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双开关PFC电路分析及在CCM模式下的控制策略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36401126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6.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相双开关PFC电路分析及在CCM模式下的控制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相双开关PFC电路分析及在CCM模式下的控制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相双开关PFC电路分析及在CCM模式下的控制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三相双开关PFC电路分析及在CCM模式下的控制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相双开关PFC电路分析及在CCM模式下的控制策略(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相双开关PFC电路分析及在CCM模式下的控制策略APFC(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技术就是用有源开关器件取代整流电路中的无 源器件或在整流器与负载之间增加一个功率变换器,将整流输入电流补偿成与电网电压同相 的正弦波,消除谐波及无功电流,提高了电网功率因数和电能利用率。从解耦的理论来看, 三相PFC技术可以分成不解耦三相PFC、部分解耦三相PFC以及完全解耦三相PFC三类。 全解耦的三相PFC,如6开关全桥电路,具有优越的性能,但是控制算法复杂,成本高。 单开关的三相boost升压型PFC电路工作在DCM模式下,属于不解耦三相PFC,由于它 的成本低,控

2、制容易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开关器件电压应力大,电源容量难以提高,只适 用于小功率场合。部分解耦的三相PFC电路具有低成本、高效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三相双开关电路就是典型的部分解耦PFC电路。本文针对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 略进行了仿真和实验。1三相双开关PFC电路CCM下的工作原理1. 1主电路结构电路将三相交流电的中性线与2个串联开关管S1,S2的中点以及2个串联电容C1,C2 的中点相连接,构成三电平(正、负电压和零电压)结构,2个串联电容分别并联平衡电阻R1, R2,使上、下半桥作用于电容C1,C2的输出电压相等。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rar i茎口 e工辿 口 1?厂;由袖曲

3、由于中性线的存在,上下半桥相互独立,形成部分解耦的基础,并且开关器件承受的电 压只有输出电压的1/2,降低了对开关管的选型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双开关拓 扑结构,但结构复杂,难以控制。1. 2过程分析由上述分析,上、下半桥可作为独立结构分析。以上半桥为例,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图2 上半桥等致电路由三相电压的对称特性,每2n/3的区间里,只有一相正相电压最大,如果能使每相的 瞬时电流在2n/3的区间里跟踪其最大相电压,即可实现最大程度的电流校正。根据这样 的思路,现分析n/65n/6中a相电流的变化,因为这段区间Ua最大,可分3个阶段 分析。图4 开关S关断时的等效电路第1阶段n/6n/

4、3,UaUcO,在t0时刻开通S1,a相和c相电感同时充电,导 通时间ton,这段时间的等效电路如图3所示。由于开关器件载波频率远大于工频,因此对 于S1开关周期电路分析可将三相电源等效为对应的直流电压源。基于此假设可知,载波频 率越高,电流波形越接近推理结果。此时的a相电流参见式(1):式中:ILc(t0)为c相电流初值。在ti时刻关断S1,电压源和储能电感共同向负载提供能量, 电感电流下降,由于Uc较小,iLc的下降率更大。该段时间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此时 a相的电感电流参见式(3):式中:ILa(ti)为a相电流初值,U01为上半桥输出电压。同理,c相电流参见式(4):(W)=。m)+

5、 =(区1)( / )式中:ILc(ti)为c相电流初值。图5 H相和b相的电流波形=IL L + A:)式中3、(药)为a相电流初值c同理匕相电流参见式(2):式中-)为C相电流初值。由以上公式推理可得iLa和iLb的波形如图5所示。由于电流的连续模式,a相电感放电 阶段不会回零,且变化斜率由相电压幅值决定,如式(1)、式(3)所示。由于单相电路等效为 Boost电路,当电路运行在CCM模式,占空比计算如式(5)所示:D =(山-(5 )式中:Uoi是上半桥的输出电压。第2阶段n/32n/3,正相电流只有a相,所以开关的通断只会引起iLa的变化。第3阶段2n/35兀/6,a相和b相电压为正,

6、开关的通断会引起iLa,iLb的变化。 电路分析过程均和第一阶段类似。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在n/65兀/6控制a相的电流 跟随其最大相电压,既可以使a相的电流得到最大的补偿,又可以使相邻相的电流得到一定 补偿。这种控制方法简单,可行性高,但由于电路处于部分解耦状态,在第1(或3)阶段无 法对c(或b)相进行独立控制,补偿效果并不理想,如何优化控制以减小c(或b)电流谐波仍 有待解决。2 CCM模式下的控制和仿真2. 1控制分析按电感电流是否连续,APFC电路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连续导电模式(CCM)、断续导电模 式(DCM)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临界断续导电模式(DCM boundary)。该电路可以

7、工作在DCM 和CCM模式下。工作在DCM模式下,THD仍然较大。本文使用平均电流控制技术,由于 平均电流控制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系统噪声小,稳定性高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总控制框图如图6所示。图6 总控制框图结合第1节的分析,它的基本控制原理是: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即电压外环和电流 内环相结合。电压外环的任务是采样输出电压和给定比较,差值经过PI调节和三相交流电 压的最大(最小)值相乘作为相位给定,再取样实际输入的三相电流的最大(最小)值,两者的 差值和三角载波比较产生驱动信号,驱动MOS管。上、下桥臂的MOS管完全独立,互不 影响。这样控制的好处是:在最大程度上(2n/3的区

8、间里)对每相进行最优控制,控制算法 简单,采用数字化的控制方法,成本低。性价比高。实际的校正过程是(以正半桥为例):当 输出大于400 V,误差为正,经过PI调节,误差被正向放大,经乘法器得到与输入电压同 相位的单位正弦电流也相应增大,与实际电流的差值增加,使PWM的占空比增大,输出电 压减小。2. 2仿真分析本文的仿真是基于Matlab / Simulink平台,应用其中SimPowerSystems模块中的元件 搭建而成。应用Matlab / Simulink不需要再建立各种模块的模型,可以快速验证系统的可 行性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电路的仿真参数为:输入电压:三相交流380 V;输出电压:

9、800 V;开关频率为:10 kHz; Boost电感值:3O0H;输出滤波电容:47。呻;平衡电阻:100 k。;负载电阻:1。;输出功率:6. 4 kW。上桥臂的控制模块的仿真电路需要注意:采 样三相电压的瞬时值作为给定一般在整流后,但由于电感、电容的存在,使整流后的波形并 不是标准的馒头波,所以采整流前端的三相电压作为给定;三角载波模块取自plecs工具箱, 设置较为容易,载波频率为10 kHz;使用加减模块和滞环模块组合,通过设置环宽为0, 可以实现电压(电流)比较器的功能;下桥臂的电压给定取自负半桥最小电压的绝对值(不是最大电压)。在此基础上,仿真得到的波形如图7所示。观察a相和c相

10、电流波形可知,电 路工作在CCM模式下,在n/65n/6, a相电流得到了最大补偿;而在On/6, a 相的电流补偿效果是比较差的,因为此时的控制量是c相电流,c相电流得到最大补偿;同 理在5n/6n,b相电流得到最大补偿,就是说补偿了c相电流,却破坏了 a相的电流波 形。其中a相电流THD=13. 76 %,其中3次和5次谐波的幅值较大,可以考虑用谐波注 入法来消除3次与5次谐波。半桥电压的平均值为400. 2 V,负载电压平均值为800 V, 从仿真结果看,控制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的。25 亍B-r0.220.230.240.250.26图7 a相和c相的电流波形3实验分析该实验的控制芯片使用

11、DSP2407,其内部的事件管理器EV和A/D模块,资源丰富。 驱动芯片使用M57962L,它集成过流保护电路和过流保护输出端子。本文实验的硬件控制 框图如图8所示。实现CCM控制的算法都是在DSP中完成的,外部硬件只需检测控制所需的8个信号,可见采用DSP所需的硬件电路较少,这使得控制系统的修改和维护变得相当容易和方便。实际波形和仿真结论基本吻合,如图9、图10所示。图中,在0n/6, a相电流的补偿 效果最好;在n/65n/6和5n / 6n,电流比较平,补偿的效果比较差,这是由部分 解耦的特点决定的。皙M?一4结语本文提出了三相双开关PFC电路在CCM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 给出了该电路在开关周期内的波形和工作方程表达式,并且通过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电路 分析的正确性。该电路结构简单,控制容易,成本低并且输入电流谐波低、功率因数高,适 用于中、大功率应用场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