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114468964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8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概述】 一、定义:一、定义: 喘即气喘、喘息。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喘剧不解,每可由喘至脱。 二、源流二、源流2.素问举痛论“劳则喘息汗出。”3.北宋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喘嗽:“惟夫邪气伏藏,凝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4.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5.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在肺为实,在肾为虚”6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的治疗原则。 (四)治法(四)治法1.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喘“治实者攻之即效,无所难亦。治虚者补之未必即

2、效,须悠久成攻,其间转折进退,良非易出。” 2.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实喘责在肺,虚喘责在肾。” 三、讨论范围三、讨论范围 由于喘证涉及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因此,它由于喘证涉及多种外感、内伤疾病,因此,它不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不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致喘。故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脏腑病变影响于肺致喘。故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还需审证求因,结合辩病,与有关病篇互参,还需审证求因,结合辩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进一步按照各个病的特点考虑处理,并掌以便进一步按照各个病的特点考虑处理,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 临床上如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

3、炎、肺炎、肺临床上如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矽肺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均可按照本矽肺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均可按照本节辨证治疗。节辨证治疗。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二、病机二、病机 (一)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有关。(一)病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有关。 1 1、肺为气之主肺为气之主 素问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脏生成篇说: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司呼吸,为气机出肺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赖其宣肃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入升降之枢,赖其宣肃功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肺又外合皮毛,内为五脏

4、华盖,朝百脉调匀。肺又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朝百脉而通他脏。肺为娇脏,不耐邪侵,若外邪侵袭,而通他脏。肺为娇脏,不耐邪侵,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壅塞气道,呼吸不利,发为喘促;如肺虚则气壅塞气道,呼吸不利,发为喘促;如肺虚则气失所主,以致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其他如脾失所主,以致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其他如脾经痰浊上干,中气虚弱,或肝气逆乘,亦均与经痰浊上干,中气虚弱,或肝气逆乘,亦均与肺有关。肺有关。 2 2、肾为气之根,主司气之摄纳。、肾为气之根,主司气之摄纳。 因肾之阳气有使吸入之气下达的作用,它是通因肾之阳气有使吸入

5、之气下达的作用,它是通过吸入之气在肺中的肃降而下达于肾。虽肺主过吸入之气在肺中的肃降而下达于肾。虽肺主呼吸,但肾有摄纳肺气(即纳气)的作用,故呼吸,但肾有摄纳肺气(即纳气)的作用,故有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之说。肾主纳气的之说。肾主纳气的功能对人体呼吸有重要意义。只有在肾气充沛,功能对人体呼吸有重要意义。只有在肾气充沛,摄纳正常的情况下,才能使肺的呼吸均匀,气摄纳正常的情况下,才能使肺的呼吸均匀,气道调畅。若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道调畅。若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致气逆于肺,入少出多而为喘。阴阳不相接续,致气逆于肺,入少出多而为喘。故故灵枢灵

6、枢经脉篇经脉篇又有:又有:“肾足少阴之脉,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喝喝而喘是动则病喝喝而喘”之说。之说。3 3、脾经痰浊上犯、脾经痰浊上犯,壅阻于肺,阻塞气道,升降,壅阻于肺,阻塞气道,升降不利;或肝气逆乘于肺,使肺气不降而上逆亦不利;或肝气逆乘于肺,使肺气不降而上逆亦可致喘。虽为肝脾之病气,但无不与肺有关。可致喘。虽为肝脾之病气,但无不与肺有关。 (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由于致喘原因不一,故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不同。由于致喘原因不一,故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不同。 实喘在肺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气、宣降不利所致

7、。 虚喘责之肺肾两脏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肾虚为主。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肾虚为主。 医学心悟医学心悟喘喘:“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喘,未有不由于肾者。内伤之喘,未有不由于肾者。” 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并见:多为慢性喘咳,多为慢性喘咳,肺肾虚弱,复感外邪,引起之急性肺肾虚弱,复感外邪,引起之急性发作,因外发作,因外邪、痰浊等壅阻肺气,而致出现邪、痰浊等壅阻肺气,而致出现“上盛上盛”之证;之证;因肾不纳气,同时并见因肾不纳气,同时并见“下虚下虚”之侯。之侯。病情重病情重笃者则

8、见喘脱危候。笃者则见喘脱危候。【诊查要点】【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一、诊断依据 (一)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一)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煸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鼻翼煸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二)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二)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二、病证鉴别二、病证鉴别(一)喘证与气短的鉴别(一)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共同点共同点:呼吸异常。气息短促,胸闷不畅。:呼吸异常。气息短促,胸闷不畅。 区别区别: 喘证:气粗升高,张口抬肩,摇身撷喘证:气粗升高,张口抬肩,摇身撷 肚

9、,甚者肚,甚者不能平卧。不能平卧。 短气:呼吸虽数,但浅促微弱,不能接续,或短气:呼吸虽数,但浅促微弱,不能接续,或短气不足以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但卧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但卧为快。为快。 联系联系:短气往往是喘证之渐。:短气往往是喘证之渐。 (二)喘与哮证的鉴别(二)喘与哮证的鉴别 喘指喘指气息气息言,为呼吸急促困难(内外呼吸障言,为呼吸急促困难(内外呼吸障碍),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碍),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症状,喘不一定兼哮。喘不一定兼哮。 哮指哮指声响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支气管狭窄、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支气管狭窄、痉挛),多属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痉挛),多属一种反复发作性

10、的疾病疾病。哮必兼哮必兼喘,故哮喘并称喘,故哮喘并称。【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喘证的主要特征为喘证的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稍动即喘息不已,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临动即喘息不已,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若喘促严重,持续不解,可床表现轻重不一,若喘促严重,持续不解,可以发生喘脱。以发生喘脱。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一)首辨虚实(一)首辨虚实 从呼吸、声音、脉象、病势缓急等方面辨别,从呼吸、声音、脉象、病势缓急等方面辨别,见下表:见下表: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喘促喘促:“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

11、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喘病虚实辩证简表喘病虚实辩证简表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实实 喘喘虚虚 喘喘呼呼 吸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气粗。短促难续,深吸为快,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气怯。声声 音音 高大,伴有痰鸣咳嗽。高大,伴有痰鸣咳嗽。低微,少有痰鸣咳嗽。低微,少有痰鸣咳嗽。伴见症伴见症面红身热,痰多粘稠,面红身热,痰多粘稠,便秘。便秘。痰液清稀,畏风,潮热,痰液清稀,畏风,潮热,神疲。神疲。舌舌 脉脉 苔腻,数而有力苔腻,数而有力 苔少,微弱或浮大中空。苔少,微弱或浮大中空。病

12、病 势势骤急骤急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即甚。即甚。 (二)实喘当辨外感内伤(二)实喘当辨外感内伤 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 内伤:起病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外无表内伤:起病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外无表证。证。 (三)虚喘应辨病变脏器(三)虚喘应辨病变脏器 虚喘辩病变脏器虚喘辩病变脏器证型证型肺肺 虚虚肾肾 虚虚心气(阳)虚心气(阳)虚喘息程度喘息程度 操劳后气短操劳后气短而喘。而喘。静息时也有气静息时也有气喘息促,动则喘息促,动则更甚。更甚。喘息持续不已。喘息持续不已。伴有症状伴有症状 面色面色晄晄白,白,自汗,易感自汗,易感冒。冒

13、。面色苍白或颧面色苍白或颧红,怕冷或烦红,怕冷或烦热,腰酸膝软。热,腰酸膝软。心悸,浮肿,心悸,浮肿,紫绀,颈脉怒紫绀,颈脉怒张,脉结代。张,脉结代。 三、分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一)实喘:(一)实喘: 1 1、风寒壅肺、风寒壅肺 (1 1)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主症主症:喘息咳逆,胸部胀闷:喘息咳逆,胸部胀闷兼证兼证: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咳嗽,痰多稀薄色白, ,初起多兼恶寒,初起多兼恶寒,头痛,无汗头痛,无汗, ,口不渴。口不渴。 舌脉舌脉: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病机病机: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治法

14、:宣肺散寒平喘。:宣肺散寒平喘。 方药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麻黄汤麻黄汤伤寒论伤寒论:解表宣肺平喘,用于风寒袭表,:解表宣肺平喘,用于风寒袭表,肺气失宣,喘咳无汗,寒热身痛。肺气失宣,喘咳无汗,寒热身痛。 麻黄、桂枝麻黄、桂枝温肺散寒、平喘;温肺散寒、平喘;杏仁杏仁利肺下气,助麻黄以平喘;利肺下气,助麻黄以平喘;甘草甘草调和诸药。调和诸药。 华盖散:宣肺化痰。用于寒痰阻肺,喘咳胸闷,痰气华盖散:宣肺化痰。用于寒痰阻肺,喘咳胸闷,痰气不利。不利。 麻黄、杏仁、甘草麻黄、杏仁、甘草宣肺平喘;宣肺平喘; 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苏子、桑白皮、陈皮、赤茯苓理气化痰。理气化

15、痰。 两方同属两方同属辛温宣肺剂辛温宣肺剂,但麻黄汤重在,但麻黄汤重在解表解表,疏散风寒,疏散风寒为主,华盖散则重在为主,华盖散则重在化痰利气化痰利气。 (5)常用药 麻黄、桂枝、细辛温肺散寒 陈皮、杏仁、苏子、川朴化痰利气。 (6 6)加减:)加减: 风寒表邪明显风寒表邪明显,加紫苏、生姜温肺散寒。,加紫苏、生姜温肺散寒。 痰多壅盛者痰多壅盛者,加半夏、紫菀、白前化痰以利气。,加半夏、紫菀、白前化痰以利气。 服上药得汗而喘不平,或外感风邪,营卫不和而见喘服上药得汗而喘不平,或外感风邪,营卫不和而见喘咳不平、有汗、恶风发热者咳不平、有汗、恶风发热者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和营

16、卫、宣肺气。营卫、宣肺气。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营卫,以祛在表之风邪;厚朴、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营卫,以祛在表之风邪;厚朴、杏仁化痰下气杏仁化痰下气平喘。平喘。 内有寒饮,外受客寒而诱发喘咳,痰多粘白呈泡沫状,内有寒饮,外受客寒而诱发喘咳,痰多粘白呈泡沫状,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麻黄、桂枝解表宣肺平喘;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干姜、半夏、细辛温化麻黄、桂枝解表宣肺平喘;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干姜、半夏、细辛温化寒饮;五味子配上药使散中有收,以防肺气耗散太过。寒饮;五味子配上药使散中有收,以防肺气耗散太过。 若表邪明显,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若表邪明显,

17、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者去芍药、五味者去芍药、五味子之酸敛,加杏仁、苏子顺气化痰。子之酸敛,加杏仁、苏子顺气化痰。 2 2、表寒里热(表寒肺热证)、表寒里热(表寒肺热证) (1 1)症状:)症状: 主症主症:喘逆上气、息粗、鼻煽、胸部胀痛。:喘逆上气、息粗、鼻煽、胸部胀痛。 兼证兼证:咳痰稠粘不爽:咳痰稠粘不爽, ,形寒、发热、烦闷、身痛,形寒、发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有汗或无汗、口渴。 舌诊舌诊:苔薄白罩黄边红:苔薄白罩黄边红 脉象脉象:脉浮数(滑)。:脉浮数(滑)。 (2 2)病机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3 3)治法治法:解表清里,

18、化痰平喘。: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4 4)例方例方:麻杏石甘汤加味。:麻杏石甘汤加味。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伤寒论伤寒论:本方有解表清里、平:本方有解表清里、平喘之功。用于喘咳、鼻煽、身热、汗少、烦闷喘之功。用于喘咳、鼻煽、身热、汗少、烦闷等症。等症。 (5 5)常用药:)常用药: 麻黄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辛温解表,宣肺平喘;石膏石膏重用,取其辛寒之性,清泄肺重用,取其辛寒之性,清泄肺热;热;麻黄、石膏相伍,宣肺解表,清泄里热;麻黄、石膏相伍,宣肺解表,清泄里热;杏仁杏仁化痰平喘;化痰平喘;甘草甘草调和诸药。调和诸药。 (6 6)加减:)加减: 1 1、痰热甚,烦热,痰多稠粘,痰热甚,烦热

19、,痰多稠粘,加黄芩、加黄芩、桑白皮、知母、半夏、瓜蒌皮清肺泻热桑白皮、知母、半夏、瓜蒌皮清肺泻热化痰。化痰。 2 2、痰涌喉间,漉漉有声痰涌喉间,漉漉有声,加葶苈子、射,加葶苈子、射干泻肺祛痰。干泻肺祛痰。 3 3、痰热郁肺、痰热郁肺 (1 1)症状及分析:)症状及分析: 主症主症: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粘色黄。: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粘色黄。 兼证兼证:或有血痰:或有血痰, ,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咽干、面红渴喜热饮、咽干、面红, ,尿赤涩,大便或秘。尿赤涩,大便或秘。 舌诊舌诊:舌苔黄腻。:舌苔黄腻。 脉象脉象:脉滑数。:脉滑数。 (2 2)病机

20、病机:痰热郁肺,肺气壅实,肃降无权。:痰热郁肺,肺气壅实,肃降无权。 (3 3)治法治法:清泄痰热。:清泄痰热。 (4 4)例方例方: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汤桑白皮汤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本方功能清热肃肺:本方功能清热肃肺化痰。用于喘急、胸膈烦闷,痰粘色黄,咯化痰。用于喘急、胸膈烦闷,痰粘色黄,咯吐不利。桑白皮汤方歌:桑白皮汤夏杏苏,吐不利。桑白皮汤方歌:桑白皮汤夏杏苏,芩连山栀与贝母。芩连山栀与贝母。 (5 5)常用药:常用药: 桑白皮、黄芩桑白皮、黄芩清肺化痰;清肺化痰;黄连、栀子黄连、栀子清泄里热;清泄里热;杏仁、贝母、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半夏、苏子化痰利气。化痰利气。 (

21、6 6)加减)加减 痰多粘稠痰多粘稠,加瓜蒌、射干、海蛤粉清化痰热。,加瓜蒌、射干、海蛤粉清化痰热。 痰壅便秘,喘不能卧痰壅便秘,喘不能卧:酌加葶苈子、大黄涤:酌加葶苈子、大黄涤痰通腑。痰通腑。 痰有腥味痰有腥味,配鱼腥草、冬瓜子、苡仁、芦根。,配鱼腥草、冬瓜子、苡仁、芦根。 身热甚身热甚,加生石膏。,加生石膏。 口渴咽干口渴咽干,加麦冬、天花粉以生津止渴。,加麦冬、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4 4、痰浊阻肺、痰浊阻肺 (1 1)证候特点:)证候特点: 主症主症: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证:呕恶,纳呆,口粘不

22、渴。兼证: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舌诊舌诊:舌苔白腻。:舌苔白腻。 脉象脉象:脉滑。:脉滑。 (2 2)病机病机:痰浊壅肺,肺失宣降。:痰浊壅肺,肺失宣降。 (3 3)治法治法:化痰降气平喘。:化痰降气平喘。 (4 4)例方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为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为韩氏医韩氏医通通方,功能降气豁痰,消胀定喘;适用于咳嗽痰方,功能降气豁痰,消胀定喘;适用于咳嗽痰盛,喘满胸闷,不思饮食等。盛,喘满胸闷,不思饮食等。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为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为和剂局方和剂局方方,功能燥湿

23、化痰,理气和中;主治咳嗽痰多,胸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咳嗽痰多,胸胀呕恶等。胀呕恶等。 二方同属二方同属祛痰剂祛痰剂。二陈汤为。二陈汤为治痰之通用方治痰之通用方,广泛用,广泛用于痰湿阻肺,咳嗽痰多;三子养亲汤于痰湿阻肺,咳嗽痰多;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降气化痰,适,适用于用于咳喘气逆,胸满痰多咳喘气逆,胸满痰多。 (5 5)常用药:)常用药: 半夏、陈皮、云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半夏、陈皮、云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苍术、川朴、杏仁等。苍术、川朴、杏仁等。 半夏、陈皮、云苓半夏、陈皮、云苓燥湿化痰;燥湿化痰;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化痰降气平化痰降气平

24、喘;喘; 苍术、川朴苍术、川朴燥湿理脾行气。燥湿理脾行气。 (6 6)加减:加减: 如果湿痰郁久化热;或邪热犯肺,痰热互结;或如果湿痰郁久化热;或邪热犯肺,痰热互结;或痰火素盛,痰火素盛,咳痰黄稠,喘急面红,烦热口干,便咳痰黄稠,喘急面红,烦热口干,便秘溲赤,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秘溲赤,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痰热壅盛之证痰热壅盛之证;治宜治宜涤痰清火涤痰清火为主,方用为主,方用“桑白皮汤桑白皮汤”加入知母、加入知母、瓜蒌等治之。瓜蒌等治之。 若痰涌量多,喘而不得平卧者若痰涌量多,喘而不得平卧者加葶苈子、大加葶苈子、大黄等,使痰火下泄,肺气复降,则喘急乃平。黄等,使痰火下泄,肺气复降,则喘急乃平。

25、 5 5、肺气郁痹、肺气郁痹 (1 1)证候特点:)证候特点: 主症主症:每因情志刺激而发病,发病较突然;每:每因情志刺激而发病,发病较突然;每伴有心神失常之征。伴有心神失常之征。 症状表现症状表现:平素忧郁气结,复因精神刺激,突:平素忧郁气结,复因精神刺激,突然呼吸短促,咽中不适,气憋,但喉中痰声不然呼吸短促,咽中不适,气憋,但喉中痰声不著。著。 兼证兼证:胸闷而痛,:胸闷而痛, 或伴有失眠,心悸。或伴有失眠,心悸。 舌苔舌苔:苔薄。:苔薄。 脉象脉象:脉弦。:脉弦。 (2 2)病机病机:肝气犯肺,肺气不降,上逆为喘。:肝气犯肺,肺气不降,上逆为喘。 (3 3)治法治法:开郁降气平喘。:开郁

26、降气平喘。 (4 4)例方例方:五磨饮子加减。:五磨饮子加减。 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为为医方集解医方集解方。方。 功用为功用为辛香行气解郁辛香行气解郁,用于情志不舒而致气憋,用于情志不舒而致气憋胸闷、喘急、喉中如窒等症。胸闷、喘急、喉中如窒等症。 (5 5)常用药:)常用药:沉香、降香、苏子、枳壳、代赭石、厚朴、合沉香、降香、苏子、枳壳、代赭石、厚朴、合欢花、杏仁、枣仁、远志、夜交藤等。欢花、杏仁、枣仁、远志、夜交藤等。 沉香、降香、代赭石、厚朴、枳壳沉香、降香、代赭石、厚朴、枳壳开郁降开郁降气;气; 苏子、杏仁苏子、杏仁降气平喘;降

27、气平喘; 合欢花、枣仁、远志、夜交藤合欢花、枣仁、远志、夜交藤宁心安神。宁心安神。 (6 6)加减:加减:1 1、气逆喘剧加、气逆喘剧加旋覆花旋覆花等等降气;降气; 2 2、气郁夹痰加陈皮等开郁化痰。、气郁夹痰加陈皮等开郁化痰。 在治疗同时,劝慰病人心情开朗,消除忧虑。在治疗同时,劝慰病人心情开朗,消除忧虑。喘证实证辩治简表喘证实证辩治简表证证 型型症症 状状证机概要证机概要治治 法法主主 方方风寒风寒壅肺壅肺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粘,长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色白质粘,长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

28、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风寒上受风寒上受内舍于肺内舍于肺邪实气壅邪实气壅肺气不宣肺气不宣宣肺散宣肺散寒寒麻黄汤麻黄汤合华盖合华盖散散表寒表寒肺热肺热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气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粘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气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寒邪束表寒邪束表热郁于肺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肺气上逆解表清解表清里化痰里化痰平喘平喘麻杏石麻杏石甘汤甘汤痰热痰热郁肺郁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粘色黄,或加有血色,伴喘咳气

29、涌,胸部胀痛,痰多质粘色黄,或加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尿黄,便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尿黄,便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邪热蕴肺邪热蕴肺蒸液成痰蒸液成痰痰热壅肺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失清肃清热化清热化痰宣肺痰宣肺平喘平喘桑白皮桑白皮汤汤痰浊痰浊阻肺阻肺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粘不渴,舌苔白腻,脉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粘不渴,舌苔白腻,脉滑或濡。滑或濡。中阳不运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积湿生痰痰浊壅肺痰

30、浊壅肺肺失清肃肺失清肃祛痰降祛痰降逆宣肺逆宣肺平喘平喘二陈汤二陈汤合三子合三子养亲汤养亲汤肺气肺气郁痹郁痹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显,或无痰声,平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显,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肝郁气逆肝郁气逆上冲犯肺上冲犯肺肺气不降肺气不降开郁降开郁降气平喘气平喘五磨饮五磨饮子子 (二)虚喘(二)虚喘 1 1、肺气虚耗证、肺气虚耗证(包括肺阴虚)(包括肺阴虚) (1 1)证候特点:)证候特点: 主症主症:喘促短

31、气,动则加重,言语无力。:喘促短气,动则加重,言语无力。 兼证兼证:咳声低弱,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咳声低弱,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煩煩热口干,面部潮红。热口干,面部潮红。 舌脉舌脉:舌淡红,苔薄,脉象软弱。:舌淡红,苔薄,脉象软弱。 (2 2)病机病机:肺气虚弱,气无所主,或虚火上炎,肺:肺气虚弱,气无所主,或虚火上炎,肺失清肃。失清肃。 (3 3)治法治法:补肺益气养阴。:补肺益气养阴。 (4 4)例方例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为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为内外伤辨惑论内外伤辨惑论方,功效为方,功效为益气敛汗,养阴生津益气敛汗,养阴生

32、津,用于呛咳短气、,用于呛咳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等。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等。 补肺汤补肺汤永类钤方永类钤方:(人参、黄芪、熟地、五味:(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紫菀)功能子、桑白皮、紫菀)功能补益肺气补益肺气,治短气、喘咳、,治短气、喘咳、少气不足以息。少气不足以息。 两方同属补肺剂,生脉散补益气阴,以气阴两虚为两方同属补肺剂,生脉散补益气阴,以气阴两虚为宜;补肺汤重在补益肺气,兼以补肾,故肺气虚兼宜;补肺汤重在补益肺气,兼以补肾,故肺气虚兼有肾虚者为宜。有肾虚者为宜。 (5 5)常用药:)常用药:人参(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冬虫夏人参(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冬虫夏

33、草、炙甘草等。草、炙甘草等。 黄芪黄芪补肺固表;补肺固表; 人参、麦冬、冬虫夏草人参、麦冬、冬虫夏草补养气阴;补养气阴; 五味子五味子固表敛肺生津(收敛耗散之气);固表敛肺生津(收敛耗散之气); 炙甘草炙甘草调和诸药,并增强补气之力。调和诸药,并增强补气之力。 (6 6)加减:)加减: 若自汗畏风重者,常易感冒若自汗畏风重者,常易感冒可合可合“玉屏风散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以补气固表止汗;(黄芪、白术、防风)以补气固表止汗; 若伴有咳痰稀薄者若伴有咳痰稀薄者加紫菀、款冬花、苏子、钟加紫菀、款冬花、苏子、钟乳石等以温肺止咳定喘;乳石等以温肺止咳定喘; 偏于阴虚者偏于阴虚者加沙参、玉竹、百

34、合等以补肺养阴;加沙参、玉竹、百合等以补肺养阴; 若见有食少、便溏,并有气坠感,为肺脾同病,中若见有食少、便溏,并有气坠感,为肺脾同病,中气下陷气下陷宜用宜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益肺脾,加减,以补益肺脾,升提下陷之气;升提下陷之气; 若肺虚作喘,病情严重时常与肾虚并见若肺虚作喘,病情严重时常与肾虚并见,必要时可,必要时可合补肾纳气之品。蛤蚧、胡桃肉、紫河车、山萸肉、合补肾纳气之品。蛤蚧、胡桃肉、紫河车、山萸肉、熟地等肺肾同治。熟地等肺肾同治。 2 2、肾虚不纳:、肾虚不纳: (1 1)证候特点:)证候特点: 主症主症: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尤甚。: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

35、息尤甚。兼证兼证:形瘦神惫,气不得续,汗出,肢冷面青。:形瘦神惫,气不得续,汗出,肢冷面青。 舌诊舌诊: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 脉象脉象:脉微细或弱。:脉微细或弱。 (2 2)病机病机: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3 3)治法治法:补肾纳气。:补肾纳气。 (4 4)例方例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功能温补肾阳,用于喘息:功能温补肾阳,用于喘息短气,形寒肢冷,跗肿。方中用短气,形寒肢冷,跗肿。方中用六味地黄丸补肾精六味地黄丸补肾精,加加附桂温补肾阳附桂温补肾阳。 附子、肉

36、桂附子、肉桂温补肾阳;温补肾阳;熟地、山药、萸肉熟地、山药、萸肉滋补肾精;滋补肾精;丹皮丹皮泻肝肾之火;泻肝肾之火; 茯苓、泽泻茯苓、泽泻渗湿利水。渗湿利水。 参蛤散参蛤散济生方济生方:纳气补肾,用于喘咳乏力,动则:纳气补肾,用于喘咳乏力,动则为甚,吸气难降者。为甚,吸气难降者。 人参人参大补元气;大补元气;蛤蚧蛤蚧补肺益肾。补肺益肾。 两方同为补肾纳气之剂,均用于久病虚喘之证。但前两方同为补肾纳气之剂,均用于久病虚喘之证。但前方偏于方偏于温补肾阳温补肾阳,故宜用于肾阳不足之虚喘;后方长,故宜用于肾阳不足之虚喘;后方长于于补益肺肾精气补益肺肾精气,故肺肾精气两亏之虚喘多用。,故肺肾精气两亏之虚

37、喘多用。 (5 5)常用药:常用药: 熟地、山萸、山药熟地、山萸、山药滋阴(益阴摄阳,滋阴(益阴摄阳,“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附子、桂枝(肉桂)附子、桂枝(肉桂)壮阳益火;壮阳益火; 丹皮、云苓、泽泻丹皮、云苓、泽泻泻火利湿,以泻肾浊。泻火利湿,以泻肾浊。 人参人参大补元气;大补元气; 蛤蚧蛤蚧补肺益肾补肺益肾 (6 6)加减)加减 肾阳虚甚,肾阳虚甚,加补骨脂、胡桃肉、紫河车,并配加补骨脂、胡桃肉、紫河车,并配天冬、龟板、当归滋阴助阳。天冬、龟板、当归滋阴助阳。 冲气上逆,脐下筑动,气从少腹上奔者冲气上逆,脐下筑动,气从少腹上奔者,加紫,加紫石英、磁石、沉香

38、以镇纳。石英、磁石、沉香以镇纳。 肾阴虚肾阴虚,用七味都气丸、生脉散,加诃子、西,用七味都气丸、生脉散,加诃子、西洋参、天门冬、龟板胶等滋阴纳气。洋参、天门冬、龟板胶等滋阴纳气。 肾虚喘证,一般以阳虚者为多,若见阴阳两虚肾虚喘证,一般以阳虚者为多,若见阴阳两虚应权衡主次处理。病久势缓者,可用肾气丸、应权衡主次处理。病久势缓者,可用肾气丸、都气丸、人参胡桃汤。病势较重,可加用参蛤都气丸、人参胡桃汤。病势较重,可加用参蛤散。善后调理可常服紫河车散。善后调理可常服紫河车粉粉1.51.53 3克,一日克,一日二次,紫衣胡桃肉日二次,紫衣胡桃肉日2 23 3个。个。 变证:(补充)变证:(补充) (一)

39、(一)虚实夹杂证虚实夹杂证:肾虚:肾虚+ +痰浊、水饮、瘀血等痰浊、水饮、瘀血等 1 1、肾虚痰浊、肾虚痰浊 : 肾虚于下,痰浊壅盛于上,亦称肾虚于下,痰浊壅盛于上,亦称“下虚上实下虚上实”证(又称上盛下虚证,是指邪盛于上,正虚于下的证候)。证(又称上盛下虚证,是指邪盛于上,正虚于下的证候)。 症状及分析:症状及分析: 咳喘痰多,气急,胸闷,苔腻,脉细滑咳喘痰多,气急,胸闷,苔腻,脉细滑痰浊壅肺,肺失肃痰浊壅肺,肺失肃降。降。肾气亏虚的表现: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肾气亏虚的表现: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治法:化痰降逆,兼以温肾纳气。治法:化痰降逆,兼以温肾纳气。方药:苏子降气汤。方药

40、: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降气化痰平喘,兼以:本方降气化痰平喘,兼以温肾。温肾。 苏子苏子降气平喘;降气平喘;半夏、前胡、川朴、陈皮半夏、前胡、川朴、陈皮化痰理气降逆;化痰理气降逆;肉桂肉桂温肾纳气;温肾纳气;当归当归养血润燥;养血润燥;甘草甘草调中。调中。2 2、肾虚水饮、肾虚水饮 : 肾阳虚衰,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外溢肌肤。肾阳虚衰,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外溢肌肤。症状及分析:症状及分析:喘咳,咯痰清稀,胸闷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胸闷心悸水饮凌心犯肺。水饮凌心犯肺。肢体浮肿,尿少肢体浮肿,尿少水泛肌肤。水泛肌肤。舌质淡胖,脉沉细舌质淡胖,脉沉细阳

41、虚水饮内盛。阳虚水饮内盛。治法:温肾益气,化饮行水。治法:温肾益气,化饮行水。方药:真武汤加减。方药:真武汤加减。真武汤真武汤伤寒论伤寒论:本方温阳利水,治肾阳衰微,水饮内停,泛溢肌肤,:本方温阳利水,治肾阳衰微,水饮内停,泛溢肌肤,上凌于心,喘急,心悸,水肿等症。上凌于心,喘急,心悸,水肿等症。 附子附子温阳散寒;温阳散寒; 茯苓、白术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健脾利水; 生姜生姜温散水气;温散水气; 芍药芍药和营,配附子敛阴和阳。和营,配附子敛阴和阳。 若气虚水邪盛者,加桂枝、黄芪、防己、葶苈子、万年青根温肾益气利若气虚水邪盛者,加桂枝、黄芪、防己、葶苈子、万年青根温肾益气利水。水。3 3、心肺

42、肾虚、心肺肾虚 痰饮血瘀痰饮血瘀 多因痰饮凌心,心阳不振,或肺肾两虚,病及于心,多因痰饮凌心,心阳不振,或肺肾两虚,病及于心,血脉瘀阻所致。血脉瘀阻所致。症见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脉结代等,可在祛邪、扶正的基础上酌配症见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脉结代等,可在祛邪、扶正的基础上酌配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如各型喘证,反复发作,常因肺肾气弱,累及于心,以致血脉运行不畅,如各型喘证,反复发作,常因肺肾气弱,累及于心,以致血脉运行不畅,而伴有面色、唇、舌、指甲青紫,脉结代,均可酌量加入人参(党参)、而伴有面色、唇、舌、指甲青紫,脉结代,

43、均可酌量加入人参(党参)、黄芪、丹参、川芎、赤芍等益气活血化瘀之品。黄芪、丹参、川芎、赤芍等益气活血化瘀之品。 ( (二)喘脱证二)喘脱证: : (1 1)症状及分析:)症状及分析: 主症主症: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不能平卧肺气欲绝。或有痰鸣肺气欲绝。或有痰鸣痰浊阻痰浊阻肺。肺。 兼证兼证: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如珠,肢冷心肾阳衰,喘汗欲脱之危象。心肾阳衰,喘汗欲脱之危象。 脉诊脉诊: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阳气衰竭。阳气衰竭。 (2)病机:肺

44、气欲绝,心肾阳衰。 (3)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4)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34.5克,温肾阳,散阴寒,降逆气,定虚喘。 黑锡丹方歌:黑锡丹能镇浮阳,金玲桂附蔻硫黄,胡芭故纸茴香木,定喘降痰有专长。 (5)加减:若伴有烦躁内热,口干颧红,汗出粘手,为气阴俱竭,可去附子,加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益气养阴。 汗多气逆加龙骨、牡蛎、山萸肉敛汗固脱。 “黑锡丹”(黑锡、硫磺、沉香、小茴香、木香、阳气石、葫芦巴、破故纸、肉豆蔻、金铃子、炮附子、肉桂为丸,如梧子大),成人每服一钱五分(4.5g),小儿每服五分至一钱(1.53g),盐开水送服,急救时可用至三钱(9g)。功能温肾阳,散阴寒,降逆气,定虚喘

45、。 其他治法:其他治法: 五味子五味子250250克,加水煎半小时,冷却,用鸡克,加水煎半小时,冷却,用鸡蛋蛋1010个放入浸泡,个放入浸泡,1010天后,每晨取一个,糖水天后,每晨取一个,糖水或热黄酒冲服。或热黄酒冲服。 紫衣胡桃肉紫衣胡桃肉1010个,每晚临睡前缓嚼,用淡盐个,每晚临睡前缓嚼,用淡盐水送服。水送服。 紫河车粉紫河车粉1.51.5克,每日克,每日2 23 3次,开水送服。次,开水送服。 以上三方治肾虚动则喘甚之证,如支气管哮喘、以上三方治肾虚动则喘甚之证,如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表现肾虚喘者均适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表现肾虚喘者均适用。喘证虚证证治简表证型证型症症 状

46、状证机概要证机概要治治 法法主主 方方肺气肺气虚耗虚耗证证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吐痰稀薄,自汗畏风,咳声低弱,吐痰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呛咳,痰少质粘,烦热而渴,或见呛咳,痰少质粘,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肺气亏虚,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气失所主;或肺阴虚,或肺阴虚,虚火上炎,虚火上炎,肺失清肃。肺失清肃。补肺益气补肺益气养阴养阴生脉散生脉散合补肺合补肺汤汤肾虚肾虚不纳不纳证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

47、续,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少津,脉细数。肺病及肾,肺病及肾,肺肾俱虚,肺肾俱虚,气失摄纳。气失摄纳。补肾纳气补肾纳气金匮肾金匮肾气丸合气丸合参蛤散参蛤散加减加减正虚正虚喘脱喘脱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煽气促,喘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悸,烦燥,面唇青紫,或有痰鸣,

48、心悸,烦燥,面唇青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歇止或模糊不清。肺气欲绝,肺气欲绝,心肾阳衰。心肾阳衰。扶阳固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镇摄肾气参附汤参附汤送服黑送服黑锡丹锡丹 【预防护理】【预防护理】 凡有喘证病史者,平时应凡有喘证病史者,平时应节饮食节饮食,少食甜粘肥,少食甜粘肥腻之品,以免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助湿生痰。并应戒烟酒,忌辛热。并应戒烟酒,忌辛热动火刺激类食品。动火刺激类食品。气候变化时尤需气候变化时尤需慎风寒慎风寒,以免感受外邪而诱发。,以免感受外邪而诱发。若因情志致喘者,更应怡情悦志,避免不良刺若因情志致喘者,更应怡情悦志,避免不良

49、刺激。激。加强体疗、气功锻炼,以固根本。活动量根据个加强体疗、气功锻炼,以固根本。活动量根据个人体质强弱而定,不宜过度疲劳。人体质强弱而定,不宜过度疲劳。喘证发作时暂喘证发作时暂停锻炼。停锻炼。【结语】【结语】 一、特征一、特征 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严重者可致喘脱。重者可致喘脱。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一)病因 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 (二)病机(二)病机 病位病位 主要在肺和肾(实者在肺,虚者在肺肾),而主要在肺和肾(实者在肺,虚者在肺肾),而与

50、肝、脾等脏有关。与肝、脾等脏有关。 病理性质病理性质 有虚实之分。实有虚实之分。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虚喘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虚喘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 三、辨治原则三、辨治原则 寒寒宣散宣散实喘(有邪)实喘(有邪)肺肺祛邪利气祛邪利气 热热清泄清泄 痰痰化痰化痰 肺肺补肺补肺虚喘(正虚)虚喘(正虚)肾肾( (肺肺)培补摄纳培补摄纳 肾肾益肾益肾 心心养心养心 一般而言,一般而言,实喘易治,虚喘难疗实喘易治,虚喘难疗因因实喘由于邪气壅阻,祛邪利气则愈,故易治。虚喘为气衰不足实喘由于邪气壅阻,祛邪利气则愈,故易治。虚喘为气衰不足以息,根本不固,补之未必即效,且

51、每因体虚易感外邪,导致反以息,根本不固,补之未必即效,且每因体虚易感外邪,导致反复发作,往往喘息而致汗脱,故难治。复发作,往往喘息而致汗脱,故难治。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喘喘:若由外邪壅遏而致者,邪散则喘亦止,后不复发,此喘症之实若由外邪壅遏而致者,邪散则喘亦止,后不复发,此喘症之实者也;若因根本有亏,肾虚气逆,浊阴上冲而喘者,此不过一二者也;若因根本有亏,肾虚气逆,浊阴上冲而喘者,此不过一二日之间,势必危笃,用药亦难奏效,此喘症之属虚者也。日之间,势必危笃,用药亦难奏效,此喘症之属虚者也。【临证要点】【临证要点】 (一)注意寒热转化、互见(一)注意寒热转化、互见 外寒内热者当解表清里。外寒

52、内热者当解表清里。 风寒化热者按病情转化处理。风寒化热者按病情转化处理。 痰浊蕴肺,外感风寒、邪热者,根据兼夹情况联系治痰浊蕴肺,外感风寒、邪热者,根据兼夹情况联系治疗。疗。 (二)掌握虚实的错杂(二)掌握虚实的错杂 在反复发作过程中,每见邪气尚实而正气已虚,表现在反复发作过程中,每见邪气尚实而正气已虚,表现肺实肾虚的肺实肾虚的“下虚上实下虚上实”证,治当疏泄其上,补益其证,治当疏泄其上,补益其下,权衡主次轻重而处理。下,权衡主次轻重而处理。 (三)虚喘尤当重视治肾(三)虚喘尤当重视治肾 虚喘虽有补肺、补肾的不同,但每多相关,应联系虚喘虽有补肺、补肾的不同,但每多相关,应联系治疗。因肾为气之根

53、,故必须重视治肾,纳气归元,治疗。因肾为气之根,故必须重视治肾,纳气归元,则根本得固。则根本得固。 (四)补虚需辨阴阳(四)补虚需辨阴阳 补虚除辨别脏器所属外,尚须辨清阴阳,阳虚者温补虚除辨别脏器所属外,尚须辨清阴阳,阳虚者温养阳气,阴虚者滋填真阴,阴阳两虚者根据主次酌养阳气,阴虚者滋填真阴,阴阳两虚者根据主次酌情兼顾。情兼顾。 (五)注意喘脱的危重证候五)注意喘脱的危重证候 喘促不解,汗出肢冷,面青肢肿,烦躁昏昧,心阳欲喘促不解,汗出肢冷,面青肢肿,烦躁昏昧,心阳欲脱者为危候,需及时抢救处理。脱者为危候,需及时抢救处理。 实喘上气,身热不得卧,脉急数者重。虚喘见有实喘上气,身热不得卧,脉急数

54、者重。虚喘见有足冷头汗,如油如珠,喘急鼻煽,摇身撷肚,张口抬足冷头汗,如油如珠,喘急鼻煽,摇身撷肚,张口抬肩,胸前高起,面赤燥扰,直视便溏,脉浮大急促无肩,胸前高起,面赤燥扰,直视便溏,脉浮大急促无根者,为下虚上盛,阴阳离决,孤阳浮越,冲气上逆根者,为下虚上盛,阴阳离决,孤阳浮越,冲气上逆之危脱证候,必须及时救治,慎加处理。之危脱证候,必须及时救治,慎加处理。 明医指掌明医指掌喘证喘证:“若气欲绝者,则汗出如油,若气欲绝者,则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此亦阳气脱也,不治。喘而不休,此亦阳气脱也,不治。” 证治汇补证治汇补喘喘:“上气脉数,身热不得卧者死。上气脉数,身热不得卧者死。上气面浮,脉浮大者死

55、。上气面浮,脉浮大者死。”病例讨论(一)病例讨论(一) 赵某,女,赵某,女,7070岁。素有慢性咳喘岁。素有慢性咳喘1010余年,余年,时见气短喘促,晨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时见气短喘促,晨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一周前饮酒后致咳喘加剧,咳痰质稠色黄,自一周前饮酒后致咳喘加剧,咳痰质稠色黄,自服消炎药末见好转。昨天又因气候突变而致咳服消炎药末见好转。昨天又因气候突变而致咳喘上逆,胸部胀闷而痛,息粗,鼻煽,咳而不喘上逆,胸部胀闷而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爽,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时汗出,口渴,苔薄黄,脉浮滑。时汗出,口渴,苔薄黄,脉浮滑。 请

56、回答:中医病名、证型诊断及病机、治请回答:中医病名、证型诊断及病机、治法、主方?法、主方?病案讨论答案(一)病案讨论答案(一)中医病名:喘证中医病名:喘证证型:表寒里热证证型:表寒里热证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里,肺气上逆。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里,肺气上逆。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主方: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主方: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药物;麻黄、射干、生姜、细辛、制半夏、紫药物;麻黄、射干、生姜、细辛、制半夏、紫菀、款冬花、五味子、甘草、黄芩。菀、款冬花、五味子、甘草、黄芩。病案讨论(二)病案讨论(二) 马某,男,马某,男,6161岁。于岁。于199719

57、97年年11 11月月2 2日初诊。日初诊。 主诉:咳嗽、气喘、反复发作主诉:咳嗽、气喘、反复发作2020年,加剧年,加剧1 1周。周。 病史:患者病史:患者19771977年起咳喘,痰多,今年年起咳喘,痰多,今年1010月月2525日日外感后,气喘加剧,甚则夜间不能平卧,晨咳明显,外感后,气喘加剧,甚则夜间不能平卧,晨咳明显,腰酸痛,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大便溏。腰酸痛,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大便溏。 检查:舌淡,苔薄,脉细滑。桶状胸,两肋间隙增检查:舌淡,苔薄,脉细滑。桶状胸,两肋间隙增宽。两肺满布哮鸣音。宽。两肺满布哮鸣音。X 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透亮度约粗

58、,透亮度约1/31/3肺野增强。肺野增强。 请回答:中医病名、证型诊断及病机、治法、方药。请回答:中医病名、证型诊断及病机、治法、方药。病案讨论答案(二)病案讨论答案(二)中医病名:喘证中医病名:喘证证型:肺脾肾俱虚证证型:肺脾肾俱虚证病机:脾肾两虚,脾虚不能生金,气不能运化,肾虚病机:脾肾两虚,脾虚不能生金,气不能运化,肾虚肾不纳气,肺气上逆。肾不纳气,肺气上逆。治法:补肺益肾健脾。治法:补肺益肾健脾。主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主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药物:制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紫河车、药物:制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紫河车、熟地、当归、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术、茯苓。Thank You世界触手可及世界触手可及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