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住宅日照间距规范市规学习教案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98274990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武汉市住宅日照间距规范市规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武汉市住宅日照间距规范市规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武汉市住宅日照间距规范市规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武汉市住宅日照间距规范市规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住宅日照间距规范市规学习教案(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武汉市住宅武汉市住宅(zhzhi)日照间距规范市规日照间距规范市规第一页,共31页。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术语、代号 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fngbin)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第1页/共30页第二页,共31页。用地

2、与建筑用地与建筑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它用地两类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它用地两类居住区用地用地构成居住区用地用地构成(R)住宅用地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公共绿地(R0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组织与居住人口组织与居住人口(rnku)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合理组织人流、车

3、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第2页/共30页第三页,共31页。住宅日照标准住宅日照标准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规定,对于特定情况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规定,对于特定情况(qngkung)还应符合下列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小时的标准;(2)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3)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

4、标准。小时的标准。 住宅住宅-间距间距(jin j)(jin j)住宅侧面间距住宅侧面间距(jin j)(jin j),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13m; (2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jin j)(jin j)。第3页/共30页第四页,共31页。第4页/共30页第五页,共

5、31页。日照计算 日照计算:沿建筑四周作pl线, 点所有(suyu)pl线输入高度(mm)- 再点-弹出菜单选择-计算高度为被挡的窗台高,网格大小为计算出的数字密度可选2000,间隔时间可为20。第5页/共30页第六页,共31页。城市规划“四线”基本含义 “四线”是红线、绿线、紫线、蓝线的概称。其中: 红线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绿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绿地、山体、风景名胜区范围的控制线;紫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控制线;蓝线是指城市规划区内江河、湖泊、湿地(sh d)保护控制线。城市“四线”规划管制,是指对上述内容的规划控制。第6页/共30页第七页,共31页。武汉市

6、城市建筑武汉市城市建筑(jinzh)(jinzh)规划管理技术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定(2003)(2003)武汉市人民政府令武汉市人民政府令 第第143143号号 市长(sh chn)李宪生 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武汉市城市(chngsh)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3年4月14日市人民政务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6月28日起施行。第7页/共30页第八页,共31页。本规定所用有关术语的含义:(一) “重叠面” 是指在点式建筑间距的计算中,点式建筑之间在南北方向上重叠部分在东西方向垂直平面上形成的投影面。(二) “建筑间距” 是指建筑物外墙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本规定中的建筑间距,特

7、指在综合日照、通风、视线(shxin)、空间和环境等因素后,所规定的建筑物之间按外墙轴线计算的最小水平距离。(三) “外墙轴线” 是指建筑外围的墙中或柱中轴线,用点划线表示。(四) “规划用地范围线” 是指相邻不同权属地块之间的权属分界线。(五) “定位放线、验线” 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划定的红线图,对建筑物的主轴控制点进行实地测放,并在建筑物施工至正负零时进行检核,以对建筑物的位置、基底形状及尺寸进行规划管理。第8页/共30页第九页,共31页。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第9页/共30页第十页,共31页。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第一条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

8、法第为加强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32条、第条、第62条条,制定本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建筑规划管理适用本规定。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建筑规划管理适用本规定。第三条第三条各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标准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涉及消防、抗震、人防、环保、风景名胜、绿化、交通、防洪、文物保护、信息网络等,还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各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标准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涉及消防、抗震、人防、环保、风景名胜

9、、绿化、交通、防洪、文物保护、信息网络等,还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第四条第四条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min j)大于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小于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小于3万平方米的,必须做总平面规划设计。万平方米的,必须做总平面规划设计。第五条第五条 根据本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居住建筑朝向以南偏西根据本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居住建筑朝向以南偏西15度至南偏东度至南偏东15度为宜。度为宜。第10页/共30页第十一页,共31页。第条第条主城区(即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七个城主城区(即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

10、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七个城区)划分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和密度三区(具体划分见本规定区)划分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和密度三区(具体划分见本规定(gudng)附件一附件一:武汉市主城区建筑密度分区示意图)进行建筑规划控制,城市规划区内其:武汉市主城区建筑密度分区示意图)进行建筑规划控制,城市规划区内其他地区按密度三区进行控制。他地区按密度三区进行控制。附件:武汉市主城区建筑密度(md)分区示意图第11页/共30页第十二页,共31页。建筑密度区,指在主城区范围内,分别将汉口、汉阳和武昌地区按城市建筑密度的大小、不建筑密度区,指在主城区范围内,分别将汉口、汉阳和武昌地区按城市建筑密度的大小、不同

11、的历史形成时期,以及城市生活居住环境的质量等级等因素,划分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同的历史形成时期,以及城市生活居住环境的质量等级等因素,划分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和密度三区(详见附图)。和密度三区(详见附图)。密度一区:密度一区:汉口:解放汉口:解放(jifng)大道大道-三阳路三阳路-沿江大道沿江大道-沿河大道沿河大道-硚口路;硚口路;汉阳:京广铁路线汉阳:京广铁路线-拦江路拦江路-翠微横街翠微横街-汉阳大道汉阳大道-汉阳火车站站前路(路名暂定);汉阳火车站站前路(路名暂定);武昌:临江大道武昌:临江大道-前进路前进路-沙湖街沙湖街-中山路中山路-紫阳路紫阳路-首义南路首义南路-津水路津水路-解

12、放解放(jifng)街街-紫阳路;紫阳路;密度二区:密度二区:汉口:由密度一区向外至沿河大道汉口:由密度一区向外至沿河大道-古田一路古田一路-解放解放(jifng)大道大道-建设大道建设大道-青年路青年路-发展大道发展大道-黄浦路黄浦路-建设大道建设大道-二七路二七路-解放解放(jifng)大道大道-黄浦路黄浦路-沿江大道;沿江大道;汉阳:由密度一区向外至汉阳拦江堤汉阳:由密度一区向外至汉阳拦江堤-二环线二环线-铁路线(拦江堤路东)铁路线(拦江堤路东)-汉阳大道汉阳大道-二桥路二桥路-龙舟龙舟路路-月湖大道月湖大道-汉南路汉南路-洗马长街;洗马长街;武昌:武昌:(1)武昌区片:由密度一区向外至

13、临江大道)武昌区片:由密度一区向外至临江大道-秦园路秦园路-武青三干道武青三干道-中山北路中山北路-中北路中北路-中南路中南路-武珞路武珞路-中山侧道中山侧道-临江大道;临江大道;(2)青山区片:临江大道)青山区片:临江大道-建十路建十路-和平大道和平大道-工业四路工业四路-武青三干道武青三干道-水东路(二环线)。水东路(二环线)。密度三区:密度三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以外的城市其他地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以外的城市其他地区。第12页/共30页第十三页,共31页。第七条第七条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建设单位应按武汉市城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建设单位应按

14、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八条第八条建筑工程必须按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需变更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建筑工程必须按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需变更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使用性质、高度、位置、平面、立面、建筑外墙色彩及材料的,应报城同)使用性质、高度、位置、平面、立面、建筑外墙色彩及材料的,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核准。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核准。第九条第九条建筑工程的实地定位放线和验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道路坐标建筑工程的实地定位放线和验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道路坐标、控制高程和红线图测

15、放。、控制高程和红线图测放。第十条第十条建筑工程竣工后建筑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建设单位应持竣工测量图纸和相关资料申请城市个月内,建设单位应持竣工测量图纸和相关资料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规划验收合格文件。未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规划验收合格文件。未取得规划验收合格文件的,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明取得规划验收合格文件的,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明(zhngmng)等有关文件。等有关文件。第13页/共30页第十四页,共31页。第二章第二章 建筑间距建筑间距第14页/共30页第十五页,共31页。 第二章第二章 建筑间距建筑间距第十一

16、条第十一条 居住居住(jzh)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一)建筑高度(一)建筑高度24米以下(含米以下(含24米,下同)的居住米,下同)的居住(jzh)建筑之间的间距为:建筑之间的间距为: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倍;密度二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倍;密度三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倍,其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东西湖、汉南、江夏、蔡甸、黄陂、新洲建制镇规划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倍;密度二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倍;密度三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倍,其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东西湖、汉南

17、、江夏、蔡甸、黄陂、新洲建制镇规划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0米,密度二区内不少于米,密度二区内不少于12米,密度三区内不少于米,密度三区内不少于14米;米;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建筑高度在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的不少于米以下的不少于6米,建筑高度在米,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上的不少于米以上的不少于8米。米。第15页/共30页第十六页,共31页。(二)建筑高度(二)建筑高度24米以上(不含米以上(不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

18、间距为: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其中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其中24米以下部分间距按前项第米以下部分间距按前项第1目计算,目计算,24米以上部分在密度一、二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倍进行递加计算,在密度三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倍进行递加计算,不足米以上部分在密度一、二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倍进行递加计算,在密度三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倍进行递加计算,不足26米时,按米时,按26米计算;其最大间距,在密度一区内可以不超过米计算;其最大间距,在密度一区内可以不超过40米,在密度二区、密度三区内可以不超过米,在密度二区、密度三区内可以不超过45米;米;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纵墙面在南面

19、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纵墙面在南面(nnmin)时,不少于时,不少于20米,其余情况下不少于米,其余情况下不少于18米;米;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4米,密度二区、密度三区内不少于米,密度二区、密度三区内不少于15米;米;4点式建筑的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南北向重叠面进行计算:无重叠面时最近点距离不少于点式建筑的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南北向重叠面进行计算:无重叠面时最近点距离不少于15米;重叠面小于米;重叠面小于12米时,间距不少于米时,间距不少于18米;重叠面大于米;重叠面大于12米时,按本项第米时,按本项第1目计算。目计算。第16页/共30页

20、第十七页,共31页。(三)建筑高度(三)建筑高度2424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与建筑高度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与建筑高度2424米以下的居住建筑之米以下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间的间距为:1 1建筑高度建筑高度2424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24米以下建筑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一)项第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一)项第1 1目计算;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目计算;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24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二)项第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二)项第1 1目计算;目计算;2 2建筑高度建筑高度2424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其北

21、侧的建筑高度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24米以下建筑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2020米;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米;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之间间距不少于1818米;与其东西两侧的建筑高度米;与其东西两侧的建筑高度24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间间距不少于1414米;米;3 3建筑高度建筑高度2424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24米以下建筑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818米;与其南、东、西侧的高度米;与其南、东、

22、西侧的高度2424米以下建筑山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414米;米;4 4建筑高度建筑高度2424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建筑高度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建筑高度2424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米以下建筑山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间间距,不少于1414米。米。在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内临城市主、次干道,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条件及在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内临城市主、次干道,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条件及城市空间景观城市空间景观(jn un)(jn un)要求布置的建筑与周边现有的永久性建筑之要求布置的建筑与周边现有的永久性建筑之间间距按前款执行确有困难的,其间距可适当缩小,但不得少于应退间间间距按前款执行确

23、有困难的,其间距可适当缩小,但不得少于应退间距的距的50%50%,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第17页/共30页第十八页,共31页。第十二条第十二条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可按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间距适当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得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可按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间距适当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得超过超过20%,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第十三条第十三条居住建筑与其南侧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确定;与其北、东、西居住建筑与其南侧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确定;与其北、东、西侧非

24、居住建筑的间距,可按本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适当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得超过侧非居住建筑的间距,可按本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适当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得超过20%,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建筑间距按以下规定计算:建筑间距按以下规定计算:(一)建筑间距按相邻(一)建筑间距按相邻(xin ln)建筑外墙轴线间距计算;建筑外墙轴线间距计算;(二)建筑纵墙面外挑阳台、梯平台、走廊及凸出辅助设施部分的累加长度超过纵墙(二)建筑纵墙面外挑阳台、梯平台、走廊及凸出辅助设施部分的累加长度超过纵墙面长度二分之一的,其间距以最大外凸部分或外凸部分轴线的垂直投影线

25、计算;面长度二分之一的,其间距以最大外凸部分或外凸部分轴线的垂直投影线计算;(三)建筑山墙设置外挑阳台的,建筑间距按阳台外轴线的垂直投影线计算;(三)建筑山墙设置外挑阳台的,建筑间距按阳台外轴线的垂直投影线计算;(四)建筑山墙若开有卧室窗,则按建筑纵墙计算建筑间距。(四)建筑山墙若开有卧室窗,则按建筑纵墙计算建筑间距。建筑间距按前款规定仍无法确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建筑间距按前款规定仍无法确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第18页/共30页第十九页,共31页。第十五条第十五条非平行布置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平均距离计算非平行布置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

26、,按建筑之间的平均距离计算(j sun)。非平行布置的建筑之间最近点的距离应不少于标准间距的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非平行布置建筑之间的角度超过。非平行布置的建筑之间最近点的距离应不少于标准间距的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非平行布置建筑之间的角度超过60。的,则按建筑纵墙面对山墙面的规定计算。的,则按建筑纵墙面对山墙面的规定计算(j sun)建筑间距。建筑间距。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建筑后退规划用地范围线按下列规定进行:建筑后退规划用地范围线按下列规定进行:(一)相邻建筑双方各自从规划用地范围线起计算(一)相邻建筑双方各自从规划用地范围线起计算(j sun)后退距离,

27、后退距离不少于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间距的一半;后退距离,后退距离不少于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间距的一半;第19页/共30页第二十页,共31页。(二)在现有永久性建筑南北两侧新建居住建筑,且永久性建筑未按前项规定退够应退间距的,新建居住建筑的后退距离应在自身应退规划用地范围线间距基础上再行后退,其中:新建居住建筑在北侧时,间距不少于本规定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间距的(二)在现有永久性建筑南北两侧新建居住建筑,且永久性建筑未按前项规定退够应退间距的,新建居住建筑的后退距离应在自身应退规划用地范围线

28、间距基础上再行后退,其中:新建居住建筑在北侧时,间距不少于本规定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间距的80%;新建居住建筑在南侧时,间距不少于本规定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间距的;新建居住建筑在南侧时,间距不少于本规定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间距的90%,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新建学校的教学用房、医院的医疗用房和其他特殊工程项目以及新建学校的教学用房、医院的医疗用房和其他特殊工程项目以及(yj)与其相邻的新建建筑物(含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建筑间距除应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要

29、求外,还应在各自应退距离基础上加大与其相邻的新建建筑物(含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建筑间距除应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要求外,还应在各自应退距离基础上加大10%。第20页/共30页第二十一页,共31页。第十七条第十七条沿城市规划道路新建建筑物,其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等级、建筑物建设规模、使用性质等情况确定,但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沿城市规划道路新建建筑物,其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等级、建筑物建设规模、使用性质等情况确定,但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建筑高度(一)建筑高度24米以下的居住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米以下的居住建

30、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3米;米;(二)建筑高度(二)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米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24米以下底层带商业用房的建筑物及小型公共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米以下底层带商业用房的建筑物及小型公共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5米;米;(三)新建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三)新建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高度24米以上公共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米以上公共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15米;在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内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确有困难的,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少后退距离,但不得少于应退距离的米;在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内后

31、退规划道路红线确有困难的,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少后退距离,但不得少于应退距离的80%;(四)工业厂房(四)工业厂房(chngfng)、仓库、居住区管理用房等,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仓库、居住区管理用房等,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第21页/共30页第二十二页,共31页。(五)临城市规划道路修建的围墙、挡土墙,必须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米,其形式应美观、通透;不临城市规划道路修建的围墙,不得超过其规划用地范围线。在城市规划道路两侧修建建筑物,其台阶、坡道、基础、地下室、施工维护桩

32、、雨棚等,均不得超出规划道路红线。本条规定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从底层凸出外墙起算,外挑部分垂直投影线超出底层凸出外墙的,按外挑部分的垂直投影线起算。第十八条 新建建筑物退让公路、铁路、供电高压走廊、危险品库、排水走廊等,按相关规定执行(zhxng)。在城市现状公共通道边新建建筑物,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邻各方关系确定建筑间距。第22页/共30页第二十三页,共31页。第三章第三章 建筑建筑(jinzh)(jinzh)规划设计要求规划设计要求第23页/共30页第二十四页,共31页。第十九条第十九条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项目的设计,

33、应进行多方案优化比较,建设单位在报建时,应提交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设计单位做出的设计方案。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项目的设计,应进行多方案优化比较,建设单位在报建时,应提交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设计单位做出的设计方案。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总平面布局合理,内外交通顺畅,保证足够的绿化和开敞空间,充分考虑竖向、市政、无障碍设计、停车场(库)等因素的要求;(一)总平面布局合理,内外交通顺畅,保证足够的绿化和开敞空间,充分考虑竖向、市政、无障碍设计、停车场(库)等因素的要求;(二)建筑立面造型、色彩及外墙建筑装饰材料、防雨

34、遮阳(二)建筑立面造型、色彩及外墙建筑装饰材料、防雨遮阳(zhyng)和其他外墙设施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建筑物上的冷却塔、水箱、电梯间以及空调等设施应与建筑物整体景观相协调;和其他外墙设施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建筑物上的冷却塔、水箱、电梯间以及空调等设施应与建筑物整体景观相协调;(三)建设用地内主体建筑的附属建筑,如变(三)建设用地内主体建筑的附属建筑,如变(配配)电房、信息管线交换间、泵房、空压机房、锅炉房、烟囱、烧火廊、邻居间电房、信息管线交换间、泵房、空压机房、锅炉房、烟囱、烧火廊、邻居间(道道)、污水处理池、煤气调压装置等不得临城市主、次干道布置。、污水处理池、煤气调压装置等不得临城市主

35、、次干道布置。第24页/共30页第二十五页,共31页。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建筑设计方案报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时应提交下列设计文件:建筑设计方案报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时应提交下列设计文件:(一)总平面设计图。图纸比例(一)总平面设计图。图纸比例(bl)为为1:500,必要时可采用,必要时可采用1:1000。图上应标明现状地形、地物、指北针、规划用地范围线、规划道路线,拟建的建筑物位置、尺寸、层数,拟建的建筑物与规划用地范围线和相邻现状建筑物的关系,按制图规范要求表示的建筑物基底线、外挑线、屋顶俯视线,室内外标高,室外场地布置。图上应标明现状地形、地物、指北针、规划用地范围线、规划道

36、路线,拟建的建筑物位置、尺寸、层数,拟建的建筑物与规划用地范围线和相邻现状建筑物的关系,按制图规范要求表示的建筑物基底线、外挑线、屋顶俯视线,室内外标高,室外场地布置(含交通组织、停车泊位、绿地、建筑小品、排水坡向、化粪池、垃圾收集等含交通组织、停车泊位、绿地、建筑小品、排水坡向、化粪池、垃圾收集等),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二)建筑单体设计图。图纸比例(二)建筑单体设计图。图纸比例(bl)1:100至至1:300。图纸内容包括各层平面、主要立面、剖面图;。图纸内容包括各层平面、主要立面、剖面图;(三)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书以及必要的效果图、模型、实景三维动画等。(三)建筑方案设计

37、说明书以及必要的效果图、模型、实景三维动画等。第25页/共30页第二十六页,共31页。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建筑设计施工图报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时应提交下列设计文件:建筑设计施工图报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时应提交下列设计文件:(一)总平面设计施工图。图纸比例为(一)总平面设计施工图。图纸比例为1:500,图上应标明用地范围及尺寸,指北针,现状地形和地物,拟建建筑物、道路及其名称,建筑物定位及其与场地四邻相互关系尺寸,拟建建筑物的层数、室内外设计标高、场地竖向设计等;,图上应标明用地范围及尺寸,指北针,现状地形和地物,拟建建筑物、道路及其名称,建筑物定位及其与场地四邻相互关系尺寸,拟建

38、建筑物的层数、室内外设计标高、场地竖向设计等;(二)建筑设计施工图。图纸比例为(二)建筑设计施工图。图纸比例为1:100或按照制图规范规定的比例,图纸包括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并附有外墙建筑装饰材料、色调设计以及重要部位的装饰装修设计;或按照制图规范规定的比例,图纸包括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并附有外墙建筑装饰材料、色调设计以及重要部位的装饰装修设计;(三)全套建筑设计说明(三)全套建筑设计说明(shumng)资料。资料。第26页/共30页第二十七页,共31页。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建筑物开口应符合建筑物开口应符合(fh)下列要求:下列要求:(一)四层以上居住建筑不得设置内天井。(一

39、)四层以上居住建筑不得设置内天井。(二)居住建筑开口天井应符合(二)居住建筑开口天井应符合(fh)下列要求:下列要求:1建筑高度建筑高度24米以下的,如开口天井仅仅用于厨、厕、梯间的通风、采光,开口宽度不少于米;用于厅、卧室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米。开口天井的深度(含外挑部分)应不大于开口宽度的倍。米以下的,如开口天井仅仅用于厨、厕、梯间的通风、采光,开口宽度不少于米;用于厅、卧室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米。开口天井的深度(含外挑部分)应不大于开口宽度的倍。2建筑高度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如开口天井仅用于厨、厕、梯间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米以上的,如开口天井仅用于厨、厕、梯间通风、

40、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3米;用于厅、卧室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米。开口天井的深度(含外挑部分)应不大于开口宽度的倍。米;用于厅、卧室通风采光的,开口宽度不少于米。开口天井的深度(含外挑部分)应不大于开口宽度的倍。3开口天井内不得设置挑阳台、梯平台等影响采光、通风的设施。开口天井内不得设置挑阳台、梯平台等影响采光、通风的设施。(三)(三)U型、型、型居住建筑,开口宽度应不小于其深度。型居住建筑,开口宽度应不小于其深度。第27页/共30页第二十八页,共31页。 第四章第四章 附附 则则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所用有关术语的含义本规定所用有关术语的含义:(一)(一)“重叠面重叠面”,是指在点

41、式建筑间距的计算中,点式建筑之间在南北方向上重叠部分在东西方向,是指在点式建筑间距的计算中,点式建筑之间在南北方向上重叠部分在东西方向垂直平面上形成的投影面。垂直平面上形成的投影面。(二)(二)“建筑间距建筑间距”,是指建筑物外墙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本规定中的建筑间距,特指在综合日照,是指建筑物外墙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本规定中的建筑间距,特指在综合日照、通风、视线、空间和环境等因素后,所规定的建筑物之间按外墙轴线计算的最小水平距离、通风、视线、空间和环境等因素后,所规定的建筑物之间按外墙轴线计算的最小水平距离。(三)(三) “外墙轴线外墙轴线”,是指建筑外围的墙中或柱中轴线,用点划线表示。,是

42、指建筑外围的墙中或柱中轴线,用点划线表示。(四)(四) “规划用地范围线规划用地范围线”,是指相邻不同权属地块之间的权属分界线。,是指相邻不同权属地块之间的权属分界线。(五)(五)“定位放线、验线定位放线、验线”,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划定的红线图,对建筑物的主轴控制点,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划定的红线图,对建筑物的主轴控制点进行实地进行实地(shd)测放,并在建筑物施工至正负零时进行检核,以对建筑物的位置、基底形状测放,并在建筑物施工至正负零时进行检核,以对建筑物的位置、基底形状及尺寸进行规划管理。及尺寸进行规划管理。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修建私有住宅的建筑规划

43、管理规定,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修建私有住宅的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本规定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本规定自2003年年6月月28日起施行。日起施行。第28页/共30页第二十九页,共31页。The end第29页/共30页第三十页,共31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会计学。紫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控制线。是指相邻不同权属地块之间的权属分界线。验收合格的,颁发(bnf)规划验收合格文件。未取得规划验收合格文件的,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明等有关文件。(四) “规划用地范围线”,是指相邻不同权属地块之间的权属分界线。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3年6月28日起施行第三十一页,共31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