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109000044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614.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 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其实无论高考命题如何变化,其实都离不开对都离不开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对都离不开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及知识网络的构建主干知识的掌握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只有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储备、只有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储备、学科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才能学科思维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才能在高考中做到以静制动,在高考中做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以不变应万变,万变,掌握主动,高考才能立于不掌握主动,高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败之地。 第1页/共60页一、什么是一、什么是“基础

2、基础”?“基础基础”包括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和和学习历史学习历史知识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知识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也就是常说,也就是常说的的“双基双基”。1什么是历史基础知识?什么是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既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具体史实,是史论结合的。史实性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的记录,结论性知识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评价,如性质、意义、成败原因等。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点,在考试大纲里有明确规定。第2页/共60页2什么是基本能力?什么是基本能力?目标和要求目标和要求考核要求考核要求考核要求考核要求考

3、核要求考核要求获取和解读获取和解读信息信息信息的形式:信息的形式:文字、图表、文字、图表、数据、图片、数据、图片、符号等符号等理解试题提供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调动和运用知识知识主干知识主干知识辨别历史事物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阐释和历史阐释理解历史事实,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观点描述和阐释描述和阐释事物事物历史事物:包历史事物:包括历史事件、括历史事件、历

4、史现象、历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等。历史问题等。历史人物:中外史人物:中外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客观叙述历史客观叙述历史事物事物准确描述和解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特征认识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并作出正确阐释释论证和探究论证和探究问题问题问题:重大的问题: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问历史或现实问题题运用判断、比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法论证历史问题题使用批判、借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式评论历史观点点独立地对历史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点提出不同看法。法。第3页/共60页二、掌握学情,复习课因

5、材施教二、掌握学情,复习课因材施教学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历史概念的理解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历史概念的理解 与运用上欠缺。与运用上欠缺。2学生普遍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掌握,学生普遍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掌握, 阶段特征相当模糊。阶段特征相当模糊。3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和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和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 缺,审题、解题能力差。表现为:有些学生教材背缺,审题、解题能力差。表现为:有些学生教材背 的很熟,但考试分数不高,原因在于不会运用知识的很熟,但考试分数不高,原因在于不会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6、。解决问题。4日常练习和中对问题设问的要求和设问角度把握日常练习和中对问题设问的要求和设问角度把握 能力欠缺能力欠缺,语言表达缺乏学科特点语言表达缺乏学科特点,对答案的语言组对答案的语言组 织能力欠缺;规范性要求不够织能力欠缺;规范性要求不够(卷面不够规范,段卷面不够规范,段 落、要点不清;随意性较强,逻辑不严密;轻易落、要点不清;随意性较强,逻辑不严密;轻易 划掉写在试卷上的文字;在卷中乱划乱改等。划掉写在试卷上的文字;在卷中乱划乱改等。)第4页/共60页三、在第一轮复习落实三、在第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基础”的策略的策略(一)充分利用好(一)充分利用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二)

7、把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二)把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 特点渗透到复习之中特点渗透到复习之中(三)基础知识的全面和整体把握上认真(三)基础知识的全面和整体把握上认真 落实读、记、听、写、练、落实读、记、听、写、练、 讲六个环节讲六个环节 (四)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四)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五)注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五)注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六)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六)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第5页/共60页三、在第一轮复习落实三、在第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基础”的策略的策略(一)充分利用好(一)充分利用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对照学科教学中规定的

8、对照学科教学中规定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明确把握每一课的,明确把握每一课的 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使学生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使学生 明了各课内容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认识什么、体会明了各课内容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认识什么、体会 什么、拓展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学习效率。历史什么、拓展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学习效率。历史 课程标准应该怎样读呢课程标准应该怎样读呢? 一般说来,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一般说来,历史课程标准中的 每句话都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基本史实的表述,每句话都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对基本史实的表述, 后一部分是对该史实进行价值判断。

9、后一部分是对该史实进行价值判断。第6页/共60页例如,例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我们研读历史课我们研读历史课程标准,主要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因为高考命题也程标准,主要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因为高考命题也不外乎是从这两方面切入的。请看下面的两道题目:不外乎是从这两方面切入的。请看下面的两道题目:例例1在在”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地图中,线路地图中,线路1和线路和线路2分别是分别是哪个航海家的航线哪个航海家的航线? 【图略图略】A达达伽马伽马 哥伦布哥伦布 B麦哲伦麦哲

10、伦 哥伦布哥伦布 C迪亚士迪亚士 麦哲伦麦哲伦 D哥伦布哥伦布 麦哲伦麦哲伦例例2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这一”转折转折”主要是指主要是指 A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开始联为整体的历史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开始联为整体的历史C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D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而成为世界重心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而成为世界重心第7页/共60页第一道题目,其命题思路就是考查基本的史实:第二道题目,其命题思路第一道题目,其命题思路就是考查基本的史实

11、:第二道题目,其命题思路就是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价值判断。同学们可能有疑问:就是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价值判断。同学们可能有疑问: “第一道题目所第一道题目所涉及的达涉及的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历史课程标准并没有提到啊,我们也需要去伽马、麦哲伦等人。历史课程标准并没有提到啊,我们也需要去记忆吗记忆吗?第二道题目中的第二道题目中的A、C、D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要选择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要选择B项呢项呢?” 对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用历史课程标准我们要做到一点,就是对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用历史课程标准我们要做到一点,就是要要“把课标读厚,把教材读薄把课标读厚,把教材读薄”。把课标读厚,是

12、指在掌握历史课程标准。把课标读厚,是指在掌握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再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渠道既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再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渠道既可以通过阅读教材,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因此,在知道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因此,在知道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后,能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是越多越好。此外,我们也要掌握好解实后,能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是越多越好。此外,我们也要掌握好解题的技巧。第一道题目你不一定知道达题的技巧。第一道题目你不一定知道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海路线,但你必伽马和麦哲伦的航海路线,但你必须清楚迪亚士和哥伦布的航海路线,

13、利用排除法。你还是能够选出正确的须清楚迪亚士和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利用排除法。你还是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的。答案的。 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关系到如何把教材读薄了。现在每一套教材的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关系到如何把教材读薄了。现在每一套教材的知识点都很繁琐,不少同学是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把教材读薄,意味着知识点都很繁琐,不少同学是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把教材读薄,意味着一定要抓住教材的核心思想,不要迷失在历史知识点的森林中。教材呈现一定要抓住教材的核心思想,不要迷失在历史知识点的森林中。教材呈现的知识点无论有多少,教材的知识体系无论有多复杂,它归根到底还是依的知识点无论有多少,教材的知识体系无论有多

14、复杂,它归根到底还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来制定的。解答上面的第二道题目,只要你领会了历史课据历史课程标准来制定的。解答上面的第二道题目,只要你领会了历史课程标准表述中的第二句话,就很容易选择程标准表述中的第二句话,就很容易选择B选项。选项。第8页/共60页(二)把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二)把新课标的理念与高考试题的 特点渗透到复习之中特点渗透到复习之中1研究新课标,理解和体会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研究新课标,理解和体会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整体把握。做到有的放矢、整体把握。从高考的角度而言,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我们必须关注从高考的角度而言,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就是新的课

15、程标准注重了从文明演进的线索来叙述历史的就是新的课程标准注重了从文明演进的线索来叙述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成为历史新课程的发展的进程,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成为历史新课程的总纲,与之相应的就是突出了文明史观的理念,它与整体总纲,与之相应的就是突出了文明史观的理念,它与整体史观、现代史观、社会史观相结合,越来越多的反映在高史观、现代史观、社会史观相结合,越来越多的反映在高考试题中去。考试题中去。2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教学要求: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教学要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史可以划分

16、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的历史。人类文明史可以划分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三个部分。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的生产、史和精神文明史三个部分。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的观念、组织、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的观念、组织、制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精神文明史则包括思想学术、制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精神文明史则包括思想学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第9页/共60页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与王朝史观和阶级斗争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与王朝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史观 相比,文明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和考试的基相比,文明

17、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和考试的基本要求有以下本要求有以下 重要变化:重要变化: (1)在认识历史的主线上,要求以人类文明为主题、以农业)在认识历史的主线上,要求以人类文明为主题、以农业 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线索,从不同的文明类型中把握人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线索,从不同的文明类型中把握人 类文明的多样化,将中国历史视为世界文明史的一部分。类文明的多样化,将中国历史视为世界文明史的一部分。 (2)在认识历史的着眼点上,注重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在认识历史的着眼点上,注重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 成果,如政治制度文明、物质生产和生活文明以及思想、文成果,如政治制度文明、物质生产和生活文明以及思想、

18、文 学、艺术等精神文明。学、艺术等精神文明。 (3)在认识历史的范围上,要改变以往偏重政治史的习惯,)在认识历史的范围上,要改变以往偏重政治史的习惯, 将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容视为文明演进的重要内容。将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容视为文明演进的重要内容。 (4)在认识历史的视角和教育价值上,重视从现实追溯历史)在认识历史的视角和教育价值上,重视从现实追溯历史 以及从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以及从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第10页/共60页 知识是解决懂不懂,能力是解决会不会。知识靠听,能力知识是解决懂不懂,能力是解决会不会。知识靠听,能力靠练,高考考能力。靠练,高考考能力。 一节课,前一节课,前10分钟讲

19、的,学生能记住分钟讲的,学生能记住70%,以后讲的只能,以后讲的只能记住记住10%。 课堂上学生光靠听,能记住课堂上学生光靠听,能记住10%,光看书学生能记住,光看书学生能记住20%,既听又看能记住,既听又看能记住60%,又听又看又写能记住,又听又看又写能记住80%。 综合起来算,综合起来算,1/3的时间教师讲,的时间教师讲,1/3的时间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学生做练习,1/3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第11页/共60页(三)基础知识的全面和整体把握上认真(三)基础知识的全面和整体把握上认真 落实读、记、听、写、练、落实读、记、听、写、练、 讲六个环节

20、讲六个环节 读:读: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教材,不留死角。通过阅读,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教材,不留死角。通过阅读,使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基本理论。具体来说,使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基本理论。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导言:)导言:(2)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复习的重)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复习的重 中之重。中之重。(3)地图、图片是复习的重要内容。)地图、图片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4) 文献资料。文献资料。 (5)注释。注释。 (6)目录。目录。第12页/共60页记:记:识记基础知识是历史基础知识

21、落实的关键性识记基础知识是历史基础知识落实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深感头痛的问题。学不好历史,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深感头痛的问题。学不好历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记不住。从记忆的角度来说,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记不住。从记忆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正视历史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识记们必须正视历史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识记量最大的一个学科。因此复习中要指导、示范学生量最大的一个学科。因此复习中要指导、示范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如如类比记忆法、规律识记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如如类比记忆法、规律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类比记忆法、数字记

22、忆法、等等。类比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3.听听。有些同学认为,老师讲的教材上基本都有,有些同学认为,老师讲的教材上基本都有,听不听无所谓,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复习课的有效听不听无所谓,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复习课的有效性。教师要采取措施使学生在在听课中思想不能性。教师要采取措施使学生在在听课中思想不能开小差,注意力集中、紧随老师的思路,并随时开小差,注意力集中、紧随老师的思路,并随时作好笔记。作好笔记。第13页/共60页4.写写作好课堂笔记。作好课堂笔记。5.练练合理训练。历史试题练习是历史学习合理训练。历史试题练习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帮助理解、掌握所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帮助理解、掌握所

23、学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高考复习效果最终由考试来检验,而应现在高考复习效果最终由考试来检验,而应试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来培养。试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来培养。 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进行五个方面的训练: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进行五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求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要求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如时间、空间、中心问题等等。切忌粗心设问的规定性条件如时间、空间、中心问题等等。切忌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找准关键词,它们是

24、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找准关键词,它们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己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三是寻找试题与己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作为解题的依托。,这是作为解题的依托。四四是答题速度的训练是答题速度的训练。在平时训练中规定训练时间,要求不仅要。在平时训练中规定训练时间,要求不仅要做到做到“会会”,而且要注意,而且要注意“快快”。五是组织答案的训练五是组织答案的训练。 第14页/共60页6.讲即上好讲评课。讲即上好讲评课。讲评课要做到:四讲四评;四要四不要;四原则讲评课要做到:四讲四评;四要四不要;四原则“四讲四讲”:讲共性与个性讲思路与规律:讲共性与个性讲思路与规律 讲题型与技巧讲发散与变

25、化讲题型与技巧讲发散与变化“四评四评”:评错误解答,防重蹈覆辙;评优秀解法,培创新能力;:评错误解答,防重蹈覆辙;评优秀解法,培创新能力; 评新题生题,强应变能力;评旧题新考,增忧患意识。评新题生题,强应变能力;评旧题新考,增忧患意识。“四要四要”:错误要讲透,思路要讲清,示例要讲活,规律要讲明白;:错误要讲透,思路要讲清,示例要讲活,规律要讲明白;“四不要四不要”: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教师一人讲,: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教师一人讲, 不要就题讲题,不要离开高考的要求讲。不要就题讲题,不要离开高考的要求讲。四个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能力的原则;四个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能力的原则; 双主体原则;智力

26、与非智力因此并重的原则双主体原则;智力与非智力因此并重的原则。第15页/共60页(四)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四)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既是突出基础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既是突出基础知识的问题,也是提高基本能力重要手段。知识的问题,也是提高基本能力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联系:具体来说,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联系: l纵横联系。纵横联系。 2中外联系。中外联系。 3史论联系。史论联系。 第16页/共60页(五)注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五)注意构建历史知识体系高考重点考查学科内综合,因此,在加强对历史高考重点考查学科内综合,因此,在加强对历史知识记忆

27、的同时,要加深理解,构建出知识结构,知识记忆的同时,要加深理解,构建出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中能准确理解历史,并灵活运用所掌在知识结构中能准确理解历史,并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握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在建立知识结构方面,首先,我们应高度重视在建立知识结构方面,首先,我们应高度重视建构章节知识结构。在建构知识结构时,可采建构章节知识结构。在建构知识结构时,可采用结构图,高屋建瓴,对主干知识进行复习。用结构图,高屋建瓴,对主干知识进行复习。由于单元章节知识结构,一般都有比较好的落由于单元章节知识结构,一般都有比较好的落实,这里不举例赘述。在章节复习的基础上,实,这里不举例赘述。在章节复习的

28、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建立小专题的知识结构图示。我们还要注意建立小专题的知识结构图示。第17页/共60页(六)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六)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课本上的基本事实、基本结论和基本历史 原理要在 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灵 活运用的能力。最有 效的办法是平时复习 中,对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历史现象、阶 段特征、相关材料等多问“为什么”,多将句 号变问号。 “?”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的过程。例罗斯福新政复习时设计以下问题: 第18页/共60页l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下对生产

29、关系的局部调整)2新政与传统政策相比有什么重大变化?新政与传统政策相比有什么重大变化?3新政的成功说明什么问题?(生产关系调整与生产新政的成功说明什么问题?(生产关系调整与生产力相适应,关注民生有助于社会和谐,资本主义和社会力相适应,关注民生有助于社会和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等)主义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等)4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5新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新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发展的需要,从美国国情出发)(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发展的需要,从美国国情出发)第19页/共60页四、必修三复习

30、举例四、必修三复习举例第20页/共60页(一)(一)历史必修三模块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必修三模块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必修(必修()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个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文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艺术”5个专题个专题是是按照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按照

31、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选取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最能体,选取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最能体现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成就的内容,构成课程内容;现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成就的内容,构成课程内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历程”;“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3个学习专题基本依据个学习专题基本依据西方历史的发展线索,西方历史的发展线索,选取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思想文化与选取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构成课程内容。这样,中科学技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构成课程内容。这样,中外历史结合,形成发展

32、脉络清晰、专题特色鲜明的思想文化外历史结合,形成发展脉络清晰、专题特色鲜明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史课程体系。与科学技术史课程体系。 第21页/共60页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在知识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中外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等基本史实,进而基本把握思想文化史的发展线索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等基本史实,进而基本把握思想文化史的发展线索。通过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史的基本风貌和主要特色。(重点知识、基。通过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史的基本风貌和主要特色。(重点知识、基本线索)本线索) 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会搜集并综

33、合分析思想文化进程中的相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学会搜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正确认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正确认识人类精神生产与经济活动及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思想文识人类精神生产与经济活动及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思想文化的进步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注重课程资源化的进步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注重课程资源,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

34、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情感教育,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交流、融合)统文化的认同感。(情感教育,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的交流、融合)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思想文化活动是

35、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习的基本内容之一。第22页/共60页(二

36、)高考考情分析:(二)高考考情分析:近几年文综命题关于考查文化史的基本规律:近几年文综命题关于考查文化史的基本规律: 主要考查思想文化现象的纵向、横向发展规律:主要考查思想文化现象的纵向、横向发展规律:纵向纵向思想文化现象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思想文化现象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横向横向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互动关系;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互动关系; 不同地域、类型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地域、类型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高考试题的文化史考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试卷从高考试题的文化史考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试卷文化史所呈现的特点:文化史所呈现的特点:1渗透了我国史

37、学研究和大学历史教育发展显示的新趋势。渗透了我国史学研究和大学历史教育发展显示的新趋势。即文即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尤其是加强了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尤其是加强了对文明史观的考查,在对文明史观的考查,在”文明史观文明史观”命题走势下,文化史的考查地位命题走势下,文化史的考查地位日渐重要,我们要把这个理念通过讲课和平时的训练,潜移默化的日渐重要,我们要把这个理念通过讲课和平时的训练,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传授给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构成的三足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构成的三足鼎立的态势已经很明显,总

38、体看,从近几年的全国卷以及地方卷的高立的态势已经很明显,总体看,从近几年的全国卷以及地方卷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已经凸现出来。思想文化史内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考历史试题中已经凸现出来。思想文化史内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的省份,考查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的省份,考查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外文化史中的思想史,近年来成为高考的文科综合卷中考查的热点,中外文化史中的思想史,近年来成为高考的文科综合卷中考查的热点,以天津卷为例说明:以天津卷为例说明:第23页/共60页2006年14题考了中国近代的思想之争、16题考了活字印刷术、17题考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39、,每题4分,37题考了自明清以来到19世纪90年代的中西文化交流29分,共41分。 2007年13题考了张衡、14题考了第三次科技革命、21题考了三民主义、23题考了启蒙思想,各4分,37题考了中外的思想与政治的关系32分,共48分。 2008年37题考了中外思想、教育31分。2009年对于文化思想史考察比例相对少。2009年4题考了维新思想梁启超、7题考了世界文学、12题材料一、三考了古代民本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思想,总计12分。第24页/共60页2以文化史为依托,立体、交叉地考查政治、经济等相关内容。以文化史为依托,立体、交叉地考查政治、经济等相关内容。 与文明史构成有机的整体,试题注

40、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文化史的与文明史构成有机的整体,试题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文化史的考察不是孤立的,它以文化史为切入点考察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中外文考察不是孤立的,它以文化史为切入点考察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中外文化的联系相互交错。化的联系相互交错。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从命题角度看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从命题角度看,着眼于思想演变的背着眼于思想演变的背景、产生的影响景、产生的影响,对各种思想体系的评价和分析对各种思想体系的评价和分析,形成了三个结合,即:政治形成了三个结合,即: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者的结合;中外思想文化的结合;思想文化与当今社史、经济史、文

41、化史三者的结合;中外思想文化的结合;思想文化与当今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结合。复习教学中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结合。复习教学中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现象现象文化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文化现象的演变历程、文化现象的演变历程、发展脉络、历史足迹发展脉络、历史足迹等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继承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发展相统一 等纵向规律等纵向规律文化的差异、文化的文化的差异、文化的传播与更新、传播与更新、 文化与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时代的关系 、各领域、各领域文化成果的关系文化成果的关系多样性与多元化规律多样性与多元化规律 交流与碰撞规律交流与碰撞规律 (1)遵循从文化现象到文

42、化发展规律的过程。)遵循从文化现象到文化发展规律的过程。 (2)知道有什么。宏观把握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单元下的专题。知道有什么。宏观把握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单元下的专题。 第25页/共60页3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让题目出彩,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让题目出彩, 试题角度的多元化趋势加强。试题角度的多元化趋势加强。 教材是课程的资源之一,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教材是课程的资源之一,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而高考会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而高考会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来命题,超越教材来综合考查考生对学科能

43、力的掌握程度已成为来命题,超越教材来综合考查考生对学科能力的掌握程度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用材料进行补位。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用材料进行补位。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现了历史的时代功能。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现了历史的时代功能。第26页/共60页(三)文化史复习的基本原则:(三)文化史复习的基本原则: 1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高考试题的特点,在复习中划分三个专题,即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高考试题的特点,在复习中划分三个专题,即: 思想史专题:思想史专题:中西方的思想发展史。中西方的思想发展史。 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演变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思想

44、解放潮流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 成果、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成果、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中外科学技术史专题中外科学技术史专题:包括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现代中国的科学:包括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现代中国的科学 技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技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中外文学、艺术史专题:中外文学、艺术史专题:包括中国古代、现代的文学艺术、包括中国古代、现代的文学艺术、19世纪世纪 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2在三个专题的框架内,从以下三方面微观处理:在三个专题的框架内,从以下三方面微观处理: 知道是什么,一是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二是梳

45、理基本线索,形成专知道是什么,一是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二是梳理基本线索,形成专题背景下的通史。题背景下的通史。 知道为什么,加强知识的规律性总结,适度的升华。三部分层层递知道为什么,加强知识的规律性总结,适度的升华。三部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高考设问梯度的要求。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高考设问梯度的要求。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思想文化史。所谓历史的角度,就是要把文化中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思想文化史。所谓历史的角度,就是要把文化中的思想、科技、文学、美术、音乐等内容放到特定的时代社会环境中去的思想、科技、文学、美术、音乐等内容放到特定的时代社会环境中去考察,探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整

46、个历史进程的影响。牢牢考察,探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牢牢把握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时期的社会产生影响,把握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时期的社会产生影响,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一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一原理的体现。文化又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规律。原理的体现。文化又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规律。第27页/共60页(四)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四)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思想史的复习。本专题包括古代的儒家思想演变、近代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以及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复习

47、中注意与必修一必修二及选修教材的联系,围绕两大主题去把握:一是思想产生和演变的历程与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的关系。二是其思想对历史进程、社会发展的影响。第28页/共60页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

48、的发展。)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学思想的发展。【强化基础知识方法强化基础知识方法】其一,教师列表归纳,让学生回归教材完成,项目包括其一,教师列表归纳,让学生回归教材完成,项目包括 朝代(从春秋到明清)、代表人物、主张、地位、影响。朝代(从春秋到明清)、代表人物、主张、地位、影响。其二,学生完成知识框架图示其二,学生完成知识框架图示其三,同步巩固练习其三,同步巩固练习其四,依据复习内容,适当补充材料,以丰富学生思维载体同时其四,依据复

49、习内容,适当补充材料,以丰富学生思维载体同时 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的能力。第29页/共60页明清之际明清之际王阳明王阳明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李贽李贽 顾炎武顾炎武黄宗羲黄宗羲王夫之王夫之春秋战国春秋战国西西 汉汉宋宋 朝朝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学产生儒学产生董仲舒董仲舒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程颐程颐程颢程颢朱熹朱熹明明 朝朝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挑战儒学正统的新思想出现挑战儒学正统的新思想出现与启蒙思想相比较与启蒙思想相比较与古

50、希腊的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人文主义思想比较想比较第30页/共60页【教师重点讲的内容教师重点讲的内容】一、基本线索一、基本线索二、规律性知识:二、规律性知识: 1、演变规律、演变规律(1)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兴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形成新的儒战国蔚然大宗,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明清批判继承、构成时代特色新思想,维新出新意、新文化学体系、明清批判继承、构成时代特色新思想,维新出新意、新文化运动动摇、新时期焕发新春的过程。运动动摇、新时期焕发新春的过程

51、。(2)就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就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这正是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够长久不衰原因。儒家思想能够长久不衰原因。 引深:一个民族、一种思想要想充满活力,就必须要继承、发展、完善、与时俱进。引深:一个民族、一种思想要想充满活力,就必须要继承、发展、完善、与时俱进。(3)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 (4)思想解放是社

52、会变革的先导。如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如百家争鸣。第31页/共60页2、演变原因、演变原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经济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作用。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作用。(2)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义中央集权制度;(

53、3)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就要求思想的高度)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就要求思想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大一统大一统”的思想体系。的思想体系。3、评价:、评价:第32页/共60页拓展内容拓展内容拓展:拓展:(1)如何评价古代民本思想)如何评价古代民本思想(2)小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社会转型时期。加强与必修一、二知识的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小结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社会转型时期。加强与必修一、二知识的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3)比较春秋战国思想与古希腊

54、人文主义思想)比较春秋战国思想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4)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5)古代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比较)古代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比较拓展:拓展: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思想文化领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思想文化领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拓展内容:拓展内容:小结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社会转型时期)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学等方面归纳。小结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社会转型时期)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学等

55、方面归纳。对比黄宗羲与韩非子关于君主专制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原因对比黄宗羲与韩非子关于君主专制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原因比较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及导致不同的原因。比较明清时期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及导致不同的原因。 第33页/共60页与专题相关内容的链接与专题相关内容的链接:(七七)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儒家思想出“新意新意”(八)儒家思想被利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八)儒家思想被利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尊孔复古尊孔复古”逆流逆流(九)儒学统治地位动摇九)儒学统治地位动摇新文化运动前期新文化运动前期 特点: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继续,

56、特点: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继续,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文化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文化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它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十)儒学焕发新春十)儒学焕发新春文革结束至今文革结束至今第34页/共60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欧洲的启蒙运动欧洲的启蒙运动相似相似都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都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反封建斗争发挥启蒙作用都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反封建斗争发挥启蒙作用异异性性质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

57、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运动地地位位没有成为当时思想的主流思想没有成为当时思想的主流思想是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流思想作作用用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原原因因经经济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脆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脆弱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较大发展政政治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压制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压制封建专制的阻碍封建专制的阻碍思思想想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的束缚和限制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的束缚和限制人们的

58、思想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第35页/共60页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影响。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 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历史

59、发展的重大意义。【强化基础知识方法强化基础知识方法】(1)列表归纳所属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影响、结果。)列表归纳所属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影响、结果。(2)比较各种派别的思想主张:林魏与洋务派、洋务派与维新)比较各种派别的思想主张:林魏与洋务派、洋务派与维新派、维新派与革命派派、维新派与革命派(3)利用图示巩固基础知识)利用图示巩固基础知识(4)依据复习内容,适当补充材料,以丰富学生思维载体同时)依据复习内容,适当补充材料,以丰富学生思维载体同时 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决的能力。(5)同步巩固练习)同步巩固练习第

60、36页/共60页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一个一个主题主题“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向欧美学习向欧美学习两个方向两个方向向苏俄学习向苏俄学习第37页/共60页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两个方向两个方向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救亡图存)(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器物器物制度制度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向苏俄学习向苏俄学习第38页/共60页【教师讲解重点教师讲解重点】基本线索基本线索: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

61、主阶级)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改革派、 洋务派为代表,坚持洋务派为代表,坚持“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

62、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其间经历了台。其间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到“走中国特色的革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第39页/共60页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主要特点: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在斗

63、争中不断吸取先进文化,获得新生。救亡图存,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旋律。近代前期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救亡图存、克服民族危机是近代中国人对外学习的动机之一。就过程而言,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学习西方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伴随着是否学、学什么、怎样学、学哪国的过程。第40页/共60页(五)思想文化问题分析思维公式(五)思想文化问题分析思维公式文化现象原因的分析思维公式社会存在 文化继承 阶级要求思想变化原因分析思维公式社会存在变化 阶级力量变化 阶级立场变化思

64、想传播(或被排除)原因分析思维公式社会存在 思想特点 阶级立场思想作用大小的原因分析思维公式社会存在 思想成熟性 应用者状况第41页/共60页补充拓展内容:补充拓展内容:(1)制度变革阶段补充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相关内容)制度变革阶段补充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相关内容(2)对比维新派与激进派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点,分)对比维新派与激进派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点,分 析原因。析原因。(3)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维新变法思想对待传统文化)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维新变法思想对待传统文化 的相似点,分析原因。的相似点,分析原因。 (4)对古代儒学独尊、近代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店、)对古代儒学独尊、近代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店、

65、 当今官方大型祭孔现象的认识当今官方大型祭孔现象的认识第42页/共60页(5)15-19世纪中外思想发展的主题和特点世纪中外思想发展的主题和特点第43页/共60页(6)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动因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动因外因外因: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带来的文化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带来的文化的冲击内因内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成长,要求创造和发展为它服务的新文化长,要求创造和发展为它服务的新文化根本动力根本动力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需要不断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

66、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第44页/共60页与人关系的作用,又有以人为本与人关系的作用,又有以人为本 ,反对暴政的思想,既主张以礼治国,反对暴政的思想,既主张以礼治国,又要求统治者及时改良社会政治。又要求统治者及时改良社会政治。因此要排除。因此要排除。答案:答案:C第45页/共60页第46页/共60页第47页/共60页第48页/共60页第49页/共60页第50页/共60页第51页/共60页1 1、 魏源作为新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魏源作为新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 )A A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 B B编写编写海国图志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介绍外国史地C C提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D D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器器2 2、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近代以来儒家学说不、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近代以来儒家学说不断受到拷问和冲击。下列图片能反映对儒学冲击最大的历史事断受到拷问和冲击。下列图片能反映对儒学冲击最大的历史事件是:(件是:( ) A B C DCC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