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9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8400971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41.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9篇(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9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1、本节课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三角形的面积。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这一部份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对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3、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三角

2、形的面积。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获得知识。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说教法与学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本节课运用实验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演示、讨论来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

3、索、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进行总结。然后收集信息并处理信息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说教学过程根据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让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2、小组展示、交流。3、讨论问题。分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分得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原图形的底和高的关系?4、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5、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知识运用首先、运用公式解答教材

4、例2,找中、差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老师集体订正。其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多媒体出示不同等级的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四)、教师课后小结。(五)、布置作业。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说教材:统计与可能性是小学数学第五册9091页的内容,本课教学的内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学生在已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为后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奠定基础。教材先组织学生玩摸球的游戏,袋中装有3个绿球,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把球放回原处,一共摸40次,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念摸到红球,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从而引导学

5、生在实验中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还通过抛小正方体装铅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确定事件。说教学目标: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6、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教学难点: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绿球的机会是相等。说教法学法:充分利用教师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形式多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

7、迸发智慧的光芒。说教学流程:1、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有关可能性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及知识两方面的准备。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引导非常自然,产生于学生记住摸球结果的需要_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取于学生的生活智慧,利于学生的生活应用。3、就小学生而言,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而实验活动是学生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骤。为此,老师精心组织活动,明确活动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到摸到红绿球的次数差不多,并进而启发学生想象,继续摸下去的结果。4、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反思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探究活动的

8、神秘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是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之一。5、抛小正方体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通过活动进一步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6、课后学生自主总结,既能把所学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综观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游戏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

9、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近似值的实际应用,是在学习求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根据实际生活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二)学情分析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

10、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

11、,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五、说教学程序: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互动(一)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1)题学习任务: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独立完成)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3、算一算,需几个瓶子?4、瓶子的个数是整数个,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引入进一法:(板书)(结合竖式理解进一法)进一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往个位进一取整数。5、

12、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互动(二)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2)题学习任务:1、找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尝试独立列式解答2、思考: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引入去尾法: (板书) (结合竖式理解去尾法)引入去尾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舍去尾数取整数。3、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三)、目标检测1、判断下面各题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说明理由。(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2)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

13、架?(3)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2、我最棒,我能解决下面各题。(1)中心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课外作业六、说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方法:1、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向个位进一。2、去尾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统统舍掉。这样的板书设计明了、直观。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从一个小狗活动的实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

14、出圆的面积。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弧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二.目标分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也要强化应用意识,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预备年级的学生只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备,所以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使

15、学生了解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的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四教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刚迈入初中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

16、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2.学法指导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五.教学过程1.复习(1)长方形面积公式(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求法是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面积来解决。2.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一只

17、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狗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问题:1.小狗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2.如何求圆的面积呢?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引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圆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解决呢?(2)实验操作: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分给各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请同学们试试看,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为长方形。(3)动画展示让学生闭起眼睛想一想是不是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当我们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4)得出结论:启发1: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

18、。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启发2: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再次展示动画。设圆的半径为r启发学生寻找规律,由圆的周长为2pi;r,推导得出长方形长为pi;r,宽为r,圆的面积。4.实际应用(1)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求小狗活动范围的最大面积问题?(2)例题讲解例题1: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分米,求这个圆的面积注意书写格式:1)写出公式2)代入数字3)计算结果4)写出单位。(3)巩固思考小明家新买了一个圆桌,妈妈让他求桌面的面积。你能够帮助小明回答吗?(4)巩固练习例2一个圆形花坛,周围栏杆的长是25.12米,这个花坛的种植面积是多少?(pi;asymp;3.14)练

19、习:1.判断题(1)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圆的面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与面积相等。()2.把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40cm3一块直径为40厘米的圆形铝板上,有4个半径为5厘米的小孔,这块铝板的面积是多少5.归纳小结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识,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方面小结,学生先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1)本节所学的主要公式是什么?(2)如果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量?(3)已知圆的周长、圆的直径是否也可以求圆的面积呢?如何求。6.布置作业P105练习3.3(1)2,3。P1

20、06习题3.31,2。六评价分析: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公式的形式过程,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举手情况,题目的解答情况,学生讨论小结的结果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好教后感笔录,以便今后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圆的面积第二节课的目的主要是巩固练习。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38-139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

21、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3.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师:这几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要是交好这位朋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那里的天气特别炎热,他们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大家猜猜这时候他们最想吃什么?生:西瓜。师:对了,沙和尚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大西瓜,问师傅怎么分,师傅说:“咱们师徒四人,每人吃

22、这个西瓜的1/4吧!”(配音)猪八戒一听,急得够呛,赶紧嚷到:“不够,不够,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8!”(配音)站在一旁的孙悟空听了偷偷地笑了。同学们大家猜猜孙悟空为什么在那偷偷地笑呢?生:因为孙悟空认为西瓜的1/4比它的1/8大。师:到底孙悟空对不对呢?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2.分析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谁想说些什么?评析:这样导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为新旧知识找到了衔接点,为下一步学习新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二、分类整理 师出示一组分数(课件出示)师:刚才有一位同学们说,要比较分数的大小至少需要两个分数。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

23、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生:太麻烦了。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能)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呢?生讨论后回答,师课件出示分类情况分母相同的分数 分子相同的分数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评析: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把这一组分数进行分类。这样教学,真实再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分类整理的方法。三、探索规律1.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师:(指第一类分数)这类分数的共同特点是分母相同,不同点是什么呢?生:分子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师:分母相同,分子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系?有

24、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组分数进行讨论。生讨论后回答生1:我以1/5和1/5为例,把5块饼平均分成2份,1份用1/5表示,2份用2/5表示,2份要1份多,所以1/5 2/5;因此,我的观点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生2:我也同意他的观点。但我是这样想的,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1/3表示1份这样的数,而 2/3是表示2份这样的数,所以1/3生3:我是这样想的, 1/4是1个1/4 , 2/4是2个1/4 ,2个 要比1个 多,所以 1/42/4 。因此我也同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生4:我是这样想的, 1/3转化成小数是0.33?, 2/3转化成小数是0.66?,所以1

25、/32/3。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生5:我是这样想的,1/3 和2/3 的分母都是3, 1/3的分子是1,不到3的一半,2/3 的分子是2,超过了3的一半,所以1/3生6:还可以先把每个分数用圆表示出来,再比较就明显了。(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师:以上这些方法,都证明了一个什么观点?生答师出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生齐读)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找出两个分数的异同点,再通过讨论,从多角度明确了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充分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2.分子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师:(指第二类分数)

26、这一类分数有什么特点呢?生: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师:这类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再讨论一下。生讨论后形成两种观点甲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乙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师引导生辩论甲方发言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那么分子相同的分数,当然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乙方发言人l:甲方同学只是一种表面推理,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乙方发言人2:我们以1/2和1/3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用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用1/3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甲方

27、发言人:乙方的证明只是貌似正确,一种方法并不能证明他的观点正确。乙方发言人: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对方同学来回答:在你过生日时,买来一块生日蛋糕,两人来吃每人吃的多,还是3人来吃每人吃的多?甲方发言人:当然是2个人吃,每人吃的多(同学们都笑了),你说的有点道理。乙方发言人1:我方同学说的不仅有道理,而且完全正确。1/2化成小数是0.5,而1/3 化成小数是033?。乙方发言人2:还可以画圆来说明。(多媒体出示如下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师:甲方还有发言的吗?(没有)现在你们同意哪种观点?师出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发比较大。(生齐读)评析: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对结

28、论在行猜测,然后展开辩论,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3.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师:(指第三类分数中的5/8 和7/9 )谁能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生1:如果能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数,再比较大小就好了。生2:如果能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也行。生3:也可以转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生4:转化成小数太麻烦了。 (师用多媒体画线段图的方法演示比较的过程)(生鼓掌)师:同学们的这些想法和方法都很好。在分数中,这一类分数不只这一组,还有很多,比较的方法也很多,以后的章节还要专门研究。评析:把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在本节课进行渗透教学,是教师的

29、一个大胆尝试,这样一是维护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找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四、实际运用,深化新知师:现在谁能利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下,孙悟空笑的对不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认真、扎实,不能一知半解,否则会闹出像猪八戒那样的笑话来。评析:这样设计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确了谁笑的聪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一、教学指导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

30、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二、教材结构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

31、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

33、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

34、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

35、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

36、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教材分析:本节课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第3节看图找关系。本课教学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它既是一个全新的课例,又承接了“折线统计图和数对”的相关知识,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3)了解图表在

37、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图表描述事件行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现象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法学法:1、“引导探索”是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只是适当的点拨引领,而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2、为学生提供具有应用性的实例。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

38、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3、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建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探究、发现新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丰富自己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应用,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识的愉悦

39、。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程度发展。教学过程:一、欣赏激趣,引入课题。1、 欣赏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2、 引出课题。二、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1、多媒体课件呈现情境图,学生看图找信息。2、引导学生整理有价值的信息,渗透观察图表的方法。(二)及时反馈,解决问题。3、利用了解到的信息,完成教材中的填空。(三)联系实际,深化理解。4、用语言描述:请一位小司机来介绍一下这次公共汽车的运行情况。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教材试一试1。2、教材试一试2。3、教材试一试3。四、全课总结,课后拓展。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思考了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40、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并不难,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对学习活动充满热情?第二,如何将教材中零散的图表设计在大的情境中,既能把所有的知识串连起来,又使问题情境相对完整?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和重组,通过“淘气坐公交车去商场” “淘气与同学去上课”,、“淘气与父母去散步”,等情境将课堂内容串连起来,全课以淘气的学习、生活为主线,以理解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对数学图表的认识、解释活动中,唤发了数学的生机和活力。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理念。板书设计:看图找关系纵轴 折线横 轴简洁 明了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

41、8一、说教材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二)之前,学生已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作用,并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是对前面知识的提高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内容的深化,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学会列形如ax+bc=d的方程解决一些简略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接洽。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会解形如ax+bc=d的方程。教学难点定为:列方程和解方程三、

42、说教法学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激、导、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探索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四、说教

43、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创设了一个“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情境,接着向学生出示问题:为了给运动员加油助威,我们班买了10个鼓掌板和20个拉拉球,已知每个鼓掌板3.5元,每个拉拉球2.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在这里我主要是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接着出示图片说:运动员比赛很辛苦,所以老师还给他们买了水果。再提问:你从图片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苹果和梨各买了2千克,共花了10.4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出学习目标:(1)、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比较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2)、求比较复杂的方程的解的方法。并板书课题:稍复杂的方程(二)让学生热情投入到解

44、决问题中来。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这一环节是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几个小环节。1、独立探究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出比较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我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便于学生思考解答。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我把学生分成4个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3、教师讲评,优化算法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算法,有的直接列算式,有的设未知数列方程,我对他们的方法都给予肯定。但是及时引导他们,直接列式计算比较麻烦,引导他

45、们进行算法优化。我再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板书:设苹果每千克x元。(28+x)2=10.4(把小括号看做一个整体,先同时除以2)在这个阶段,我让学生平等参与学习,讨论。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解决和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因此我让学生做了多种形式的练习。1、单一练习题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方程,让学生进行计算。(老师这里也有三个方程,你能帮我解决吗?):23.22x18.45x41.257.52(x1.5)82、巩固练习题

46、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让学生完成课本练习第1、第2、第4题。第2题要求学生看懂图意,列出方程,同样用算术法解答。第四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列方程解答。这些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比较简单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第四部分是回顾总结,完善认知。最后请学生谈一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1、首先读懂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找出等量。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求解。4、验算并写出答语。五、说板书设计稍复杂的方程(二)设苹果每千克为x元

47、,则(28+x)2=10.428+x=5.2x=2.4(把小括号看做一个整体,先同时除以2,再求出未知数x的值。)这节课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抓住特点。使学生很容易记住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步骤。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方法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一、分析教材本节课是青

48、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

49、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四、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力求突出以下三点: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

50、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五、教学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一、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分为五个步骤: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考

51、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因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4、根据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学

52、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为了及时巩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数: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的因数,三是分

53、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为了体现数学_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判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做到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接着让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然后分别完成课本自主练习2、3题。小组交流。(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掌握的方法。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五、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所教学的主要内容写在黑板的中间位置,这样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再看板书时,使学生能够连贯的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到一目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