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doc(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Al 27 0 16 Na 23 Cl 35.5 Mg 24 一、选择题(本题总分60分,有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对下列化学反应热,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②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④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在高热条件下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反应,故①错误;②由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能量不同,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有热量、光能和电能等,如木材燃烧,放出热量的同时发光,故②正确;③有的吸热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发生,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故③错误;④不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热效应的数值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热的数值就越大,反之,越小,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条件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关系,难度不大,正确理解吸热和放热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2.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 H2(g) + O2(g) = H2O(l);DH =-484kJ/ mol。其中反应物2mol H2有2 mol H—H键,1 mol O2有1 mol O=O键,生成物中有4 mol H—O键,则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 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 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 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低 【答案】D 【解析】A、在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化石燃料会不完全燃烧,故A正确;B、化石燃料中含有碳、硫元素,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故B正确;C、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可以使燃烧效率更高,故C正确;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增加了氧气与燃料的接触面积,燃烧效率将更高,故D错误。故选D。 4. 已知25℃,101 kPa下,(1)4Al(s)+3O2(g)===2Al2O3(s) ΔH=-2834.9 kJmol-1;(2)4Al(s)+2O3(g)===2Al2O3(s) ΔH=-3119.1 kJmol-1。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O3比O2稳定,由O2变为O3是吸热反应 B. O2比O3稳定,由O2变为O3是放热反应 C.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为O3是吸热反应 D.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为O3是放热反应 【答案】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根据题干已知的(1)(2),通过代数运算(焓变也要进行相应运算)得到3O2(g)=2O3(g) ΔH=+284.2 kJmol-1。 5. 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每百吨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和互为同位素 C.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答案】B 【解析】A. 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A错误;B. 和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B正确;C. 原子核内含有3-2=1个中子,C错误;D.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不具有较强的金属性,D错误,答案选B。 6.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 ) A. 提高燃烧的效率 B. 降低汽油成本 C. 避免铅污染大气 D. 铅资源短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铅是一种极毒的物质,是-种慢性中毒的元素,因为它能置换骨中的钙,储存在骨中而不显任何坏影响,人不会注意到它,一旦它开始溶在血液中,中毒已经很深 了。铅中毒会导致死胎、流产、不育和弱智儿.现在的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对含铅量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儿童用品,如儿童玩具的表面油漆绝对不能用含铅量大的 普通油漆,必须用特殊的无铅油漆.人们在生活中尽量少接触铅及含铅物品。汽油中的铅来自于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它可以提高汽油的抗暴震性,提高汽油标 号,但也污染了环境。所以,为了避免铅污染大气,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 考点:防治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 7. 某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 A. 2a B. a+2 C. 2a+10 D. 2a+2 【答案】D 【解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主族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则该元素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a,所以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a+2,对于电中性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故选D。 8.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物质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例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A错误;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铵等铵盐,B正确;C.非极性键不一定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例如过氧化钠中含有非极性键,C错误;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极性键,例如双氧水中含有非极性键,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键判断 【名师点晴】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构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关于化学键还需要注意掌握以下知识点:(1)只含共价键的物质:①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②只含极性键的物质: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③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N2H4、C2H2、CH3CH3、C6H6(苯)等。 (2)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K2O等。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CaC2、NH4Cl、NaOH、Na2SO4等。 (4)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 9. 1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 A. 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则13C与15N具有的中子数分别为13-6=7、15-7=8,中子数不同,A错误;B.13C为原子,C60为单质,二者不是同位素,B错误;C.15N与14N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两原子互为同位素,C正确;D.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15-7=8,电子数与中子数不同,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等即可解答,注意同位素的含义和核素的表示方法。 10. 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N和O位于同周期,非金属性O>N;S和P位于同周期,非金属性S>P;N和P位于同主族,非金属性N>P;O和S位于同主族,非金属性O>S;则有非金属性O>N>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最不稳定的为PH3;故选A。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和氢气化合,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11. 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 A. NaF B. C. D. KBr 【答案】B 【解析】要使最小,即要选出r(阳)最小者,r(阴)最大者,在Na+、Mg2+、Ba2+、K+中,Na+、Mg2+电子层数少,半径比另两种小,又因Mg2+核电荷数多,对外层电子吸引力强,半径比Na+还小。在F-、Br-、I-三种阴离子中,因为I-电子层数最多,所以半径最大。故选B。 点睛: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以下几条规律:(1)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3)同一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12. 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化学式为HnRO2n+2,在它的气态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为( ) A. 3n-10 B. 3n-4 C. 3n-12 D. 4-3n 【答案】B 【解析】因化合物中H元素为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设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为HnRO2n+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则(+1)n+x+(-2) (2n+2)=0,则x=+(3n+4)。根据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则有|最低负价|=8-(3n+4)= 4-3n,在其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为3n-4;故选B。 点睛: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及和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结合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来解答。 13. 下列反应速率4NH3+5O2=4NO+6H2O关系正确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故A错误;B、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故B错误;C、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故C错误;D、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明确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C. 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的自发性有一定联系,但不是必要条件,A错误;自发反应的判断可以应用焓变与熵变的综合结果来判断,单一条件不能作为唯一判断依据,B错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H、T和△S,在一定温度下,如△H-T•△S<0时,反应可进行,D错误。答案选C。 15. 可逆反应H2(g) + I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H2、I2、HI的浓度相等 B. H2、I2、HI的浓度保持不变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A、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取决于起始配料比以及转化的程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不能用以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根据,故A错误;B、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故B正确;C、因为容器的体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密度都不变,故C错误;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无论分那英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质量都不变,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据,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注意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特征。 16.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 反应物的浓度 B. 反应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反应物的性质 【答案】D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外因有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及浓度等,但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钠能和冷水发生剧烈反应,但铜在高温条件下与水也不反应,硫酸浓度再大,在常温下与Cu也不反应,但稀硫酸能和钠发生剧烈反应。故选D。 点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外因有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及浓度等。 17. 反应2X(g)+Y(g)⇌2Z(g) ΔH<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T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II 2019 2020 学年 高一化学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III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09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