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374086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敖云)(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单元单元名称第八章 运动和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的惯性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及影响因素,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活动体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学会分析物体平衡时的受力情况,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严

2、谨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 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然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最后学习了力学中最常见的力摩擦力(阻力),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本章共分3节:1.第1节为“牛顿第一定律”,本节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引出问题“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并进行实验和推理;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最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

3、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并介绍了惯性的利与弊.2.第2节为“二力平衡”,本节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不受力的物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合力为零时即二力平衡时物体运动规律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得到的结果,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第3节为“摩擦力”,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可以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授课 类型课件 教 学 方 法情感感染法、启发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运用教学手段多媒

4、体 备 注年级、科目八年级物理授课人敖云周次 第三周教学时间2016年3月 16日课题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课型多媒体新授课教材分析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本节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引出问题“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并进行实验和推理;推导出“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最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并介绍了惯性的利与弊.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

5、求新知识。本节所讲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而且学生很难理解“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与讨论、分析与概括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具学具长木板、斜面、毛巾、棉布、小车.教学方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教 学 过 程【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

6、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中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最终滑板车会停下来?【进行新课】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教师演示实验:用手推桌面的小车,小车运动前进,当停止用力,小车最终停止运动.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生思考后回答:静止的自行车用力踩脚踏板才开始运动,停止用力蹬车,车最终会停下来.用力推秋千时,它会摆动起来,停止用力时,它最终会停下来.用力抛铅球它就向前运动,停止用力,它最终会停下来.师 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生思考、交流、讨论.(质疑)师 古希

7、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就对类似的现象进行思考过,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年前,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才揭示了这个谜底.好,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实验探究吧!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出问题1: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教师总结:影响因素有斜面坡度,小车质量,小车起始高度,水平面的阻力.提出问题2:研究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s和水平木板对它的阻力f的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学生思考、

8、交流和讨论,设计出一个研究方案.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必须让其他因素相同,只让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如毛巾、木板、棉布).注意: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车在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教师提问:从三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描述?学生分析:三种表面中,毛巾粗糙,棉布略光滑,木板最光滑,毛巾上阻力最大,棉布阻力次之,木板阻力最小,可以看出,阻力小,小车运动距离远.学生结论: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若表面非常光滑,则小车受到的阻力将非常小,速度将减小得非常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很远很远.牛顿第一定律教师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

9、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伽利略研究实验得到的结论.师 请同学们思考:静止的物体,如操场上的篮球架,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状态.师 那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没有受到推力或阻力.师不完全正确.静止的物体是由于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教师总结:概括上述两种情况,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原先静止的物体将总保持静止状态,原先运动的物体将总保持恒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下去.这就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师 请大家再回头判断下,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

10、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否正确?生:不对.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板书:例题 (用多媒体展示)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直接证明出来B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为实际中物体不可能不受力的作用(只是受到的力的合力为零),实验中也不可能保证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小车永远运动下去,所以不可能设计出这种实验来直接验证.维持物体的运动根本不需要力,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

11、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答案:C【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明白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帮助学生建立牛顿第一定律时,采用演示实验,师生参与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推理,得出规律: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从而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在教学

12、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年级、科目八年级物理授课人敖云周次 第四周教学时间2016年3月 21日课题第一节:惯性第2课时课型多媒体新授课教材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最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并介绍了惯性的利与弊.学情分析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物理规律,在物理史实中领略思维的力量和美。本节课通过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重点讲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然后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引入惯性的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

13、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惯性.2会运用惯性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会物体都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惯性的利与弊.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难点】:运用惯性解决日常问题.教具学具尺子(或木棒)、鸡蛋、玻璃杯(盛水)、硬纸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感感染法、启发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 学 过 程【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

14、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来自生活中的两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如图甲)图甲 图乙亚洲飞人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如图乙)(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发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为惯性的学习埋下伏笔.)师 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学习了本节内容后,你们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学习吧.【进行新课】 惯性1.认识惯性师 从牛顿第一定律中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板书: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用硬纸板

15、盖住盛水的玻璃杯,然后在纸板上面放上鸡蛋,当我用力快速击打纸板时,大家想一想,鸡蛋将会如何运动?好,请大家注意观察.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未完成前回答鸡蛋飞出去,少数保持沉默.实验完成后,学生表情愕然.(因为鸡蛋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师 为什么鸡蛋没有随纸板飞出去,而是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原先鸡蛋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纸板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迅速改变向前运动,而鸡蛋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因此,鸡蛋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到杯中.师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有很多,如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汽车突然刹车时,我们向前倾倒.汽车突然由静止启动,我们向后仰.同学们,现在应该

16、明白了为什么要求司机系安全带吧!请大家阅读教材P19页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2.理解惯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对惯性的理解”,并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惯性.对惯性的理解(多媒体课件)(1)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所处状态无关.(2)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3)性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也就是说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要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

17、会出现力的作用.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物体仍可做匀速直线运动.(5)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如果物体没有惯性,那么就不会存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规律.所以说惯性是因,牛顿第一定律是果.板书: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具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师 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惯性的存在,并要求同桌相互解释.学生(活跃)积极发言.教

18、师就学生解释作纠正.教师总结: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时需抓住三点: 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如何(是静止还是运动). 是哪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立即发生改变而与之相接触的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于是就出现了某种现象.3.惯性的利与弊师 从驾车必须系汽车安全带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惯性是有害的,那请大家想一想,惯性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吗?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举例说明惯性是有好处的:锤头松动了,把锤柄在凳面上撞击几下,就使锤头套紧了;用铲子向锅炉送煤,煤冲进炉灶中;抛出去的篮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等.师 大家回答正确,惯性是有利也有弊的.在日常生产、生

19、活中,有利的惯性我们加以利用,有弊的惯性加以防止.师 同学们再想一下,为什么行驶中的汽车突然遇到意外情况时,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来,还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生(齐声回答):汽车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师 所以我们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时刻注意交通安全!板书:惯性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加以利用,有弊的加以防止.例题 (用多媒体展示)某公共场所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地面湿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提示牌.请你指出该指示牌中所给情境与实际不相符的地方,并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解析:地面湿滑时,人鞋底与地面间的阻力(摩擦力)变小,鞋底容易打滑,下半身脚运动变快,而上半身由于惯性

20、仍然要保持原先较慢的速度运动,因此,人上身向后倒去.答案:该指示牌中所给情境与实际不相符的地方:人不会向前倒,应该是向后倒.理由是:人在行走时,如果脚下鞋子与地面的阻力(摩擦力)太小,鞋底打滑,人脚运动加快,由于惯性,上身仍然要保持原先的速度运动,因此,人上身向后倒去.【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物体的惯性.惯性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到处都有,有利也有弊.有时我们在利用惯性为我们服务,有时我们在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总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指明了方向.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

21、思:在讲述惯性知识时,由交警要求司机系安全带;亚洲飞人驾车飞越黄河;演示实验“鸡蛋没有随纸片飞出”等生活趣事、事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进一步引出惯性.随后,让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惯性现象进行举例讨论、分析、解释,并思考惯性的利与弊.再联系我们乘车出行,注意交通安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突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年级、科目八年级物理授课人敖云周次 第四周教学时间2016年3月 23日课题第二节:二力平衡第1课时课型多媒体新授课教材分析第2节为“二力平衡

22、”,本节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不受力的物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合力为零时即二力平衡时物体运动规律也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所得到的结果,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学情分析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时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结论,请学

23、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

24、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教学方法情感感染法、启发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 学 过 程【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 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思考、讨论.师 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

25、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师 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师 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学生思考、讨论:生1: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

26、状态,受到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表明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生2: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拉力,表明重力与拉力平衡.生3: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反过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苹果受到 力和 力作用,它们 平衡力,苹果 处于平衡状态.(后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解析:平衡状态就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

27、状态,即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中苹果处于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苹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因为苹果必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苹果还受到树枝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答案:重 拉 是 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1.二力平衡的条件师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作用.若是受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多个力.教师提问: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两个力的平衡条件.学生猜想:可能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位置等有关.师 我们就以教材P20页图8.2-2中设计的实验来探究.(组装

28、实验器材)进行实验:a.在小车左端挂一个钩码,右端挂两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b.如图(教材P20页)8.2-2所示在小车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放手后小车仍保持静止;师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就可以相互平衡呢?c.在b的基础上转动小车,使小车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车由静止变成转动;得出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静止的小车仍保持静止状态.师 用手拨动小车,小车会怎么样呢?d.用手拨动小车,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师 为什么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而不是一直运动下去

29、?生:受到木板对小车的阻力(摩擦力).e.把光滑的玻璃板放在木板上,小车放在玻璃板上重做上面的步骤,小车滚动的距离会更远.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同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运动的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二力平衡多媒体Flash动画,让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有更直观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板书: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简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注意: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30、缺一不可.尤其要注意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能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

31、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解析:图b中研究的对象是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拉力(忽略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理想情况)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时,如果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由于实际当中,小车要受到阻力,所以两边所挂钩码的质量略有差别. 图a研究的是小卡片,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所以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不考虑竖直方向的受力,仅仅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受力,因此a实验效果更明显.答案:(1)小车(2)大小方向(3)同一条直线(4)a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些,因为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它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或b方案中要受到阻力的影响)2.二力平衡的应用师 二力平衡

32、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平行驶的列车重力为1108N,那么它受到的轨道对它的支持力为多少N,方向如何?生:支持力1108N,方向竖直向上.师 为什么?生:因为列车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重力和轨道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板书: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师 在前面刚学力时,我们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把其中的一个力叫作用

33、力,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那么它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妨就以放在桌面静止的书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受力情况.A.一对平衡力:书受到的重力G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如图甲所示)B.一对相互作用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与书对桌面的压力F.(如图乙所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并讲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多媒体课件)注意: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衡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力与运动的

34、关系,明白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反之,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总是静止,运动的物体将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我们还知道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体会到平衡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二力平衡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记忆:同体、等值、反向、共线。2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区别:是否同体。三、二力平衡的应用教学反思: 1.本节

35、教学从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入手,提出不受力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中物体是受力的,但又发现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进而提出问题:这又怎么理解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引导学生为寻求谜底而去探究学习.接着立即从身边常见事例入手,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殿堂,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猜想、分析,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实验,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

36、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年级、科目八年级物理授课人敖云周次 第五周教学时间2016年3月28 日课题第三节:摩擦力第1课时课型多媒体新授课教材分析第3节为“摩擦力”,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可以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学情分析初二物理摩擦力这一课,由于抽象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初二年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摩擦现象感性认识不深,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我设计本课题时,将信息技

37、术与常规教学内容实现整合,主要是从真实情景、问题情景和虚拟情景三个方面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终身探索乐趣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趣味,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发表意 见,增强学生与同伴交流、协同、合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8、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摩擦力的存在.2.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判断.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筷子、橡皮、洗洁精、木块、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砝码等.教学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 学 过 程【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

39、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 请两位同学上来帮忙.这里有两双筷子,其中一双筷子前端蘸有洗洁精,请两位同学各自挑选一双筷子把桌面上的橡皮夹起来.实验现象:没有蘸洗洁精的筷子很轻松地就将橡皮夹起来了;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很难将橡皮夹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生:因为蘸有洗洁精的筷子太滑,阻力太小.师 我们骑自行车时,停止用力蹬车,最后车子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生:受到摩擦阻力作用.师 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关于摩擦力的问题.【进行新课】 摩擦力1. 认识摩擦力师 请同学们双手掌心相对,一起来动手做几个实验: 实验1:双手并拢,用其中一只手推或拉,使其中一只手在

40、另一只手掌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实验2:双手并拢,保持双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实验3:双手并拢,使双手做相向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4:双手并拢,保持双手同时向上、向下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实验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3)摩擦力的方向如何?(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二是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

41、体的相对运动.关于摩擦力的作用,教师可多举例让学生分析,例如:我们穿球鞋跑步不容易摔倒,摩擦力起什么作用?地面滚动的弹珠最后停了下来,摩擦力又起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明白:摩擦力有时起推动作用,有时起阻碍作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并针对性地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和种类(多媒体课件)(1)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 接触面粗糙.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2)摩擦力的种类: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如:用铅笔写字时,笔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

42、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如: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上的小圆珠与纸张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总与外力平衡,当外力逐渐增大时,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当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物体就会运动起来,此时的静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如:用力推一个物体而未推动,就是因为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注意: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间相对运动”不等于“物体运动”).如刚放在水平运动的传送带上的货物,由

43、于相对传送带向后运动,因此货物受到向前的摩擦力(与传送带运动方向、货物运动方向一致);当货物的速度达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因此不再受到摩擦力.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木块A从斜面顶端滑下,运动到水平面上,判断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若受到,请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解析:木块从斜面顶端滑下过程中,始终与斜面、水平面都相互接触,而且挤压,因此受到了摩擦力,而且木块相对于接触面向前运动,因而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答案:如图所示.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并互相挤压,且接触面不光滑

44、,它们之间就一定产生摩擦力B. B.动的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解析:因为根据摩擦力定义可知,产生摩擦力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个物体间有压力;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选项A中没有“两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因此是错误的.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选项B和D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摩擦力阻碍两物体相对运动,因此,物体有向后运动趋势时,摩擦力的方向就会向前.例如:人走路时,脚向后蹬地面,在不打滑的情况下,脚此时有相对地面向后的运动趋势,但脚没有向后运动,这时脚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此力

45、是人向前走的动力.故选项C也是正确的.答案:A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下列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A.铅笔与卷笔刀间的摩擦B.花样滑冰鞋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C.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钢圈间的摩擦解析:用卷笔刀削铅笔,实际上是刀在笔上滑动,选项A错误;花样滑冰时,鞋下面的冰刀与冰面之间是滑动的,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B错误;旱冰鞋下面是滚动轮,当人前进时,轮在地上滚动,其摩擦属于滚动摩擦,选项C正确;自行车刹车过程中,闸皮与钢圈之间有一小段相对滑动过程,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D错误.答案:C2.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师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实例:百米跑比赛

46、时,运动员穿上钉鞋,而溜冰的运动员则穿上光滑的溜冰鞋;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人们搬运重石,在底下垫上圆木等等,请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讨论、进行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实验图甲、丙) 滑动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有关.(如实验图甲、乙) 滑动摩擦力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略)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略) (2)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同类的猜想进行归类,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及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果学生不能针对所归纳的猜想进行选择,教师要

47、根据小组探究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工调整,以保证结论的严密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设计表格(供参考)A. 每个小组对其所选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下面以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为例) 小组讨论得出不变因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需要改变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主要通过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器材确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四个砝码、一个长方体木块、一块长木板 实验步骤:将长木板置于水平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方体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滑行,记下测力计的示数.在长方体木块上放置不同数量砝码重复上面步骤(如图甲、乙),并记录相关数据.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48、: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讨论反思实验过程,总结注意事项和实验方案的不足与改进措施.(有时间可重新进行改良后的实验)B.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黑板填上实验记录,并交流、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C.各个小组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媒体课件) 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9、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静摩擦力总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板书: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教师结束语】这节课大家应该收获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摩擦力,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解析:因为根据摩擦力定义可知,产生摩擦力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个物体间有压力;要

50、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选项A中没有“两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因此是错误的.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选项B和D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摩擦力阻碍两物体相对运动,因此,物体有向后运动趋势时,摩擦力的方向就会向前.例如:人走路时,脚向后蹬地面,在不打滑的情况下,脚此时有相对地面向后的运动趋势,但脚没有向后运动,这时脚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此力是人向前走的动力.故选项C也是正确的.答案:A例题3 (用多媒体展示)下列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A.铅笔与卷笔刀间的摩擦B.花样滑冰鞋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C.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钢圈间的摩擦解析:用卷笔刀削铅笔,实际上是刀

51、在笔上滑动,选项A错误;花样滑冰时,鞋下面的冰刀与冰面之间是滑动的,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B错误;旱冰鞋下面是滚动轮,当人前进时,轮在地上滚动,其摩擦属于滚动摩擦,选项C正确;自行车刹车过程中,闸皮与钢圈之间有一小段相对滑动过程,其摩擦属于滑动摩擦,选项D错误.答案:C3.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师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实例:百米跑比赛时,运动员穿上钉鞋,而溜冰的运动员则穿上光滑的溜冰鞋;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人们搬运重石,在底下垫上圆木等等,请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生讨论、进行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实验图

52、甲、丙) 滑动摩擦力可能与压力有关.(如实验图甲、乙) 滑动摩擦力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略)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略) (2)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同类的猜想进行归类,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及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果学生不能针对所归纳的猜想进行选择,教师要根据小组探究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工调整,以保证结论的严密性.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设计表格(供参考)B. 每个小组对其所选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下面以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为例) 小组讨论得出不变因素为:接触面的粗糙

53、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需要改变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主要通过改变木块上砝码的数量.器材确定:一个弹簧测力计、四个砝码、一个长方体木块、一块长木板 实验步骤:将长木板置于水平桌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方体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滑行,记下测力计的示数.在长方体木块上放置不同数量砝码重复上面步骤(如图甲、乙),并记录相关数据.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讨论反思实验过程,总结注意事项和实验方案的不足与改进措施.(有时间可重新进行改良后的实验)B.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黑板填上实验记录,并交流、讨论,对结果进

54、行分析.C.各个小组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媒体课件) 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静摩擦力总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相等.板书: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

55、的粗糙程度.【教师结束语】这节课大家应该收获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摩擦力,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周次教学时间2016年3月30课题 第八章:本章复习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理解什么是惯性,会利用惯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及二力平衡条件,能对平衡力进行分析.4.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影响摩擦力

56、大小的因素.2.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3.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牛顿第一定律例题1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 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

57、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 )A.事实事实推论推论B.事实推论推论推论C.事实推论推论推论D.事实推论推论推论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

58、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直到伽利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才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错误观点.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只有是实验事实,因为小球在任何面上滚动时都不可能没有摩擦,所以都是他在假设没有摩擦的前提下的推论,排序当然是事实在前,假设推论可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序,依次为.答案:(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D 惯性例题2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惯性造成的是( )A.向上抛石块,石块出手后越来越慢B.向上抛石块,石块出手后最终落回地面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D.船上的人向后划水,船会向前运动解析:向上抛出石块后,石块仍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但速度

59、越来越慢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重力作用改变了其运动状态;船上的人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是由于惯性,答案为C.答案:C例题3 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的方向启动时,乙将看到鸡蛋( )A.向甲运动B.向乙运动C.静止不动D.在原位置转动解析:当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的方向启动时,桌子随之一起运动,鸡蛋由于具有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桌面向甲的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乙看到鸡蛋向甲运动.答案:A 二力平衡例题4 如图所示,小刚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

60、,正僵持不动,如果绳子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刚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B.绳拉狗的力小于狗拉绳的力C.狗由于静止不动,所以没有惯性D.小刚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小刚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小刚、绳子和狗都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那么无论是小刚、绳子还是狗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对于小刚来说:水平方向受到绳子对他的拉力和地面对他的摩擦力相平衡;对于绳子来说:受到小刚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相平衡;对于狗来说:绳子对狗的拉力和地面对狗的摩擦力相平衡.答案:D例题5 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解析: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向上匀速攀登,他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B正确.答案:B摩擦力例题6 如图所示,车站进站口的水平传送带正将旅客包裹从入口车间运送到停车场.重500N的包裹静止放到传送带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