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3110634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一.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1.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2. 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3. 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4. 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5. 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 电子)。*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6.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2、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 体。7. PN 结* PN 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8. PN结的伏安特性正向特性lA 0f t反向特性二. 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正向导通压降 硅管0.60.7V,锗管0.20.3V。*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3. 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若V阳V阴(反偏),二

3、极管截止(开路)。1)图解分析法该式与伏安特性曲线的交点叫静态工作点 Q(a)二极管电路b)图解分析2)等效电路法直流等效电路法*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若V阳V阴(反偏),二极管截止(开路)。*三种模型6g %理想模型(b)悄床源橈型5)折践模翌微变等效电路法八兀7小常号模利三. 稳压二极管及其稳压电路*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正常工作时处在PN结的反向击穿区,所以稳压二极管在 电路中要反向连接。JLL-AlWUl tf/V1证JJ1稳压骨的伏安特件第二章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一.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及特点1. 类型-分为NPN和

4、PNP两种。2. 特点-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最低;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与基区接触面积较小;集电区掺杂浓度较高,与基区接触面积较大。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1. 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何共娠射极组态(时典集贞极纽态何冥基様组态2. 三极管内各极电流的分配C=E=BN + CN = b + /cb= Athg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表明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1 +?7b+/cEO -pin式子 H T川呎 称为穿透电流。3.共射电路的特性曲线*输入特性曲线-同二极管。测试出路STSmee/VCIO输入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饱和管压降,用UCES表示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

5、结反偏。4.温度影响温度升高,输入特性曲线向左移动。温度升高O、三.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简化)hie-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输入电阻, 常用rbe表示;hfe-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正向电流传输 常用B表示;(c)输出特性曲线 气4比,四基本放大电路组成及其原则1. VT、 V、 R、 R、Cl、C2的作用。2. 组成原则-能放大、不失真、能传输g简化的H聲数等效电路乳本放大电路的习惯闽法五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1. 直流通路与静态分析*概念-直流电流通的回路。*画法-电容视为开路。*作用-确定静态工作点* 直流负载线-由VCc=I cRC+UCe确定的直线*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a)改变世h(

6、Vcc Uceq )时,受截止失真限制,UOp=2LOma=2I cQR.(h)输出持性图解扶输入特性帕解法(UCeq- UCes)V( Vcc*当 uces)*当六.Uceq )时,受饱和失真限制,UOp=2UOma=2( UCeq0(UCeq- UCes)= ( Vcc-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1.静态分析(1)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CQ f7REQBQ =口UcEQ ),放大器将有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CEQ(2)2.=f CC -CqRuQ点在放大区的条件欲使Q点不进入饱和区,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应满足甩 B Rc。fl h + 尸匚*礼VT fT-fe-&*放大倍数JO。Rl()交流通略b

7、)微变彎效电跆& 圈丿尽 叭 氏尽+尽 尽+尽rbe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七.分压式稳定工作点共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1 静态分析稳定工作点放大器f/CEQ a Gc CQ + 兀)微变等效电路2 动态分析*电压放大倍数A = = _A 硏 论+(1+叭在Re两端并一电解电容Ce后Aus = -=一5尽+企输入电阻尺=bll)2kbe +0 + ZOd在Re两端并一电解电容Ce后尽=%2叽弋*输出电阻R口洋八.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1 静态分析J_ 卜_ EEQg J?b+h:-4Vfjt=-6VI-6Vz0戢it区输出特件截止电压ti4力尸All线utit=av-IV0超|上傩Uus=uS:一百、输出特

8、性-5 -4 -3 -2 -1(b)转移特性二.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分为增强型(EMO)和耗尽型(DMO)两种。 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d(a)及电林符号(b) D.MOS结构及屯路符号2. 特性曲线*N-EMOS勺输出特性曲线()增强型输出特性 增强醱转移特性N-EMOS的转移特性曲线式中,Ido是UGF2UT时所对应的iD值* N-DMOS的输出特性曲线0tfis/v% mgs/v(c)样唇型输出待性Cd)耗尽型转移特性注意:UGS可正、可零、可负。转移特性曲线上 线表示式与结型场效应管一致。iD=0处的值是夹断电压U,此曲三.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1.漏极饱和电流IDSS2. 夹断

9、电压UP3. 开启电压UT4.直流输入电阻FGs5低频跨导gm (表明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 _如甘m 一 TWDS =常数四场效应管的小信号等效模型E-MOS的跨导gmgsquT场效血管微变等效电路五共源极基本放大电路1.自偏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静态分析nu(a)瓯理电路g d 2 -c+pjja+虫%L0(c)微变等效电路=! DD DQ(心 +J?s)动态分析U _Z7_ t + ns若带有Cs,则 灯i2.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静态分析f DSQ = J DD -DQd +S)(a)掠理电路*动态分析j - o_ - -gm口_击_+岸1用呂若源极带有Cs,则 %心曲=他+心1 2Rq

10、 = Ra尽Y+U,(e)微变等效电路六.共漏极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分析f gsq = 口-r bn JdqR p或f DSQ = 1 DD DQs*动态分析 = o_ _ 目 in 甩J fi 1 +跖碍(a)电路纽成/?i=/?g+/?gl IIRi %=华=2丄JTSm(b)微变等效电路第五章功率放大电路一. 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1. 甲类工作状态导通角为360, Icq大,管耗大,效率低。2. 乙类工作状态I cq0,导通角为180,效率咼,失真大。3. 甲乙类工作状态导通角为180360,效率较高,失真较大。二. 乙类功放电路的指标估算1.工作状态任意状态:Uomi Um尽限状态:

11、Ubm=Vcc- UCes理想状态:Ubmi Vcc功放电跻的工柞状态2.3.1丁2p = F TT - e om J o T Jomoin输出功率直流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u tz t izt 2 CC om_ kCCJ(AXl - * CC f om4. 管耗5. 效率om理想时为78.5%三.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1. 问题的提出在两管交替时出现波形失真交越失真(本质上是截止失真)。2. 解决办法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OCL-利用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上 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动态指标按乙类状态估算。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OTL-电容C2上静态电压为 V2, 并且取代了

12、 OCL功放中的负电源-VCc。动态指标按乙类状态估算,只是用 V2代替。四. 复合管的组成及特点1. 前一个管子c-e极跨接在后一个管子的b-c极间。2. 类型取决于第一只管子的类型。3. B = B i 3 2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一. 集成运放电路的基本组成1. 输入级-采用差放电路,以减小零漂。2. 中间级-多采用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以提高放大倍数。3. 输出级 多米用互补对称电路以提咼带负载能力。4. 偏置电路-多采用电流源电路,为各级提供合适的静态电流。二. 长尾差放电路的原理与特点E1、C1、1. 抑制零点漂移的过程-f UbE1、UbE2i B1、i B2当 Ti C1、i

13、 C2i E1、i E2UE ti C2 JoR e对温度漂移及各种共模信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被称为“共模反馈电阻”。2静态分析1)计算差放电路I C设 UB0,则 UE=- 0.7V,得/C1=/C2/E1 耳“十半边差模交流通路2)计算差放电路UCe?双端输出时? i l l 1 1 J从VT2单端输出:Aid!=-卫 imH =/W叫2忑+怔+(1 + 0)(吗2)2)差模输入电阻尽 d =2J?s+rbe + (l+ffll渠成运族的电用枝输特性3)差模输出电阻?双端输出:V?单端输出:fSlh三.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当UI在+Um与-Um之间,运放工作在线性区o=odW|=0(j

14、(w+- -)四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及分析方法1. 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特征*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Aodx; *差模输入电阻Rid X;*输出电阻Ro0;*共模抑制比KCMx;2. 理想集成运放的分析方法1) 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电路特征一一引入负反馈 *电路特点一一“虚短”和“虚断”:+=-“虚短”-z+=z. =0“虚断”-2)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电路特征一一开环或引入正反馈*电路特点 输出电压的两种饱和状态:当 U+U-时,Uo=+U0m当 U+VU-时,u。二 UOm两输入端的输入电流为零i+=i - =0第七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开环1nl11反馈信寸反馆网络11F111ittfH反嵋放

15、大器级成方框图.反馈概念的建立為 =A =E 1 十 AF*开环放大倍数A*闭环放大倍数 A f *反馈深度 1+AF *环路增益 AF :1当AF0时,Af下降,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2当AF = 0时,表明反馈效果为零。3当AFV0时,Af升高,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3. 当AF= 1时,A fix。放大器处于 “自激振荡”状态。二反馈的形式和判断1. 反馈的范围-本级或级间。2. 反馈的性质-交流、直流或交直流。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直流反馈,交流通路中存 在反馈则为交流反馈,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反馈 则为交、直流反馈。3. 反馈的取样-电压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压;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

16、用。(输出短路时反馈消失)电流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流。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输出短路时反馈不消失)4.反馈的方式-并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串联反馈:流形式相叠加。Rs越大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压 的形式相叠加。Rs越小反馈效果越好。 反馈信号反馈到非输入端)4. 反馈极性瞬时极性法:(1) 假定某输入信号在某瞬时的极性为正(用 +表示),并设信号的频率在中频段。(2)根据该极性,逐级推断出放大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升咼用+表示,降低用一表示)。(3)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4)根据X与X f的极性,确疋净输入信号的大小。

17、Xd减小为负反 馈;Xd增大为正反馈。三. 反馈形式的描述方法某反馈元件引入级间(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电流)串 联(并联)负反馈。四.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L* _141+AF 扩展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干扰和噪声 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 五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 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附加相移将负反馈转化为正反馈。2.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2.3.4.5.*1+A F 倍1+A F倍1+A F倍1+A F倍AF=-若表示为幅值和相位的条件则为

18、:I 廿 1=1饮卩=%+卩严士+1)兀(卅为整数)分析依据一.基本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R2 = Ri Rf1.第八章信号的运算与处理“虚断”和“虚短”尺1同相比例运算电路R2=R R3.反相求和运算电路R4=R R/ F3 R2.Ul 胃 j|lX孤(心基本形式3)基本形式Ri同411求和运总电路I 反斜求和运笄电關4.同相求和运算电路Ri R R/ RfR 民Ca)文氏电桥振蕩器Ca)文氏电桥振蕩器% _ 石(a)基本微分电路堪本积分运算电跑I单运故加械运炸电路1 R R=R R4/ R52.微分运算5. 加减运算电路R盹心冯怎二.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1.积分运算第九章信号发生电路 一.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1.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人为的直接引入正反馈)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u-1即幅值平衡条件:i广1相位平衡条件:攸严加K J二2. 起振条件:幅值条件:Ca)文氏电桥振蕩器Ca)文氏电桥振蕩器3.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分类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1)*丨放大电路丨正反馈网络-丨选频网络丨稳幅环节 正弦波振荡器的分类(1) RC振荡器 振荡频率较低,1M以下;(2) LC振荡器-振荡频率较高,1M以上;(3) 石英晶体振荡器 振荡频率咼且稳定。建立和维持振荡。与放大电路共同满足振荡条件。以选择某一频率进行振荡。使波形幅值稳定,且波形的形状良好。Ca)文氏电桥振蕩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