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检验用玻璃量具校验管理规程

  • 资源ID:221383413       资源大小:73.3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检验用玻璃量具校验管理规程

QB-C-QD-SMP-018版本号 01 修订号 00文件名称:检验用玻璃量具校验管理规程文件编码:QB-C-QD-SMP-0 18版本号/修订号:01/00制定部门:质量管理部1目的:建立玻璃量器具校正管理规程,以保证所用玻璃量器具计量准确检测结果可靠。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用玻璃量器具校正。3职责:检验员、质量管理部负责该规程的实施。4控制要求:4.1 总则4.1.1 校正用纯化水至少须在标准室内放置 1 小时以上。4.1.2 待校正的仪器洗至内壁完全不挂水珠。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并将 被检仪器提前放入检定室,使其与室温尽可能接近。4.1.3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测量水时记录水的温度。4.1.4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达到所称水重有五位有效数字的程度。4.1.5 校正时使用的温度计必须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按检定结果读取温度。4.1.6 检定条件4.1.6.1 万分之一天平。4.1.6.2温度范围0-50°C,分度值为0.1°C的温度计。4.1.6.3室温20±5C,且要稳定。4.2 各玻璃量器具校正方法:4.2.1 玻璃量器具外观要求4.2.1.1 制造玻璃量器具的玻璃应清澈、透明,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和使用强度等缺陷,包括 密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梭线等,管口要平整光滑,并与 器轴相垂直,不得有粗糙处和未熔光的缺口,滴定管允许有蓝线、乳白衬背和双色玻璃管制成。2.1.2滴定管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器轴相 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不大于1 mm,量的数值应刻(印)在主分度线的右上方,零位 在上,并应自上而下递增。4.2.1.3 单标线吸管(移液管)与容量瓶必须刻(印)有围线,印线允许有不超过管颈周长1 0% 的间隙,围线应与器轴相垂直。4.2.1.4刻度吸管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器 轴相垂直,量的数值应刻(印)在主分度线的右上方,零位在上的量的数值自上而下递增;零 位在下的量的数值自下而上递增。管尖缩小部分可不刻分度线。4.2.1.5 量筒、量杯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 器轴相垂直,自底部起至总容量的1/10处可不刻(印)分度线,量的数值应刻(印)在主分度 线的右上方,自下而上递增,即总容量的数字刻(印)在最高标线的右上方。4.2.1.6流液嘴应是逐渐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4.2.1.7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20C)标称总容量与单位(XXmlX准确QB-C-QD-SMP-018版本号 01 修订号 00度等级(A或B)。4.2.2 滴定管:4.2.2.1 密合性检查:将不涂油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湿润,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 地夹在滴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处,活塞在任意关闭情况下静置20min (塑料活塞静置 50min),漏水量玻璃活塞不应超过1小分格,塑料活塞A级漏水量应不超过半小分格,B级应不 超过1小分格。4.2.2.2 校正方法:4.2.2.2.1 确定检点:110ml: 02ml、04ml、06ml、08ml、010ml 五点。25ml:05ml、010ml、015ml、025ml 四点。50ml: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 五点。4.2.2.2.2滴定管应将加水至滴定管“0”线处,将滴定管垂直地夹在滴定管夹上,待12分钟 后再观察水的弯月面下缘实线最低点是否与“0”线相切,如高于“0”线应调整至“0”线。4.2.2.2.3以滴定速度(每秒钟34滴)按滴定管的各检点放出相应体积的水置于预先准确称 过重量的具塞锥形瓶中(锥形瓶外壁必须干燥),将滴定管夹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收集管尖余滴, 一分钟后读数(准确至0.01ml, 10ml滴定管准确到0.005ml)并记录,将锥形瓶塞盖好,再称 出它的重量并记录,两次重量之差即为放出的水重。按第1检点放水称重后,再按第2检点继 续放水至原锥形瓶中(放水方法与第1检点相同),读数,称重并记录。直至各检点都与第一检 点同样的方法放水,读数,称重并记录。此时应用温度计测得测温筒中水的温度并记录。用检 定温度时1ml水的重量(附表)来除每次得到的水重,即可得知相当于滴定管各检点的实际容 积的毫升数,并计算其校正值。4.2.2.3滴定管的允许偏差见下表:标称总容量(ml)125102550分度值(ml)0.010.020.050.10.1容量允差(ml)A±0.010±0.010±0.025±0.04±0.05B±0.020±0.020±0.050±0.08±0.104.2.3 单标线吸管(移液管)与刻度吸管:4.2.3.1 单标线吸管(移液管):将吸管垂直放置,充水至高出刻度线几毫米处,擦干吸管外面的水,然后将水的弯月面下缘实线调至与吸管围线相切,调液面时应使流液口与接水杯内壁接触,液面调好后迅速将吸管流液口移至事先已称好重量的具塞锥形瓶内,锥形瓶倾斜约30°,QB-C-QD-SMP-018版本号 01 修订号 00吸管垂直,流液口与锥形瓶内壁接触,二者不能有相对的移动,放开食指,当吸管内的水流至 流液口 口端不流时,按规定A级等待15秒,B级等待3秒,随即将流液口移开(口端保留残留 液),盖好锥形瓶塞,称重并记录,锥形瓶前后重量之差即为该吸管流出水的重量。此时应用温 度计测得测温筒中水的温度并记录。用检定温度时 1ml 水的重量(附表)来除每次得到的水重, 即可得知吸管容积的实际 ml 数及校正值。4.2.3.2 刻度吸管确定检点:1ml以下(不包括1ml)检定总容量和总容量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 (自流液口起)。 1ml以上(包括1ml)检定总容量和总容量1/10。若无1/10分度线则检2/10 (自流液口起)。 半容量的流液口(不完全流出式自零位起),总容量。4.2.3.3 单标线吸管允许差见下表标称总容量(ml)12351015202550容量允差A±0.07±0.010±0.015±0. 020±0.025±0.030±0.05(ml)B±0.015±0.020±0.030±0.040±0.050±0.060±0.014.2.3.4 刻度吸管允许差标称总容量(ml)分度值容量允差(ml)AB吹出式0.10.001、0.005/±0.003±0.0040.20.002、0.001/±0.005±0.0060.250.002、0.001/±0.005±0.0080.50.005、0.01、0.02/±0.010±0.01010.01±0.008±0.015±0.01520.02±0.012±0.025±0.02550.05±0.025±0.050±0.050100.1±0.05±0.10±0.10250.2±0.10±0.20/500.2±0.10±0.20/4.2.3.5 刻度吸管的正确使用和校正方法:刻度吸管名称使用和校正方法完全流出式 刻度吸管慢流整液体自标线流至口端,A级、A级等待15秒,B级和2快流速等待3秒(流液口要保留残留液)。快流速不完全流出式刻度吸管液体自上标线流到最低标线上约5mm处,A级、A级等2待15秒,B级等待3秒,然后调至最低标线。吹出式刻度吸管液体自标线流至口端随即将口端残留液全部排出。4.2.4 单标线容量瓶:4.2.4.1 密合性检查:当水注至容量瓶标线处,塞子塞紧后颠倒 10 次不应有水渗出。4.2.4.2 校正方法:在天平(或电子秤)上称定空量瓶(带塞)的重量并记录,将纯水注入容量 QB-C-QD-SMP-018 版本号 01 修订号 00 瓶标线处,使水的弯月面实线的最低边缘与容量瓶的刻(印)线相切,擦干瓶内标线以上的残 留水滴后塞紧磨口塞,用干燥滤纸吸干容量瓶外壁的水迹,在天平(或电子秤)上称定装水之 后的容量瓶重量,并记录。计算出容量瓶前后的重量差即为容量瓶中水的重量。打开容量瓶的 磨口塞,用温度计测量容量瓶内水的温度并记录,用检定时水温 1ml 水的重量(附表)来除容 量瓶中水的重量,即得容量瓶的实际容积的 ml 数及校正值。4.2.4.3 单标线容量瓶允许差标称总容量(ml)125102550容量允差A±0.010±0.015±0.020±0.020±0.03±0.05(ml)B±0.020±0.030±0.040±0.040±0.06±0.10标称总容量(ml)10020025050010002000容量允差A±0.10±0.15±0.15±0.25±0.40±0.60(ml)B±0.20±0.30±0.30±0.50±0.80±1.204.2.5 量筒、量杯:4.2.5.1 密合性检查:量入式量筒的密合性检查:将水注至最高标线,塞子塞紧后颠倒 10 次不 应有水渗出。4.2.5.2 确定检点:总容量的1/10(自底部起,若无总容量的1/10 分度线,则检2/10点);半 容量;总容量。4.2.5.3 校正方法:4.2.5.3.1 量入式量筒校正方法同单标线容量瓶,不同的是应按检点进行校正。校正时,检点标 线以上的水滴应擦干。4.2.5.3.2 量出式量筒和量杯:排完后等待 30秒,擦干量器外面的水滴,称重并记录,再注水至该标线处,擦干量器外壁的水 滴,称重并记录。两次重量之差即为量出水的重量。用温度计测出量器内的水温,记录。用检 定时水温 1ml 水的重量(附表)来除量器量出水的重量,即得该量筒或量杯标线处的实际容积 的 ml 数及校正值。按此方法按各检点校正并记录,求出校正值。4.2.5.3.3 量杯容量的允差见下表:标称总容量(ml)510205010025050010002000分度值(ml)112510252550100容量允差(ml)±0.2±0.4±0.5±1.0±1.5±3.0±6.0±10±204.2.5.3.4 量筒容量的允差标称总容量(ml)510255010025050010002000分度值(ml)0.10.20.5112或551020容量允差量入式±0.05±0.10±0.25±0.25±0.5±1.0±2.5±5.0±1.0(ml)量出式±0.10±0.20±0.50±0.50±1.0±2.0±5.0±10±204.2.6 校正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QB-C-QD-SMP-018版本号 01 修订号 004.2.6.1 按以上各项检查和校正均符合规定的判为合格,在仪器上贴上合格标签并附上校正值。 认真填写玻璃容器校正记录。4.2.6.2按以上各项检查都符合要求,A级品经容量校正其校正不符合A级标准而符合B级标准 的应降为 B 级使用。4.2.6.3 按以上各项检查其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判为不合格品,应予报废处理,不得使用,新购置 的应建议退换。4.2.6.4 碱式滴定管的检定周期为一年,酸式滴定管检定周期为一年。其他玻璃仪器为三年。4.2.7为了便于计算将20°C容量为1ml的玻璃容器,在不同温度时所盛水的密度见下表:温度(C)密度(p/cm3)温度(C)密度(p/cm3)100.999699210.997989110.999604220.997767120.999496230.997535130.999376240.997293140.999243250.997041150.999098260.996780160.998941270.996510170.998772280.996230180.998593290.995941190.998402300.995644200.9982011 目的:检验偏差处理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过程出现的偏差的管理。3 职责:质量管理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4控制要求:4.1 检验偏差定义:检验仪器不稳定,检验条件及操作有误时造成的可疑检验结果,取样没有 执行取样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所得到的结果。4.2 来源4.2.1 取样人员的偏差,取样过程造成的。4.2.2 质量检验的偏差。4.3 调查4.3.1 调查检验方法是否掌握,仪器是否符合要求,应校验且在有效期内。4.3.2 仪器使用条件是否适当,在操作中有无差错(取样误差,标准品、样品处置等)。4.3.3 计算中有无差错,检验相对平均偏差是否合格。4.3.4偏差分析鱼骨图:例、流程4.4 处理4.4.1 经化验员逐步排查因素不能找出原因,则保留试验溶液并报告负责人。由负责人检查所 用试液、样品及器皿,组织化验员讨论分析原因,检查原始数据、图谱、仪器、实验操作,色 谱系统可考虑重新进样。4.4.2 当表明为化验失误时,负责人应判超标结果无效,安排进行复检。4.4.3 否则通知 QA 或生产车间进一步调查。4.5 复检4.5.1 调查步骤4.5.1.1 对原始数据进行复查,确保公式、标准值、其它参数使用正确。如果确认为计算错误 纠正错误并记录在检验记录上,撤回复检调查表即可。4.5.1.2 复核无误时,应对检验过程进行复查,调查试剂配制、滴定液配制时间、浓度、检验 试剂的制备及使用,以及称重程序等。如果调查显示错误出在这些程序上,则原结果无效,在 复检调查表上记录下来,取原样品复检,重新填写检验原始记录。4.5.1.3 以上复查无误时,再对检验中使用的仪器复查。对仪器操作进行复查,检查校正日期 系统适用性及稳定性。如果调查显示确属仪器问题造成不合格,则应对仪器进行校正或维修。 仪器维修校正之前,不能再使用,应挂明显的故障状态标志,并尽快进行维修校正。待仪器恢 复正常后,再对原样品重新测定。4.5.2如果以上调查步骤全部执行并且没有发现错误原因,QC应报告质量管理部负责人。4.5.2.1 由质量部负责人指定两名化验员复检原始样品,在原始样品用完或失效之前,不再重新 取样。如需重新取样,应核对取样证和取样袋标签,二者完全一致时方可再次取样,以免误取 其他包装内的样品。QB-C-QD-SMP-018版本号 01 修订号 004.5.2.2 两名复检人员分别复检,测定两组平行数据(总计5 组),填写检验原始记录和复检调 查表,一并上交,经复核后,将检验原始记录和复检调查表上报给质量管理部。4.5.2.3 如果 5 组结果基本一致,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相对标准偏差符合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中其方法的偏差要求,则最初超标结果失效,以此检验报告单为有效报告单。4.5.2.4 如果 5 组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不符合要求,则应重复3.2 项的程序,直至符合要求为止。4.5.2.5 如果 5 组结果中一个或多个不符合质量标准,质量管理部应调查原因。4.5.2.5.1 对于原辅料,质量管理部应与供应商取得联系,由其进行复查检验,在确认两个实验 室检验遵循的分析程序相同并取得同样不合格结果后,质量管理部应签署不合格报告单,供应 仓储部实施退货。如果对方复检合格,则应实行对检,双方在同样化验条件下,使用相同的试 剂对同一个样品进行测定,以取得一致结果。确为不合格时,实施退货;确为合格时,化验室 应查找错误原因,填写在复检调查表上。5.2.5.2 对于成品检验不合格的,质量管理部应当检查批生产记录,以确定生产是否存在不合 格因素。质量管理部根据检查情况决定予以返工或报废的处理,并将结果在质量分析会上通报。4.5.2.5.3 将处理情况记录在复检调查表上。4.5.3 纠正措施:4.5.3.1 当分析调查确认是化验员的错误,应对其进行指导或重新培训。4.5.3.2 当分析调查表明是仪器故障,则对该仪器贴上故障状态标识,直至修理或校正合格。4.6 确认:若化验室认为非化验失误, 应对调查结果进行确认。4.7 审批4.7.1 出现检验偏差后,化验员填写检验偏差处理表,内容包括:检验品名、规格、批号、偏差 项目、数据、本人的复验结果。4.7.2 专业技术负责人结果。4.7.3 分析偏差的原因。4.7.4 化验室对偏差的处理意见。4.7.5 质量管理部处理意见。4.7.6 根据检验偏差,采取的整改措施及跟踪落实结果。4.8 完成、调查、复检、整改应在超标结果产生后的 3 个工作日内完成。

注意事项

本文(检验用玻璃量具校验管理规程)为本站会员(feng****heng)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