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课件习题(打包8套)新人教版.zip
山东省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课件习题(打包8套)新人教版.zip,戊戌变法,山东省,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教案,课件,习题,打包,新人
戊戌变法一、单项选择题: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3下列有关公车上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的背景是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B公车上书未引起皇帝的重视 C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D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4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的统治 B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 C救亡图存 D改变中国的现状 5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 A中外纪闻 B万国公报 C国闻报 D大公报 6戊戌变法历时( ) A100天 B101天 C102天 D103天 7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8.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 A道光帝 B嘉庆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9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0戊戌变法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11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成立强学会 C创办万国公报 D成立保国会 12维新派代表的是(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13下列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 B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C这次上书,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 D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 二、列举题 :1列举戊戌六君子。 2列举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三、简答题:简要叙述洋务派与维新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请回答: (1)文中“瓜分豆剖”、“揭竿斩木”各指什么? (2)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2)材料中的“贼”指谁? (3)此人为什么会发出“无力回天”的感叹? (4)上述材料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一、1B 2C 3C 4C 5A 6D 7C 8D 9A 10C 11B12C13D 二、1谭嗣同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杨深秀 康广仁 2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三、(1)相同点:代表人物都是清朝官僚。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都主张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都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不同点:阶级属性不同:洋务派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维新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政治主张不同:洋务派反对任何政治改革;而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依靠对象不同:洋务派依靠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根本目的不同:洋务派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派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式和道路不同:洋务派依靠封建政治权力和政府的职能开展洋务运动;维新派则发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四、1(1)“瓜分豆剖”指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揭竿斩木”指国内人民的反抗日益强烈,阶级矛盾尖锐。 (2)请求变法,挽救危机;起到了作用;因为光绪帝深受感动,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 2.(1)谭嗣同。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3)因为维新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出现了戊戌政变,大肆搜捕维新派,变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无力反抗,所以无力回天。 (4)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4戊戌变法一、单项选择题: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A1888年 B1894年C1895年 D1898年3下列有关公车上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的背景是德国强占了胶州湾B公车上书未引起皇帝的重视C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D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4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A维护清朝的统治B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C救亡图存D改变中国的现状5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A中外纪闻B万国公报C国闻报D大公报6戊戌变法历时( )A100天B101天C102天D103天7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8.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A道光帝B嘉庆帝C同治帝D光绪帝9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10戊戌变法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同治帝11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B成立强学会C创办万国公报D成立保国会12维新派代表的是(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大资产阶级13下列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B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C这次上书,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D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二、列举题:1列举戊戌六君子。2列举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简答题:简要叙述洋务派与维新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四、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请回答:(1)文中“瓜分豆剖”、“揭竿斩木”各指什么?(2)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2)材料中的“贼”指谁?(3)此人为什么会发出“无力回天”的感叹?(4)上述材料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参考答案:一、1B 2C 3C 4C 5A 6D 7C 8D 9A10C 11B12C13D二、1谭嗣同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杨深秀 康广仁2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三、(1)相同点:代表人物都是清朝官僚。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都主张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都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2)不同点:阶级属性不同:洋务派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维新派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政治主张不同:洋务派反对任何政治改革;而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依靠对象不同:洋务派依靠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根本目的不同:洋务派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派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式和道路不同:洋务派依靠封建政治权力和政府的职能开展洋务运动;维新派则发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四、1(1)“瓜分豆剖”指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揭竿斩木”指国内人民的反抗日益强烈,阶级矛盾尖锐。(2)请求变法,挽救危机;起到了作用;因为光绪帝深受感动,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1898年进行了戊戌变法。2.(1)谭嗣同。(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3)因为维新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出现了戊戌政变,大肆搜捕维新派,变法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无力反抗,所以无力回天。(4)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4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公车上书;时务报与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政变。2、过程与方法:u 通过阅读课本,要求学生归纳整理维新变法从思潮萌发到拉开序幕,再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演进历程,进而掌握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方法。u 通过分析说明“百日维新”的政策措施的目的意图,使学生体验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运用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思想方法。u 通过学生课堂思考与讨论,分析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从而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u 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间,决心救亡图存,矢志改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懈努力的学习中,感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崇高精神。u 从戊戌变法失败的学习中,体会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挫折与艰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留下的历史教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讲授新课: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在学生回答,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警醒了国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二、康、梁的维新思想。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康有为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在学生分析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根源、康有为的思想根源、社会现状等方面思考这一问题。同时,教师应指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是由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显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大的优势。伴随着侵略势力的深入,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政治学说和制度传入中国,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必然反映到康有为的头脑中。而其思想的主体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康有为主张的仅是清朝封建统治下的变法,而反对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三、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相关的小字内容,并根据此内容归纳论战中双方的对立观点,制成表格。对照论战的三个问题,启发学生认识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作用: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四、百日维新。通过提问、回答、归纳讲述,使学生在明确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时,掌握章节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重点讲解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强调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实际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当时形势下的施政纲领。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内容。指出维新派成立保国会是为变法进行的组织准备。保国会一成立,顽固派与维新派的斗争更加激化。一则壁垒分明了,二则意味着思想领域的维新变法即将转变为政治领域的付诸实施阶段,斗争更加激化、这是必然的。具体分析变法诏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提倡官房上书言事”须讲清楚两点:一是从发展来看,清朝旧制不仅平民不能上奏章言事,就是一般的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三品以下的地方官也都没有资格上书言事。二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一般的老百姓大多为生计操劳,没有文化,当时能够上书言事的大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一种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体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经济方面的举措,无疑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一是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二是废除八股取土,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政变阴谋,束手待毙,运动失败了。反映出维新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戊戌变法不可避免地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五、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这一点可启发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变法的性质、失败原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影响等方面思考。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评价变法的意义,制作有关表格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板书设计:第7课戊戌变法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二、公车上书和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三、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3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理解与掌握。处理方法: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教学方法: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3)光盘。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二、新课讲授: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感到耻辱,义愤填膺,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呼吁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假设: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总结:和同学们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今天我们就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学习新课:板书课题,辨别“戊戌”的写法。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的像。问:谁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介绍他们的情况。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活动。问: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出示投影再次介绍巩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维新派政治团体形式的标志是强学会的成立。(板书)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他痛切陈述国家处于危亡时刻,唯一出路是任用维新派参预谋划,并提出由皇帝出面,倡导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认真观看学生的表演,并及时给予下面我们学习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方面都有哪些内容?(板书)出示投影:制成表格的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下面我们来看“戊戌六君子”中谭嗣同就义时的慷慨。出示谭嗣同的投影(课前导文):引导学生讨论35页“活动与探究”和34页“动脑筋”戊戌变法的内容我们已经讲完了,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失败了,但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总结本课内容。出示投影:(歌谣)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板书设计: 公车上书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戊戌变法 万国公报(中外记闻) 强学会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百日维新 变法的内容、变法失败4戊戌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公车上书的时间、戊戌变法的时间及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 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分析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戊戌变法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戊戌变法能从一种理论成为一场重大革新运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历史事件是历史要求的直接表现。教学难点:(一)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变法的最高峰,是维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尽管这些措施带有不少的局限,但这表明维新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危机,并在积极谋划中国的出路。(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作为资本主义方案的一次尝试,虽告失败,但它体现出的进步性、启蒙性和爱国性,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以今日新闻的形式请同学播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并提出听闻此新闻的感受,借以吸引同学注意力。(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对这古老的帝国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并不代表整个社会也是沉沦的。晚清70余年,中国逐步陷入了一种受侵略、受奴役的境地。中国民众遭受着苦难,但是沉沦仅更多的体现在政治上(特别是政府行为),它也没有阻止帝国的官僚们,开明士大夫和广大的民众却未曾放弃探索中国富强之路。他们的努力也成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马关条约的签订,人们就自然会想到这一回可真要弄得国将不国,濒临灭亡的边缘了。 1895年以前皇帝、官僚、士绅大多数生活在传统的思想世界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也都以中国的失败和签订丧权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但随着烽烟的暂平息,朝野上下在受过一阵惊恐和发生一番吵嚷之后,很快就又恢复老样子。依旧是文恬武嬉,歌舞升平。严重的内忧外患,不但未能使这个昏睡的,陷于麻木状态的帝国的大多数统治者们惊醒、振作。他们在自欺欺人的“自强中兴”和所谓“中外和好的”的梦幻中自我陶醉。甲午惨败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情形已和已往不同了。一则是这次战争败得太惨,日本提出的条款太苛刻。再则是这次战争的对手是中国人一直看不上眼的小国日本。战后社会各阶层都是极大的震撼和痛心疾首。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蒙受到难以承受的耻辱与刺激。他痛感国事危艰、危亡在即,“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朝霞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张之洞和易顺鼎的奏折指出,“如批准条约,不仅台湾人民反抗闹事,各省军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断不甘心。结果会弄得民穷财尽,国防解体,海军无归宿,陆军无利器,各国侵凌,商人嗟怨,外患迭至,内变将出,地险商利,饷力兵权,一朝夺尽神人共愤。行见奉(天)、锦(州)、登(州)、(蓬)莱一带不复立锥,江浙粤各疆,不复能安忱,海口、海面,皆非我有,饷械无济,而海运即穷;战争无能布置而海防又立穷。中国将来必无可办之洋务。”)生:(思考、回答)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模拟:请一位学生做记者现场采访23位当时人士。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有的认为必须改革。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必须实行革命等。师: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第七课 戊戌变法(注意戊戌的写法)一、公车上书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看课本29页大字部分,对其中不理解的字词加以勾画,并组建学习小组讨论引发公车上书的原因、领导者、意义。生:(阅读教材,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生:回答师: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虽然公车上书最终失败,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时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师:不屈不挠的维新人士为继续宣传改革思想又做了哪些努力呢。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插图,总结途径,落实主要的知识点,如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体会维新运动走向全国并蓬勃开展)学生表演短剧: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康(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荣: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行不能变更。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拂袖而去。)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对康有为极为欣赏,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二 、百日维新生:(阅读教材,了解开始的时间、标志)师:为能顺利地推行新法,光绪帝破格提拔了一批有才识的维新人士,组成了以维新派为主的推行新政的核心。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破格提拔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教师对康梁等人的职权稍作解释)类别颁布的新法影响政治改革政府机构,栽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外国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师:由此可见新政的诏书名义上是光绪帝发出的,实际上是维新派所为。(师生共同逐项分析主要内容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得出对百日维新评价的结论,理解康梁维新派力量弱小,只能采取渐进改革的策略;光绪帝不是维新派的皇帝)师:戊戌变法实施仅几月间,就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效果,激荡神州、振奋人心,出现了“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的局面。该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报道:“激进的改革举世为之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对外国人的传统憎恶和闭关自守的政策,鼓吹与列强友善与结盟的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他们改革了那个愚蠢傲慢、自称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复以中国文明与制度为自满,维新派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起这个青年中国来,就连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堂乎其后。”西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多位评论家都对康先生倡导的改革给予极高的评价,著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在其主编的Cambridge: China History of The late Ching 18001911(剑桥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1能否知道此段材料所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吗?2对“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你是怎么理解的?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传播。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置失当。新政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仍打击了封建势力,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的反对和破坏。生:(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封建势力反对破坏变法的具体史实)师:(强调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在封建专制体制下的重大影响。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停顿)从中央到地方封建势力相当强大,从而决定了变法注定失败的命运。三、戊戌政变师:戊戌变法高潮时,双方斗争十分激烈,各种传闻也很多,其中京津一带盛传慈禧太后将在10月份赴天津阅兵时,以武力强迫光绪帝退位。光绪传密诏给康有为等人商量对策。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维新派只好求助于掌有军权的袁世凯。殊不知善于看风使舵的袁世凯却出卖了维新派。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政变的具体内容。)师:戌变法虽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及其教训师:(讲清戊戌变法的大概念和小概念及评价历史事件的思路,并加以归纳失败原因、历史意义、教训)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客观上: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资义进入垄断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不利。主观上: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 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师:同学们从中能否理解认识,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或者想一想,维新派为什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为什么不敢发动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生:(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并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加以讲解)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经济: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性。 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师:这次变法时日虽短,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由此我们得出什么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虽然这次改良运动失败了,但我们的中华脊梁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依旧奋首前行,为民族的独立于富强做出贡献。7戊戌变法 教学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第1课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3课百日维新 第4课戊戌政变 背景 内容 影响 一 背景 1 甲午战争后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马关条约 的签订 马关条约 的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割三地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两亿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四口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设厂 直接掠夺原料和劳动力 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 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一 背景 1 甲午战争后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1 经济 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 借款 修路 开矿 设厂 开设银行 商品输出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 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 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 一 背景 1 甲午战争后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1 经济 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 借款 修路 开矿 设厂 开设银行 资本输出的影响 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 政治的控制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了 一 背景 1 甲午战争后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1 经济 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2 政治 直接割地转变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掀起瓜分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 强占租借地 划分 势力范围 美国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 1 该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 2 图中的鹰代表哪个国家 其侵略方式与其他列强有何差异 3 有人为此题诗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分而治之 美国 没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以利益均沾为借口 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反映了爱国者力图唤起中华民族觉醒 挽救民族危机 一 背景 1 甲午战争后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2 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1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使民族危机加深 外债沉重 自然灾害严重引发财政危机 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根本 2 措施 节支增收 3 结果 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3 19世纪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1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实业救国 的倡导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初步发展 2 特点 初步发展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3 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4 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作用以及康 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思想理论基础 1 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时间 19世纪70年代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潮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弊端使人们寻求新的出路代表人物 王韬 薛福成 郑观应 1 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时间 原因 代表人物主张 经济 振兴工商业 发展资本主义 同外商进行 商战 政治 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设立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评价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为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 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也没有付诸实践 文教 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2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实践 A 办学堂讲学 万木草堂 位于广州东山区大塘街长兴里 B 著书立说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 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 标志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公车上书 部分签名 D 创办报刊 中外纪闻 E 组织学会 成立强学会 1895 8 北京 上海 政治团体 材料 布衣改制 事大骇人 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 自可避祸 康有为根据上则材料回答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特点 借孔子的名义宣传维新思想说明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温故知新 请结合所学知识 西方思想发展史上有类似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吗 2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实践 特点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或 托古改制 评价 利 减少改革阻力 有利于宣传维新思想 弊 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 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3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的维新思想 天津 天演论 国闻报 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变法主张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主张维新变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资本主义 4 康 梁等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 办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上书 公车上书著书立说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创办报刊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 5 康 梁等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 A 启发民智 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B 组织力量 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 C 制造舆论 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 减少改革阻力 总之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一 背景 1 甲午战争后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2 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3 19世纪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4 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作用以及康 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思想理论基础 5 德国强占胶州湾 俄 法 英不甘落后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直接原因 德国强占 胶州湾 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实力范围 二 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 1 兴起 宣传维新变法 2 发展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标志 1895 公车上书 3 高潮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1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 2 主要内容及评价 A 内容 略 B 评价 积极 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局限 没有涉及开国会 设议院 定宪法等主张 没有涉及土地问题 没有深入广大民众 3 失败 A 失败标志 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宣布 临朝听政 取消新政 囚禁光绪帝 屠杀 戊戌六君子 3 失败 A 失败标志 戊戌政变B 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主观原因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依靠没有实权皇帝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中国近代化道路是漫长而坎坷 三 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1 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 政治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具有爱国性 3 经济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 思想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从背景看 从内容看 从过程看 资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 资阶弱小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大刀阔斧 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 一纸空文 自由资义时期 列强集中侵略中国 有利的国际环境 向帝义过渡阶段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收藏
编号:435497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1-06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戊戌变法
山东省
中考
历史
复习
八上第
教案
课件
习题
打包
新人
- 资源描述:
-
山东省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课件习题(打包8套)新人教版.zip,戊戌变法,山东省,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教案,课件,习题,打包,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