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1457949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宇宙和地球(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灵丘一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科地理课题第四部分 宇宙和地球执笔王鸫课时10课型自主 2 节 展示 8 节设计时间复习内容综述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部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部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或提供隐性信息,以此为材料的试题似将大量出现在试卷中,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

2、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考纲解读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知道主要天体的显著特征,并能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并能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3、能说出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解释一些自然现象。4、结合新闻材料、生活现象、日照图等形式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5、结合新闻材料、生活现象等形式考查地转偏向力6、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季节的判断等内容。7、以实际生活知识,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

3、等为切入点,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8、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难点,但近三年考查较少。复习 目 标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知道主要天体的显著特征,并能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并能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因。3、能说出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解释一些自然现象。4、掌握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明确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5、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熟练掌握光照图的类型并依此进行地方时的计算、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变化的判读。6、理解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和特征。7、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8、学会分析地球公转的

4、地理意义,理解并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季节的关系。复习重 难 点1、掌握地方时的计算,区时、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日界线及两侧日期的变更。2、理解黄赤交角,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设计本部分内容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和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情景创设及引导点拨,引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依据这一思路本部分内容我设计了需六课时及以下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启发导学(1)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

5、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启迪创新思维创设有利条件。(2)出示由现成的知识结论改编成的探究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2、自主探究质疑(1)教师引导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读教材内容,自查资料、自主探究。(2)引导学生对本部分基础知识有基本了解并能达到简单的 分析应用。(3)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思,边学边问,解决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3、小组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鼓励各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可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共同研究、

6、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教师引导学生对自主探究环节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来集中通过这一环节解决。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3)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要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4、课堂展示、能力提升(1)各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对学案中要求的讲解式展示问题进行讲解,其它小组可对其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也要参与到补充或质疑当中。通过讲解展示使问题在各组间进行了研讨探究,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2)教师选定学生上讲台对学案中要

7、求的背诵式展示问题进行展示,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或鼓励,以督促检查学生对本部分基本知识点的记忆,以夯实基础。5、重点讲评、拓展延伸(1)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探究展示的情况,对本部分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概括。(2)教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要联系典型试题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3)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知识应用能力。6、自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1)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首先反思在本部分内容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受或经验、教训等,并进行小组间交流,以实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效果。(2)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进行

8、反思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理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及知识的迁移应用上去反思总结,从而通过不断的积累而形成能力。(3)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反思总结本”、“备忘录”等来强化这一环节。小组自主课问题反馈学生自主展示中暴露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反馈问题的解答点拨及补充解决问题方式方法设计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1、概念:宇宙:天地万物总称;天体:宇宙间的各种星体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通称天体。天体的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自然)。还有人造卫星等人造天体。类别组成特点观察星云气体和尘埃(氢)云雾状模糊恒星炽热气体自身发光闪烁行星如八大行星质量

9、小自身不发光移动流星体尘粒、固体小块质量小、数量多流星现象卫星如月球绕行星公转、不发光圆缺变化彗星冰物质绕太阳运行、质量小、云雾状拖着长尾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密度小不能用肉眼观察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恒星和星云特点比较:恒星:炽热气体(氢和氦),自行发光,球状天体,很大的质量,距地遥远,不停地运动和变化。星云: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氢),云雾状外表,质量更大,体积更大、密度小。(10亿)个河外星系(150- 200)亿光年 恒星(2000亿颗)星云 星际物质银河系总星系|2.3万光年|( 4 )万光年太阳系地月系2、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地球月球银河系其它行星系其

10、它恒星系河外星系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安全的运行轨道: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特征);内部条件:充足的水分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成原始海洋。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大气层(氮氧为主),经过漫长演化,适于生物呼吸)适宜的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大气的保温和调节作用等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学生自主解答学案的问题。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通过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学习过程。对湿地的定义大家要认真读清,联系实际去理

11、解。了解太阳系太阳系1、概述:(1)太阳是中心(99.86%),其体积大,气体球(氢和氦),密度小,质量大,表面温度6000K。(2)有“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八大行星;(冥王星划为矮行星)。水最近,海最远;木星最大,地球最密、土星最稀。肉眼可见:水、金、火、木、土。金星最亮(逆向自转)。土星卫星最多、光环最美。(3)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共面性: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各行星轨道倾角都很小,水星稍大。同向性: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太阳系逆时针公转。 近圆性:水星公转轨道椭圆偏心率较大。公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即常说的自西向东(4)八大行星的按

12、结构特征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距日近,体、质小,密大,温高,卫星少或无。巨行星:木、土。体、质大,密小,温低,卫星多,有光环。远日行星:天、海。距日远,温低,以氢、甲烷为主,有卫星。(5)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6)流行体:行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7)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日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具有扁长形的特点、自东向西的公转方向、背向太阳的彗尾。哈雷彗星76年回归。2、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

13、量,用太阳常数来衡量。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的核聚变反应,4个H1个He。(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矿物能源(煤、石油)等。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类型:(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层)黑子(光球层)黑子的多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标志。耀斑、日珥(色球)、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全食见)。太阳风(日冕)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a、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b、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电离层:

14、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c、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d、使两极地区的产生极光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基本了解和能达到简单的 分析应用,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掌握地球运动常识地球运动常识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赤道(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

15、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赤道处1670千米/小时(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补充:需要注意的问题:(1)、太阳日的理解和飞行中感觉一天长短问题: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

16、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4小时,为一天。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2)、因为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所以北半球某地北极星在当地的仰角 = 当地的纬度。(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问题V=1670千米/小时COS(其中为纬度)。卫星(尤其同

17、步卫星)发射基地为什么靠近赤道?卫星飞行速度=火箭速度+地球转动速度分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4)关于地球公转速度问题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1、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理解。2、教师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板 书小 结学生自主展示中暴露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反馈问题的解答点拨及补充解决问题方式方法设计了解昼夜更替现象认清晨昏线地球自转的意义1、产

18、生昼夜更替现象。(1)明确三个问题: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成因的区别。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用太阳高度h怎样表示昼夜。(昼半球各地:h0;晨昏线各地:h=0;夜半球各地:h0)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2)认清晨昏线:概念: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线(圈)。特征: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它平分地球,平分赤道,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是0。如图1所示:区分: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判断方法有: 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边缘与

19、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如上图1中的弧线AB为晨线。 一般地,在地球侧视图上,晨昏线只表现为晨线或昏线(如图1);在俯视图上,我们所看到的晨昏线是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如图2中弧线AM为昏线,弧线BM为晨线。在有的图中,还要根据具体要求先判断昼夜状况,再判断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晨昏线的运动特征:由于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自转15,因此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

20、垂直,因此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56秒)为周期,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来回摆动,其移动幅度为4652。经线、纬线的关系:直射点A晨昏线与最小纬线圈切点BNS 一般地,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即晨昏线要过南北极点。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经线斜交(即晨昏线不经过南北极点),其夹角范围为02326。在二至日时,其夹角最大,为2326。当晨昏线与经线相交时,其夹角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值相等。 在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晨昏线与纬线垂直。其余任何时候,晨昏线都与纬线斜交,但是总可以找到两条与之相切的纬线,它们分别是刚好出现极昼、极夜的两条纬线。如6月2

21、2日,太阳直射2326N,故晨昏线与经线成2326的夹角,与6634N、6634S相切。注意:其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注意: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即晨线与昏线转折点(即切点),转折点(即切点)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或子夜0点或24点。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2、小组代表登台阐述观点和论据。3、其他小组补充、修改。1、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理解。2、教师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掌握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有关规律原理和计算问题地球自转的意义地方时、区时、日界线问题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同纬度偏东地点时刻早。经

22、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规则: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东比西早(东经度的地方时始终比西经度地方时早)经度相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计算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所求地在东,“+”号,反之取“-”号)地方时计算“三步骤”:第一步:算出两地经度差若两地同在东经度或西经度,则求两地经度差用减法(大数值减去小数值);若两地中,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则求两地经度差用加法。第二步:将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 经度差 时间差 151小时 1 4分钟 14秒钟 第三步:依据“东加西减”原则,用已知地方时时间差,求出未知时间注意

23、: 时间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24小时,原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间;若时间计算结果若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去所得数的绝对值,原日期减去一天,即为所求时间。此时间计算方法已经考虑了日期的变更现象,不需要再考虑日界线的影响。特殊已知时间:昼半球中央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0:00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00(晨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00 昏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落时间)晨昏线的转折点(即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或子夜0点或24点。2、时区和区时时区划分:全球

24、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15个经度。分别是0时区、东、西111区,东西12区,划分方法如图。规律:a.全球14个时区,每个时区15个经度范围 b.每个时区有一条中央经线:度数=时区序号X15度; c.每个时区的经度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加减7.5度区时规则 A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的统一用时间即区时。如东八区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120度的地方时B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时区比西时区早区时计算 A公式:某地区时=已知时区区时 +/- 两地时区序号差值 B使用条件:a.加减号的运用:所求地时区在已知地时区东侧,用加号;西侧,用减号 b.时区序号差值计算:均为东或者西时区,直接

25、相减;一东一西,用加号 C区时与地方时的相互换算0 规则:每个时区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时区序号=经度数/15 商化整数(除尽或者余数小于7.5,商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7.5,时区数等于商+1)注意:国际标准时间,一般是指零时区的区时;美国东部时间一般是西五区的区时;西部时间一般是指西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朝、日为东9区;澳东部东10区,西部东8区;印度东5.5区即82.5E地方时)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为北京当地日出时间(北京地方时即116E的地方时)日出日落时刻的早晚受经度、昼长二因素影响:东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早,西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晚;昼越长日出

26、越早,日落越晚。3、日界线相关计算两条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不完全重合)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固定的,它两侧特征如下图: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点所在的经线(随自转而移动)。自然日界线是指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不断变化。(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由东向西不断位移)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差异 180度经线:以东为旧的一天(昨天),以西为新的一天(今天);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以东为新的一天(今天),以西为旧的一天(昨天)。两个日期范围的描述 新的一天: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往东到180度经线或者180度经线往

27、西到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 旧的一天: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往西到180度经线或者180度经线往东到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 特殊情况:当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为180度经线时,全球处于同一天注意:理论日界线为180经线,而实际的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一些地区和国家日期的统一,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从北极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侧,经过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侧,继续沿180经线到达南极。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日期相差1天,时分秒相同。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视觉感受加强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

28、表达能力。便于学生集中识记。通过阅读、分析、从分运用地图、地理数据,让学生将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得出结论,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理解。2、教师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1、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理解。2、教师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掌握地球自转偏向力的相关问题地球自转偏向力定义: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规律:沿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地转偏向力从赤道向两极增大。影响:地球上所有的水平运动河流(水流):港口建设、河流

29、弯曲方向、河床侵蚀程度气流:风向、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旋、反气旋20NABCD洋流:洋流流向,导弹发射、火车运动等。【注意】: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缓坡岸;凹岸是侵蚀岸,陡坡岸。右图中的D岸侵蚀最厉害;A岸比B岸侵蚀厉害。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资料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提高学生获取、分析、整理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 书小 结教 学反 思学生自主展示中暴露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反馈问题的解答点拨及补充解决问题方式方法设计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和影响地球公转的意义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形

30、成原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黄赤交角存在的后果: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所以导致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 键是弄清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a、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b、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

31、余。 c、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 最大夹角。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学生自主解答学案的问题。2、小组学生代表发言,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通过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学习过程。对湿地的定义大家要认真读清,联系实际去理解。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2、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的点【对太阳直射点的5点认识】:地球

32、上每时每刻,只有一个地方得到太阳的直射;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一定是正午12点;太阳直射点出现在当地的天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 = 90。太阳直射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零。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每月约移动8,大约每天移动0.26,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 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能得到2次太阳直射(包括赤道)

33、。南北回归线之上的地方,一年只有1次直射现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得不到太阳直射。注意:要特别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和时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有】:根据日期(二分二至日);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中2);根据晨昏线和赤道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3);132ABC根据晨昏线和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B、 C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互余);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基本了解和能达到简单的 分析应用,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

34、相关问题3、昼夜长短变化(1)昼夜长短的判断某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取决于该地所处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比例,任一纬线的昼弧和夜弧的时间总长均为24小时。不同纬度的地点的昼长或夜长的比较,应比较两地昼弧或夜弧所占据的经度数值的大小,数值越大,时间越长,弧长上每150占据1个小时。(2)规律A、昼夜长短的纬度(空间)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相反。具体的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北极附近有极昼;夏至日时,极昼、

35、极夜范围最大。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北极附近有极夜;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B、昼夜长短的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具体的昼夜长短季节(时间)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分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

36、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归纳重要结论:A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极点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南北极点均为半年昼半年夜 B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越向该半球高纬,昼越长,且有极昼 C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D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一致,纬度越高,昼长或者夜长的变化幅度越大E.极昼极夜讨论:南北极圈与极点之间,可能出现极昼极夜; 极圈线上有极昼极夜各1天,极点有极昼极夜各约半年,北极点极昼天数比南极点多 出现极

37、昼极夜的起止时间与持续时间的估算思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规律即可估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A、根据昼弧与夜弧计算:(最基本)夜长=夜弧度数/时;昼长=昼弧度数/时B、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日出时间为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时间为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时)2;夜长=24时-昼长=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以上公式可得出结论:a.日出时间早于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则昼长夜短; b.日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则昼短夜长; c.赤道永远6点日出,18点日落; d.春秋分日,全球均6点

38、日出,18点日落 C、根据“同纬等长及对称”原则进行判断计算:同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间相同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等长对称分布,即北纬X度的昼长=南纬X度的夜长;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纬度地区夏至日昼长=冬至日夜长D、根据教材提供的6月22日(12月22日),北(南)纬、昼长分别是:13时13分、14时51分、18时29分。进而进行估算: (4)、日出、日落问题A、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但各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时刻可能不同。B、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的地

39、方时,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的地方时。公式:日出时间=12时 昼长/2,日落时间=12时 + 昼长/21、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理解。2、教师补充举例1、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理解。2、教师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与应用问题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应用(1)太阳高度的概念: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晨昏线=0,昼半球0,夜半球0(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A、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南北极点位于地球自转轴上,其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因此,当其处于极昼时期时,全天

40、24小时太阳高度都不变。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h=900|900直射点纬度|,h=直射点纬度,可知:极点地区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恰好等于直射点纬度。在图甲中,反映的是某一极点地区在其极昼期中某日的太阳高度变化,当时太阳直射在h0N或h0S,可以确定出南北极点太阳高度的大小范围为00,23026/。B、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在其夏半年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即24小时内太阳高度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在图乙中,反映的是某地刚刚出现极昼,则该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和为900,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极夜时,为00;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图丙所示的地

41、点也出现了极昼,根据其24小时内太阳高度始终大于00,所以该点位于极圈到极点之间,根据直射点纬度、该地的地理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也可以得出该地的纬度。C、赤道上的太阳高度变化赤道上各点在全年的任何一天,各地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昼夜等长,图丁就反映赤道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运用公式:h=900一直射点纬度,可知其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0,大小范围在66034/,900。 (2)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一天中达最大值,直射点处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达90(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变化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总趋势:由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

42、高度为90)向南北递减;春秋分: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时间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冬至日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夏至日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冬至日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具体的时间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注: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直射,即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注:南回归线上一

43、年中有一次直射,即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注:赤道上有两次直射,即3月21日、9月23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有两次最小值,即6月22日、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034。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其大小随季节而变化。3、同一天,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4、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5、当太阳直射点向某地靠近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

44、90|,为当地地理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永远取正值。若两者处同半球,取正值;若两者异半球,取负值)。(H90两地纬度差)(|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

45、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 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如图乙)。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otH影长/物体长度。1、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讨论、

46、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理解。2、教师补充举例1、小组代表选择登台阐述知识点并典型习题加以说明2、其他小组补充、修改。3、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利用了多媒体,列举典型习题以加强理解效果。1、小组代表选择登台阐述知识点并典型习题加以说明2、其他小组补充、修改。3、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利用了多媒体,列举典型习题以加强理解效果。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四季更替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47、”的谚语。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6、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1、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成员讨论、分析,逐次加深知识的理解。2、教师根据其发言内容,延伸拓展问题。补充1、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补充2、日出日落方位补充3、日照图判读详细内容见附录板 书小 结教学反思24 / 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