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doc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分析 院系:蒋震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2012级自动化一班 姓名:李永豪 学号:201217422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加强,作为大宗物流运输的平台,港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海洋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强了港口的地位。基于这样的现实,人们愈加认识到港口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对港口经济、港口物流、港口信息系统等一系列领域的研究。港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借鉴国外港口经济的经验对我国三角洲地区和海港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6 年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此后以洋山深水港区为主要标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内容的港口运营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来,为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规划至2020 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本文拟在综合分析当今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航运发展新趋势和上海自身的情况,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选择进行探讨。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案例纵观目前世界公认的伦敦、纽约、东京、鹿特丹、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程,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升级转型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变迁及其自身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在探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不能仅着眼于已经成功的国际航运中心当前的发展特征,更应探究其形成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客观规律。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规律1) 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迁移和产业转移是引导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核心机遇。2) 港口“硬实力”始终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前提。3) 充满活力的经济腹地和庞大的国际贸易量是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支撑。4) 金融中心是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升级转型的必要条件。 上海港良好的地理位置世界上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贸易的形式的构成上,一般可分为腹地型和转口型;在贸易的辐射功能上又可分为世界级和区域级。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世界级腹地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因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之一是为其他三个中心提供条件,因此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决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模式应以腹地型为主。上海建设以腹地型为主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 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目前的港口层次与集装箱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上海港业已初步形成了内外两个扇面辐射的集装箱运输网络的枢纽港;宁波、南京、张家港、南通等港形成近洋航线和通往上海的内支线并举的支线港;其余港口形成以内支线为主的喂给港。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沿海港口原来经由境外中转的进出口货物,也会被吸引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来中转。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腹地范围呈T型状,即长江流域的全部与沿海港口中包括山东与福建的部分远洋进出口货物,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转是合理的。 上海市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经济和科技优势上海是我国经济、贸易、金融、科技、商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92年以来,上海经济连续5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也不断扩大。在经贸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上海经济运行质量也持续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以服务业和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2.2%,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六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上海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由沿海向中西部的战略推进,长江流域将与世界著名的莱茵河产业带、密西西比河产业带、东京湾产业带等相提并论。 运输方面的优势中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轻重工业都还会有较大发展,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东、中、西部的货运量都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继续增加;而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贸必然会有更快的发展,其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必然由1999年的第九位继续上升。近年来我国外贸运输量不断增加,今年增长势头尤其迅猛,散货与集装箱货都是如此。就集装箱货而言,发达国家的件杂货成箱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在外贸出口中只有60%左右,发展潜力很大;至于内贸货物的成箱率,更是低得惊人,现在还只有3%左右。现在我国处在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新阶段,运输结构必然会向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这对快速发展我国的集装箱运输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上海是我国第一大港口城市,一定要充分利用我国既是世界最大的货源地,又是最具市场潜力的消费地的有利条件,尽快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以有利于发挥“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作用,使其能更好的支援国家建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上海港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一直是上海的梦想,事实上多年来上海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历经多年的建设,上海逐步凸现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口岸环境得到改善,航运生产要素向上海聚集,航运市场走向规范有序,航运信息的集散中心和航运政策研究中心逐步形成。航运生产要素加快向上海集中。目前世界前20位的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全部入驻上海,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境外航运公司我国设立的22家分支机构中,在上海设有16家。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的东北亚行政管理中心和结算中心都已经迁至上海。我国最大的三家国际海运企业,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外运集装箱有限公司都已相继移师上海。 上海的航运信息体系不断完善国家交通运输部已经与上海市共同组建了上海航运交易所,以规范航运市场行为,调节航运市场价格,基本确立中国航运政策研究中心和国际航运信息发布中心的地位,同时成为国家级的二手船买卖平台。上海航运交易所自1996 年成立以来,以会员为载体、市场为导向、服务为龙头、信息为纽带,在规范航运市场行为、调节航运市场价格、沟通航运市场信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促进了各类航运生产要素向上海集中。上海航运服务体系结构日趋完整“十一五”时期,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上海相继成立上海海事仲裁院、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上海船舶登记中心等机构。上海海事仲裁院、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为航运商业市场争端提供仲裁服务。2008 年,上海海事仲裁委员会分会共受理案件34 件,争议金额7030 万元人民币,共审结案件25 件,其中裁决6 件、和裁16 件、撤案3件。2009 年,海事仲裁案件近60 件,标的超过11 亿元。涉外航运保险业务占全国比重达到三分之二。 上海航运服务机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完善、“三港三区”的稳步发展以及政策创新带来的制度优化,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准备好了基础条件,上海凭借优越的港口条件、贸易支撑和工业基础等,吸引了大量国际航运企业入驻。目前,在上海登记注册的从事船舶建造和海上运输的企业有750 多家; 世界排名前20 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已全部入驻上海; 世界前50 大班轮公司都已在上海开展了班轮运输业务; 经营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的外商驻沪代表机构达到250 家左右; 世界上最大的9 个船级社也都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 与此同时,有近千家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经营单位在上海从事经营活动。 上海在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除了港航高等教育,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交大等都提供航运教育培训服务,“上海船员评估中心”作为基于条件分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策研究今后针对国内高级船员的统一实践能力考试,将是上海惟一的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将建设船员适任评估所需的设备和评估环境,搭建船员实操评估的模拟支撑平台,对不同等级、不同专业船员的适任性进行技能评估。目前历年在上海考试注册的船员数量已占全国总数50%,特别是高级船员数量在全国位居首位。在这种形势下,配套建设船员专业人才市场,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语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是港口“硬实力”和航运服务“软实力”互为推动的发展过程。上海尚处于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期,从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规律分析,每个国际航运中心在其形成阶段都长期占据世界港口的领先地位,港口“硬实力”是航运服务“软实力”发展的前置性条件,只有具备能够不断适应世界海运格局发展趋势的“硬实力”,才能为“软实力”的发展提供扎实的平台,从而最终确定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上海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依托上海市和经济腹地巨大的集装箱箱源,大力加强对现代物流业的规划和开发,创造提供更便捷、更合理、更异的全方位港口服务,吸纳国内外更广泛的港航界及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参与上海物流业务业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运用现代组织和管理方式,延伸港口产业链,拓展港口业务新的市声场和空间。上海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港口体系,随着上海航运要素加快集聚,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船舶交易等服务及其他航运衍生服务产业的不断丰富,资本、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源等的累积,上海将有条件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国际航运 中心 建设 分析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992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