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广东省新兴县地质灾害特征与易发区评价

  • 资源ID:96096630       资源大小:24.9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新兴县地质灾害特征与易发区评价

广东省新兴县地质灾害特征与易发区评价1. 地质特征1.1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新兴县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第四系。本区属天露山断褶群。早期以褶皱为主,后期以岩浆活动和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断层为本区主要断层,规模较大;北西向为次一级构造。 褶皱构造发生在加里东构造阶段, 区内所见有两个向斜: ? 竹向斜,合河圩复式向斜。调查区内北东向构造有庙咀断层、七星顶断层、 ? 竹断层、湾边圩断层、中间村断层、象田断层、天堂坪断层等;北西向构造组有:坑尾断层、蓝坑铺断层、木 ?矶喜愕取 ?1.2 岩土体类型根据调查区岩土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将区内岩土划分为五种类型的工程地质岩组:(1)砂砾石、粘土双层土体(I);(2)层状较软变质岩组(II) ;(3)层状较硬碎屑岩组(田);(4)层状强岩溶化硬碳酸盐类岩组(IV) ; (5)块状较硬一坚硬侵入岩组(V)。1.3 工程地质性质五种类型的工程地质岩组,分布特征如下:(1)砂砾石、粘土双层土体(I)。主要为第四系大湾镇组(QhdW及黄岗组(Qp3h0河流冲积层的砂、砾石、粘土及原岩的风化残坡积物等组成,呈松散、可塑、硬塑状态,透水性和压缩性因颗粒大小和粘结程度而变化, 一般粘性土松软, 压缩性高,透水性差,砂土松散,透水性好。在存在淤泥、流砂等软弱透镜体夹层的地方,应防止不均匀沉陷,该岩组承载力较低,一般可作为低层工业、民用建筑地基。(2)层状较软变质岩组(II)。主要为元古界震旦系大绡山组(Z1d)与古生界寒武系牛角河组(Gn)、高滩组(G g)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夹碳质千枚岩、变质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变质粉砂岩,呈板(块)状,且硬、脆、易碎特点,吸水性好,易风化,岩石遇水易变软化,抗压强度为4250kPa,宜作一般建筑地基基础。(3)层状较硬碎屑岩组(田)。地层分别为泥盆系桂头群组(D1-2G)、春?组(D2-3c)与帽子峰组(DICim ,岩性有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泥质页岩,呈层状或互层状,软硬不一,微含水,抗压强度为 17000kPa35000kPac可作大型建筑地基础, 但应注意避开构造软弱带及节理裂隙密集带处。(4)层状强岩溶化硬碳酸盐类岩组(IV)。地层有泥盆系天子岭组(D3t )。岩性为石灰岩、微晶大理岩,呈中厚层状,硬脆,裸露和覆盖型都有,岩溶较发育,富含水,易塌陷,抗压强度为52000kPa。(5)块状较硬一坚硬侵入岩组(V)。岩性有奥陶一志留纪(OSy m) ,志留纪(S” 丫),侏罗纪(J2 Tl 丫)、 (J3 丫),早白垩世(K1”丫)、 ( K1 丫)、 ( KI” 丫兀)的混合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 粗粒斑状二长花岗岩、 粗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微风化岩石坚硬,连续性好,不透水,但表面极易风化,风化后强度降低,含风化裂隙水,抗压强度为69000kPa。本区新构造运动较为频繁,侵蚀切割强烈,残坡积层较厚,崩塌滑坡时有发生,工程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因此工程建筑应切实做好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1.4 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 含水层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 将调查区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及基岩裂隙水三个类型。 调查区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分布在河谷平原冲洪积层中,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在天堂镇莲塘村以及庙脚村石头岗村一线,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面积最大。2. 地质灾害特征2.1 滑坡调查发现滑坡地质灾害点 24 个,按规模分级,小型16 个,中型 7 个,巨型 1 个。滑坡平面形态以半圆形态为主,共有14个,占总数的58.33%,不规则形态有8 个,占总数的 33.33%;剖面形态以直线和阶梯型居多,共21 个,占总数的87.5%,其中直线型13个,占总数的54.17%;滑坡坡度多数在30°50° ,共15个,占总数62.5%;滑坡体厚度一般在0mr-5m的厚度范围内, 共 16 个, 占总数的66.67%; 从构成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分析,新兴县均为土质滑坡,共24 个,占总数的100%。另外,滑坡地下水埋藏较浅、后沿变形较明显、裂缝以及坡面植被倾斜、前缘微型土体崩塌多见。 滑坡主要诱发的自然因素以暴雨、 长时间连续降雨为主;人为因素大多数由人工坡后加载、坡脚开挖,以及生活用水排向地表引发。2.2 崩塌调查发现崩塌地质灾害34 个,按规模分级,小型27 个,中型6个,大型1个。崩塌一般发生在坡高为 5mi-20m的斜坡上, 共28个,占总数的82.35%;斜坡坡度一般为70°80° ,共20个,占总数的58.82%;崩塌体厚度一般为0m- 5ml共32个,占总数的94.12%;从构成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分析,主要为土质崩塌,共30 个,占总数的88.24%。3. 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3.1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调查区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共有2个亚区(A1、A2),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地区,总面积 448.31km2,占调查区总面积 29.3%。基岩风化强烈,受断裂带作用影响岩石(层)较破碎,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砂砾石、粘土双层土体(I );层状较软变 质岩组(II);层状较硬碎屑岩组(田);块状较硬一坚硬侵入 岩组(V)。地貌以丘陵为主,自然坡角 10°45。,岩石风 化强烈。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内有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点、不稳定斜坡和人工边坡125 个,占全区总灾害点62.2%,其中滑坡16个,崩塌 20个,不稳定斜坡及人工边坡89个。按险情分级:特大型 1 个、大型 2 个、中型 53 个、小型 69 个;易受地质灾害影响村庄有1个。地质灾害点平均密度为0.28个/km2,高易发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和人工边坡,诱发地质灾害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 工程地质岩组、 强降雨等。 3.2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有3 个亚区, 分布于调查区中北部、 东部和西南部,即水台、东成一新城一六祖和河头一大江一带,属崩塌、 滑坡、 中易发区, 平原丘陵低山地貌, 总面积 355.5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3.2%。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砂砾石、粘土双层土体(I );层状较软变质岩组(II);层状较硬碎屑岩组(田); 块状较硬一坚硬侵入岩组(V)。自然坡角 5°50° ,人类工 程活动强烈,主要有城乡、交通、水利水电建设等削坡。人工坡角30°70° ,坡高5m-25m,人工斜坡多数无坡面防灾措施,属危险斜坡,地震、暴雨易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本区有地质灾害点、不稳定斜坡及人工边坡65 个,占全区总灾害点32.3%,其中滑坡点6个、崩塌 13个,不稳定斜坡及人工边坡46个,地质灾害点密度 0.18个/km2。按险情分级:大型1个、中型 23 个、小型 41 个。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本区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为城乡、 交通削坡或坡脚开挖和自然因素强降雨等。3.3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本区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有3 个亚区,主要分布在车岗、 ? 竹、天堂、大江等镇,总面积有304.99km2 ,占全区总面积19.9%。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砂砾石、粘土双层土体(I );层状较软变质岩组(n);层状较硬碎屑岩组(田);层状强岩 溶化硬碳酸盐类岩组(IV);块状较硬一坚硬侵入岩组(V)。 自然坡角10°40° ,植被发育一较发育。低易发区人口密度 较大,人类经济活动相对集中,人口密集地带地势平坦。风化覆盖层厚度为3mr- 20m,人工坡角30°65° ,坡高2mr- 15m不等, 绝大部分人工斜坡未进行有效防灾治理,存在稳定性差的因素,易诱发地质灾害崩塌、 滑坡。 区内有灾害点及不稳定斜坡10 个,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的5.0%,其中滑坡1 个、崩塌 1 个、不稳定斜坡 8个,灾害点密度0.03/km2 。按险情分级:中型2 个,小型 8 个。3.4 地质灾害不易发区(D)本区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有3 个亚区, 地貌复杂, 为丘陵低山一中山,主要分布调查区东北部、中部、东南部的车岗、东 成、稔村、太平、六祖等镇,总面积有414.12km2,占全区总面积27.0%。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砂砾石、粘土双层土体(I );层状较软变质岩组(n);层状较硬碎屑岩组(田);层状强岩 溶化硬碳酸盐类岩组(IV);块状较硬一坚硬侵入岩组(V)。自然坡角10°40° ,植被发育一较发育。不易发区人口密度中等,人类经济活动相对集中,人口密集地带地势平坦,山区地带基本已搬迁。风化覆盖层厚度为 1m- 153 人工坡角5° 35° ,坡高5m- 8m不等,为人工斜坡未进行有效防灾治理,存 在稳定性差的因素,易诱发地?| 灾害崩塌、滑坡。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新兴县地质灾害特征与易发区评价)为本站会员(简****9)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