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用方剂10安神剂11表里双解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3702308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常用方剂10安神剂11表里双解剂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药常用方剂10安神剂11表里双解剂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药常用方剂10安神剂11表里双解剂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中药常用方剂10安神剂11表里双解剂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常用方剂10安神剂11表里双解剂Microsoft Word 文档(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十、安神剂重镇安神1、朱砂安神丸【别名】 黄连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处方】 朱砂12克 黄连15克 生甘草7.5克【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治心烦懊侬,惊悸失眠,心下痞闷,食入反出。【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津唾咽下。【摘录】兰室秘藏卷下2、生铁落饮【处方1】生铁落30克 石膏15克 龙齿(研)15克 白茯苓(去皮)防风(去声)各4.5克 玄参 秦艽各3克【功能主治】治狂证。【用法用量】上药除铁落外,研为粗散,先将铁落加水2升,煮取1升,再入石膏等药,煮取500毫升。去滓,入竹沥100毫升,和匀,分五次温服,不拘时。【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处方2】 天冬(

2、去心)麦冬(去心)贝母各9克 胆星 橘红 远志肉 石菖蒲 连翘 茯苓 茯神各3克 元参 钩藤 丹参各4.5克 辰砂0.9克【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清热化痰。治癫、狂、痫。【用法用量】用生铁落煎熬三小时,取此水煎药服。服后安神静睡,不可惊骇叫醒,犯之则病复作,难乎为力。【摘录】医学心悟卷四3、珍珠丸【处方】 珍珠 麝香各10克 熟地 当归各45克 枣仁 人参 柏子仁各30克 犀角 茯神 沉香各15克 冰片3克 虎睛1对【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金箔为衣。【功能主治】治肝虚不寐。【用法用量】日午、夜卧各用薄荷汤下50丸。【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4、磁朱丸【处方】磁石(煅) 200

3、g 朱砂 100g 六神曲(炒) 400g【制法】以上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磁石、六神曲分别粉碎成细粉;将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与主治】镇心,安神,明目。用于心肾阴虚,心阳偏亢,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2次。滋养安神1、酸枣仁汤【处方】酸枣仁(微炒)60克 人参30克 石膏(碎)15克 赤茯苓(去黑皮)22.5克 桂(去粗皮)15克 知母(切,焙)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七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发汗后,不得眠睡,或虚劳烦扰,气奔胸中不得眠。【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亳升,去滓温服。【摘录】圣

4、济总录卷三十二2、定志丸【处方1】 人参1两5钱,菖蒲1两,远志1两,茯苓1两,茯神1两,朱砂1钱,白术5钱,麦冬5钱。【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补心益智,镇怯安神。主悸。思虑太甚,致心气局限性,忽忽善忘,恐怯不安,梦寐不祥者。【用法用量】口服。【摘录】医碥卷七【别名】开心丸(医心方卷二十六引医门方)。【处方2】菖蒲 远志(去心)茯苓各15克 人参120克【制法】上药四味,捣下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心神虚怯,五脏局限性,神思不安,甚则悲忧不乐,或善忘惊悸;或喜笑不休,语言无伦,朝轻暮重,或暮愈朝发。【用法用量】每服67丸,每日五次。【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五引道士陈明方【处方

5、3】 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去皮)、石菖蒲、远志(去心)、龙齿、酸枣仁(微炒)、铁粉(别研)、麦门冬(去心,焙干)、朱砂(飞过)、乳香(别研)、麝香(别研)、琥珀(别研)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次入朱砂、铁粉同研匀,绞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怔忡健忘,精神恍惚,睡卧不宁,一切心疾。【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临卧温熟水送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处方4】 远志(甘草水浸,去心)2两,石菖蒲2两,人参1两,白茯神(去木)2两,黄柏(酒炒)2两,蛤粉(炒)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白浊经年不愈,或时梦遗,形体瘦弱。【

6、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米汤送下。【摘录】寿世保元卷五3、天王补心丹【处方1】 人参(去芦)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15克 当归(酒浸)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30克 生地黄120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肾局限性,阴亏血少。失眠、心悸、梦遗、健忘。现临床亦用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少苔,属阴亏血少者。【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竹叶汤服。【备注】方中生地滋肾阴、养心血,为君药;玄参助生地壮水以制火,天冬、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丹参、当归补心血,人参、茯苓益心气

7、,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共为臣药;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安心神,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取其入心以安神,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养血补心神之功。【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六【处方2】 人参15克 五味子 当归(酒洗)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玄参 白茯神(去皮)丹参 桔梗(去芦)远志(去心)各15克 黄连(去毛,酒炒)60克 生地黄(酒洗)120克 石菖蒲3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滋阴泻火,养心安神。治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咽喉干燥,夜梦遗精。【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时用灯心、竹叶煎汤送下。【摘录】万

8、病回春卷四4、柏子养心丸【处方1】柏子仁25g 党参25g 炙黄芪100g 川芎100g 当归100g 茯苓200g 远志(制)25g 酸枣仁25g 肉桂25g 五味子(蒸)25g 半夏曲100g 炙甘草10g 朱砂30g【性状】为棕色的水蜜丸、棕色至棕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先甜而后苦、微麻。【炮制】上十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他柏子仁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5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3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

9、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贮藏】密封。【摘录】中国药典【处方2】柏子仁(鲜白不油者,以纸包,捶去油)白茯神 酸枣仁 生地黄 当归身各60克 五味子 辰砂(细研)犀角(镑)甘草各15克【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功能主治】心劳太过,神不守舍,合眼则梦,遗泄不常。【用法用量】午后、临卧津嚼1丸。【摘录】古今医统卷七叶引集验方【处方3】柏子仁(蒸,晒,去壳)4两,枸杞子(酒洗,晒)3两,麦门冬(去心)1两,当归(酒浸)1两,石菖蒲(去毛,洗净)1两,茯神(去皮心)1两,熟地(酒蒸)2两,元参2两,甘草(去粗皮)5钱。【制法】上为末

10、,内除柏子仁、熟地黄蒸过,石器内捣如泥,余药末和匀,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养心安神,补肾滋阴。主治:营血局限性,心肾失调所致的精神恍惚,怔忡惊悸,夜寐多梦,健忘盗汗。【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临睡白汤送下。【摘录】医部全录卷三三一引体仁汇编5、枕中丹构成: 龟甲、龙骨、远志、石菖蒲各等分。 出处: 医心方卷二十六引葛氏方。 功能:滋阴补肾,养心益智。 主治: 好忘;癫久不愈。 用法用量: 食后服方寸匕,1日3次。 制备措施: 上为末。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手足少阴经药也。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阳物之至灵者也;借二物之阴阳,以补我身之阴阳,借二物之灵气

11、,以助我心之灵气也;远志苦泄热而辛散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菖蒲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又龟能补肾,龙能镇肝,使痰火散而心肝宁,则聪颖开而记忆强矣。6、甘麦大枣汤【别名】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卷下)、大枣汤(普济本领方卷十)、枣麦甘草汤(会约医镜卷十四)。【处方】 甘草9克 小麦915克 大枣10枚【功能主治】养心安神,补脾益气。治妇人脏阴局限性,致患脏燥,精神恍惚,悲哀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频作,甚则言行失常。现用于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属心阴局限性者。【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备注】方中小麦味甘微寒,养心安神为君;甘

12、草甘平,补脾益气而养心气为臣;大枣性味甘温,补中益气,并润脏燥为佐。配合同用,共奏养心安神,补脾益气之功。【摘录】金匮要略卷下【药理作用】 镇定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3;3:53):保田和美报道,本方水提取物对环己烯巴比妥的睡眠时间稍有延长作用。在对大鼠自发运动量的实验中,口饲至第3-4天后,可观测到运动量减少。克制平滑肌运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3:53):本方水提取物在5103g毫升时可以克制组织胺、乙酰胆碱所致的豚鼠回肠收缩;2103g毫升时即可克制大鼠子宫收缩,5103g毫升浓度时则能完全克制。【功能主治】养胃生津,化血润躁,补益心脾,安神宁心。主脏躁。精神恍惚

13、,常悲哀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少苔。现用于癔病及神经衰弱属心脾两虚肝郁者;痫症狂症,因平素忧郁无聊,夜夜不眠,发则恶寒发热,战憟错语,心神恍惚,居不安席,酸泣不已者;小儿啼泣不止者。十一、表里双解剂解表攻里1、大柴胡汤【处方】 柴胡(二钱半) 大黄(三钱) 枳实(一钱) 赤芍药(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二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十余日不解,邪热结在里,身热烦燥,言语谵妄,大便不通,绕脐刺痛。【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远服。【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2、厚朴七物汤【别名】厚朴七味汤、七物厚朴汤【处方】厚朴半斤,甘草3两,大黄3两

14、,大枣10枚,枳实5枚,桂枝2两,生姜5两。【功能主治】病腹满,发热10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腹满气胀。【用法用量】厚朴七味汤(外台卷七)、七物厚朴汤(袖珍卷三引圣惠)。呕者,加半夏5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各家论述】 1.沈注金匮要略:此有表证腹满也。发热十日之久,脉尚浮数,当责风邪在表。然风气内通于肝,肝盛乘胃,故表见发热,而内作腹满;风能消谷,即能食而为中风,因此饮食如故。用小承气荡涤肠胃之热,桂、甘、姜、枣调和营卫,而解在表之风耳。2.张氏医通:此本小承气合桂枝汤,中间裁去白芍之酸收,不致引邪入犯营血。虽同用桂枝、甘草,与桂枝汤

15、泾渭攸分。其厚朴独倍她药,正以泄气之浊逆耳。【摘录】金匮卷上3、防风通圣散【处方1】 防风(五分) 川芎(五分) 当归(五分) 芍药(五分) 大黄(五分) 薄荷叶(五分) 麻黄(五分) 连翘(五分) 芒硝(五分) 石膏(一钱) 黄芩(一钱) 桔梗(一钱) 滑石(三钱) 甘草(二钱) 荆芥(二分半) 栀子(二分半) 白术(二分半)【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等证。【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聚时服。如痰嗽,加半夏一钱。【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别名】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处方2】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消各15克 石膏 黄芩 桔梗各30克 滑石9

16、0克 甘草60克 荆芥 白术 栀子各7.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偏正头痛,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风瘙瘾疹,苔腻微黄,脉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荨麻疹、湿疹、神经或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属风热壅盛,里闭不通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20毫升,温服。涎嗽者,加半夏15克(姜制)。【备注】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轻清升散,疏风解表,使风热之邪从汗而解;大黄、芒消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出;更

17、以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配合成方,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王旭高评本方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名日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摘录】宜明论方卷三【别名3】通圣散【处方2】 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叶半两,麻黄半两,连翘半两,芒消半两,石膏1两,黄芩1两,桔梗1两,滑石3两,甘草2两,荆芥1分,白术1分,栀子1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主风热怫郁,筋脉拘倦,肢体焦萎,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

18、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咬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余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泄;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中正气与邪热相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或虚气久不已者。或风热定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邪热暴甚而僵仆,或卒中久不语,或一切暴喑而不语,语不出声,或喑风痫者或洗头风,或破伤,或中风诸潮搐,并小儿诸疳积热,或惊风积热,伤寒疫疠而能辨者;或热甚怫结而反出不快者,或热黑陷将死:或大人、小儿风热疮济及久

19、不愈者,或头生屑,遍身黑黧,紫白斑驳,或面鼻生紫赤风刺瘾疹,俗呼为肺风者,或成风疠,世传为大风疾者;或肠风痔漏,及伤寒未发汗,头项身体疼痛者,并两感诸症。兼治产后血液损虚,以致阴气衰残,阳气郁甚,为诸热症,腹满涩痛,烦渴喘闷,诸妄惊狂,或热极生风而热燥郁,舌强口噤,筋惕肉瞤,一切风热燥症,郁而恶物不下,腹满撮痛而昏者。兼消除大小疮及恶毒,兼治堕马打扑伤损疼痛,或因而热结,大小便涩滞不通,或腰腹急痛,腹满喘闷者。【用法用量】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本方去芒消,名“贾同知通圣散”;去麻黄、芒消,加缩砂仁,名“崔宣武通圣散”;去芒消,加缩砂仁,名“刘庭瑞通圣散;(见原书同卷)。本方改为丸剂,名“防风

20、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又名“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哈尔滨方)。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注意】若时毒饥馑之后胃气亏损者,须当审察,非大满大实不用。【各家论述】 1.医方考: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读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因此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因此和胃气而健脾。诸痛疡疮痒,皆属心火,故表有疥疮,必里有实热。是方也,

21、用防风、麻黄泄热于皮毛;用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泄热于肺胃;用荆芥、薄荷、川芎泄热于七窍;用大黄、芒消、滑石、栀子泄热于二阴;因此各道分消其势也。乃当归、白芍者,用之于和血;而白术、甘草者,用之以调中尔。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表里血气药也。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风热从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归、芍和血补肝;黄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气聚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重用甘草、滑石,亦犹六一利水泻火之意);白术健脾而燥湿。上下分消,表里交治,由于散泻之中,犹寓

22、温养之意,因此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临床应用】 1.将防风通圣散改为汤剂治疗顽固性头痛27例,疗效显着。患者均体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3个月以上,经多种治疗效果不佳,并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颅内炎症所致之头痛。其中偏头痛及类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6例;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8例,肌收缩性头痛7例,神经官能性头痛3例,鼻副鼻窦炎伴发头痛1例,高血压所致头痛2例。治疗以防风通圣散作为基本方,无大便秘结,去大黄、芒消;无小便黄赤,去山栀、滑石;头昏眼花者,加菊花。成果,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未见副作用。作者觉得:本方药味太多,应加筛选,可以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发汗解表,川芎

23、、当归、白芍活血和营作为主药,随证加减。2.咽喉肿痛:一患者咽喉肿痛,作渴引冷,大便秘结,按之六脉俱实,乃与防风通圣散。因其自汗,去麻黄、加桂枝;因涎嗽,加姜制半夏;重用消、黄下之而愈。【摘录】宣明论卷三【处方4】 防风1两,当归1两,川芎1两,芍药1两,大黄1两(煨),芒消1两,连翘1两,薄荷1两,麻黄1两,桔梗1两,石膏1两(煅),黄芩(炒)1两,白术2钱5分,山栀2钱5分,荆芥2钱5分,甘草2两,滑石3两,白芷5钱,蒺藜5钱(炒),鼠粘子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风热炽盛,大便秘结,发热烦躁,表里俱实者。【用法用量】每服3-5钱,白汤调下。【摘录】疠疡机要卷下解表清里1、葛根黄岑

24、黄连汤【别名】 葛根黄连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葛根黄连黄芩汤(医方集解)、干葛黄芩黄连汤(伤寒大白)、葛根芩连汤(中国医学大辞典)。【处方】 葛根15克 甘草6克(炙)黄芩9克 黄连9克【药理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 吉林中医药1986(6):30,本方水醇沉液可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肾上腺索引起的兔心律失常、氯化钙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等。实验还表白,本方水醇沉液对实验动物正常,心律有明显的减退作用,其因素也许是由于本方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加快心律的作用。2.抗菌、降温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6(12):39,本方对五联疫苗所致发热家兔具有明

25、显的降温作用。同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痢疾杆菌,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功能主治】表里两解,清热止利。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800毫升,先煮葛根,减至600毫升,纳入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备注】方中重用葛根,既能刊登解肌,以解在表之邪,又能升清陌,止泻利,使表解里和。因里热已炽,故用黄芩、黄连以清里热,甘草协调诸药。共奏表里两解,清热止利之功。【摘录】伤寒论2、石膏汤【别名】三黄石膏汤(伤寒总病论卷五)【处方1】石膏30克 黄连 黄柏 黄芩各6克 香豉

26、9克(绵裹)栀子9克(擘)麻黄9克(去节)【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发汗解表。治伤寒病已八九日,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挛,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志昏愦,或时呼呻,脉滑数。【用法用量】上七味,切。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一日分三次服。初服一剂小汗,其后更合一剂,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愈。得数行利,心开令语,毒折也。【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备注】本方主治为伤寒表证未解,里热炽盛,故解表与清里兼顾。方中石膏清热除烦为君,麻黄、豆豉发汗解表为臣,黄连、黄柏、黄芩、栀子以泻三焦之火为佐。配合成方,刊登而不助里热,清热而不失治表,洵为表里双解之良剂。按:陶华伤寒六书卷一三黄石膏汤,即本方加

27、姜、枣、细茶。治疗伤寒汗吐下误治后,三焦俱热,身目俱痛之证。【摘录】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处方2】石膏30克 知母9克 甘草3克 元参15克 花粉9克【功能主治】清热养阴。治肺胃热盛,咽喉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喉科秘诀卷下解表温里1、五积散【处方1】 苍术 桔梗各600克 枳壳 陈皮各180克 芍药 白芷 川芎 川归 甘草 肉桂 茯苓 半夏(汤泡)各90克 厚朴 干姜各120克 麻黄(去根、节)180克【制法】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功能主治】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

28、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备注】方中麻黄、白芷发散表寒;干姜、肉桂温散里寒;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之功。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故名五积散。【摘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处方2】 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

29、朴(去粗皮)四两。【炮制】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功能主治】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倂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量同煎。如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入葱白三寸、豉七粒同煎。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盐少量同煎。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入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柴胡桂枝干姜汤【别名】 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处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摘录】伤寒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