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新规学习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0934020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4.6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防排烟新规学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防排烟新规学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防排烟新规学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资源描述:

《防排烟新规学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排烟新规学习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学习总结 周一航2018/10/15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学习总结2一、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GB51251-2017适用范围以及与适用范围以及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防火规范GB50016-2014 GB50016-2014 的关系;的关系;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四、系统控制 目录目录2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3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围一、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适用范围需要注意的

2、是第3.3.3条确有困难确有困难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的适用范围是改造项目,对于新建项目,专家认为改方案不叫困难,所以新建项目不要采用,对于条文中其他有“确有困难”字样的条款建议谨慎采用。通用条文指风口风速之类条款。3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4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围一、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适用范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条文中出现多种以建筑高度划分防排烟系统做法的条文,专家解释,定性的建筑高度指建筑本身的高度,其余建筑高度指系统服务高度。如下图3.1.2、3.1.3、3.2.1中建筑高度指建筑本身高度,定义由建筑专业确定。4建筑防排烟系

3、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5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围一、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适用范围而如下图3.3.1、3.4.2中建筑高度指系统高度,定义由暖通专业确定(可参考条文说明3.3.1)。简单的说就是“建筑高度XX米,需要做什么”指建筑本身高度(定性问题),如果说“建筑高度XX米,应该怎么做”指系统高度(定量),具体到项目,因规范中牵涉到建筑高度的条款很多,需结合条文解释、设计院,必要时咨询审图所以及消防队。5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6简单的说就是哪里需要防烟、排烟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5

4、条,防烟、排烟的做法以及风量计算看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一、一、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的关系6简单的说就是哪里需要防烟、排烟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7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围以及与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的关系;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 1、防烟部位对比 2、自然通风防烟对比 3、机械加压防烟对比 4、加压送风量计算对比 5、排烟部位对比 6、防烟分区对比 7、挡烟垂壁设计 8、中庭排烟设计 9、除中庭外其余区域排烟设计 10、补风系统设计 11、避难走道、系统分段、风机

5、位置、风管耐火极限等设计要求 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四、系统控制目录目录7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8防烟部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8防烟部位。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9防烟部位。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9防烟部位。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10防烟部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10防烟部位。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11自然通风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

6、对比防烟部位防烟部位自然通风前置条件自然通风前置条件多规高规(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新规(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10m建筑高度10m防烟楼梯间楼梯间靠外墙,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m2最高部位设置不最高部位设置不小于小于1m2可开启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外窗或开口尚应尚应在楼梯间外墙每5层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m2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前室自然排烟口面积不小于2.0m2可开启外窗或开口面积不小于2.0m2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自然排烟口面积不小于3.0m2

7、可开启外窗或开口面积不小于3.0m2(含共用前室,不含三合一前室)(含共用前室,不含三合一前室)封闭避难层(间)/(高规相对多规增加范围,因是封闭,所以不能自然排烟,只能加压送风)避难走道前室/(新规相对多规、高规增加范围,不能自然排烟,只能加压送风)避难层(间)(新规相对多规增加范围)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有效面积不小于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m211自然通风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防烟部位自然通12机械加压防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2机械加压

8、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13机械加压防烟。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13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14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防烟部位防烟部位机械加压送风机械加压送风不满足自然通风前置条件不满足建筑高度适用范围(公建大于50m,住宅大于100m)当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时不满足自然排烟多规高规新规多规高规新规防烟楼梯间楼梯间 机械加压X前室X 机械加压满足自然通风不满足自然通风自然排烟机械加压消防电梯间前室机械加压/合用前室机械加压满足自然通风不满足自然通风自然排烟机械加压封闭

9、避难层(间)/(高规相对多规增加范围,因是封闭,所以不能自然排烟,只能加压送风)避难走道前室/(新规相对多规、高规增加范围,机械加压,避难走道本身在满足3.1.9中条文时可不加压)避难层(间)/(新规相对多规增加范围,设置机械加压时,同时应在外墙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避难层(间)地面面积1%的可开启外窗)14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防烟部位机械加15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注注1 1:需要注意的是新规要求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楼梯间,在顶部应设置不小于1m2的固定窗。按条文解释及专家宣贯,设置固定窗的作用是方便后期一旦失火,烟气进入楼梯间后,可方便消防队员从外部

10、进行破拆,以便排除进入楼梯间内的烟气。此条与此条与3.2.13.2.1条虽说窗户面积一样,但一个是可开启(自然排烟),一个是固条虽说窗户面积一样,但一个是可开启(自然排烟),一个是固定窗(加压防烟),需要注意。定窗(加压防烟),需要注意。此条按专家宣贯,只能在顶部设置,且不允许通过风管、风道引出,如果严此条按专家宣贯,只能在顶部设置,且不允许通过风管、风道引出,如果严格执行,楼梯均需要靠外墙或者上屋面,对于商业综合体以及超高层核心筒格执行,楼梯均需要靠外墙或者上屋面,对于商业综合体以及超高层核心筒影响很大,目前尚未有对应明确的做法或指导意见。影响很大,目前尚未有对应明确的做法或指导意见。15机

11、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注1:需要注意16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注注2 2:需要注意的是当建筑高度为小于等于50m的公建或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且独立前室仅有一个门和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送。3.13条解决的是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等是需要自然通风还是加压送风。3.1.5条解决的是加压送风怎么做的问题,前提是不能自然通风,需要加压送风,而不是说有多个门就需要加压送风。16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注2:需要注意17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注注3 3:需要注意的是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楼梯间前室

12、、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加压送风仍需要满足条文3.1.3.2中加压送风口位于前室顶部及正对前室墙面,否则此种情况下楼梯间不允许自然排烟(楼梯间、前室、合(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均满足自然通风条件下仍是允许自然排烟的,见条文解释)用前室、共用前室均满足自然通风条件下仍是允许自然排烟的,见条文解释)同时根据防排烟培训专家宣讲以及培训群内的交流,一致认为应加压送风口只需要按字面意思正对前室入口墙面即可,不强求正对入口门(当然有条件正对更好)。加压送风口设置在顶部时应设置在进入前室的门上,而不是楼梯间门上(可参考图集)。17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注3:需要注意18机

13、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18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19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19机械加压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20楼梯间不设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防烟部位防烟部位防烟楼梯间不设防烟系统(包括自然排烟及机械加压)防烟楼梯间不设防烟系统(包括自然排烟及机械加压)多规高规新规防烟楼梯间前室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进行防烟,或前室、合用前室内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1、独立前室独立前室或合用前 室满足采用全敞开的阳台、凹廊;2、独立前

14、室独立前室、合用前室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分别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分别不应小于3.0m23、上述两个条件满足任意一个即可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20楼梯间不设防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防烟部位防烟21防烟部位对比-加压送风量计算简单对比(详细计算略)。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防烟防烟做法做法多规多规高规高规新规新规加压送风量(m3/h)系统负担层数加压送风量(m3/h)系统负担高度(m)加压送风量(m3/h)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1500020150002000024 h 503540036900203222000

15、2700050 h 1003710040200楼梯间自然通风,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加压送风2200020220002700024 h 5042400447002032280003200050 h 1004500048600前室不送风,楼梯间加压送风2500020250003000024 h 5036100392002032350004000050 h 1003960045800防烟楼梯间与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新规含独立前室)防烟楼梯间1600020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24 h 50防烟楼梯间2530027500合用前室1200016000合用前室2480025800合用前室1300

16、02032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50 h 100防烟楼梯间2780032200合用前室1800022000合用前室260002810021防烟部位对比-加压送风量计算简单对比(详细计算略)22防烟部位对比-风量计算简单对比(详细计算略)。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计算基础多规计算是按多规计算是按1 1个个1.5m*2.11.5m*2.1双扇门,高规与新规范一致,对于单扇门均为乘以双扇门,高规与新规范一致,对于单扇门均为乘以0.750.75系数,多个门情况下,多规、高规均为系数,多个门情况下,多规、高规均为1.51.751.5

17、1.75系数,新规范要求计算系数,新规范要求计算确定。确定。22防烟部位对比-风量计算简单对比(详细计算略)。23防烟部位对比-风量计算简单对比(详细计算略)。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计算基础23防烟部位对比-风量计算简单对比(详细计算略)。24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围以及与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的关系;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 1、防烟部位对比 2、自然通风防烟对比 3、机械加压防烟对比 4、加压送风量计算对比 5、排烟部位对比 6、防烟分区对比 7、挡烟

18、垂壁设计 8、中庭排烟设计 9、除中庭外其余区域排烟设计 10、补风系统设计 11、避难走道、系统分段、风机位置、风管耐火极限等设计要求 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四、系统控制目录目录24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25排烟部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25排烟部位。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26排烟部位。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26排烟部位。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7排烟部位(本次对比仅比较民用建筑,厂房、仓库部分未列)。建筑设计

19、防火规范GB50016-2014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27排烟部位(本次对比仅比较民用建筑,厂房、仓库部分未列)。28排烟部位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排烟部位排烟部位排烟前置条件排烟前置条件多规高规新规一类高层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走道公共建筑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内走道,其他建筑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疏散走道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内走道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疏散走道中庭需要高层建筑的中庭需要地上房间公共建筑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比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

20、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28排烟部位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排烟部位排烟前置条件多29排烟部位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排烟部位排烟部位排烟前置条件排烟前置条件多规高规新规一类高层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半地下室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 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

21、所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29排烟部位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排烟部位排烟前置条件多30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30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31排烟部位对比-防烟分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1排烟部位对比-防烟分区。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32排

22、烟部位对比-防烟分区。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32排烟部位对比-防烟分区。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33排烟部位对比-防烟分区。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防烟分防烟分区划分区划分多规多规高规高规新规新规防烟分区划分部位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小于等于6.0m 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6.0m 的房间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或部位防烟分区面积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空间净高空间净高m最大允许面积m2长边最大允许长度mH3.0500243.06.0200060

23、(具备自然对流条件不大于75)防烟分区划分方式防烟分区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以及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 的不燃烧体等进行分隔。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划分,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新规中走道宽度1/2 H自然排烟2.2mH2.5m500mm1、挡烟垂壁深度深度不能低于储烟仓厚度厚度2、挡烟垂壁与储烟仓的关系见图集P7172页图示2.5mH3.0m 500600mm机械排烟2.2m3.0m1.9m自然排烟0.2H机械排烟3.0mH5.0m500mm5.0m17000m3换气4次/h,且不小与10

24、2000m3/h体积17000m3换气4次/h,且不小与102000m3/h中庭周边场所中庭周边场所不需设排烟系统,仅在回廊设排烟系统,回廊排烟满足4.6.3.3条规定中庭排烟量不小于40000m3/h自然排烟自然排烟口净面积不小于中庭地面面积的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小于中庭地面积的5%中庭周边场所中庭周边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排烟量同机械排烟量,自然排烟窗(口)按计算烟量0.5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中庭周边场所中庭周边场所不需设排烟系统,仅在回廊设排烟系统排烟量同机械排烟量,自然排烟窗(口)按计算烟量0.4m/s计算有效开窗面积43排烟部位对比-中庭排烟对比。二、

25、新旧规范条文对比44排烟部位对比-中庭排烟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注注1 1:条文中所有的开窗面积如果未标注有效面积,则均指可开启面积 有效面积需参照4.3.5条规定以及图集P89-P91页解释44排烟部位对比-中庭排烟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注45排烟部位对比-中庭排烟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45排烟部位对比-中庭排烟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46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46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二、新47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

26、,其他区域排烟计算。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7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二、48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48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二、49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49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二、50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建筑防排烟系统技

27、术标准 GB51251-2017 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50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二、51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条件和部位条件和部位排烟量排烟量条件和部位条件和部位排烟量排烟量多规高规新规担负一个防烟分区60m3/(h.m2),且不小于7200m3/h建筑空间净高6.0m的场所60m3/(h.m2),且不小于15000m3/h室内净高大于6m不划分防烟分区的房间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空间净高6.0m的场所按4.6.64.6.13条进行计算,并比较4.6.3条表格中的数据取大值担负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烟分区

28、最大防烟分区面积 X 120m3/(h.m2)担负多个防烟分区防烟分区具有相同净高6.0m按最大防烟分区排烟量计算6.0m同一防火分区中任意两个相邻相邻防烟分区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防烟分区具有不同净高6.0m对每个场所的排烟量进行计算,并取最大值51排烟部位对比-除中庭外,其他区域排烟计算。二、52排烟部位对比-公共建筑,走道或回廊排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条件条件机械排烟量机械排烟量自然排烟自然排烟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13000m3/h走道两端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m2的自然排烟口且两侧自然排烟口距离不小于走道长度的2/3公共建筑,房间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60

29、m3/(h.m2),且13000m3/h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口52排烟部位对比-公共建筑,走道或回廊排烟。二、新53排烟部位对比-补风系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53排烟部位对比-补风系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54排烟部位对比-补风系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规范规范设置部位及前置条件设置部位及前置条件补风量补风量多规地下建筑和地上密闭场所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不小于排烟量的50%高规

30、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新规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地上房间外,设置机械排烟的场所不小于排烟量的50%54排烟部位对比-补风系统。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规55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围以及与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的关系;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 1、防烟部位对比 2、自然通风防烟对比 3、机械加压防烟对比 4、加压送风量计算对比 5、排烟部位对比 6、防烟分区对比 7、挡烟垂壁设计 8、中庭排烟设计 9、除中庭外其余区域排烟设计 10、补风系统设计 11、避难走道、系统分段、风机位置、风管耐火极限等设计要求 三

31、、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四、系统控制五、其他 目录目录55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56防烟部位对比-避难走道及其前室设计要求。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56防烟部位对比-避难走道及其前室设计要求。二57防烟部位对比-封闭楼梯间设计要求。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57防烟部位对比-封闭楼梯间设计要求。二、新旧58防烟部位对比-系统分段设计要求。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防排烟系

32、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此处建筑高度指系统高度,见条文说明。此处建筑高度指系统高度,见条文说明。施工图阶段需要审核分段处结构板的设置(正弘城项目出现过分段处暖通未施工图阶段需要审核分段处结构板的设置(正弘城项目出现过分段处暖通未提资或提资后结构未预留板的错误,造成后期改造困难)提资或提资后结构未预留板的错误,造成后期改造困难)58防烟部位对比-系统分段设计要求。二、新旧规59防烟部位对比-楼梯间地上及地下部分加压送风设计要求。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59防烟部位对比-楼梯间地上及地下部分加压送风设计要求60防烟部位对比

33、-加压风机位置设置。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无明确要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无明确要求,但一般参照多规执行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60防烟部位对比-加压风机位置设置。二、新旧规61防烟部位对比-加压风机位置设置。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新规相比老规严格很多,几乎每一条都影响很大,对于第新规相比老规严格很多,几乎每一条都影响很大,对于第2 2条和第条和第4 4条,要求条,要求送风机设置在系统下部,虽说规范中只是送风机

34、设置在系统下部,虽说规范中只是“宜宜”,但听说审图均提了,解决,但听说审图均提了,解决办法要么方案前期考虑,要么同设计院、审图所专家提前沟通。办法要么方案前期考虑,要么同设计院、审图所专家提前沟通。加压风口与排烟口的距离要求向原事故排风与补风的距离要求(水平加压风口与排烟口的距离要求向原事故排风与补风的距离要求(水平20m20m,垂,垂直直6m6m)看齐。)看齐。61防烟部位对比-加压风机位置设置。二、新旧规62防烟部位对比-风管耐火极限。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风管增加了耐火极限要求,需要采用防火风管,专家宣讲时建议风管喷涂防风

35、管增加了耐火极限要求,需要采用防火风管,专家宣讲时建议风管喷涂防火涂料或采用专用耐火风管(玻璃棉不算耐火材料,会融化,火涂料或采用专用耐火风管(玻璃棉不算耐火材料,会融化,岩棉?岩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无明确要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无明确要求62防烟部位对比-风管耐火极限。二、新旧规范条63防烟部位对比-风管耐火极限。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63防烟部位对比-风管耐火极限。二、新旧规范条64防烟部位对比-风管耐火极限。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建筑

36、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64防烟部位对比-风管耐火极限。二、新旧规范条65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围以及与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的关系;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四、系统控制五、其他 目录目录65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66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第第3.4.13.4.1、3.4.23.4.2条条此条对建筑的影响是计算风量加大了很多,选用风机仍需要放大此条对建筑的影响是计算风量加大了很多,选用风机仍需要放大1

37、.21.2倍,风井倍,风井需要加大。需要加大。66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67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第第3.2.13.2.1条条此两条要求楼梯间无论自然通风还是加压送风,顶部均需要开窗或者固定窗,此两条要求楼梯间无论自然通风还是加压送风,顶部均需要开窗或者固定窗,此条的作用就是要求建筑要把楼梯间靠外墙,方案阶段应规避内部楼梯间或此条的作用就是要求建筑要把楼梯间靠外墙,方案阶段应规避内部楼梯间或者不通向屋面的楼梯间。者不通向屋面的楼梯间。67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68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

38、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68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69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69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70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下图为错误做法下图为错误做法70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71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正确做法(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靠外墙)71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72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

39、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对于超高层核心筒内的楼梯间,如果楼梯在中间位置,地下室的楼梯间和中低区的楼梯间难以解决开窗问题对于地下楼梯间可行的解决办法有两种:1、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分开,布置在靠外墙;2、地下室楼梯间靠核心筒外侧,剪力墙上开窗,开窗处在一层局部架空处理,当作室外;72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73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对于中低区楼梯间,一种说法是不需要设置,出处在苏州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宣贯疑难问题解答,目前郑州地区尚无统一指导意见出台。73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40、GB5174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新郑文化艺术中心A馆两个封闭楼梯间无法自然通风,根据3.1.6条要进行加压送风,同时根据3.3.11条需要在顶部设置1m2固定窗,但此楼梯只通向3层,不通向屋面,无法开设固定窗。74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75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新郑文化艺术中心A馆如果归类到展览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还需要套第4.1.4条要求在顶部设置固定窗,而目前主会场只到三层,无法设置固定窗,此种情况专家建议在顶部设置排热风管至室外,但风管规格是否必须满足自然

41、排烟面积?。75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76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76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77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第第4.4.104.4.10条条77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78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增加排烟防火阀后,墙体厚度无法满足安装需求,另外排烟防火阀没有操作空间,常规通过侧墙多叶排烟口进行排烟的方式基本上无法实现(除非走道和风井之间有一个间隔)。专家

42、的意思,增加排烟防火阀的原因是因为多叶排烟口均没有3C认证,目前有3C认证的只有防火阀(平时常开,70或280时关闭)、排烟阀(平时常闭,火灾时开启)及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火灾时开启,280关闭)如果排烟口做在顶部有一个问题:在前期预留洞时,特别是剪力墙,为了保险起见,一般洞口会比较靠顶部,这样侧墙接出风管再下引风口时会将风管下方的所有空间占据,影响走廊管线布置。78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79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79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80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

43、术标准 GB51251-2017第第3.3.53.3.5、4.4.54.4.5条条此条对建筑的影响是风机必须设置在机房内,占用相应的面积指标,二是送此条对建筑的影响是风机必须设置在机房内,占用相应的面积指标,二是送风必须设置在系统下部。风必须设置在系统下部。80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81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适用范围以及与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的关系;二、新旧规范条文对比三、影响建筑专业的条款四、系统控制四、系统控制 目录目录81一、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82四、系统控制建筑防排烟系统

44、技术标准 GB51251-2017系统控制章节的前提是首先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部分条款与火灾自动报警规范有冲突,四川消研所已经给予回函。82四、系统控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83四、系统控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框内为冲突条款,对应火灾报警规范框内为冲突条款,对应火灾报警规范4.5.14.5.1条规定条规定83四、系统控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84四、系统控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框内为冲突条款,对应火灾报警规范框内为冲突条款,对应火灾报警规范4.5.24.5.2条规定条规定

45、84四、系统控制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85四、系统控制85四、系统控制86四、系统控制86四、系统控制87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商业裙房)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商业裙房)1、启动全部商业(含塔楼、地下室)区域火灾警报器和消防智能疏散系统,所有消控室将 广播转换为消防广播并对全部商业(含塔楼、地下室)进行消防广播;2、消防水泵的启动仅由水系统完成;3、立即切除着火点所在防火分区所有非消防电源(商业1F8F中庭为一个防火分区);车 库任意一处发生火灾,切除着火点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所有非消防用电;切非范围 还应综合考虑消防泵启动对变压器冲击及火灾蔓延等因素,变

46、电所低压柜处立即切除本 项目(裙房、塔楼、地下室)空调、扶梯用电。4、强制点亮应急照明并启动消防智能疏散照明,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5、门禁系统释放门吸,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6、若中庭(商业1F8F中庭为一个防火分区)火灾确认,释放18层商铺前场玻璃门门吸;7、中庭火灾确认(回廊任一消防信号、双波段红外对射、水炮头中任意两个信号):完全 降落中庭范围B18层相关防火卷帘门,关闭中庭范围B18层常开防火门;非中庭火灾 确认:降落着火点防火分区防火卷帘门(一步降落、两步降落按图施工),关闭着火点 防火分区常开防火门。87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商业裙房

47、)1、启动全88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商业裙房)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商业裙房)8、立即启动火情所在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及对应的消防补风机。9、人员屋面就地启动、人员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屋顶气动排烟窗。10、任意一个常闭排烟阀、排烟口动作开启,对应的排烟风机、补风风机开启(空调 KBF补风仅与屋顶中庭排烟风机连锁)。11、中庭回廊排烟时,中庭空调系统关闭;中庭排烟风机启动时,中庭空调KBF开启补 风,同时与排烟口小于5m的补风口支管关闭。12、全部商业(含塔楼、地下室)垂直电梯立即归底一层,确认归底反馈信号后,切 断普通客梯电源。13、除上述外,本工程消防联动以防火分区为执行单元,

48、防火分区内有火情则联动,无火情则不动作。88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商业裙房)8、立即启89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地下一层商业区)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地下一层商业区)1、启动全部商业(含地上裙房、塔楼、地下室)区域火灾警报器和消防智能疏散系统,所 有消控室将广播转换为消防广播并对全部商业(含塔楼、地下室)进行消防广播;2、消防水泵的启动仅由水系统完成;3、立即切除着火点所在防火分区所有非消防电源;切非范围还应综合考虑消防泵启动对变 压器冲击及火灾蔓延等因素,变电所低压柜立即处切除本项目(裙房、塔楼、地下室)空调、扶梯用电。4、任意一个常闭排烟阀、排烟口动作开启,对

49、应的排烟风机、补风风机开启。5、立即启动火情所在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及对应的消防补风机。6、强制点亮应急照明并启动消防智能疏散照明,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7、门禁系统释放门吸,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8、降落着火点防火分区防火卷帘门(一步降落、两步降落按图施工),关闭着火点防火分 区常开防火门。9、全部商业(含塔楼、地下室)垂直电梯立即归底一层,确认归底反馈信号后,切断普通 客梯电源。10、除上述外,本工程消防联动以防火分区为执行单元,防火分区内有火情则联动,无火 情则不动作。89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地下一层商业区)1、90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

50、执行方案(地下车库)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地下车库)1、启动地下车库(含地上裙房、塔楼、地下室)区域火灾警报器和消防智能疏散系统,所 有消控室将广播转换为消防广播并对全部商业(含塔楼、地下室)进行消防广播;2、消防水泵的启动仅由水系统完成;3、立即切除着火点所在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所有非消防电源;切非范围还应综合考虑 消防泵启动对变压器冲击及火灾蔓延等因素,变电所低压柜处立即切除本项目(裙房、塔楼、地下室)空调、扶梯用电。4、任意一个常闭排烟阀、排烟口动作开启,对应的排烟风机、补风风机开启。5、立即启动火情所在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及对应的消防补风机。6、强制点亮应急照明

51、并启动消防智能疏散照明,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7、门禁系统释放门吸,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8、降落着火点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门(一步降落、两步降落按图施工),关闭着火点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的常开防火门。9、全部(含裙房、塔楼、地下室)垂直电梯立即归底一层,确认归底反馈信号后,切断普 通客梯电源。10、除上述外,本工程消防联动以防火分区为执行单元,防火分区内有火情则联动本防火本防火 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90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地下车库)1、启动地91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

52、警执行方案(地上车库)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地上车库)1、启动地上车库(含地上裙房、塔楼、地下室)区域火灾警报器和消防智能疏散系统,所 有消控室将广播转换为消防广播并对全部商业(含塔楼、地下室)进行消防广播;2、消防水泵的启动仅由水系统完成;3、立即切除着火点所在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所有非消防电源;切非范围还应综合考虑 消防泵启动对变压器冲击及火灾蔓延等因素,变电所低压柜处立即切除本项目(裙房、塔楼、地下室)空调、扶梯用电。4、任意一个常闭排烟阀、排烟口动作开启,对应的排烟风机、补风风机开启。5、立即启动火情所在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及对应的消防补风机。6、强制点亮应急照

53、明并启动消防智能疏散照明,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7、门禁系统释放门吸,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8、降落着火点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门(一步降落、两步降落按图施工),关闭着火点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的常开防火门。9、全部(含裙房、塔楼、地下室)垂直电梯立即归底一层,确认归底反馈信号后,切断普 通客梯电源。10、启动对应防火分区内电动挡烟垂壁。11、除上述外,本工程消防联动以防火分区为执行单元,防火分区内有火情则联动本防火本防火 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分区及相邻防火分区。91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地上车

54、库)1、启动地92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南北塔楼)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南北塔楼)1、启动全楼(含塔楼、商业、地下室、车库等区域)火灾警报器和消防智能疏散系统,所有消控室将广播转换为消防广播并对全楼(含塔楼、商业、地下室、车库等区域)进行消防广播;2、启动塔楼消防喷淋泵、消火栓泵及对应设备房气体灭火系统;3、切除X层、X-1层、X+1层非消防用电;切非范围还应综合考虑消防泵启动对变压器 冲击及火灾蔓延等因素,变电所低压柜处立即切除本项目(裙房、塔楼、地下室)空调、扶梯用电。4、启动X层及避难层对应的消防风机;5、强制点亮应急照明并启动消防智能疏散照明,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

55、全部区 域);6、门禁系统释放门吸,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7、火灾确认,垂直电梯归底一层,确认归底反馈信号后,切断普通客梯电源。92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南北塔楼)1、启动全93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南北塔楼)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南北塔楼)1、启动全楼(含塔楼、商业、地下室、车库等区域)火灾警报器和消防智能疏散系统,所有消控室将广播转换为消防广播并对全楼(含塔楼、商业、地下室、车库等区域)进行消防广播;2、启动塔楼消防喷淋泵、消火栓泵及对应设备房气体灭火系统;3、切除X层、X-1层、X+1层非消防用电;切非范围还应综合考虑消防泵启动对变压器 冲击及火灾蔓延等因素,变电所低压柜处立即切除本项目(裙房、塔楼、地下室)空调、扶梯用电。4、启动X层及避难层对应的消防风机;5、强制点亮应急照明并启动消防智能疏散照明,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 域);6、门禁系统释放门吸,范围是(裙房、塔楼、地下室全部区域);7、火灾确认,垂直电梯归底一层,确认归底反馈信号后,切断普通客梯电源。93四、系统控制正弘城火灾报警执行方案(南北塔楼)1、启动全结束语结束语汇报完毕汇报完毕谢谢!谢谢!94结束语9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