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教育精品)

  • 资源ID:201046356       资源大小:1.14M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教育精品)

长度单位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的“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的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厘米、米的学习打下基础。2、让学生用不同物体作标准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合作、估测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会用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教学难点: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趣,引入活动。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同学们想知道各小组的纸袋里装的是什么吗?打开看看吧!2、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就用纸袋里的学习用具来测量身边的物体有多长。二、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活动一:量一量,用不同物体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1)提出要求:每人任选一种物体来作标准去测量数学书有多长。教师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2)听汇报并记录汇报数据。(3)提出:在得出的这些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2、活动二:用不同物体作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1)问:小朋友还想测什么物体的长度呢?想用哪种工具呢?(2)巡视:指导学生测量物体,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3)听汇报并记录数据。(4)问:根据记录的数据你们又发现了什么?3、活动三:思考探究,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问:为什么同一本书的长度得到的数据不一样,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有可能得到相同的数据呢?(2)引导学生体会统一长度的必要性。三、做练习,以巩固学习的知识。1、练习一中的1题、3题,让学生先观察再动手操作,最后估计出结果,瑞在班上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估测的方法。2、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现在估测的结果是相同的。四、本节总结。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知道如果长度单位不统一,会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从而使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五、随堂过关。1、观察下面的线段,估计它们的长度是几个正方体的长度:( )个正方体 ( )个正方体 ( )个正方体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例2及相关内容以及第6页的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厘米的概念,了解1厘米的长度。2、使学生会认识刻度尺上的厘米数。3、让学生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实践活动,掌握1厘米的概念,会认厘米尺上的刻度。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1厘米的长度概念。 2、能用厘米尺测量常见的物体。难点: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提出要求:用小正方形测量自己铅笔有多长。2、引导学生体会用小正方形测量长度的不便,引出尺子。师:孩子们在测量中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用小正方形量铅笔的长度需要量很多次,而且在量的的时候很容易出错,老师有没有更方便的工具来测量长度吗?二、自主探究,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1、活动一:观察尺子,认识尺子。(1)请学生举例:同学们,产在生活中发现什么地方用到尺子吗?让学生首先了解尺子的作用。(2)让学生分组观察、交流、尺子上有些什么。(3)听汇报。板书学生所答尺子上有长线、短线、格子、数字、字母等。(4)提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尺子上的这些东西各表示什么?(5)师解释各表示什么?2、活动二:认识1厘米。(1)听了老师刚才的解释,小朋友们对尺子有清楚的认识了吗?(2)根据学生质疑的情况,谈话:看来大家对厘米的认识还不清楚,没关系,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多长是1厘米。(3)引导学生观察厘米尺,找到0刻度线和1刻度线,用彩色粉将两笔之间涂上颜色,帮助学生感知1厘米的长。(4)鼓励学生在尺子上找找哪里还有一厘米,并用较规范的语言表达。(5)联系生活,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巩固学生对1厘米的感知。3、活动三:认识几厘米。(1)鼓励学生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3厘米、10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指卡出来。(2)听汇报并适时评价。三、通过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1、让各学习小组将数学书平叠起来。问:谁能估一估6本数学书有多厚?2、谈话:要知道估得准不准就得用尺子量,该怎样量呢?3、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4、同桌为一组,任选一样物体,先估计它有多长,再实际测量。四、比赛激趣,巩固提高。提出比赛要求:每两人合作,比比哪组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剪出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纸条。五、练习运用和当堂过关。1、练习一第1、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2、过关题:(1)我们生活中,1厘米长的东西有( )。(2)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看看有多长?(3)食指的宽度约为 厘米。(4)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把尺的( )刻度与物体左端对齐。(5)我真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支粉笔长约8( )黑板一块长约3( )小东的身高约125( )第3课时教学内容:P4例3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米,初步确立米的长度概念。2、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能用米尺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认识米,建立1米的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米测量实际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导入新知。1、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刻度尺测量教室门、窗户或黑板的长度。并提问:你们测量的物体分别是多少厘米?2、听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体会用厘米尺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不便之处,由此引出米尺。3、生1:我们都是用刻度尺量的怎么有这么大的误差呢?生2:在量的时候往往需要量很多次。有没有一种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使我们能方便地测量呢?生3有没有更长的测量工具呢?三、多种学习活动来探究新知。1、活动一:认识米尺,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1)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米尺的长度是1米。(2)引导学生认识1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3)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准备米尺,将自己的身高,臂长量一量,比一比,丰富1米的表象。(4)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活动二:用米尺测量实物的高度,了解1米=100厘米。(1)提要求:同桌为一组,一人先量出1米长的绳子,另一人再量1米长的绳子有多少厘米。(2)板书:1米=100厘米(3)让学生参加分组活动,提出要求,测试自己立定跳远一次能跳多远,并做好记录。(4)听汇报,并适时评价。3、活动三: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一般的米尺不方便携带,不过我们有另一种比米尺更方便的尺子。出示卷尺: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2)指导学生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四、做练习和随堂过关。1、做练习一第4、5两题。2、随堂过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粉笔长约7 毛巾长约70 楼房一层高约3 我们的身高是120 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5页例4,练习一710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了解线段“直”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自己观察,绘画来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画线段,了解线段直的特征。难点:用尺子画出给定线段的长度。教学过程:一、自学P5例4,并提出相关问题。(1.什么是线段? 2.线段有什么特点?3.怎样画线段?)二、设问导入活动。1、从自学中你们知道什么是线段吗?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线段吗?线段有什么样的特征?三、认识线段,感知线段的特征。1、出示下面的图: 生: 1、分类 2、说出这样分的理由。2、引导学生了解象那样的我们就叫线段。着重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出示下图: 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为什么?3、与上图对比,再次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直”的特征。4、启发学生归纳出线段“直”的特征。四、探究线段的画法:1、活动一:学生自由画线段:(1)提出要求:利用线段的特征,自己在白纸上随意画两条线段。(2)让学生根据自己绘画的过程,描述线段的特征。2、活动二: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1)讲述:小朋友每人画了两条线段,那么要知道线段分别有多长该怎么办?(2)引导学生画出4厘米的线段,注意强调正确的画法,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指导。(3)要求学生独立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说说是怎么画的。五、练习运用,当堂过关1、教师酌情处理7、8、9、10题。2、随堂过关:(1)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数出下面一共有( )条线段。 · · · · · · ·第5课时(练习课,补充1课时)练习内容:厘米和米的练习练习指导思想:1、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进行简单地计算,准确的填空。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填空: 食指的宽约( )。 伸开你的双臂,两手腕之间的距离约1( )。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用( )作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 )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 )作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 )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一把尺的刻度从0到5是( )厘米,从6到10是( )厘米。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把菜刀长20( ) 一个文具盒长约25( ) 小芳身高155( ) 黑板长约4( ) 跑道长100( ) 手掌宽约7( ) 一棵大树约5( )3、比大小: 35厘米53厘米 5米5厘米 100厘米1米 99厘米1米 1米30厘米129厘米 24厘米2米4、算一算: 15米6米= 43米20米= 1米40厘米= 30厘米+70厘米= 1米=20厘米+( )厘米 67厘米30厘米=5、判断。(对的打上“”,错的打“×”) (1)小兰身高140米。 ( ) (2)一座楼层高30厘米。 ( ) (3)床长2米。 ( ) (4)1米长的跳绳和100厘米长的跳绳一样长。 ( )6、智勇闯关:将下面的长度排一排: 20米 20厘米 2米 190厘米 ( )< ( )< ( )< ( )二、过关:1、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冰箱高大约180( ) 小王身高1( )25( )2、计算:50厘米+50厘米=( )厘米=( )米第6课时 线段的认识练习课练习要求:1、强化线段的特征。2、巩固画线段的长度。3、拓展线段在生活中的运用。练习过程:1、填空:线段的特点是:( )、( )。线段有长有短,它的长度是可以( )。测量线段的长度时,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尺子的( ),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长度单位有( ),( )。测量较长的物体用( )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 )作单位。一把尺了子的刻度从0到6是( )厘米,从3到10是( )厘米。用50厘米长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量( )次就是100厘米。2、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 ( ) ( ) ( ) ( ) ( )3、估一估,最一最,下图各边的长度是几厘米。 ( )cm ( )cm ( )cm4、实践基地:(1)作一条比3厘米还长4厘米的线段。(2)作一条比5厘米还短2厘米的线段。5、小朋友,你能数一数下列图形一共有多少条线段吗? ( )条 ( )条 ( )条6、我会算:78厘米70厘米=( )厘米 51厘米+30厘米=84厘米4厘米= 20厘米+80厘米=7、哪只蜗牛最先回家:家家蜗牛蜗牛8、过关:(1)数一数,有( )条线段。 ( )条(2)画一条比9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第7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P8-10例1、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 2、突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教学难点:1、竖式的写法。 2、叙述计算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开火车:8+5 30+19 37+50 1677220 23+6 45+5 423二、探究学习新知识:1、请自学P-9内容。问: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1)和二(2)能合乘一辆车吗?3、再试探性地提问: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辆车。4、带着很为难的表情问:怎样加呢?是36+30吗?怎样计算36+30呢?5、根据学生回答问:今天我们学习用笔算来计算,那么怎样列竖式呢?6、问:用竖式怎样算呢?板书: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3 6 3 6 3 6 + 3 0 + 3 0 + 3 0 6 6 6 67、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8、提出要求:小朋友们能独立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的计算吗?9、两三分钟后听学生对所做练习的汇报,并适时评价。10、利用学生兴趣高涨的时机,再问:我们再来看二(3)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辆车吗?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35+34=11、讲述:用竖式计算35+34=?请学生写出竖式并尝试计算,(出示小棒图),进行组内交流。12、问:在下面的竖式中,你是从哪位加起来的呢?还可以怎样加呢?板书: 十 个 3 6 + 3 0 三、完成练习“做一做”: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完成教材第10页的“做一做”。2、评价。3、通过计算,现在你们知道2.1班和2.2班、2.3班和2.4班可以分别合乘一辆车吗?四、过关练习:1、47+20= 61+7= 35+31= 4 7 6 1 ( ) + ( ) + ( ) + ( ) ( ) ( ) ( )2、我会列竖式:40+50= 62+27= 32+60=第8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练习目标: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2、提高计算能力。一、练习过程:1、摆一摆,算一算。 列式: 列式:竖式: 竖式:2、看谁算得又快又好。19+80= 70+20= 43+25= 9+70=3+63= 31+26= 35+10= 33+4=2+87= 41+58= 21+14= 17+61=3、连线。30+56 15+21 43+22 24+20 15+13 65 28 86 36 444、小猪算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 2 2 4 + 3 + 1 3 6 5 3 45、小明说:“我踢了35下。”小红说:“我踢了21下。”小丽说:“我踢了34下。”(1)小明和小红一共踢了多少下?(2)小红和小丽一共踢了多少下?(3)小明和小丽一共踢了多少下?6、猜一猜每朵花里藏的数是几?填一填。 4 1 5 + 7 + 7 9 9二、过关检测:1、笔算下列各题:25+63= 50+26= 61+25= 3+84= 13+32= 7+40=2、我是小法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32+5=82( ) 32+50=37( ) 32+55=87( ) 3 2 3 2 3 2 + 5 + 5 + 5 5 8 2 3 7 8 7三、智勇闯关: A B + B A 8 8已知竖式 中,A、B表示两个不相同的数。你知道A、B各是多少吗?第9课时教学内容:P-11例3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教学时,把计算融入到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并组织有趣的练习活动,探究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2、能正确列式计算。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过程中遇到的进位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要( )对齐,再从( )位加起。2、快快帮我选一选。24+32 26+61 52+33 12+40 87 56 85 52二、自学P-11页例31、要求:(1)你发现例3与前面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2)是怎样解决的?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2、自学提问:三、探究学习新知识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要知道这两个班能否合乘一辆车,必须先算出2(1)班和2(3)班一共有多少人?2、请同桌的互相先用小棒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感知“进位”。师指导:把单根的小棒合并,有11根(6根加5根),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处,还剩下1根单根的小棒。再把整捆的小棒与整捆的小棒合起来。3捆加3捆,再加新的一捆是7捆,合起来一共有7捆1根,即71根。3、不摆小棒,用竖式该怎样算36+35呢?先加什么?怎么写?4、听汇报,完成板书: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3 6 3 6 3 6 +3 5 + 3 5 + 3 5 1 7 1 7 1边板书边口述计算的过程,学生再口述。5、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班还能合乘一辆车吗?6、总结:(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四、巩固练习1、完成P-11页,做一做。2、我们完成P-12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能帮芳芳算一算吗?3、完成练习二 5题、6题。五、过关练习笔算下面各题。25+63 76+5 37+38 45+47 32+18 9+56第10课时练习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练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进一步明确算理和算法。练习重点:计算方法。练习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过程中进位问题。练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笔算。54+13= 65+28= 62+28= 35+47=2、小医生出诊: 2 3 3 4 6 9 + 1 5 + 5 + 2 7 4 8 8 4 8 63、在里填上“>”、“<”或“=”。42+18 51 34+14 35+40 32+28 6062+18 42+18 34+18 53 63+17 73+164、小蜜蜂采花蜜,各采哪一朵?连连看。 71+18 48 17+31 56 18+38 97 52+45 895、算一算,他们三人各有多少张漂亮的贴纸。姓名小兔张数熊猫张数合计小丽27张25张( )张小红38张47张( )张小亮32张36张( )张 ( )的贴纸最多,( )的贴纸最少( )。6、买玩具: 狗 飞机 汽车 12元 19元 28元(1)小军有5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种玩具?(2)小军买一只狗和一辆玩具车一共要用多少元?(3)提出一个问题,自己回答。二、培优题下面每种图形分别代表数几? =( ) + 7 2 =( ) + 8 =( ) 2三、过关练习1、小医生出诊: 49 45 39 + 41 + 46 + 3 80 75 582、笔算:18+5 24+27 36+27第11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P-17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要求:1、让学生探索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不进位)2、注意书写格式。教学重、难点: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1、自学要求:要求北京比多伦多多少票该怎样列式?得多少?是怎样算出来的?竖式算是怎么算的?2、学生自由提问:回答自学情况。3、师:看来孩子们自学得非常好,把新学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一些,还有一些不明白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吧!二、探究新知1、再问:北京比多伦多多少票?该怎样解答呢?引出减法算式:5622=3、问:那笔算5622该怎样列竖式呢?a、师:请孩子们回忆一下笔算两位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启发学生将加法计算的顺序迁移过来。同时也要注意结合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b、请拿出小棒摆一摆,并口述摆的过程。c、同桌交流。d、全班交流。e、列竖式,并计算出结果。师:结合图,全班口述计算过程,并板书: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5 6 5 6 5 6 2 2 2 2 2 2 4 3 3 44、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笔算两位数的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减起。三、做一做1、P-19页 第一题。2、(1)看图列式: 十 个(2)根据算式画图: 4 8 十 个 2 6 2 23、P-20练习三第1题(独立完成,师订正)4、P-20练习三第2题(独立完成,师订正)5、P-20练习三第4题四、当堂过关P-20练习三第3题笔算下面各题3921 7434 9914第12课时教学内容:P-18、19例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笔算方法。2、掌握退位的过程和方法,借助学具,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从而得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笔算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算)1、178 156 148 199 125 136 115 1682、笔算: 7570 7+51 6760 4624二、自学提问1、自学要求:今天的例2和我们的例1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例2和例3又有什么不同?2、学生回答自学情况。3、引入新课。三、导学解疑1、出示申奥成功主题图。问:老师感谢大家帮我们算出北京比多伦多多少张票?能算出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2、问:怎样列式计算呢?在学生回答时板书:5618=3、怎样算5618呢?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请拿出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先摆5个十和6个一,个位上6根减8根不够减,拆开一捆,10根和6根合起来是16根,用16根减8根还有8根,拆开一捆还有4捆,4捆减1捆有3捆,3捆和8根合起来就是38根。4、问:根据上面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样算?板书: 十 个 5 6 1 8 问:个位上16减8得8,怎么写?十位上是几减几?板书: 5 6 5 6 1 8 1 8 8 3 85、提出要求:小组议一议上面的计算过程,并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让学生明确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6、听汇报,评讲。出示例31、5024=?大家大胆地猜想一下怎样算,再分小组合作完成。待会看哪些小组表现最棒?2、听汇报总结。抓重点指导:个位0减4不够怎么办?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板书: 5 0 2 4 2 63、提出要求: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4、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5、问: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四、巩固练习1、P-19第2题做一做。2、P-20页练习三第5题。3、P-21页,练习三第6题。五、当堂过关4136 7438 6028第 课时练习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练习要求:1、熟练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笔算方法。2、掌握退位的过程和方法,借助学具,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从而得出计算方法。练习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练习难点: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帮我填一填: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首先要( )对齐,再从( )位减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十位退( )1。2、请你做一做: 58个 72个 ?个 ?个 (1)列式: (2)列式: ( ) ( ) ( ) ( ) ( ) ( )3、笔算:5413 6528 6828 7026(1、学生独立完成;2、抽2人板演;3、指其中一道摆小棒,并口述)4、小医生出诊。(先判断对错,再的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4 3 9 0 2 7 5 6 2 6 ( ) 4 6 ( )大象狮子小猪5、猜猜我几岁? 我比大象小39岁 我比大象小34岁 我43岁了小猪: 狮子: 二、深化练习猜一猜: 的下面躲着几? 2 5 6 5 9 4 + 6 9 3 9 3 4 6 82、看图列式: 十 个 ( ) 列式: ( ) ( )3、=( ) =( ) =( ) (1) (2) + 4 8 14、将11、22、33、44、55、66这些数分别填入下面的6个括号里。(每一个只用一次)( )( )=11,( )( )=11 ( )( )=11三、过关7326= 6739= 4118= 3517=第 课时练习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第2课练习)练习要求:1、熟练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口述计算过程。2、注意书写格式。练习重、难点:掌握退位方法练习过程:一、1、填空: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要注意:(1)( )对齐。(2)先从( )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 )一作( )和( )位相加再减。2、小医生出诊。(先判断对错,再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4 3 9 0 2 7 5 6 2 6 ( ) 4 6 ( )3、P22页:雨伞多少钱一把?找你38元 给您50元4、=2+168319=19422724182879135、在 里填上“>”、“<”或“=”。43+5 50 90 19+71 7325 45 79 95166、小明小华小芳小兰跳的个数34414539看上面的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二、过关练习5413= 6528= 6828= 7026=第 课时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2、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用具:学具、花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操作学具:(1)第一排摆3个,第二排摆的和第一排同样多。师:怎么摆的?为什么3和3同样多?(2)第一排摆3个,第二排摆比第一排多2个。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比( )多2个。2、画一画:(1)第一排画6个,第二排画和同样多的。a、生画。b、怎样画出同样多的?为什么6和6同样多?(2)第一排画5个,第二排画,比多2个。a、生画,师巡视。b、说说你是怎么画,谁比谁多2个?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小红做了一些花,其中白花5朵,红化比白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读题,找条件、问题。师贴5朵白花。找关键句后画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红花的朵数分成了几部分?贴红花图求红花的朵数就是求哪两部分一共的朵数?猜一猜:和白花同样多的红花是几朵?红花比白花多几朵?求红花的朵数,怎么列式呢?5+3=8(朵)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求红花的朵数就是把和白花同样多的5朵和3朵合起来,也就是求比5多3的数,所以用加法计算)5、3、8各表示什么?5+3=8呢?生口述解题思路。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师演示后生画)师边口述边画:白花(少) 5朵 3朵红花(多) ?朵3、看线段图口述应用题4、小结:红花的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白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白花多的朵数,就是把与白花同样多的部分和比白花多的部分合起来,也就是求比5多3的数,用加法计算。三、应用1、有4个苹果,梨比苹果多2个,梨有多少个?读题,找条件问题。找关键句子划批。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思考,求梨有几个,就是求比几多几的数?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列式:4+2=6(个)4、2、6各表示什么?4+2=6呢?2、拍手游戏:师拍2下,生比师多拍3下,说说你是怎样拍的?3、口头列式:比6多2的数是多少? 比50多8的数是多少?比12人多10人是几人? 谁比10多30?四、过关作业1、小红折了12架纸飞机,小兰比她多折6架,小兰折了多少架?2、白兔18只,灰兔比白兔多5只,灰兔有多少只?第 课时教学内容:练习求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2、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拍手游戏:师拍2,生比师多拍2,拍多少? 生生互拍。2、画一画: (1)比多1个 (2)比多4个 说一说,怎么画的?3、比5多8是多少?比7多10是多少? 比6本多5本是几本?比20头多5头是几头?2、小明家种了10盆月季花,玫瑰花比月季花多4盆,种玫瑰花多少盆?读题,找条件问题。划批,分析,求玫瑰花的盆数就是求比( )盆多( )盆。画线段图。列式计算。订正。二、独立完成校园有20棵杨树,柏树比杨树多12棵,柏树有多少棵?三、过关题草地上有18只小白兔,小灰兔比小白兔多4只,小灰兔有多少只?第 课时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解决此类应用题。2、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知数学的生活化。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1、动手操作:第一排摆5个,第二排摆,比第一排的少2个。a、生摆。 b、说说你是怎样摆的?第一排摆7个,第二排摆,比第一排摆的少3个,摆了几个?怎样摆的?2、画一画第一排画4个 第二排画和同样多。第一排画5个,第二排画,比少2个。3、有6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多2朵,黄花有几朵?做后订正。问:求黄花的朵数就是求比( )朵多( )朵。变多为少成为例题。二、探究新知1、有6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少2,朵,黄花有几朵?(1)读题,找条件、问题。(2)找出关键句子划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3)师贴图演示:先贴6朵红花,再假设黄花和红花同样多,就在下面贴6朵黄花,但黄花不和红花同样多,而是比红花的6几少2朵,所以就从黄花中拿出2朵,也就是从黄花和红花同样多的数中减去少的部分,就是黄花的朵数。(4)引生画图:红花6朵,写上“红花”表示这条线段是红花的,在右边画一条线段表示红花6朵,再画表示黄花的朵数,先在红花的下面写上黄花,黄花比红花少,就画得短一些,黄花添上一部分就和红花同样多,添上的部分就用虚线表示,在下面写上2朵,表示少2朵。问题是黄花的朵数,就在表示黄花的线段下标上“?”朵例:红花(多): 6朵 黄花(少): ?朵 2朵(5)看线段图口述应用题。(6)要求黄花有几朵应怎样列式?62=4(朵) 6、2、4各表示什么? (6表示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62=4表示什么?(比6少2的数是4)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与复习题比较异同,小节本节内容,板书课题。三、应用1、有15个,比少5个,有几个?读题,找条件、问题。找出关键句子,分析、划批。讨论:求有几个就是求什么?画线段图(齐练、抽生板演、订正)列式2、听题列式:比12少5的数是几? 比10少6是多少?谁比17少8? 比16只少4只是多少只?3、拍手游戏:师拍6下,生比师少2下生与生对拍四、当堂过关1、草地上有15只山羊,绵羊比山羊少5只,绵羊有多少只?2、小红有24本书,小兰比小红少8本,小兰有几本书?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第 课时教学内容:练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概念。2、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3、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画一画 第二排画,和同样多。 第二排画,比少3个强调一一对应2、口答:比12少5的数是( ) 比20少4的数是( )比60少10人是( )人 比15少4是( )二、指导练习1、看图说图意,再列式:(1)男生: 10人 (2) 白兔: 30只 女生: 黑兔: ?人 3人 ?只 8只2、小明家有故事书18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1)读题,理解题意。(2)讨论: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划批。(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4)看线段图分析:求科技书的本数,就是求比18本少8本。(5)列式计算:188=10(本)(6)18 8 10表示什么呢?3、小结:求比一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三、应用:1、爸爸今年36岁,小云比爸爸小27岁,小云今年多少岁?2、2(1)班有76个孩子,2(6)班比2(1)少20个孩子,2(6)班有多少个孩子?四、过关作业:妈妈买了一些水果,苹果20个,梨比苹果少6个,梨有多少个?第 课时教学内容:对比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求差”、“求大数”、“求小数”三种应用题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地分析解答。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1)5比6少多少?(2)比5多6的数是多少?(3)比7大10的数是多少?(4)比10少7的数是多少?(5)20比18大多少?(6)10比5多( )(7)比10多5的数是( )(8)20比10多( )(9)比20少10的数是( )2、看线段图,口述题意,再列式计算。(1)白花: 20朵 (2)大牛: 40头 ?朵 红花: 小牛: 32朵 28头 ?头(3)小牛: 40头 (4)男生: 20人 16头 女生: ?头 ?人 7人二、对比练习1、有6个,9个,比多几个?2、有6个,比多3个,有几个?3、有9个,比少3个,有几个?(1)读题,弄清条件

注意事项

本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教育精品))为本站会员(仙***)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