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位置及方向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90294158 上传时间:2022-05-1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位置及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位置及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位置及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位置及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位置及方向(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位置与方向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学习识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

2、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说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根底。2、设计理念: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展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防止让学

3、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承受,有价值的教学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3、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4、说学法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表达: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

4、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教学准备:CAI课件,每组学生一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五、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教学一开场,让学生介绍的旅游景点,自然引入课题位置与方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1、区分方向步骤1:学生介绍区分方向的方法:看太阳区分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

5、做;用指南针区分方向;在深山看树叶区分方向;看积雪区分方向;看北极星区分方向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区分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步骤2: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让学生介绍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步骤3:游戏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1:教师叫口令,师生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立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立拍拍手,南边的同学起立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立挥挥手。活动2:学生帮助教师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学

6、坐下、面朝东的同学坐下、面朝南的同学坐下、面朝北的同学坐下。活动3:学生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一转,向西一转,向北一转。活动4:学生叫口令教师做动作,面向南站好,向东一转,向北一转,向西一转。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步骤4:引导学生归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去发现,有利于学生掌握这四个方向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2、体验方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教师的哪个方向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抽象逻辑思维在很

7、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历相联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生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相对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3、制作校园平面图:利用学具摆出学校的平面图,既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美观,又让学生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三实践运用,开展新知通过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答复: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学回家怎么走?三6班同学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么走?判断胡教师要去的广场或超市;小导游摸拟走风景点。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运用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

8、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一画等活动,充分表达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为根底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一、说教学理念 1、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习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

9、联系。 2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观察、比拟、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已有知 识储藏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口算除法即课本第13至15页例1。这局部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等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根底。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10、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数学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熟练掌握了表除法和乘法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除法。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展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

11、应防止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承受,有价值的教学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表达:在具体的

12、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 3次就能运完60箱,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平均分用除法603=20 2、 600箱,这么多我也只运3次,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我们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 120箱,我也只运3次,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有的同学想:6个十

13、3=2个十=20 203=60 那么603=20这是用比拟简单的方法想稍微复杂的方法 有的同学想:20X3=60;那么603=20这是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嗯这个方法不错 有的同学想:用木棒来分,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 。想:24个十3=8个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训练,稳固新知 。 1、口算: 903=30 802=40 155=3 2709=30 9003=300 8002=400 1505=30 27009=300 在这里我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号是怎么来的吗? 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

14、分开,恰好表示了平均分的意思。你看这个符号多有意思啊! 2、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一排有10只蜂蜜,有这样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间房,平均每间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402=20只 答:平均每间房子住20只蜂蜜。 3、为了稳固新知,布置以下作业:第17页练习三第1、2题。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 笔算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1页的容。2、学情与教材分析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这局部容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

15、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根底。这一课时的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3、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说教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

16、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因而我根据本课的教学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引导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尝试法、练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三、说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法、比拟法等。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前

17、谈话: 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植树有什么好处 【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2、出示教材上的主题图。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1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3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4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422;522。)计算422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请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法,并把想法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从学生的根底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

18、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用口算402=20,22=1, 20+l=21。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到结果的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尝试着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的。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指出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展现422笔算过程。教师边讲解边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完成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学生探索的根底上,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竖式。理顺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3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9、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根底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422的竖式比拟,有什么不同【放手让学生进一步探索,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任务。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接着,师生共同梳理笔算过程。最后,与422进展比拟。通过比拟,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根本笔算方法。这样学生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 三实践与应用1根底练习2检查对错。3设计活动(教材练习四第3题)【练习设计目的性强,富有层次性,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结合、自主设计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画、认真计算,在设计中感受图形的变换美。

20、体验图形、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谈收获与体会总之,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场,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说课稿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除法的第三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首先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口算的方法进展估算,在此根底上,鼓励学生尝试进展笔算,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根底,也是学习数与代

21、数的根底之一。 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探索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展口算,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展笔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养成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习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过渡: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 教学重点: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渡:下面,为了突出本

22、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先说说教法 二说教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究中多体验、交流中多总结、练习中多迁移。 过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除了注重教法,还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先让学生调用已 有的知识和经历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 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忆、交流等学习活 动中自己总结算法

23、,形成算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 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 给学生留出 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当然,一节好课,除了要有适宜的教学方法外,对于课堂的构造设计也应是科学的,合理的。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根底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 5个环节: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一开场,我利用学生喜欢去参观喜羊羊村子的兴趣,引出村长的计算考题,在计算中重点让学生说一说804是怎样口算的,笔算753时,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何处,为什么?十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 这局部的设计意图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本课学习的

2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所以先进展一些口算训练,这既是常规训练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效劳的,在口算最后安排了一道753口算,由于口算难度较大,让学生去笔算,这样既复习了笔算的计算方法,同时又能为后面新知的学习铺平道路。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演示喜羊羊带着参观养鸡场,出例如题情境图,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6003之后,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商是多少,并交流算法,学生可能出现这些算法。第1种:因为2003=600,所以6003=200,第2种,6个百除以3得2个百,2个百是200,第3种,因为63=2,所以,6003=200,在反响时让学生比拟不同算法

25、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答复想想做做的第1题,比照62,602,6002的商,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从而稳固理解算理。 本环节在学生的知识根底上,情境引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并交流想法,反响中比拟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计算、观察和比照,使学生在表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构造性的联系,同时为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提前作了准备,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3、先估后算,探究算理 课件出示村长遇到的难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观察比照列出的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使学

26、生突破难点,理解算理,我先让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几百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使学生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结合尝试进展笔算,并讨论:先算几除以几?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百位上余下的1怎么办?通过动手操作及合作探究,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先估后算,通过比照练习及反响让学生小结笔算的顺序,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 这个环节主要是借估算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中商的定位问题,因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

27、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解决了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个难题,新旧知识就沟通了。因此采取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通过估算让学生明白9862得商应该是4百多,所以商4要写在百位上,接着引导学生把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上来,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稳固练习,应用提高 首先是笔算的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其次,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第4、5两题,最后是拓展训练,根据不完整的竖式,估计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 这个环节,通过根本的笔算练习,稳固了笔算方法,让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

28、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解题时,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表达了估算的实用性,笔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回忆反思,总结提升。 思考: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思考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笔算中认真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课堂总结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疑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数学经历,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五、练习设计: 练习是稳固新知,开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课的主要练习都是结合上面各知识点的教学中进展。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探索,灵活运用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

29、方法,综合了本课的计算容,深化了对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复式统计表 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36页40页的容。复式统计表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容,这局部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单式统计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这局部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广泛应用,开展统计观念,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根底。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

30、展简单的分析。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开展统计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展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根底,可以帮助学生很好

31、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我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三、说教学流程下面再具体说一下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口算训练【演示课件】1、出示口算题,全班齐练,直接写出得数。订正。评价。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创设情境:出示教材36页主题图,问:你从中能知道什么?预设:有6种活动,问题1:课余时间,你最喜欢哪种活动?问题2:你认为男生、女生最喜欢的会有不同吗?怎样验证你的想法?一收集数据问题1:课余时间,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限说一种。问题2;下边的活动,男

32、生、女生喜欢的会有不同吗?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师:我们先来统计一下,请大家作好记录。准备好了没有?统计好人数后,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种活动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同时组交流一下问题2。二、分析数据交流1: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能验证你刚刚的想法吗?交流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师小结指出:这里的每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展比拟,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统计表出例如题中的复式统计表由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将两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复式统计表三、建构模型1、谈话:请同学

33、们先认真观察这合并的统计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2、在小组探究,自主交流:观察统计表,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生畅谈。学生代表总结展示。3、师生共读复式统计表,明确:1这个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局部,分别表示出表横向、竖向所放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工程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局部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4、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

34、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容:活动工程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工程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小结明确:刚刚的每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刚的统计表不便于比拟不同小组的人数,而这统计表不仅便

35、于比拟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引导:如果把刚刚的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小组学生讨论后揭题。四、解释应用1、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课件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小组交流,展示,评价。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小结明确: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

36、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展观察、比拟和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笔算乘法这一节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奠定根底。这局部容是学生计算方面的转折点。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根底和学生

37、的现实根底,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三、教学目标确实定: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获的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 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列竖式计算多

38、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四、说教法学学法 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那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谈话激趣、回忆交流、讨论归纳、强化练习等教学方法,循循诱导,让学生在比赛、游戏、练习、合作中自主学习,稳固和拓展所学知识。五、说教学程序的设计:根据对教学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以及对教法和学法的思考,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在这个环节中,首先用多媒体播放图书室的图片,

39、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导入例1:学校图书室买了一套故事书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自主探究,列出算式:2412=环节二:操作发现,探究新知在这个环节,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试着算一算,然后教师整理方法:112个24相加2先算2410=240,再算242=48,合起来240+48=2883先算2012=240,再算412=48,合起来240+48=288引导学生发现方法不简便,实用,找更好的方法,导入列竖式回忆计算方法,整理算理:多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用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分别相乘;一般从个位开场,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并起来。环节三

40、:实践应用,稳固新知在这环节,一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问题:小明家订牛奶,一份每天一瓶全月28天,订一份一年要多少元钱?学生列算式,并用竖式计算,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算理二进一步稳固计算过程比一比:2313= 3331= 4312= 1125=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环节四:总结回忆,拓展延伸让学生将本节课学习收获和大家交流分享。学生在回忆本节课知识的同时,感受时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懂得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简析: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41、,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局部。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场,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根底,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根底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

42、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那么。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六、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

43、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外表的知识。板书:物体外表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外表的经历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外表的研究。观察比拟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拟埋下伏笔。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1. 通过物体的外表感知面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1指一指: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有面?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外表,有什么感觉?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外表,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外

44、表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方黑板的外表比课桌的外表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1认一认:封闭图形的面积。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拟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外表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外表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

45、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4.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拟,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2介绍教师自己的方法:用小正形去量它们的面积课件演示用三角形可以吗?用圆形可以吗?用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可以吗?师:引出在测量物体的面积时,必须要用统一的面积标准,就是面积单位。小结:比拟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适宜。我国著名的数

46、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5.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量一量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

47、,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1.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拟适宜?这个题是针对学生已经建立面积单位大小表象的根底上设计的,到达及时稳固知识的目的。第二题:请你当小判官: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分米。 难度有所提升,让学生辨析,使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更深刻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那么四回忆全课,小结延伸: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面积和面

48、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忆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说教材:本节课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第三课时的容。这局部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开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容,不仅有利于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根底。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猜测、验证和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冰雷推出正方形的面

49、积计算公式。2、在体验、感悟中渗透转换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开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能力。3、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并解释运用。4、让学生体会到作为学习探究者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简约美。三、说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四、说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五、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六、说学法: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等学习方法,领会本节节课容。七、说教具、学具: 本节课主要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图片、边长1厘米的正方

50、形等。学具有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八、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单位的选择,为新知识的输入做铺垫,接着,通过谈话导入新课。通过谈话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引入新课长方形面积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观察发现猜测验证,从而得出结论。三实践应用,稳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那么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联系让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稳固。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拓展知识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关

51、长方形面积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对问题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年月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历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本单元正是在此根底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而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然后介绍大月、小月的知识和记忆方法。教材力求表达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课程标

52、准对这局部教学要求的阐述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本节课教学容和学生知识根底及能力水平,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几个大月,有几个小月,记住每个月及全年的天数。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年历卡,感受并记住每月天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兴趣,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大小月的方法。二、学情分析说学生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

53、、月、日方面的感性经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根底。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展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具有一的定的探究能力。三、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说教法学法结合本节课的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激导探放的教学方式,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质疑,采用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到达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抽象概括能力的目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

54、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四、教学准备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科书、年历卡、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卡五、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趣入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最正确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是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利措施。我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出示2011年的年历卡这是一2011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教师刚刚圈出的这个日子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然后借机引出板书与课题。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55、在导入的根底上,我分两个层次来进展教学。第一层:教学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要使学生找出每月天数的规律,学生可以通过对2011年历的观察来找出,并总结加深学生记忆。首先,我会给每一个人发一年历卡,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的问题:(1)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有什么一样吗?(2)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3根据以前学习的分类知识,你能把这些月份按照天数的不同分一分吗?4二月份是多少天?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年月日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

56、年月日。然后做出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11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为下节课学习平年、闰年作好了铺垫。第二层: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在前面学习的根底上,我进一步明确:想和12个月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们有什么巧妙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想出方法来。学生汇报后,我整理几种识记方法,左拳法、歌谣法、单双数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拓宽思路。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抢答,师说月份,生快速判断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是看谁反响快,让一组学生上台,如果是大月男生蹲下;如果是小月,女生蹲下。环节三:巧

57、设练习,稳固新知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紧扣重点,力求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察学生的根底知识,又考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展和能力提高。24时计时法说课二、说教材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容,这局部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有关时、分、秒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24时计时法作为一种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的进展两种计时法的

58、互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根底。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计时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把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进展互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3.情感与态度: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计时法,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展计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说教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开展为立足点,引导

59、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展教学:1.情境教学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四、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1.实践探索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2.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根底上进展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

60、成功体验。五、说教学过程: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结合生活实际,利用了新闻联播的片头画面,引出晚上7时是19时吗?这样的疑问,再请学生举出类似的时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对24时的思考。这样设计创设了学习24时计时法的良好气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24时计时法。二合作探究24时计时法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由直观的操作、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考、想象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1.感受一日里时间的变化,体会24时计时法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

61、,通过时针在转第二圈时又出现一个1时,怎样才能和第一圈里的那个1时区分开呢?这样的疑问,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猜一猜,利用数的顺序迁移,从而判断应是13时,14时等等。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再通过课件演示,教师总结得出像这种用0到24个数字来计时的方法就叫做24时计时法。这个过程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演示过程中随着钟面的变化,同时演示夜色星星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到夜色星星月亮逐渐出现的过程。让整个教学过程充实而有意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2.通过比拟两种计时法,找出异同,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方法1区别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在表示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讨论、比拟中达成共识,得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引导学生投入到富有挑战和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2联系与转换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钟面,小组讨论:钟面外圈的数的含义以及钟面外圈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