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消息二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消息二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1消息二则(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大纲【主题分析】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你经常接触新闻,注意过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吗?本单元通过古今中外不同内容的消息、通讯、特写等内容,带领我们初步接触、了解新闻,从客观事实中体会人物的感情及精神。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会对新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并以此解读其他新闻。2.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的内容,梳理各新闻要素的具体内容。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4.在比较中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5.注意区分新闻中的客观事实与作者的主观评价,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试着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新闻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1.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掌握记叙六要素。2.把握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3.试着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新闻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指导】1.以写促读法。试着将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用新闻的形式写出来,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2.活动激趣法。开展“新闻采访”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新闻的兴趣,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课时安排】 消息二则 2课时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课时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课时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课时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课时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3.能够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写一些简单的消息。4.培养学生经常阅读新闻的习惯。【重点难点】1.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2.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第一课时【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全集等。【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文体知识】新闻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兼有议论、描写。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1949年的渡江战役吗?(同学自由回答)六十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横渡长江,一夜之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从此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第二天,这个消息迅速地传遍在全国各地。你知道这则消息由谁亲自撰写通过电波传遍全国的吗?(学生自由回答:毛泽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则富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板书课题)【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明确: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如何”,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二)品味语言揣摩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明确:“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出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的恰当地配合,凸显了我军攻势迅猛、势如破竹。(3)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明确:景的“平”和“静”,衬托出我军的从容镇定;“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是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问题探究】“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课后作业】1.从今天的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其中的“六要素”,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2.利用所学的知识,写一则短消息,报道我学校最近发生的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板书设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人民解放军正以朱总司令的命令第二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课讲授】(1) 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读出“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气势。2. 在文中圈点批注出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3.独立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你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这句话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本文内容?(2)你能用文中的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这两句话又是从哪几方面概括了本文内容?(3)语段前面括号里的内容起什么作用?明确:(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它从人物、主要事件两方面概括本文的内容。(2)课文第一、二两句话。它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方面来概括本文内容。(3)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发电地点。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4.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明确: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到“不起丝毫作用”。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段”。(二)问题探究1.了解整篇新闻的具体内容。明确:军别 时间 地段 人数 遇敌中路军 20日夜 安庆-芜湖 30万 甚微西路军 21日下午五时 安庆-九江(不含) 35万 甚微东路军 同日下午五时 南京-江阴 35万 较强进展:渡至繁昌,鲁港等地,已占领广大南岸地区,正向南扩展中摧毁抵抗,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2. 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明确:是实数。中路军三十万人;西路军三十五万人;东路军三十五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3. 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安排有什么特点?明确:一是与发动进攻的时间有关:二十日夜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下午;二是与所遇敌情有关,西路军与东路军虽同时发动进攻,但西路军与中路军又有相同之处,所遇敌军抵抗较小,而东路军所遇敌军之抵抗则较为顽固;三是各层次之间有明显衔接,有时间上的衔接、渡江部队的衔接和内容上的衔接。4.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明确:结构顺序的安排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特点决定的。本文作者是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而东路所遇敌军之抵抗较顽强,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写。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中路(其渡江战况只用了写时间、地点、神速的一句话)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5.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这段新闻中的议论部分是哪几句?有什么作用?明确:“此种情况,一方面不起丝毫作用。”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6.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明确:因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写);敌军广大官兵厌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写)。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二方面的原因则要详议几笔: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首要条件,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看(下文要写的东面敌军抵抗较为顽固更突出“英勇善战”),也以现在的写法为佳。7.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明确:报道准确。8.本文语言有何特点?明确:准确:如“一千余华里”“二十四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课堂小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课后作业】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要求:标题醒目、恰当。内容绝对真实。导语有概括性、准确性。语言简洁。导语总述全局 主 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路军突破 三十万人渡江西路军占领 三十五万人渡过三分之二东路军激战 三十五万人大部渡过气势磅礴【板书设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72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