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0294371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交通运输学院区段站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 交通运输 课程名称:站场与枢纽设计 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一、课程设计题目 区段站设计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综合运用区段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稳固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2、熟悉设计中的根本运算和有关规定,掌握车站的设计、计算、查表、绘图等根本技能;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等 一原始数据1、车站在线路上的位置及衔接方向2、运量ABC本站计A625003100010

2、05103505B618000500003062330C317000300002032020本站1005003000201055计10350562830315201055注:客直区段摘挂3、主要计算条件1单线铁路级干线2衔接各方向的限制坡度甲方向:6 牵引方式:单机乙方向:6 牵引方式:单机3区间最小曲线半径800m4牵引种类:燃机车4、信、联、闭方式1甲方向为继电半自动,乙方向为继电半自动。2道岔操纵方式为电气集中。3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5、机车车辆类型及牵引定数1货运机车:东风4,长度21.1m,自重135t;2客运机车:东风,长度17.0m,自重124t;3货车平

3、均静载重58.0t,平均自重22.0t,货车平均长度13.85m。6、牵引定数:3600t7、到发线有效长:850m8、线路平行错移连接:R600m9、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根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10、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2台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 二设计任务:1、分析原始资料2、选择车站原那么性配置图1车站类型确实定;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确实定;3第三方向C衔接位置确实定3、确定车站各项设备1货物运转设备确实定货物列车到发线数量确实定;牵出线数目确实定;调车线数目确实定;机走线、机待线及机车出入段线确实定2客运设备确实定旅客列车到发线数

4、目确实定;客运其他线路确实定站台数目、长度、宽度及横越设备确实定4、咽喉设计1确定每一咽喉区作业工程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咽喉区布置详图3检查各项必要的平行作业是否得到保证4车站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和车站全长的计算确定股道间距确定道岔辙叉及相邻道岔中心距离确定警冲标、出站信号机的位置确定个别股道的连接尺寸计算车站咽喉长度计算到发线有效长确定车站的全长5、绘出1:2000的车站比例尺图1车站线路编号,道岔编号,股道有效长,到发线进路,超限股道。2警冲标、出站信号机及进站信号机的位置。3股道间距,连接曲线半径,站台边距股道的距离,站台长、宽、高,平过道。4站正线的坡度标、里程标。5指北针及主导

5、风向。6两端咽喉最外方道岔的里程。6、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可分以下几章或节进展编写,文字要尽可能的简练,绝对防止抄书或笔记搬家。第一章 原始资料简要说明设计任务书的容及所设计车站的概况。第二章 选择车站原那么性布置图主要说明配置图类型的选择及新线第三方向衔接方向确实定。第三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三设计要求:1、认真分析原始资料2、根据区段站设计理论与方法准确确定各项设备位置并选定原那么性配置图3、注意第三方向C衔接位置确实定4、只考虑正线及到发线钢轨绝缘、信号机、警冲标的相互位置确定5、咽喉区的设计要保证必要的平行作业6、到发场及调车场线路分组要合理7、道岔分组正确8、按照铁路线路图例符号中

6、的规定作图,图纸整洁清晰四交付文件1、设计说明书一本2、区段站平面布置详图一3、 区段站比例尺图一目录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1.1 原始资料11.2 分析2第二章 车站根本布置图选择2.1.车站类型确定2.2.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确实定2.2.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2.2.2货物运转设备2.2.3机务设备2.2.4货运业务设备2.2.5车辆设备2.3第三方向引入位置2.4、根据以上分析,绘出车站原那么性配置第三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3.1、各项设备数量确实定3.1.1到发线的数量3.2.3确定咽喉区的平行进路数量3.2.4确定线路间距3.2.5到发线路的分组确定到发线的使用3.2.6道岔

7、、渡线、梯线的布置3.2.7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车站全长的计算3.2.7.1咽喉区相邻道岔间距计算3.2.7.2道岔中心、警冲标、出站信号机、尽头式机待线车挡坐标的计算3.2.7.3线路有效长的计算第四章 总结4.1、 缺乏与遗憾4.2、 收获与体会第五章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1、原始资料1、 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2、 到发线有效长:850m。3、 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4、 机车类型(1) 货运机车:东风4,长度21.1m,自重135t;2客运机车:东风,长度17.0m,自重124t;3货车平均静载重58.0t,平

8、均自重22.0t,货车平均长度13.85m。5、 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根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6、行车联络方法:1甲方向为继电半自动,乙方向为继电半自动。(2) 道岔操纵方式为电气集中。(3) 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7、 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ABC本站计A62500310001005103505B618000500003062330C317000300002032020本站1005003000201055计10350562830315201055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9、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2

9、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10、线路平行错移连接:R600m。2、分析根据原始资料,初步分析如下: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根据站坪长度为2200米,以及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假设设机待线,那么长度应该满足DF4型燃机车的停留条件。由于道岔操纵为大站继电集中,因此有轨道电路,计算道岔时用a、b而不能用a0、b0。此外,由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辆列数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计算通过能力时要考虑机务段和货物取送车及调车机车入段整备。第二章 车站根本布置图选择1

10、、 车站类型确定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由原始资料得知站坪长度为2200米,单线铁路,按照表1中要求,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故该车站类型应为横列式。车站布置形式按远期采用的到发线的长度米1050850750650单线复线单线复线单线复线单线复线横列式18502150165019501550185014501750纵列式300034002600300024002800220026002、 各项设备互相位置确实定2.1客运业务设备及客运业务运转设备旅客站房应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并直接连通正线,其一端应接通机务段,以便必要时更

11、换机车;另一端与牵出线要有直接通路,以便调车机车自牵出线往客车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到发线与站房之间要留有适当距离,以便将来开展需要。2.2货物运转设备货物列车到发线设在与旅客列车到发线相对应的正线的另一侧并于正线接通。为了方便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从到发场经由牵出线在调车场解体,本站编组的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要进展编组并经由经牵出线送往到发场,因此调车场要靠近到发场。调车场与到发场有通路,调车场两端与牵出线相连,两者与驼峰组成整套调车设备。调车场两端还应该与正线相连通,以便在必要时直接由调车场向区间发车。考虑本站是三方向肩回交路的单线铁路,只设一个到发场,为了方便折角列车作业及到发线的灵活使用,均设

12、置为双进路的到发线。除了正线可以通过超限货物列车以外,在单线区段站上应设有一条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到发线,为了不影响邻线列车运行,这条线应设在靠近调车场位置。2.3机务设备因为本站为货运机车根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所以应设置机务段同时配有机车整备设备。本站是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在单线横列式区段站上,上、下行到发场混用,机车出入段与上、下行两个方向列车到达、出发进路所产生的穿插性质一样,考虑车站远期开展和车站两端咽喉能力的均衡,因此机务段设在站对右。考虑三方向肩回交路,机车出入段的次数较多,为减少货物列车到发与机车出入段的穿插,在到发场应设有机车走行线,供下行货物列车本务机车出入段走行用。2

13、.4货运业务设备一般来说,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货场应设于站房同侧,为了平衡两端咽喉区的负荷,货场设在A端。货场在站房同侧靠近城镇方便货物搬运,同时防止了铁路与公路的穿插干扰;虽然存在货车取送作业与正线的穿插干扰,但本站取送车次数每昼夜两次比拟少,可以利用正线的空闲时间。2.5车辆设备由于原始资料未提及有车辆的定期检修业务,所以不配备车辆段,只设置列车检修所和站修所。列车检修所宜设在到发场一侧,靠近运转室。该站列车检修所应该设在站房附近,以便于列检值班员与车站调度员或值班员的工作联系。站修所要靠近调车场,以缩短扣修车辆的取送行车程。同时站修所所承当车辆辅修、摘车轴箱检查和摘车临修工作,应设在调车场最

14、外侧远期开展围以外。3、 第三方向引入位置AC方向每昼夜的车流为:3+10+3+17=18列;BC方向每昼夜的车流为:0+5+0+3=8列。AC方向每昼夜的车流乙C方向每昼夜的车流大,为了减少折角车流,C方向从B端引入。4、 根据以上分析,绘出车站原那么性配置第三章 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1、各项设备数量确实定1.1到发线的数量根据原始资料该站每昼夜行车量为:客车14列,直通60列,区段20列,摘挂6列。由公式得:客货列车换算对数为:(20*0.5+78*1+7*2+10*2)/2=61对根据教材4-4-5表中换算后到发线数量应为8条,本站为两个方向以上线路引入的区段站,均采用双进路。计算到发线

15、时,尽头式正线按到发线计算。1.2客运设备设计在区段站上,旅客列车到发线每方向应不少于一股,以保证各个方向的旅客列车同时到发,所以设3条客运列车到发线,其有效长按货物列车到发线长计算,并设计为双进路,紧靠站台设置。使用中也可用于接发货物列车。旅客站台除根本站台外,还应设中间站台。由于上下旅客较多,横越设备考虑采用地道。1.3机车走行线本站为三方向均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该站机务段设在站对右的位置,从A方向到达本站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入段,往B、C方向出发的货物列车机车需要经过机车走行线出段,B端调车机车每昼夜需要入段整备,其出入段需要经过机

16、车走行线。每昼夜有机车经由机车走行线的次数为:(35+0+4)+(28+3+0)+2+2+(3+5+0)=82次每昼夜机车走行次数大于36次,小于100次,所以本站设一条机车走行线,且设在到发线之间。1.4机待线当新建横列式区段站上设有机车走行线时,在无机务段一段的咽喉区,应设机待线。为便于出入段机车的停留,保证出发列车能及时摘挂机车,本站采用尽头式机待线,有效长为45米。尽头式机待线有隔开进路,比拟平安。1.5机车出入段线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当出入段机车每昼夜缺乏60次时,可缓设一条。各方向的货物机车到达本站列车机车入段一次共73次;货物列车从本站出发到各方向机车出段一次共73次;每昼夜

17、机务段取送两次,每次取送经由出、入段线各一次共4次;每昼夜车站两端的调车机车个入段整备两次共8次。73 + 73 + 4 + 8 =158次158大于60,所以本站设处、入段线各一条。1.6调车线本站有解编作业,每一衔接方向设调车线各一条,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一条,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一条,工业企业线一条,危险品车辆停留线一条。所以本站设7条调车线。调车线有效长按该线上所集结的最大车辆数确定。1.7牵出线区段站的调车场两段应各设一条牵出线。如每昼夜实际解编作业量不超过7列时,次要牵出线可缓设。本站每昼夜解体编组26列,所以本站需要设两条牵出线。考虑A方向端设有机务段,为平衡咽喉能力将次要牵出线设

18、在A方向端,将主要牵出线设在B方向端,并设有简易驼峰,牵出线有效长均为850米。2、咽喉设计车站咽喉区应该满足一定的条件: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平行进路,以保证必要的平行作业;要保证作业的机动性、灵活性;尽量减少敌对进路穿插,特别应防止到达进路穿插;尽量缩短咽喉区的长度。2.1选择区段站参考详图选择一幅单线横列式、到发线8条、调车线7条、机务段在站对右、尽头式机待线、第三方向线路从站房对侧非机务段端引入的配置图作为参考。2.2确定每个咽喉端的作业工程A端咽喉区的可进展的作业工程有:客、货列车的到发,本务机车出入段,调车机车出入段,改编和自编货物列车的编组,本站和站修车的取送,向机务段取送车,向货场

19、取送车,有时也可能从调车场向区间发车。B端咽喉区的可进展的作业工程有:客、货列车的到发,本务机车入段,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的解体,本站和站修车的取送,有时也可能从调车场向区间发车。2.3确定咽喉区的平行进路数量按站规规定,咽喉区平行进路的数量应保证不少于必要的平行作业数目。根据下表,横列式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18对及以上的车站,机务段端和非机务段端均需要3个平行作业,其作业容包括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A端咽喉区的平行作业工程有:客货列车的接车或发车;机车出段;机车入段;调车。B端咽喉区的平行作业工程有:客货列车的接车或发车;机车出段或入段;调车。区段站咽喉区平行作业数量图形条件咽

20、喉区位置平行作业数量个平行作业容横列式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18对及以下非机务段端2列车到发、调车机务段端2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在18对及以上非机务段端和机务段端3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双线铁路非机务段端3列车到、列车发、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机务段端4列车到、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或列车到发、机车出段、机车入段、调车纵列式双线铁路中部4下行列车发通过、上行列车发、机车出入段、调车非机务段端3下行列车发通过、上行列车到、调车机务段端1有调车场时为2下行列车到通过、调车2.4确定线路间距1道和3道是正线,均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线间距取5.3米;23道和4道

21、中间有9米宽的站台,站台建筑限界按1.75米计算,所以线间距为 12.5米;3A端机车出入段与牵出线间距为 6.5米;4B端3道正线与牵出线间距为 6.5米;512道到发线与13道调车线的线间距为 6.5米;6其他线路间距为5米。2.5到发线路的分组确定到发线的使用到发场线路分组可以保证必要的平行作业,调整线路的有效长。此外,分组所行成德隔开进路,有利于保证作业的平安。本站共有到发线10条,分组如下:3、4、5、道为一组,6道为机车走行线,7、8道为一组,9、10道为一组。1道、3道 为客货混用到发线,4、5道接发下行直通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7、8道接发上行直通货物列车,7、8、9、10道接发

22、上行直通货物列车以及B、C方向的折角车,9、10道用于接发各方向的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10道可接发超限货物列车。按上面分组方法,A端咽喉区有4项平行作业:3、4、5道接来自A方向的车、机车出段、机车入段和调车。B端咽喉区有3项平行作业:4、5道发去往B方向的车或机车出入段,9、10道接来自C方向的车和调车。2.6道岔、渡线、梯线的布置站规规定,用于侧向接发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其他线路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9号。那么A端咽喉区12号道岔有:1号、3号、31号、33号、35、37号。B端咽喉区12号道岔有:2号、4号、22号、20号、34号、62号、24、26、38号。其余道岔皆为9号

23、道岔。2.7咽喉长度、到发线有效长、车站全长的计算:本站道岔操纵方法为大站继电集中,所以站线路均有轨道电路。本站所有道岔采用混凝土岔枕道岔,1/9号道岔连接曲线半径R用300米,1/12号道岔连接曲线半径R用400米。咽喉区相邻道岔间距计算:A端:L1-3=45.000L3-5=27.678L5-7=45.000L7-17=27.678L9-13=27.678L13-15=58.500L17-19=28.670L19-2157.073L11-63=27.678L63-6127.678L61-27=27.678L27-29=33.152L27-4149.999L41-39=45.000L39-3

24、1=31.862L31-33=60.000L33-43=46.214L35-45=36.821L45-47=33.152L27-29=33.152L21-25=57.786L25-23=58.500L23-49=33.728L21-51=27.509L51-53=28.671L53-55=45.013L51-57=45.013L57-59=28.671B端:L2-4=47.700L4-6=35.106L6-8=58.500L8-10=28.848L4-12=40.186L2-70=40.186L12-66=33.152L66-68=44.165L69-44=33.728L44-46=57.42

25、3L46-48=27.508L48-50=28.144L50-56=28.671L48-52=28.671L52=54=45.276L12-18=35.106L18-20=45.000L24-26=40.186L26-28=45.000L28-42=157.5L32-36=45.000L36-40=33.356L34-38=60.000L34-60=58.52.7.2道岔中心、警冲标、出站信号机、尽头式机待线车挡坐标的计算基点计算说明坐标基点计算说明坐标2原点0.0000.0001原点0.0000.0004NS=45.00045.00045.0003SN=45.00045.00045.0006

26、b4+f+a6=35.10635.106-12.5945a3+f+a5=27.67827.67872.6788SN=45.00058.500-45.9067 SN=45.00045.000117.67810b8+f+a10=28.84828.848-17.05813a9+f+a13=27.67827.67845.00012a4+f+a12 =40.18640.18687.88615SN=58.558.500-13.50014 L64-14*cos9202.500290.38617a7+f+a17=27.67827.678145.35616S/sin945.000335.38619L17-19*

27、cos928.671174.02718b12+f+a1835.106122.99221NS*cos957.073231.10020NS45.000167.99223NS58.500231.71422 b12+f+a1835.106122.99225L*cos57.786173.21424NS 45.000167.99227a61+f+a27=27.67827.678218.03426 a24+f+a2640.186208.17829L*cos933.152251.18628SN45.000253.17831b39+f+a3131.862254.89530a24+f+a2640.186208.1

28、7833NS60.000314.89532 SN45.000253.17835NS 60.000314.895 34 a20+f+a3443.200211.19237b39+f+a3131.862254.895 36a32+f+a3640.186293.36439NS45.000223.03338SN60.000271.19241x/sin949.999 268.03340 L36-40*cos933.356326.7243a33+f+a4346.214361.10942 S/sin9157.500410.67849L*cos933.728265.44244L68-44* cos933.728

29、198.93251L*cos927.509258.60946L46-44 cos2957.423256.35553L*cos928.671287.28048L46-48*cos2927.508283.86455S* cos9/ sin945.013332.29350L50-48 *cos2928.144312.00857S* cos9/ sin945.013303.62252L52-48 *cos928.671312.53559L*cos928.671332.29354 S/ sin945.276357.81161NS45.000190.35656L50-56 *cos928.671340.6

30、7963a11+f+a6327.678145.35658L62-58*cos933.728277.659S1L信=80.35280.352441.46160b34+f+a60-58.500-98.686SL信=80.35280.352441.46162L64-62 *cos2945.000243.931S3L信=44.94844.948396.66464L64-66*cos944.172165.210S4L信=44.94844.948 429.81666L12-66*cos933.152121.038S5L信=44.94844.948 429.81668L68-66*cos2944.16516

31、5.204S7L信=44.94844.948296.33870a2+f+a7040.186-40.186S8L信=44.94844.948 296.338X1L信=56.68756.687300.618S9L信=44.94844.948310.390XL信=80.35280.352324.283S10L信=44.94844.948 310.390X3L信=52.86852.868264.060NS=60.00060.000421.109X4L信=44.94844.948338.312NS=45.00045.000396.716X5L信=44.94844.948338.312NS=45.0004

32、5.000X7L信=44.94844.948380.334NS=45.00045.000355.442X8L信=44.94844.948380.334NS=202.500202.500380.533X9L信=44.94844.948322.607NS=157.500157.500420.534X10L信=44.94844.948322.607NS=218.700218.700305.186SN=45.00045.000361.192NS=157.500157.500437.856SN=202.500202.500392.364NS=45.00045.000404.293SN=45.00045.

33、000452.720NS=45.00045.000332.28SN=202.500202.500392.364NS=45.00045.000404.293SN=45.000202.500392.364L信-3.541.448376.834L信-3.541.448393.164L信-3.576.852437.961L信-3.541.448306.89L信-3.541.448426.316L信-3.541.448334.812L信-3.541.448376.834线路有效长的计算有效长计算表线路编号运行方向线路有效长控制点X坐标共计各线路有效长之差各线路有效长左端右端1上行方向441.461324

34、.283762.24448.094898下行方向441.461324.283762.24448.094898上行方向320.783441.461762.24448.094898下行方向437.961324.283762.24448.0948983上行方向402.841287.783690.624119.714969下行方向402.841287.783690.624119.7149694上行方向435.993340.989776.98233.356883下行方向432.493377.845810.33808505上行方向435.993365.651801.6448.694858下行方向432.4

35、93344.489776.98233.3568837上行方向302.515329.317631.832178.5061028下行方向256.965386.511643.476166.86210168上行方向302.515383.011685.526124.812974下行方向299.015386.511685.526124.8129749上行方向316.567328.784645.351164.9871014下行方向66.609328.784395.393414.945126410上行方向316.576318.759635.335175.0031025下行方向72.659328.784401.

36、443408.8951258左端咽喉长度:= 16.853+441.461=458.314 右端咽喉长度:=16.853+386.511=403.364第五章 总结1、缺乏与遗憾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对布置图进展了几次的修改,才形成了最终的方案。但在最后完全算完后,还是发现此次设计有一些缺乏之处,鉴于时间问题,无法从头开场计算,故列举如下,以此为鉴。1. 左端咽喉到发线道岔布置形式为公用一条梯线,这样的布置形式虽然简单,但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梯线布置形式导致到发线有效长相差太大,浪费了站坪面积,浪费了铺轨里程。2. 同理,右端咽喉到发线也是如此,有效长相差很大3. 在列车的进路安排上可以适当

37、安排上行车在到发场接发,使得到发场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由于计算了很屡次,我们根本将出现的问题做了修改,将缺乏与遗憾降到最低限度。但是,这次设计的缺乏之处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总结,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2、收获与体会区段站课程设计到此告一段落。在这一个月的设计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最初的茫然、拿到算例后的仔细研究、不断地请教教师和同学,到最后终于合作完成了整个设计任务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锻炼过程。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总结如下:1. 掌握了站场枢纽设计的根本思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是一味的听从与学习,只注重了站场枢纽设计的分析与计算,这与实际的设计是有一

38、定差距的。因此,掌握设计的思想很重要。运输的课程和我们以往所学的课程有很大的差异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解,很多设计的结果都是在考虑了多方因素后给出的一个相对最优解,而没有一个对与错的概念,这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把握的思想。在综合考虑了各个条件之后,设计出自己的最优解。2. 在设计时,我们修改了很多遍布置形式,导致在有效长、站坪长度的计算中,算了很多遍。有很多东西在一开场被忽略,直到算站坪长度、画CAD图时才意识到之前的设计有误。如机待线与相邻线之间的间距必须得到保证为5m,这在设计道岔时就应该注意不能严密布置,而应当根据线间距计算,但直到最后才发现这个漏洞,导致右端咽喉设计又整体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在一开场设计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清楚,而不能等到发现之后才进展补救,增大工作量。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全面应用,更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此感悉心指导的教师!第五章 参考文献【1】涛交通港站及枢纽设计大学,2005.【2】其斌马桂贞铁路车站及枢纽 ,中国铁道,2002.附录.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