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利工程观测规程.doc

收藏

编号:654882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03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1-06
9.9
积分
关 键 词:
江苏省 水利工程 观测 规程
资源描述:
ICS 27 140 P59 备案号 30121 2011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 DB32 T 1713 2011 水利工程观测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Observation of water projects 2011 03 30 发布 2011 05 30 实施 江 苏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目 次 目 次 I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观测项目 3 6 垂直位移观测 5 7 水平位移观测 12 8 渗流观测 16 9 河道观测 23 10 伸缩缝观测 30 11 裂缝观测 32 12 其它观测 34 13 资料整理与整编 36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垂直位移观测工作操作规程 3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仪器检验方法 4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观测记录表式 44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资料整编表式 55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资料整编图例 64 前 言 为了规范水利工程观测工作 准确掌握工程状态和运用情况 及时发现工程隐患 充分发挥工程 效益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 结合我省水利工程观测工作实际 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按GB T1 1 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和GB T1 2 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的规定编写 本规程的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 江苏省水利厅工程管理处 江苏省河道管理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高杏根 王震球 陈斌 王儒波 陈江河 吴金才 汤可方 董毅 黄春华 本规程主要审定人 陶长生 郑在洲 杨淮 水利工程观测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在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 对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状况进行监测的基本原则 技 术要求和资料整编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大中型水库 水闸 泵站 省级流域性河道堤防工程及省管湖泊的观测 其 它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 然而 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GB 20257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0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SL197 水道观测规范 SL257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 1 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 沉降 沉陷 垂直位移的统称 是指建筑物在竖向的整体移动 3 2 水平位移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位移 水平位移的统称 是指建筑物在水平面的整体移动 3 3 观测标点 observation points 设置在建筑物上 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 作为变形测量用的固定标志 如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 裂缝 伸缩缝等观测点 3 4 基准点 datum point 在变形测量中 作为测量工作基点及观测点依据的稳定可靠的点 3 5 工作基点 operation control point 为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较稳定的控制点 分垂直位移工作基点和水平位移工作基点 3 6 水准基点 basic benchmark 垂直位移测量中作为测定测区内各级水准点 观测点高程依据的基准点 3 7 观测墩 observation post 水平位移观测设置的顶面有中心标志及同心装置 并能安装测量仪器及观测照准目标的设施 3 8 觇牌 target 水平位移观测时作为测量照准目标用的标志牌 3 9 测压管 prezometer 埋在水工建筑物中 用于测量渗流压力的设施 一般用钢管制成 3 10 扬压力 uplift pressure 水工建筑物基础浮托力和渗流压力的总和 3 11 浸润线 saturation line 堤防和土石坝坝体内渗流水压力的自由表面位置 3 12 渗流量 seepage discharge 水工建筑物在水头作用下形成的渗透水量 3 13 渗流压力 seepage pressure 水工建筑物地基或堤 坝体内渗流场的水压力 3 14 河道横断面 cross section of river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河槽断面 3 15 水下地形测量 underwater topgraphical survey 对水下地貌 地物进行的测量 3 16 波浪观测 wave observation 在河 海 湖等处对波浪要素进行的测量 3 17 孔隙水压力 pore water pressure 土体中由孔隙水所承担或传递的压力 3 18 观测资料整编 interpretation of observation data 对观测的原始资料和平时整理分析成果 进行汇集 校核 检查 分析 整理和刊印 使之成为 系统化 规格化的成果 4 总则 4 1 观测工作的基本要求 保持观测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按照规定的项目 测次和时间 在现场进行观测 应做到随观 测 随记录 随计算 随校核 无缺测 无漏测 无不符合精度 无违时 测次和时间应固定 人员 和设备宜固定 4 2 记录制度 a 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均应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手簿中 需现场计算检验的项目 必须在现场计 算填写 记录表的格式应符合附录 C 的要求 b 外业原始记录内容必须真实 准确 字迹应力求清晰端正 不得潦草模糊 c 手簿中任何原始记录严禁擦去或涂改 d 原始记录手簿每册页码应予连续编号 记录中间不得留下空页 严禁缺页 插页 如某一观测 项目观测数据无法记于同一手簿中 在内业资料整理时可以整理在同一手簿中 但必须注明原始记录 手簿编号 4 3 每次观测结束后 应及时对记录资料进行计算和整理 并对观测成果进行初步分析 如发现观测 精度不符合要求 应重测 如发现异常情况 应即复测 查明原因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同时加强观测 必要时采取应急工程措施 4 4 在对观测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核实无误后 应将观测报表于规定时间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4 5 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观测设施的维护 防止人为损坏 工程施工期间 应采取妥善防护措施 如确 需拆除或覆盖现有观测设施 应在原观测设施附近重新埋设新观测设施 并加以考证 4 6 水文 气象等观测项目参照各有关规定进行 5 观测项目 5 1 一般规定 5 1 1 观测项目分一般性观测项目和专门性观测项目 5 1 2 一般性观测项目是指常规观测项目 是工程运用过程中应观测的项目 5 1 3 专门性观测项目是指某一时间段或者为某一特殊目的而专门进行的观测项目 是工程运用过程 中有选择的观测项目 5 1 4 各类水利工程均应按照该工程原设计要求观测项目进行观测 原设计未作规定的 应按照本规 程要求设置相应观测设施并进行一般性观测项目观测 必要时开展专门性观测项目观测 5 1 5 管理单位应结合各工程类别和等级 结构布局 地基土质 已有的观测设施 观测手段和控制 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确定具体的观测项目 按照观测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观测 5 2 水库工程 5 2 1 水库工程大坝观测项目详见表 1 表 1 水库工程大坝观测项目 工程类别 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 坝体渗流压力 坝基渗流压力 坝 基渗流量 侧岸绕渗 浸润线 裂缝 伸缩缝 孔 隙水压力 土压力 大型水库大坝 中型水库大坝 注 表中打 的为一般性观测项目 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项目 5 2 2 水库大坝出现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裂缝后 应进行裂缝观测 5 2 3 松软坝基的水库大坝 应进行伸缩缝观测 5 2 4 均质土坝 松软坝基 土质防渗体土石坝等类型水库大坝宜进行土体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观测 5 2 5 高水头水库大坝观测项目参照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60 5 2 6 水库库区观测项目主要有库区地形 包括岸上地形和水下地形 和风浪 均为专门性观测项目 a 当需要了解水库库区地形和地貌变化时 应进行水库库区地形观测 b 大型水库宜进行风浪观测 5 2 7 水库溢洪闸 输水涵洞等附属水工建筑物观测项目按照水闸工程观测项目执行 5 3 水闸工程 5 3 1 水闸工程观测项目详见表 2 表 2 水闸工程观测项目 工程类别 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 闸基扬压力 侧岸绕渗 裂缝 伸缩缝 水流形态 土压力 大型水闸 中型水闸 注 表中打 的为一般性观测项目 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项目 5 3 2 当水闸工程地基条件差或水闸建筑物受力不均匀时 应进行水平位移和伸缩缝观测 5 3 3 水闸工程建筑物发生可能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后 应进行裂缝观测 5 3 4 水闸工程在控制运用时 根据工程运用方式 水位流量组合情况可不定期进行水流形态观测 发生超标准运用时 应加强观测 5 3 5 水闸工程可进行土压力观测 5 4 泵站工程 5 4 1 泵站工程观测项目见表 3 表 3 泵站工程观测项目 工程类别 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 闸基扬压力 侧岸绕渗 裂缝 伸缩缝 水流形态 土压力 大型泵站 中型泵站 注 表中打 的为一般性观测项目 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项目 5 4 2 当泵站地基条件差或泵站建筑物受力不均匀时 应进行水平位移和伸缩缝观测 5 4 3 泵站建筑物发生可能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后 应进行裂缝观测 5 4 4 泵站工程可进行土压力观测 5 5 河道工程 5 5 1 河道工程观测项目见表 4 表 4 河道工程观测项目 工程类别 固定断面 河道地形 河 势 一般河道 建筑物引河 注 表中打 的为一般性观测项目 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项目 5 5 2 河型变化较剧烈的河段应对水流的流态变化 主流走向 横向摆幅及岸滩冲淤变化情况进行常 年观测或汛期跟踪观测 分析河势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5 5 3 汛期受水流冲刷岸崩现象较剧烈的河段 应对崩岸段的崩塌体形态 规模 发展趋势及渗水点 出逸位置等进行跟踪监测 5 6 堤防工程 5 6 1 堤防工程观测项目见表 5 表 5 堤防工程观测项目 工程类别 垂直位移 堤身断面 堤身浸润线 堤基渗流压力 堤基渗流量 裂缝 波浪 土压力 1 级堤防 2 3 级堤防 注 表中打 的为一般性观测项目 其它均为专门性观测项目 5 6 2 当堤身出现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裂缝时 应进行裂缝观测 5 6 3 受波浪影响较剧烈的堤防工程 宜选择适当地点进行波浪观测 5 6 4 堤防工程可进行土压力观测 5 7 湖泊 5 7 1 湖泊的观测项目主要有地形观测和风浪观测 均为专门性观测项目 a 当需要了解湖泊的地形和地貌变化时 应进行湖泊地形观测 b 大型湖泊宜进行风流观测 6 垂直位移观测 6 1 一般规定 6 1 1每一工程或测区应采用同一水准基面 如 废黄河 85黄海 等 6 1 2 垂直位移推荐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式进行观测 有条件的也可采用 GPS 法拟合高程和静力水准 方法观测 其测量方法应符合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和 建筑物变形观测规程 JGJ T8 97 要求 当 GPS 法拟合高程和静力水准方法不能满足本 规程 本规程规定的观测级别时 应采用几何 水准方法观测 6 1 1 在进行垂直位移观测时应同时记录上下游水位 工程运行情况及气温要素等 6 1 2 垂直位移量以向下为正 向上为负 6 1 3 观测的时间测次 工程完工后 5 年内 应每季度观测一次 以后每年汛前 汛后各观测一次 经资料分析工程垂直 位移趋于稳定的可改为每年观测一次 但高水头水库大坝和大型水闸 泵站工程应每年汛前 汛后各 观测一次 6 1 4 发生超过设计标准运用或其它影响建筑物安全的情况时 应随时增加测次 6 2 观测设施的布置 6 2 1 垂直位移观测设施主要包括工作基点和垂直位移标点 6 2 2 工作基点的设置 6 2 2 1 每个工程或测区应单独设置工作基点 数量不应少于 3 个 工程附近有国家二等以上水准点 的可直接引用 但其高程应与工作基点进行联测后确定 6 2 2 2 工作基点应埋设在便于引测 地基坚实的区域 不应在旧河槽 浅土层 回填土 集水区 堤身和车辆来往频繁的区域以及利用工程自身埋设工作基点 6 2 2 3 水闸 泵站和水库大坝工程宜在工程两侧埋设工作基点 堤防工程可根据需要在堤防背水侧 分段埋设 6 2 2 4 工作基点的埋设与选用应符合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 其埋深应在最大冰冻线以下至少 50cm 工作基点一旦埋设 如无异常变动不再重设 标点应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其结构见图 1 图 2 图 3 6 2 2 5 大 中型水闸 泵站 水库大坝工程的工作基点应从国家二等以上水准点引测 个别交通闭 塞远离国家二等水准点的中型工程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 可从国家三等水准点引测 6 2 2 6 堤防工程工作基点可从国家三 四等水准点引测 单位 mm 单位 mm 冰 冻 线细 砂回 填 C20砼 45015050501041020 80钢 管 30408 1340 图 1 混凝土式工作基点结构示意图 图 2 钢管式工作基点结构示意图 单位 mm 60 87032403610360363125789 1 保护盖 4 外管 7 钻孔 内填料 2 标点 5 外管悬空卡子 8 基点底靴 3 保护井 6 内管 9 钻孔底 图 3 深管式工作基点结构示意图 6 2 3 垂直位移标点的设置 6 2 3 1 水闸的垂直位移标点应埋设在每块闸底板四角的闸墩头部 空箱岸 翼 墙四角 重力式或 扶壁式岸 翼 墙 挡土墙的两端 反拱底板应埋设在每个闸墩的上下游端 如图 4 所示 1234 1 1 22 3 1 2 11 21 31 42 12 2 32 43 1 23 3 4123 1 22 31 2 翼右右翼翼翼 1 22 3 1 2 1 22 31 2左左 上 下下 上 图 4 水闸垂直位移标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6 2 3 2 泵站的垂直位移标点应根据底板的大小 分别在上 下游侧埋设两个以上的标点 底板较大 的泵站应在底板中部适当增设标点 泵站翼墙 挡土墙的标点布设与水闸相同 6 2 3 3 水闸 泵站工程应按建筑物的底部结构 底板等 的分缝布设标点 6 2 3 4 水库大坝可按 50m 100m 设置 1 组观测断面 每座大坝观测断面不应少于 3 组 每组断面不 宜少于 4 个垂直位移标点 断面选择和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大坝最高和原河床处合龙段 地形突变处 地质条件复杂处 工程有异常或可能存在隐患的部 位 b 位于 V 形河谷中的高坝和两坝端以及坝基地形变化陡峻坝段 坝顶测点应适当加密 在大 坝深弘和合龙位置至少应设置 1 组观测断面 c 观测断面应垂直于大坝坝轴线 6 2 3 5 堤防可按 100m 500m 设置 1 组观测断面 断面间距应根据堤防级别确定 其中 1 级堤防每 100m 200m 应设置 1 组观测断面 2 级及以下堤防可按 200m 500m 设置 1 组观测断面 在穿堤建筑物 附近 堤防观测断面间距应缩短 断面选择和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观测断面设置以能反映堤防总体轮廓线为准 对地质条件复杂 位移量不均匀 渗流异常 有 潜在滑移 崩塌和河势变化剧烈的险工段应设置观测断面 b 垂直位移标点沿观测断面依次从迎水面向背水面埋设 一般在平台前端 平台与堤坡的结合部 和堤顶等堤身断面转折部位设置标点 c 观测断面应垂直于堤防轴线 6 2 3 6 垂直位移标点应坚固可靠 并与建筑物牢固结合 水闸 泵站 水库大坝垂直位移标点应采 用铜质或钢质不锈钢材料制作 堤防的垂直位移标点应预制成混凝土块 将铜或不锈钢标点浇筑其中 具体结构如图 5 所示 单位 mm 单位 mm 40220 a 堤防垂直位移标点 b 混凝土建筑物垂直位移标点 单位 mm 单位 mm 150 80钢 管细 砂 回 填 c 盒式垂直位移标点 d 表面覆盖土层的混凝土建筑物垂直位移标点 图 5 垂直位移标点结构示意图 6 3 观测线路设计 6 3 1 垂直位移观测应按设计好的线路图进行观测 水闸垂直位移观测线路设计如图 6 其它工程观 测线路设计可参照执行 6 3 2 垂直位移线路图中应标明工作基点 垂直位移标点 测站和转点位置以及观测视线和前进的方 向 观测视线对转点和中视点应有明显区分 6 3 3 线路的设计原则 a 测站和路线的选择应尽可能使测程短 测站少 b 转点各站的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 对于三等以上水水准观测 前后视与仪器站点位置连线宜接 近一条直线 c 中视距与后视距的距离差不宜大于 5m d 遇高低起伏的地形时应注意最高 最低视线高符合测量规范的要求 e 线路图在确定后 在地物 地形未改变的情况下 不应改变测量路线 测站和转点 左 岸翼 翼 1234 1 1 22 3 1 2右 岸 1 21 3 42 2 3 4 1 3 4左 上左下 123下 右 翼上 右 翼11 22 3 1 2 1 22 31 21 22 31 2BM 1 TP1 24 TP2 7 8 9 0 2 3 5 6 1 17 6 13 4 5 819 0垂 直 位 移 工 作 基 点 中 间 转 点 垂 直 位 移 标 点 图 6 垂直位位观测标点及观测线路示意图 6 4 观测设施的考证与保护 6 4 1 工作基点埋设后 应经过至少一个雨季才能启用 垂直位移标点埋设 15 天后才能启用 6 4 2 在工作基点埋设使用后 5 年内 应每年与国家水准点校测两次 第 6 年至 10 年应每年与国家 水准点校测一次 以后在工作基点较稳定且保护条件良好的情况下 可减为每 5 年一次 6 4 4 垂直位移标点变动时 应在原标点附近埋设新点 对新标点进行考证 计算新旧标点高程差值 填写考证表 当需要增设新标点时 可在施工结束埋设标点进行考证 并以同一块底板附近标点的垂 直位移量作为新标点垂直位移量 以此推算出该点的始测高程 6 4 5 出现地震 地面升降或受重车碾压等可能使观测设施产生位移的情况时 应随时对其进行考证 6 4 6 工作基点应按照 GB12897 中国家二等水准点的要求进行保护 堤防垂直位移标点参照 GB12898 中国家四等水准点要求进行保护 6 4 7 在观测设施附近宜设立标志牌等方法进行宣传保护 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确保不受交通车辆 机 械碾压和人为活动等破坏 6 5 观测设施编号 6 5 1 工作基点以 BMn 表示 n 为同一工程工作基点序号 6 5 2 水闸 泵站垂直位移标点应自上游至下游 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编号 底板部位以 表示 其中前一个 表示底板号 后一个 表示标点号 左右岸墙以 表示 注明左岸或右岸 表示标点编号 翼墙的垂直位移标点以 表示 注明上 下 左 右 翼 前一个 是上 下 游翼墙的底板号 后一个 表示标点号 6 5 3 水库大坝的垂直位移标点以 表示 表示大坝名 表示断面号 表示垂 直位移标点在同一断面从迎水侧至背水侧的序号 6 5 4 堤防垂直位移标点可顺堤按里程号命名 以 表示 表示里程桩 号 表示垂直位移标点在同一断面从迎水侧至背水侧的序号 河道堤防左右岸应分别编号 以 表示 注明左 右 岸堤防 6 6 观测要求与方法 6 6 1 观测要求 进行垂直位移观测前应对工作基点进行联测 其精度达到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要求 6 6 1 1 垂直位移标点的观测应符合 GB T12897 2006 和 GB12898 的要求 当测点较多时可以观测线 路上的某测点作为后视 以一定范围的垂直位移标点作为同等的前视点 中间点 测定这组内不同 标点的高程 观测时应先测读转点标尺 后测读中间点标尺 6 6 1 2 垂直位移观测线路应采用环线或附合线路测量 不应采用放射状路线测量 6 6 1 3 垂直位移观测应自国家水准点或工作基点引测各垂直位移标点高程 不应从垂直位移标点 中间点再引测其它标点高程 6 6 1 4 垂直位移每一测段的观测宜在上午或下午一次完成 每一工程的观测宜在一天内结束 如工 程测点较多 一天内不能完成的 应引测到工作基点上 6 6 1 5 垂直位移观测的相应仪器 精度 标尺 闭合差应符合表 6 与表 7 要求 表 6 垂直位移观测仪器 等级 光学仪器最低型号 标尺技术要求 数字水准仪中误差 标尺要求 一 DS05 两排分划线条式因钢条 码标尺 最小分划为 0 5cm 或 1cm 0 3mm 铟钢条码 二 DS1 两排分划线条式因瓦合 金标尺 最小分划为 0 5cm 或 1cm 0 3mm 铟钢条码 三 四 DS3 0 7 mm 双面区格式木 质标尺 表 7 垂直位移观测等级及限差 水准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垂直位移点 闭合差限差 mm 建筑物类别 观测等级 1km 外 1km 内 观测等级 闭合差限差 mm 大型水闸 泵站 水库大坝 一 2 K0 3 N二 0 5 N 中型水闸 泵站 二 4 0 5 三 1 4 堤 防 三 12 1 4 四 2 8 注 N 为测站数 K 为单程千米数 不足 1km 按 1km 计 6 6 2 观测方法 6 6 2 1 水准作业 一 二等水准测量应采用光学测微法单路线往返观测 三等水准观测应采用中丝读数往返观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法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铟瓦水准尺观测时 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四等水准观 测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6 6 2 2 一条路线的往返观测 应使用同一类仪器和转点尺承 沿同一道路进行 6 6 2 3 工作基点考证如遇跨河水准 一 二等与三 四等应分别不超过 100m 和 200m 可用一般方 法进行观测 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仪器高度两次 两次高差分别不超过 1 5mm 和 7mm 取两次结果的中 数 如视线长度超过上述规定 遇跨河水准的测量方法 测回数及测量限差应根据跨河水准河宽和仪 器设备等情况 按照 GB12897 和 GB12898 的要求进行 6 6 2 4 观测顺序 a 一 二等观测作业 1 往测奇数站 后标尺 前标尺 前标尺 前标尺辅助读数 后标尺 后标尺辅助读数 2 往测偶数站 前标尺 后标尺 后标尺 后标尺辅助读数 前标尺 前标尺辅助读数 返测时奇偶数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与往测偶奇测站相同 a 三等观测作业 后标尺 前标尺 前标尺 前标尺辅助读数 后标尺 后标尺辅助读数 b 四等观测作业 后标尺 后标尺 后标尺辅助读数 前标尺 前标尺 前标尺辅助读数 C 记录顺序 水准观测作业的记录顺序见附录 c1c2 D 采用电子手簿记录其方法按 ZBA 76003 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 和 ZBA 76005 水准测量 电子记录规定 执行 6 6 3 视线长度 每一测站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及视线高度应符合表 8 规定 观测中视点时 其前后视距差应控 制在 5m 内 个别特殊死角超过 5m 时应加以说明 表 8 观测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及视线高度 单位 m 仪器类型等 级 光学水准 数字水准 视线 长度 前后 视距差 任一测站前后 视距差累计 视线高度 下丝高度 一 DS05 中误差优于 0 3mm km 30 0 5 1 5 0 5 二 DS05 DS1 中误差优于 0 3mm km 50 1 0 3 0 0 3 DS3 中误差优于 0 7mm km 75三 DS05 DS1 中误差优于 0 7mm km 100 2 0 5 0 三丝能读数 DS3 100四 DS05 DS1 150 3 0 10 0 三丝能读数 6 6 4 测站观测限差 6 6 4 1 一 二等水准观测限差应符合表 9 规定 表 9 一 二等观测限差 单位 mm 光学水准仪 数字水准仪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 中丝读数差等级 0 5cm 刻 划标尺 1cm 刻 划标尺 基辅分划 读数的差 基辅分划 所测高差 之差 检查间隙 点高差之 差 上下丝读 数平均值 与中丝读 数差 两次读数 的差 两次所测 高差之差 检查间隙 点高差 之差 一 1 5 3 0 0 3 0 4 0 7 1 5 0 3 0 4 0 7 二 1 5 3 0 0 4 0 6 1 0 1 5 0 4 0 6 1 0 6 6 4 2 三 四等观测限差应符合表 10 规定 表 10 三 四等观测限差 单位 mm 观测方法 基辅分划 两次 读数差 基辅分划 两次 所测高差之差 等级 光学水准 数字水准 光学水准 数字水准 光学水准 数字水准 单程双转点 观测左右路 线转点差 检查间隙点 高差之差 中丝读数法 2 0 3 0 三 光学测微法 中丝读数法 1 0 1 0 1 5 1 5 1 5 3 0 四 中丝读数法 中丝读数法 3 0 3 0 5 0 4 0 5 0 6 6 5 读数取位 6 6 5 1 一 二等观测作业 a 平分丝 光学水准仪应读到测微鼓最小刻划 数字水准仪应读到 0 01mm 及以下 b 视距丝 光学水准仪应读到 1mm 数字水准仪应读到 1mm 及以下 6 6 5 2 三 四等观测作业 a 平分丝 1 三等观测作业 光学水准仪光学测微法三等读到 0 1mm 中丝读数法读到 1mm 数字水准仪读到 0 01mm 及以下 2 四等观测作业 光学水准仪应读到 1mm 数字水准仪读应到 0 01mm 及以下 b 视距丝 光学水准仪应读到 1mm 数字水准仪应读到 1mm 及以下 6 6 6 仪器检验鉴定与 i 角要求 6 6 6 1 仪器每年应由专业计量单位鉴定一次 当仪器受震动 摔跌等可能损坏或影响仪器精度时应 随时鉴定或检修 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 i 角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见附录 C3 数字水准仪可尽量利用自 带软件检验 6 6 6 2 一 二等观测作业 i 角应不大于 15 三 四等水准测量作业 i 角应不大于 20 6 6 7 观测注意事项 6 6 7 1 观测前 30min 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 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设站应用白色伞遮蔽 阳光 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6 6 7 2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 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 第三脚轮换置 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6 6 7 3 除路线转弯处 每一测站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宜在同一条直线上 6 6 7 4 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 当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小于 10m 时且前后视差小于 1m 时 可在观测前后标尺时调整焦距 6 6 7 5 采用光学方法进行一 二等水准观测作业的 在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光学水准测微鼓时 其最后旋转的方向均应为旋进 6 6 7 6 每一测段 无论往测和返测 其测站数应为偶数 由往测转为返测时 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 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6 6 8 下列情况应暂停观测 日出与日落前 30min 内 太阳中天前后约 2h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 而难以照准时 气温突变时 雨天或风力过大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6 6 9 工作基点考证测量在接测国家水准点和工作基点遇有明暗标或高低标时 应以暗标为准 同时 观测明标或高标 并将观测的数值载入记录栏的下一格 在现场计算出明暗标或高低标之差 检验所 测之差与原测之差是否一致 如所测高差与原测高差大于 1mm 以上时应检查原因 经检查本次所测高 差无误 则说明该标点自身下沉 应立即停止使用或从另一个国家水准点进行考证 6 7 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6 7 1 资料整理要求 6 7 1 1 每次观测外业工作结束后 应及时对结果进行计算校核 同时计算中误差 当闭合差大于 1mm 应进行平差 其中误差计算和评差方法与精度应符合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的要求 据 此计算每测站高程 并以正确高程计算中视点的高程 6 7 1 2 数字水准仪作业成果宜转换成规定格式 6 7 2 垂直位移观测应填制以下图表 a 工作基点考证表 在工作基点埋设时填制 并绘制基点结构图 b 工作基点高程考证表 埋设工作基点校测工作基点高程时填制 c 垂直位移标点考证表 埋设混凝土标点时填制 并绘制标点结构图 d 垂直位移标点高程考证表 埋设标点高程考证时填制 e 垂直位移观测报表 每次观测后填制 f 垂直位移观测成果表 g 垂直位移量变化统计表 此表逢 5 年填制 h 垂直位移量横断面分布图 i 垂直位移变化过程线 此图逢 5 年绘制 6 7 3 填表规定 高程单位为 m 垂直位移量单位 mm 均精确到 0 1mm 6 7 4 垂直位移观测成果初步分析 每次垂直位移观测成果 应结合其他观测项目和水文地质资料 分析垂直位移量的变化规律及趋 势 同时与上次观测成果及初始值进行比较分析其是否正常 重点分析近期位移量的最大 最小值以 及累计 间隔位移量和相对不均匀位移量的极值与异常部位 根据分析对工程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 对工程控制运用和维修加固等提出初步意见 7 水平位移观测 7 1 一般规定 7 1 1 工作基点在工程竣工 5 年内应每年利用校核基点校测一次 如没有变化 以后可每 5 年校测一 次 工作基点的水平位移量混凝土坝应小于 2mm 土石坝应小于 4mm 7 1 2 工程竣工 3 年内 应每月观测一次 正常运行期每年观测应不少于 2 次 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 位 遇有水位骤降或水库放空等特殊情况时 应增加测次 7 1 3 水平位移量以向下游为正 向上游为负 向左岸为正 向右岸为负 7 2 观测设施的布置 7 2 1 水库大坝水平位移观测基点布置 a 校核基点应布置在建筑物两岸便于对观测标点进行观测的岩基或坚实的土基上 一般每一纵排 观测标点的两端岸坡上各设置一个 用于校测工作基点 b 工作基点应布置在不受任何破坏而又便于观测的岩石或坚实的土基上 并在观测标点的延长线 上 7 2 2 水库大坝观测断面选择和观测标点布置 a 观测横断面通常选在水工建筑物最大坝高处或河床处 合拢段 地形突变处 地质条件复杂处 一般不少于 3 个 b 观测纵断面一般不少于 4 个 通常在坝面的上 下游两侧布设 1 2 个 在上游坝坡正常蓄水 位以上布置 1 个 下游坝坡半坝高以上设 1 3 个 半坝高以下设 1 2 个 对软基上的土石坝 还应在下游坝址外侧增设 1 2 个 c 对 V 形河谷中的高坝和两坝端以及坝基地形变化陡峻坝段 坝顶测点应适当加密 并宜加 测纵向水平位移 d 观测标点的间距一般坝长小于 300m 时 宜采取 20m 50m 坝长大于 300m 时 宜采取 50m 100m 当坝轴线为折线或坝长大于 500m 时 可在坝身每个纵排测点中增设工作基点 可 用观测标点代替 对大坝水平位移进行分段观测 减少观测误差 工作基点的距离保持在 250m 左右 e 视准线应离障碍物 1m 以上 f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标点宜设置在一个观测墩上 水库大坝水平位移观测标点布置如图 7 所示 原 河 床合 龙 段 水 准 基 点 甲 乙 上 游 水 位 垂 直 位 移 工 作 基 点水 平 位 移 工 作 基 点 增 设 临 时 位 移 工 作 基 点水 平 垂 直 位 移 共 用 标 点垂 直 位 移 观 测 标 点水 平 位 移 观 测 标 点坝 1坝 2坝 3坝 4坝 5坝 6 坝 1坝 12坝 3坝 14坝 15坝 16 坝 51坝 52坝 3坝 54坝 5坝 56 坝 6坝 6坝坝 6坝坝 图 7 水库大坝水平位移标点布置示意图 7 2 3 水闸水平位移观测基点布置 a 校核基点应布置在水闸两岸 便于对工作基点 观测标点进行观测的岩石或坚实的土基上 b 工作基点应布置在水闸两岸 便于对观测标点进行观测的岩基或坚实的土基上 7 2 4 水闸观测断面选择和观测标点布置 a 观测横断面通常可在闸墩顶的上游面和下游面各设置 1 个 闸两岸翼墙的观测标点布置在闸 墩观测标点的视准线上 各设置 1 个 b 观测纵断面一般不少于 4 个 每个闸墩顶的上游面当面布置 1 个观测标点 视准线的两端翼 墙顶部各布置 1 个 c 采用前方交会法观测的水平位移的观测标点 可在闸墩重要部位 闸两岸翼墙顶部布设 水闸水平位移观测标点布置如图 8 所示 a b 1234 1 2 3 12 1 342 34123 4 12 3 翼右右翼翼翼 1 23 12 213 2左左 上 下下 上水 平 位 移 工 作 基 点 水 平 位 移 校 核 基 点 水 平 垂 直 位 移 共 用 观 测 标 点 垂 直 位 移 观 测 标 点 图 8 水闸水平位移标点布置示意图 7 2 5 观测设施结构 a 观测标点 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的结构应坚固可靠 且不易变形 并力求美观大方 协调实用 b 观测标点 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可采用柱式或墩式 同时可兼作垂直位移和横向水平位移的观 测标点 其立柱应高出坝面 或坡面 0 6m 1 0m 立柱顶部应设有强制对中底盘 其对中误 差均应小于 0 2mm 如图 9 所示 c 工作基点一般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 立柱高度以司镜者操作方便为主 但应大于 1 2m 立柱顶部强制对中底盘的对中误差应小于 0 1mm 如图 10 所示 d 校核基点可采用墩式混凝土结构 在岩基上的校核基点 可凿坑就地浇注混凝土 校核基点的 结构及埋设要求与工作基点相同 e 水平位移观测的觇标可采用标杆 觇牌或电光灯标 其尺寸与图案可根据观测条件选定 单位 mm 3030 501040 3110 76 312 804020 30 甲 乙 45 7869 1 十字线 2 保护盖 3 标点头 4 50mm 铁管 5 填砂 6 开挖线 7 回填土 8 铁销 9 坝体 10 最深冰冻线 a 有块石护坡情况 b 无块石护坡情况 图 9 堤防 土石坝水平位移标点结构示意图 10 5120350710 5地 面主 筋 2箍 筋 6 图 10 水平位移观测墩结构示意图 7 2 6 观测设施安装 a 观测标点和工作基点的底座埋入土层的深度应不小于 0 5m 冰冻区应深入冰冻线以下 并采 取防止雨水冲刷 护坡块石挤压和人为碰撞等保护措施 b 埋设时应保持立柱铅直 仪器基座水平 并使各测点强制对中地盘中心位于视准线上 其偏差 不应大于 10mm 底盘调整水平 倾斜度不得大于 4 7 2 7 观测标点编号以 表示 表示工程名称 第一位数字表示断面号 第二位数字表示 水平位移测点在同一断面从迎水侧至背水侧的序号 7 3 观测方法与要求 7 3 1 水平位移观测可采用视准线法 三角网前方交合法及静态 GPS 和全站仪坐标法 7 3 2 水平位移观测精度和基本要求 a 用视准线法观测水平位移时 可采用经纬仪 含全站仪下同 和视准仪 当视线长度在 250m 左右 应采用 6 级以上的经纬仪 当视线长度在 500m 左右 应采用 1 级经纬仪 估读到 0 1 精密经纬仪测量 b 视准线法观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活动觇标法或小角度法 观测时宜在视准线两端各设固定工 作基点 在工作基点架设仪器观测其靠近的观测标点的偏离值 c 用活动觇标法校测工作基点及增设的工作基点时允许误差不大于 2mm 两倍中误差 观测观 测标点时 每测回 正镜 倒镜各测一次叫一测回 的允许误差应小于 4mm 两倍中误差 所需测回数不得少于两个测回 d 用小角度法观测水平位移时 一般应采用 J1 级经纬仪 测微仪两次重合读数之差不应超过 0 4 一个测回中 正倒镜的小角值不应超过 3 同一测点各测回小角值校差不应超过 2 e 用三角网前方交会法观测水平位移时 应用 J1 级经纬仪合全圆测回法 且不少于 4 个测回 各项限差要求为 半测回归零差正负 6 二位视准差之互差正负 8 各测回的测回差正负 5 f 采用静态 GPS 法观测时每次观测时长应大于 50 分种 每一测点应观测两次 两次误差应小于 2mm 取其平均值 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要求用全圆测回法且不少于 4 个测回 4 测回的测点水平 坐标误差均应小于 2mm 取其平均值 7 4 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7 4 1 水平位移观测应填制以下图表 a 水平位移工作基点考证表 视准线法 b 水平位移观测标点考证表 c 水平位移统计表 d 累计水平位移过程线 e 建筑物纵断面水平位移量分布图 f 水平位移与上游水位关系曲线 g 混凝土建筑物水平位移量 混凝土温度 上游水位关系曲线 8 渗流观测 8 1 一般规定 8 1 1 渗流观测主要包括堤 坝 基渗流压力 堤 坝 体渗流压力和浸润线 建筑物扬压力 侧岸 绕渗 渗流量等项目 除渗流量观测外 一般通过测压管或渗压计进行观测 8 1 2 渗流观测项目应统一布置 各项目配合进行观测 必要时 也可选择单一项目进行观测 8 1 3 渗流观测测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库大坝从首次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后持续 3 年止 每月观测 10 30 次 之后运行期 每月观 测 3 6 次 b 水闸 泵站在新建投入使用后 每月观测 15 30 次 运用三个月后 每月观测 4 6 次 运用 五年以上 且工程垂直位移和地基渗透压力分布均无异常情况下 可每月观测 2 3 次 c 1 2 级堤防在新建投入使用后 每月观测 10 30 次 运用三个月后 每月观测 3 6 次 运 用五年以上 可每月观测 2 3 次 d 当上下游水位差接近设计值 超标准运用或遇有影响工程安全的灾害时 应随时增加测次 e 位于感潮河段的水闸 泵站应在大潮期连续观测 38h 每隔 1h 观测一次 在潮位接近峰 谷 时 观测时间间隔不应大于 15min 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后 每月观测 1 次 当找出管内水位与 上下游水位关系后 每年至少观测 2 次 8 1 4 在进行渗流观测时 应同步观测上 下游水位 降水 温度等相关数据 8 1 5 当发现工程有异常渗流时 应观测渗流量和渗流水质 分析判断异常渗流的原因 及时采取处 理措施 8 2 观测设施的布置 8 2 1 大坝坝体渗流压力和浸润线观测设施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观测横断面宜选在最大坝高处 合龙段 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坝段 一般不得少于 3 个断面 并尽量与变形 应力观测断面相结合 如图 11 所示 合 龙 段 0213450412350612345 图 11 土坝测压管平面布置图 b 观测横断面上的测点布置 应根据坝型结构 断面大小和渗流场特征 设 3 4 条观测铅直线 对于均质坝 观测铅直线位置宜在上游坝肩 下游排水体前缘各设置 1 条 其间部位至少设 置 1 条 c 观测铅直线上的测点布置 应根据坝高和需要监视的范围 渗流场特征 并考虑能通过流网分 析确定浸润线位置 沿不同高程布点 一般原则是 1 在均质坝横断面中部 心 斜墙坝的强透水料区 每条铅直线上可只设 1 个观测点 高程 应在预计最低浸润线之下 2 在渗流进 出口段 渗流各相异性明显的土层中 以及浸润线变幅较大处 应根据预计浸 润线的最大变幅沿不同高程布设测点 每条铅直线上的测点数一般不少于 2 3 个 大坝浸润线观测测压管布置见图 12 图书馆 3 所示 d 需观测上游坝坡内渗流压力分布的均质坝 心墙坝 应在上游坝坡的正常高水位与死水位之间 适当增设观测点 最 高 水 位死 水 位 最 高 水 位死 水 位 123 45 123 65 甲 乙 1 土坝 2 测压管 3 测压管进水段 4 反滤坝趾 5 浸润线 6 水平反滤层 图 12 均质土坝测压管断面布置示意图最 高 水 位死 水 位最 高 水 位死 水 位 甲 乙 123455123467 1 心墙 2 测压管 3 进水管段 4 反滤坝趾 5 浸润线 6 透水段 7 透水层 a b a b 图 13 宽塑性心墙坝测压管断面布置图 8 2 2 大坝坝基渗流压力观测包括坝基天然岩石层 人工防渗和排水设施等关键部位渗流压力分布情 况的观测 观测设施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观测横断面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地层结构 地质构造情况 断面数一般不少于 3 个 并且顺流线 方向布置 或与坝体渗流压力观测断面相重合 b 观测横断面上的测点布置 应根据建筑物地下坝基地层结构 地质构造以及可能发生渗透变形 的部位 各个观测横断面的测点布置应根据防渗体地下轮廓线形状 坝基水文地质条件和排水 形式所决定 每个断面上的测点不少于 3 个 8 2 3 大坝侧岸绕渗观测包括两岸坝端及部分山体 土石坝与岸坡或与混凝土建筑物接触面 以及防 渗齿墙 灌浆帷幕坝体或两岸接合部等关键部位 观测设施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大坝两端的绕坝观测宜沿流线方向渗流较集中的透水层 带 设 2 3 个观测断面 每个断面 上设 3 4 条观测铅直线 含渗流出口 如需分层观测 应做好层间止水 b 大坝与刚性建筑物接合部的绕坝渗流观测应在接触轮廓线的控制处设置观测铅直线 沿接触面 不同高程布设观测点 c 在岸坡防渗齿槽和灌浆帷幕的上 下游侧各设一个观测点 土坝侧岸绕渗测压管布置如图 14 所示 图 14 土坝侧岸绕渗测压管平面布置图 8 2 4 水闸 泵站渗流观测包括基础扬压力和侧岸绕渗观测 观测设施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测点的数量及位置 应根据水闸 泵站的结构形式 地下轮廓线形状和基础地质情况等因素确 定 并应以能测出基础扬压力的分布和变化为原则 一般布置在地下轮廓线有代表性的转折处 建筑物底板中间应设置一个测点 b 沿建筑物的岸墙和工程上 下游翼墙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测点 对于土质较差的工程墙后测压管 应加密 c 测压断面应不少于 2 组 每组断面上测点不应少于 3 个 水闸测压管布置如图 15 所示 0312021013右 岸 1右 岸 2右 岸 3左 岸 1左 岸 2左 岸 3 下 右 翼 1上 右 翼下 左 翼 1上 左 翼 图 15 水闸测压管平面布置图 8 2 5 堤防浸润线 堤基渗流压力观测设施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观测断面 应布置在有显著地形地质弱点 堤基透水性大 渗径短 对控制渗流变化有代表性 的堤段 b 每一代表性堤段布置的观测断面应不少于 3 个 观测断面间距 一般为 300m 500m 如地形地 质条件无异常变化 断面间距可适当扩大 c 堤防渗流观测断面上设置的测点位置 数量 埋深等 应根据场地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 堤 身断面结构型式及渗控措施的设计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8 2 6 渗流观测仪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作用水头小于 20m 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 1 10 4cm s 的土中 渗压力变幅小的部位 监视防 渗体裂缝等 宜采用测压管 b 作用水头大于 20m 渗透系数小于 1 10 4cm s 的土中 观测不稳定渗流过程以及不适宜埋设 测压管的部位 宜采用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 其量程应与测点实有压力相适应 8 2 7 测压管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测压管宜采用镀锌钢管或硬塑料管 内径不宜大于 50mm b 测压管的透水段 一般长 1m 2m 当用于点压力观测时应小于 0 5m 外部包扎足以防止周围 土体颗粒进入的无纺土工织物 透水段与孔壁之间用反滤料填满 c 测压管的导管段应顺直 内壁光滑无阻 接头应采用外箍接头 管口应高于地面 并加保护装 置 防止雨水进入和人为破坏 管口保护装置常用的有测井盖 测井栅栏及带有螺纹的管盖或 管堵 用管盖或管堵时必须在测压管顶部管壁侧面钻排气孔 d 水闸 泵站基础扬压力观测测压管的导管其管口和进水段宜在同一垂线上 若工程构造无法保 持导管垂直 则可以设平直管道 平直管进水管段处应略低 坡度约在 1 20 左右 同时应使 平直管段低于可能产生最低渗透压力的高程 每一个测压管可独立设一测井 也可将同一断面 上不同部位的测压管合用一个测井 如图 16 所示 一般应优先选择前一种测井型式 工 作 便 桥 交 通 桥工 作 桥 排 架01012013 进 水 箱 010123 甲 乙 进 水 箱 图 16 水闸测压管布置图 8 2 8 渗压计的埋设应符合观下列要求 a 运用期渗压计的埋设 可采用钻孔埋设 钻孔孔径依该孔中埋设的仪器数量而定 一般采用 108 146mm 成孔后应在孔底铺设中粗砂垫层 厚约 20cm b 渗压计的连接电缆 应以软管套护 并铺以铅丝与测头相连 埋设时 应自下而上依次进行 并依次以中粗砂封埋测头 以膨润土干泥球逐段封孔 封孔段长度 应符合设计规定 回填料 封孔料应分段捣实 c 渗压计埋设与封孔过程中 应随时进行检测 一旦发现损坏仪器测头或连接电缆 应及时处理 或重新埋设 8 2 9 渗流量观测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渗流量观测系统的布置 应根据坝型和坝基地质条件 渗漏水的出流和汇集条件以及所采用的 测量方法等确定 对坝体 坝基 绕渗及导渗 含减压井和减压沟 的渗流量 应分区 分段 进行测量 有条件的工程宜建截水墙或观测廊道 所有集水和量水设施均应避免客水干扰 b 当下游有渗漏水出逸时 一般应在下游坝趾附近设导渗沟 可分区 分段设置 在导渗沟出 口或排水沟内设量水堰测其出逸 明流 流量 c 当透水层深厚 地下水位低于地面时 可在坝下游河床中设测压管 通过观测地下水坡降计算 出渗流量 其测压管布置 顺水流方向设两根 间距约 10m 20m 垂直水流方向 应根据控 制过水断面及其渗透系数的需要布置适当排数 d 对设有检查廊道的心墙坝 斜墙坝 面板堆石坝等 可在廊道内分区 分段设置量水设施 对 减压井的渗流 应尽量进行单井流量 井组流量和总汇流量的观测 e 渗漏水的温度观测以及用于透明度观测和化学分析水样的采集 均应在相对固定的渗流出口或 堰口进行 8 2 10 量水堰的设置和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量水堰应设在排水沟直线段的堰槽段 该段应采用矩形断面 两侧墙应平行和铅直 槽底和侧 墙应加砌护 不漏水 不受其它干扰 b 堰板应与堰槽两侧墙和来水流向垂直 堰板应平正和水平 高度应大于 5 倍的堰上水头 c 堰口水流形态必须为自由式 d 测读堰上水头的水尺或测针 应设在堰口上游 3 5 倍堰上水头处 尺身应铅直 其零点高程 与堰口高程之差不得大于 1mm 水尺刻度分辨率应为 1mm 测针刻度分辨率应为 0 1mm 必要 时可在水尺或测针上游设栏栅稳流 8 2 11 测压管 渗压计编号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加固重设时的形式 b 建设时设置的形式 a 水闸 泵站底板部位用三位阿拉伯数码编写 前二位表示所在底板 底板编号不足两位时 第 一位为 0 第三位数字为同一组测压管自上游至下游的排列顺序号 岸 翼墙的测压管分别 按 型式编写 注明左 右 岸或上 下 左 右 翼 第一位数字表示分段 第二位数字表示该管编号 b 堤防 可顺堤按里程号命名 堤防左右岸应分别编号 如 左或右 表示里程桩号 表示测压管在同一断面从迎水面至背水面的排列顺序号 c 水库大坝 以 表示大坝名 表示断面号 表示测压管在同一断面从 迎水面至背水面的排列顺序号 8 3 观测方法与要求 8 3 1 测压管水位观测 一般采用测深钟 测钎 电测水位计等进行观测 有条件的可采用示数水位 计 遥测水位计或自记水位计等自动观测 对于测压管中水位超过管口高程的可采用压力表或压力传 感器进行观测 8 3 1 1 测深钟法 是用一柔性好 伸缩率低的绳索系于测深钟顶上 慢慢放入竖管内 空心园柱体 接触管内水面时即发生锤击面的响声 当即拉紧测绳 并重复几次 以测锤口刚接触水面为准 然后 量读管口至管中水面的距离 测压管水位高程等于测压管管口高程减管口至测压管水面的距离 8 3 1 2 测钎法 用长 1m 左右 直径为 6 5mm 的圆钢 涂以白色粉末 估计测钎接触水面后 立即 提出 并量取管口到测钎浸水部分的长度 8 3 1 3 电测水位计法 一般由提匣 吊索和测头三部分构成 提匣内装干电池 微安表 或其它指 示器 和手摇滚筒 滚筒上缠电线 常兼作吊索 此种电线应力求柔软坚韧 不易受温度影响 吊索每 隔 1m 应有一长度标志 电线末端接测头 观测时 将测头徐徐放入管内 待指示器反应后 将吊索稍许上提 到指示器不起反应时 再慢 慢上下数次 趁指示器开始反映的瞬间 捏住吊索与管口相平处的吊索 量读管口至管中水面间的距 离 测压管水位高程等于测压管管口高程减管口至管中水面间的距离减测头入水所引起的水位壅高量 此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江苏省水利工程观测规程.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54882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