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下《分离混合物》word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9649232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下《分离混合物》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下《分离混合物》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下《分离混合物》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下《分离混合物》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下《分离混合物》word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下分离混合物word教案温州市城南小学 王苏嫦一、教学内容: 分离混合物选自由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三(下)教材混合单元。二、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各种工具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至少3种以上分离混合物的操作方法并能利用其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分离混合物的探究欲与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问题(质疑)意识,逐步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设计说明:学生很喜欢做“科学”,上科学课的兴致也很高,但往往是生活与所学的“科学”脱

2、节,也就是说没有很好的让科学为生活服务,也没有真正的理解科学源于生活。笔者希望通过这堂课,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学生。)三、设计理念:国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游戏活动中随处可见混合物,却忽视了它们,更说不上研究它们了。笔者认为本课教材给我们传达的思想就是带领学生走进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观察、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让学生亲历分离混合物这样一个应用的过程来认识生活中分离混合物的现象。在本教学案例中笔者大力鼓励学生们认真细致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案例的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材料,

3、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去做,去讲述他们做的东西,并同其他同学做的进行比较。利用材料通过科学探究和实际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几种简单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对混合的理解更进一步内化,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学习科学是为了改善生活的目的。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的材料:自制筛子、米筛(竹、塑料)、漏勺(大、小) 、碗(金属、塑料)等小组材料:纸一张 、牙签一枚、纱布一条 、磁铁一块教师准备: CAI课件、实验报告单 、小组课后作业、两种混合物、水等五、教学过程设计:(一)CAI课件创设情景导入 1、面店里,阿姨煮汤圆,用漏勺将汤圆从锅中捞出;建筑工地上,工人用筛子分离出沙中的小石块;农

4、场里,农民正在利用竹制簸箕分离秕谷。 2、厨房里,粗心的妈妈一不小心将米和米粉混在了一起;木工店里,地上撒满了木屑和铁钉。请学生想办法帮助分离混合物。同时出示混合物:米+米粉、木屑+铁钉。(二)探究过程1、 认识、熟悉各种实验材料请“材料”的小主人逐一用最简单的话给大家介绍一下。 出示小组材料:纸、牙签、纱布、小磁铁。问:它们对分离活动有什么用?(设计说明: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基础,为以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做好准备。让学生再多备几样生活常见的物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如:纸的运用就很多样化。可以折成漏斗型进行分离,还可以用牙签在纸上戳洞再进行分离等。) 2、 探究活动准备-CAI课件

5、出示实验要求: 讨论决定:分离哪一种混合物、使用哪些材料; 细读实验报告单; 材料要轮流使用; 注意卫生、安全; 时间( 分)到,马上坐好; 合理支配时间,勿忘做记录。(设计说明:开放性课堂上的时间控制是很难的,教师必须要控制好,这样才有利于探究的继续进行。但同时又不该让学生觉得探究的时间是老师限制的。所以我喜欢说:同学们,我们用 分种来完成,我们来试试好么?然后在学生活动时加强观察,适当伸缩时间的比例。)师: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吗?(设计说明:学生有时候比我们还要细心,想的更多,而且提的建议更容易让同伴认可,达到双赢。)3、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4、 汇报 小组共同汇报活动过程、方法及

6、记录情况,说出与他人不同的方法并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三)小结师:这节课你开心吗?(设计说明:让平常的严肃的课堂小结,化为谈谈你上这节课时的心情。教师再追问:为什么啊?既可以起到课堂小结的作用,又使课堂气氛变得相当轻松。教师做到了“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知道了孩子们在学科学中的喜、怒、哀、乐,从而努力让每位孩子都在科学学习中变得更快乐。) (四)小组作业设计(打印好交于课代表分发)1、 各组长向课代表领取另一混合物,使实验报告单完整。2、 一起做:书P7有关绿墨水颜色变化的科学小魔术。3、 一同读:知识(参考教师用书P13或上网:大眼睛科技教育网、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等。)4、 下节课要

7、准备的材料-1杯花坛中的土壤、1张纸、1个放大镜、1个自制筛子、1小塑料瓶水。(设计说明:铃声不是探究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探究的开始。)六、教学实录:1、学生精彩的“材料”介绍师:上节课王老师说,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用品与我们做的筛子一样,都有一个个的洞洞,回家后你们都去找了么? 生:(齐)找了!师:太棒了!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看看它们对我们即将进行的分离活动有没有帮助?师:这是什么?生:米筛。(好几个学生一起说)师:陈童心,你在哪儿找到它的?生:我家厨房。师:你们家平时用它来作什么?生:晒酱油肉的。(好多学生都笑了起来)师:不错。那米筛上的洞有什么用,谁知道?生:可以让酱油肉上的多余酱油滴

8、下来。(又是那个孩子,一些学生又笑了) 师:这个又是什么?生:漏勺。(一位学生马上站了起来)师:你的?你给介绍、介绍。生:我在学校厨房看到的,我看到它也有洞,厨师叔叔正用它给我们捞米面吃。师:你好厉害。连学校的东西也不放过。(同学们再次笑了,气氛轻松)师:这个碗是谁的?生:我的。是我妈给我的,我妈说了,洗完菜、筷子都可以放上去,水就会漏下来。我看了,它是钢丝编的,有小小的洞。师:你说的真好。说明你对生活细节观察的很细致。师:还有什么?生:我带了吃火锅用的汤勺,我有塑料的米筛,我也带了漏碗(学生兴致勃勃地介绍着)师:哦!好多啊!是不是每位同学带的材料在我们这节课都能派上用场?请同学们组内商量商量

9、再做选择。(片段分析:学生准备得相当认真、充分,介绍中折射出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及原有的知识。最后老师的话是为了启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先想清楚再做。避免盲目性的操作,体现科学教学的科学性。同时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哪些合用,哪些不合用。点到为止,让孩子们自己做,体现了“先扶后放”的教学原则。)2、 实验中“材料”选择上的“插曲” 学生搜集的所有材料都编上了学生名字并放在我准备的箱子里,探究活动开始前由组内讨论好需要哪些材料然后由当日的组长到箱子里拿。之后出现:大部分小组组长在选择材料前,先考虑需要什么,按照讨论结果选择材料。一小部分小组组长不顾讨论结果,多拿多好。一个小组组长专选自己带的材料。结果

10、: 第一种学生最多,由于后两者的行为,很可能用完一个材料实验后第二个材料接不上,缺材料;第二种学生拿的材料太多,一时又用不上,造成资源浪费;第三种人数虽少,却会导致实验结果单一性,失去了材料公用的意义。措施: 我及时表扬了先思考再拿材料的绝大部分学生,并指着实验要求中的具体条项,引导说:“材料是不是拿得越多越好?是不是只有自己的材料最有利于实验的进行?还是要选择有用的材料,与同学交换使用其他材料更好呢?”同样又是一次点到为止,没有要求学生回答,更没有批评后两种同学。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很快得就进入了正轨。(片段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分析其原因是:平时学生们的公用材料使用仅限于组内,而这次是第一次展开

11、到全班公用,学生难免有些“不舍”与“好胜”,有些以为别的同学会不爱惜自己的东西,还有的甚至认为拿的越多才越好,对组里研究活动的帮助才越大。我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虽然花去了一些时间,看似可惜,实际上我觉得值得。我认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必然性,学生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当用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段时间后,我想再也不会出现后两种情况了,更用不着老师或实验要求的提示了。) 3、 汇报中教师的“提问”师:你们这组用了几种方法,都是怎么做的?生:我们这组有5种方法(提问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有助学生汇报时条理更清晰。)生:我用磁铁可以把铁钉吸走,剩下的就是木屑了。师:你这个知识是从哪儿学到的?生:我是从书

12、上看来的。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像铁一样的金属。 (提问说明:遇到新的知识,介绍学习方法和途径。其他同学可以从中学到方法,达到资源共享。)师:刚才活动中,有遇到困难吗?(提问说明:在同学中产生并经引导直接由学生或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师:刚才汇报的小组和你们做的一样同学请举手。师:听懂了他们汇报内容的同学请举手。(提问说明:反馈“倾听”表现,增强信心,享受成功感。)师:关于他们的汇报,其他组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提问说明:培养问题意识,善思思维。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中指出应培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我认为这种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倾听的意识。我给学生质疑其他同学看法的

13、“胆”,只要你有合理的理由,而且这种做法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师:还有没有其他小组是利用其他材料做的?(提问说明: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课标中指出“培养孩子在科学学习活动中具有坚持性”。即平时所说的毅力,持久力。许多学生是找到1、2种解决方法,就会停止探究活动了,这类的学生就是缺乏坚持性。我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鼓励那些爱钻研的学生,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给他们掌声与表扬,从而带动更多学生持续性的学习。)师:这些分离工具看上去都有可以分离的洞儿,但为什么有些工具可以分离,有些不可以。有些工具作这个实验可以,做另一个实验就不行呢?(提问说明: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素养,将操作方法内化

14、并在材料的选择上对学生产生科学思想上的转变。)七、我的思考: 课前学生充分的材料准备,放满了我为学生准备的3个大纸箱,为课中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时间经记录约为14分钟,交流汇报约为13分钟,加起来学生占了近30分钟的绝大部分时间,从时间角度来说,学生占有的时间大大多于了教师占有的时间,课堂上体现出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高涨,学得积极主动。课堂上没有灌输,只有幽默的语言,轻松的气氛,热烈的讨论,学生在做中探究、体验科学。通过对这堂课的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丰富、加深了我对本次课改的理解,也提高了我对钻研教材的信心与决心,当然我也思考了许多问题。 1、关于“材料”准备 许多

15、像我一样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都曾为上科学课的材料准备头痛不已,经过一个学期的“折磨”,我实行了“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大部分)”,效果很不错。我将探究活动所需材料的准备直接落实到了学生的作业中,在每一课时即将结束时,将打印好的“材料准备”印与作业纸上,由每一组的组长负责分工准备。这样一来,不仅使实验材料有了多样性,更具有了可比性,更能显出实验方法、结果的多样性、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科学实践中的亲自动手做之前又多了一个亲自收集过程,全过程体会科学学习。探究的主人翁始终是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还能提早激发兴奋,锻炼一定的社交能力。如:本课中,我

16、的学生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得到了作业的讯息,收集生活中与书P3一次性纸杯做的筛子有共同特征的生活用品越多越好,学生收集了3大箱的生活用品。有向乡下奶奶借的米筛,向学校厨房里的叔叔借的细钢丝编的漏勺,家里拿来的漏碗,还有药店买的纱布,自己做的纸筛子等等,多得不胜枚举。从中,学生更是体会到了材料收集的艰辛,从而更珍惜每一件实验器材了,这远比教师生硬的“爱护器材”教育效果来得好得多。孩子们很能干,多让他们想办法,做起来吧!2 、关于“常规”教育开放性的科学课,常规教育还要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学生需要探究,同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科学习惯、科学修养,我想这就是我要说的常规。没有良好的常规,课堂就如“菜市场”

17、、“断线的风筝”,一发不可收拾。所以笔者认为科学课上常规教育不容忽视!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竞赛表格的创立。实行节节赛、周周赛、月月赛,将学生的常规与竞赛连在一起,刺激学生找材料及课后继续探究。 让学生设计、绘制各种组名,充满童趣、彰显个性,更重要的是便于课堂管理与倾听习惯的养成。 实验前出示注意事项,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后来的实验犹如散文,形散神不散,个中有序。 明确组内分工,各角色轮流充当。每个学生都有做组长(管理、分配工作),材料员(整理材料),记录员(文字记录),汇报员(表达汇报)的经验,做到民主、平等。 落实的科学常规教育为学生真正的科学探究提供了更充分的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18、。3、 关于“课后探究” 铃声响,下课了,探究也结束了?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现实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后是很乐意继续探究的,可是缺少时间、动力、所需的材料、动力、指导等。在本课中,我试图以课后作业来帮助继续“探究”。 给材料:将材料留给课代表,使报告单完整。 给学习途径:一同读知识或上网,丰富知识。 给再动手机会:做书P7的小实验,体验“混合物”的神秘。 给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机会:“我还可以利用学到的分离方法来分离生活中的其他混合物”。 让学生利用可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

19、达到利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目的。 给学习的动力及指导:只要是完成作业的小组,即可获得作业A。只要是一次动脑的提问,孩子们就会得到一系列的奖励。八、附表格: 实验报告单 竞赛表格附表1: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研究课题:分离混合物 组名:_ 记录时间_年_月_日混合物分离方法大米和面粉在活动中,我们遇到困难了_我们还有一些新发现_我们还有别的分离方法_混合物分离方法木屑和铁钉在活动中,我们遇到困难了_我们还有一些新发现_我们还有别的分离方法_*我们还能利用这些分离方法分离别的混合物附表2:竞赛表格 周周赛月月评组号组名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月评成绩一二一二一二一二12312312312312312

20、3123123123123一、 材料准备:以材料准备的数量给分。全部准备好打A,依次类推。 二、 学会倾听:会倾听,能听懂他人的意见,并加以补充或反驳。课上有认真听的可打A。 三、 小组合作:组内民主、公平,分工合理,不歧视他人,乐于帮助他人的小组可打A。(设计说明:竞赛表的产生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使组内气氛更融洽,而组与组之间又多了份竞争。) 温州市府学巷小学王苏嫦 xx年下半年 (注:本文获区级案例评比三等奖、市案例评比二等奖) 附送:2021-2022年教科版科学三下可爱的蚕宝宝word教案一、 教学目标1、 能将自己对蚕的观

21、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2、 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3、 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4、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三、 材料准备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交流各自饲养过程中的观察发现 学生观察记录 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 蚕、桑叶谈话:我们的蚕宝宝出生已经有两个星期了,说说这两

22、个星期中,你们是怎样照顾它们的?教师对学生辛勤的饲养工作进行肯定,同时设问:在这两个星期中,你以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教师抓住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内容进行着重讨论?1、 两个星期中,你的蚕宝宝长大了多少。 出示学生或教师准备的“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 适时切入蚁蚕的体色特点,设问:蚕两周中,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提供两周来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在几天左右拍摄的。2、 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谈一谈自己在蚕宝宝出生后的两周中都作了哪些事情?学生查阅自己的观察记录,向同学交流自己两周来的观察发现。学生交流。阅读统计图,说说蚕的体长变化情况。学生说说自

23、己的观察认识。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时间允许,让学生给蚕喂一喂桑叶,尝试计算一下。引出教学活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不知不觉的两周中,自己付出了了不起的爱心,还对两周的饲养活动做一个小结。 随机抓住学生的交流情况深入探讨蚕的生长发育情况。 进一步回忆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暗示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观察的东西很多。幻灯或小黑板 3、蚕的蜕皮过程。抓住学生的交流,设问:(1)、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2)、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3)、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4)、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5)、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6)、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 出示一段蚕蜕皮的

24、录像。(依据各自学生的交流情况而定) 小组依次讨论问题,并交流各自观点。 学生观看。 对蚕比较独特的生长发育形式有初步的印象。 弥补自发观察的不足。观察蚕宝宝的身体蚕、放大镜 谈话:各组细心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发现得多。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提出一些学生忽视的方面进行再次观察。让学生给自己的蚕宝宝画一张像。 学生观察。 让一些小组将蚕放在展示仪下交流自己小组的发现,对重要的或独特的发现说说是怎样观察的。 学生动手画一画。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方法观察。 通过画对蚕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小结与延伸设问:你认为我们的蚕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根据? 谈话:时刻注意留心自

25、己有蚕宝宝,有什么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及时与同学交流,看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细心。 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选择在蚕上山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其他动物宝宝是什么模样一些动物的图片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动物?设问:图中哪一种动物与蚕宝宝最相近,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学生比一经这些动物母子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点。 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比一比,说一说。 初步感知昆虫的具有“变态”特征。吐丝前的蚕宝宝快要结茧的蚕宝宝 设问: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 再设问: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

26、“蝴蝶”一样的动物呢? 出示一些蚕,设问:这些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 谈话:每对就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吗? 视情况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讨论:(1)、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2)、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情况。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蚕会结茧。 学生观察手中的蚕,细心的学生可能会从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也有可能学生的个别蚕已经开始结茧了。 学生提一提,师生共同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测。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 录像播放一段蚕农为蚕宝宝上山结茧作准备的录像。学生课外为自己的蚕宝宝结茧做些准备。 学生观看。布置后继观察与研究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蚕是怎样结茧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