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doc(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Ⅰ) [目标导读] 1.以促胰液素的发现为例,概述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2.结合教材图2-8,概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作用。3.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理解反馈调节的含义,从而掌握血糖平衡及其调节的基本内容。 [重难点击] 1.常见激素的生理功能。2.血糖调节的过程。 方式一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 km、历时2 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 g糖类。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 g/L(80~120 mg/d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 L。 (1)请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少时间? 答案 1分钟左右。 (2)当血糖被消耗时,含量会不会明显下降? 答案 不会。 导入 研究表明血糖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靠激素调节来完成。激素调节这种方式是如何被发现的?人体内有哪些激素在发挥作用呢? 方式二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随时发现生命的美丽与神奇,欣赏到生命系统展现出那一幅幅协调稳定的画卷,倾听到生命系统谱写出的那一曲曲和谐优美的旋律。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几个精彩瞬间。 看蜂鸟、孔雀、角雉的求偶行为音像资料。 提问 鸟儿们风趣、生动的行为是生命系统通过复杂精巧的调节,指令全身各个器官保持高度协调的结果。你们认为这复杂而精巧的调节包括哪些类型? 生答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师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调节方式? 生答 通过激素的调节。(性激素的调节) 师 总结得很好。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激素调节。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探究者 沃泰默 斯他林、贝利斯 实验 假设 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胰腺分泌胰液受某种化学物质的调节控制 实验 步骤 (1)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 (2)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 (3)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 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的混合物的提取液注入同一只狗的静脉内 实验 现象 (1)胰腺分泌胰液 (2)胰腺不分泌胰液 (3)胰腺仍分泌胰液(认为神经没剔除干净)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 结论 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胰腺分泌胰液,确实受这种化学物质(他们将之称为促胰液素)的调节控制 2.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分泌器官 激素名称 化学本质 作用部位 生理作用 下 丘 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蛋白质 垂体 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蛋白质 垂体 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软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蛋白质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蛋白质 性腺 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 岛 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 胸腺 胸腺激素 多肽 免疫 器官 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外周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睾丸 雄性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卵巢 雌性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问题探究 1.在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应如何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答案 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设计如下: (1)稀盐酸同一条狗的静脉; (2)小肠黏膜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 2.上述两实验都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是什么?都遵循了实验的哪些科学原则? 答案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遵循了设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3.补充激素时,为什么有的可以口服,有的只能注射? 答案 多肽类、蛋白质类激素(垂体、下丘脑、胰岛细胞分泌的)容易被胃、肠道内的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补充,不宜口服。固醇类(性激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属于小分子的物质,口服后可以被吸收。 4.请由各种激素的作用推知呆小症、甲亢、侏儒症、糖尿病的得病原因。 答案 由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可推知,幼年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由于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幼年期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不足会导致糖尿病。 1.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研究胰液分泌过程中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他们的实验设计中最关键的是( ) A.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腔中 B.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血液中 C.将狗的小肠的神经剔除,然后将稀盐酸注射到狗的小肠中 D.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在体外研磨,然后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 答案 D 解析 A中的处理方法可以引起胰液的分泌,但是不能排除是神经发挥了作用。B中的处理方法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C中的处理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但传统的观念认为是神经剔除不干净。将小肠黏膜在体外与稀盐酸研磨,完全排除了神经发挥作用,经该处理后胰液仍能分泌,可以验证是神经之外的因素(化学物质)发挥了条件作用,所以答案选D。 2.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 C 解析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过多可使血糖浓度过低,甚至引起大鼠昏迷;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软骨生长,从而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影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题干中三种激素,可以口服的是生长激素( ) (2)如果注射A使小鼠昏迷,可以注射葡萄糖使其恢复正常( ) (3)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 (4)由于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所以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引起呆小症( ) 答案 (1) (2)√ (3)√ (4) 易错点拨 (1)激素的化学本质 ①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②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③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2)激素的补充方法:在探究激素的生理作用时,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口服后会因消化而失去作用,而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既可口服,又可注射。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 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分泌器官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作用部位 肝脏、肌肉等 肝脏等 生理作用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作用方向 和结果 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降低血糖含量 增加血糖来源;升高血糖含量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问题探究 1.观察教材25页图2-9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图解,思考: (1)血糖平衡中,主要的来源和去路是什么? 答案 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是最主要的去向。 (2)血糖氧化分解的具体场所是哪里? 答案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血糖转化成某些氨基酸指的是哪些氨基酸? 答案 非必需氨基酸。 (4)肌糖原和肝糖原有什么不同? 答案 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而肌糖原不能实现此过程。 2.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尝试回答: (1)从整体来看,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饭后,人体中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如下图所示: 若a代表血糖浓度,则b代表胰岛素,c代表胰高血糖素。 ①血糖浓度较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②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起拮抗作用。 (3)由上述血糖的调节过程得出,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3.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结果在该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糖尿),试分析原因是什么? 答案 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出现糖尿。 4.某人也出现了持续性糖尿,化验结果表明他的胰岛素水平不仅不低,还有点偏高,进一步的检测发现,他细胞膜表面的某些糖蛋白发生了变化,请分析他产生糖尿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 激素要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因病变减少,导致胰岛素无法和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血糖浓度过高,出现糖尿。 3.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__分泌增多,促进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___分泌减少。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________直接提供。 答案 (1)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2)B 胰岛素 (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4.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 B.人体在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 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 D.血糖浓度过高时,转化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 B 解析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的靶细 胞缺乏受体,导致血糖的去路发生障碍,从而使得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A正确;进食后4个小时左右,主要依赖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B错误;血糖的三个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路,C正确;血糖转化成的氨基酸是人体自身所能合成的,所以为非必需氨基酸,D正确。 易错点拨 (1)并非所有的糖原都能转化为血糖,血糖与肝糖原可相互转化,而肌糖原并不能转化为血糖。 (2)尿糖≠糖尿病 出现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因为如果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肾小管来不及重吸收葡萄糖,就会出现尿糖,肾病也可以导致尿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是糖尿病。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促胰液素能够强烈促进食物的消化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D.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 答案 B 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可以促进胰液的分泌,激素的分泌都不需要导管。 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 人体进食后淀粉等糖类被消化、吸收后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3.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答案 A 解析 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肌糖原不分解,能促进③;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分解、利用、贮存葡萄糖,即④、⑤、⑥、⑦过程,同时抑制②、③过程。 4.我国有位著名的童星,在14~15岁期间,身体的形态、机能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再适合出演儿童剧了。他发生这些变化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性激素 ④胸腺激素 ⑤甲状腺激素 ⑥肾上腺素 ⑦生长激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⑦ D.④⑤⑥⑦ 答案 C 解析 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还出现第二性征。生长发育这一生理效应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所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机能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主要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有关。 5.某人饭后4 h血糖变化曲线如下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饭后0.5 h血糖含量达到A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分泌较多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形成B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点时,某人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一感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血糖进入细胞后,发生的首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1)消化吸收葡萄糖 胰岛素 (2)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3)头昏、心慌、四肢无力 能量供应不足 (4)刚吃过饭或补充了糖 (5)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解析 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血糖进入细胞后的代谢形式主要有三条: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首要变化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40分钟课时作业 [学考达标] 1.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 ) ①甲状腺 ②唾液腺 ③肾上腺 ④脑垂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内分泌腺是指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的腺体。本题中仅唾液腺不属于内分泌腺。 2.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 B.雌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 答案 D 解析 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进卵巢产生更多的卵细胞。 3.在人体内,以下各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 C.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D.生长激素和淀粉酶 答案 B 解析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由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产生;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别由性腺和垂体产生;生长激素和淀粉酶分别由垂体和消化腺细胞产生;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产生,同时这些细胞自身也产生呼吸酶参与细胞自身的呼吸作用。 4.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 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 D.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答案 D 解析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5.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答案 C 解析 午餐后,人体中的血糖含量上升,为a曲线,然后胰岛素含量上升,为b曲线,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为c曲线。 6.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答案 C 解析 甲状腺激素含量高,因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A错误;胰岛素含量偏低,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B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因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正确;胰岛素含量偏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减缓,D错误。 [高考提能] 7.如图是人体内部分激素的产生部位和生理作用,下列连线和叙述内容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4种腺体分泌的激素种类全部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雌性激素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不促进卵细胞的释放;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8.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探究胰液的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答案 B 解析 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产生,要探究胰液的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 9.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器官乙是肝脏。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反过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10.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的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 A 解析 胰岛素能够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通过促使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将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从而降低血糖,所以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时,细胞减缓摄取血糖,同时血糖不能被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11.回答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问题: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____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浓度差”或“ATP的分解”)。 (3)正常人体内的血糖含量为0.8~1.2 g/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________的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1.8 g/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__________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后尿液颜色呈________。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0.5 g/L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载体 主动运输 (2)葡萄糖浓度差 (3)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4)尿量 砖红色 (5)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不仅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消耗能量。(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则为被动运输,主要靠葡萄糖的浓度差。(3)机体长时间运动,血糖不断被消耗,导致机体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强烈地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4)当血糖浓度高于1.8 g/L时,部分葡萄糖在随尿液排出体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导致尿液增多。而尿液中的葡萄糖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加热后呈现砖红色。(5)当人体血糖含量低于0.5 g/L时,由于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从而出现头昏现象。 12.回答下列问题: (1)清晨静脉取血液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答案 (1)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 (3)内质网 高尔基体 解析 (1)血糖通常有三个来源:①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原分解;③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当空腹时,血糖的来源只能是②、③途径。(2)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分泌胰岛素较少。(3)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后才能被分泌出来。 1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 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含量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 (3)增加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同时减少血糖来源,从而降低血糖含量 解析 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成脂肪(促进去路);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来源),使血糖含量降低。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会引起血糖含量下降,血糖含量过低的小鼠将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 [真题体验] 14.(2016全国甲,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 D 解析 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15.(2016全国丙,30)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升高 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刚进食后正好相反 (2)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解析 (1)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刚进食后正好相反,所以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升高。 (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葡萄糖浓度有所降低,而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著升高,且酮体的酸性较强,所以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16.(2013全国Ⅰ,30)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_______________,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脂肪细胞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解析 (1)根据胰岛素的物质类型和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确定其运输方式,根据题干信息确定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2)根据血糖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完成该设问。(3)由题干信息确定该设问。(4)根据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完成该设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全国 通用版 2018 2019 高中生物 章动 人体 生命 活动 调节 通过 激素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28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