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9680939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2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职高专江苏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职高专江苏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职高专江苏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江苏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江苏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方案(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方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专业发展现状1(一)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凸显特色1(二)师资队伍不断加强2(三)校内外实践条件优良 2(四)教学改革成果显著2(五)存在问题及不足4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4三、专业建设目标4四、专业建设的内容及思路5(一)拓展拓宽专业方向5 (二)构建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新模式5(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5(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6(五)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6(六)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制度6五、改革举措7六、保障措施9七、进度安排及预期绩效10八、建设经费预算1249 / 66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推进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根据我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结合特殊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专业发展现状特殊教育专业前身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盲教育、聋教育、弱智教育三个专业组。作为新中国最早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我们在特殊师范教育的专业、学制、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探索。自1982年建校以来,先后承担了由教育部、教育厅组织的中等、高等特师30多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任务,完成了国

3、家、部省级科研课题10多项,国家、省级精品课程5项,填补了国内特殊师范教育领域诸多空白,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凸显特色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特殊教育,培养特殊教师,服务特殊儿童”的;强化以能力为主线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06,2009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较好的体现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要求。目前,我们将三年制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大学专科水平,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博爱精神和现代特殊教育

4、理念,能够主动适应特殊教育发展需要,从事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的,一专多能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三年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实践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说明,该方案符合时代要求,目标与规格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良好。(二)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特殊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副教授以上教师占44.4%;硕士以上学历14人,占专任教师占51.8%。江苏省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

5、(三)校内外实践条件优良结合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的需要,特殊教育专业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近三年来,院逐年加大专业实验室经费的投入,三年来共投资二百多万元,现建有生理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盲文打字室、视觉康复实验室、视障信息技术实验室、生物反馈训练室、特殊儿童诊断评估实验室,许多设备不仅功能全、技术先进,在行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在专业实践教学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在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建有教育实习、见习基地114个,在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建有实训基地20个。 (四)教学改革成果显著三年制专科特殊教育专业是我院升格后率先在全国进行的新尝试,在课程建设方面,并无成熟的经验,尤其是专

6、业课教材方面,几乎为空白。如何围绕课程设置,建设符合应用性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材,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此我们认真贯彻院关于开展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精神,以国家、江苏省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进行规划、编制、修订,编写了符合三年制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讲义、教材等教学文件。三年来,特殊教育专业先后组织专业课教师编写了一套富有特色、内容有所创新的课程教学文件,其中62门专业课教学大纲、30门讲义,7门规划重点教材,已出版5部。2006年以来行为改变技术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省高校精品教材并获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特殊教育概论2008年被评为江

7、苏省精品课程;行为改变技术、特殊教育概论、教育学、视障儿童心理与教育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在教改方面,特殊教育专业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殊教育诊断“临床性”的特点,注重学练并重,鼓励教师更多地采用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双语教学法等。在考核方式上,采用有利于知识灵活应用,有利于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灵活、弹性的考试、考核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如课程案例报告、小论文、说课与教案设计等代替书面考核。对于理论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开卷、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测试;对于手语等实践技能则进行

8、现场演示,多评委打分的测试。 另外,特殊教育专业十分重视多媒体课件教学,推广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院为每一个专业教室配备了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完全满足专业课的教学使用。(五)存在问题及不足近年来,特殊教育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专业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2、学生专业素质特别是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3、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有待深入4、教学投入不够,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5、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特殊教育岗位人才需求和就业为导

9、向,以特殊教育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科研为依托,凝练和发展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三、专业建设目标在秉承“发展特殊教育,培养特殊教师,服务特殊儿童”的办学宗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方向和内涵,深化“一专多能、精一通几”的复合性应用型特教师资培养模式探索,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及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实验室及实验基地建设,提升社会服务功能。通过项目建设将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四、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与思路1、拓展拓宽专业方向不断做强做精现有的专业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切实巩固其优势地位

10、。同时,根据社会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特殊儿童教育对象逐年扩大,教育领域分工逐步细化的背景下,紧盯市场需求,不断拓宽专业方向领域,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2、构建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特殊教育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主要是实践技能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应既具备特殊教育教学的能力,又具备康复训练的技能;既要熟练掌握某一学科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兼顾其他学科的教学;既要精通某一类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又要能胜任其它障碍类别儿童的教育康复。这需要从课程结构的完善、课程内容的优化等方面来进一步探索特教人才师资培养的新模式。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带头人为主导,

11、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注重加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逐步增强专业师资力量的集团优势,加大实践性教师的比例,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团队。重视提高教师的整体学科研究能力,继续认真组织做好各级“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工作,围绕特殊教育学科建设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教研组开展研究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和参与其他各项各级课题的研究。4、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按照“确立目标,突出重点、分级建设,择重支持,滚动进出”的原则,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程为重点,兼顾选修课程,由点到面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

12、的工程,拟结合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有选择有步骤地进行推进。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5、完善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的理念。在扩充、完善现有部分实验室实训基地功能的基础上,按照三类特殊学校康复设备标准配置,建构环境逼真、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训教室,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对接,实训开出率达90%以上;再建立10个关系稳定、基础较好的省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教学见习、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多样化需要。6. 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就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共同

13、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并藉此为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调整创新、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五、改革举措(1)以能力为主线,探索复合性、应用型特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调研、论证,在保持现有专业优势的基础上,适时拓展专业方向;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保持传统特殊教育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革,巩固和完善复合性、应用型的“弹性化模块”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14、紧跟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进一步转化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学科型的课程体系;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通过1-2年建设逐步形成特殊教育专业特有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突出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专业师资队伍的集团优势在传统的视障、听障、智障教育等优势专业方向上,充分保持和发挥现有的师资力量的强势,通过进修培训、学术骨干培养工程、系师徒结对等措施,加强培养尽快形成学术梯队,争取每一方向上都应有2至3名专业带头人;积极配合院开展“双师”型认证活动,通过专业教师下基层实践锻炼机制,力争专业基础课和专

15、业课教师中“双师”教师达到70以上;通过教学科研、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一系列质量工程的推进及开展,逐步打造一支多方向、多学科的专业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专业师资力量团队。(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依托国家、省、校各级各类教学质量工程,加快特教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的建设工作,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训练,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借助数字大学城网络平台,推广网络教学新模式,建立立体化数字资源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加大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推广力度,有计划、

16、有系统地建立相关课程案例资源库;建立健全试题库或试卷库,开展教考分离的试点和推广工作。(4)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实践育人,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补充、完善现有视障教育信息实验室、盲文打字室、听力语训实验室、特殊儿童心理实验室、特殊儿童心理诊断评估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功能;新建1个培智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室、1个聋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室、1个盲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室。以满足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新建1个特殊儿童教育康复训练中心,包括教育康复资源室、观察室等,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和对外培训为一体的产学研联合体;扩建10个左右的学

17、习障碍教育和随班就读实习学校及实践基地。(5) 加强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就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并藉此为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调整创新、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6)利用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坚持“发展特殊教育,培养特殊教师,服务特殊儿童”的专业办学宗旨,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定期开办培训班、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养力度,解

18、决全国特殊教育师资质量不高和数量不足的问题;通过定时定点深入一线特殊学校、康复中心和残疾人家庭等,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康复训练技能支持,增强专业的辅导、咨询、康复等社会服务功能。六、保证措施(1)思想保障。我院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申报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如何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思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问题集思广益,创新性的提出多种意见和建议,这成为我院建设特教专业的有力思想保障和巨大推动力。 (2)政策保障。一是为加大特教专业教学改革力度,我校在政策上对该专业明显倾斜,如赋予更大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自主权;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引进力度;支持实践教学改革,重点保障

19、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 (3)组织保障。为加快特教专业的建设步伐,我们专门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挂帅,专业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共同探讨特教专业的建设问题。同时吸收基层特殊学校、康复机构中具有较高职称和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参与到专业建设中,以确保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4)质量控制。我校有健全的专业建设激励和监控机制。质监部门将跟踪各阶段工作完成情况,每学年至少核对2次,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学校,确保分项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专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予以必要的奖励和惩戒,保证专业建设过程中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七、进度安排及预期绩效(一)进度安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分阶段

20、、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项目建设。2011-2012:开展教学模式改革调研、考察、论证、研讨; 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 推进相关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及讲义建设; 开展案例教学、网络教学、教考分离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 通过培训进修、骨干培养等方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特殊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前期调研工作 特殊儿童教育康复训练中心建设论证及前期调研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2012-201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增进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推进相关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及讲义建设; 开展和加强实践实训课程的建设工作、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论证建设三类特殊学校教师专业技能

21、实训室 继续推进特殊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建设特殊儿童教育康复训练中心 推进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二)预期绩效2012年度预期绩效:(1)构建形成以能力为主线的的复合性应用型特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形成科学合理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3)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突破,再有2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至少有6至8门课建成校级精品课程,有2本以上教材出版;(4)完成案例教学、网络教学、教考分离等教改项目的改革和推广(5)新建5所特殊教育实习基地 2013年度预期绩效:(1)增设一个专业方向:特殊儿童心理或孤独症儿童教育(2)形成一支形成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22、培养2-3名学术带头人。(3)2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有2本以上教材出版.(4)新建立培智、聋、盲三类特殊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室(5)新建立特殊儿童教育康复训练中心(包括教育康复资源室、观察室等)(6)新建5所特殊教育实习基地(7)建立形成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八. 建设经费预算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来源:)(万元)行业企业(来源:)(万元)其他(来源:)(万元)2012年度2013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总计(万元)20096104培智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室(含设备)201010盲校教

23、师专业技能实训室(含设备)15510聋校教师专业技能师实训室(含设备)15510特殊教育专业实习基地1055教育康复教学团队建设351520专业课程、专业教材建设20515教学模式改革调研、考察201010教学模式改革论证研讨、推广15105新专业方向开设论证、研讨1064教育康复资源室、观察室(含设备)15510特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5205附件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工程职业学院二一一年五月目 录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1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1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 1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 2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 3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

24、设 .5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5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13 三、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 23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32 五、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45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

25、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 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 2015 年建立 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 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 立足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

26、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一)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二)社会需求原则专业发展要根据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

27、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三)校企合作原则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四)创新发展原则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加强5个特色专业建设,突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和室内设计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到 2015 年底,完成下列具体目标:

28、结合河北省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建成 68个院级特色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 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 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610个。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中的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0门左右。每个特色专业建立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每个特色专业建成 12 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配备功能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及软件。加

29、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每个特色专业必须有 35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教材,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一)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院长、分管教学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

30、工程。(二)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根据各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添置、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三)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四

31、)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根据河北经济发展形势及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精神,在充分研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一)专业建设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正向纵深推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造业将成为我国

32、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高科技标志和发展趋势,为高等工程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 河北省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研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企业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为核心加快了现代化制造业改造的步伐,制造业将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数控技术、电器控制、CAD/CAM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数控技术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

33、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一流专业,为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确立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主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1加强与其他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其办学特点和人才特色。2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

34、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3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技术、电工技术、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理论教学体系

35、的构建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以机械为主,机电综合。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着眼未来,跟随学科最新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渗透工程问题,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坚持5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线。其中,以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为主线。(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夯实

36、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整合、改造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主干学科,要组织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工程创新设计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2)大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内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突出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打破传统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进行内容整合,推行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优化。(3)采取减少、限制课内学时,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创造条件。(4)加强与突出

37、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所有的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强调工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等工程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如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多组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制作、设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突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三段式工程训练模式(第一阶段:基础理论与训练,规范解构实践,侧重学生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基本技能与强化,反思重构实践,侧重学生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技能应用与扩展,探索创新实践,侧重学生个性

38、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技术、CAD/CAM技术的知识和能力。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建立系列课程或课群起点上的具有一定柔性、实验实习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训环节,建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进行组织,一是基本技能模块(3个

39、):分别为工程制图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外语应用模块;二是专业工作能力模块(3个):分别为机械设计模块、电气基本技能模块、机电设备控制模块;三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模块(7个):分别为数控技术模块、CAD/CAM模块、先进制造技术模块、计算机控制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测试技术模块、机电产品创新模块。(2)实验教学方法上采用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3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高职专业人才,建设具有良好条件、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

40、上以先进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旨,实现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逐步建成在机电产品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CAD/CAM等方面具有行业科技先进水平,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训环境,满足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需要,形成在制造技术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1)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上,一方面在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和自主开发实验仪器设备,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深入调查论证,新建具

41、有技术先进性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初步建成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基地,使学生通过在工程环境中的实践训练,把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的观察和判断、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造的整个过程中。(2)探索工程实训的新模式,逐步由单一实训型向生产实训型过渡,建设成为既面向学生又面向社会的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训练中心,力争实现从校内实训基地到对外承揽业务的转变,从而实现和市场接轨,以产业带动专业。同时根据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社会要求,争取成为我省的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和技术等级证书考核中心。(3)在建设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寻求企业支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

42、地,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拟定进程如下:基地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实训室调研确定建设规划与建设方案完成5个实训室及其配套的软件建设完成3个实验室及其配套的软件建设进一步开发试验项目校内基地调研改善基础实习设施,增加实习内容建成数控加工中心和机加工实习基地实现机加工中心的产学结合拓展业务范围,产学结合进一步深化校外基地调研完成12个基地建设完成23个基地建设,实现订单培养完成3-5个基地建设,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完成3-5个基地建设,扩大订单培养规模(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德才兼备、培养骨干、优化结构

43、、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积极作好专业学术带头人及专业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由知识传授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大力增强科研立项数量和水平,立足纵向课题,加强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参与意识;使教师既注重学历水平提高,又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既立足于课堂教学需要,又着眼于科技开发需求,同时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1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中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2加

44、强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课程带头人。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工作。4通过各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给新分配来校教师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五年的培养目标,指定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编写专业教材,承担科研工作,并安排到实验室、企业等单位和技术短期培训班进行实践锻炼,拟定进程如下:年份项目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高职比例1%3%510研究生比例20%30%60%7080研究生

45、引进数量1人4人3人2人3人技术培训2人次3人次3人次3人次(四)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按照“紧跟现代工程科技,加快教材内容更新,重点编写特色教材,反映工程特点,形成系列应用型教材”的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确保教材建设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全部采用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和行业推荐教材,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一套能够反映应用型特色和课程整合的特色教材,把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拟定进程如下:教材类型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公开出版教材1222校内自编教材3555(五)精品课建设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

46、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任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五年内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经理、专业核心课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院级精品课达到3-5门,力争完成2-3门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并逐渐辐射到其他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一)社会和行业背景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社会

47、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如网络规划、网络实施及维护、网站建设、网站管理与运营、网络编程、网络硬件维修及软件维护、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等人才,成为社会招聘的热点。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均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信息产业“物联网”、“三网合一”等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网络人才将供不应求。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党政机关、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局域网整体应用系统建设将进入高增长期,年均增长将超过34%,而目前

48、我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不具备系统的专业技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传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站应用及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新型网络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二)专业建设基础1师资力量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3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名,副

49、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3%,双师型教师共10人,占专职教师的67%,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7%。2教学条件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4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2 个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弱电工程实训室和网络互连实训室。其中弱电工程实训室主要功能包括:双绞线的认识,做水晶头、打模块、绑定配线架及网络测试;综合布线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布线标准及管线搭配;光纤的认识及光缆的测试;光纤的敷设、融接及对光纤连通性和衰减/损耗等的测试。网络互连实训室内有交换机、路由器,锐捷网

50、络设备交换机柜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能模拟企业建立园区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实验,能够满足目前的专业班级规模(50人),分组进行实验;各组内能独立并行开展实验,以使所有上课学生能够充分地动手操作,各组可以协同实验组设备进行实验,每台设备支持多人访问,实现“一人操作,多人观摩”的功能。此外,本专业已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IT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了人才、技术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学院领导重视和系部努力下,成立了青为网络公司,该公司负责校内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各IT实训室电脑故障的处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处理等业务。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

51、体的建立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拥有本专业相关图书 2万余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一)人才培养目标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及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

52、主要面向网络构建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和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2.人才培养素质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三方面内容。(1)知识结构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数据库的操作及网络编程语言的应用;掌握网页设计、美化及布局的技术;系统了解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的基本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2)能力结构要求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企业网站的设计、开发及制作能力;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能力;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和

53、管理的基本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创新与竞争素质,善于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团队协作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做出具体分析,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制订培养目标。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采取措施,体现先进性、

54、科学性,与第二课堂、导师制、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就必须在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

55、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今后,在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下,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并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在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中高级职称比例67%,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打造成一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56、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使更多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在教学上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推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提高实训室开放率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制定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水平的

57、措施。(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1教学督导检查考核制度加大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的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同时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组织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开设相关专业。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

58、视并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估工作。(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1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把“工”和“学”实际的联系起来。 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培养目标。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 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

59、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缩短。 7联系社会资源,以承接工程或工程外包的形式把实际项目带入教学课堂,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项目中去。8成立实体服务单位,由专业组长牵头,带领学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务。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计划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每年引进 2-3名高水平(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知名企业认证资格)人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青年教师,每年送出不少于30%的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培训;邀请校外专业专家和兄弟院校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召开教学研讨

60、会等。(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建立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至少申请包括网络设备在内的两门院级精品课;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与社会需求统一的技能考核体系;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健全题库建设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包含图片、PPT、视频等。(三)教材建设与改革选择国家级重点教材及优秀获奖教材;编写并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备、服务器架设与管理、建站实务四门专业核心教材。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整理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技能库、试题库、优秀教材与参考书等。(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设移动通信实训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务实训室。与大唐电信、

61、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结合,让实训条件更贴近社会需求。与河北网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更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每个班级学生百分之百参加校外实训。(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学生必须满足所有课程合格、英语达标、计算机等级达标并获得一个以上专业要求的IT职业资格证书等4项硬指标,才能按期毕业。(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专业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齐备,期末将教学文件按时归档。课堂教学严格按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执行,课前认真备课,把握重点、难点、课堂概念讲授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课后加强辅导和作业批改。进一步加强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对任课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与督导,并结合院系、教务处提供的评价结果,对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