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546607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下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 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B. 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C. 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乙D. 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各种体液之间的关系可知,丙是细胞内液,乙是血浆,甲是组织液。【详解】如果甲组织液与乙血浆之间的水分失去平衡,例如血浆蛋白含量过低,会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正常

2、情况下,生活在血液中的血细胞等的细胞内液可通过细胞膜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组织液(甲)与血浆(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够将组织液(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血浆(乙),维持组织液的渗透压的稳定,C正确;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D正确。故选B。【点睛】准确判断题图中各体液代表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蛋白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进入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途径是A. 消化道血浆细胞内液B. 消化道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血浆细胞内液D. 消化道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组成【详解】蛋白质在

3、人体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穿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胰岛,进入胰岛B细胞内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因此,蛋白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进入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途径是:消化道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的体液为组织液。3.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

4、本题考查内环境,考查对内环境组成及成分的理解。明确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生理过程的发生场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于细胞内;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于内环境;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结合发生于突触后膜;血浆中存在碳酸氢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选D。4. 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c周围的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5、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 只有B. 只有C. 只有D. 【答案】D【解析】周围的毛细血管壁破损,导致血浆蛋白外渗,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从而发生组织水肿,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从而发生组织水肿,正确;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代谢废物无法运输出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正确;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外渗,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从而发生组织水肿,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导致血浆蛋白外渗,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从而发生组织水肿,正确。【考点定位】人体内环境

6、【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图中ABC构成了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其中A为血浆,B为淋巴,C为组织液。1表示血管,2表示淋巴管,3表示组织细胞。5.如图表示实验条件下,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正常浓度约为0.5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

7、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盐浓度下生存;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说明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强。【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正确;丙的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甲,乙的调节能力最弱,、正确,正确。因此,说法正确的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够从曲线图分析三种海蟹的调节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

8、液分别增加10mL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配不同,B错误;钠离子在细胞膜上有相应载体,它不断地把细胞内的钠离子运出细胞,造成细胞外的钠离子总是高于细胞内,CD错误。【考点定位】无机盐的作用7.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

9、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 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答案】D【解析】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糖糖,因此血糖含量的调节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A正确;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B正确;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而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所以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D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与调节8.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

10、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 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答案】B【解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地流向细胞外,A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是组织液中的水过多引起的,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反而会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含量下降,C错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错误。【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的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

11、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内环境、神经调节等知识的综合,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9.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为脑细胞,处的氧气浓度低于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 若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处的血糖浓度低于处C. 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D. 若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和【答案】D【解析】【分析】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组织细胞,表示淋巴,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详解】若为脑细胞,脑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需要消耗大

12、量的氧气。处的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脑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C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处。因此,处O2的浓度高于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A错误;若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血糖浓度相对较低,但骨骼肌细胞还要消耗葡萄糖,故处的血糖浓度高于处,B错误;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相对较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随血液循环流动处。因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处,C错误;若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于细胞内液()和血浆(),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内

13、环境的组成成分,准确判断题图中各序号表示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运动员进行跳高比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A【解析】神经递质小泡存在突触前膜,不属于内环境,错误;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

14、浆中,属于内环境,正确;血浆成分稳定只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错误;体内环境稳态中,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是相对稳定的,错误;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进而淋巴增加,正确;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生病,如遗传病,错误;运动员进行跳高比赛时,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变化,调节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错误。因此,以上说法正确的只有,故选A。11.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B【解析】线粒

15、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会产生大量的ATP,A正确;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出来,这个过程要消耗ATP,但释放之后,穿过突触间隙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故本题的答案选择B。12. 某人右侧下肢因受外伤造成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反射弧的相关知识。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

16、、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人腰椎部受到了外伤,说明腰椎部的脊髓部位受损伤,有可能损伤了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从而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由于有感觉,所以传入神经没有受损伤。因此选A。13.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A. 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 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

17、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 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细胞间(突触)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abbc,所以刺激b点产生的兴奋会同时传到a、c,a、c间不会产生电位差,A1不偏转,当兴奋先后传到d点和e点时,d、e间都会产生电位差,因此A2会发生两次反方向的偏转;刺激f点时产生的兴奋,只能传到e点,所以A2只发生一次偏转,A1不偏转。综上分析,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

18、的传递。【名师点睛】此类问题常以模式图为载体进行考查,因此在平时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图文结合,进而达到巩固熟记基础知识的目的。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判断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和偏转方向。14.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处理方式、作用机理或对应结果,正确的是A. 图甲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某种药物处理使Na通道未开放B. 如果某药物使Cl通道打开,会出现图丁所示结果C. 如果利用药物阻断K通道,会出现图乙结果D. 图乙和图丁结果的处理方法相同【答案】B【解析】图甲虚线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Na+内流量减少,可能是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A错误;图丁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

19、变大,可能是处理后Cl-内流导致的,B正确;图乙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Na+内流受阻,可能是种药物处理使Na+通道未开放,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乙和图丁结果的处理方法不同,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15.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缺图)A. 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 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C. 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D. 局部电流在轴突膜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e【答案】A【解析】【分析】静

20、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向前传导,受刺激处恢复为静息电位,即内负外正。【详解】由题意可知,b、d区域被髓鞘细胞包裹,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c区域受到刺激,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但膜内同时存在阳离子和阴离子,B错误;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的通透性

21、较小,C错误;b、d区域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c区域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局部电流在轴突膜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不同B.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 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A【解析】【分析】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各级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

22、还与生物节律有关脑干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详解】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A正确;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错误;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C错误;排尿中枢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错误。故选A。【点睛】熟记各级神经中枢的生理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

23、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促进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 局麻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但不是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答案】B【解析】图2显示:局麻药单独使用时,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分析图1可知:-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24、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错误;该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是堵塞了通道蛋白,导致Na+无法内流,使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兴奋,而-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所以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18.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B. 若乙神经元兴奋

25、,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C.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 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据图分析,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乙酰胆碱和5一羟色氨酸都与突触后膜相对应的受体结合,两者的受体不同,A错误;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丙神经元不兴奋,B错误;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26、D错误。19.关于细胞和细胞器中有关增大表面积的方式和作用,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内质网通过膜折叠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B. 线粒体内膜内折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从而有利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进行C. 神经细胞表面形成了树突和轴突,主要是为了有利于酶的附着D. 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大色素和酶附着面积,有利于光反应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名称功能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27、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坚挺溶酶体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无膜细胞器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中心体一般认为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有关【详解】内质网通过膜折叠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因此,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可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从而有利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进行,B正确;神经细胞表面形成了树突和轴突,树突的形成增大了接收信息分子的面积,C错误;光合反应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因此,叶绿

28、体的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可增大色素和酶附着面积,有利于光反应进行,D正确。故选C。【点睛】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C【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故A错。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

29、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只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味觉而没有作出反应,故不属于反射,B错。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的突触联系,以形成条件反射,故C正确。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故D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1.如图表示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刺激强

30、度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 刺激强度在S5S8时期,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C. 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D. 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的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刺激强度从S1增加到S4过程中,神经细胞膜电位没有发生变化;S5增强到S8过程中,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且膜电位变化并没有随着刺激的增强而增强。【详解】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膜电位没有发生变化,A正确;在S5S8时期,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大量钠离子内流,B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神经细胞膜电位没有发

31、生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虽然刺激强度不断增强,但动作电位的强度不会增强,D错误。故选D。【点睛】结合题图分析刺激强度与膜动作电位强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电表与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有效刺激后,根据电表指针变化做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兴奋到达a处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B. 若刺激能引起神经冲动的传导,则图中波峰的大小不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C. 若减小图甲ab两点间的距离,则图乙中的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则两个波峰重

32、叠为一个,其峰电位不变D. 若刺激部位为ab中点,电表指针也会发生偏转【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向前传导,受刺激处恢复为静息电位,即内负外正。【详解】兴奋到达a处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为由外正内负外负内正,A正确;若刺激能引起神经冲动的传导,说明这个刺激应该大于等于阈刺激,神经冲动的传导表现为全或无的特征,膜电位变化

33、不会随着刺激的强度改变而变化,B正确;若减小图甲ab两点间的距离,乙图曲线的两个峰值之间的距离会减小,所以图乙中的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相当于a、b重合,兴奋到达a时也就是到达b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外负内正,兴奋过后,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故只有一个峰值,不是两个波峰重叠,C错误;刺激在ab中点时,兴奋会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当兴奋到达a、b点时,a、b点同时表现为外负内正,电表指针向右偏转,D正确。故选C。【点睛】注意:单根神经纤维“全或无”特性:动作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当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不会产生动作电位;当刺激强度达到

34、阈值,会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的幅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23.-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 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 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 肌肉僵直、肌肉僵直【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使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产生一次膜电位的变化。【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银环蛇毒能

35、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从而使受体不能与神经递质结合,兴奋传导受阻,出现肌肉松弛的现象。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无法被清除,持续起作用,出现肌肉僵直的现象。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 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 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 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过程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 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答案】C【解析】轴突末端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瞬间增

36、大促进了过程即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故A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因为膜需要融合,故B正确。过程是钠离子内流,但不是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是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后导致的动作电位的产生,故C错误。过程是将神经递质重新摄入到突触前膜内,所以可以避免神经递质一直存在突触间隙中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故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关于兴奋传递的3个易错点(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2)递质的去向

37、: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3)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25.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胰液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 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 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D. 对比说明胰液分泌

38、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和对比,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为是否分泌胰液;和对比,自变量为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否含有神经,因变量为是否分泌胰液;和对比,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为是否分泌胰液。【详解】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错误;和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有关;和对比,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因此,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B正确;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C正确;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不是稀盐

39、酸直接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26.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答案】C【解析】【分析】1、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详解】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因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A错误;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导致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

40、,B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减少,C正确;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减缓,D错误。故选C。【点睛】熟记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7. 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三类物质的共性是A.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B.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C. 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 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少数酶是RNA,部分激素是蛋白质,A错误;酶作用于底物发挥作用,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于特定的受体,B正确;酶不作用于细胞,C错误;酶不具有信息传递作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化

41、合物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8.下面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给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天后,该小鼠新陈代谢增强,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B. 给正常小鼠饲喂一定量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C. 在一个反射弧中,若刺激某个神经纤维,则兴奋在该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D. 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由于环境温度下降,大白鼠出现的生理反应是耗氧量减少,体表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

42、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详解】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使得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减少, A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饲喂后胰岛素被水解而失去活性,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上双向传导,因此刺激某个神经纤维,则兴奋在该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C正确;大白鼠属于恒温动物,适宜生活环境温度在25左右,当它从适宜温度进入比较寒冷的环境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来分解有机物,增加产热,同时体表血管收缩来减少热量散失,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D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甲状

43、腺激素的作用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分级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 胰岛素促进、等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血糖平衡是血糖来源等于血糖去路。2、胰岛素是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升高血糖。【详解】由于肌肉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A错误;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抑制肝糖元的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B错误,D正确;胰高血糖素由

44、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为葡萄糖()以及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C错误。【点睛】注意: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30.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小鼠症状座位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答案】A【解析】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也

45、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做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所以本题应该选A。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31.

46、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 促性腺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雌激素【答案】D【解析】卵巢主要产生雌性激素,它的合成和分泌又受脑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的控制。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而发挥作用的,脑垂体提取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可通过培养液直接作用于卵巢。没有下丘脑和垂体的存在,A、B、C项的激素含量不可能增加。3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

47、 当胰岛素浓度为40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C. 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随着血浆胰岛素浓度的增加,曲线a逐渐降低,曲线b逐渐增大,说明曲线a表示血糖补充速率,曲线b血糖消耗速率。【详解】由分析可知,曲线a表示血糖补充速率,曲线b血糖消耗速率。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缓,A错误;当胰岛素浓度为40U/mL时,血糖的消耗速率大于血糖的补充速率,故血糖浓度无法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胰岛素可以促进肝脏、肌肉等

48、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从而提高血糖消耗速率,C正确;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导致血糖浓度过低,使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D错误。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33.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 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D. 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通过细胞呼吸,可将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中的比较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储存

49、于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小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呼吸减弱,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钾离子外流恢复正常,细胞膜电位变化不明显,钙离子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到抑制,C错误。由题图信息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浓度变化,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考点定位】血糖调节,胰岛素【名师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血糖调节,胰岛素的释放相关知识,弄清题目所给图形中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图示判断出相

50、关过程变化对胰岛素释放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34.当小白鼠所处环境由25度降至5度,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A.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 增加、减少、减少、不变C.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进入内环境,使内环境溶液的浓度降低从而导致渗透压下降。【详解】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小白鼠所处环境由25度降至5度时,为了维持体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产热增多,导致耗氧量增加。同时,汗腺分泌的汗水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

51、重吸收减少,致使尿量增加。由于体温恒定,所以体内酶活性不变。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了解体温调节平衡的具体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5. 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B. 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C. 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 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在蛋白质载体的协助下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所以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A正确;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

52、,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从上往下流引起膜电位变化,变成外负内正,B错误;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在神经信号传来时,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排到突触间隙中,所以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C正确;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若将磷脂分子层平展与水面上,则磷脂分子头部(c)与水面相接触,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36.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 若切除垂体,则也会减少,因为减少,从而负反馈于下丘脑,导致减少B.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C. 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 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53、【答案】A【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详解】切除垂体,无法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缺少促甲状腺激素的刺激,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致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A错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新陈代谢旺盛,B正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缺碘会使得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高于正常水平,C正确;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与甲状腺激素有相似的生理效应,D正确。故选A。【点睛】熟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7.下图表示

54、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I、II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A. 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受体、甲状腺素B. 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C. 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D. 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细胞I是分泌细胞,细胞II是靶细胞,物质M是信息分子,物质N是受体。【详解】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受体,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细胞I是垂体细胞,细胞II是甲状腺细胞,物质M是促甲状腺激素, N是受体,A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作用

55、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促进肝糖原水解。因此,细胞I是胰岛A细胞,细胞II是肝细胞,物质M是胰高血糖素,物质N是受体,B错误;兴奋传导至传入神经元末梢,使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产生一次膜电位的变化。传入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中枢神经元上的受体,传出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效应器的细胞膜上的受体。因此,细胞I是传出神经元,细胞II是效应器的细胞,物质M是神经递质,物质N是受体,C错误;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因此,细胞

56、I是甲状腺细胞,细胞II是垂体细胞,物质M是甲状腺激素,物质N是受体,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激素调节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8.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B. 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C. 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D. 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激素由垂体产生,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2、由题图可知,本实验设置了切除胰腺及垂体前后的自身对照,自变量是生长素和胰岛素。【详解】本实验

57、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和胰岛素,因此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该实验中,切除胰腺及垂体前后可形成自身对照,不需要再增添空白对照组,B错误;单独注射生长素和胰岛素均会促进个体体重增加,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促进小鼠体重增加方面起协同作用,C错误;注射过多的胰岛素会使动物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该实验属于自身对照,同时从曲线图中了解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有促进个体体重增加的作用。39.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激素是有机分子 作用后被及时灭活 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

58、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是信息分子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2、一般,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详解】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身体各部位,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错误;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分子,例如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正确;激素作用后立即被灭活,正确;激素在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正确;激素是信号传导的分子,能够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行传达调节信息,正确;激素通过调节各种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

59、多种生命活动,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故选C。【点睛】识记激素的化学本质和调节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0.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 因温度降低而产生的冷觉是在下丘脑中形成D. 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与突触无关【答案】A【解析】【分析】简称中枢名称受损后的病症受损后的症状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详解】

60、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能听、能写、能说,但看不懂文字,B错误;冷觉在大脑皮层中形成,C错误;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故选A。【点睛】识记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便可解答本题。4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正常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的主要区别是_。(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

61、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答案】 (1). 血浆 (2).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 增加 (4). 降低 (5).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成分来源从消化道吸收而来;从组织液回渗而来;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从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而来;组织液细胞代谢产生;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细胞合成分泌的物质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淋巴细胞【详解】(1)正常情况下,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