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工业上冶炼金属铝,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A.电解法 B.热分解法 C.热还原法 D.热氧化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金属铝是很活泼的金属,在工业上场采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因此选项是A。
考点:考查金属铝的冶炼方法的知识。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N : N B.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C.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D.乙烷的结构式:CH3CH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N2分子中两个N原子共用三对电子,所以它的电子式是:;错误;B.乙酸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分子式是C2H4O2,错误;C.16号元素硫的离子结构示意图符合微粒的真实存在,正确;D.乙烷的结构简式是:CH3CH3,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知识。
3.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B.
C.CH4和CH3CH3 D.淀粉和纤维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甲烷在正四面体结构,所以画出的两种式子是同一物质,错误;B.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所以是同分异构体,正确;C.CH4和CH3CH3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因此二者互为同系物;错误;D.淀粉和纤维素结构不相似,在组成上也不一样,因此它们不是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结构、性质的关系的知识。
4.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前,先向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然后再加入3mL乙醇和2mL乙酸
B.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中应加入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C.实验中需加入碎瓷片作催化剂
D.导管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实验前,先向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再加入2mL浓硫酸,待溶液冷却后然后再加入2mL乙酸,因此加入试剂顺序不正确,错误;B.由于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乙醇能够在其中溶解。还反应消耗乙酸,因此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中应加入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正确。C.实验中需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错误;D.为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导管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上,错误。
考点:考查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知识。
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B.L、R的单质与盐酸反应速率为R>L
C.Q、T两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nT
R,所以它们的单质与盐酸反应速率为RQ,所以它们形成的简单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nT>HnQ ,错误;D.M与T形成的化合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因此能与NaOH溶液反应,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及元素的性质比较的知识。
6.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能使氢氧化铝迅速溶解的溶液: Na+ 、Fe2+ 、NO3— 、SO42—
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 、NH4+ 、 CO32— 、SO42—
C.含有大量SO42—的透明溶液: K+ 、Cu2+ 、Cl— 、 NO3—
D.含有大量ClO—的溶液: H+ 、 Mg2+ 、I— 、SO4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能使氢氧化铝迅速溶解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呈酸性,则H+ 、Fe2+ 、NO3—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Fe2+、OH-会发生沉淀反应液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此时OH- 、NH4+ 会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含有大量SO42—的透明溶液中,K+ 、Cu2+ 、Cl— 、 NO3—不会发生任何反应,因此可以大量存在,正确;D.含有大量ClO—的溶液有强氧化性,会与H+ 、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知识。
7.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B.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 e-,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错误; B.电池工作时,锌作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确;C.由电池工作的总方程式可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 H2O(1) +2e—=Mn2O3(s)+2OH—(aq),正确;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 e-,由于Zn是+2价的金属,所以反应消耗Zn的物质的量是0.1mol,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正确。
考点:考查碱性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知识。
8.近年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酸性电解质(H+)作溶剂。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
B.1mol CH3CH2OH被氧化转移6mol e-
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极附近的酸性减弱。
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因此乙醇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正确;B.1mol CH3CH2OH被氧化转移12mol e-,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在正极上O2得到电子与溶液中的H+结合形成水。所以正极附近的酸性减弱,正确;D.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正确。
考点:考查乙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知识。
9.决定原子种类的因素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质子数和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决定原子种类的因素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因此选项是A。
考点:考查决定原子种类的因素的知识。
10.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H2O B.BF3 C.CCl4 D.PCl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H2O中只有O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错误;B.BF3中只有F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错误;C.CCl4中的C、Cl两个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正确;D.PCl5中只有Cl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错误.
考点:考查分子中原子的稳定结构的知识。
1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C>D>B>A B.原子序数 D>C>B>A
C.原子半径 A>B>D>C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对于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C>D>B>A,正确;B.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因此原子序数 所以离子半径A>B>D>C,错误;C.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B> A>C>D,错误;D.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小,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元素单质的还原性就越强,单质的还原性B>A>C>D,错误。
考点:考查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的性质的比较的知识。
12.如下图所示,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的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在Mg、Al与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由于Al能够与NaOH发生反应,所以Al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被氧化成Al3+。错误;B.铝是电池的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产生的Al3+会与溶液中过量的OH-发生反应产生容易溶解的AlO2-,因此溶液中不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错误;C.该装置的外电路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在内电路中则是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错误;D.由于Al2O3能够与NaOH发生反应而溶解,所以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正确。
考点:考查镁片、铝片与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知识。
13.若A、B两种烃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有关A和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和B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A和B不可能互为同系物
C.A和B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一定相同
D.A和B各1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若A、B两种烃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则A和B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和异丁烷,也可能互为同系物,如乙烯与丙烯,或最简式相同的物质,如环烷烃与烯烃,因此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一定相同,因此选项是C。
考点:考查烃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物质的关系的知识。
14.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燃烧 B.乙烯使溴水褪色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D.苯和溴在Fe的催化作用下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燃烧是氧化反应,错误;B.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错误;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错误;D.苯和溴在Fe的催化作用下的反应发生的是取代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种类的判断的知识。
15.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可逆反应
A(g) + 2B(g)C(g) + D(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反应放出的热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反应,所以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错误;B.因为反应是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也不变,因此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错误;C.若反应未达到平衡,则B的物质的量就会发生变化,B的物质的量浓度也要变化,因此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错误;D.若反应未达到平衡,则反应放出的热量就会发生变化,若能量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错误。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的标志的知识。
16.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开始到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 Y(g) Z(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Z)=1.58mol2L10s=0.079 molL-1s-1,错误;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1.20-0.41)mol2L=0.395 molL-1,错误;C.反应开始到10s,Y的转化率为(1.00-0.21)1.00100%=79.0%,正确;D.在相同的时间内各种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方程式中该物质的计量数的比,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 Y(g)2Z(g) ,错误。
考点:考查图像法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转化率、浓度改变及方程式的书写的应用的知识。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7.(8分)选择序号填空:
①16O和18O ②金刚石和石墨 ③ CH3CH3和CH3CH2CH2CH3
④CH3CH2CH2CH3 和CH3CH (CH3) CH3
(1)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2)互为同位素的是 ;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4)属于同系物的是 。
【答案】(1)② (2)① (3)④ (4)③
【解析】
试题分析:①16O和18O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微粒,所以属于同素异形体,②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③ CH3CH3和CH3CH2CH2CH3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④CH3CH2CH2CH3 和CH3CH (CH3) CH3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1)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②;(2)互为同位素的是①;(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④(4)属于同系物的是③。
考点:考查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概念的辨析及应用的知识。
18.(14分)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A至H在周期表中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
E
G
B
C
D
F
H
(1)F元素处于周期表中 周期 族。
以下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2)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分别与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 。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
(4)C与H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 (填“共价”或“离子”)键;用电子式表示C、H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答案】(1)第三(或3) 第ⅥA (2)Na HF ;(3)Al2O3 ; NaOH ;HClO4;
(4)离子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是H;B的Na;C是Mg;D的Al;E的N;F是S;G是F;H是Cl。(1)F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 。(2)由于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形成的氢的化合物稳定性就越强,所以在E、F、G、H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所以F形成的化合物HF最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是Al2O3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元素的金属性最强的是Na;所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除F、O不能形成含氧酸外,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HClO4;(4)C与H形成的化合物MgS中含有离子键;其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是:。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物质的电子式表示的知识。
19.(12分)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其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通过石油裂解可以获得乙烯,再以乙烯为原料还可以合成很多的化工产品。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D中含官能团名称为 。
(3)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③ 。
【答案】(1)CH2=CH2 (2)加成反应 羧基
(3)① CH2=CH2 + H2OCH3CH2OH
② C2H5OH+CH3COOHCH3COOC2H5 +H2O
③ nCH2=CH2
【解析】
试题分析: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B:乙醇;乙醇催化氧化产生C: 乙醛CH3CHO;乙醛催化氧化产生D:乙酸CH3COOH;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乙烯发生加聚反应产生聚乙烯。(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D乙酸CH3COOH中含官能团名称为羧基;(3)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 + H2OCH3CH2OH;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CH3COOHCH3COOC2H5 +H2O;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CH2=CH2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20.(12分)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提取的。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提示: ①MgCl2晶体的化学式为MgCl2•6H2O;
②MgO的熔点为2852℃,无水MgCl2的熔点为714℃。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操作②的名称 、 、过滤。
(2)试剂a的名称是 。
(3)用氯化镁电解生产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工业上是将氢氧化镁转变为氯化镁,再电解氯化镁来制取镁单质;而不采用:加热Mg(OH)2得到MgO,再电解熔融MgO的方法制金属镁,其原因是 。
【答案】(1)过滤 蒸发浓缩 冷却(或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2)HCl溶液(或盐酸溶液)
(3)MgCl2(熔融) Mg + Cl2↑ 或MgCl2(熔融) Mg + Cl2↑
(4)MgO熔点很高,熔融时耗费大量的能量而增加生产成本。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沉淀池中把难溶性的固体Mg(OH)2与可溶性液体物质分离的操作是过滤。因此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从MgCl2溶液分离得到固体溶质操作②的名称是蒸发浓缩 冷却(或降温)结晶;(2)溶解固体Mg(OH)2使之转化为MgCl2溶液需要加入的试剂a的名称是HCl溶液。(3)在工业上一般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方法来生产生产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熔融) Mg + Cl2↑;(4)工业上是将氢氧化镁转变为氯化镁,再电解氯化镁来制取镁单质;而不采用加热Mg(OH)2得到MgO,再电解熔融MgO的方法制金属镁,其原因是MgO熔点很高,熔融时耗费大量的能量而增加生产成本。不经济,故选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的方法来生产生产金属镁。
考点:考查金属Mg的冶炼的有关知识。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题型注释)
21.(6分)将11. 2L标准状况下的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增加了5.6g,求原混合气体中甲烷与乙烯的质量之比。
【答案】6:7。
【解析】
试题分析: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只有乙烯发生反应,所以增加的质量就是乙烯的质量。n(C2H4)= 5.6g28g/mol=0.2mol;由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1. 2L22.4L/mol=0. 5mol,所以甲烷的物质的量是0.3mol.其质量是0.3mol16g/mol=4.8g。因此原混合气体中甲烷与乙烯的质量之比是4.8g: 5.6g=6:7。
考点:考查混合气体中各个部分的质量比。
评卷人
得分
五、简答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六、推断题(题型注释)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88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