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03459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7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板平法板平法识图识图规则规则板平法识图规则1学习思路本章介绍了有梁楼盖与无梁楼盖平法识图规则及基本受力特性;通过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的平法识图案例详解,掌握板标准钢筋构造与识图方法。同时,学习本章应结合建筑三维平法结构图集(第二版)板钢筋标准构造详图三维示意图对照学习。学习目标1.认识钢筋混凝土有梁楼盖、无梁楼盖和楼板相关构件。2.掌握钢筋混凝土有梁楼盖与无梁楼盖的识图规则。3.掌握钢筋混凝土有梁楼盖与无梁楼盖的钢筋构造。4.完成有梁楼盖与无梁楼盖平法识图案例训练。学习思路25.1 有梁楼盖平法识图5.1.1 有梁楼盖的概述在建筑结构中,平面尺寸较大而厚度较小的构件称为板。板通常是水平设置,但有

2、时也有斜向设置的(如楼梯板和坡度较大的屋面板等),板主要承受垂直于板面的各种荷载,属于以受弯为主的构件。板在房屋建筑中是不可缺少的,其用量也很大,如屋面板、楼面板、基础板、楼梯板、雨篷板、阳台板等。5.1.2 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特点钢筋混凝土板是房屋建筑中典型的受弯构件,按其受弯情况,又可分为单向板与双向板;按其支承情况分,还可以分为简支板与多跨连续板。5.1 有梁楼盖平法识图35.1.3 连续板的受力特点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板。连续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考虑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考虑负筋。(1)受力钢筋的配筋要求。受力钢筋

3、沿板的跨度方向设置,位于受拉区,承受由弯矩作用产生的拉力,其数量由计算确定,并满足构造要求。例如,单跨板跨中产生正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下部;悬臂板在支座处产生负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上部。(2)分布钢筋的配筋要求。分部钢筋是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的构造钢筋,位于受力钢筋内侧及受力钢筋的所有转折处,并与受力钢筋用细铁丝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其作用是将板面上的集中荷载更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在施工工程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抵抗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在垂直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拉力。5.1.3 连续板的受力特点45.2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识图5.2.1 有梁楼盖平面注写内容有梁楼盖板

4、平法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1)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 向,从下至上为Y 向。(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 向,径向为Y 向。5.2 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识图55.2.3 板块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1.板支座原位标注中上部非贯通纵筋的注写内容(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垂直于板支座绘有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以该线段代表支座

5、上部非贯通纵筋,并在线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如、等)、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注写在括号内,且当为一跨时可不注),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的悬挑端。(2)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伸出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当中间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向支座两侧对称伸出时,在支座一侧线段下方标注伸出长度,另一侧不注,如图5.5所示。(3)当向支座两侧非对称伸出时,分别在支座两侧线段下方注有伸出长度,如图5.6 所示。(4)对线段画至对边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上部通长纵筋,贯通全跨或伸出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伸出长度值,如图5.7 所示。(5)当板支座为弧形,支座上部非贯通纵

6、筋呈放射状分布时,注有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并加注“放射分布”四个字,如图5.8 所示。(6)在板平面布置图中,不同部位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及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对其他相同者则仅需在代表钢筋的线段上注写编号及按规则注写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即可。5.2.3 板块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6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7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8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9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102.板支座原位标注中悬挑板的注写内容关于悬挑板的注写方式如图5.10 所示。当悬挑板端部厚度不小于150mm 时,应指定板端部封边构造方式,当釆用U 形钢筋封边时,应指定U 形钢筋的规格、直径。3.

7、有梁楼盖板贯通纵筋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当板的上部已配置有贯通纵筋,但需增配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取“隔一布一”的方式配置。“隔一布一”方式,为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1/2。当设定贯通纵筋为纵筋总截面面积的50%时,两种钢筋应取相同直径;当设定贯通纵筋大于或小于总截面面积的50%时,两种钢筋则取不同直径。2.板支座原位标注中悬挑板的注写内容11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125.4 无梁楼盖平法识图5.4.1 无梁楼盖的概述无梁楼盖不设梁,是一种双向受力的板柱结构,是在对于净空与层高限制较严格的建筑物中常使用的

8、楼盖形式。由于没有梁,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在柱上,故与相同柱网尺寸的肋梁楼盖相比,其板厚要大些,但无梁楼盖的建筑构造高度比肋梁楼盖小,这使得建筑楼层的有效空间加大。同时,平滑的板底可以大大改善采光、通风和卫生条件,故无梁楼盖常用于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如商场、书库、冷藏库、仓库等,水池顶盖和某些整板式基础也采用这种结构形式。5.4.2 无梁楼盖的特点无梁楼盖把原来集中受力的梁变成无数分散空间受力的工字结构体系,使同高的楼层扩大净空,节省建材,提高施工进度,而且质地更密,抗压性更高,抗振动冲击更强,结构更合理。特别是这种“无梁楼盖”使楼层空间布置摆脱了梁的制约,变得更合理。无梁楼盖的优点:无梁

9、板结构因不设置梁,板面负载直接由板传至柱,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路径简捷、净空利用率高、造型美观、有利于通风、便于布置管线和施工的优点。无梁楼盖的缺点:无梁板结构需要较厚的板、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和钢筋。另外,从结构性能方面来看,无梁板的延性较差,板在柱帽或柱顶处的破坏属于脆性冲切破坏。5.4 无梁楼盖平法识图135.5 无梁楼盖平法注写的有关内容(1)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2)板平面注写主要有板带集中标注、板带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5.6 无梁楼盖平面标注识图方法5.6.1 无梁楼盖板带集中标注的注写内容集中标注应在板带贯通纵筋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

10、X 向为左端跨,Y 向为下端跨)注写。相同编号的板带可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板带编号(注在圆圈内)。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编号、板带厚、板带宽和贯通纵筋。5.6.2 无梁楼盖板带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无梁楼盖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原位标注注写内容如下。以一段与板带同向的中粗实线段代表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对柱上板带,实线段贯穿柱上区域绘制;对跨中板带,实线段横贯柱网轴线绘制。在线段上注写钢筋编号(如、等)、配筋值及在线段的下方注写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内的伸出长度。当板带支座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线向两侧对称伸出时,其伸出长度可仅在一侧标注;当配置在有悬挑端的边柱上时,该筋伸出到悬挑尽端。

11、5.5 无梁楼盖平法注写的有关内容145.7 无梁楼盖暗梁的平面注写内容1.无梁楼盖的集中注写内容暗梁集中标注包括暗梁编号、暗梁截面尺寸(箍筋外皮宽度 板厚)、暗梁箍筋、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4 部分内容2.暗梁支座原位标注的注写内容暗梁支座原位标注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当在暗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端时,则将其不同数值标注在该跨或该悬挑端,施工时按原位注写取值。当设置暗梁时,柱上板带及跨中板带标注方式与本书梁平法一致。柱上板带标注的配筋仅设置在暗梁之外的柱上板带范围内。5.7 无梁楼盖暗梁的平面注写内容155.8 无梁楼盖识图案例该案例是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

12、是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案例中介绍了无梁楼盖板块柱上板带(ZSB)、跨中板带(KZB)和暗梁(AL)的钢筋标注情况。标注的钢筋内容包括:板上部贯通纵筋、板下部贯通纵筋、板负筋、跨数及有无悬挑等。图纸中的标注是以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来说明钢筋的配筋情况。5.9 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表示方法5.9.1 楼板相关构造平法识图楼板相关构造的平法施工图,是在板平法施工图上采用直接引注方式表达。5.9.2 楼板相关构造编号表楼板相关构造编号按表5-4 的规定。5.8 无梁楼盖识图案例16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5.10.1 纵筋加强带注写的有关事项纵筋加强带JQD 的引注。纵筋加强带的平

13、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加强带内配置的加强贯通纵筋等由引注内容表达。纵筋加强带设单向加强贯通纵筋,取代其所在位置板中原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根据受力需要,加强贯通纵筋可在板下部配置,也可在板下部和上部均设置。纵筋加强带的引注如图5.16 所示。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17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5.10.2 后浇带的注写内容后浇带HJD 的引注。后浇带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后浇带留筋方式等由引注内容表达,包括:(1)后浇带编号及留筋方式代号。本书提供了两种留筋方式,分别为:贯通留筋(代号GT),100%搭接留筋(代号100%)。(2)后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

14、。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应注明相关施工要求。(3)当后浇带区域留筋方式或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时,设计者在图中注明与图示不一致的部位及做法。后浇带引注见图5.18。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18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5.10.3 柱帽的引注示意图柱帽ZMx 的引注见图5.19 图5.22。柱帽的平面形状有矩形、圆形或多边形等,其平面形状由平面布置图表达。柱帽的立面形状有单倾角柱帽ZMa(图5.19)、托板柱帽ZMb(图5.20)、变倾角柱帽ZMc(图5.21)和倾角托板柱帽ZMab(图5.22)等,其立面几何尺寸和配筋由具体的引注内容表达。图中cl、c2 当X、Y 方

15、向不一致时,应标注(c1,X,cl,Y)、(c2,X,c2,Y)。5.10 楼板相关构造直接引注方法19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20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21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225.10.4 局部升降板的引注内容局部升降板SJB 的引注见图5.23。局部升降板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其他内容由引注内容表达。局部升降板的板厚、壁厚和配筋,在标准构造详图中取与所在板块的板厚和配筋相同,当采用不同板厚、壁厚和配筋时,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局部升降板升高与降低的高度,在标准构造详图中限定为小于或等于300mm,当高度大于300mm 时,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5.10.4 局部升降板

16、的引注内容235.10.5 加腋板的引注内容板加腋JY 的引注见图5.24。板加腋的位置与范围由平面布置图表达,腋宽、腋高及配筋等由引注内容表达。当为板底加腋时,腋线应为虚线,当为板面加腋时,腋线应为实线;当腋宽与腋高同板厚时,可不注。加腋配筋按标准构造,可不注;当加腋配筋与标准构造不同时,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施工时应当按照图纸进行。5.10.5 加腋板的引注内容245.10.6 板开洞的引注内容板开洞BD 的引注见图5.25。板开洞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洞的几何尺寸等由引注内容表达。(1)当矩形洞边长或圆形洞口直径小于或等于1000mm,且当洞边无集中荷载作用时,洞边补强钢筋可

17、按标准构造的规定设置;当洞口周边加强钢筋不伸至支座时,应在图中画出所有加强钢筋,并标注不伸至支座的钢筋长度。(2)当具体工程所需要的补强钢筋与标准构造不同时,应加以注明。(3)当矩形洞口边长或圆形洞口直径大于1000mm,或虽小于或等于1000mm 但洞边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5.10.6 板开洞的引注内容255.10.7 板翻边的引注内容板翻边FB 的引注见图5.26。板翻边可为上翻也可为下翻,翻边尺寸等在引注内容中表达,翻边高度在标准构造详图中为小于或等于300mm。当翻边高度大于300mm 时,看图纸施工。5.10.8 角部加强筋的引注内容角部加强筋Crs

18、的引注见图5.27。角部加强筋通常用于板块角区的上部,根据规范规定的受力要求选择配置。角部加强筋将在其分布范围内取代原配置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且当其分布范围内配有板上部贯通纵筋时则间隔布置。5.10.7 板翻边的引注内容26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27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28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295.10.10 抗冲切箍筋示意图抗冲切箍筋Rh 的引注见图5.30。抗冲切箍筋通常在无柱帽无梁楼盖的柱顶部位设置。5.10.11 抗冲切弯起筋示意图抗冲切弯起筋Rb 的引注见图5.31。抗冲切弯起筋通常在无柱帽无梁楼盖的柱顶部位设置。5.10.10 抗冲切箍筋示意图30板平法识图规则ppt课件3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