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2729824 上传时间:2022-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 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就有 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走进作者李大钊,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

2、始人之一,学者、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二、检查预习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逼狭 (xi a)崎岖 (qi ) (qu )阻抑 (yi )险峻(jun) 泻万里(xie)2、解释下列词语奇趣横生:有许多的趣味产生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亦复如是:也是这样三、合作探究,研讨内容问题1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 民的雄健精神。问题2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

3、为如何?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 因果关系就颠倒了。问题3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你有过这种“有趣味”的经历吗?为什么说“壮美的 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感觉到的”?“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 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 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 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四、语言分析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 长江大河 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

4、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 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一一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徊,崎岖险阻 一一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一一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一一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艰难的国运:“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五、拓展延伸在艰难的国运中,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那么我们今天的这个时代,是否还需 要继续发扬这种雄健的精神呢?六、作业布置:1 、搜集爱国故事和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2 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2019-202

5、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及写作背景(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2, 教材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感。 本文是一篇杂文,它从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

6、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学好本文,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3, 中招考点:“句子含义”是中考阅读理解中的常考题目,也是难点,赋2分的居多。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现代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掌握了一些答题方法,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二、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生字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爱国精神。三、评价任务:1、 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学生通过预习课文能正确书写生字词并熟练拼读2、 针对目

7、标二设计一个活动:学生通过参阅课下注释和学习资料学习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 识,能说出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完成自学检测一 3、 针对目标三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自由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基础 上,说出作者情怀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占八、要点归纳目标一:积 累词语,掌握生 字词的读音、词 义,并学会运 用。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课文生字词自学方法:独自默读课文并结合注释或 其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自学时间:5分钟。自学要求:会认,会读,会做题。1、会认 读重点词语 的读音,能 描述出重点 词语的大拆分法记 忆字形对比法记忆字音自学检测1. 根据拼音与汉字或给字注音。一(

8、x i e) _千里 丛山(d i e) 岭 险(j u n)阻(y i)逼( x i a)_(qi q u)_奇趣横生浊流滚滚2. 解释下面词语。浩浩荡荡:意。泻叠峻抑狭崎岖h e ngzh uo目标二:2、了解作 者及写作背景。李大钊(18891927),字,河北乐亭人。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 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 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者,也是一位和。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著作有、 .能说出 与作者相关 的文学常 识。f姓名、 (籍贯、V时代y 厂成名

9、作、代表作(对作者、 及作品)、的评价/写作背景: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帝国 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 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 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去卩看不 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 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 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 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 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 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 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 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目标三:整 体把握文章内 容,感受作者的 高尚

10、情怀,爱国 精神。自学指导三内容:课文。方法:跳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语 句。时间:20分钟。检测:能完成下面各题自学检测:1、试阐述文中提倡的“雄健 精神”?“雄健精神”,也就是作者所提 倡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象“扬子江及 黄河浩浩汤汤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 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的冲破一 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 味”?这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 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一种冒 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 趣味,亦疋人生取有趣味的事。这种 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 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咼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 欢乐

11、”,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 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 味”。3、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 试找出 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 怀?.寻找方 法:具有对句 子的领悟能力 和对课文整体 把握的能力。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 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 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 进程“亦复如是”。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 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 “崎岖险阻”比喻中 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

12、兴地向前走, 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冃匕感到。赏析句子 的角度及答题 格式:1.用词:a?一词,生动形 象地(具体、 逼真、贴 切)写出 了动作或一种冒险的美趣。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 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 不可挡,一往无前。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比 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情感的 生动性、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 字的含义丰富了起来。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 一员的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形态,表现了 人物的感情。2.修辞:比喻、拟 人运用的修辞,生动 形象(有力、 强调)地写

13、出 了 的样子,表现了作 者感情(富有诗情画 意)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雄健的精神 鸦片战争林则徐无私奉献五四时期李大钊顽强拼搏北伐战争叶挺英勇无畏抗日战争刘胡二一往直前解放战争董存瑞抗美援朝黄继光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为什 么?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 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 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 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 好的祖国。板书设计:艰语言美难的国运哲理美革命必胜,民族必兴与雄健的国民人格美当堂训练.给加点字汪音或根据拼首与汉字 逼狭险峻崎岖阻抑一千里(xi e)山叠岭(c o

14、ng)绝壁断(y a)流滚滚(zhu o)二.形似字注音组词狭()浊()境()峻()侠()蚀()竟()竣()竞()俊()三解释词语 浩浩荡荡: 一泻千里: 亦复如是: 奇趣横生:四.根据课文把下列对象的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民族生命的进程: 人类历史的生活: 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艰难的境界: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 别指代什么内容?.国家正处于坎坷、挫折、灾难深重的 时期 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央勇而自信的 精神的人民。 文中“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精神,现 在还需要这样精神吗?就是民族的精神,也就是冲破一切艰难 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今天仍需要这种精神。 文章二、三

15、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 ?第二段与第三段相 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冋 ?第二段说到的两种境界:一是宽阔的境 界,一泻千里;一是逼狭的境界,回环曲折, 极其险峻。第三段说到的两种:一是坦荡的 平原,一是崎岖的险路。前者重点是逼狭的 境界,后者重点是崎岖的境界。第三段与第 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推进了一步。第二段 说两种境界,第三段则说两种境界有两种乐 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 有冒险的奇趣。 作者为什么要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联系起来 ?.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 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 “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而这种“壮美的 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 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