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研究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14077999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研究崔曙平刘海音【摘要】本研究基于对江苏 13 个省辖市 283 个样本村庄的实地调查,总结归纳了江苏乡村文化特征,并根据乡村风貌特色的构成因素,受工业化、城镇化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历史文化遗存现状,将样本村庄分 为历史保护型、传统风貌型、民俗风情型和现代新建型四类,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探索在工 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乡村风貌特色保护与提升策略。【关键词】乡村文化;风貌特色;保护提升策略;江苏江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元,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最多的省份。尽管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战乱的毁损、历史的动荡以及近百年来的大规模改造

2、,广袤的乡村 地区仍保留着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 化、现代化的率先发展和快速推进也对乡村文化和景观风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的 消亡与新文化形式的涌现相伴,乡村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当代文化特色重塑并行,呈现出鲜明 的地域特征和丰富多彩的风貌特色。当前,在大规模村庄环境整治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 保护和延续乡村优秀的历史文化,尊重和鼓励当代本土文化的创新和繁荣,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和塑造乡村风貌特色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紧迫任务。1.江苏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概述1.1 江苏乡村文化特征1. 乡土性作为源于乡土并依存于乡土的文

3、化,江苏乡村文化深深地扎根在江苏大地上,存在于田 间地头,融入日常生活,表现了浓厚的地域农业传统文化与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宗族文化 特征,反映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意识,具有很强的在地性和乡土性。1. 包容性江苏江海交汇、南北交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乡村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而作为最早 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江苏文化又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这里碰撞,传 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汇,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在这里互补,楚汉文化与吴越文化在这 里融合,特殊的区位环境使江苏乡村文化在融合吸收各种文化优势的基础上积淀升华。1. 差异性长江跨越江苏南北,中国传统的南北分界线淮河流经江苏北部,天

4、然的分隔使苏南、 苏中、苏北地区在文化传播和自然季候方面形成差异,并由此反映为语言、风俗、建筑、农作物种植类别等方面的差别;而苏南宜溧金高丘陵山地、苏北平原地区、太湖流域与以渔业1捕捞、水产养殖的湖荡地区、苏东沿海地区的农村在生产方式、自然环境、语言风俗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更使江苏乡村文化表现出丰富多元、交融并存的特征。1. 继承性水网密布、沃野千里的环境优势使江苏成为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距今六七千 年前,北自淮河流域,南至太湖的广大区域,就广泛分布着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始聚落(村)。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赋予江苏乡村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很多传统文化与民间习俗绵延传 承至今。1. 时代性江苏

5、乡村文化是一种鲜活的文化,并以活态形式体现在乡村物质空间和村民日常生活之 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江苏乡村文化不断吐故纳新,积淀升华,使今天的乡村文化 既保存了历史文化传承,又呈现时代特点。尤其是地处中国当前经济最繁荣、最具活力的长 三角地区,使得今天的江苏乡村文化充满了创新性和时代性。1.2 乡村风貌特色类型划分乡村风貌是乡村文化的外在表征和最直观的物质表现形式,是乡村整体印象的反映。南 北交融、江海交汇、鱼米之乡是江苏的写照。江海风貌、荷塘圩田、小桥流水、古树老屋、 村落祠堂、戏曲传说、特色工艺是江苏乡村风貌的典型符号,也是体现江苏乡村文化的表征 因子。根据乡村风貌特色的构成因素、受工

6、业化、城镇化影响程度差异及文化遗产保存现状,将样本村庄分为以下四类:表 1江苏村庄风貌特色类型2序号类型构成因素特征描述代表村庄样本数1历史 保护 型山水环境村落传统格局整体保存完好;历 史建筑遗产、 文物古迹和传统文 化丰富集中,现存有成片的历 史 传 统 建筑 群、 纪念 物和 历史 遗 址;环 境优美,村落与周边山 水 相融。明月湾 严家桥 礼舍村 漆桥村19建筑样式空间肌理产业经济民俗风情2传统 风貌 型山水环境传 统 聚落 格局 未受 到大 的破 坏 和改变,村落中仍保留部分历 史 建筑,村庄整体具有浓郁的田 园 乡 村 风貌 和一 定地 域特 征的 村 庄。草庙村 地溪村 戤效港村

7、 日字圩埭215建筑样式空间肌理产业经济民俗风情3民俗 风情 型山水环境村 落 中物 质层 面的 历史 文化 遗 存较少,但是非物质文化遗存 丰 富,农 副渔业仍为主导产业,具 有 浓 郁民 俗风 情和 地域 文化 特 征的村落。湖北村 清真村 紫砂村28建筑样式空间肌理产业经济民俗风情4现代 新建山水环境在发展浪潮中主动或被动转型, 成为以工业、服务业为主导产 业华西村 大彭集20建筑样式注 : 传 统风 貌 完整 保存 , 传 统风 貌有 所 保存 , 传统 风 貌较 大改 变总体而言,江苏乡村地区现存的村落中,仍能基本保持历史聚落格局和大量历史建筑的历史保护型 村落数量已非常稀少(6.7

8、%);而作为历史文化悠久, 农耕文明发达的区域,江苏的很多乡村仍然保留着传 统文化民俗和历史传说故事,拥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 和民俗风情(10%);作为长三角对外开放和经济发 展先导区,以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省份,江苏的一些 乡村已经不复旧貌,而成为以现代乡村建筑为主要建 筑样式,以工业、服务业等为主导产业的新型乡村社 区(%);但是,令人可喜的是,那些仍然保留着 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村庄聚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 调的传统风貌型村庄仍然是今天江苏村庄的主体(%)。1.3 各类风貌特色村庄的空间分布从区域差异上看,在样本村庄 中,历史保护型村 庄在苏南、苏 中、苏北地区村庄样本总数中的比 例分别为:8

9、%,3%,4%。 但因在苏 州 等 苏 南 城 市 样 本 选 择 中,为体现样本村庄的多样性,有 意规避了古村落,因此,无法体现 区域差异性。而事实上,江苏现有 的 3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 2 个省 级历史文化名村均 位于苏南。同 时,苏州、无锡还是江苏最早认定图 1 四类样本村庄分布图图 2 四类样本村庄分区域对比图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的城市。因此,苏南地区现存的古村落数量较多,保护工作也进行得较好。传统风貌型村庄在三个地区的比例分别为 5%,%,8%,苏北地区最高, 显示出苏北地区农村面貌较传统,这与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苏南、苏中地区较为滞 后的现状相符;民俗风情类村庄在三个地区的比

10、例为 6%,10%,10.53%,区域差异不 明显;但现代新建型村庄在三个地区的比例为:11.11%,10%,1.75%,呈现出南高北低的 明显特征,体现出区域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梯度差异在村庄风貌特色上的反映,其中苏南作为先发地区,其产业经济发展对农村的格局与风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型空间肌理的 现 代村 庄或 因资 源枯 竭环 境 恶化等原因整村搬迁的村庄,以 及 本 世纪 以来 规划 新建 的历 史 风貌已不存现代农村社区。产业经济民俗风情表 2 各类型村庄占比的区域比较(%)从与城市的地缘关系看,样本村庄中,近郊村 67 个,远郊村1215 个,其中,历史保护型村庄所占比例分别为 7.46

11、%和 %,差异不明显;传统风貌型村庄比例为 0%和 %,远郊村高于近郊村 19.73 个百分点,表明远郊村在山水环境、产业类型等方面更 为传统;民俗风情类村庄比例为 14.93%和 8.37%,近郊村的文化生活比远郊村更为丰富多 彩;现代新建型类村庄比例为 1%和 9%,近郊村高于远郊村 个百分点,表明距离城市较近的村庄受到城市化影响更大,经济转型和空间变化更为明显。图 3四类样本村庄分布图(远郊)图 4 四类样本村庄分布图(近郊)表 3 近郊村和远郊村中各类型村庄占比的比较(%)1部分市域报告中在村落与城市地缘关系上将样本村庄划分为近郊村和纯农村,有的为近郊村和远郊村,现为便于准确定性和分析

12、,统一确定为近郊与远郊村。4类别近郊远郊历史保护型村庄传统风貌型村庄风俗民情型村庄现代新建型村庄类别苏南苏中苏北历史保护型村庄传统风貌型村庄风俗民情型村庄10现代新建型村庄11.1110图 5 四类村庄近郊/远郊村分布对比图2.历史保护型村庄2.1 昔日桃源今犹在江苏历史文化名村江苏的历史文化名村是历史古迹最丰富,受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影响最少,保留着 最多江苏地域特色传统乡村文化风貌的村庄。此次调查的 283 个村庄样本中,共有 2 个国家 级历史文化名村:明月湾(苏州)和礼社(无锡);1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严家桥(无锡) 和 1 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无锡鸿山西仓村。其中,明月湾村、严家桥

13、村、礼舍村等均已经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编制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图 6 苏州明月湾村2.2 吉光片羽话遗存江苏乡村历史建筑与人类文化遗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江苏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几经浩劫,屡遭毁损。这其中既有 自然因素,如 “黄河夺淮”事件不仅对苏北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也使大量历史文化遗存荡然无存1;也有人为因素,如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等对历史文 化遗存的冲击。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迫切,限于对文化保护的认识不足,很多古老的村落建筑和格局被破坏。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f!*m!m镕B镕!mn*415文化保

14、护的意识提升,很多乡村历史遗存得以保护、修缮和重建。此次调查的样本村庄中有15 个村庄的整体聚落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村庄选址未变,仍保留较为丰富集中的历史 文化遗存。这些村庄虽尚未认定为各级历史文化名村进行整体保护,仍应对各类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修缮,对新建建筑的风貌进行合理的规划控制,以保留和维系其历史风貌。图 7 盐城尚庄镇郝荣村图 8 古泗州城遗址淮河镇沿河行政村沿河村(七组)3.传统风貌型村庄3.1 青山绿水与我为邻江苏乡村的自然环境风貌3. 平原型村庄江苏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 70%。此次调查的样本村庄中,平原型村庄占比 65%。位于苏北平原的徐州地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15、,大量种植杨树,成为村庄主要的6绿化树种和行道树。大树遮蔽下的场院门前,成为村民休憩、议事、聊天、娱乐的好场所,并由此形成了与水润氤氲的江南地区各异其趣的苏北平原村庄景致。图 9 绿杨荫蔽的徐州村庄3. 水网型村庄此次调查中,水网型村庄占比 27%。该类村庄人们逐水而居,村庄依水而建、因水而 兴。很多村落的命名亦体现了与水休戚与共的关系。如在以河网稠密、湖荡罗布著称的太湖 平原地区,很多临河近湖的村庄以塘、泾、渎、浦、浜等命名,如无锡宜兴新庄镇澄渎村、 苏州千灯镇方泾浜村等;里下河平原则多有以港、渡、湾、圩、桥等命名的村庄,如扬州江 都泰安镇金湾村、淮安洪泽东双沟镇周桥村等。同为水网型村庄,烟

16、波浩渺的太湖平原村庄 与苏中湖荡纵横的里下河地区村庄的景观也呈现出鲜明的差别,而苏东沿海村庄则呈现出鲜明的滨海湿地景观风貌。图 10 芦荡荷影的苏中滨湖村庄图 11 枕河人家的苏南水乡村庄7图 12 滨海平原滩涂湿地景观j矽瑰3. 山地型村庄尽管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省区,但在江苏西南部和北部地区,绵延着低山丘陵。调查的样本村庄中山地型村庄占 11%,主要分布于苏南宁镇地区和苏北徐州、连云港、淮安地区。山地型村庄分布深受地形影响,一般在开阔的溪谷、平缓的坡麓、山间小盆地等耕地较为集中的地区布局,村庄规模相对较小,居住较为分散。群山环抱中的小山村,在落日余晖中,炊烟袅袅,如世外桃源。图 13 苏北

17、山地村庄连云港市花果山乡前云村3.2 夏绿秋黄田园意境江苏乡村的产业风貌产业差异是城市和乡村最主要的特征差别之一。而各类种植业、养殖业与渔业生产不仅 是农村居民生计的来源,因此而形成的夏绿秋黄的季相风貌和潮涌船帆的生产场景更为乡村 景观平添了如诗般的田园意境,也由此成为乡村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 14 江苏乡村稻麦种植区的田园季相8“4一。嚣,节端jt:、自尊。r、一,。-W图 15 江苏渔村风貌今天,独特的乡村风貌和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农村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尤其是在大城市周边的近郊乡村和具有独特水乡风貌的里下河水乡村庄和海滨渔村,农家乐0产业形式方兴未艾,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

18、要渠道,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兴盛。而正因旅游型村庄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为经济支柱,对于乡村传统风貌保护和村庄环境建设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形成了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品质提升的良性循环。煦熬妒妒海9激d鸳挚挚+图 16 产居合一村新空间:苏州最美的乡村钱家坞村的农家乐4.民俗风情型村庄乡村文化与风貌特色不仅体现为有形的建筑、环境、空间格局和各类生产生活物品,民音乐、传统技艺以及各种语言文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乡村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中共有 10%的样本村庄属民俗风情型,其中不仅发现各类传统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乡村还发展了如铜管乐、健身舞等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广泛参与度的富有现代色彩和生命力

19、的“鲜活”的新乡村文化娱乐形式。而如溱潼会船等一批极具江苏地域特色的民俗化,宜兴紫砂工艺等传统工艺正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资源得到开发和发展,形成了江多彩的民俗风情。事实上,江苏的一些乡村梳理、挖掘和创新的各种乡村人文特色资源,已经成为这些村落重要的文化资源,为村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连云港赣榆县金山镇佃马场村立足徐福文化资源,以徐福文化为载体,文化、徐福文化、农家耕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景观;并利用山体缓坡谷地,山水茶林果田相结合的景观特征,发展乡村旅游业。图 17 徐福祠与徐福系列产品5.现代新建型村庄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也是城市化发展最快的

20、省份之一。工业 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对传统乡村文化风貌造成了巨大 的影响。调查中,已不复旧貌的现代新建型村庄占样本总数的 7.1%。2005 年以来,由于全 省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有力推行,在“三集中”政策的引导下,大量村办工业开始撤出村庄, 向县城和镇区设立的各类开发区集中,与此同时随着村庄合并、拆迁安置量的增加,现代农 民集中居住区也开始大量涌现。这类农民集中区的在空间特征上呈城市社区化,大都经过统 一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住区空间形态较为规则有序,建筑样式以新建的现代建筑为主, 楼房比例较高,同时期的社区建筑风格相对统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为齐全。但建筑缺乏

21、 地域特色。如南通如东县掘西村,以纺织业为主导产业,村民年人均收入 12100 元。2005 年开始,掘西村按照“全面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集聚小区,规划建设了农民公园、休闲广场、活动中线等相关公共设施,交通便利,呈现整洁的新农村风貌。目前。小扩妒=_,。,叫。-薹一已经有 130 户居民迁入集聚点居住。毒整fr10汹鲤蛸11图 18 南通如东县掘西村空间布局与建貌图6.策略建议6.1 加强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性保护积极开展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扩大保护围;加快制定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条例,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建立健全历史文化资源信息档案和数据库,为科学保护和管理

22、提供依据;制、严格实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加快实现历史文化幽名村保护规划全覆盖,对历史文化名村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 防设施、土地管理和遗产的保存修复做出明确规定;在积极推动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发展时,协调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村庄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防止“开发性破坏”。2 加强乡村历史遗存的原真性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建筑,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维修养;对于已经毁损的重要古建应在精心设计、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复建;收集、研究、整理和恢复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并为传统文化活动提供必需的公共空间载体。6.加强传统风貌村庄的更新式保护对于村落本身还有一定数量的物质文化遗存,可以过保留和适当改造

23、的方式,以旅休闲等功能来链接停滞的历史活之间的断层对于历史遗产数量较少、传统建筑群已经遭到破坏,但村庄环境、街巷格局和生活生产气息仍然具有鲜明地方特征的村落,采取延续村落“场所精神”的方在保留和尊重村地形、树木绿化、交流中心的传统街巷格局、个别构筑物,如古井 古树等的基础上,按照现代生活生产的需要进行新的建设46.加强村庄与周边环境的协同性保护树立将村落与环境一一体化营造的理念,理顺青山绿水的空间关保证村落与所依托的外部环境相协调, 制村落传统维护村落山水格局和空间环性。汲取传统村落纳山理水的思想,对村落水系,绿色进行整理营造青山秀水融村落的田园意明确相互之间的功能映衬和互补关系, 调二者空间

24、的协调和大山水生态环境格局的融维护古村与周边环境相互依存的地域文化和空间格局,续其空间整体性和互补性。加强乡村民俗风情的发展型保护注重乡村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要保护和扬弃传统的乡村文化与风俗民情,文化资源,更应顺应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尊重文鼓励和引导新的乡村文化形式和新的乡村精神,使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符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当代精神文化需求5。6.6 加强现代新建型村庄的特色塑造与提升对于已完全被城市包围,或将被纳入城市建成区的村落,应主动顺应城市化发展规律, 注重村庄环境的整饬,完善设施配套和绿化建设,实行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和管理,并最终发 展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

25、于未来仍将保持村庄性质的村落和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 区,应在分析其原有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经济技术条件对其进行 环境整治,使物质形态的建筑环境成为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的依托,同时使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丰富物质形态的建筑环境的内涵6。12参考文献:1 周岚等.江苏城市文化的空间表达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2 叶步云等. 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主动式”城镇化复兴之路J规划师,2012(10):67-71.3 吴迪华等.“链接”与“生长”兼并过程中小城镇形态保护的两种方式J.城市规划,2005(1):89-92.4 王建波.江南运河古镇塘栖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J城市规划,2010,(3)5 王瑾瑜,王云娜.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特色景观构成要素探析以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308-309.6 杨豪中,张鸽娟. “改造式”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研究以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为例J.建筑学报,2011(4):31-34.作者简介:崔曙平(1973-),男,博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发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海音(1985-),女,硕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发展研究所规划师。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