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0020443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常德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宏伟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市各项事业得到了稳定协调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为72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速度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0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三产业增

2、加值24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GDP达到13338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3:40.2:33.5调整为24.5:41.9:33.6。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2006年,全市市场价格整体平稳,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两种价格总水平上涨均没有超过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1.5%,其中居住类、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衣着类指数物价指数分别为105.0%、102.9%、102.6%、100.3%、100.8%、10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和娱乐文化教育用品类物价有所下降,其指数分别为99.4%、97.9%。城市居民消费价

3、格指数为101.6%,高于农村0.3个百分点。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为101.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3%。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6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4.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2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八件实事指标全面达标。2006年全市承担的省8件实事22项指标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建成通村公路、新建城镇经济适用房、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建设、扩改建乡镇敬老院等13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占全部任务的59.1%;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增加15

4、%、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乡镇卫生院建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及时到位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等9项指标完成达标,占全部任务的40.9% 全市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企业自主增长和创新能力不强;节能降耗压力大;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建设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二、农业种植业面积有所调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91.4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25%。棉花种植面积61.56千公顷,增长0.62%。糖料种植面积3.46千公顷,增长8.12%。油料种植面积241.81千公顷,下降

5、0.79%。蔬菜种植面积82.38千公顷,增长2.23%。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新农村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43.92万吨,比上年增长6.71%。油料产量41.06万吨,增长3.92%。棉花产量10.17万吨,增长10.95%。糖料产量15.51万吨,增长8.06%。烤烟产量0.65万吨,增长8.93%。茶叶产量1.02万吨,增长6.28%。水果产量69.59万吨,增长14.24%。蔬菜产量178.09万吨,增长5.39%。肉类产量61.77万吨,增长1.14%。牛奶产量0.85万吨,下降1.01%。水产品产量34.60万吨,增长6.48%。 三、工业和建筑

6、业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6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5.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0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为15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5%。轻工业完成增加值为15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54%;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3.77%,比上年提高34.18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省首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616%,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规模

7、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9.8%,比上年降低0.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45.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12%。 建筑业生产形势转好。2006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7.55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全市房屋施工面积达846.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房屋竣工面积达511.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商品房竣工面积260.1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7%。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

8、快。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区)19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区)15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投资按经济类型分(不含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6.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78.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3%。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1亿元,比上年增长67.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9、 基础建设继续加强。全市基础设施投资54.03亿元,增长17.3%。其中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42.42亿元,增长36.3%,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78.5%。通讯投资、教育投资、卫生投资总计9.30亿元,比上年降低11.0%。年内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0.5万千瓦。 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16亿元,增长17.7%;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78亿元,增长13.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为201.14亿元,增长15.1%;餐饮业为29.41亿元,增长1

10、4.3%;其他行业为5.39亿元,增长15.2%。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18万辆,比上年增长15.04%,私人汽车保有量3.19万辆,比上年增长24.4%。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招商引资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实际引进外资1.51亿美元。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3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18家,占新批项目总数的54.5%。全市合同外资额为2.15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56.1%。第二、三产业为外商投资的重点行业,第一产业实际到位外资500万美元,占全市实际到位外资总额的3.3%;第二产业实际到位外资8241万美元,占54.4%;第三产业实际到位外资6402万美元,占42.3%。200

11、6年全市实际引进内资119.92亿元,同比增长25.1%。引进内资项目491个(含续建项目)。全市实际引进内资达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项目有261个,比上年增加29个,同比增长12.5%。 对外贸易低位徘徊。在国家外贸政策不断调整、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下,2006年我市对外贸易运行艰难、低位徘徊,对外贸易总额仅1.48亿美元,同比下降3.1%,其中出口额1.02亿美元,同比下降2.7%,进口额0.4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8%。三资、民营企业仍是我市对外贸易的主力,2006年实现对外贸易额为1.37亿美元,占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的92.9%;其中出口0.9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0.

12、5%,进口0.45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98.3%。三资企业占据进口主导地位,全年进口0.4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5%;民营企业则占据出口主导地位,全年出口0.5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3.9%。 旅游业继续稳步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31%。国内旅游收入31.37亿元,入境旅游收入1400万美元。接待海内外游客586.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2%。接待国内旅游者578.95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7.66万人次。 七、交通和邮电运输邮电仓储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37.2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公路及水路客运量1.46亿人次,

13、比上年增长0.1%,客运周转量59.6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8%,货运量0.69亿吨,比上年增长14.4%,货运周转量76.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0%。公路线路年末里程达17036公里,比上年增长1.2倍,其中高速公路为133.3公里。 2006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19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1.77亿元,同比增长14.8%;电信业务总量为16.4亿元,同比增长12.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294.52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109.9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6.1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73.7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4.98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

14、户14.12万户,增长42.8%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本外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45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71%,其中企业年末存款余额为69.43亿元,增长14.06%。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273.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其中本外币短期贷款为191.72亿元,增长9.1%;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为80.40亿元,增长11.13%。 保险事业发展迅猛。全市已有保险公司10家,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各有5家。全市保费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11.85%。赔付额为2.76亿元,比上年下降2.75%。年末全市上市公司2家,股票市价总值3

15、8.0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年末普通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2.35万人,同比增长23.0%;中等职业学校70所,在校生7.74万人,同比增长6.0%;普通高中58所,在校生12.1万人,同比增长2.0%;初中学校252所,在校生20.30万人,同比下降10.0%,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1.54%,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普通小学1051所,在校生30.79万人,同比下降5.0%;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315人,同比增长2.0%;幼儿园在校生6.83万人,同比增长8.0%。 综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强制检定计量器具8万台(件)。地震台站6个。天气雷达观测

16、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个。 科技研究开发有较大进展。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55.18亿元,同比增长9.2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7.98亿元。年末专利申请达400件,同比增长20.0%,授权专利达220件,同比增长5.0%,签订技术合同48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6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中心)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纪念馆1个,广播电台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3%;电视台1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4%,拥有有线电视用户61.8万户,同比增长14.4%。档案馆12个,

17、已开放各类档案25.4万卷(件)。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65个,医院、卫生院27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3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18万张,比上年增长7.28%,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4312张,增长14.1%。卫生技术人员1.82万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4874人。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技术人员548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9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5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县(市)4个,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73.75万人,增长262.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市组织了综合

18、运动会1次,单项比赛7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92次,其中上千人活动35次,参加人数达20.05万人。全市体育基础设施得到发展,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438万元,其中室外全民健身公园、广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6万元,室内全民健身基础设施262万元,年末全市有体育场3个,体育馆11座,运动场137个,游泳池14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回升。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607.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2.18万人。全市男性人口311.85万人,增长0.68%;女性人口295.89万人,增长1.10%。018岁人口103.46万人,1835岁人口157.61万人,3560岁人口2

19、53.92万人,60岁以上人口92.7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1,同比上升0.54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69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9%,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49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438元,比上年增长12.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5%,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8.15万人,比上年增长4.2%,其中职工有39.39万人,增长3.79%

20、,离退休人员18.76万人,增长5.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35万人,增长106.6%。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8.87万人,增长7.9%,其中职工有24.79万人,增长7.5%,退休人员有14.08万人,增长8.7%,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有14.58万人,增长5.56%,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下降到0.2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迅速。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433张,收养人员达4597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12.16万人,全市有城镇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17个。全市发行福利彩票1.34亿元,筹措福利资金0.13亿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市城

21、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烟尘控制区29个。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61.3平方公里,增长4.3%。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18.9平方公里,增长27.6%。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4万公顷。 全年市城区(武陵区及德山开发区)总用水量达0.70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生活用水0.4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19亿立方米。 全市已发现矿种90种,24种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7种,非金属矿产13种,水气矿产2种。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2、。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常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两条主线,全市各项事业得到了稳定协调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综 合 经济在上升通道运行。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速度较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为建市以来最快发展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08.3亿元,增长6.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9%;第二产业完成

23、增加值364.5亿元,增长16.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1.3亿元,增长1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7%。人均GDP达到1590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5:41.9:33.6调整为24.1:42.2:33.7。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1亿元,增长25.3%;其中税收收入24.4亿元,增长22.7%。全年各项财政支出85.7亿元,增长38.6%,其中重点支出项目为社会保障支出18.4亿元,增长26.2%,教育支出16.6亿元,增长

24、40.1%,农林水事务支出8.4亿元,增长75.6%,科学技术支出0.5亿元,增长57.1%,医疗卫生支出4.4亿元,增长65.5%。 新农村建设迈出有力步伐。全市启动了十大示范片、200个示范村、364个乡镇示范点的新农村建设,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9亿元,比上年增长9%。新建通乡通村水泥路2150公里,己通水泥路的行政村达到802个。新建沼气池1.98万个,新解决了24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市已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10个,村庄整建规划编制808个。新建或改建乡镇卫生院28座和村级卫生室500个,改厕4.1万所;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7%,参合人数366万人,发放农村医保资金

25、1.1亿元,惠及17万农民。免除了48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共8572万元。新建和改建乡镇敬老院24所,新建村级“五保之家”30个,发放农村低保金1848万元。全年共送戏下乡773场,新建乡镇文化站20个,农民书屋80个。 省“八件实事”指标全面达标。建成县到乡镇公路149公里、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391.3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23.96万人、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3.175万平方米、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1146户、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1万人、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万人、标准化乡村农家店建设697家、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24所、减少农村广播电视盲区人数678

26、82人、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71.53%、新建农村沼气池20489口、夹夹大桥建成通车、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45个、农村“乡乡能上网”信息化工程完成225个乡镇、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率达100%、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9所、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县(市、区)8个、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拨付到位率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规定发放到位率10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部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实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100%。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全市城镇

27、新增就业人员6.1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3.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 市场价格持续走高。2007年,全市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均超过3%的警戒线,分别上涨5.5%、3.9%。各种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06.5%,拉动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类、居住类价格的上涨,两类价格指数分别为113.6%、106.1%;而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物价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价格指数分别为102.2%、100.2%、100.7%、100.3%;仅衣着类和娱乐文化教育用品类物价略有下降,其指数分别为9

28、9.9%、98.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1%。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大的投资项目不多,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衔接不紧,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节能降耗压力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快。农 业种植业面积有所增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98.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1%;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77千公顷,增长1.7%。棉花种植面积75千公顷,增长21.6%。糖料种植面积3.5千公顷,增长1.7%。油料种植面积240.6千公顷,下降0.5%。蔬菜种植面积85.3千公顷,增长3.6%。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08.3亿元,比上年

29、增长6.4%。粮食总产量356.5万吨,增长3.6%。油料产量43.1万吨,增长4.9%。棉花产量12.7万吨,增长25.1%。 全市出栏肉猪584.8万头,比上年增长3.5%。出栏牛16万头,增长3.1%。出栏羊269万头,增长1.4%。肉类产量64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0.9万吨,增长3%。水产品产量37万吨,增长6.9%。工业和建筑业新型工业化顺利推进。2007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0.3亿元,增长20.9%,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骨干企业群体进一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0、数增加到643家,净增109户。优势产业增长加快,烟草、机电、纺织、食品、铝材、建材等支柱产业继续发挥支撑作用,均保持30%以上增幅。亿元板块规模进一步扩大,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户数由上年47户增加到57户。园区工业加速发展,园区规模企业发展到244家,净增77家。轻工业完成增加值为187亿元,增长21.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3.3亿元,增长20.4%。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0.9%,比上年提高34.8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4%,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71.2亿元,增长24.7%;实现利润55

31、.4亿元,增长37.2%;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5亿元,增长114.1%。 建筑业生产形势趋好。2007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998.8万平方米,增长14.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505.9万平方米,增长2.0%。商品房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增长15.3%。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07年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7.75%。建成烟尘控制区29个;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61.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18.9平方公里。已批准

32、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8万公顷。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全市13家“百家节能行动”企业(省属),2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国家属)均完成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并按措施进行了认真整改,取得明显效果。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强制关停了69家小纸厂、8家水泥厂和1家小火电机组。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4.4%,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53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10.8%。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2.3%和5.3%,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削减67.65%,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49.13%,COD

33、排放总量削减59.24%,砷排放总量削减94.59%。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88.9%,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3.6%。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全年共发生事故1085起,死亡292人,伤1023人,直接经济损失1886.2万元,直接经济损失上升41.8%,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5.24%、15.85%、20.3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4人,下降29.17%;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224人,下降8.36%;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59起,造成237人死亡,

34、95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04.9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5.8人。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2.9亿元,增长32.6%。投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68.71亿元,增长14.2%;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12.6亿元,增长44.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9.8亿元,增长48.7%,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3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5亿元,增长12.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为2.3:50

35、.2:47.5。 基础建设重点突出。全市基础设施投资61.5亿元,增长13.9%。其中水利投资19.4亿元,增长77.5%;通讯投资6.9亿元,增长24.5%;教育投资2.6亿元,增长4.8%;能源投资21.2亿元,增长0.8%;四项合计投资50亿元,增长25.3%,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81.3%。 房产开发持续升温。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商品房销售面积215.3万平方米,增长25.9%;其中期房销售面积122.75万平米,增长40.9%;现房销售面积92.57万平方米,增长10.2%。商品房销售额36.1亿元,增长13.3%,其中住宅销售额30.9亿元,增长66.

36、7%。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1.6亿元,增长19%;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7亿元,增长18.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为237.3亿元,增长18.1%;餐饮业为35.5亿元,增长20.4%;其他行业为6.5亿元,增长2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31亿元,增长23.9%;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零售额23.2亿元,增长30.2%。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招商引资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额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其中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

37、88.3亿元,增长58%。引进内资项目584个(含续建项目),增加93个。全市实际引进内资达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项目有409个,增加148个。全市实际到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2个,增加16个。全年外资到位1.9亿美元,增长25.6%;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9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16家,占新批项目总数的55.2%。全市合同外资额为2.27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合同外资1.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55.2%。今年新批的外商投资项目全部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合同外资额1.4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64%;第三产业合同外资0.82美元,占36%。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在500

38、万美元以上的有16个,比上年增长14.3%,合同外资额2.07亿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91%。 对外贸易活跃。2007年我市对外贸易总额1.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出口额1.04亿美元,增长1.9%;进口额0.83亿美元,增长81.7%。三资企业仍占据进口主导地位,全年进口7885万美元,占全市进口总额的95.2%。2007年我市新获外贸经营权的企业25家,截止目前我市获外贸经营权的内资企业已达135家,已经开展外贸业务的72家(含外资企业)。年出口上百万美元的重点企业22家,出口总额9362万美元,占全市出口的九成,发挥了全市出口的骨干作用。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

39、86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5%。其中国内旅游者853.6万人次,增长47.4%;入境旅游者11.1万人次,增长45.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2.5亿元,增长33.1%。国内旅游收入41.9亿元,增长33.7%;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650万美元,增长18.7%。交通和邮电运输邮电仓储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公路及水路客运量1.47亿人,比上年增长0.3%,客运周转量60.54亿人公里,增长1.4%,货运量7638万吨,增长10.2%,货运周转量87.31亿吨公里,增长14.1%。公路线路年末里程达170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33

40、.3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7.25万辆,比上年增长17.2%;本年新注册汽车1.1万辆,增长34.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94万辆,增长27.7%。年末轿车保有量2.56万辆,增长21.4%;本年新注册轿车0.56万辆,增长39.6%;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7万辆,增长43.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04亿元,增长1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2.01亿元,增长13.5%;电信业务总量为20.03亿元,增长10.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358.16万门,增长33.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95.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4.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7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

41、5.3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3.5万户,增长14.7%。银行、保险和证券 银行业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本外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509.27亿元,比年初增长9.5%,其中企业年末存款余额为71.59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86亿元,增长8.7%。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308.3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其中本外币短期贷款为202.1亿元,增长9.0%;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为104.35亿元,增长29.7%。个人住房贷款15.37亿元,比年初增长41.9%;个人消费信贷18.36亿元,增长18.7%。保险事业发展迅猛。新增保险公司3家,总数达17家,其中寿险公司

42、8家、产险公司8家、保险代理公司1家。全市保费收入18.17亿元,增长50.1%。赔付额5.8亿元,增长64.1%。 年末有上市公司2家,股票市价总值72.92亿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0.93万人,增长25.6%,在校学生2.58万人,增长18.0%,毕业学生0.54万人,增长7.2%;中等职业学校77所,招生3.34万人,增长17.6%,在校学生8.82万人,增长14.2%,毕业学生2.35万人,增长18.1%;普通高中60所,招生3.85万人,下降6.3%,在校学生11.6万人,下降4.3%,毕业学生3.67万人,下降18.6%;初中学校253所,

43、招生6.39万人,增长0.5%,在校学生19.45万人,下降4.2%,毕业学生7.07万人,增长17.3%,中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1.18%,下降0.84%,中学适龄人口入学率99.98%;普通小学920所,招生4.64万人,增长5.0%,在校学生29.63万人,下降3.7%,毕业学生6.23万人,下降0.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6%;特殊教育学校3所,招生78人,增长56%,在校学生494人,增长41%;幼儿园在校生6.85万人,增长0.4%。综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产品检测实验室1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8万台(件),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29个。地震台

44、站30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个。 科技研究开发有较大进展。全年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6.4亿元,增长102.4%。年末专利申请达410件,增长2.2%,授权专利达263件,增长51.2%,签订技术合同79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2亿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中心)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纪念馆1个,广播电台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97%;电视台1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4.8%,拥有有线电视用户60.17万户,增长3.5%

45、。档案馆1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万卷(件)。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提高。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765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4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得到发展,现有体育场67个,占地面积588.4万平方米;体育馆10座,游泳池19个。开展全面健身158项次,参加全面健身运动人数172万人。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回升。年末户籍总人口为611.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03万人。全市男性人口313.61万人,增长0.56%;女性人口298.38万人,增长0.84%。018岁人口98.18万人,下降5.1

46、%;1835岁人口154.75万人,下降1.8%;3560岁人口262.18万人,增长3.3%;60岁以上人口96.88万人,增长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比上年上升0.7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4.19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3元,比上年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971元,增长16.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66元,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789元,增长10.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9%。 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1.69万人,比上年增长5.3%,

47、其中职工有41.71万人,增长5.5%,离退休人员19.98万人,增长5.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5万人,增长1.0%。参加医疗保险人数43.6万人,增长9.2%,其中职工有27.7万人,增长8.9%,退休人员有15.9万人,增长9.6%,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有15.51万人,增长6.4%,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下降到0.21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7635张,收养人员达7635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12.5万人,农村居民达7.69万人。拥有城镇各类社区服务设施2164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1个。发行福利彩票1.83亿元,

48、筹措福利资金1825万元。发放救灾救济款2000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常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冰冻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一化三基”的战略,围绕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抢抓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全市经济和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综 合 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9.7亿元,

49、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9.3亿元,增长6.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8.2亿元,增长17.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5.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2.3亿元,增长12.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02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9.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1:42.2:33.7调整为22.8:44.6:32.6,结构进一步优化。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3亿元,增长16.4%;其中税收收入

50、29.6亿元,增长21.1%。财政总支出108.0亿元,增长26.0%,其中重点支出项目为社会保障支出23.6亿元,增长28.2%,教育支出21.3亿元,增长28.5%,农林水事务支出10.9亿元,增长29.4%,科学技术支出0.7亿元,增长36.1%,医疗卫生支出6.8亿元,增长53.8%。 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8亿元。镇村同治建设投入1.4亿多元。完成通乡公路193公里,通村水泥路2100公里,新建通组水泥路318公里。全市二十个改水示范片工程已经全部峻工。新解决了25.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2.04万口。培训农民39万多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

51、7万人次,“阳光工程”培训2.4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万人次,农村带头人培训7145人次。全市已有400多万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完成改建扩建的乡镇卫生院52所、村级卫生室351个。改造中小学危房328座,为45万农村中小学生免除杂费。新建或改建33所乡镇敬老院,25所村级“五保之家”。所有区县(市)都已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省“八件实事”圆满完成。全市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17.46万平方米,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1167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72.39万人,新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33所、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7

52、3.03%,新增通电话自然村49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350个,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率达100%,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8所,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辖区和县级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为100%和8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00%,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实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100%。均完成或超计划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3.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市场价格逐步回落。2008年,全市市场价格从年初

53、的高位运行逐步回落到年底的可控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06.0%和104.6%。各种消费品价格总指数106.6%,食品类价格指数上涨稍快,为114.8%;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文化教育用品类、居住类物价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价格指数分别为103.1%、101.7%、105.1%、106.4%;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通讯类物价有所下降,其指数分别为94.7%、99.9%、97.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9.3%。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大的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不多,投资规

54、模在全省所占比重仍然不大;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节能降耗有较大压力。农 业 种植业面积有所增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98.6千公顷,比上年(农业上年数为第二次农业普查修正数,下同)增长6.0%;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81千公顷,增长1.0%。棉花种植面积88.5千公顷,下降9.4%。糖料种植面积2.4千公顷,增长57.2%。油料种植面积268.3千公顷,增长30.3%。蔬菜种植面积84.2千公顷,增长1.2%。 农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9.3亿元,比上年增长6.1%。粮食总产量370.35万吨,增长7.6%。油料产量44.06万吨,增长19.7%。棉花产量13.29万吨,下降1

55、9.34%。 全市出栏肉猪627.9万头,比上年增长19.3%。出栏牛12.6万头,增长4.0%。出栏羊176.51万头,下降0.26%。肉类产量62.07万吨,增长13.2%。牛奶产量0.83万吨,下降6.2%。水产品产量37.3万吨,增长3.6%。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40.0亿元,增长22.3%,增速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一改近几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不利局面。全市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90.9亿元,增长31.6%

5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4.4%。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亿元企业达到112家,比上年增加43家。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787家,比上年增加144家。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完成增加值291.1亿元,烟草成为全市第一个销售收入过200亿元的产业。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7.52%,比上年增加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6%,增长0.2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11.9亿元,增长19%;实现利润65.2亿元,增长14%;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4.15亿元,增长156.8%。 建筑业有所下滑。2008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

57、8.6亿元,同比下降1.1%。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090.3万平方米,增长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502.7万平方米,下降0.6%。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08年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7.88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71.12%。建成烟尘控制区29个;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61.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18.9平方公里。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全市关停水泥企业12家,淘汰水泥落后产能97.2万吨,关停造纸企业

58、1家。12家省“百家节能行动”企业和2家国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3%,比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低6.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为58.3%,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规模万元增加值能耗1.23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11.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8.38%,COD排放总量削减2.38%。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48%。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全年共发生事故880起,死亡264人,伤838人,直接经济损失1746.4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数分别下降18.9%、9.6%、18.1

59、%、7.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5人,下降25.6%;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751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8.6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47起,造成218人死亡,8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99.2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29人。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0.5亿元,增长29.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3.8亿元,增长10.0%。50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1.0亿元,增长30.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

60、1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9.8亿元,增长44.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6.6亿元,增长44.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3.3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1.8:57.1:41.1。 房地产市场陷入低靡。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商品房竣工面积154.7万平方米,下降23.7%。商品房销售面积153.9万平方米,下降28.5%;其中期房销售面积74.9万平米,下降39%;现房销售面积79万平方米,下降14.7%。商品房销售额29.5亿元,下降18.1%,其中住宅销售额24.4亿元,下降21.0%。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火爆。2008年全

61、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5.6亿元,增长22.9%;县及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2亿元,增长22.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为291.2亿元,增长22.7%;餐饮业为42.9亿元,增长20.9%;其他行业为7.7亿元,增长19.7%。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39.3亿元,增长26.8%。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02.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国内旅游者989.8万人次,增长16.0%;入境旅游者12.2万人次,增长9.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9.03亿元,增长16.4%。国

62、内旅游收入48.81亿元,增长16.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22亿元,增长33.9%。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实际引进内外资总额215.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00.3亿元,增长6.4%。引进内资项目381个(含续建项目),其中:省外境内资金项目161个,实际到位资金83.1亿元;省内市外资金项目220个,实际到位资金117.2亿元。全年外资到位2.1亿美元,增长11.5%;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8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18家,占新批项目总数的64.3%。全市合同外资额为2.23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合同外资1.6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

63、的73.8%。今年新批的外商投资项目基本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合同外资额1.84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82.2%,第一产业合同外资额0.2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12.5%,第三产业合同外资0.12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5.3%。新批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外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有18个,比上年增长12.5%,合同外资额1.99亿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89%,下降4%。 对外贸易活跃。2008年我市对外贸易总额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0%。出口额1.37亿美元,增长31.5%;进口额1.36亿美元,增长64.1%。三资企业仍占据进口主导地位,全年进口12809万美元,占全市进口总额的94.2%。出口前“十强”企业出口总额10338万美元,增长43.3%,其出口增量占全市出口增量的95.3%。出口规模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0家,其中鸿鹰祥公司成为继杰新纺织、达门船舶后又一个年出口规模过千万美元的企业。交通和邮电 运输邮电仓储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公路及水路客运量1.31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