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市场现状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5646074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际金融市场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国际金融市场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国际金融市场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市场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市场现状(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国际金融市场现状金融全球化对增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最优配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刺激国际分工的加快发展,加大产业转移、资本转移以及技术转移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即可使发展中国家弥补本国资本和技术的局限性,获取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也使发达国家打开便宜劳动力、原材料市场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延长了产品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缓和经济滞胀矛盾,恢复经济增长。金融全球化的前提条件是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以及金融信息的国际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必要保障,金融机构的跨国趋势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国际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动力。国际金融体系一般是指对国际货币金融关

2、系进行调节的多种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重要涉及国际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体系,国际流动性的发明和分派、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伙框架,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在增进全球金融稳定方面的多种机制。具体特性如下: 第一,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出以浮动汇率安排为主、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基本格局。目前,全球有三类基本的汇率安排:一是独立浮动汇率安排,实行国家涉及美国、欧盟、日本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二是固定汇率安排,涉及实行货币局制度和老式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以及已取消法定货币国家(如欧盟内部和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三是“中间道路”安排,即多种介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的安排,如爬行钉住制、区间浮动

3、制和管理浮动制等,重要涉及某些外向型限度较高或国内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发展中经济体。据记录,年,在的个成员经济体中,实行上述三类汇率安排的国家分别占、和。 由于美、欧、日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它们之间的浮动安排对国际汇率制度的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就单个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安排的利益重要体目前可以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在一定限度上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但从国际金融稳定的角度看,它至少涉及两个缺陷:一是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对正常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导致不利影响,大大增长全球经济活动的汇兑成本和风险;二是容易引起汇率政策冲突,即运用本币贬值政策履行贸易扩张,以牺牲她国利益的方式维护本国利益。在过

4、去一二十年里,尽管全球范畴没有发生世纪年代那种竞争性货币贬值,但局部的冲突却时有发生。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情形是较为典型的一种例子。而在工业化国家之间,从年代后期迫使日元升值的“广场合同”到近来一种时期美元强势政策的调节,都充足显示美国在缓和其常常账户逆差时对于汇率贬值政策的依赖。 固定汇率安排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所有或部分让渡货币主权,换取汇兑交易成本的减少和更强的国内财经政策约束。多种形式的“中间道路”则有也许兼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的长处,并使本国货币当局具有一种相机抉择的自由。然而,在美、欧、日等大国货币频繁波动的状况下,无论固定汇率还是“中间道路”安排,事实上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少研究

5、显示,亚洲金融危机的一种重要因素是,年后来美元相对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导致了泰国等实行钉住美元安排的国家货币急剧升值,并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贸易竞争能力。 第二,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由于各国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作用比较有限,许多国家的常常账户逆差调节重要依托财政货币政策。在发生严重逆差时,也可有限地运用汇率政策,并从获得一定的短期信贷支持。然而,自世纪年代以来,随着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各国可以以便地通过商业性国际融资弥补其常常账户逆差,从而避免采用财政紧缩等也许影响国内经济稳定的调节措施。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安排,国

6、际金融市场的存在提供了富余的国际流动性,从而大大减少了各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代价。但在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使某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节。成果是不仅常常账户逆差最后变得难以控制,并且常常为沉重的外债承当所累,甚至成为金融动乱的本源。 第三,国际资本流动缺少有效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不稳定的重要源泉。自世纪年代以来,随着各国资本管制的不断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目前,全球各类国际资本的日交易量已经超过万亿美元。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国际资我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构造性缺陷,许多国际投资和信贷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充足的状况下做出的。在资

7、本流向的国别选择上,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常常发生“饱饥综合症”,即当看好某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时,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向那里,而当这些国家由于资本过度流入而浮现危机迹象时,国际资本又迅速拜别。因此常导致这些国家内外经济失衡,并最后导致货币和金融动乱。此外,在危机发生的前后,由于缺少有效监管,大规模投机性短期资本的参与更是加剧了有关国家危机的深度,并在危机的国际传递方面扮演核心角色。 第四,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功能存在严重缺陷,并且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年后,该组织已不再具有对各国汇率安排进行约束的权力,其重要功能是对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国家提供短期信贷,以增强其清偿能

8、力。然而,由于该组织长期以来资金来源严重局限性,因此对于危机国家的救援规定不是行动缓慢,就是力不从心,并且常常附加快缩开支和经济自由化等不切实际的条件。此外,正如年在对亚洲金融危机解决过程中所显示的,由于明显受到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利益集团的影响,该组织对于美洲以外危机国家的救援规定往往显得十分冷漠。这表白了该组织在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方面的功能缺陷和不公正性。 第五,全球性货币金融合伙成效甚微,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进展明显。目前,全球性货币金融合伙的重要渠道是七国首脑和财长会议。总体上看,这个协调机制常常流于形式和务虚,很少具有实质性内容。近年来,和国际清算银行也在试图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但或者成效

9、并不明显,或者对各国并没有真正的约束力。相比之下,区域性货币合伙进程却获得了明显的进展。通过数十年的努力,欧元于年成功面世,欧元区内部也已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框架。值得注意的是,欧元的诞生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近来几年来,在拉美、中东欧等地区,某些国家开始采用美元化和货币局制度,或者在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尽管两年前的金融危机迫使阿根廷放弃了货币局制度,但似乎并没有变化这一趋势。 第六,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基本仍旧,但正在面临挑战。自人类进入信用货币本位时代以来,始终没有诞生独立的世界货币,因此,国际经济交易始终依赖少数几种主权国家的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储藏资产。美元正是这些货币

10、中最重要的一种。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借助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美元便建立了全球性金融霸权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美元在国际支付和储藏资产体系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高达左右。依托这种地位,美国获得了大量的“铸币税”收入,可以通过输出美元不断占有别国的实际经济资源,还可以容许巨额常常账户逆差的存在。总之,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为美国带去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几乎可以肯定,随着着欧元的诞生及其影响的扩大,以及全球其她地区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近年来,国际金融的变化在很大限度上依赖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这一发展趋势仍在

11、继续,但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的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已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并且也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发展因素的互相作用。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的金融渗入不断扩大,进一步增进了金融合伙与竞争,从而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目前国际金融形势基本稳定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处在相称稳定向上阶段,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度将世界经济的整体预期向上调节为%,高出月预测的%的水平。重要支持因素在于:美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估计年的增长率将为%;欧洲经济复苏的相对强劲,估计经济增长率为%;日本经济复苏未定中的迹象明显加大,估计增长率为%明显高于年的水平;亚洲经济复

12、苏基本逐渐稳固,估计将达到%的水平;拉美和中东经济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扶持,经济复苏将进一步加快,估计为%左右;而较滞后的东欧和非洲经济与浮现积极利好的体现,特别是俄罗斯对东欧经济的拉动明显,经济增长预期也逐渐向好。因此,当今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呈现稳定调节的状态,新世纪的来临使得市场和资金调节处在磨合之中,特别是政策导向的不明朗使得市场价格波动不定。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处在世界经济增长向上的发展趋势中,而国际金融领域相对的矛盾与调节较为艰难,因而市场价格呈现较大的调节,波动幅度和力度相对较大。但由于整个经济环境和金融状态都较为稳定,并逐渐规范,促使国际金融领域发展趋势基本较为稳定,资金投向处在调

13、节和未定中。目前美国金融仍然是主导国际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其发展过热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相比较欧洲和日本金融继续面临艰难的调节,欧洲金融整合的势头有所增强;而日本金融改革效果迟迟难以显现,与美国的金融差别更加明显,但预期却有所增强。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呈现水平参差不齐的不均衡状态,质量和实力具有较大的差别。美国金融优化主导的趋势美国由于经济增长周期的持续加长,促使金融信心不断上升,技术上高新技术效益、市场上公司规模效益、政策上宏观调控水平效益以及战略上受国际环境和驾驭国内环境效益,使得美国金融优势占有绝对地位,无论信心和心理都成为支撑国际金融的重要因素。高新领域的信息技术占到美国的%

14、、全球家大公司中美国占到家、利率水平远高于欧日并主导汇率走势的货币政策效益以及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获利和金融全球化中收益,都成为影响和牵制国际金融发展状况与趋势的重要因素。美国的经济实力、市场份额、规模效益、政策效益、金融机制决定了其金融的主导性,具体体现为个效益的支持:()信息效益信息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奉献率约为%,高科技的收获期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起到重要支撑。()市场效益全球化的收益与开放型经济的效益并存,个重要市场处在全球之首对经济的拉动和增进作用十分明显,即商品市场的价格效益、成本效益和竞争效益;资我市场的资金信心、技术手段以及产品齐全;外汇市场的政策导向、储藏工具以及信心支持;劳

15、务市场流动性大、效率高以及优厚的回报都极大地支持经济稳定。()公司效益突出于美国公司在全球大公司中的份额。由于美国产业构造调节和新技术的引进,美国公司公司的竞争力较强,在全球家大公司中有家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公司排位呈上升趋势。其中首家大公司公司的排名中,美国占有多家。特别是美国公司在年至年的年中,年均增长%,年以来新增长公司余家,而在全球最大的家上市公司中,美国占有家。垄断性大公司的经济实力和规模效益不断扩大,同步中小公司也在进取中迅速发展,公司双向的发展趋势推动美国经济持性迅速增长。()金融效益金融机构购并的驱动以及金融法规的健全与完善使美国金融机构的全球份额和实力处在明显优势,特别是金融服

16、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将会增进美国金融全方位的发展,金融全能化将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政策效益体现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利率政策以及股市运作的技术性政策的有效和适度,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与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信心效益美国经济个月的持续增长加大了资金信心的上升,而经济“软着陆”的政策技术手段的有效实行极大增强了经济信心,投资和消费将继续增进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欧洲金融竞争向上的趋势突出于欧元启动之后的重组与整合。虽然目前欧元汇率的持续疲软,严重挫伤和打击了欧洲金融,但欧洲经济相对的强劲复苏以及欧洲金融整合步伐的加快,都加大了欧洲金融信心的上升,其原有的竞争优势和潜在实力将会使欧洲金融的

17、整体效益逐渐显现。特别是欧元潜在的竞争性已经对美国形成了重要挑战,从而打破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不均衡格局,美国的主导性明显受到冲击和牵制。欧洲金融竞争的潜在优势在于个效益的支持:()欧元效益欧元的成功启动有助于信心的支撑,美国运用科索沃危机打击欧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欧元对欧洲经济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信心支持。()统一效益突出于货币政策统一的有效性,特别是欧洲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运作与指引,显示了欧洲统一政策的效益。()规模效益突出于欧洲经济的整体实力、欧洲金融的整体效益、欧洲政治地位的影响以及欧洲与美国相抗衡的势力。()预期效益欧元升值预期始终 是欧洲经济信心拉动的有利因素,近期经济强劲复苏更增长了经济信

18、心的上升,无论欧洲经济和欧元趋势,长期看好为主导。()调节效益突出于银行金融的重组和购并,超级强大的发展趋势使欧洲银行的排位向上,与美国的竞争更加剧烈。日本金融潜在调节的趋势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与不景气已经导致日本金融地位和实力的下降与弱化,并且影响了金融信心,使得资金交易中的政策效果受到牵制,形成难以自主的状况。而金融持的弱化却加大了将来的预期,毕竟日本拥有较为强大和实在的资金实力和市场规模,其优势在于:()资金效益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对刺激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资金的效益已经在经济增长和汇市股市上有所反映。()预期效益汇价股价急剧变化的因素,是由于投资者普遍对日本经济预期的看好,而非日本实际经济

19、浮现好转,长时间的持续不景气使人们愈发加大对日本经济的盼望。()地区效益重要体现于亚洲区域重要国家经济复苏状况,地区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的支持性较强。()实力效益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世界第一的外汇储藏、世界第一的贸易顺差以及金融的相对优势,对日本具有强劲的信心支持作用。发展中国家金融加强的趋势亚洲经济的较快复苏,带动了发展中国家金融预期的增强,并加快金融开放与改革的步伐。但亚洲金融危机所产生的银行资本局限性、公司负债居高不下以及政府干预保护等,都将是制约金融开放与改革的不利因素,同步也将是增进亚洲金融改革加快的重要因素,金融改革效果将会逐渐显现。而拉美国家金融发展趋势虽然明显受到美

20、国金融调节的制约明显,突出于美国经济压力的上升以及利率水平的趋升,使得拉美国家资金面临大的风险,对经济的冲击将会十分明显,加大金融的不定性。但拉美也同步受到美国经济持续繁华和金融主导的利益支持,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强了金融地位和实力的上升,特别是银行业的较好业绩和构造性改革将会增进金融稳健发展。然而,非洲金融的滞后以及与国际金融的不吻合与不协调,导致其更难以融放国际金融体系,并加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别与不均衡。二存在风险三个方面的潜在风险:一是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加大。目前欧元的疲软波动,引起人们更为关注其因素的产生,其中有经济增长滞后美国的信心因素,有利率水平低于美国的心理因素,也有

21、欧洲经济政治未统一的效益因素,而其中波及到对政策技术效果的忧虑,则是牵制与制约欧元走势的主线因素,使得欧元信心弱化。但是,更为严重的在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不仅加大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并且将会加重欧元区经济与政策调节与磨合的压力,形成对欧元更为不利的局面。目前欧元区的通货膨胀已经持续个月在%以上的水平,月份进一步上升至%,成为年来的最高水平,明显超过欧洲央行年限,而通货膨胀的上升将进一步加大欧元区失业与利率的压力和承当,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协调将更为艰难。虽然美国也有石油价格上涨中的通货膨胀压力,但美国的政策把握毕竟是一国的主权,加之美国的经济内涵和质量明显优于欧元区以及欧盟国家,金融环境与调

22、节空间也不小于欧元区,无论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取向以及市场信心和心理都置于欧元区之前;此外,油价的上涨或许有助于美国经济矛盾和压力的缓和。因此,同样的油价压力所面临的条件与环境将会有不同的成果。美国的战略导向超前化已经赢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效益,而目前面对油价压力与风险,美国将会运用信心与心理因素再度打击欧元,油价波动中不排除美国应对于欧元的政策与技术性的炒作因素。二是利率上调导致汇率风险加大。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中通货膨胀压力的加大,全球利率水平将进一步趋向向上调节,这不仅加大资金流动的调节,引导汇率水平剧烈波动,并将加大全球金融格局的不均衡,发达国际特别是美国的主导性将会进一步强化,美元强势将

23、会加大外汇市场汇率波动风险。目前欧美利率水平处在上调的攀比之中,美联储继续保持上调利率的意愿与下调的意向处在争论之中,而油价的变动将引起美国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利率上调将是也许的选择;而欧元区以及欧盟国家的利率水平则处在较为矛盾和争议状态从经济发展需要看,欧元区的利率上调不利于经济复苏,疲软的有助于出口的效益并拉动经济增长,但与美国较大的利率差别又会影响和制约资金流动的信心,资金外流趋势加大,直接牵制欧元的吸引力。因此,欧元汇率波动的加大是利率调控效益欠缺的实际反映,利率调控被动于美国的状况形成对欧元的弱化。而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则将面临更为艰难的调节,利率与汇率水平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三是

24、汇率波动导致经济信心和心理风险加大。近期欧元和日元兑美元汇率的交错下跌波动,十分明显的体现出经济信心的心理作用。虽然欧元区以及欧盟的经济增长预期在向上调节,并预期来年将会超过美国。但是目前欧元汇率的反复下跌则使市场交易的心理作用受到打击,经济信心也有所弱化,毕竟美国经济增长率以及经济环境明显优于欧元区。欧元再度疲软中弱化的货币信心已经引起欧洲央行的关注,联合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货币信心的意向明显,美联储的参与出手则有更为强烈的信心与心理的因素作用,如果缺少美联储的资助恐怕难以成功。而美联储基于国内经济矛盾,特别是股市波动、贸易逆差加大的压力以及大选临近政治稳定的需要,协助欧洲央行的举动则表白对于

25、自身经济的影响的严峻性。汇率疲软波动对货币信心心理的影响更为重要,进而将会波及经济信心。目前国际金融不均衡风险的逐渐加大与加重将会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形成压力,使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伙加大矛盾与竞争,全球金融危机的忧虑加大。年代,油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加剧,演变为一场全球经济危机;年代,债务加重引起债务国经济衰退,演变为一场全球债务危机;年代,货币贬值引起金融混乱,演变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而本世纪末,同样的石油上涨引起欧元极度走跌,与否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或欧洲金融危机,或牵动亚洲金融危机再现,国际社会十分关注,也需要国际社会协调应对,避免事态的恶化与发展,稳定国际金融和保障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引起瞩目的七

26、国财长会议以欧元汇率为焦点,由于汇率走势对经济信心和资金信心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牵动,目前经济向上有助于汇率的稳定,但不均衡因素将会加大汇率波动,加大金融风险的预期。二、国际金融将来走势展望将来,新世纪初期国际金融的发展将会呈现如下特性:发展方向新经济、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导:发展格局全球化、跨国集团和产业优化为目的;发展趋势网络化、科技化和效益化为取向。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将会在经济调节的影响下,继续呈现较大的波动。突出问题是日本经济走向的难以拟定,必然影响日元汇率的难以自主,并且牵制资金流入的拟定点问题是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前景,必然影响欧元汇率的潜在上扬,同步欧洲投资的旺盛将会拉动欧元的逐渐走强;

27、难点问题是亚洲经济构造调节以及金融改革的艰难以及难以拟定,货币汇率的稳定和股市下跌以及利率调节、银行改革、公司改革等矛盾与国际环境影响,将会影响亚洲经济复苏和金融改革的顺利实行;重点问题仍然是美国经济、美国股市的波动影响,以及美元汇率的调节干扰。美国的主导性仍然是控制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因此,将来外汇市场,美元汇率将会继续根据美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稳定,日元将面临艰难的选择,欧元将会由于欧洲经济利好政策协调的艰难而加长磨合的时间,而逐渐回升趋势将艰难显现;全球股市将面临构造性的变革,高科技类股票的涨势将主导资金效益显现和流动加快,老式类股票将面临调节,全球资金流动的不均衡将引起股市涨跌的不均;

28、黄金和利率将会根据经济和价格指数的变化而呈现调节,但幅度将不会太大;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将会继续呈现调节,购并趋势将继续强化,美国银行业的规模效益将强劲显现,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的实行将进一步加快金融业的改革步伐,欧洲和日本银行业将会加大重组,全球银行业的竞争将更趋剧烈。三个不拟定美国的不拟定性。美国政府更迭后的政策取向也许对经济金融产生影响,其一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使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性有所削弱。其二是美元汇率的变化,将使美元资金吸引力削弱。其三是美股的变化,将使资金流向不利于美国。预期美股将会浮现较大幅度的调节,资金信心将会明显削弱,消费支持逐渐弱化。由于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主导性较为明显

29、,美国金融对于国际金融的引导更为重要,因此,美国经济金融的不拟定性将使世界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格局面临较大的风险系数。银行业的不拟定性。国际金融最为重要的载体是银行,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相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则处在相对平缓状态。估计将来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将会呈现较大调节与奔腾,重要是机制、法制、构造和产品的变化。其一是美国银行业较大的奔腾将带动全球银行业的发展。其二是网络银行的发展将加大虚拟银行的发展趋势。其三是银行经营理念与方式将面临新经济的冲击,创新的交易方式与超强的规模效益将使银行业发生较大的变革与奔腾,同步也必将加大金融风险的预期,潜在的冲击与影响不可低估。资本流动的不拟定性。重要影响因素

30、是美国经济和股市的变化将使美元资金流向浮现调节。目前美元仍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货币,并引导资金流向倾斜于美元资产。但目前对于美国经济和美股的忧虑是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而爆发风险的也许性有所上升,已有迹象显示资金流向已经开始从美国向欧洲和亚洲流动。将来国际金融将呈现新的格局和规模,具体体现体目前如下个方面1、市场一体化突出于汇市、股市以及有关交易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但美国金融市场将仍然占据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份额,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刺激与牵制,突出于美国股市的带动作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的金融地位和作用日渐上升,并愈显重要。金融关系已经不是个别国家或地区的利益问题,而成为牵涉于跨

31、国别和跨区域,甚至全球都关注的共同问题。而金融效益明显体现于资金的迅速流动和资金的规模增长,突出于汇市和股市,淡化于黄金,美地汇率的变动将是将来金融市场关注的重点,并有也许导致全球资金流动的较大波动与调节,金融均衡中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各国开放限度的加大、开放速度的加快,使得国别、地区和市场之间的依赖和联系愈发密切,连锁反映愈发强烈,资金流动中的风险也连带浮现并互相作用于经济金融联系密切的国别与地区。金融风险的传染日益严重,金融合伙与协调将会更加明显。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危机蔓延的限度和深化的力度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亚洲金融危机更加突出了这一点。而目前全球外汇市场和股票市

32、场的不均衡趋势以及价格波动的加大,进一步显示出金融一体化的驱动,全球化的概念将更为广泛、深化。2、机构集团化全球银行业发展将呈现更为密切与剧烈的互相依存和竞争、监管更为规范、交易更为自由、规模效益更为扩大的发展趋势。具体为三个扩大:一是超级规模扩大。银行业将进一步倾向于交叉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购并和竞争将更加剧烈,必然导致更多的超级强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浮现,规模经济的效益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产生新的奔腾和巨变。二是资金规模扩大。重要体现于银行的资产规模、赚钱效益和收入水平上;特别是欧元的启动将会形成欧洲银行业更大的资金规模效益,并推动美国银行业的更快发展,全

33、球银行业的规模实力将有效大的提高,资本资产质量将进一步增长和优化。三是高新技术规模扩大。此乃银行业生存扩大的重要推动力,其可以有效减少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交易速度加快,使经济效益上升和成本核算更为有效。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将会继续跨国化、集团化,金融分工界线的淡化与模糊将会有助于金融规模效益的进一步强化,混业经营的新趋势将更加明显,并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但区域与国别的差别将会继续存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更为剧烈。3、交易网络化国际资本流动日益加速和规模日渐扩大以及金融衍生品的日新月异,推动生产效率和管理技术加快提高,特别在资金流动中电子化的应用以及网络规模效益的显现,资金的流动更加迅速,

34、期限短、交易快、逐利强、见效快的发展特点更加明显。网络交易的跨时空、跨地区、跨领域的优化升级将会形成竞争更为剧烈、交易更为迅速、获利更为便捷、成本更为低廉的效果,而新经济的重要内涵网络经济的实际效益,将会进一步刺激网络交易的全面普及与发展。4、规则统一化借鉴近几年国际上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全球化中需要有统一的金融操作规则,以制约金融风险的产生、蔓延与恶化。建立在年布雷顿森林协定基本上的国际金融体制已不能适应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资本运营规律,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以建立一套国际金融监管与危机防备机制。目前国际金融规则改革完善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目的则具体为:一是建立预警机制。增强国际和国内金融交易

35、的透明度,强化对全球资我市场的监控和克制投机、套利行为,规范交易规则,尽 量减少破坏性的冲击;监督和管理,建立国际金融监督和检查机制,使有关部门国际机构和各国调控机构得以对国际资本流动等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合伙、协调;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须对市场操作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使对金融市场也许导致的风险更容易被发现、辨认和解决。此外某些区域性组织拟建立某些区域性金融危机预警机制。二是加强协调机制。其中涉及大国之间的货币和利率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建立和实行波及财政、货币和金融政策以及公司治理构造和会计原则的国际规则和相应的透明度原则;同步制定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规范,督促涉及私

36、人部门在内的各国公司和银行界加以遵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加以监督,以减少引起金融动乱的隐患。鼓励新兴市场国际采用谨慎和有环节地推动金融市场开放。三是充实合伙机制。建立全球性国际金融风险监控的机构、制定监控原则和提高监控能力;在危机解决方面,增强资金助能力和应对短期清算危机的反映能力,其中涉及通过强化并由私人和双边渠道支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援助机制,同步建立更有效的债力清偿手续。四是公开透明机制。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公开性,其中涉及建立对两大国际机构的决策和项目进行评估的机制。5、政策趋同化将来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伙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大国金融的合伙与协调将会重新引导市场发展趋势。国

37、际金融大国之间与国际社会之间协调将会变化金融市场相对不均衡的发展因素,使得市场运作更为有序,对于短期资金的监控与管理将会越来越注重,努力克制短期资金流动和套利基金加大的风险。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会使得各国政策的趋同性强化,市场连动性的加强将有助于政策的协同一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伙将会更加密切。因而,国际金融领域政策的趋同化将会通过市场价格、利率水平以及资金流量来体现。影响国际金融向好的因素从目前国际资本资动的发展趋势判断,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重要体现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将增进金融格局向多元化发展、金融机制和法制的完善将增进规模效益的显现、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推动金融全球化的连动与

38、磨合,国际金融超越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地位与作用日渐明显,资金流动规模、速度和效益将会继续强劲显现。而从全球格局的政治、经济、金融、贸易多种角度分析,重要的影响力在于:国际共识的转变随着全球政治矛盾趋于缓和、降温,世界各国的意识潮流逐渐转向经济和金融,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的积极、活力、调节、主导作用日渐强烈,人们对于金融危害和风险的明显表露日益关注,金融的重要地位明显上升。高新技术的推动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于金融的推动力十分明显,增长资本、扩大赚钱、减少成本的有效性不断得到验证。经济构造的转变全球经济构造调节由劳动密 型和数量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

39、转变,挣脱了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的制约、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增进了经济有效增长。宏观调控的加强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获得较大改观,调控手段和方式多样化,注重法律和行政调节的一致性,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将来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伙将更为密切、竞争将更为剧烈、依存将更为明显、监管将更为规范、交易将更为自由、规模效益将更为扩大。三、中国金融发呈现状及将来走势发呈现状(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究竟,所有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21.8万亿元,其中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14.1万亿元,所占比例

40、64.7%。 l.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1997年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逐渐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统一法人制度,撤并分支机构,精简人员。为更好地支持广大中小公司,增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中国还陆续增设和重组了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顿规范的基本上,将2200多家都市信用社组建成109家都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深化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了3家农村商业银行,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引进了外资金融机构,增进了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究竟,中国境内外资金融营业性机构162家,其中外资银行

41、6家、合资银行7家、外资银行分行131家、财务公司5家、投资银行1家以及外资公司集团财务公司1家。外资金融机构总资产451.8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10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努力改善金融服务,大力支持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贷款总量持续增长,构造明显改善,周转速度进一步加快,质量逐渐提高。究竟,中国银行境内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2万亿元,比1990年增长10.2万亿元,年均增长19.4%。从发展趋势上看,非国有银行的作用力量在不断提高,1.26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其中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占49%,非国有银行占51%。2.证券类金融机构在规范中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证券

42、类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管理逐渐规范。究竟,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证券投资基金51家,基金的发行总规模804.23亿元,基金资产总值804亿元。中国资我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证券类金融机构发展空间广阔。此后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证券类金融机构的功能,大力发展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增长新的基金品种,扩大业务范畴。 3.保险机构体系不断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完毕了财产险、人寿险和再保险业务的分离,各类保险机构进一步健全。究竟,中国已有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15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9家和外国保险分公司13家;同步成立了一批保险经纪、保险代理和保险评

43、估等保险中介机构。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变革,保险需求的范畴和规模将不断扩大,商业保险的作用将逐渐增强,各类保险机构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二)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摸索中发展。目前,一种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l.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中国的货币市场重要涉及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1996年1月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并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自1996年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全面放开拆借利率。统

44、一拆借市场的形成,结束了市场分割、多头拆借的局面,规范了各金融机构的拆借行为,提高了银行之间融通资金的效率,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并为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了条件。这几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逐年扩大,究竟,已合计成交3.4万亿元。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管理头寸的重要场合。1997年6月,中国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容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回购和现券买卖。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资金市场,并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平台。究竟,债券回购合计交易量达6.1万亿元,现券交易合计交易量为1597.6亿元。中国的票据市场以商业票据为主,近年来这一市场在规范中

45、稳步发展。票据市场正逐渐成为公司短期融资和银行提高流动性管理、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同步也为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提供了一种传导机制。底全国商业汇票的贴现余额为1236.3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154.2%;中央银行再贴现余额1258.27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151.5%。2.资我市场在规范中发展 1990年10月和199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通过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涉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初步健全的全国性资我市场体系,有关交易规则和监管措施也正在日益完善。究竟,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160家,市价总值4

46、.35万亿元,流通市值1.45万亿元,市价总值与GDP的比为45.4%。1991年以来,A、B、H股合计筹资7700亿元。证券市场在改革投融资体制,增进产业构造调节,推动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构造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可以从股票市场筹资规模的扩张以及股票筹资额和银行贷款增长额的比率变化中得以体现。1993年境内股票筹资额为276.41亿元,占银行贷款增长额的比率为4.36%,而境内股票筹资额达到1182.15亿元,与银行贷款增长额的比例上升到9.15%。除了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外,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扩张,也是推动中国金融资产规模

47、扩张、变化金融资产构造的重要力量。在开始发行公司债和金融债的1986年,国债余额占多种债券余额的比重为73%,1994年后来,国债发行的绝对规模迅速攀升,国债发行额与GDP的比率也不断上升,1995年新开辟了政策性金融债,形成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共同主导债券市场的局面。究竟,国债余额、政策性金融债券余额和公司债额分别为15618亿元、8534.48亿元和1008.63亿元,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余额占债券总余额的96%。3.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中国保险市场迅速发展,保险业务品种日益丰富,保险业务范畴逐渐扩大,保费收入较快增长。1989年末全国保费收入142.4亿元,为2109.4亿元,

48、年均增长25,2%。,中国保险机构共对19.3万亿元财产进行了保险。全年保费收人与GDP的比率(保险深度)为2.2%,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人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168.8元,同比增长41.1元;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598.3亿元,同比增长70,9亿元。商业保险已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保险市场的发展在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外汇市场的发展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将本来分散的外汇交易集中统一起来,为成功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体制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基本。8年多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效率

49、不断提高,成交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了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对人民币的交易。究竟,已合计成交各币种折合美元4397.7亿美无其中,各币种外汇交易折合750亿美元。 (三)宏观金融间接调控方式的逐渐建立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在后来的里,中国的货币政策重要采用直接调控方式,即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控制货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来,这一老式做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重要表目前:一是随着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发展,国家银行贷款规模控制覆盖的范畴逐渐缩小;二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1993年以来外汇占款大量增长,货币供应渠道发生变化,国家银行贷款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奉献率下

50、降。在直接调控显现出越来越大局限性的状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渐向间接调控转变。从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逐渐缩小了信贷规模的控制范畴,同年4月正式启动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又于1996年4月正式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1996年,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的,并按月对社会发布货币供应量目的。1997年3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向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开办再贴现业务,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开始把再贴现作为基本货币投人的重要渠道,并把再贴现率作为重要的工具来使用。从1998年1月1日开始,取消了信贷规模管理方式,开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同年,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合并了存款准备金和备付

51、金,下调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同年5月份,恢复了公开市场操作。由此,以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重要标志,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基本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几年来的实践表白,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人民币币值,获得成功,积累了经验。中央银行对金融形势的监控和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程序和措施。 (四)现行外汇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目前,中国初步确立了在市场汇率基本上的,以“人民币常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为特性的外汇管理体制。固然,这里讲“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资本项目,目前正处在

52、放宽的过程之中。 1.人民币常常项目可兑换现状 实行可兑换后,对于常常项目的外汇管理重点是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重要是事后监管、间接管理的模式。目前,人民币常常项目可兑换重要体现为如下几种方面:(1)常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银行结汇制度。境内机构常常项下外汇收入,须及时调回境内,按市场汇率卖给银行。所有外商投资公司和符合一定条件的部分中资公司可以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在核定的金额内保存常常项目外汇收入。(2)取消常常项目外汇支付限制。境内机构常常项目用汇,可以按照市场汇率凭相应的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或从其外汇账户上对外支付。(3)实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4)通过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

53、系统进行贸易售付汇的真实性审核。 2.资本项目外汇管制现状 事实上,1979年以来中国已经开始了资本项目开放进程。1978年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启动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该年第一家外商投资公司成立;1979年,国内公司开始进行跨国投资,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成立;1982年,国内公司初次在境外发行日元债券;1991年,第一只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面世;1993年,国内公司初次到境外发行股票(H股);目前已容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进人国内证券市场。 随着人民币可兑换限度的提高,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与国际资我市场有进有出、双向交流的资本流动格局。一是资本项下交易规模迅速扩大。1992年,中

54、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资本项目交易发生额仅为607亿美元,到增至1642.9亿美元,增长了2.7倍。二是资本流入已达到相称规模。究竟,已合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8.95万个,合计实际运用外商直接投资3935.12亿美元。到6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1701亿美元;境外发行股票筹资182亿美元,发行B股筹资46.3亿美元。三是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多。截止底,我境内金融机构国外资产余额11783亿美元,加上中央银行持有的2121.7亿美元的外汇储藏资产,我境外金融资产达到3300多亿美元。究竟,全国经外汇管理局备案的境外投资公司共3653家,合同投资总额151.47亿美元,合同中方投资总额78.25亿美元。四是

55、运用外资的渠道日益多元化。 目前,中国资本项目前兑换中重要限制是四个方面:一是证券投资方面,外国投资者只可以在境内购买B股和中国境外上市的证券,而不得在境内购买A股和其她人民币债券;除非经批准,境内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可以在境外买卖和发行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及衍生工具。二是信贷往来方面,除外商投资公司外,境内其她机构对外借款或担保一方面要获得借款主体资格,然后要有借款指标并由外汇局审批金融条件;除境内金融机构可以遵循外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对外放贷外,境内工商公司不可以对外放贷;除银行和财政部外,境内机构归还外债本息均需得到外汇局的核准。三是直接投资(涉及不动产投资)方面,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重

56、要是产业政策上的指引,限制不多,外汇方面重要是真实性审核;对外直接投资要经有关部门审批,并经外汇管理部门外汇来源和投资风险审核和汇出资金核准,并缴纳汇回利润保证金。四是个人资本流动方面,严禁居民与非居民个人之间互相借贷,严禁向外移民的居民个人的资本转移。 (五)金融法制化建设 通过近年努力,中国的金融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银行及其有关法规已经逐渐完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继颁布实行,奠定了中国金融法律体系的框架。此后又出台了担保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惩办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近来又完善了合同法。从法律上

57、拟定和巩固了中国在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已积累的有益经验,从而标志着中国金融事业已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证券法规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措施、公司债券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一级自营商管理措施(试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措施、严禁证券欺诈行为暂行措施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措施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相继颁布之后,1998年12月,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投资基金法等其她有关法律、法规也

58、在逐渐拟定,证券市场发展正走向法制化建设轨道。走势分析一、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但需要一种时期的过渡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国内金融业于年开始分业经营,年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则从法律上确立了这种框架。这种既有助于内部管理,又便于外部监管当局监管的体制对于当时金融业的稳定、减少股市泡沫和投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银行、证券和保险业能在各自的领域内开展专项服务。混业经营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具有控制风险的能力。这种能力既体目前金融机构的内控方面,又表目前外部监管当局的监管上。与刚开始实行分业经营时相比,国内金融业无论是风险意识,还是风险的防备手段均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从内控制度上看,商业

59、银行为实现其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协调和约束银行整体、各职能部门及内部各层员工行为而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也都建立了内控和自律机制。从金融监管上看,与分业经营相适应,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构,实现了从合规性监管到合规性风险监管并重的转变。但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所建立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的效应尚未能充足发挥;证券市场仍处在不成熟状态,市场投机氛围浓厚,整体风险较大;而从强化分业监管出发建立的金融监管体系也是刚刚运营,协调配合尚未开始,难以适应混业监管。混业经营的第二个条件是金融机构的信息解决能力。混业经营在业务范畴不受限制的同步,也意味着其面对的信息量骤

60、增。如何有效分析、运用繁多的信息,直接决定着金融机构交易成本的高下。一旦交易成本超过混业经营的边际收益,开展混业经营的动力将匮乏。而减少信息解决成本,既取决于金融机构自身的设施、管理及人员素质,也受外部公司、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混业经营的第三个条件是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某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之因此能在分业经营后重拾混业经营,与它们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在金融立法领域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如果单单依托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的改革,是很难突破现存体制的。国内的金融法律体系框架虽已初步建成,但配套的法规尚未完全贯彻,这直接影响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法律环境。当上述基本条件逐渐具有时,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也将是水

61、到渠成。近两年来,国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已初露端倪。年,人民银行规定证券投资基金由商业银行管理;年,容许证券公司进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进行短期资金拆借、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容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容许小比例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年,容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从事的债转股等业务,实际亡也是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交叉了。年发布实行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又容许银行代理证券业务;社保基金进入资我市场等。这些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措施,也足以论证国内金融业的将来混业发展的模式。二、中间业务的拓展,

62、使商业银行的收入构造发生变化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迟,以及实行分业管理等因素,国内银行业的收入来源始终是存贷利差,占以上,虽然近几年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有所变化,但存款和贷款仍然是其重要业务。业务构造的单始终接导致了银行收入构造的畸形,非常易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陷入困境。而国外发达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一半左右,有的甚至达以上。三、虚拟机构增长,网上交易规模扩大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金融界的应用,金融机构的老式经营方式和服务手段以及业务内容等都开始进行相应的调节,其中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设立网上机构,这已成为国际上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

63、手段之一,国内也是如此。国内目前的金融体系早已打破当时“大一统”的格局,多种金融机构种类齐全、体系完整,且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内部存在着剧烈的竞争,占有市场已成为她们要尽浑身解数所追求的一种目的。以往金融机构是通过扩展分支机构来增长市场份额,如银行,其存款和贷款等核心业务就是依赖于分支行来实现的。网点的多少,地理位置的便利与否成为金融机构优劣的原则。但网络经济条件下,分支机构的作用显然减少了。一家银行或证券公司的营业面积再大,其客户的覆盖面也只能在有限的几平方公里以内,而营业部以外,特别是远距离的周边地区,就成为业务上的空白点。估计此后一种时期,各金融机构将在网上业务方面大下工夫。

64、对于大型的金融机构,为减少成本,会对分支机构网络进行优化,一改普设机构的粗放式经营,在撤并分布密集、收益低的分支机构的基本上,代之以虚拟机构;而对于那些既有网点有限,出名度相对较弱的新的金融机构来说,可直接对虚拟机构加以投入。如果说在网点分布上,原有的大型金融机构已尽占先机的话,那么,虚拟机构则是小型银行、证券公司与大银行、大证券公司一争高下的最佳市场。固然,要在此市场获得优势,必须推出自己的品牌,哪一家金融机构能抢占品牌印象,无疑就有也许获得大量的市场份额。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虚拟机构断不也许完全取代有形的分支机构,但网上金融机构将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平常生活,在金融机构的交易量中占比越来越高,并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四、金融机构将逐渐实现跨国经营自年代以来,某些国家的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都加快了业务全球化的进程,纷纷提高国际业务在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