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第四章土壤有机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3123944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整理第四章土壤有机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整理第四章土壤有机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整理第四章土壤有机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整理第四章土壤有机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第四章土壤有机质(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章土壤有机质【教学目标】 土壤有机质概述1一般了解不同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有机质来源的异同。3.掌握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腐殖质概念,二者有何异同。4熟悉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化合物组成和形态特征。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掌握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及产物,重点掌握影响转化因素中的C/N的详细内容和基本原理。2理解影响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转化的推动力是微生物的含义。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1.了解腐殖质形成过程的两个阶段的内容及相互关系,组成土壤腐殖质最基本的物质有哪 些?2掌握土壤腐殖质的组分、所带功能团对各组分性质产生的影响。掌握土壤有机质

2、对土壤肥力、农作物产量、品质以及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影响 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原则和途径,以及为什么一再强调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土壤的科 学道理。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其含量很少,但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以及作物生长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为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均有着深刻的影响。其次是对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有机、无机污染物起着明显的抑制和减轻毒害的作用。第三有机碳 被认为是影响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全球碳素平衡有着重要意义。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

3、、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4.1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源及其组成4.1.1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很大。如草原草地土壤的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 6%沙质土不足 1.0%,热带土壤则更小一些。在我国耕地土壤表层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2.0%,华北地区土壤大多在1.0%左丰匸北:!也区 上的土壤称为有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20%勺土壤,称为矿质土壤。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下(见表4-1 )。(有机质的含碳量平均为58%故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是有机碳含量的1.724倍)。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植被、母质、地形及耕作措施,内容将在“12 土壤形成

4、与分布”中具体讨论。4.1.2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原始土壤中,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是微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成土过程的发展,动、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就成为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来源。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如树木、灌丛、草类及其残落物,每年都向土壤提供大量有机残体。农业土壤中,土壤有机质的来源较广,主要有:作物的根茬、还田的秸秆和翻压绿肥; 人畜粪尿、工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如酒糟、亚铵造纸废液等):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土壤微生物、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如蚯蚓、昆虫等);人为施用的各种有机肥料(厩肥、堆沤肥、腐植酸肥料、污泥以及土杂肥等)。4.1.3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4.

5、 1. 3. 1土壤有机质化学元素组成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碳、氢、氧、氮,碳占52%-58%氧占34%-39%氢占3.3%4.8%、氮占3.7%4.1%,其次是磷和硫, C/N比在1012之间。4. 1. 3. 2土壤有机质化合物组成土壤有机质化合物组成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为腐殖物质和非腐殖物质两大部分,其中腐殖物质占土壤有机质的 60%80%非腐殖质占20%30%非腐殖物质是一些较简单、易被 微生物分解并具有一定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如糖类、有机酸和一些含氮的氨基酸、氨基糖等。腐殖物质是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酚类和醌类物质聚合由芳香环状结构和含氮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多聚体,是性质

6、稳定的、新形成的暗棕色高分子化合物。它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也是土壤中比较难分解的物质。4. 1. 3. 3土壤有机质的形态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形态一般有以下几种:(1 )新鲜的有机物质指那些刚进入土壤不久,仍保持原来生物体解剖学上特征的那些动、植物残体,基本上未受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半腐解的有机物质指多少受到微生物作用的植物残体,已失去解剖学上的特征,多为暗褐色的碎屑和小块,如泥炭(草炭)。(3 )腐殖物质指经微生物改造后的有机物质,是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通常与矿质土粒结合在一起,性质稳定的土壤腐殖质。4.2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可分为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过程,前者是复

7、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CQ和HO)的过程,并释放出矿质养分和热量,如下式表示:酶R C, 4H) + 202-氧化一CO 2 + 2H2O + 能量后者是分解中间产物后又合成更复杂、稳定、胶状的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它使有机质和分得以保存起来。两个过程没有截然的界限,矿化过程的中间产物是合成腐殖质的基本材料, 同时腐殖质并非是永远不变的,也可再经矿化释放出养分供作物利用,但矿化的速度和强度较为缓慢。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合成的关系如图4-1所示。图4-1土壤有机质分解与合成示意图首先,在通气良好供氧充足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作用,使葡萄糖迅速分解成4.2.1 不含氮的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碳水化合

8、物中,简单的糖类容易分解,而多 糖则较难分解。尤其是与黏粒矿物结合的多糖, 抗分解力较强。纤维素、半纤维素、脂肪、蜡质 分解缓慢,最难分解的是木质素,但在其专性细 菌作用下,也能缓慢分解。如高温纤维素分解细 菌就能加速纤维素的分解。多糖分解过程可用下 式表示:水解(C6HoO) n + nH 2O,酶nC6H2O5(纤维素、淀粉)(葡萄糖)CO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热量。酵母菌C6H12C6O 2C2H5OH + 2CQ + WC2H5OH OCH 3COOH + HO + W6H12QO2* GHO + H 2O + WCH3COOHO* CO + H 2O + WC2H4O4O* CO +

9、 H2O + W其次,在通气不良,缺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而厌氧微生物占据优势,使分解过程进行缓慢,其终端产物是H2、CH 4、CO 2等一些还原性物质,并可能累积一些有机酸。如下式:丁酸细菌C6H12O5甲烷细菌缺氧CH3CHCHCOOH + 2H + CO2 + W(丁酸)H2 + CO 2缺氧CH + 2H 2O上列各式表明,碳水化合物矿质化的结果,在好氧条件下产生CO和fO,在厌氧条件下产生H2、CH和CO。CO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碳原,也是平衡全球碳素和产生“温室效 应”的主要因素。4.2.2 含氮有机物质的转化土壤中的含氮有机物质主要为蛋白质、腐殖质、生物碱、络合态氨基

10、酸和氨基糖等。数是难溶性的化合物,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含氮有机物质的转化主要有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4. 2. 2. 1氨化作用有机态氮的氨化包括蛋白质类物质水解转化为简单的氨基酸和氨基酸脱氨基过程:水解酶蛋白质 + H 20 一 HNH2C00H水解酶人RCHNH2C00H + H20 H0HC00H + NH 3?氧化酶RCHNH2C00H + 0*RC00H + C0 2 + NH 3 ?还原酶RCHNH2C00H + H*RCH 2C00H + NH和从上述反应可以看出,无论通过水解、氧化和还原,都可以使氨基酸分解成氨。包括好气性和嫌气性的多种氨化细菌都可以在上述反应中起

11、作用。4. 2. 2. 2硝化作用土壤中的氨在亚硝酸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亚硝酸,再经硝化细菌作用氧化成硝酸:亚硝酸细菌2NH3 + 3022HN0+ 2H 20 + 158 卡硝酸细菌2HN02 + 02T2HN0 3 + 42 卡进行硝化作用的土壤条件是pH69,通气良好,而且C/N20: 1。酸性强的土壤施用石灰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因为当土壤趋于中性后,有利于促使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的活动。4. 2. 2. 3反硝化作用当土壤通气条件较差, 如淹水或紧实而透气不良,土壤的pH值较高,且C/N比值大时,则容易发生反硝化作用:5C6H12C6 + 24KN03 03 + 6C02 + 12N02?

12、 + 18H 20反硝化作用的氮素损失,随土壤有机质含量、NQN的数量、pH值和温度升高而增强。如用15N标记(NH4)2SQ施于稻田,40天损失了 30%勺氮,其中一部分的氮是通过反硝化作用 损失的。4.2.3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由矿质化和腐殖化两大过程组成,它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物质部分。矿质化是使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经微生物作用不断分解、释放出养分被植物吸收利用,最终离开土壤。腐殖化是有机物质经微生物分解、合成而形成新的更复杂的腐殖质,有利于土壤培肥。由此看出,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的转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微生物。因此,凡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4. 2.

13、 3. 1土壤的水、气、热条件土壤通气良好,氧气充足时,好气性微生物数量增多、活性增强。有机物质分解较快,而且彻底,有利于养分的释放。 通气不良时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而嫌气性微生物占据优势,则有机质的矿化缓慢且不彻底,并可能累积一些中间产物, 如有机酸和还原性有毒物质(H2S、CH、Hb、CQ)等,但有利于有机质合成和累积。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活动与温度升高呈正相关。但温度过低(45C)时,大多数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或处于休眠状态,一般土温以2535C较为适宜。个别微生物如纤维分解细菌的最高忍耐温度可达60 C以上。30 C左右、水分也是制约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微生物抗

14、旱能力较弱,土壤过干,大 多数细菌、真菌会脱水处于休眠状态,活性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土壤温度为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时,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有机质矿化作用的进行。4. 2. 3. 2植物残体的特性研究表明,干枯的秸秆比新鲜多汁的植物难分解,前者含有比例较高的纤维素、脂肪、 蜡质、木质素等难以分解的成分。这主要是因为植物本身组成的碳氮比(C/N)较大对分解速率产生的影响所致。所谓C/N比是指有机物中的有机碳和有机氮的质量之比。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一部分有机碳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自身细胞组织,一部分被氧化为CQ和HzO,放出能量供活动所需要,同时,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氮素合成自身组织

15、。细菌自身组织的C/N比为5 : 1,而它在每同化一份有机碳时,还需4份碳作能量消耗。在细菌的生命过程中,分解有机质时满 足其合适的C/N比值一般为25: 1。25 : 1时,氮素不足,微生物会被迫从土壤中吸取必需的氮素,出现与 作物争氮的局面,而导致作物缺氮,生长不良以致减产的后果。由此可见,在向土壤施入有机物质时,如秸秆还田及其他有机肥,应注意C/N是否合适,当C/N过大,则需补充一定的速效氮肥,以降低其C/N比值,以免造成微生物与作物争氮的不良局面。除C/N外,C/P、C/S比也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一般不如C/N大。另外,有机物质本身的鲜嫩程度、细碎程度以及紧实程度都是制

16、约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 的因素。4. 2. 3. 3 土壤 pH值一般微生物活动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中性附近(pH6.57.5 )。土壤过酸(pH8.5 )时,多数微生物活动都会受到显著的影响。细菌在pH68之间活动旺盛,也有极少数能在极低 pH下生存,如硫细菌、真菌喜欢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霉菌在酸性、 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可生存。而放线菌一般适宜在中性或碱性环境生长(如表4-2 )。表4-2土壤微生物活动的 pH范围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生长的pH范 围最低最适最高细 菌腐败细菌4.56.08.09.0根瘤菌4.36.08.010.0自生固氮菌5.06.08.09.0硝化细菌4.07.88.010.0硫

17、细菌3. 010.0真 菌霉菌1.56.57.59.0放线菌5.07.08.59.0原生动物3.57.09.04. 2. 3. 4灰分营养元素微生物除了需要碳、氮元素以合成体内细胞外,还需其他各种灰分营养元素,如磷、钾、 硫、钙、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一般情况下,有机残体分解所含的灰分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能基本满足微生物的需求。有些微生物只有在某些灰分元素充足时,活性才较高。多数细菌在交换性钙丰富时活动最旺盛。与豆科作物共生的根瘤菌对磷的要求比较严格,而且还要求一定数量的钼、铜等微量元素。蚯蚓在肥力高的土壤环境生长旺盛,尤其是钙镁丰富的土壤中繁殖率较高。因此,在调节生物活性时,要注意补充钙、镁营

18、养元素。4.3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和性质431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是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由微生物主导的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还有一些纯化学反应。一般认为腐殖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简单的有机碳化合物;第二阶段是通过微生物对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代谢作用和反复的循环利用,合成的多元酚和醌,或来自植物的类木质素,聚合形成高分子的多聚化合物,即腐殖质(见图4-2)。关于腐殖形成,归纳起来有4种途径: 长期以来,认为腐殖质是由木质素衍 生而成的。微生物对木质素进行不完全 分解,其残余物构成了腐殖质的一部分。 木质素分解生成酚醛和酸,在微生物 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醌,醌与氨基化合物 聚

19、合,形成类腐植酸的大分子物质。 认为多元酚是由微生物从木质素碳源 (如纤维素)合成的,多元酚再经酶的,作用氧化为醌并转化为腐植酸类物质。 微生物的代谢产生糖和氨基酸,再经 非酶性的聚合作用形成棕色的含氮聚合 物:微生物植物残体酚、氨基酸、多肽图4-2土壤腐殖质形成示意图微生物.纯化学反应腐植酸关于多元酚与氨基酸结合成腐植酸的反应可用以下简化式表示:2NH2RCOOH氨基酸的分子的最简单模式对醌型化合物1、简单的醌类(或酚类)化合物与氨基酸(或肽)的最简单模式最简单模式2、和两个氨基的氨基酸(赖氨酸、乙二胺)从上式可知,只有当除去副产物(H2O时,反应才能继续进行,否则侧链的增长便停止。如果土壤

20、过湿,则易形成较小分子的腐殖物质,如灰化土中的腐殖质;周期性干湿交替明显者,则有利于形成较复杂的胡敏酸,如黑钙土中的腐殖质。途径和构成了现在比较盛行的多元酚理论。 即腐殖质形成是由多元酚,在多酚氧化 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醌,随后醌与含氮化合物反应聚合成大分子的类腐殖物质,首先形成富里酸,进一步聚合再依次形成胡敏酸和胡敏素。土壤腐殖质形成的上述 4种途径都可能在各种土壤中存在,只是各自所占比例不同而 已,主要取决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生物类型的有机组合。4.3.2 土壤腐殖质的性质4. 3. 2. 1土壤腐殖质的组分腐殖物质是一类组成结构极为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 其主体是各种腐植酸及其与金属离 子相结

21、合的盐类,与矿物质部分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目前,依据腐殖质的颜色和在不 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把它分为胡敏素、胡敏酸和富里酸三个组分,其分组方法如下:一不溶解部分一一胡敏酸(黑腐素)用稀NaOH分离土壤 棕褐色沉淀一胡敏酸(褐腐酸)酸化 匸暗褐色部分YPH2淡黄色溶液部分富里酸(黄腐酸)即:腐殖物质=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是稀碱不溶的那部分腐殖物质,一般与黏粒矿物结合十分紧密,难以用试剂把它与黏粒矿物分离。胡敏酸和富里酸统称为腐植酸,占腐殖物质的60%左右,通常都以腐植酸作为腐殖物质的代表,土壤真正游离的腐植酸很少。富里酸的酸性很强,活性大,对矿物的风化和盐基的淋溶强度较大,是酸性森

22、林土壤腐殖质的主要组分。在腐殖质组分中,研究最多的是胡敏酸。由于胡敏素难以提取,到目前为止,了解甚少。 从结构上看,胡敏素与胡敏酸是同素异构体, 本质上并无太多的差别。 胡敏素在腐殖质中所 占比例很小,不是腐殖质的主要部分,因此,以下重点讨论腐植酸的性质。4. 3. 2. 2土壤腐殖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分子量大小与形状。腐植酸在土壤中的作用与分子量的大小和形状有密切关系。据报道,腐植酸分子量的变动范围为几百至几百万之间。其分子量大小与单体分子的缩合度有关,如富里酸,分子量为6701450,结构简单、缩合度低;胡敏酸缩合度高,结构极为复杂,分子量为8902 270。一般认为,腐植酸分子结构核

23、心是由芳香化羟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组成,在结构外围连着多种取代基一一含氧和含氨基功能团,通过这些取代基还可以连接一些含氮的多肽、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推断,腐植酸是非晶体物质, 分子结构十分松散, 形状呈无规则的变化,但受pH环境所控制,可以是纤维状一类海绵状一颗粒状一棒状的,在中性溶液中是 网状的海绵体结构。腐植酸结构松散,含有大量的微细孔隙, 具有巨大的内外表面, 这是腐植酸性质极其活 跃和表现出多种功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吸水性及溶解度。腐植酸是一种亲水胶体, 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单位重量腐殖质的持水量是黏粒矿物的 45倍,最大吸水量可超过本身重量的500%。腐植酸

24、又是一种弱酸,可溶于碱性溶液生成腐植酸盐,在酸性条件(pH1。而我国南方土壤,腐植酸一般以富里酸占优势,HA/FA值5%则作物的根系可能受到毒害。土壤有机质还是土壤氮、磷最重要的营养库,是作物需要的速效氮、磷的主要给源, 土壤全氮的92%- 98%是贮藏在有机质中的氮,有机态氮主要集中在腐殖质中,一般是腐殖 质含量的5%据研究,作物吸收氮素有 50% 70%是来自土壤。但作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态 氮素,只有经过微生物的矿化分解变成铵态氮或硝态氮以后,并且在土壤有机质 C/N 较窄的情况下,植物才能吸收,因此,土壤有机质是土壤氮素的主要给源。在植物营养中,以氮素 的供求矛盾最尖锐。 在一定条件下,

25、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度较为稳定缓慢, 有机质提供氮的 能力在一定时间内也变化不大, 但作物对氮素的需求, 不同的生长期差异很大, 这就需要人 为地调控氮素的供应, 如中耕可促进有机质矿化, 或施用化肥补充速效氮肥, 以满足作物的 需要。土壤有机质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态磷,一般占土壤全磷的20%-50%。磷在土壤中的行为非常复杂, 由于矿化态磷的有效范围很窄, 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非常普遍。 大多数固定态 的无机磷分解释放比较困难。 相对而言, 有机态磷是暂时固定在有机质中, 随着有机质的分 解又可较迅速释放出来变成速效磷,这比“固定”态难溶性磷转化为有效磷盐类要快得多。 所以, 有机质也是土壤速效

26、磷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有机质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形成一些 有机酸,包括腐植酸,可以增加矿质磷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磷的活性。有机质中的其他营养元素,如钾、钠、钙、镁、硫、铁、硅等几乎包括植物和微生物所 需要的其他各种营养元素, 经过微生物的分解, 都可以转化为简单的无机态的形式被作物吸 收利用。腐植酸尤其是富里酸以及其他的有机酸类, 与土壤中的金属元素相络合或螯合作用, 可防止重金属元素如铜、 锌等生成沉淀, 提高其有效性。 另外有机酸还可促进土壤矿物的风 化,溶解出一部分矿物态养分。4.4.2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腐植酸的酸性功能团解离, 使腐殖质成为净负电荷的有机胶体, 可吸附土壤溶液中的

27、交 换性阳离子,避免其随水流失, 又能被其他阳离子交换下来, 供植物吸收利用。土壤腐殖质 的含量与矿物质相比, 虽然不多,但由于腐殖质的代换量比黏粒等矿质胶体大几倍至十几倍, 因此,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将大大增强土壤保蓄养分的能力。前面讲过, 腐植酸本身是一种弱酸, 腐植酸和其腐植酸盐类组成缓冲体系, 它可以缓冲 土壤溶液中H+和其他养分离子浓度的变化,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土壤缓冲 能力的大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其中有机质对土壤缓冲性的影响力最大,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越高,其交换量越大,则土壤缓冲的能力也越强。4.4.3 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44. 3. 1 促进

28、良好结构的形成土壤肥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丰缺程度,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结构性的好 坏。腐殖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促进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 腐殖质以游离态 形式存在的很少,多和矿质土粒相互结合,包被于土粒表面, 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单纯 由黏粒形成的团聚体比较紧密,小孔隙多,大孔隙少,对水、气、热、养分的协调能力差, 且遇水分散,品质不良,而由有机质胶结形成的团聚体,大小孔隙分配合理,具有水稳性, 是品质良好的结构体。 在有机质丰富的黑土, 表层土壤含有大量的团粒结构体, 这与黑土有 机质含量高有密切关系。总之,土壤腐殖质是土壤形成良好结构体所必不可少的胶结物质, 一些

29、结构不良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逐渐改善其结构状况。44. 3. 2降低土壤黏性和改善土壤耕性土壤黏性(黏着力、黏结力)和土壤的黏粒含量密切相关,在一定水分条件下,土壤黏 粒含量越高, 则黏性越强, 而土壤耕性的好坏与土壤的黏性和塑性关系最大。 土壤的黏性太 强,会使土壤耕性不良。 腐殖质的黏性比黏粒小, 腐殖质覆盖在黏粒的表面,可以减弱黏粒 间的接触, 降低黏粒间的黏结力。 有机质多次胶结可形成较大的团聚体, 进一步降低黏粒间 的接触面, 使土壤的黏性大大降低, 土壤耕性及通透性等得以改善。因此, 给黏质土壤施大 量的有机肥,可以改变黏性太强和耕性不良的状况。同时,有机质还能通过改善黏性,

30、 降低 土壤的胀缩性, 减轻土壤干旱时出现大的裂隙。 在陶瓷工艺上, 也常向陶土中加入适量的腐 植酸,以改善其塑性,防止模坯开裂变形,提高成品率。4 4. 3. 3降低土壤沙性,增强保水性能土壤腐殖质的黏性低于黏粒, 却高于沙粒, 土壤有机质可以降低沙粒的分散性。 由于土 壤腐殖质是亲水胶体,富有小孔隙,吸水性极强,因此,给沙土增施有机肥,既可降低沙性 土通透性过强的缺点,又可增强保蓄水分的能力。44. 3. 4对土壤热性质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有大量的潜能, 其中大部分易转化成其他形态的能或放出热量。 植物组织每克干物质含有16.745220.9320kJ的热量。据估算,含有机质 4%勺土壤,每

31、公顷耕层有 机质的潜能为15.52 X 10917.27 X 109 kJ ;相当于2050t无烟煤的热量。土壤有机质如此 巨大的潜能, 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微生物利用, 大部分留在土壤未分解的有机质中, 还有一部 分在有机质转化过程以热量的形式不断地从土壤中散失。据洛桑实验站研究, 不施肥的低产土壤,每公顷每年损失 10346000 kJ 的热量,施厩肥较高产的土壤大约损失15.52X107 kJ的热量。 可见土壤有机质每年产生的热量是巨大的。 在保护地蔬菜栽培或早春育秧时, 施用 大量的有机肥, 并添加热性物质, 如半腐熟的马粪等, 就是利用有机质分解释放出的热量以 提高地温,促进作物生长或秧

32、苗早发快长。另外,腐殖质本身是黑色物质,它包被土粒后, 使土壤颜色变暗, 从而增加了土壤吸收热量的能力。 同时,腐殖质热容量比空气、 矿物质大, 比水小, 导热性质居中, 因此, 有机质含量较多, 可使土温相对较高, 且较稳定, 利于保温, 对冬作和春作防冻有利。4.4.4 其他方面的作用4 4. 4. 1一定浓度下,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腐植酸盐的稀溶液能促进植物体内的糖类代谢和还原糖的积累,提高细胞渗透压, 从而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 腐植酸钠还是某些抗旱剂的主要成分。 有实验表明, 用富里酸钠喷施 西瓜, 能显著提高西瓜的甜度。 农民在瓜田施用农家粪可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也是这个

33、 道理。 胡敏酸的稀溶液能促进过氧化酶的活性, 加速种子发芽和养分的吸收过程, 从而加快 生长速度。 几百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的胡敏酸溶液, 还能加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增加细 胞膜的透性,提高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并加速细胞的分裂,促进根系的发育。44. 4. 2减少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和重金属的毒害腐殖质特别是褐腐酸可使残留在土壤中的某些农药如、三氮杂苯等的溶解度增大,加速其淋出土体,减少对农作物污染,腐殖质也可吸附某些农药,降低其活性。腐殖质 与重金属络合或螯合,促使排出土体,降低其重金属的毒害作用。腐殖质在分解时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作物的毒害物质。 在嫌气性条件下可产生一些有 机酸及还原性气

34、体如 H2S、CH4,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4.5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途径4.5.1 恢复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迫切性前些年, 我国粮食生产增长缓慢, 除自然灾害的因素外, 还有农业发展缺乏后劲的因素,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业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首先表现在对土壤的投入不足。 如对土壤进行掠 夺式经营, 片面地追求复种指数和粮食作物的产量, 种地而不养地, 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 降,土壤性质恶化, 土壤肥沃性和生产力降低。 土壤肥沃性的下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密 切相关。 如只重视施用速效化肥, 而不施用有机肥, 长此以往, 使土壤中的有机质消耗过多, 不仅使土壤可提供氮、磷等营养的数量

35、减少, 也使土壤的结构性变坏, 如发生板结、沙化等 现象。在西北牧区的草原土壤, 由于过度放牧, 牲畜超过了草场的承载能力, 致使草场退化, 产草量下降,土壤向沙化方向发展。 培肥土壤,维持土壤肥力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增 加对土壤的投入,包括劳动、技术和物质的投入,如平整土地、灌溉、施肥、耕作、合理栽 培、结构剂的使用。 增施有机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保证上述各方面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的前提,是培肥土壤的基本措施,也是提高土壤肥沃性的关键环节。4.5.2 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原则和途径4 5. 2. 1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原则(1)生态平衡原则 在不同的土壤生态条件下,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模式不

36、同。 在有些地区, 有机质的分解快于合成, 有机质的含量就可能下降,反之,有机质就可能逐渐上升。但不管 有机质含量下降或上升, 在短时间内都不会看出有明显的变化。 在各种条件和环境状态相对 稳定时,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一般较稳定。 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有机物质合成与分解的生物活动和环境条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特定的气候带, 特定的植被和土壤条件下, 土壤有机质积累到一定数量后, 将保持较稳定的 数值。 如大多数自然土壤, 虽经几千万年的形成过程, 但腐殖质的含量并没有积累高到惊人 的水平,只有少数情况,土壤条件显著抑制有机质的分解(如渍水、嫌气、低

37、温等),有机质可不断地积累下去, 并达到较高的水平。 因此, 在一个地区的某种土壤提高其有机质含量 并不是无限制的, 一般认为最高也不过达到当地最肥沃土壤的水平。 如果人为地打破土壤有 机质的动态平衡如自然土壤开垦变为农田,改变植被类型(林地草地)、旱地改水田等,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模式(分解、 合成的速率及数量)也随着发生变化, 从而使土壤有机质的 含量发生变动, 经过长期的作用又稳定于新的水平。 但一般而言, 使土壤有机含量下降则要 比提高有机质含量相对快速得多。 如草原原始土壤开垦变为农田后, 在数年内有机质含量能 下降1%- 2%或更多。但只要一直进行人工耕种要将农田有机质含量提高到开垦前

38、的水平, 永远都是不可能的。英国沃伯恩试验站给一块沙质土壤连续 50 年每公顷施用 16 t 厩肥,结 果有机质含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2)经济原则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是有限度的, 那么,超量施用有机肥或其他大量的有机物质都是 不现实,更是不经济的。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 随加入有机物的增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大 量增加, 分解的有机物质相应也越多, 这样超量施用的有机物质大量被分解, 使养分遭到浪 费,从效益上看是不经济的,尤其是有机肥(如各种厩肥)的堆制、运输和施用需要大量的 人力、物力。因此,在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上,按照经济效益的规律,并不是施用 的有机物质越多越好。4 5. 2.

39、 2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1)施用有机肥 我国农民素有施有机肥的习惯,而且施用的种类和数量很多,如粪肥、厩肥、堆肥、青 草、幼嫩枝叶、饼肥、蚕沙、鱼肥等等,其中粪肥和厩肥是普遍使用的主要有机肥。有些土 壤如FDD7土就是因为长期施用大量的掺土有机肥而形成的具有层状堆积物表层的土壤。长 期使用有机肥, 使土壤的熟化度提高, 其肥力几千年来壮而不衰。 若以每公顷施用 22500 kg 厩肥计,则土壤中增加的有机物质干重可达500 kg 以上。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 要鼓励农民积极发展有机肥, 不但要提高其产量而且要提高 质量。 目前,我国农村主要以庭院经济为主, 种植业和养殖业在一个农户中同时存

40、在。 充分 发挥优势以作物为主的多种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不仅可以维持土壤肥力, 同时还可充分发 挥各种资源的生态效益。 因此,提倡施用有机肥也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 我国农业有机肥的施用量日益减少,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与有机肥的来源有限, 另一方面是有 机肥堆制和施用需要较多的劳力施用又很不方便, 且肥效平缓, 故农民越来越依靠化肥。 农 产品价格偏低,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植和养殖业的积极性, 出现农民施用有机肥的数 量日趋减少。(2)种植绿肥 绿肥是指把还在生长着的豆科绿色植物体翻入土壤的肥料。种植绿肥是一个培肥土壤、 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种植绿肥必须按各地的生产条

41、件和栽培特点而定。 在华北主要有以下 两种方式。 休闲绿肥。 是在麦茬夏季休闲和秋茬冬季休闲时种植绿肥,主要的绿肥品种有田菁、柽麻、草木犀和越冬毛叶苕子等,适用于耕地较多而肥力差的土壤。 粮肥间套。 在冬闲、早春或夏季麦地行间套入毛叶苕子、草木犀或夏季田菁等。南方种植绿肥较为普遍,如水稻一紫云英轮作制。据估算,每公顷产绿肥紫云英27000kg (包括地下鲜重),可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 0.04%0.08%。种植绿肥应依据“因地制宜、充分用地、 积极养地、养用结合”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在翻压绿肥时要注意翻压的深度、 时间、 灌水及播种等农业措施综合考虑, 如翻压后立即灌水和播种, 则有可

42、能因绿肥剧烈分 解使土壤中氧气缺乏处于嫌气状态, 产生一些有毒害的物质, 影响种子萌发。 在某些情况下, 绿肥还可能引起激发效应,所谓激发效应是指由于加入了有机物质而使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速率加快(正激发)或变慢(负激发)的效应。正激发加速了土壤中原有有机质的消耗,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对土壤的培肥不利。( 3)秸秆还田 一般是指将作物收获后将秸秆切碎, 不经堆腐直接翻入土壤。 秸秆还田不 仅节省劳力和运输, 对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 固定和保存氮素以及促使土壤难溶性养分的释 放比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效果更好。 在进行秸秆还田时, 要根据秸秆还田的 C/N 和田间肥力情况,适当添加速效氮肥, 尤其是禾本

43、科作物的秸秆的C/N较宽(80: 1100: 1)。如果土壤较瘦且前期施用粪肥较少, 施用时必须添加适量的速效氮肥如碳铵等, 以避免秸秆在土壤中 腐解引起微生物和作物竞争有效氮素, 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秸秆的施用量, 一般是距播种 期的远近、土壤的肥瘦及化肥的供应来决定,距播期较近,土壤较瘦、化肥较少的层次,不 可大量施用秸秆,而在距播种期较远,土壤较肥沃,化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则可加大秸秆 的施用量甚至全部秸秆还田。 将秸秆切碎后均匀翻入土壤, 有利于加速秸秆的腐解。 通常翻 压秸秆应在播种前半个月以上为宜,翻压的深度一般在 2025 emo秸秆翻入后要适当镇压、灌水,有利于促进秸秆的分解

44、,也可防止因秸秆架空,影响种子萌发。( 4)其他途径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很多,可以说一切能增加土壤有机物数量的 方法都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如在南方平原地区,河泥、塘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施用河泥、塘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之一。 城市近郊常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 垃圾肥作为菜园地的主要有机肥源。 另外, 一些农产品加工的废渣, 如亚铵法造纸的废液中 含有机物约 20%,含氮约 1%,还有其他营养元素,经过处理来灌溉土壤不但增产效果良好, 而且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如每公顷施用15 m3废液,相当于施用有机质1500kg(干物重)、N素150 kg o总之,在我国广大农村,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以及农民的施肥习惯和经营特点来确 定。如以牧业为主的地区可采用粮草轮作或轮牧制度, 以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山区则应 综合发展林牧业, 并充分利用山青堆制青草肥; 平原地区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种植绿 肥或秸秆还田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数量,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