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2382969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重点: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一、情境引入:听介绍,猜作家。(此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学过他的风筝,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他就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 展示目标:( 指名读,其余学生边读边记。)三、自学文本自学指导一: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然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6分钟

2、比谁学得好。交流研讨:(内容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为主)1.指名读。2.听写质疑答疑:1.第9段中的德语部分如何读?2.哪些是多音字?专项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确zo( ) 菜q( ) 桑shn( ) 斑mo( ) cun( )成 脑su ( ) 蝉tu( ) 倜tng(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班蝥 消释 绅士 盔甲 B.渊博 签赏 秕谷 罕见 C. 书塾 臃肿 觅食 恭敬 D.质朴 缠络 绣象 和蔼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学指导二:浏览课文,思考:1.本文课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3、2.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3.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如何?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交流研讨:(1-8) 快乐 (10-24)乏味质疑答疑:1.第9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课后练习二、2小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综合训练: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确凿(zo) 斑蝥(mo) 菜畦(q) B.皂荚(ji) 桑葚(sn) 油蛉(lng)C.珊(shn)瑚 秕(b )谷 蝉蜕(du) D.盔(ku)甲 骨髓(shu) 倜(t)傥2.解词:鉴赏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段读给大家听,争取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板书设计:从百草

4、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脑髓 蝉蜕 臃肿 人声鼎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难点 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一、情境引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展示目标:指名读,其余学生边读边记。二、展示目

5、标:见目标1、2三、自学文本:自学指导一:速读18段,思考:1.“乐园”如何理解?在(18)段中有何作用?2.围绕“乐园”二字,作者从哪三方面去写?请简要概括。4分钟后比谁概括的好。交流研讨:1.乐园总领下文。2.三方面:百草原中春夏秋三季的美丽景色和趣事;长妈妈给我将美女蛇的故事;雪后捕鸟。自学指导二:品读(2)自然段1.划出本段中心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2.作者详写了泥墙根一带的哪四件趣事?交流研讨:中心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四件趣事:翻蜈蚣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质疑答疑:“不必说 也不必说”部分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6、?专项训练: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写我们的校园。自学指导三:1.插叙美女蛇的故事跟写百草园有关吗?2.画出捕鸟经过的一系列动词,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交流研讨:1.美女蛇的故事衬托出百草园的神秘,丰富了百草园的“乐园”情趣2.动词略心情:兴奋激动四、课堂小结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专项训练:自己写一段话,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注意动词的使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重点: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难点: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一、情境引入:三味书屋中的

7、“三味”如何理解?(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可见书屋主人是乐学博学之人。)本节课让我们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回味他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二、展示目标:(指名读目标,其余学生边听识记。)三、自学文本自学指导一、品读1024段,思考:作者选取哪四个生活片段表现三味书屋生活的乏味?哪些语句表现了私塾生活的乏味?8分钟后,看谁回答得更好。交流研讨:四个生活片段:1.我因问了关于“怪哉”这虫的问题而遭先生嗔怪。2.我们到小园中去玩耍。3.师生一起读书。4.上课偷描绣像。质疑答疑:上课描绣像一节属开小差,有人认为应删去,你认为呢?自学指导二:细读课文,联系前后两部分,讨论:

8、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课后练习一、3小题)交流研讨:第三中说法最为合理。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综合训练:1.文中还有多处对比,试举一例。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A. 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B. 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意。C. 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D. 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3.展开想象,仿照第9自然段中“也许也许也许”三句话,再写三句,使上下文衔接自然。2

9、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2.识记本文的生字生词,理解标题的含义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概括小说的内容重点:目标2、3难点: 目标2一、情境引入:(背景音乐选用城南旧事片尾曲)诗人汪静之有一首诗写得很美,我想和同学们分享其中的两句:“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的残红踏入泥沙。”诗人关于生命的比喻,真得是很美妙。生命如花,多么绚丽与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记忆里,爸爸的花儿却落了。(师板书课题)二、展示目标(找生读两遍)三、自学指导一: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并把它整理到笔记

10、本上。你有哪些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请归纳出来。2.本文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本文也多处写花,那么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呢?(8分钟后看谁说得好) 交流研讨:1.简介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我国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迄今为止,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2.简介背景。(由学生归纳)3.正音:襟 夹竹桃 肿胀 懒惰 圃 抽屉 鸡毛掸子 咻 撩 栅 玉簪花 4.题目一语双关: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又象征着秉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以

11、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质疑答疑:“骊”的读法?“徘徊”的意思?专项训练:朗读全文,每生三段。按小组轮回。四、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概括:本文叙述了哪两件事?(5分钟后比一比看谁概括得好。)交流研讨:本文叙述了 1.英子参加毕业典礼;2.回忆爸爸爱花和“我”挨打的事情。质疑答疑: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专项训练:齐读课文五、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大家能够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综合训练:积累字词和你最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能够概括文中作者回忆的几件事2.探究人物形象,分析爸爸的形象特点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一、 情境引入

12、: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亲,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曲赞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这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二、 展示目标(找生读)三、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思考:文中那些写的是眼前的事,哪些写的是回忆的事?(5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研讨:眼前的事:“我”坐在大礼堂里准备开毕业典礼回忆的事: 1.昨天到医院看望爸爸的情形 2.爸爸惩罚“我”赖床并冒雨给“我”送花夹袄 3.爸爸爱花“闯练,叫我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打工的陈叔叔质疑答疑:上面的事件中哪些是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13、?专项训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文中哪几件事与之相照应?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四、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重点研读2-29、33-34、39-53段,划出描写父亲的句子,你能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交流研讨 :大爱无言:1.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2.善于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3.注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质疑答疑:在文中找出爸爸爱花的句子,爸爸这么爱花,花仅指夹竹桃吗

14、?综合训练:你能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吗?(小组交流汇报)五、课堂小结:很多时候,父爱是深沉的,不透明的,不像母亲那样直白,而是爱在心里,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慢慢体味和珍惜的。文中的人是平凡的,文中的事是平凡的但我们却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学了本文,你的心弦有没有随之而拨动呢?六、作业:写写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不少于三百字。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真挚的父爱.2.归纳本文的写法:线索、插叙和伏笔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一、 情境引入: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对此,你的父母是怎么看待的呢?鲁迅因为迟到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警示自己。本文作者也记录

15、了一次迟到的过程。以为赖床被父亲用鸡毛掸子打了一顿,之后每天早晨都是等待校工开门的学生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和她回忆父亲当年是如何对待的、自己从中悟到了什么?(师板书课题)二、 展示目标:(学生齐读一遍)三、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速读爸爸逼“我”去上学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问题:1.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2.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间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交流研讨:1.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

16、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2.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3.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质疑答疑:1.文中还有哪些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2.文中多次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你从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

17、是什么手法?四、自学指导二:你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呢?交流研讨:学生小组间讨论汇报专项训练: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床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同桌间交流)五、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六、师小结:本文作者从衣襟上的一朵夹竹桃引出对爸爸的回忆,在经历丧父之后,终于体会到自己的长大。文章情感哀惋,感人至深!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陨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在另一个心灵继续散发出阵阵幽香,在爱的缅怀中得到永生,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中。那么就让我们在回忆中回味父爱的深沉与雄浑吧!七、综合训练:课后认真读“赖床”事件,结合生

18、活实际,用“爸爸,我想对你说”的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片段。2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学习目标:1.学习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学习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理清

19、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台湾有一位著名女作家却为我们的父辈唱了一首颂歌。同学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近林海音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二、展示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三、首轮自学:(一)自学指导一:1.查阅相关的资料,识记作家作品。2.用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或值得注意的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8分钟后,比谁学得最好。(二)交流研讨:

20、1.指名介绍作家作品,要求:注意听,其他同学补充。 2.汇报字词学习成果。(及时鼓励)(三)质疑答疑:师生围绕字词提出问题并解决。(四)专项训练: 1.给加线的汉字注拼音或拼音写汉字。叮嘱( ) 骊( )歌 抡( )起 撩( )起 抽ti ( ) 花 p( ) 衣jn( ) 2.形近字组词。 慌 ( ) 哀 ( ) 捡 ( ) 谎 ( ) 衷 ( ) 俭 ( ) 荒 ( ) 衰 ( ) 敛 ( )四、二轮自学:(一)自学指导二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在课文中勾画出来。10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准确。(二

21、)交流研讨1.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爸爸对“我”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时我的人生体验。) 2.A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眼前事?B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 C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学生自由回答,相互补充。(达成共识: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

22、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三)质疑答疑 1.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爸爸爱花 暗线:毕业典礼 2.教师介绍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常见方式有三种:(1)联想式(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2)转述式(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3)直述式(不借助文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入事件的方式。) 3.本文那些内容属于插叙?本文插叙有什么作用? (通过回忆来

23、展示生活的足迹,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四)专项训练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六、综合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衣jn( ) 懒du( ) dn( )子 l( )歌 叮zh( ) 徘hui( ) zh( )栏 恐j( ) 花p( ) 玉zn( )花 (2)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子,不要怕,_什么困难的事,_硬着头皮去做,_闯过去了。”A不管 只有 才能 B不论 只要 才会,C. 无论 只有 就 D无论 只要 就(3)根据课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细腻,用词的准确精妙。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_起来,我

24、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_起鸡毛掸子_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_,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_打到_,从_打到_,外面的雨声_着我的哭声。(4)填空。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短篇小说集_,作者_,_作家。全文的情感基调是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能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学习难点:正确理解不同形式的父爱。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二、展示目

25、标:能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三、首轮自学:(一)自学指导一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1331节)并思考:爸爸逼“我”去上学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独立思考后四人一组讨论。10分钟后比哪一组学得更好。(二)交流研讨: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师生互相补充,共同解决。(达成共识: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三)质疑答疑: 1.你有没有类似“我”赖

26、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2.结合切身体验,谈一谈你对父亲打“我”这一行为的认识。(四)专项训练:四、二轮自学(一)自学指导二默读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部分(5468节)思考: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文中勾画要点并将你的理解批注在书的空白处。8分钟后比一比谁划得准确,理解得深刻。(二)交流研讨1.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 2.这情景预示

27、着什么呢?(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是的。) 4.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三)质疑答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谈谈体会。例如: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四)专项训练五、课堂小结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28、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六、综合训练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_ 2.阅读“快回家去!.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回答下列问题。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_ 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_ 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_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 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

29、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_ 4 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在品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学会慎重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重点:1.感情朗读这首诗。2.体会诗中蕴涵的 思想感情和哲理。难点: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一、情景引入: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当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你该怎么办?诗人弗罗斯特的诗将引你深思,今天我们来学习未选择的路。二、展示目标:见上教学目标作者简介: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出版过许多诗集,成名作波

30、士顿以北,此外还有山间林间空地等。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三、自学指导一: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及手中工具书理解词语,分钟后看谁完成的最好。交流研讨:1.字音字形:伫()立幽寂()旅()人延()绵荒草萋萋()涉()足 诱()人2.解释生词:忧郁:愁闷 幽寂:幽静寂寞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长萋萋:形容草生长的茂盛。质疑答疑: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吗?专项训练: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2.你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吗?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思考:本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什么?诗中的“路”指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最后一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5

31、分钟后看谁能回答的最准确。)交流研讨: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质疑答疑: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讨论归纳:诗的重点不是写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专题训练:朗读课文,说说“路

32、”包含了什么深刻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讨论归纳: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是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五、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综合训练:1.“黄色的树林”、“荒草萋萋”、与“落叶满地”等语句,点明时间是(),渲染了一种()、()的气氛。2.诗人为什么选择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未选择的路板书:一条 消失在丛林深处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我选择了这条路从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

33、一条 延绵无尽一条人迹更少我选择了这条路很少足迹未经污染两条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学习目标:1.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熟读并背诵本诗。2.在品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思想感情和哲理。3.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一、情景引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下面的叮咛和嘱咐。今天我们来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板书)二、展示目标:见上目标作者简介:普希金,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他的创走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写作背

34、景;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一定会来临。三、自学指导:(一)请你大声朗读这首诗,看谁在2分钟以后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找2-3名学生朗读(师生共评价)(二)默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2.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你”指的是哪些人?3.这首诗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谈谈你的理解。交流研讨:本诗用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时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

35、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质疑答疑: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 时候,反而 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专项训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出过去了的一切都是美好而亲切的回忆的两句诗是 课堂小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学

36、了本诗,你有哪些收获?综合训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5 伤仲永王安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划分重点句子的停顿,掌握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译讲课文。第一课时一、情境创设(3分钟)1.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

37、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没有接受教育,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2.作者文题: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为什么为他的经历感伤呢?下面我们去看一看课文。二、出示自学目标(1分钟)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掌握重点词语,翻译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首轮自

38、学(一)出示自学指导一(1分钟)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读不准字音的字词,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畅。4分钟后看谁读得正确顺畅。(二)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4分钟)(三)交流研讨,质疑答疑。(6分钟)1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从准确性、流利程度、停顿等方面评价,先找优点,再提建议。)2从重点字词音、形、义三个方面交流研讨。(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 谒 扳 称)3师生质疑答疑重点句子停顿。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余闻之也|久

39、 (四)专项训练(4分钟)1王安石, (朝代) 家、 家、 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 。2给下列句子中加下画线的字注音。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能称( )前时之闻 泯( )然众人矣3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余闻之也久二轮自学(一)自学指导二(1分钟)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运用组词加字或换词的方法,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6分钟后看谁译讲的准确。(二)交流研讨1指名译

40、讲课文,每人一句,先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译讲原文。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三)质疑答疑(10分钟)师生质疑答疑(如果学生无质疑,师质疑如下几个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四)专项训练(4分钟)1解释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的词,并翻译句子。 未尝识书具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先人还家三、课堂小结(2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扣住目标进行总结)四、综合训练(9分钟)1.先解释划线部分词语,再翻译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

41、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2用原文填空。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课文,了解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课文,了解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5分钟)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伤仲永,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要求:大家认真听别人的复述,准备进行评价。)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42、)1熟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分析课文,了解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首轮自学:(一)出示自学指导一(1分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用笔在书中勾划相关语句,在空白处写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自己解决不了的做好标记,准备质疑。)5分钟后看谁完成得最好。(二)交流研讨三个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三)质疑答疑(4分钟)师生质疑答疑。(四)专

43、项训练(3分钟)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二轮自学(一)出示自学指导二(1分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由方仲永的故事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作者是如何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5分钟后看谁完成得最好。(二)交流研讨(4分钟)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的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44、借用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的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这种写法就是借事说理。(三)质疑答疑(2分钟)结合你的经历,谈谈学习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四)专项训练(4分钟)针对方仲永的悲剧,体会作者的意图,你现在想对方仲永或他的父亲说什么吗?请大家稍作思考,作一分钟左右的发言。三、课堂小结(2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结合目标进行总结)通过方仲永一课的学习,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方仲永那样聪明的一个儿童,由于没有后天学习,最后成了普通人,

45、很令人痛心。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上高中、上大学,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才。四、综合训练(8分钟)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回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

46、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板书设计: 幼年天资聪颖 邑人奇之伤仲永 少年才能衰退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受于人者不至 青年沦为庸人 泯然众人 叙 借 事 说 理 议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学习目标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2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3与别人交谈应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语句通顺完整,能准确的表情达意。说话不要带口头语,不要重复啰嗦。4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

47、针对性。写作内容我们的生活确实充满了七彩阳光。然而,即使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出现暂时的阴云。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清理烦恼,消除烦恼,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请从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一、说一说自己的烦恼 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一旦有了烦恼,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请你把遇到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做些分析,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

48、写一篇日记,争取给你的烦恼画上一个句号。二、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某报社要开展一次讨论,话题是“回首成长的烦恼”。现在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你身边的成年人,如妈妈、爸爸、朋友等。采访内容:你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是怎么对待那些烦恼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如果可能,你也可以找一找当地有名望的人或你仰慕的人,通过采访,就这个问题与他们做些交流,然后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三、替朋友解脱烦恼常军是你小学时的同学,你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他爸爸调到省城工作,他小学毕业后也随父亲到省城去读书。有一天,他给你打来电话,说自己心里很烦,不适应省城的生活环境

49、,与同学沟通也很困难,缺少知心朋友,等等。请你设身处地得想想他的苦恼,先在电话里与他交换看法,然后写一封信,帮助他化解烦恼,争取说的入情入理,使人信服,写法点拨:1本单元的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进行的。活动一是清理自己的烦恼,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活动二是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别人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的烦恼,同学们应该重点了解别人是怎样对待烦恼的,现在又是怎样看待当年的烦恼的,以便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启示。活动三是用假设的情景帮助朋友解脱烦恼,要注意所给的情境,要说的入情入理,有针对性。2有些同学对自己的烦恼可能有所保留,不敢直言,或不愿意说,或不好意思说,或只说那些无关痛痒的,等等

50、。应放下包袱,因为总是把烦恼埋在自己心里,不仅会影响学习,影响情绪,天长日久还会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3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时,要举止大方,说话利落,要提前有个采访提纲,采访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等。因为采访后还要完成一篇作文,所以要先大致有个意向,想一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 ,然后进行重点采访。4三项活动最终都要落实为文字,写作时,应该做到:(1)内容真实。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其中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述出来,注意细节的记述,最好找出解决烦恼的方法。也可以在朋友、同学间收集他们的烦恼,选出有代表性的给予分析。(2)表达要准确。注意不同活动限制的不同文体,记叙文,叙述烦恼本身时多用心理描写效果更好。写信要注意格式、写信目的。(3)文句通顺,结构脉络清晰。5建议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初就将本次综合性学习布置下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做些准备,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从学习的课文中借鉴一些内容或思想。28 / 2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