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设计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04112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693.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沉淀池设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沉淀池设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沉淀池设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沉淀池设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淀池设计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SWJTU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沉淀池设计沉淀池设计1 1二沉池二沉池二沉池2 2n n沉淀池的一般规定沉淀池的一般规定n n n n 1设计流量设计流量n n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进,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进入沉淀池进,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较核,但沉淀时间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较核,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应不小于30min。n n 2沉淀池的只数沉淀池的只数n

2、n 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只数应不少于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只数应不少于2只。只。沉淀池的一般规定3 3n n3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4 4n n 4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间相互关系负荷间相互关系负荷间相互关系负荷间相互关系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间相互关系5 5n n 5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沉淀池的几何尺寸沉淀池的几何尺寸沉淀池的几何尺寸n n 沉淀池超高

3、不少于沉淀池超高不少于沉淀池超高不少于沉淀池超高不少于0.3m0.3m;缓冲层高采用;缓冲层高采用;缓冲层高采用;缓冲层高采用0.30.5m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60,圆斗不宜小于,圆斗不宜小于,圆斗不宜小于,圆斗不宜小于5555;排泥管直径不小于;排泥管直径不小于;排泥管直径不小于;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200mm。n n 6 6 6 6沉淀池出水部分沉淀池出水部分沉淀池出水部分沉淀池出水部分n n 一般采用堰流,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一般采用堰流,在堰口保持水

4、平。出水堰的负一般采用堰流,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一般采用堰流,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为:对初沉池,应不大于荷为:对初沉池,应不大于荷为:对初沉池,应不大于荷为:对初沉池,应不大于2.9L/sm2.9L/sm2.9L/sm2.9L/sm;对二次沉;对二次沉;对二次沉;对二次沉淀池,一般取淀池,一般取淀池,一般取淀池,一般取1.5-2.9L/sm1.5-2.9L/sm1.5-2.9L/sm1.5-2.9L/sm。有时亦可采用多槽。有时亦可采用多槽。有时亦可采用多槽。有时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5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6 6n n 7 7 7 7贮泥斗的容积贮泥斗的容积贮泥斗的容积贮泥斗的容积n n 一般按不大于一般按不大于一般按不大于一般按不大于2 2 2 2日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日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日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日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2 2 2 2小时计。小时计。小时计。小时计。n n 8 8 8 8排泥部分排泥部分排泥部分排泥部分n n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

6、水压力数值如下:初次沉淀池应不小值如下:初次沉淀池应不小值如下:初次沉淀池应不小值如下:初次沉淀池应不小14.7kPa(1.5mH14.7kPa(1.5mH14.7kPa(1.5mH14.7kPa(1.5mH2 2 2 2O)O)O)O);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8.83kPa(0.9mH8.83kPa(0.9mH8.83kPa(0.9mH8.83kPa(0.9mH2 2 2 2O)O)O)O);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11.77kPa(1.2mH11

7、.77kPa(1.2mH11.77kPa(1.2mH11.77kPa(1.2mH2 2 2 2O)O)O)O)。7贮泥斗的容积7 7沉淀池设计沉淀池设计n n一、设计数据一、设计数据n n (1 1 1 1)池子长宽比以)池子长宽比以)池子长宽比以)池子长宽比以3-53-53-53-5为宜,大型池设置导流为宜,大型池设置导流为宜,大型池设置导流为宜,大型池设置导流墙墙墙墙n n (2 2 2 2)采用机械排泥时,宽度应与设备配合)采用机械排泥时,宽度应与设备配合)采用机械排泥时,宽度应与设备配合)采用机械排泥时,宽度应与设备配合n n (3 3 3 3)池子长深比一般为)池子长深比一般为)池子

8、长深比一般为)池子长深比一般为8-128-128-128-12n n (4 4 4 4)池子纵坡一般采用池子纵坡一般采用池子纵坡一般采用池子纵坡一般采用0.01-0.020.01-0.02,采用机,采用机,采用机,采用机械刮泥时,不小于械刮泥时,不小于械刮泥时,不小于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0.005。沉淀池设计一、设计数据8 8n n (5 5)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水平流速校核。最)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水平流速校核。最)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水平流速校核。最)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水平流速校核。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为大水平流速:初沉池为大水平流速:初沉池为大水平流速:初沉池为7mm/s7mm/

9、s;二沉池为;二沉池为;二沉池为;二沉池为5mm/s5mm/sn n (6 6)刮泥机的行走速度不大于)刮泥机的行走速度不大于)刮泥机的行走速度不大于)刮泥机的行走速度不大于1.2m/min1.2m/min,一般采用一般采用一般采用一般采用0.6-0.9 m/min0.6-0.9 m/min。n n (7 7)入口整流措施:整流墙、挡流板、淹没孔)入口整流措施:整流墙、挡流板、淹没孔)入口整流措施:整流墙、挡流板、淹没孔)入口整流措施:整流墙、挡流板、淹没孔与挡流板、淹没孔与整流墙。整流墙开孔比与挡流板、淹没孔与整流墙。整流墙开孔比与挡流板、淹没孔与整流墙。整流墙开孔比与挡流板、淹没孔与整流墙

10、。整流墙开孔比6%-6%-20%20%,过孔流速,过孔流速,过孔流速,过孔流速0.1m/s0.1m/s左右。左右。左右。左右。(5)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水平流速校核。最大水平流速:初9 9n n (8)集水措施:三角堰集水、淹没孔口)集水措施:三角堰集水、淹没孔口n n (9)进出口挡板:)进出口挡板:挡板应当高出水面挡板应当高出水面0.10.15m;浸没在水面下深度不小于;浸没在水面下深度不小于0.25m0.25m,进口处一般为,进口处一般为0.5-1.00.5-1.0m,出口处为,出口处为0.30.4m;挡板位置:距进水口处;挡板位置:距进水口处0.5-0.5-1.01.0m,距出水口处,

11、距出水口处0.250.5m。n n (10)出水堰前应设置收集浮渣的设备)出水堰前应设置收集浮渣的设备n n(11)当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污泥斗当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污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宜多于两排。不宜多于两排。(8)集水措施:三角堰集水、淹没孔口1010沉淀池设计ppt课件1111n n一、平流沉淀池设计一、平流沉淀池设计n n 沉淀池功能设计的内容包括沉淀池的只数、沉淀池功能设计的内容包括沉淀池的只数、沉淀池功能设计的内容包括沉淀池的只数、沉淀池功能设计的内容包括沉淀池的只数、沉淀区的尺寸和污泥区尺寸等。沉淀区的尺寸和污泥区尺

12、寸等。沉淀区的尺寸和污泥区尺寸等。沉淀区的尺寸和污泥区尺寸等。n n 设计沉淀池时应根据需达到的去除效率,确定设计沉淀池时应根据需达到的去除效率,确定设计沉淀池时应根据需达到的去除效率,确定设计沉淀池时应根据需达到的去除效率,确定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或过流率)、沉淀时间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或过流率)、沉淀时间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或过流率)、沉淀时间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或过流率)、沉淀时间以及污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等。以及污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等。以及污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等。以及污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等。n n 目前常按照沉淀时间和水平流速或表面水力负目前常按照沉淀时间和水平流速或表面水力负目

13、前常按照沉淀时间和水平流速或表面水力负目前常按照沉淀时间和水平流速或表面水力负荷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荷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荷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荷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一、平流沉淀池设计1212n n(1 1)沉淀池的表面积)沉淀池的表面积)沉淀池的表面积)沉淀池的表面积AAn n 式中:式中:式中:式中:q qVmaxVmax最大设计流量,最大设计流量,最大设计流量,最大设计流量,mm3 3/s/s;n n q q表面水力负荷,表面水力负荷,表面水力负荷,表面水力负荷,mm3 3/m/m2 2 h h,n n 初沉池初沉池初沉池初沉池 一般取一般取一般取一般取1.53m

14、1.53m3 3/m/m2 2 h hn n 二沉池一般取二沉池一般取二沉池一般取二沉池一般取12m12m3 3/m/m2 2 h h。n n(2 2)沉淀区有效水深)沉淀区有效水深)沉淀区有效水深)沉淀区有效水深h h2 2n n h h2 2=q=q t tn n 式中:式中:式中:式中:t t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沉淀时间,n n 初沉池一般取初沉池一般取初沉池一般取初沉池一般取12h12h;n n 二沉池一般取二沉池一般取二沉池一般取二沉池一般取1.52.5h1.52.5h。n n 沉淀区的有效水深沉淀区的有效水深沉淀区的有效水深沉淀区的有效水深h h2 2通常取通常取通常取通

15、常取23m23m。(1)沉淀池的表面积A1313n n(3)沉淀区有效容积)沉淀区有效容积V1n n V1=Ah2 n n或或 V1=qvmaxt3600n n(4)沉淀池长度)沉淀池长度Ln n L=t3.6 n n 式中:式中: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一般不大于;一般不大于5mm/s。n n(5)沉淀池的总宽度)沉淀池的总宽度b;n n b=A/L (3)沉淀区有效容积V11414n n (6 6)沉淀池的只数)沉淀池的只数)沉淀池的只数)沉淀池的只数n n:n n n=b/b n=b/b n n 式中:式中:式中:式中:b b每只沉淀池的宽度。每只沉

16、淀池的宽度。每只沉淀池的宽度。每只沉淀池的宽度。n n 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3050m3050m,为了保,为了保,为了保,为了保证污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不小于证污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不小于证污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不小于证污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不小于4 4,以,以,以,以4545为宜。为宜。为宜。为宜。n n (7 7)污泥区的容积。)污泥区的容积。)污泥区的容积。)污泥区的容积。n n 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总容积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总容积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总容积对于生活污

17、水,污泥区的总容积VV:n n n n n n式中:式中:式中:式中:S S每人每日的污泥量,每人每日的污泥量,每人每日的污泥量,每人每日的污泥量,L/dL/d 人,可参考人,可参考人,可参考人,可参考表表表表10-810-8;n n N N设计人口数,人;设计人口数,人;设计人口数,人;设计人口数,人;n n T T污泥贮存时间,污泥贮存时间,污泥贮存时间,污泥贮存时间,d d。(6)沉淀池的只数n:1515n n(8 8)沉淀池的总高度)沉淀池的总高度)沉淀池的总高度)沉淀池的总高度h h:n n h=h h=h1 1+h+h2 2+h+h3 3+h+h4 4n n =h =h1 1+h+

18、h2 2+h+h3 3+h+h 4 4+h+h 4 4 n n 式中:式中:式中:式中:h h1 1沉淀池超高,沉淀池超高,沉淀池超高,沉淀池超高,mm;一般取;一般取;一般取;一般取0.3m0.3m;n n h h2 2沉淀区的有效深度,沉淀区的有效深度,沉淀区的有效深度,沉淀区的有效深度,mm;n n h h3 3缓冲层高度,缓冲层高度,缓冲层高度,缓冲层高度,mm;n n 一般取:无机械一般取:无机械一般取:无机械一般取:无机械 刮泥设备时为刮泥设备时为刮泥设备时为刮泥设备时为0.5m0.5m;有机械;有机械;有机械;有机械刮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刮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刮泥设备

19、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刮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0.3m0.3m;n n h h4 4污泥区高度,污泥区高度,污泥区高度,污泥区高度,mm;n n h h4 4泥斗高度,泥斗高度,泥斗高度,泥斗高度,mm;n n h h4 4梯形的高度,梯形的高度,梯形的高度,梯形的高度,mm。(8)沉淀池的总高度h:1616n n(9 9)污泥斗的容积)污泥斗的容积)污泥斗的容积)污泥斗的容积V V1 1n n式中:式中:式中:式中:S S1 1污泥斗的上口面积,污泥斗的上口面积,污泥斗的上口面积,污泥斗的上口面积,mm2 2;n n S S2 2污泥斗的下口面积,污泥斗的下口面积,污泥斗的下口面积,污泥斗

20、的下口面积,mm2 2.n n(1010)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V2 2n n n n (10-3410-34)n n式中:式中:式中:式中:L L1 1,L L2 2梯形上下底边长,梯形上下底边长,梯形上下底边长,梯形上下底边长,m m(9)污泥斗的容积V11717名名 称称公公 式式符符 号号 说说 明明(1 1)池子)池子总总表面表面积积(A/mA/m2 2)Q Qmaxmax最大最大设计设计流量,流量,mm3 3/s/sqq表面表面负负荷,荷,mm3 3(mm2 2hh)(2)(2)沉淀部分有效水

21、深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 h2 2/m/m)t t沉淀沉淀时间时间,h h(3 3)沉淀部分有效容)沉淀部分有效容积积(V/mV/m3 3)(4 4)池)池长长(L/mL/m)L=L=t3.t3.6 6 最大最大设计设计流量流量时时的水平流速,的水平流速,mmmms s。(5 5池子池子总宽总宽度(度(B/mB/m)(6 6)池子个数(或分格)池子个数(或分格数)(数)(n/n/个)个)b b每个池子(或分格)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宽度,度,mm名 称公 式符 号 说 明(1)池子总表面积1818(7 7)污污泥部分所需容泥部分所需容积积(V/mV/m3 3)S S每人每日污泥量,(人每人每日污泥

22、量,(人dd),一般采用),一般采用.(人(人dd)设计人口数,人设计人口数,人T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d d进水悬浮物浓度,进水悬浮物浓度,t tmmC C出水悬浮物浓度,出水悬浮物浓度,t tmmz 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污水容重,污水容重,t tmm,取,取.t tmm污泥含水率,污泥含水率,(8 8)池子)池子总总高度高度(H/mH/m)h h超高,超高,mmh h缓冲高度,缓冲高度,mmh h污泥部分高度,污泥部分高度,mm(9 9)污污泥斗容泥斗容积积(V V1 1/m/m3 3)f f斗上口面斗上口面积积,mmf f斗下口面斗下口面

23、积积,mmh h4 4泥斗高度泥斗高度(1010)污污泥斗以上梯形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部分污污泥容泥容积积(V V2 2/m/m3 3)l l梯形上底梯形上底长长,mml l梯形下底梯形下底长长,mmh h 梯形的高度梯形的高度(7)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S每人每日污泥量,(1919n n 例一:例一:例一:例一:QQmaxmax=43200m=43200m3 3/d/d,设计人口,设计人口,设计人口,设计人口2525万万万万人,沉淀时间人,沉淀时间人,沉淀时间人,沉淀时间1.5h1.5h,采用链带式刮泥机,求二沉,采用链带式刮泥机,求二沉,采用链带式刮泥机,求二沉,采用链带式刮泥机,求二沉

24、池各部分尺寸。池各部分尺寸。池各部分尺寸。池各部分尺寸。n n 解解解解:(1 1)池总面积:)池总面积:)池总面积:)池总面积:n n 设表面负荷设表面负荷设表面负荷设表面负荷q=2.0 q=2.0 mm3 3/m/m2 2 h h。设计流量。设计流量。设计流量。设计流量0.5 m0.5 m3 3/s/sn n A=3600Q A=3600Qmaxmax/q=900 m/q=900 m2 2n n (2 2)沉淀部分水深:)沉淀部分水深:)沉淀部分水深:)沉淀部分水深:n n h h2 2=qt=2.01.5=3.0m=qt=2.01.5=3.0m 例一:Qmax=43200m3/d,设计人

25、口25万人2020沉淀池设计ppt课件2121n n(3)沉淀部分有效池容)沉淀部分有效池容n n V=Ah2=2700m3n n(4)池长:设水平流速)池长:设水平流速3.7mm/sn n L=3.6vt=20mn n (5)池总宽)池总宽n n B=A/L=900/20=45mn n (6)池子个数)池子个数n n 设每个池宽设每个池宽4.5mn n n=45/4.5=10个个n n (7)校核长宽比)校核长宽比n n L/b=20/4.5=4.4 符合要求符合要求(3)沉淀部分有效池容2222n n (8 8)污泥部分容积)污泥部分容积)污泥部分容积)污泥部分容积n n 设设设设T=2.

26、0dT=2.0d,污泥量为,污泥量为,污泥量为,污泥量为25g/25g/人人人人 d d,污泥含,污泥含,污泥含,污泥含水率水率水率水率95%95%,则,则,则,则:n n S=25 100/(100-95)1000 S=25 100/(100-95)1000n n =0.50L/=0.50L/人人人人 d dn n V=SNT/1000=250m V=SNT/1000=250m3 3n n (9 9)每个池污泥所需容积)每个池污泥所需容积)每个池污泥所需容积)每个池污泥所需容积n n V V=V/n=25m=V/n=25m3 3n n (1010)污泥斗容积)污泥斗容积)污泥斗容积)污泥斗容

27、积n n 采用泥斗见图采用泥斗见图采用泥斗见图采用泥斗见图n n (8)污泥部分容积2323n n(1111)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部分污泥容积)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部分污泥容积)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部分污泥容积)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部分污泥容积n n h h4 4=(20+0.3-4.5)0.01=0.158m=(20+0.3-4.5)0.01=0.158mn n n n (1212)污泥斗及梯形污泥容积)污泥斗及梯形污泥容积)污泥斗及梯形污泥容积)污泥斗及梯形污泥容积n n V V1 1+V+V2 2=35m=35m3 325m25m3 3n n (1313)池总高:)池总高:)池总高:)池总高:H=0.3

28、+2.4+0.5+3.62=6.82mH=0.3+2.4+0.5+3.62=6.82m(11)泥斗以上梯形部分部分污泥容积2424竖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n n一、竖流沉淀池工作原理一、竖流沉淀池工作原理n n 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作竖向流动,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作竖向流动,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作竖向流动,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作竖向流动,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状态:状态:状态:n n 当颗粒沉速当颗粒沉速当颗粒沉速当颗粒沉速uu时,

29、则颗粒将以时,则颗粒将以时,则颗粒将以时,则颗粒将以u u-的差的差的差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n n 当当当当u=u=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亦不上升;亦不上升;亦不上升;n n 当当当当uu时,颗粒将不能沉淀下来,而会随时,颗粒将不能沉淀下来,而会随时,颗粒将不能沉淀下来,而会随时,颗粒将不能沉淀下来,而会随上升水流带走。上升水流带走。上升水流带走。上升水流带走。竖流沉淀池一、竖流沉淀池工作原理2525

30、n n 由此可知由此可知由此可知由此可知:当可沉沉淀池的去除效率要比平流:当可沉沉淀池的去除效率要比平流:当可沉沉淀池的去除效率要比平流:当可沉沉淀池的去除效率要比平流式沉淀池低。但当可沉颗粒属于絮凝沉淀类型时,式沉淀池低。但当可沉颗粒属于絮凝沉淀类型时,式沉淀池低。但当可沉颗粒属于絮凝沉淀类型时,式沉淀池低。但当可沉颗粒属于絮凝沉淀类型时,则发生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在池中则发生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在池中则发生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在池中则发生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在池中的流动存在着各自相反的状态,就会出现上升着的流动存在着各自相反的状态,就会出现上升着的流

31、动存在着各自相反的状态,就会出现上升着的流动存在着各自相反的状态,就会出现上升着的颗粒与下降着的颗粒、同时还存在着上升颗粒的颗粒与下降着的颗粒、同时还存在着上升颗粒的颗粒与下降着的颗粒、同时还存在着上升颗粒的颗粒与下降着的颗粒、同时还存在着上升颗粒与上升颗粒之间、下降颗粒与下降颗粒之间的相与上升颗粒之间、下降颗粒与下降颗粒之间的相与上升颗粒之间、下降颗粒与下降颗粒之间的相与上升颗粒之间、下降颗粒与下降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碰撞,致使颗粒的直径逐渐增大,有利互接触、碰撞,致使颗粒的直径逐渐增大,有利互接触、碰撞,致使颗粒的直径逐渐增大,有利互接触、碰撞,致使颗粒的直径逐渐增大,有利于颗粒的沉淀。于

32、颗粒的沉淀。于颗粒的沉淀。于颗粒的沉淀。由此可知:当可沉沉淀池的去除效率要比平流式沉淀池低。但2626n n二、构造二、构造二、构造2727n n三、设计基础数据三、设计基础数据n n n n (1 1 1 1)池径与有效水深)池径与有效水深)池径与有效水深)池径与有效水深n n比值不大于比值不大于比值不大于比值不大于3.03.03.03.0;池径不;池径不;池径不;池径不n n宜大于宜大于宜大于宜大于8.0m8.0m8.0m8.0m,通常为,通常为,通常为,通常为4-7m4-7m4-7m4-7m,n n也有超过也有超过也有超过也有超过10m10m10m10m的的的的n n (2 2)中心管内

33、流速)中心管内流速)中心管内流速)中心管内流速n n不大于不大于不大于不大于30mm/s30mm/s。沉淀池设计ppt课件2828n n(3 3)中心管下口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中心管下口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中心管下口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中心管下口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n n a.a.反射板底距泥面至少反射板底距泥面至少反射板底距泥面至少反射板底距泥面至少0.3m0.3m。n n b.b.喇叭口直径和高度为中心管直径喇叭口直径和高度为中心管直径喇叭口直径和高度为中心管直径喇叭口直径和高度为中心管直径n n的的的的1.351.35倍。倍。倍。倍。n n c.c.反射板的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反射板

34、的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反射板的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反射板的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n n1.31.3倍,反射板表面积与水平面倾角为倍,反射板表面积与水平面倾角为倍,反射板表面积与水平面倾角为倍,反射板表面积与水平面倾角为1717。n n d.d.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n n缝隙高在缝隙高在缝隙高在缝隙高在0.25-0.50m0.25-0.50m范围内,缝隙中污水范围内,缝隙中污水范围内,缝隙中污水范围内,缝隙中污水n n流速,在初沉中不大于流速,在初沉中不大于流速,在初沉中不大于流速,在初沉中不大于30mm/s30

35、mm/s,在二沉,在二沉,在二沉,在二沉n n中不大于中不大于中不大于中不大于20mm/s20mm/s。(3)中心管下口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2929n n (4)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0m,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0.4m。n n (5)浮渣挡板距集水槽)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m,高出水面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淹没深度0.3-0.4m.n n四、设计计算四、设计计算竖流沉淀池计算表竖流沉淀池计算表.docn n (4)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0m,管上端超出水面不3030n n例二:已知城市人口例二:已知城市人口例二:

36、已知城市人口例二:已知城市人口6000060000人,人,人,人,QQmaxmax=0.13m=0.13m3 3/s/s,采,采,采,采用竖流沉淀池做二沉池,试设计。用竖流沉淀池做二沉池,试设计。用竖流沉淀池做二沉池,试设计。用竖流沉淀池做二沉池,试设计。n n解解解解:(1 1)中心管)中心管)中心管)中心管n n 管内流速管内流速管内流速管内流速0.03m/s0.03m/s,采用池数,采用池数,采用池数,采用池数4 4个,单池最大设个,单池最大设个,单池最大设个,单池最大设计流量计流量计流量计流量n n n n 中心管面积中心管面积中心管面积中心管面积 n n中心管管径中心管管径中心管管径

37、中心管管径d d0 0=1.17m=1.17mn n 喇叭口直径喇叭口直径喇叭口直径喇叭口直径d d1 1=1.35 d=1.35 d0 0=1.58m=1.58m,缝隙流速,缝隙流速,缝隙流速,缝隙流速0.02m/s0.02m/s,则,则,则,则n n h h3 3=q qmaxmax/v/v1 1d d1 1 n n =0.0325/(0.02 1.58)=0.33m =0.0325/(0.02 1.58)=0.33mn n 反射板直径反射板直径反射板直径反射板直径d d2 2=1.3 d=1.3 d1 1=2.05m=2.05m例二:已知城市人口60000人,Qmax=0.13m3/s,

38、3131n n (2 2)沉淀区面积)沉淀区面积)沉淀区面积)沉淀区面积n n 取表面负荷取表面负荷取表面负荷取表面负荷q q=2.52 m=2.52 m3 3/m/m2 2 h h,上升流速,上升流速,上升流速,上升流速n n v=2.52m/h=0.7mm/s v=2.52m/h=0.7mm/sn n A=A=q qmaxmax/v=46.43/v=46.43 mm2 2n n (3 3)沉淀池直径)沉淀池直径)沉淀池直径)沉淀池直径n n n n n n(4 4)沉淀池有效水深)沉淀池有效水深)沉淀池有效水深)沉淀池有效水深h h2 2n n 设沉淀时间设沉淀时间设沉淀时间设沉淀时间T=

39、1.5hT=1.5h,h h2 2=3600vT=3.78m=3600vT=3.78mn n (5 5)校核径深比)校核径深比)校核径深比)校核径深比n n D/h D/h2 2=7.8/3.78=2.063=7.8/3.78=2.063(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2)沉淀区面积3232n n(6 6)校核集水堰过水负荷)校核集水堰过水负荷)校核集水堰过水负荷)校核集水堰过水负荷n n q q0 0=q qmama/D=1.33L/ms2.9 D=1.33L/ms2.9 L/msL/msn n 符合要求,不需加设辐射式水槽符合要求,不需加设辐射式水槽符合要求,不需加设辐射

40、式水槽符合要求,不需加设辐射式水槽n n (7 7)污泥体积)污泥体积)污泥体积)污泥体积n n 排泥间隔排泥间隔排泥间隔排泥间隔T T=2.0d=2.0d,每人每日产生的湿污,每人每日产生的湿污,每人每日产生的湿污,每人每日产生的湿污泥量泥量泥量泥量S=0.5LS=0.5L,则,则,则,则n n V=SNT V=SNT/1000=60m/1000=60m3 3n n 每池污泥体积每池污泥体积每池污泥体积每池污泥体积VV1 1=15m=15m3 3(6)校核集水堰过水负荷3333n n (8 8)储泥区实际容积)储泥区实际容积)储泥区实际容积)储泥区实际容积n n 设圆锥底部直径设圆锥底部直径设圆锥底部直径设圆锥底部直径0.4m0.4m,圆锥高度,圆锥高度,圆锥高度,圆锥高度h h5 5,倾倾倾倾角角角角5555,则,则,则,则n n n n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n n (9 9)池总高)池总高)池总高)池总高HHn n 超高超高超高超高0.3m0.3m,缓冲层高,缓冲层高,缓冲层高,缓冲层高0m0m(泥面很低),(泥面很低),(泥面很低),(泥面很低),则总高则总高则总高则总高n n H=0.3+3.78+0.33+0+5.28=10m H=0.3+3.78+0.33+0+5.28=10m (8)储泥区实际容积343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