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上传人:tu****8 文档编号:139010536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赤壁赋》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赤壁赋》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赤壁赋》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赤壁赋学案 ( 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2 、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过程,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 哲理,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二、学习重难点:1 、重点: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 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2 、难点: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三、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读写结合。四、课前练一练1 、朗读课文,注音、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壬戌(注音:)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注音:)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注音:)之章。(修辞格为:)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2、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为:)。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句式为:)。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注 音:)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注音:)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句式:),倚歌 而和 ()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注音:词义:),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句式:)客曰:“月明星稀,乌鹊 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 相缪(注音

3、:词义:),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注音:) 千里,旌旗蔽空,酾(注音:)酒临江,横槊(注音:)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式:)况吾与子渔 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翻译:驾一叶之扁 (注音:) 舟,举匏樽 (注音:) 以相属。 寄蜉蝣(注音:)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句式:)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 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翻译:盖将自其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

4、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句式:)且夫天地之 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 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句式:),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注音:)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2 、整体把握(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请勾画文中表 现人物心情的词语)饮酒乐甚-f愀然-f喜而笑(乐)-f (悲)-f (乐)(2)赤壁之景到底怎么样?主人公心情如何?(3)文章第二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感情色 彩是怎么变化的?(4)结合 3、4 自然段说说苏轼是如何从

5、悲情中走出来 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 解题,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史实;2. 正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初步感知课文。、3. 讲解 1、2 两段。一、知识链接:1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 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 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 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 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 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 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 家

6、,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 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2 、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 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 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 “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 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 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 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 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 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

7、纯青 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3 、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 年)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 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 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 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 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 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 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 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二、课题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 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

8、生活经历和心路历 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 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 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 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 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 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 流汇成了湖,结果 -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 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马上就要产生。”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 (1082) 七月,这时苏轼谪居 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 难免。但他

9、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 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三、朗读,正音欣赏赤壁赋录音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断句和 语气);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四、研读苏文,走近苏轼(一)老师串讲第一段,在情景设置的基础上,疏通文 意,强调重点字词的解释,适时请同学起来翻译或回答问 题。(二)学生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 赤壁之景到底怎么样?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之茫然。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图。明确: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

10、辉映,幽雅而宁 静,苍茫而朦胧,风月无边,秋景如画。3.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 公心情如何?哪些词句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明确:“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 悦;“纵”有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 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于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 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 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五、老师总结师:第一段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 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此 景象的感受。可以看出,苏

11、轼在刚刚开始游玩的时候的情感 基调是 - 乐。好请同学们根据我黑板上的一点点提示,试着背诵第一 段。学习第二段思考: (1)文章第二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 感情色彩是怎么变化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主客触景生情 , 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 论。(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 的情怀?明确:“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 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 的情怀3)那么这二段在文章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情感上由乐转悲

12、。六、作业1 、背诵第一段、查字典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歌歌曰。(名词,歌词。) 倚歌而和之。(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打下。) 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位置低 的,与“上”相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动。) 纵一苇之所如。(往,到,动。)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动词,的。) 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不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动词,形容词词尾。)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

13、,用于句末,相当于“吗”。)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2. 指出文中的通假宇,并解释它的意思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读zhu,劝人喝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 “凭”,乘。)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凌 乱。)3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思。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向 。)舞幽壑之潜蛟。(舞

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起舞。)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4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思。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表示动 作行为“望”的方向:向。)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式导入学生背诵第一二段。

15、二、赏析第三段(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四段,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1 )探究第四段的思路,说明分层理由;分别用一对表示 矛盾关系的词语来概括层意。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 (注意抓住“且夫”等关键性词语来理清思路)2 )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 词语,并深入理解。明确:这一段中写到的事物、阐述的道理如下:变不变水逝者如斯未尝往也月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人(我)时刻在变无尽 结论:水、月、人都是既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 的。(水、月、人都是既变又不变的)3 )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的问题上, 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

16、析。物人客:无穷不变须臾变化(片面)(悲) 苏轼: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全面)(喜) (用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这是一种理性 的思辩。)4 、分析第二层“取与不取”取不取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大自然是一部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 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小结: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辩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 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辩使他乐观旷达。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 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 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 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俗话说:“命里有时 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苏轼

17、虽然也十分渴望高官厚 禄,渴望为朝廷效力,可是既没有机会实现,那就不要再强 求,不要再因为得不到而郁郁寡欢了。所以他这个时候也想 通了,这样“侣鱼虾而友麋鹿”不也能够生活得很快乐嘛。 显示出豁达乐观的心态。说到这里,三处悲伤解决了没有,我们刚才说过,既然 世界万物都有不变的一面,物与我都是无尽的,那么也就没 有必要再去羡长江之无穷了;因为事物也都是在一刻不停变 化的,那么英雄不在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悲伤 了。高官厚禄也许不是“我”应该追求的东西,那就不要强 求了吧,还是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 享用,悠闲地生活吧,所以也无所谓“壮志未酬”之悲了。 所以三个方面的悲都化

18、解了。5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明确: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 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不要去 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 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 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 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 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 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 时的背景下,表现了作者平静超然的心态和听任自然,乐观 旷达的情怀,还是积极的。三、讲解第五段师:苏轼讲完了道理,“客”听了以后相通了,心中的

19、 悲意没有了,心情又变得舒畅起来,于是客喜而笑,客人开 心地笑了,洗盏更酌,洗干净酒杯重新斟上酒。肴核既尽, 荤菜和果品已经吃完了,杯盘狼籍,杯子、盘子十分凌乱, 在船中交错地躺着,不知道东方天色已经发亮。四、写法鉴赏师:苏轼的赤壁赋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 真情实景。那么它在写法上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同学们讨 论一下,可以结合“赋”这种问题的特点去考虑。师:苏轼的赤壁赋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 真情实景。那么它在写法上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同学们讨 论一下,可以结合“赋”这种问题的特点去考虑。1 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 事。这就创造出一

20、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 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 1 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 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2 骈散结合,善于取譬的语言特点。本文用散文的笔势笔调,骈散结合,使全篇文情勃郁顿 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婉:“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的嫠 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 者的视觉和听觉。五、小结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辩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

21、这种理性的思辩使他乐观旷达。六、延伸拓展:黄州因苏轼而名扬天下,苏轼因黄州而屹立千古。结合 你对苏轼的了解,你认为苏轼是如何得到永恒的?1 、人格魅力:辩证处世、正直进取、旷达乐观、真纯淳朴、胸怀天下等2 、文学成就: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苏黄”(苏轼、黄庭坚)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辛”(苏轼、辛弃疾)等3 、文化遗产:书画成就:“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前赤壁赋被董其昌誉为“兰亭之一变也”) 食文化(东坡肉等) 酒文化(自酿养生酒) 茶文化(自制紫砂壶) 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等)4 、为官政绩: 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兴办医院、七、课后练习巩固1 选出加粗词的意义、用法与众

22、不同的一项()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 .何为其然也D.其声呜呜然2 .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A .白露横江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D.冯虚御风3 .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驾一叶之扁舟B .倚歌而和之C .自其变者而观之D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4 .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 知不可乎骤得D 郁乎苍苍5 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A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举匏樽以相属D 相与枕藉乎舟中6 选出“之”字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一项 ()A 不知东方之既白B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

23、 哀吾生之须臾D 羡长江之无穷7 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8 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 何为其然也?C 惟兄嫂是依D 渺渺兮予怀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 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 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 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 从头、收拾旧山河,进天阙。 注 此词写于靖康耻(靖康元年,

24、金兵攻陷汴京,徽宗 赵佶、钦宗赵恒被俘北去,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刚刚建立 之时。陈迁辉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千载后读之,凛凛 有生气焉。”9. 对这首词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三句写作者倚栏远眺,在一片风雨凄迷中,作 者仿佛看到了中原人民在金兵铁蹄蹂躏下辗转呼号的惨境, 以致于“怒发冲冠”。B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写自己 已 30多岁,建立的一些功业已化为了尘土,只留下当年披 星戴月转战千里的回忆。C “驾长车”句写自己要驾着战车向敌军猛攻,要把 敌人的要塞贺兰山踏破缺口,践为平地。D “壮志”句中的“壮志”与“笑谈”是互文,突出 地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者侵扰罪行的切齿痛恨。10.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词音调激越,风格豪迈悲壮,为我们勾出了一 位硬骨铮铮、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B 全词分四层抒发了“壮怀”:回顾往昔战斗岁月, 激励自己继续奋斗,国耻未雪,臣恨难灭;消灭敌人,收复 失地;统一江山,朝拜皇帝。C 上阕结尾“莫等闲”句已成为激励人们珍惜青春年 华,早当奋发有为的千古箴铭;下阕结句把“朝天阙”当作 自己的最高理想,流露出的忠君思想则是不足取的。D 这首词语言朴实粗犷,掷地有声,很好地表达了悲 愤激越的情感。答案: 1C2D3A4C5D6 A7 A8 D9.B10.C林秋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