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镇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1089687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乡镇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某乡镇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某乡镇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某乡镇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乡镇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1 总论31.1项目背景3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4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41.4可行性研究围41.5项目概况5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2 需求分析72.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72.2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现状72.3项目需求分析7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83 建设规模113.1转运站的设计规模113.2建设容及规模124 场址选择134.1场址选择134.2场区自然状况134.3配套条件145 项目建设方案155.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155.2总体目标155.3垃圾收集处理方式165.4设备选择165.5总图运输185.6建筑工程185.7供水工程195.8排水工程205.9消防205

2、.10供电工程225.11采暖通风工程226 环境保护246.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246.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256.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266.4运营期污染源分析276.5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绿化276.6环境监测297 节能307.1编制依据307.2项目节能概述307.3能耗分析307.4节能措施308 安全与职业卫生328.1编制依据328.2劳动安全的重要性328.3安全设施与管理328.4劳动保护338.5卫生防疫339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349.1组织机构349.2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3410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3610.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3610.2工程管理3611 项目招标方

3、案3811.1项目的招标3811.2项目招标容3811.3项目招标组织形式3811.4项目招标方式3811.5项目招标具体方案3812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012.1 投资估算4012.2 资金筹措4013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4113.1结论4113.2建议41附表:项目投资估算表1 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县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单位名称:县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1.1.4项目提出的背景县镇位于县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全镇总面积69.64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30111人,耕地面积7.2万亩。20XX全镇工农业总产

4、值8.5亿元,工商税收完成670万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近年来,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畜禽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和畜禽污染也日益严重。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域暂没有一处集中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场所,村民的生活垃圾基本都是随意丢放和作简易焚烧处理,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分散而不集中,四处溢流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雨季更为严重,农业废弃物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着镇辖区各村的村容村貌。按每人每天产生0.6kg生活垃圾计算,整个镇域每天有近18吨生活垃圾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严重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

5、和身体健康。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工程是一项重民生、顺民意的基础工程,是努力优化农民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展示农村崭新面貌的好工程。本项目县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保障当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基本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名称:卓远宏图工程咨询2书编号:工咨丙3资格等级:丙级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法人代表: 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5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CJ

6、J 47-20066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1.4可行性研究围本项目的建设以垃圾收集转运为手段,以达到镇农村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转运、处理为目的,旨在营造舒适的生活、经济、发展环境。本报告主要为研究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及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1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工程项目;2确定工程建设规模;3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4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5提出资金筹措方案;6作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的工作依据。1.5项目概况1.5.1建设地点本项目生活垃圾收集转运

7、站拟建于县镇大侯村北。1.5.2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450万元,占地1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0.00平方米。1.5.3主要建设容项目拟新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1处,设计垃圾处理能力为30t/d,项目主要建设容及购置设备设施如下:1土建部分:包括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办公室房屋1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传达室1间,建筑面积30平方米。2设备设施部分:购置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设备2套,垃圾压缩集装箱6个,环保垃圾箱200个,配套垃圾运输专用车辆4台,以及其他小型垃圾收集工具等。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或指标备注一建设规模1项目

8、占地面积15002项目总建筑面积平方米730.002.1其中:垃圾压缩车间平方米4002.2 办公室平方米3002.3 传达室平方米30二项目垃圾日处理能力吨30三劳动定员人14四项目总投资万元4501工程费用万元407.11.1土建工程费万元121.01.2设备购置费用万元2801.3安装费用万元12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9.23预备费万元13.1五资金来源1申请上级补助万元3602地方自筹万元90六建设期年12 需求分析2.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随

9、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日趋加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县镇将改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及农村生态环境列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首要任务,解决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重要方面。2.2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县镇位于县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全镇总面积69.64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30111人,耕地面积7.2万亩。20XX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5亿元,工商税收完成670万元,人均纯收入5300元。近年来,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畜禽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和畜禽污

10、染也日益严重。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县镇镇域暂没有一处集中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场所,村民的生活垃圾基本都是随意丢放和作简易焚烧处理,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分散而不集中,四处溢流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雨季更为严重,农业废弃物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着镇辖区各村的村容村貌。按每人每天产生0.8kg生活垃圾计算,整个镇域每天有近27吨生活垃圾散布在辖区各自然村,而且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严重污染了当地村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2.3项目需求分析随着省各地垃圾处理场的建成和投入运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垃圾处理场建成为契机,省各地纷纷加紧垃

11、圾转运站的建设。生活垃圾转运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生活垃圾转运站作为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在不少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运物流系统里起到枢纽作用。垃圾经转运站不仅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车流量。随着这些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转运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了应用,转运站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环卫设施之一。由于县镇距离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距离较远,垃圾运输必须通过压缩转运,现有的垃圾转运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转运站的建设已成为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2.4.1项目的建设符

12、合相关的产业政策城镇环境卫生行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城镇建设和管理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是改善城镇形象、人民生活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产业,在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环保总局关于组织编制十一五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05666号,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进行详细规划,做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本项目属于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类第23款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为确保生

13、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的高处置率,今后省各城市将逐步取消现有的露天式、半裸露式、敞开式等不密封垃圾收运公共设施,取缔社会上的垃圾拾荒人员,消除生活垃圾二次污染,推广密闭式或压缩式垃圾收运设施。镇人民政府为贯彻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对本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出:要加快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将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运至县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是贯彻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符合镇地区发展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4.2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加强环保治理,改善地区环境目前镇

14、镇区大部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式为居民投入垃圾桶以后,由垃圾收运人员进行收集,然后通过运输车辆直接运至垃圾堆放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垃圾的收运,效率低下,同时因运输过程中处理方式的简单化,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新建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和处理过程完全按照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的要求进行,所有垃圾采取压缩密封转运,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效率,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使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有利于减轻对镇的环境污染,改善当地环境。2.4.3有利于增强地区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项

15、目的建设和使用,对于改变县镇垃圾处理现状、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垃圾转运站作为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立区域性的、适当规模的垃圾转运站是十分必要的。县镇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要求推进镇垃圾转运站的建设,符合国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及国家环保政策,项目建设将会大大改善投资环境,有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有利于项目的引进,同时可以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2.4.4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开

16、展城市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将为改革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实现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管理格局,不断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3 建设规模3.1转运站的设计规模3.1.1生活垃圾产生量1镇区规模根据当地的人口资料,现镇辖区所在地的常住人口为3.01万人。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年镇辖区人口综合增长率为5%。2垃圾产生量根据人口数量、垃圾产率预测镇未来的垃圾产生量如下表:表31 镇生活垃圾产量预测表序号年 份人 口万人垃 圾 产 率公斤/天人垃圾日产生量吨/天120103.

17、010.6018.06 220113.100.6018.60 320123.190.6019.14 420133.290.6019.74 520143.390.6020.34 620153.490.6020.94 720163.590.6021.54 820173.700.6022.20 920183.810.6022.86 1020193.930.6023.58 1120204.050.6024.30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项目计算期20102020年,垃圾日产生量从18.06吨/天增长到24.30吨/天,平均垃圾产生量为23.13吨/天。根据上述计算,镇区常住人口平均垃圾产生量为23.13吨/

18、天。3.1.2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的确定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有关转运站设计规模计算公式如下:QD=KSQC上式中 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QC服务区域垃圾收集量,t/d; KS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1.31.5。上式中,QC=23.13t/d,KS取1.3,则QD经计算为30.07t/d,本项目镇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取30t/d。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采用人力方式进行收集垃圾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以,最大不应超过1.0km;采用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3.0km以,最大不应超过5.0km。根据镇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村

19、级垃圾收集方式近期以人力方式为主,村级收集点转运至本项目垃圾收集转运站以机动车为主。综上,本项目垃圾收集转运站建设日处理能力30t/d的垃圾收集转运站1处,购置垃圾专用运输车4辆。3.2建设容及规模项目拟新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1处,设计垃圾处理能力为30t/d,项目主要建设容及购置设备设施如下:1土建部分:包括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办公室房屋1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传达室1间,建筑面积30平方米。2设备设施部分:购置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设备2套,垃圾压缩集装箱6个,环保垃圾箱200个,配套垃圾专用运输车辆4台,以及其他小型垃圾收集工具等。4 场址选择4.1场址选择4.1.1场

20、址选择原则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和相关法规的规定以及平度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可以总结为在以下前提下进行转运站的选址:1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2符合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的要求;3交通方便,运距合理;4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5处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风主导风向下风向。4.1.2场址确定垃圾转运站的建设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场址。场址的选择除考虑垃圾运输距离、尽量远离居民区、远离水源地外,还要选择具备有力的地质、水文条件的地区,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节省建设

21、投资和运营成本。根据场址选择的原则,项目拟选址于镇大侯村北,距离镇中心较近,并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等条件便捷,符合该项目的选址要求。4.2场区自然状况4.2.1地质状况县的地貌是微波起伏、类型不同的黄泛冲积平原。总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降为1/7000-19000。拟建场区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层结构简单,分布连续,厚度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均匀,地层承载力较高,无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场区稳定性良好,适宜建筑物的建设。4.2.2气候条件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适中,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4C,年平均相对湿度64.6,年平均降水量563.

22、3毫米,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6天。4.2.3水文条件县区域地表水系与灌渠,支渠纵交错,相互沟通,对境地下水起到人工补络作用场址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地貌单一,地形平坦,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河水的渗透,主要排泄方式为大气蒸发和工农业用水及缓径流。根据该场地附近的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水质呈弱碱性,基本为重碳酸氯硫酸一钾钠钙镁型,对混凝土不具备分解性腐蚀作用和结晶性腐蚀作用。4.3配套条件1供水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及道路、车辆冲刷用水,日用水量约为10m,在项目区打机井一眼,可满足项目的日常用水。2排水为减少进入转运站的雨水量,达到渗

23、沥水减量化,在场区边缘设雨水沟;另外,应设置相应的围堤。3供电项目用电由县市政供电供给,可从区域就近引线至变配电室,经变压后供场区使用,满足项目日常用电需求。4采暖垃圾压缩车间不考虑冬季采暖的需要,办公用房、传达室等可采取安装壁挂式空调的方式,满足项目的冬季采暖需求。5 项目建设方案5.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5.1.1指导思想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环境保护及生活垃圾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关系,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5.1.2规划原则项

24、目规划建设要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原则,贯彻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现统一布局、优化配置和区域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原则,坚持实事、因地制宜和适度超前的原则,促进生活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1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执行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规和标准。2工程建设与当地规划的发展相协调,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效益。3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物集中安全处理。4工程建设必须考虑近、远期结合,全

25、面规划,通过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方案,确保合理建设,根据资金筹措情况分期分阶段逐步实施,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减少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5.2总体目标通过本项目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的建设,提高县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1生活垃圾收集到20XX,生活垃圾容器化收集率达80%,分类收集率达40%,回收利用率达30%。2生活垃圾清运到20XX,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90%,压缩运输率达90%,分类运输率达40%。5.3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在本项目垃圾收集转运站辐射围合理分布200个环保垃圾箱,垃圾箱作为收集生活垃圾的最初收集点,再

26、由垃圾收集转运站采用垃圾运输专用车每天定点收集各垃圾箱垃圾,运送至垃圾收集转运站,将垃圾卸倒垃圾地坑里,地坑装有推板均匀将垃圾推到垃圾压缩机,通过压缩机边压边进入垃圾集装箱。装满后,由垃圾运输专用车通过自身系统自行装运并运送至垃圾处理场,本身垃圾运输专用车带有液压推板装置,由车辆提供动力源,将垃圾自行卸于县垃圾综合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填埋。5.4设备选择5.4.1垃圾收集设施根据当地各行政村的人口密度和流量,设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以垃圾箱为主,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运输车,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只需再增设部分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收集运输车即可满足日常的垃圾收集需要。5.4.2压缩式垃圾转运站

27、固定式垃圾压缩转运站设备需要与垃圾压缩集装箱、垃圾专用运输车配套使用,采用压缩系统机头固定在站,垃圾压缩箱装满垃圾后用专用运输车转运至垃圾处理场的方式。采用此设备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垃圾压缩箱绝对密封,隔绝臭味、污水等污染,防止蚊蝇、病菌滋生;全自动操作,垃圾工人不需直接接触垃圾,管理方便且外形美观,工作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建设及维护费用低。固定式垃圾压缩转运站成套设备见下表:表51 固定式垃圾压缩转运站配套设备表序号名 称型号及参数单位数量备注1固定式压缩机水平压缩,最大压缩力300kN,功率11kW,垃圾日处理能力30t,压缩腔容积2.1m3台2用于垃圾的压缩2压缩集装箱装置容积13.1m3

28、台6用于压缩垃圾的密封装运3垃圾专用运输车额定载重8t,功率136kW台4固定式垃圾压缩转运站具有如下特点:1设备投料口高度低。水平式垃圾站投料口高度仅为1m,上料平台的大幅降低,减小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有利于降低压缩站的土建成本。2垃圾压装、转运全过程封闭处理。垃圾箱与压缩机对接口采用特有的密封方式,确保垃圾在压装过程中无垃圾撒漏、臭水外溢。垃圾箱尾部增加的密封门保证了在转运过程中无污水外漏、臭气外逸,并有效解决了传统水平站垃圾箱尾部夹杂垃圾影响市容的现象。采用全过程封闭处理的模式,使垃圾在压缩、装运等过程始终处于封闭状态,杜绝了垃圾散落的现象,保持垃圾站环境卫生。3独特的车厢卸料门机构。

29、该机构不需驾驶员或其它人员下车操作,驾驶员在驾驶室扳动操纵杆就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满足垃圾卸料装车和密封转运的要求。4独特的后密封门机构。垃圾箱尾部增加的密封门有效地解决了在转运过程中污水滴漏形成的二次污染,并有效解决了垃圾箱箱体尾部夹杂垃圾的难看现象。5自动化程度较高,安全性能较好。垃圾压缩循环作业自动控制,其它作业均采用电气控制,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电气系统采用PLC控制,设置了多层互锁保护电路,防止误操作,并设有垃圾装满报警装置,保证了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6关键液压、电气元器件采用进口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7环保性能好 选用性能先进的空气除臭装置,定时向垃圾站空中喷出雾化除臭液,

30、使除臭液均匀混合在空间,将形成臭气的氨、硫化氢、有机胺、甲烷等分解,使臭气消失,并配置喷雾降尘装置,降低站灰尘。压缩机设有专门的污水、残余垃圾收集装置,便于保洁,提高了整机环保性。5.5总图运输5.5.1总图布置根据建设单位对厂区整体要求,遵循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符合建设项目本身使用特性,在满足运营工艺的前提下,在厂区布置垃圾压缩车间、办公室、传达室等,并配备与之配套的变电站及相关公用设施。根据规划,场区北面为办公区,建设面积为300平方米;其东侧为传达室,建筑面积为30平方米;西南角为垃圾压实车间,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在垃圾压缩车间与办公楼之间布设绿化带。进场道路由省道直接分支由场

31、区东部进入,道路两侧设绿化带,收运车辆卸载垃圾后,由场区西部经过汽车冲刷处后出场。5.5.2道路布置1设计原则厂区道路设计原则除符合厂矿道路设计规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企业运输、消防、管线布置、绿化等方面要求,满足交通便捷通畅的要求。2布置形式和宽度厂区道路均采用双坡路面设计,厂区主要道路为6.0m宽水泥混凝土面层,碎石基层,同时为利于消防,全厂道路设计为环形。3、运输本项目拟购置垃圾运输专用车辆负责生活垃圾的转运。5.6建筑工程5.6.1建构筑物本项目建构筑物总面积730.00平方米,垃圾压缩车间和库房为钢架结构;办公室、传达室等公用设施为砖混结构,建筑整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同时适合本项目特性

32、。5.6.2建筑结构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基本风压:0.4KN/m;基本雪压:0.4KN/m;冻土深度:0.5m。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2楼面和屋面设计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办公、公用功能用房:2.0KN/m2;楼梯、卫生间:2.5KN/m2;屋面:0.5KN/m2。3砌体建设中优先使用目前国家推广使用的墙体填充材料,尽量减少粘土红砖的使用量。4基础所有墙基础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混凝土采用C30;柱子采用独立基础,混凝土采用C30;所有基础垫层均采用C10混凝土。5.6.3厂区竖向厂区道路均按照坡度根据地下排水管网的埋深及坡降,并考虑到地面雨水的排放,设为0.1

33、%-0.3%。厂房室地坪与厂区道路中心点的高差以0.20m为准,局部根据道路放坡稍微调整。进车间坡道的坡度设置以不影响汽车和叉车的正常运输为准则。5.7供水工程1水源该项目用水主要是垃圾压缩、生活消耗水,用水水源取自项目区自备井,可满足项目的日常生产、冲刷和生活用水2用水量估算根据本项目生产工艺要求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本项目用水主要是喷淋水、地面冲刷水和生活用水,年用水量为900m3。3供水工程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厂用水分为生产、生活、消防及其他用水。生产用水主要是喷淋水、地面冲刷水和生活用水,厂区消防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为同一管网,水源自城市供水管网接入,在厂区给水管网为环状布置,室外消防栓采

34、用地上式消防栓,其距离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150米。厂区用水管道均采用镀锌钢管。5.8排水工程本项目作为垃圾转运站,其排水系统按雨污分流原则进行排水设计,做到以下几点:1场区地面应平整,不滞留渍水;并设污水导排沟管2转运车间应设置收集和处理转运作业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和场地冲洗等产生污水的积污坑沉沙井,积污坑的结构和容量必须与污水处理方案及工艺路线相匹配。2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针对项目污水产生源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雨水,分别采取以下措施:生活污水:主要是职工洗涤污水及冲刷粪便用污水,经化粪池滞留沉淀处理后,就近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生产废水:主要是垃圾压缩、喷淋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垃圾中转

35、站渗漏到周围环境的污水量较少, 但其pH值一般在3.6左右,CODcr为77300mg/L , SS 为3600mg/L左右 ,超过了国标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集中进行预处理后再排入到纳污水体中。此类废水可生化性高,每年的产生量少,应与污水处理场协商,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置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收集管网。雨水:厂区雨水和道路广场冲刷水,采取地面漫流方式经雨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5.9消防5.9.1依据和有关标准规1建筑设计防火规2建筑灭火器配置系统设计规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5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6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5.9

36、.2消防设计原则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对本次涉及到的车间和部门,从平面布置、道路、建筑结构、电气、消防给水、消防器材的配备、监测管理机构的设置等方面要做到消防设施、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给项目投产后工厂的消防设置过硬的环境。5.9.3消防1防火措施厂区建筑物按二级耐火等级设计,设置感烟装置火灾报警系统以便及早发现火灾隐患。在建筑上,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要求,设置相应的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通向公共走道的入口处,应设乙级防火门。墙体、室外装饰性材料及吊顶均采用非燃烧材料。在厂区总图设计中设有防火通道,室外道路相互联通,车间周围设环形通道。建筑物按防火间距的要求设计,并设安全出

37、口。2消防给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及厂房的耐火等级、层高和体积,确定消防水量;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持续时间按一小时计,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室消防用水量10L/S,总消防用水量108m3/h,消防给水由场区自备水井供应,火灾发生时其他设施关闭用水,满足消防用水。3其它灭火在建筑物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配置一定数量的磷酸铵盐或干粉灭火器。5.10供电工程1用电负荷等级本项目主要用电设备中断供电不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电气负荷等级划分规要求,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2电源项目用电由县市政供电供给,可从区域就近引线至变配电室,经变压后供场区使用,满足项目日常用电需求。3负荷计算项目装机总容量约30

38、KW,采用需要系数法对本项目用电负荷进行计算,需要系数取0.6,全厂功率因数为0.95,本项目全年耗电量约为52000KWH。4供电方案本项目自就近的市政供电线路引线,在厂区建设变电站,配置相应的变配电设施,作为项目用电电源。电气设备采用先进节能设备,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式。车间供电采用0.4KV电缆,供电系统采用单母线放射式供电方式。5防雷与接地根据自然条件、当地雷电日数、建筑物的高度和重要程度,厂区所有建筑物均属二、三类防雷建筑物。采用屋顶女儿墙上设置避雷带,利用柱子钢筋作接地引下线、基础钢筋网作综合接地体,构成整个防雷接地系统。接地系统采用TN-C-S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0。在

39、各建筑物进线处作总等电位联结,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0。所有供重要弱电设备用电的配电箱均设置防雷电感应的保护器。5.11采暖通风工程5.11.1采暖工程1热源项目运营过程中,垃圾压缩车间不需要供暖;办公室、传达室可安装壁挂式空调进行冬季供暖。2设计参数室外冬季气象资料: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1度,通风计算温度-3度,采暖计算温度-7度,相对湿度61%。室冬季设计参数:设计温度16-18度,相对湿度40%。5.11.2通风设计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有废气、粉尘产生,依据现行的有关规定及项目自身生产特性在垃圾压缩车间安装通风除臭设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劳动环境要求。6 环境保护根据

40、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CJJ47-2006的相关要求,遵循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启用三同时原则,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保护和监测管理,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编制本项目环保和监测设计。6.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6.1.1交通的影响工程建设时,管道敷设需沿路开挖,甚至有些道路被横穿,使车辆运输被阻,同时由于堆土、建筑材料的占地,使道路变的狭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路滑,使交通变的拥挤和混乱,极易造成交通事故,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6.1.2 扬尘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挖掘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如果天气干燥,

41、可能造成扬尘产生,给居住区环境的整洁带来许多麻烦,至相关工程完毕影响消失。6.1.3 噪声的影响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将对作业环境及邻近的居民区产生不利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机械设备使用不同噪声影响也会产生差异。除固定设备噪声源之外,施工运输车辆频繁进出工地,对沿途交通噪声及施工场地噪声也有较显著的影响。8.1.4 生活垃圾的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主要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粪便及其他固体垃圾,如果生活废弃物若没有做出妥善安排,则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影响工人的健康,对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使附近的居民遭受影响。6.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6.2.1交通影响

42、的缓解措施1加强交通的管理和调度;2加强对司机及装卸工人的环境保护教育和环境监理,并派人员负责撒落物料的清除。6.2.2 减少扬尘本项目建设期中,施工扬尘产生量的大小因施工现场工作条件、施工阶段、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土质和天气条件不同而差异较大。结合项目区域的特点及施工时段,拟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扬尘污染。1对施工场地和道路进行洒水和清扫以有效抑止扬尘的产生。2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以尽量减少道路扬尘产生量:运输材料尽量用帆布等做到较好地被覆,避免敞开式运输。3石灰、黄砂等堆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从而起到抑尘的效果

43、。4工程承包者应严格按照施工规则进行施工,对施工期产生的垃圾进行及时清运6.2.3施工噪声的控制为了减轻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1基于该工程施工场地基本呈规则分布的特点,可采用设置临时围护栏隔声的办法以降低施工噪声。2合理安排工期,及高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控制夜间噪声,不得在夜间进行路面夯实或其它高噪声的作业。如因连续作业确需在夜间施工的,应在开工前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以便取得谅解,并尽可能集中时间缩短施工期。3应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从根本上降低源强。同时要做好施工机械的维护,以减少运行震动噪声。4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产生可控制的噪声,严禁车辆进出工地时鸣笛,

44、严禁抛扔钢管等。5施工场地附近有特别敏感点时,应在靠敏感点一侧设置临时隔声声障;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入棚操作的尽量入操作间,适当建立单面声障。6.2.4施工现场废弃物处理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为工人提供临时膳宿。项目开发者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扔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生活垃圾要定点堆放,严禁混入建筑垃圾当中,并及时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本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石料、灰渣、建材等的损耗与遗弃以及建筑物的拆迁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应首先考虑用于

45、市政与规划部门指定的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洼地填筑或在本工程沿河绿化时进行消纳。剩余部分垃圾可运送至县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垃圾的外运车辆应加盖篷布,尽量减少沿路遗洒,影响环境。6.2.5倡导文明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地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居民、工厂、学校影响,提倡文明施工,做到爱民工程,组织施工单位、街道及业主联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问题。6.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1施工单位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随时和气象部门联系,了解大雨的时间和特点,以便雨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争取土料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减少松散土的存在;如必须在雨季施工时,要做好场地排水工作,保持

46、排水沟畅通。2施工场地应注意土方的合理堆置,与下水道和河道保持一定距离;建筑材料及未及时清运的弃土,在大风大雨天气时要用蓬布严密遮盖。3工程施工中要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应尽量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回填之用。如果有弃土,应及时妥善处理。4工程施工尤其是开挖作业尽量做到分期、分区进行,不要全面铺开,以缩短单项工期。5弃土临时堆放场地中,若有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其周边应挖好排水沟,对裸露表层进行清理、整地、植物恢复等,避免雨季时的水土流失。堆土的边坡要小,尽量压实,使其少占地且不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6加强施工管理,强化对工人关于水土保持的教育工作。考虑到即使采取了上述措施,施工期间一次暴雨造成

47、的水土流失量也会相当大,因此各个施工队必须随时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物,在暴雨未下之前将易受侵蚀的裸露地面覆盖起来,以减少雨水直接冲刷,从而降低水土流失量。6.4运营期污染源分析根据预测,项目对周边环境居民的影响主要为恶臭气味、卫生、噪声、扬尘、污水,其中,夏季恶臭气味和卫生问题尤为突出。项目主要污染分析:1渗沥水及废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主要为设备、地面冲刷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及少量的垃圾渗沥水,由项目特性决定了其产生的废水pH、COD、BOD及氨氮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2废气转运站产生的废气主要有CO2、CH4、NH3、H2S、SO2等,污染来自垃圾本身及垃圾转运设备,产生量取决于垃圾成分和处理方式

48、。3噪声噪声源主要是运输车辆及垃圾压缩作业用的机械设备,如:装载机、压实机、垃圾运输车等,这些车辆和设备大多是流动作业,没有固定的位置,因此是流动噪声源。4其他其他污染源还有蚊蝇、粉尘、鼠害、固体漂浮物等。6.5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绿化6.5.1环境保护标准1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6表2中的二级标准;2地表水质执行GB 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3地下水水质执行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4恶臭执行GB 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新扩建标准;5污水处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6

49、场区噪声执行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1类标准;7土壤环境执行GB 15618-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6.5.2噪声控制噪声主要生产在机械设备、车辆作业、垃圾或废品运输过程中,因此这些设备应尽可能在密闭装置运转,并且采用一定的隔声、减声措施,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工厂车间噪声控制标准。6.5.3防止垃圾渗沥水污染地下水措施采用密封性好的容器,转运站不需另设渗沥水处理装置。容器密封材料采用嵌入式优质橡胶密封圈,沿着卸料口筒体圆周密封;密封材料为EPDM,密封性能好、耐腐蚀、耐磨损、抗老化、寿命长,可保证垃圾渗沥水无滴漏。6.5.4垃圾转运过程中防止垃圾

50、产生建设转运站专用道路,保证垃圾转运车的性能稳定及转运设施的密闭性,垃圾转运车要经常清晰,保证沿途环境不受污染,并定期冲洗道路,防止粉尘。6.5.5保证站环境质量对站的各个垃圾收集环节尽量减少垃圾产生二次污染,做好地面的清扫工作;对于场外带进的或场产生的蚊、蝇、鼠类带菌体,填埋区及其他蚊蝇密集区应定期进行消灭及检查,在鼠洞及鼠类必经之路放置捕鼠器及灭鼠药,并及时回收捕鼠器并清理死鼠。6.5.6环境绿化场区四周设置绿化隔离带,场适量布置绿化;生活管理区进行园林化设计,创造优美的生活管理环境;填埋区场未使用的土地,种植草坪绿化。6.6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依据各污染项监测标准执行。1场区本底环境监测垃圾

51、转运站投入运行之前,应由环保、环卫部门和卫生防疫站对各项环境指标作本底监测并存入档案。2场区环境质量监测为确保达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由于本工程规模较小,本着资源共享与节约运行成本的原则,建议本场区不设专职监测机构,场区环境项目监测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3监测容本项目实施后,根据其产污情况,主要监测容为:地表水:结合建设地点的情况,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执行;水质标准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由于项目运营过程中污水产生量极少,其分析方法可参照CJ/T14848-1993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执行;

52、水质评价标准执行GB/T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大气:在场区的上风向和下风向布点监测,场区可按面积布置一监测点。场区大气质量评价执行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另外,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相关标准。7 节能7.1编制依据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节约能源法;2国务院发布的节约能源暂行条例及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标准。7.2项目节能概述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减少垃圾收运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本项目投产后,可以使垃圾处理更加及时,对垃圾的分类收集也相对容易,可以对垃

53、圾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达到回收资源、节约能源的目的。7.3能耗分析7.3.1能耗构成本项目在处理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水、汽油等,能耗包括:1垃圾压缩处理设备的电耗;日常办公及照明等。2运输垃圾车辆的油耗。3对垃圾压缩处理过程中的喷淋用水和生活用水。7.3.2电耗、水耗、油耗1电耗项目设备设施等装机容量约30KW,电耗约2.88KWH/吨垃圾。2水耗本工程主要用水点为垃圾压缩处理过程中的喷淋用水和生活用水,水耗约0.05m3/吨垃圾。3油耗本工程油耗主要是运输垃圾车辆的油耗,约0.7升汽油/吨垃圾。7.4节能措施1尽量选用国先进适用的节能型生产设备,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合理布置生

54、产工艺流程,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目的;2对垃圾中能回收利用的物质进行回收,节约资源。3加强对车间用水、电、气的计量,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搞好能源管理,合理地实现供水、供电、供气及用水、用电、用气;4选用节能型变配电设备。推广应用节能、高效、合适、安全、有益环境的绿色照明灯具,提高用电效率;5在平面布置上,动力设备要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6建设过程中,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墙体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使用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尽可能选用新型建筑材料,如空心砖、粉煤灰砌块及轻质保温隔板等,以降低能耗;使用气密性、保温性较好的塑钢窗;7充分利用社会集中供能,尽量减少自产能源的种类

55、和数量,尽可能做到能源综合利用,并根据国家节能技术政策,在设计中积极贯彻科学、合理的专业化生产。8 安全与职业卫生8.1编制依据为贯彻执行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的三同时制度,遵照下列文件编制本工程的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1劳动部劳字48号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915传染病防治法8.2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垃圾转运站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容易产生飞尘,对作业人员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及身体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转运站的安全卫生工作必须予

56、以高度的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影响职工安全卫生的有害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工人工作的劳动卫生条件,做到有针对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保证工厂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身心健康。8.3安全设施与管理项目主管单位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应非常重视,安全与卫生工作有较好基础,安全、卫生组织机构健全。建构筑物均符合防火、防爆、防雷击等安全要求;设备的安装留有合理的安全防护间距;各车间、厂房根据生产特点,设置有安全卫生、生活用房等辅助用房。根据转运站的安全管理、防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对垃圾进行清运,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散逸;2配合适量的消防灭火器材及防雷装置等;

57、3场区四周设置消防隔离带道路可作为防火隔离带4定期检查安全卫生措施的实施效果,建立安全档案,以便及时发现安全卫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5转运站相应位置设置交通管制指示、烟火管制提示和环境卫生设施指示牌;6机械设备的旋转件、启闭装置等零部件应设置防护罩或警示标识;7由工程建设单位委托有关部门进行环境卫生本底值的调查研究,定期监测场区及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8严格按照劳动部劳字198848号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进行相关安全设备的验收;9工程项目建设时,应按照当地的防震要求进行。8.4劳动保护1场区洒水降尘;2场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3建立公共福利设施和卫生设施,满足本

58、场职工的生活后勤需要。8.5卫生防疫1长期调查场区、转运站蚊、蝇、鼠密度,以提高消灭效率;2设置专职消灭人员,定期喷洒药剂;3对场区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4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个人卫生教育。9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9.1组织机构县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由镇人民政府建设,项目运营时由镇政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垃圾收集转运站进行管理。转运站设站长1名,负责垃圾转运站的全部事务,站长向镇政府负责,下设运输组、维修组、转运作业组、办公室等。站长副站长办公室运输组转运作业组维修组组织机构示意图如下:9.2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9.2.1工作制度本项目生产人员的配备力求精简,提倡一职多能,并根据工程

59、规模和运行特点,共需工作人员16人。转运站实行轮班制,每天两班,每周工作7天,以每人每周五工二休制,运作天数365天。9.2.2员工来源本项目所需的生产人员从社会上劳动力市场中招聘解决。9.2.3组织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完备的生产管理机构;2对生产人员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3组织生产人员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4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和培训;5 建立健全包括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在的管理规章制度;6对上岗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实行奖惩制度;7组织生产人员提前进岗,参与施工安装、调试、验收,为今后运行管理奠定基础。9.2.4人员配备情况 本项目垃圾收集转运站人员配备情况详见表9-1。表91 人员配置表序号岗位人员配置数备注1站 长1全面负责转运站工作2收集转运站8负责垃圾收集、转运站工作3驾驶员4负责车辆驾驶4维修人员1负责设备、车辆的维护5总计1410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10.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1年。项目立项后,应立即着手本项目的初步设计编制及施工前的准备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