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及监测方法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18383940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6.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及监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及监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及监测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及监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及监测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工气道气意理及监测方法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 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国外研究结 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 VAP发生 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管理 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气管理的目的:

2、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 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 发生。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 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一,气囊概述 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透明函定瑕评甲祓声帝%菅口咽此世盼尖端气的种类: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容高压型气囊(LVHP)、高容低压型气囊(HVLP)及等压气囊。由于高压易造成气管黏膜坏死,现较少采用,目前临床多采用高容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低容高压型气囊高容低压型气曩气囊作用

3、:1 .固定导管;2. 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3. 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或 VAP。气囊使用并发症:当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气囊压力20cmH2O时,口咽部分泌 物和胃内容物沿着气囊皱褶及气管壁进入肺部,而引起VAP。若气囊充气量过 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 气道黏膜供血。文献报道,当气管导管套囊内压29.58cmH2O时,会使气 管黏膜血流开始减少,达到40.30cmH2O时,黏膜血流明显减少,黏膜苍 白。当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在68.3cmH2O时,15min后气管黏膜可出现明 显损伤、部分基膜剥离2。Seegobin RD等

4、研究表明当气囊压力超过 30cmH2O (22mmHg)时气管黏膜毛细血管灌注明显减少,当气囊压力达 到50 cmH2O (37mmHg)时气管黏膜血供完全阻断。二、理想的气囊压力:理想气囊压力: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歇的最小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黏膜 的压迫性损伤。正常值范围压力:2530cmH2O,容积:5-8ml。气囊压力监测值是由气囊本身的弹性回缩力、气管壁对气囊的挤压力及气 道压产生的冲击力组成。2018年版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堆积的分泌物是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误吸物的主要来源,应用装有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管的气管导管,可降低 VAP发

5、生率并缩短住ICU的时间,推荐在预测有创通气时间超过48h或72h的患者使用(内。气管导管气囊的充盈压应保持不低于25cmH2O(1cmH2O=0.098kPa ) (IA)。”影响气压力的因素:1. 不同体位下气囊压力是不同的,压力由低到高顺序为半卧位一平卧位一左侧 卧位一右侧卧位。2. 吸痰时容易导致患者呛咳,使气囊压大幅度波动,而在吸痰后的30min,大 部分的压力会下降至正常低限。建议临床上在吸痰后30min内调整气囊内压力, 必要时应立即调整。3. 吞咽时气囊压力相对增高,导致漏气速度较常压时加快。4. 插管型号插管的规格不同,气囊充气量有所差异。三、气囊充气测压的方法:固定充气法:

6、5. 老年人生理退化,环状软骨出现钙化,气管壁的弹性纤维减少,支气管壁变硬, 管腔扩大,导致气道压力增高,所需气囊压力较大11。1.1.1临床常在高容量低压导管时选用。气囊充气一般510ml。操作简便快捷,适应于紧急抢救。1.1.2 指触法 (TJM):手捏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意见: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推荐级别:C级)1.1.3听诊法:最小闭合技术(MOV):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时,一人听诊。一人向气囊缓慢注气直到听不见漏气声 为止。然后每次抽出0.5ml气体时,直到呼气时出现少量漏气为止。然后 再从0.1ml开始注气,直到吸

7、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意见:不宜常规采用最小闭合技术给予气 囊充气,在无法测量气囊压的情况下,可临时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充气(推荐级别: E级)。2.最常见于临床的是使用手持式气囊压力表(CPM)测量。使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 气囊压力表测量数据准确。不足之处:无法持续、需人工测量、撤下必减压、并 需定期校准。2.2临床有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20、电子气囊测压表等进行气囊压力持续监测。但只可用于气囊压力测量,同时需要配合人工进行压力调整。使用气压力监控仪,可有效确保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稳定于25 30cmH2O有效范围,封闭气道,避免气囊压力下降、同时也避免导致气道黏膜缺血

8、性损伤。文献: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依从性及应用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43期 Vol.4, No.43, 2019 43根据研究对比1,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测压法与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法比较,临 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测压可以取代专用气囊测压 表测压,并可将气管导管的充气气囊接口与一次性压力传感器连接,可方便、持 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的变化,随时调整气囊容积2,方法简便,易于操作。1 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 2019年2月入住

9、ICU经口气管插管进行 机械通气27 天的患者100例。其中年龄为20-67岁,男性75例,女性25例,气管插管 型号7.5 8.0,其中ARDS患者20例,脑出血患者40例,车祸伤、多发伤患者 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10例。每组各50例,由责任心较强的主管护师或护师 进行护理。对照组50例使用气囊压力表监测气囊压力Q6h,观察组50例使用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气囊压力Q2h记录一次。监测时间为7天。1.2研究方法使用器材:PHLIPS多功能监护仪、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及其附件、气囊压力监 测表。采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测压法:将三通阀连接在人工气道气囊末端,三通 阀处于关闭状态,再将压力传感器连

10、接在三通阀的端口上,10 mL注射器连接 在三通阀的另一个端口上,然后将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的压力导联线连接,接好 后调节监护仪,选择压力标名,同时选择波形标尺,置压力传感器于右心房水平 (平卧位腋中线第四肋间)然后校零;校零后打开三通阀,保持注射器、气囊、压力换能器三者相通,向气囊内缓慢注气至监护仪显示压力范围在25-30 cmH2O,转动三通阀,关闭注射器。压力传感器调零后,将传感器分别置于气 囊水平,高于气囊10 cm、20 cm、50 cm及低于气囊10 cm、20 cm、50 cm水平,记录传感器在不同位置时监护仪显示的气囊压力。比较压力传感器位 于不同高度时测得的气囊压力的差异。1.

11、3观测指标每次监测的气囊压力值、气囊压力实际监测次数和应该监测次数,比较两组患者 气囊压力维持在理想水平(25 30 cmH2O)的情况,护士对两种测压方法的依从 性,气囊补充充气的次数。2结果(1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为12阳6/50 )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为36( 18/50 )。(2 )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与气囊压力表监测压力水平比较。观察组测量4200 次,理想次数4050次(96.43% ),非理想次数 25 cmH2O 84次(2%)、 30 cmH2O 34次(0.8% )。对照组测量1400次,理想次数675次(48.21% ), 非理想次数 25cmH2O 294 次(21% )

12、、 30cmH2O 70 次(5%)。(3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与气囊压力表监测护士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应测4200 次,实测量4112次,漏测量88次,漏测率2.14% ;对照组应测量1400次, 实测量925次,漏测量475次,漏测率51.35%。观察组监测气囊:压力过高发生率为0.8%,过低发生率为2%,护士依从性为 97% ;对照组监测气囊压力过高发生率为5%,过低发生率为46%,护士依从 性为66%。3结论:利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气囊压力在现今护理工作当中也存在不少弊端, 首先成本比应用气囊压力监测表稍高,对于个别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增加 部分费用;其次有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相应

13、的多功能监护仪、模块及一次性压力 传感器,而且此方法目前为止技术掌握尚不熟练4。而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 连续监测气囊压力有利于保证气囊压力始终处于理想状态。保证气囊压力的密闭 和稳定是防止气囊上分泌物下流的重要手段5。本方法发现持续气囊压力控制 能够减少气囊压力测定次数,不仅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提高气囊压 力监测的依从性,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分析Mod Med Health , May 2020,Vol.36,No.l0 14 9 3 对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并予以机械通气,是急救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1 为了确保正压通气的正

14、常实施,应当保证人工气道气囊的状态为充气;同时,为 了确保气囊压力的合理性,临床上对于气囊压力主要选取测压表予以间断监测, 但是此类方式极易造成气囊压力出现波动状况,对于气囊压力改变无法及时发 现,因此需要寻找更为合适的人工气道气囊内压力监测方法2。、 1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22例机械通气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纳入标准:建立了气管插管,并 予以机械通气者;年龄18岁者;排除标准:气囊压力 20cmH2O的 时候,调至30cmH2O者。2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12例男性患者,10例女 性患者,年龄在19-84岁范围内,气

15、管插管为人工气道,型号为7.5-8.0。其 中,2例多发伤、车祸伤,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2例冠心病,2例直肠 癌术后,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脑梗死,8例呼吸衰竭。1.2方法选取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及附件与PORTEX气囊压力表、PHLIPS心电监护仪。 三通与人工气道气囊相连接,PORTEX气囊压力表与三通一端相连接,每小时 对气囊压力值予以监测,并对监测结果予以详细记录;一次性压力传感器与三通 另一端相接连,并对心电监护仪予以连接,于平卧位腋中线第四肋间处放置压力 传感器,并将其调零,气囊与传感器处于相通状态的时候,心电监护仪能够对气 囊压力值予以持续显示,对间断测压法数值进行记录的时候,

16、还应当对监护仪上 显示的气囊压力值进行记录。对比两种方式监测的气囊压力存在的差异性。对压 力传感器予以调零处理之后,于不同气囊水平放置传感器,即:低于气囊10cm、 气囊20cm、气囊50cm与高于气囊10cm、气囊20cm、气囊50cm,对传 感器在各个位置时,监护仪上的气囊压力予以记录。同时,对比不同高度中压力 传感器监测的气囊压力差异。1.3统计学方法选取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量资料经() 表示,P 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气囊压力表与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气管插管气囊压力一致从监测的气 管插管气囊压力方面来看,气囊压力表监测到的数

17、值为(28.721.52 )cmH2O, 次性传感器监测到的数值为(28.611.77 ) cmH2O,气囊压力表与一次性压 力传感器监测的气管插管气囊压力一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09 , P=0.8341)。2.2气囊水平上下50cm范围内一次性压力传感器不会影响气囊压力于气囊水 平放置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获取的气囊压力值为(28.312.65)cmH2O ;低 于气囊10cm时监测的气囊压力值为(28.582.53)cmH2O低于气囊20cm 时,监测的气囊压力值为(28.192.35)cmH2O ;低于气囊50cm时,监测 的气囊压力值为(28.242.23)cmH2O

18、;高于气囊10cm时,监测的气囊压 力值为(28.432.28)cmH2O ;高于气囊20cm时,监测的气囊压力值为(28.192.35)cmH2O ;高于气囊50cm时,监测的气囊压力值为(28.26 2.31)cmH2O。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07,P=0.142)。 3结论:本研究中,将压力传感器归零位置选为右心房位置,监测过程中一次性压力传感 器处于气囊上下50cm范围时,对于监测数据产生的影响非常小,表明一次性 压力传感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的时候,患者的体位等相对位置出现 变化的时候,气囊压力的监测不会受到影响。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一次性

19、压力传感器的应用,能够对气囊压力 予以持续监测,对于报警范围予以合理设置,可以在第一时间调整气囊压力,有 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值得在人工气道气囊 压力监测中推广运用。参考文献1 吴超,沈梅芬.影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相关因素的研究发展,护士进修杂志 2014.29(04):323-325.2 吴彦烁,尹彦玲,魏淑艳.人工气道气囊工艺与压力监测技术的研究发展,护理 研究 2018.32(01).18-21.3 李颖,许文等.综合干预措施对ICU医务人员呼吸机集束化策略执行率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8):1751-1779.4 杨维,黄海英,等.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 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4),5-465.5 虎淑娟,张燕丽,李桂芳.人工气道气囊上方滞留物间断持续引流对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41-4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