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竞聘校长演讲稿+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两篇竞聘校长演讲稿+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篇竞聘校长演讲稿+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两篇竞聘校长演讲稿+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1. 植物的身体教学内容: 主要是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观察植物的身体”。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2、科学知识: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学具准备:观察记录表教学时间:2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二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小结: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四板书设计第一课 植物的身体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绿色开花植物 观察 爱护植物第2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植物的器官。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2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2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3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教学重点:查阅资料的方法。教学难点:提炼资料。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各种课外书、资料卡。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3植物的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二活动了解植物的器官(一)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1你打算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2学生回答:实验、观察、请教别人、查书、看电视或报纸、上网等等。3教师小结:上述方法都是值得一试的方法,今天我们就采用其中的一种查阅书籍,收集资料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4怎样查找呢?老师将其过程制成了录像,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了解这个过程吧。5视频播放,学生观看。6提问:老师怎样查阅资料的?7学生汇报:书的类别书名目录文章段落摘抄。(二)制作资料卡1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资料?2学生回答:将资料摘抄下来。3摘抄时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简洁,篇幅较长的进行概括)4怎样保管好我们的资料,能让我们一目了然?我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制作资料卡。5教师讲解怎样制作资料卡。(三)布置任务: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卡。1活动要求:全班分12个组,每两个组负责一种器官的作用的查找,注意方法,分工合作并制作好资料卡。2学生活动。3活动总结。(四)活动延伸思考:资料卡上的内容都正确吗?我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吗?下节课就这个问题我们再研究。(五.)板书设计第一课 植物的身体 植物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 具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储藏营养成分、固定植物身体的作用。茎 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 1、植物由哪些器官构成? 2、植物的根和茎都有什么作用?教学反思: 2.根和茎的奥秘教学内容:本课从植物的根和茎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入手,分层次地展开对根和茎的作用探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科学知识3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4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直根和须根。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教学准备: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学具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教学时间:1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二活动观察植物的根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2学生仔细观察: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三活动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5组装实验装置。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四植物怎样运输水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2学生猜测。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4设计实验: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6回家做实验。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五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六板书设计:2.根和茎的奥秘直根 须根教学反思:3神奇的叶片教学内容: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进行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2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向科学家学习设计实验的智慧,学习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叶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学具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动物和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物,那么植物的“食物”从哪里来?(学生回答)你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已经知道,可科学家们确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解开这个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二学习科技史(接受式探究)1出示的课件讲述海尔蒙的实验。(接受式探究)分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哪里?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一定是从雨水中获得的2课件讲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分析:小老鼠的生存与什么有关?结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使空气变新鲜,“污浊之气”是二氧化碳(讨论得出:查资料知道变新鲜的是氧气,氧气可使小老鼠生存。)3小结: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从上述两个实验中学到了科学设计实验的智慧,也懂得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三活动1植物与阳光1过渡:植物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2观察树木向阳面与背限面的长势3提出猜测:植物生长可能与阳光有关?4设计实验:选两盆同样的豆科植物。一盆放阳光下,一盆放黑暗中,观察一周,每天测好高度,作好记载。四拓展延伸课后或回家做实验,下周同一时间将植物带来比较,交流。(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按要求摆放在相应位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每天做好记录。交待记录注意事项。)五板书设计第三课 神奇的叶片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片 制造了淀粉等营养物质 放出了氧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叶的蒸腾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2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3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想。4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5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科学知识: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3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趣味事例。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教学难点: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2、课前准备: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阳光下。学具准备: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学教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看探究的结果。二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1交流: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3课件补充:英根泰斯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见书第7页倒数第二段)5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三活动:叶的蒸腾作用1回顾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2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3指导设计实验(课后观察)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5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意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四布置作业: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在单元复习课前进行交流)五板书设计3神奇的叶片1、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2、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1. 动物的特征教学内容:对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比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行研究。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科学知识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行研究。教学难点: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学具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方面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美丽的大自然除了多恣多彩的植物外,还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动物。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么?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开始吧!二活动1模仿动物的运动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2、模仿动物的运动。要求: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方法: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比。3、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阐述。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的表格。三、活动2比较动物的生活环境1、学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要求: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较其不同。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以禽鸟类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系起来分析,出示:鸭足、鸡足、鹰足、鹤足,讲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足,从中发现规律。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点。四、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放学后,请同学们去搜集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五板书设计1. 动物的特征鱼 身体流线型 ,最适合游泳。企鹅 双翅变成了鳍状,却能在水里很快的游泳。第2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动物的食性以及它们的牙齿特点。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2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2能意识到动物器官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科学知识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捕食方式相适应的。2认识动物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食性以及它们的牙齿特点。教学难点: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获取食物的适应性方面来进行研究。教学准备:有老虎、兔子和人的牙齿的图片的课件;分别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动物相应食物的卡片若干张。学具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动物的食性。二活动3认识动物的食性1游戏:把一些写着动物,植物名称的卡片发给大家,看谁能更快地为卡片上的动物搜到食物。2交流:结合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表达动物怎样吃食的?引导学生找共同点: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3分类: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动物食性的分类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腐食动物4应用:课件出示动物中虎和植食动物兔子牙齿进行观察,再一次证实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三拓展活动:爱护自己的牙齿。1观察动物牙齿过渡到观察自己的牙齿。2阅读教材P13最后一段,了解牙齿。3强调牙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4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各部分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四小结知识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构造特征与运动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相适应的。五板书设计1. 动物的特征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人的一生只换一次牙齿,在612岁。动物食性的分类 杂食动物腐食动物教学反思:2、水族的公民教学内容:认识常见的鱼及鱼类的外形特征。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认识鱼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2能通过实验(或资料查询)探究鱼的身体结构是否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珍爱小生命。科学知识1认识到鱼类的身体构造是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知道我国人民对鱼类的观察、认识和利用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鱼及鱼类的外形特征。教学难点:知道我国人民对鱼类的观察、认识和利用的有关知识。教学准备:1搜集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和相应特点的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并进行加工。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鲫鱼、玻璃水槽、毛巾、红墨水、滴瓶、注射器。学具准备:教学时间: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活动1观察鱼1观察鲫鱼,找外表特征。2观看视频,找鱼类特征。3讨论特征与水中生活的作用。鱼鳍:游泳鱼 鱼鳃:呼吸鱼鳞:保护二活动2研究鱼1再次观察,自主提问。(引出问题:鲫鱼的嘴一张一合,是在喝水吗?)2讨论实验设计。3江报实验设计方案。4交流、完善你们准备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么做?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要求:实验的时候请把实骤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研究报告上。5进行实验6汇报实验发现7补充资料,加深理解,鱼鳃可以过滤水中的氧气。当水经过鱼鳃时,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了鱼体内,而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排出了体外!三拓展部分:1欣赏金鱼2拓展作业:搜集其其它水生动物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四板书设计2、水族的公民鱼鳍:游泳鱼 鱼鳃:呼吸鱼鳞:保护教学反思:3吃奶长大的动物教学内容:认识哪些动物是哺乳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自主探究哺乳动物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器官特征。2能细致、敏锐地进行观察,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并据此开展更为深入地观察。3能根据观察记录和搜集的资料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据此判别其他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通过细心和深入观察获得发现所带来的乐趣。2意识到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知识1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它们的共同特征。2认识到乳头是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它们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意识到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教学准备:1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2搜集更多的凸显哺乳或胎生特征的影像资料、情境图片制成课件。学具准备:课前分组查阅关于哺乳动物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了解兔子吗?谁来说说?2兔子是否吃奶长大?二活动1观察兔子1为了解决兔子是否吃奶长大这个问题,老师将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带进了课堂,让我们来观察吧。提出观察的要求:保持教室安静,边观察边记录,观察两个方面:兔子的外型;兔子的乳头和吃奶的过程。2观察后的情况交流。3归纳:兔子是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4还有那些动物也具有兔子这样的特点呢?(学生看课件)5归纳特征并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我们叫它哺乳动物。:三活动2、哪些是哺乳动物1下面的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学生根据资料回答)海豹蝙蝠犀牛青蛙锷鱼海豚2、找生活中的哺乳动物?并说理由。四板书设计3吃奶长大的动物下面的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学生根据资料回答)海豹蝙蝠犀牛青蛙锷鱼海豚教学反思:4、飞翔的精灵教学内容:观察羽毛,知道羽毛的特点。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针对飞翔的动物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对比观察,能发现鸽子、蜻蜓、蝙蝠等飞行动物翅膀的特点。 3能设计实验探究鸟类羽毛的奥秘,能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证实它们更擅于飞翔。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自主求证过程中的乐趣,增强自信心。2意识到证据充分才有说服力。科学知识1知道翅膀是动物飞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2知道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知道羽轴根是中空的,知道羽毛的功能和种类。3认识到鸟类除翅膀外,还有许多适于空中飞翔的特点。教学重点:羽毛的分类和羽毛的功能。教学难点:知道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知道羽轴根是中空的,知道羽毛的功能和种类。教学准备:1鸽子(活体实物)、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鸽子的羽毛和骨骼。2学生研究羽毛所需的放大镜、剪刀等工具。学具准备:课前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并做成资料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前面,我们研究了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和跑的,今天一起来研究天上飞的。(板书:飞翔的精灵)讨论:什么动物可以称为“飞翔的精灵”?二、活动1观察翅膀1(出示鸽子、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观察鸽子、蜻蜓、蝙蝠翅膀,找出各自翅膀的特点。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鸽子翅膀: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麻的绒羽。蜻蜓翅膀:狭长,膜质,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蝙蝠翅膀:由连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没有羽毛。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羽毛的秘密。3研究鸽子的羽毛学生设计实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羽毛问题。教师发放器材和羽毛,学生研究。汇报、交流后教师小结。三、活动2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2、课堂上学生进行信息交流。3、教师在交流中适时出示鸽子骨骼和其他材料,补充、丰富学生的证据。四、总结动物的飞翔,离不开与它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身体构造。五、板书设计4、飞翔的精灵羽毛正羽、绒羽、毛状羽三种。 羽毛特点弹性、防水性、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教学反思:5、珍稀动物的保护教学内容:初步了解我国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自主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搜集关于珍稀动物及已有保护措施的资料。2在交流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倾听、客观评议。3能应用搜集的资料制作简报并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活动中反思人类的过错,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科学知识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2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并分组分派任务,教师亦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2张贴学生简报的展板。学具准备:以组为单位,围绕同一个主题既分工又合作进行资料搜集。教学时间: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今天我们这节课让我们来开一个交流会,了解珍稀动物的保护。二活动1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变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2讨论动物减少的后果3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三活动2保护动物1了解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2阅读指南车信箱: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没川县境内,是保护大熊猫的。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3制作保护动物的简报。4张贴简报。四板书设计5、珍稀动物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声音1辨听声音教学内容:分辨声音,猜一猜发声的物体的名称。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2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3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动机。科学知识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锣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的不同或用于辨声的其它物品。学具准备:教学时间: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有的让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心烦意乱。声音世界丰富多彩!声音世界奥秘无穷!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二分辨声音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高低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建构“音量”、“音调”概念。)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四板书设计辨听声音大小高低音量 音调教学反思: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内容: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结果其他组交流;3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科学知识1能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重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教学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教学准备:小口空瓶或饮料瓶、水、水槽、幻灯机。学具准备:锣、鼓、音叉、皮筋、钢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教学时间:2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使物体发声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把老师给你们的小鼓拿上来,就鼓和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2、交流: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3、猜测: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三观察发声的物体1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2橡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分明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办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体现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3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4学生动手探究。5汇报、交流。6归纳小结:固体振动产生声音。四探究液体、气体发声1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2气体发声实验。五归纳概括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六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内容:自制小乐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2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重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教学准备: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学具准备: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教学时间: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二指南车信箱:科技史阅读材料编钟1了解编钟: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三活动自制小乐器。1准备: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9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按所做内容命名。2设计: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计划。3制作修改:(制作小乐器)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4展示评价: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奏,然后各小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教学反思: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内容: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科学知识: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教学重点: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教学难点: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教学准备: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学具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二活动1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2学生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4学生进行实验。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2)水或液体:第一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实验。第二个过程: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空气: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三小结: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四板书设计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固体 液体 气体) 中可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第2课时教学内容:制作听诊器。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听诊器的发明”科技史的学习,学习科学家客观严密、求真唯实的科学科学精神。 2通过制作听诊器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课后探究不同物体传播声音本领的兴趣。教学重点:声音传播的途径。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听诊器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教学准备:漏斗、胶管每组一套。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有人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制作了能听到人体内声音的听诊器。二阅读听诊器的知识1学生阅读。2教师讲解: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3学生谈体会,培养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求真唯实等科学精神。三制作听诊器1我们也学学林奈克制作一个听诊器。材料:漏斗、胶管2用胶管试听心跳声音。3用普通的漏斗接上胶管做成听诊器。4用制作的听诊器听自己(或他人)的心跳。5交流问题:心跳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自己的耳朵中的?我们制作的听诊器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控制声音教学内容: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声音方面的想法。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2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科学知识: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教学重点:控制声音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教学准备:自制弦乐器、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少噪音危害的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噪声的资料。学具准备:教学时间:2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而有些声音却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二活动1使听到的声音变大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4页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音量的主要办法: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3、交流方法: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4、亲身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三阅读材料:噪声1阅读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四活动2控制噪声1教材35页的5幅图中,用到了哪些办法来减少噪声?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五板书设计4控制声音使听到的声音变大噪声带来的危害 听力受损,容易诱发高血压,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影响睡眠。第2课时教学内容:控制噪音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通过比赛的形式探究隔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科学知识1了解一些隔音材料。 2保护听力的知识。教学重点:探究隔音方法。教学难点:保护听力的知识。教学准备:师生准备隔音比赛的材料:鞋盒、棉衣、废纸、毛巾、保温桶、泡沫塑料、玻璃瓶、小闹钟或音乐贺卡等。学具准备:鞋盒、棉衣、废纸、玻璃瓶、小闹钟或音乐贺卡等。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哪些声音是噪声?生活中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对于噪声,我们进行一次阻隔噪声的比赛。二隔音比赛1怎样使用闹钟传出来的声音更小?用什么材料?2明确比赛要求:制定评价标准制定初步隔音方案:(用什么材料,怎样组装)制定实验方案:(展示、介绍各小组的设计方案)3教师提供实验材料4学生分组实验:三拓展活动:保护听觉1课前搜集损伤听觉的资料。2课堂上交流。3做保护听觉的游戏。4教师小结:保护听觉的方法:(1)避免各种噪声。(2)预防耳道感染。(3)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四板书设计控制声音(1)避免各种噪声。保护听觉的方法:(2)预防耳道感染。(3)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信息的传递1信息教学内容:搜集有关信息传递史的资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搜集有关信息传递史的资料。2能够制作资料卡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科学知识:了解信息的作用。教学重点:知道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教学准备:课件、与信息传递方式有关的书籍、空白资料卡。学具准备:有关信息传递史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1谈话: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与外界沟通,互相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思。2课件中出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提问:图片中是怎样传递信息的。3我们还不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让我们通过搜集资料来了解吧!二活动1搜集信息传递史的资料1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分发给每组相应书籍,让每组学生查找,信息传递方式。2进行资料的汇报:你们组都搜集了哪些资料?3,交流:这么多传递信息的方式,你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分类吧?4课后完善:除了刚才大家搜集到的这几类方式,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找到,请同学们回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搜集。(在课堂上没搜集到的或搜集不具体的由老师作详细交待,提供相关网络或书籍名)5指导制作资料卡:教师出示空白资料卡,指出资料卡内容要点应突出此种传递方式存在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具备条件最好配以图片。6布置任务:组内分工,对各类信息传递方式的资料进行补充并制成资料卡。三板书设计1信息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第2课时教学内容:信息传递的方式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够制作资料卡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2体验一些残疾人的不便,并能关心、帮助他们。科学知识:知道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教学重点:信息进步的表现。教学难点:信息进步带来的利与弊。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资料卡、耳塞、布条。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课前,我们让大家制作信息传递的资料卡,现在,让我们进行交流交流。二活动2制作信息传递的资料卡1将搜集资料制成的资料卡出示出来。2展示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釆用全班交流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有展示交流的机会。3交流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各种方式按照年代排列顺序分析,讨论资料卡呈现的信息传递的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优点和缺陷,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4讨论:信息传递的历史可分为哪几大阶段。5阅读指南车信箱:指导学生用指南车信箱中的内容对学生的划分结果进行规范。三拓展活动,隔绝信息1过渡:同学们表现很好,我想奖励你们,让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分组做塞耳朵、捉迷藏的游戏)2讨论:游戏中你有什么体会?3可见听觉、视觉上的信息对我们很重要,而有一些人盲人、聋哑人他们都无法接收外界这方面的信息,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四板书设计1信息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信息传递的历史 第三次是印刷技术的应用。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 第五次是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教学反思:早期的信息传播方式教学内容:有关早期信息传递方式的资料。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搜集有关早期信息传递方式的资料。2能够制作资料卡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科学知识:了解信息的作用。教学重点:知道早期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教学准备:课件、与信息传递方式有关的书籍、空白资料卡。学具准备:有关信息传递史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直接导入喇叭 当向远处喊话时,如果把两只手围城喇叭形,放在嘴前,声音就能传得远些。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了喇叭筒,这是最早的传声工具,至今我们还可以见到它。烽火台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风筝 风筝在古代是传递消息和作为侦查的用具。信鸽 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限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信号旗 船上使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电流通信机 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用电来进行通信,因为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电流通信的最大优点是快捷。这恐怕是最早的“电报机”了。互联网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1、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基础之上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互联网时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3、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这当然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互联网。这个定义至少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计算机网络按传输介质不同可以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二、板书设计早期的信息传播方式喇叭 烽火台 风筝 信鸽 信号旗电流通信机 互联网教学反思:2书信和标志牌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到书信和标志牌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在写密信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科学知识:知道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到书信和标志牌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教学难点:设计标志牌教学准备:课件、写密信的材料。教学时间:2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1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一段是远古人类用语言交流而成功狩猎的视频;另一段是古时候快马加鞭送军情的视频。)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的优劣吗?4教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且不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二活动1写密信1过渡:教师提-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竞聘 校长 演讲 湘教版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149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