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4812264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2、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四、课题研究的设计(一)课题的界定(二)理论依据(三)研究的目的(四)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五、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六、研究步骤(一)学习准备阶段(二)启动研究阶段(三)总结提炼推广阶段七、课题研究中的队伍建设及研究载体(一)建立多层次的研究团队,推进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的研究1、建立核心研究团队,推进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研究。2、建立学科(年段)研究团队,推进小组合作与主体

2、参与型高效课堂研究。3、组织临时研究团队,推进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研究。(二)加强外部支持,组织以五种课型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研究载体八、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一)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原则的研究1、开放性原则。2、过程性原则。3、以学生为主体原则。4、平等和谐原则。5、激励性原则。(二)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的研究1、科学合理分组2、把握最佳时机3、制定合作规则4、营造宽松环境,给予充足时间5、培养合作意识6、教会合作技能7、发展自主能力8、监控、点拨到位9、评价及时、积极10、做好资料收集11、及时总结,不断完善(三)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

3、与型”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的研究1、通过课堂观察推动师生合作生成行为向纵深度发展2、打破和接纳不对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3、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主体地位4、注重教学落实,不要追求形式5、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6、对合作学习中有效分组的研究7、对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的研究(1)分组教学就是合作学习(2)分组就座是合作学习(3)合作学习就是没有竞争的学习8、对走出合作学习误区对策的研究一是进行有效分组。(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小组成员的“角色互补”(3)小组的维持时间二是合理科学的组织小组学习。(1)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课堂上的自主学习(3)小组内的合作学习(4)进行即时

4、的训练、检测和反馈(5)课堂上,进行即时评价(四)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中互动的研究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2、培养学习倾听、倾诉的习惯和能力(五)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研究1、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中作业形式内容的研究2、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评价的研究3、评价要从“甄别选拔”到“育人为本”4、评价要关怀学生的成长 5、评价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6、延缓评价,创设多向思维的空间九、课题研究带来的积极作用(一)培养了一批研究型教师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2、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工作方式3、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二)培育

5、了研究型学生1、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的意识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十、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构想十一、课题研究中使用的主要参考文献附录:附一:“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基本流程附二:实验学校“互爱互助优秀小组”评价细则附三:互爱互助优秀小组组间互评记录附四:互爱互助优秀小组组间互评统计附五:互爱互助优秀小组教师评价附六:互爱互助优秀小组教师评价统计附七:互爱互助优秀小组周汇总附八:实验学校小课题选择意向表附九:实验学校学生小课题申报表附十:实验学校学生研究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附十一: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调查(

6、教师版)附十二: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调查(学生版)“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总报告根据省教研室课题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目标和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我们课题组教师对课题进行了近两年的认真研究和探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并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和教学思路,同时也看到了我校在教学研究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亟待提高的地方,特总结报告如下,请各位专家、领导指正。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的课堂教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潮流,国内外已有诸多关于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教学的研究理论和实践实证。当前的课堂

7、教学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比较多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互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励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与媒体对话于是,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得以张扬,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但是,由于教师个人对于“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理念认识上的差异,极容易导致观念上的偏颇,从而产生操作上的劳而无功:有些流于形式;有些矫枉过正,实际所到得的教学效果堪忧;有些仅停留在个人意识方面的认识交流和论文探究这个层面上,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有意识地推行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决定教学质量的是常规教学,常规教学方式不改变,就谈不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于本校教学现状

8、,以培养学生素养为根本,以课堂为主渠道,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进行了系列研究。2、解决的主要问题(1)本课题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教学对学习主体的认知和情感、价值观的影响。(2)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准确把握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活动方式特点的基础上,对构成教学的各要素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教学低效产生的原因。(3)课题要解决的实践问题是: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分析研究,发现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活动各因素之间的矛盾,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及评价策略。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

9、二十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兴起,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但各互动因素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处理策略上的研究,至今尚不完善。本课题的研究将在这一方面作有力的探索。课题以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的阐释为指导,研究教学中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活动各要素间的关联方式及动态关系,考虑学习活动中的动力因素与智慧因素的统一;注意学生学习的心理变化与教学事件的配合;辩证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重新认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因素,不走极端,寻求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平衡。针对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策略;抛弃“二元对立”的思

10、维方式,寻求传统与潮流的融合。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的一般策略,进而形成教学常规,具有方法论的理论具体化和创新性意义。2、实践意义:高效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教学,能够使教学变单向传授为多向交流;从无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转变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组成教学过程的互动要素通过开放、融合、反馈、调节趋向平衡,课堂教学活而有法,动而有度,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新局面,这些都说明课题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近十几年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国内外的

11、研究均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由教师灌输被动接受的活动,而是充分地与文本、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互启发、引导、累加、选择和应用的过程。为此,这种主动构建的过程除了受到自己对学习的信念、动机、目的和价值观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现场的情境、教师及班上同学之间互动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突显,并直接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合作和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小组合作和主体参与活动,重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互动学习并因些建立起新的“学习共

12、同体”,成为本次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把教学定位为合作与学生的主体参与,构筑互动教学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特殊认识论”,在实践上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国外:美国教育家弗兰德斯提出了:“小组合作教学实验模式”。林格伦认为,多向合作与交往的教学效果最好。多向合作与交往是以思维探索为前提,采用创造性讨论式教学法。国外同类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课堂讨论的研究(如:Stephen D.Brook著的讨论式教学法构建发主课堂的方法和技巧等)和人机互动的研究。2、国内:中国教科文委员会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委

13、员会共同开发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中有一个子课题主体参与教学实验研究。至2004年度,取得了不同时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主体参与,各维互动,整体推进”的教学实践上取得进展,富有实效。福州高级中学梁敬党老师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以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为基础,师生之间多层次、多元化、交互式往返联系的一种教学模式。程迎江老师认为“参与式”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发展,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这些研究对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人机互动教学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强劲趋势。一个以教育数据为核心,服务于素

14、质教育,适应未来人才需要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网络的建设成为需要。但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纯粹纯粹依靠网络进行教学的模式适应性不强。因此,将面对面的真实互动教学与人机交互的虚拟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成为主流。因此,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前瞻性。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进行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使得教师所学的理论就有了进行实践的附着点,就有了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可能,同时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课

15、题研究的设计(一)课题的界定小组合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中的合作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以及人和物、人和环境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推动。所谓“小组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小组的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课堂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和意外。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交往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的有效合作与互动,指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媒体、信息等看成相对平等的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坚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互动交流,整体推进”的方针,通过合作、互动、交融、反馈、调整,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课题组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范

16、围内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对教学的各个要素的组成及与教学关系的分析,探索教学高效互动方式的特点及运作方法,探求各因素最优化组合模式和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素养,形成学校、学生、教师协调互动的新格局。“主体探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预习、探究、发展,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学习环境等互动学习中,学会学习、思考、交往,学会创新的一种教学方式。“自主预习”是前提,我们着力于开发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预习活动(如:设置预习指导提纲、查字典词典、户外观察、写观察日记、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上网查资料等)。让不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个体特征设计自己的预习

17、。这样不仅为课堂学习夯实了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独立学会学习。“自主探究”是关键,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互动交往的课堂基于学生课前的“学习期待”,紧密结合预习基础,围绕问题展开互动活动。“自主发展”是目的,通过师生、生生、师生与学习环境等多维互动,解决各种疑问,让学生形成独特见解,培养研究性、创造型人才。“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逐步递进的认知发展过程。(二)理论依据1、朱永新“新教育理论”。“新教育理论”认为随着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发展,课堂不仅被理解为一种集体教育或团体教育的样式,而且具有了多元教育的性质。课堂发展为多元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完成多

18、种任务的一种综合形态。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坚强而有力的合作互动及自主探究情境,日益成为人类心智的互动环境。2、弗雷勒的“对话教育论”。弗雷勒认为“没有人能教别人,也没有人能教自己,而是透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动,彼此教导。”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

19、,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4、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们的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依托课程的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人为本,要互动,要创造性的挖掘、发挥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三)研究的目的1、培养和建立一支有较高亲和度,勇于实践探索,致力于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2、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3

20、、通过研究,从基层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反思,了解教师教学现状,明确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路。4、通过研究,发现并辩证地处理教学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中各矛盾因素之间的关系,探求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的方法及策略,探索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组的最优化组合,寻求提高学生能力的最优化途径,实现学生教学改革推进目标和学科教学效果提高目标的同步发展。5、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系统,但并不完备。因此,对我们来说,一部分的工作是“运用性研究”,做好推进性的工作;另一部分“行动性研究”,发现与校情、教情、学情结合时所突显

21、的矛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实践性实验体系,创造有操作价值的教学经验。6、探寻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本质,形成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教学的理想课堂模式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四)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此课题所指的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认知、感悟、交流、实践等活动;是学生、教师、作者、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合作: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

22、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教师的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让学生“再次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未知知识,学会“重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

23、问题和锐意创新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敢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素养;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新局面。五、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我校七至九年级全体学生(二)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并辅之以调查法、查阅文献法、观察法等。1、调查法。深入课堂全面听课,通过调查,了解本校教师教学的开放程度和合作方式及所取得的效果,从而发现问题,确定研究重点,为研究构成教学的各互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

24、维互动的教学的行动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2、观察法。制定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与学行为观察记录表,通过观察的参与者的观察进行观察,对课堂教学中的老师、学生进行行为记录。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3、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更好地为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理想课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更新。4、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师生共写随笔。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每一节课的教学,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应用相结合。5、个案分析法。不断收集典型课例及课中的典型片段,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

25、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六、研究步骤(一)学习准备阶段(年5月年8月)1、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制度。2、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课题研究常识。3、界定课题研究范围。(二)启动研究阶段(年9月年9月)1、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状况进行分析归纳,课题组成员回顾自身、同事在关注构建理想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得失,并分析原因。2、探计“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并开展实践研究。3、初步构建课题研究主体框架,撰写“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的实施计划方案。4、针对反馈情况不断调整“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的途径、措施、方法。5、修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教学教案及相关

26、的材料。(三)总结提炼推广阶段(年9月至年12月)1、教师从中获得教学启示,适时反思,并进行分析归纳。2、全面回顾课题研究情况,查漏补缺,整理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3、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性论文;教育叙事、随笔和案例。七、课题研究中的队伍建设及研究载体(一)建立多层次的研究团队,推进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的研究1、建立核心研究团队,推进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研究。建立起由学校领导成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的核心团队,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研究的行动进行合理、有序、缜密的规划,融合各种研究过程中多种相关资源的利用,高密度地调动骨干教师协助因研究而开展的活动。2、建立学科(年段)研究团队

27、,推进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研究。建立起由任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这个团队是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通过“学、说、上、评”(即学习理论、说课、评课、上研讨课和反思课)使这一团队的不同层次上的教师能沉入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的研究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同研、同学、同长之目的,从而提升整个学校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的研究水平。3、组织临时研究团队,推进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研究。组织因有相同的任务或目的而建立的临时研究团队。教师在实践、研究、总结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共同要完成的任务或达到同一目的,为此,课题组要经常地组织诸如“论文笔会”、“典型课例分析会”、“青

28、年教师培育协助行动”等等临时的研究团队,以催发课题研究工作达到纵横均衡谐调发展。(二)加强外部支持,组织以五种课型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研究载体1、研究课:要求施教者,首先确定“课型”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组织教学、听课、评课,评课时主要依据“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目标和教者的教学特点,确定其达成度及可改进点,突出“研”也要突出“究”,教者与评者不仅要在课前、课中研“课型”和“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课中、课后究“解决的问题”的落实。2、常态课:常态课堂主要以随堂课的形式进行,学校成立常态课指导小组,定期,随机选择班级和教师进行听课,根据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作出评

29、价,指出教师的教学优势,提出改进教学的指导性意见,帮助其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特点。3、反思课:教研组确定对象,定期进行反思性备课、上课,侧重教师的自主反思,课题组定时督查并收集材料,提出改进意见。4、汇报课或展示课:展示课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交流的有效方式,由骨干教师执教,让教师们参与听、评课活动,使大家在交流中不断得到启发,使课堂教学不断得到更新和加强。5、“学习”辅导课:在活动课中引入学习心理辅导和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活动,各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确定辅导的内容、主题和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敢于交流、想交流的心理和认真倾听、恰当表达的能力和习惯。以上五种课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应着力探究教师与

30、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及自我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交流策略和促进互相影响的措施,并形成案例、论文等形式的成果,提出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的教学策略,补充或修正前一阶段所提炼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思路。八、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一)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原则的研究1、开放性原则。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二是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三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2、过程性原则。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

31、法,通过充分多样化的互动,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注重结论转到引导学生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去。3、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体现在学生学习应有的主动性,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这三个方面。随着新课程互动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体现,教师角色真正演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学生站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地位上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亲近感和培养了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高效度参与课堂教学,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形式实践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以全体学生的互

32、动为特征,强调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是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一大突破性贡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实中少数课堂在教学中片面强化了“合作”,走入了认识的误区:一是追求表面的活跃,而不顾教材的内在情感,也不管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什么样的层次上。课堂上一会儿让学生复述,一会儿让学生表演,整个课堂非常热闹,静下来一反思,才发现除了乱哄哄的热闹了一番,学生什么也没得到。所以这种对学生无多少思维价值的表面上的活跃,算不上真正的教学的互动;二是认为“满堂问”就是课堂的合作。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学生在讲就是互动,就是活跃,所以不管提问是否必要,不停地问学生,有时甚至是简单的“是”与“不是”的问答,把学生能力低估了。这就

33、要求教者在学生的思维价值上下工夫,因为无价值的思维会导致无效的或低效的“互动”,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反而会影响、延误教学的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互动式高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思维价值为核心。4、平等和谐原则。强调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才能展现个性,才有可能发现和再创造,才能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经常看到师生之间的“合作”场面:或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答教师评价等。这种“合作”,严格地讲是建立在教师更多的主导之上的,直接或间接地把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预设的思维范围之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削弱,甚至根本未被引起重视。所以,充其

34、量也只能是“准参与”。新课程理念下的互动过程,十分注重要营造这种平等的、相互理解的,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关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要善于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5、激励性原则。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旨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肯定评价。它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培养,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处于“

35、积极学习激励评价进一步积极学习”的良好循环中。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教师用期待与鼓励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使之成为内在持续的需求,坚持下面引导原则,以激励评价为主,对学生的不同回答采取不同的激励性评价。(二)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的研究1、科学合理分组对于小组合作探究来说,科学地分组是保障小组合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

36、)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3)保持合作小组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当然,小组的组成也可以是动态的。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可作微调。为了方便操作,科任教师可在学期之初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背等方面的差异来安排学生的座位,以便分组探究。2、把握最佳时机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

37、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探究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3)在问题多解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4)在解决课堂难点时展开探究。但一节课中小组合作探究不宜超过二三次,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3、制定合作规则小组合作探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

38、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小组探究前制定必要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探究任务。4、营造宽松环境,给予充足时间教师要为小组合作探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

39、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交流时间。在合作探究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当一个问题提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就没有基础。这是导致学生合作时无言以对的原因之一。5、培养合作意识最有效的合作探究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而不是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的,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介绍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的优点,一般

40、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6、教会合作技能不少同学由于没掌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根本不能提出真正价值的意见。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7、发展自主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校

41、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是不可能有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我们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8、监控、点拨到位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合作探究更加注意学生的活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表面看,在合作探究中,教师的确失去了许多传统教学中所拥有的“权威”和“权力”。其实,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也不是放任学生自行任意活动的,而是担负起来更大的管理和监控职责。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通常要充当“管理者”“顾问”和“参与者”,把大部分的时

42、间用在观察合作探究小组的探究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分工是否明确、合理,他们合作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得到哪些指导和点拨。9、评价及时、积极评价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整个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时一定要坚持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一般自评和互评是在小组内部进行的,而且在整个小组合作探究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综合评定也是结果性评价。教师可以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探究情况和探究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在每个小组发言的时候教师都要在旁边仔细听并做好记录。因为最后教师还要做总结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参与合作,提高合作探究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

43、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10、做好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贯穿于小组探究整个过程之中的,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在准备阶段进行,也可在活动之间运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总之,是合作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1、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总结才有进步。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方法等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从而使小组合作探究更科学、跟合理、更有效。(三)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的研究1、通过课堂观察推动师生合作生成行为向纵深度发展我们课题组制定教师

44、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和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课题组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总是确定观察的内容设计相关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与学行为观察记录表实施观察并记录有关的数据。然后课题组成员对所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与思考,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对教师的教的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开展新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策略(模式或方法),这样经过几次的循环观察研究后促使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互动的策略得到丰富,最终形成观察报告、研究报告,以此来指导“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的实施。2、打破和接纳不对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之所以能产生并形成互动,

45、是因为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内,每一个个体之间要有着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不单单表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建立这样的关系。由于每一个个体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对称,只有打破课堂内的每一外个体之间不对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可能要经过一个从刻意到自然的过程),才有了合作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接纳和承认这种不对称的存在,只有这样合作才有可能为发展提供动力保证。3、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主体地位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施教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级的施教身

46、份和更优化的施教艺术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主导作用的本质是转化。只有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研究,才能真正落在学生的主体地位。4、注重教学落实,不要追求形式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不要追求形式。教学模式不是框框,在运用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再创造。例如概念化课教学,有的也可以采用概念同化方式进行,即直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给出定义,然后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体系中,同化新概念。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学,都要注重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活动

47、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使每个环节真正落实下来,而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走过场。5、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教学风格教学模式的运用,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革与创新的过程。“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但从教育改革的眼光,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和突破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无模式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发挥自我的优势,逐步形成和树立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6、对合作学习中有效分组的研究结合我们现行班级授课制,借鉴杜郎口学习经验,渗透“先学后教”思想

48、,我们合作学习作如下安排:(1)分好小组。班级学生按异质分成6-8人一个小组,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等,同时在每小组中每个成员又有“一对一,二对二”的小分组,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2)确定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各小组目标,确定各小组目标后,再根据各小组成员已有知识经验和水平确定个人目标(个人责任)。(3)小组学习。各小组成员以小组目标为依据,着力解决个人目标,学习过程中应相互帮助,互相交流,把已有经验和个人责任结合起来介绍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由于学习者只能学会他所能接受的,只能听懂他所能理解的内容,这样成员目标一致,任

49、务不同,参与兴趣积极;探索劲头很大,竞争意识使他们认真努力为本小组获得好成绩而思考。(4)合理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因此学习评价也以自我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要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满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时互评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学习。(5)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贯穿于小组学习其中的,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在准备阶段进行,也可在活动之间运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7、对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的研究前期我校小组合作探究暴露的问题有:有些老师就近分组,小组之间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各组合作探究的效果差别大;有些合作小组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

50、作探究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探究成了学优生表演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却往往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探究,准备不足就匆忙展开,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不能紧扣中心;有些老师布置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探究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放任自流,监控不到位,致使探究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老师只是因为主体参与模式要有这个程序,安排探究活动随意性较大,或者时间过短,探究活动无法充分展开等等。对合作学习,教师在思想上主要存在以下错误认识:(1)分组教学就是合作学习;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把

51、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就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当然这其中含有合作的成份,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2)分组就座是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前后左右几个讨论一下刚才教师提的问题,也称是合作学习。虽然前后左右几个一起就为分组,刚才的问题就为目标,但没有明确每组的任务,没有细化每个同学的责任,同时检测与交流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要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3)合作学习就是没有竞争的学习:合作学习同样让同组与其它的组进行竞争,只是在同组中要共同努力,相互帮助,在检测时同样有激烈的竞争,有竞争才有合作,有合作才会更有力的竞争,竞争合作互相依存。8、对走出合作学习误区对策的研究一是进行有效分组。(1

5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学习采取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即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组分组并非“强强联合”,即并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而应该是“互补”的,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2)小组成员的“角色互补”:小组内的学生是异质的,也就是说是各具特色的,不同特点的学生适合在组内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小组内的角色分配要明晰,组员的任务

53、要积极互补。比如,在一个小型的合作中,小组内角色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组织者: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等;记录者:负责记录讨论的过程、结果等;总结者:负责总结归纳小组观点、实验结果等;发言者:负责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对外联络等。(3)小组的维持时间:并非几个同学聚在一起,为完成一个任务而努力就能立即形成一个有效的团队。小组的成熟需要一段时间,小组从发生冲突到产生凝聚力,小组成员从陌生到互相了解、信任都以一定时间的合作、协调为基础,所以教师不宜过于频繁地更改分组情况,这样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小组深层次合作关系的建立。反之,合作小组也不能一成不变,当合作小组已经运作一段时间

54、后,教师就可安排或者指导学生重新分组,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合作。教师要不断地监控学生的学习和合作情况,敏锐地发现是否需要重新分组或者更换部分小组成员。二是合理科学的组织小组学习。(1)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最直接和最明确的表达方式,就是明确的提供“学习目标”(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目标”,而两者还有不同之外)。作为展示课的“学习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兼顾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学习目标”不一定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字眼,但其中要蕴含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将“知识与能力”部分的内容在提出学习目标时,教师和学生要同

55、时分清“识记层次”“理解层次”“运用层次”的不同要求,以利于知识的掌握。提出关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习目标时,要包含师生共同参与内容,灵活地、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提出学习目标时,教师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快乐和高效的生力源。(2)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一份详细实用的导学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和措施。一般地说,一份导学案可以包括下面的内容:学习

56、目标、学习过程,包括知识呈现过程,结合具体知识呈现的学法引导等。知识呈现尽可能以填空题的方式出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边做边学中发现知识,体验学习过程中参与、合作的快乐,因为他参与了,他学习了,他找到了导学案中老师为他设计的题目。尽管每个学生的经历可能有区别,但在参与和学习中都享受到了快乐,这种学习后的快乐成为他再次想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要走下讲台(关键是走下心中的讲台,不再成为学生面前“板着面孔”的教师,成为学习中对话的伙伴),走到合作学习的小组当中,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的进度以及学习中的困难点,为当堂进行的讲解、课末点拨、构建知识网络等方面做好准备。这是高效的关键环节。在落实快

57、乐高效课堂的视导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完不成当堂课时任务的原因,就是“想说”得太多,想起来就说,整堂课老在提醒学生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像喋喋不休的“老奶奶关心自己的孙子一样”。归根到底就是教师不放心,在教师的误导下,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教师也找不着自己的感觉。找到感觉的做法我认为就是将想说的话都写在导学案上发给学生,我认为最好写在“学法引导”里,针对某个问题提出学法,让“学法引导”充满整个学习的过程。(3)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是学生个体依照导学案进行静思当中的自主学习,在个体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再在合作小组内部进行合作、交流、合作。

58、分清问题的难易程度,基础的、容易的问题不讨论,比较难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合作小组内部解决。再剩下的问题就是教师课末点拨、讲解、构建知识框架的问题,这是教师落实传道授业解惑的这点所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以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所剩无几。那所剩无几问题仅需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能解决。如果教师对教情和学情把握不准的话,在课中就不可避免的“表演”多了。既想当好“导演”又想当好“演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一定要克服两个倾向:一是教师在课堂上一点都不讲了,以学生的讲解代替了教师的讲解,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毕竟受他所处的年龄和认识水

59、平的限制,对教材的理解可能不深不透,讲解的过程也可能是不逻辑、不条理。如果让学生讲还不如教师自己讲,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可能会更准确一些。二是教师继续“满堂灌”,让学生继续充当知识的储存罐,继续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没有新的变化,死气沉沉。(4)进行即时的训练、检测和反馈预习时导学案中的训练题提醒学生认真做,做到边学习边训练边讨论,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其中的这些活动最好也能以学习小组内部活动为主。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了解学情,对于学习中的疑问、困惑,以及学习中独特的收获,让学生习惯性的及时展示,这种展示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在黑板上,可

60、以在纸上,可以是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也可以是向教师的请教等等,不要将展现的方式单一化、生硬化,切忌在课堂上为“展示”所累。(5)课堂上,进行即时评价本着鼓励和表扬的原则,课堂上采用捆绑方式,对学习对子、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和八人小组进行即时评价。评价时要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使之始终处在激励中成长。让优生、中等生认识到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就应了一句话:满桶的水才会向外流。当然,这种氛围靠教师来营造,也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高效课堂中的“合作学习”,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

61、帮助,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与人合作,竞争意识的养成,团队意识的形成等各方面,可能随着活动的开展效果可能会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的师生共同成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新做法的尝试者和受益者,因为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四)对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中互动的研究为培养和提高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素质,促进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的实践,我们课题组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1)集中学习:课题研究期间,我校邀请了省市教科所、市区教研室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校作高效课堂的指导讲座;组织了数次关于本课题相关概念(互动、交流、影响)及操作的学习会。(2)教研组的专题交流学习:各组每学

62、期推选三个以上的老师作专题讲座,内容以自己的论文(案例)为基础,一人主讲其他教师提出补充意见,进行交流学习。(3)自主研修:为加强老师“与理论对话”的效度和力度,上学年教务处开展了“与经典同行,打造人生底色”的读书活动。本学期还组织每位老师读2本教育教学名著,认真做笔记,读后写读后感并每年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报告会。通过这些针对性的“菜单式”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为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夯实基础。2、培养学习倾听、倾诉的习惯和能力根据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互动能力和互动的心理进行培养和引导,提高学生的互动意识。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益于建立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

63、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变。努力培养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的讲,更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不仅要听,更要对听到作出相应反应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在研究中,我们重点围绕“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着重探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应用,研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学生正在进行的学习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互动”等各种互动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双方以自己的固有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

64、的影响,同时,师生之间的这种交互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师生互动使得教学成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现代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亲身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探索者。通过课堂中学生与同伴间的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在实质性的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质疑不同见解。通过“师生互动”基础上的“生生互动”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得到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关系也会变得更为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人”与“境”之间的互动同样应该重视。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心理机能也就是认知的、行为的和环境的诸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