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装配图网! | 帮助中心 装配图网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装配图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民俗学的学习总结

  • 资源ID:193422673       资源大小:10.3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民俗学的学习总结

民俗学的学习总结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随着课堂的深入了解,我对民俗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在 我们的国家中存在着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各个民族都有其极具特色的文化。民 俗学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 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学问。民俗学的概念的变更基 于不同时期对于“民”和“俗”的认识以及所占据的理论依据。民俗,就是民间 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 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一、学习情况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了解了民俗的基本概念。首先我理解了民俗的三个角 度,即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民俗学、是民族思想文化的 源头。民俗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民俗链地缘因素、 宗教因素、语言因素等。其次,我也了解了民俗的表层特征(不成文的规矩、程 式化的规矩)以及深层结构(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同时,民俗又可分类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 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在第二章中,主要讲的是物质民俗,即物质生产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 交通民俗、服饰民俗、工匠民俗、商业民俗。其中物质生产民俗包括农耕民俗,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农业生产民俗的特征有:地域性与季节性、功利性、技 艺性、保守性与稳定性、经验性、田园性。狩猎生产具有以下五大特征:狩猎工 具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狩猎对象采取了主动性的猎取;2、人们采取了集体围猎 的形式;3、人们创始了捕猎方法和技巧;4、火在围猎、熟食兽肉方面的广泛应 用;5、形成狩猎习俗中见者有份的传统。饮食民俗经历了自然饮食状态、熟食、 烹调和多元融合四个阶段的发展。居住民俗经过了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发展阶 段。在居住类型上,有洞穴居、干栏式建筑、帐篷或移动式居所、上栋下宇式建 筑等。居住民俗的表现有居住房屋的设施和格局、住屋的造型和工艺、居住房屋 的分布与坐落、有关住房的信仰。交通民俗是历代人民关于交通工具和运输方面 所形成的一种生活文化。服饰民俗是物质生活民俗相当复杂的一种民俗,既指服 饰的所有构成要件,包括衣服、鞋帽,也包括各种发饰、金属与珠宝首饰以及一 些附属用具如头巾、围巾、手帕、扇子、拂尘、伞、荷包等物品,又指人们在有 关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成的行为和文化习惯。工匠民俗是历代工匠们在 工艺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民俗。商业民俗是在商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交易习俗。第三章是以社会生活民俗为主展开的教学。社会生活民俗包括了诞生仪礼民 俗、婚姻仪礼等。第四章的主题是社会组织民俗。可分为血缘型社会组织、地缘型社会组织、 业缘型社会组织。第五章讲的是信仰民俗。信仰民俗又被称为“精神民俗”和“心理民俗”。信仰的产生与盛行,既是先民精神上的需要,也是他们情感上的需要。首先,信 仰可以使人对群体产生皈依感;其次,信仰可以给人以安;其三,信仰可以给人 以强有力的安定感。二、学习收获每一次上课,总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去领略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文化底蕴,各 民族有不同的,各个国家也相对的存在不同的文化,就需要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过,这一学期的课,多多少少让我了解到了一些知识。 更有信心的让我去探索那些存在的文化。从最开始的农耕民俗开始,我就对民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农民的耕作 工具,我产生了很大的好奇感,如果有机会我很想从现实中去了解他们是如何用 耕作工具进行耕作的。饮食民俗分为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 特殊食俗。其中还有很多详细的内容课程还没有涉及到,我利用了课余时间查阅 了资料,对其做了进一步的了解。个人很喜欢洞穴居、干栏式建筑。其具有风朴 的特点。居于洞穴居、干栏式建筑之中,可以享受别具一格的韵味,感受人民之 间最淳朴的感情。关于人生仪礼民俗,自己曾经陪同亲人到过寺庙祈福,对于求子习俗之类并 不见陌生。虽然这是一种迷信,但它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它既是人们的精 神依靠,也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演变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具有很高的文 化价值。尽管我并不相信求神之说,我还是会带着一种尊重的眼光去看待这一类 习俗与文化。就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在16岁的时候就接受过成年礼,当时父母 在家中大摆筵席,所有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那时并不懂这是一场成年礼,只知 道是民间的习俗,上了民俗学这个选修后,我才渐渐理解了这种习俗的意义。曾 也参加过很多场别人的婚礼,但并不明白其中的细节,比如“纳采”、“问名”、“纳吉”等名词,我并无法去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听过老师的讲课后我对这 些词才有了一定的概念。学到的还有很多,感觉民俗学让我收获很多。我逐渐热爱民俗学,选修是一 段时间的,学习是一生的。在今后的学习中,不管我有没有机会再学习相关的课 程,我依然会自己找一些相关书籍,继续了解探索这些存在于民间的民俗与文化。三、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在民俗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存在着许多困惑。比如,我无法理解民间的算命, 以及算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是如何进行测算的呢?为什么有一些人能够算得如此 精准?难道这真的是一种科学的算法吗?具有可信度吗?而如何根据两个人的 生辰八字计算两个人是否会相冲?其间又有何依据呢?在婚俗中,回门为什么是 在婚后第三天呢?这是一种由习惯演变成的风俗还是有特定的意义呢?还有很多类似的疑惑,我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得到解答。

注意事项

本文(民俗学的学习总结)为本站会员(ba****u)主动上传,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