超越过程中,在出弯道区域超越者实施外侧超越过程中,超越者的重心速度和滑 行轨迹长度均大于被超越者,但是在内侧超越过程中,重心速度并非是决定超越成功的唯一 因素。当超越者滑行的轨迹长度和重心速度小于被超越者时,只要超越者在滑行的有效运动 方向上移动的位移和速度大于被超越者,就有可能超越成功。为避免犯规,加速点要提前, 争取在弯道弧顶前完成超越;在比赛中为避免犯规

9、同时提高比赛名次,入弯道时冰刀要压住 对手的冰刀使对手不能用力蹬冰,跟滑方式在出弯道时内道超越。韩国女运动员在内道出弯 道超越最多,多在最后剩下2、1 圈时超越。在接力时内道滑和内道超越使用最多,我国运 动员要想接力取的好成绩,越在后边越要滑小圈,防止韩国的里道超越。韩国男运动员在长 距离的最后3圈开始外道超越。加拿大选手在入弯道时冰刀压住对手的冰刀使对手不能用力 蹬冰。自己来实现超越。在里道出弯道时超越的技术是增加前进方向的速度,特别是增加出 弯道的步频来提高前进的速度。 127 小结与建议与“大道”相比,短道比赛场面更激烈,“拼名次而不是拼时间”,获胜不仅需要实力, 战术、配合也很重要13

10、。 短道速滑项目技、战术复杂,对心理素质能力要求高,为了更好 的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出以下建议:a 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反应速度训练,加强起跑中的抗干扰能力的训练,将会在比赛中收到 很好的实效。b 重视运动员抗干扰的心理能力训练。在运用各种不同的实践训练方法中,增加抗干扰的心 理训练内容,克服和加强运动员的心理抗干扰能力。c 作为教练员应及时掌握并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当前的先进技术动作,抓住其特点,进行 有针对性的训练与研究,并积极运用到实践中。d 应积极配合科研工作人员进行好调研工作。8 参考文献1 周志鹏.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500米起跑技术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 (10)

11、:52-552 van Ingen Schenau,G,.J.et al.A new skate allowing powerful plantar flexions improves performance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96(28) : 531-535.3 van Ingen Schenau,G.J.et al. On the technique of speed skating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Biomechanics.1987(3) : 419-431.4

12、de Koning,J,J,etc al. The start in speed skating :from running to gliding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95(27) : 1703-1708赵睿.冰雪运动技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70-91程湘南.速滑直道滑行技术的生物力学诊断J.天津体育学报,2004, 3 (19): 49-50周静短道速滑运动员安全转弯的力学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7 (29): 88-91王风云.论速度滑冰的弯道滑跑技术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4(2): 26-28范宏文.浅谈短道速滑弯道倾倒技术J.冰雪运动,1997,6 (2): 23-2410 王卫星.解析韩国队短道速滑的制胜法宝超越冲刺第20届冬奥会短道比赛引发 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 58358511 马国东.短道速滑比赛中超越技术的理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 (24): 71-72 12 钱雯.短道速滑超越技术的研究J.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J. 2002: 518-52113张海洋.对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的研究分析J.科技资讯,2009 (28): 23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