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9594362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市场机制运行的途径,其中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也就是说,在既定的社会资源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着眼于社会整体的经济运行情况。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的变动,失业率的变动,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其追求的使整体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实证分析与规*分析:实证分析是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规*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做为出发

2、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实证分析与规*分析的区别:1、规*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是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2、解决的问题不同:规*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研究经济变量规律及其相互间内在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3、规*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收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3、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经济学的研究成为必要。理性人:是指经济主体存在一种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的利己主义倾向。具体而言是指他们在既定的成本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是在既定利益下追求成本最小化。经济人是理性的,是经济生活中个体的抽象。其基本内容是:1、理性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者。2、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个人及其其他经济主体都是理性人。3、由于每一经济主体的自利性,经济主体首先会作出最大努力改善自身的处境,客观上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 由于边际成本递增,所以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商品价格越高,厂商愿意供给越多。由于边际效

4、用递减,所以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商品价格越低,人们愿意购买越多。市场出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意味着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上*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不存在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过剩现象,也不存在商品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短缺现象。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对应的价格为均衡价格,该交点对应的商品数量为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是使得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价格。均衡是经济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

5、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能使价格得以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这里的自由市场是指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价格由供需双方力量相互作用能够自动达到使市场出清的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下,既没有过剩供给,也没有过剩需求。引起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需求曲线是在价格变动而其他因素不变的假设下画出的,而那些在以前保持不变因素的变化会使需求曲线移动: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收入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引起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1、生

6、产的成本2、生产的技术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分析的方法上讲: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球的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成为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称为比较静态分析。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动态分析。从研究均衡状态的角度来说:静态分析是在考察既定的条件下*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

7、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好变化过程中所起得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弹性: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相应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可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其弧弹性的公式为: 其点弹性的公

8、式为: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如图所示:富有弹性: ,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缺乏弹性: ,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单位弹性: ,表示需求量变动和价格的变动率刚好相等;完全弹性: ,相对于无穷小的价格变化率,需求量的变化率是无穷大的;完全无弹性: ,表示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的变化量总是为零。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1、对于 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因为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

9、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2、对于 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因为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3、对于 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因为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使相等的,使得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

10、、商品的可替代性。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大;相反,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窄,需求弹性就越小。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非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越大。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

11、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表示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供给的价格弹性为正值。公式: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替代品与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存在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一中欲望,则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1、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

12、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2、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3、若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字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正常品: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劣等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商品。正常品又可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正常品中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的为奢侈品,富有弹性;小于1的为必需品,缺乏弹性。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率: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

13、小,反之,则越大。最高限价:政府出于稳定经济,保障消费者基本生活需要等目的所规定的*种商品的最高价格。最高限价一般小于均衡价格,使商品需求大于供给,产生过度需求,这带来两方面不良后果:一方面损害了生产者积极性,价格太低使生产者不愿意增加产量缓解过度需求;另一方面,需求大于供给,部分人买不到商品,这会滋生黑市交易和腐败。如图所示,如果没有价格控制,市场在均衡价格P0和均衡数量Q0处出清。如果价格被控制在不得高于P ,则供给降至Q ,需求升至Q ,这样就会出现短缺。支持价格:政府出于扶持*个行业的目的所规定的*种商品的最低价格,由于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价格,产生过度供给,此时,要么政府规定*厂商的

14、生产限额,要么收购社会上过多产品才能消除供给与需求的差额。如图所示,如果没有价格控制,市场在均衡价格P0和均衡数量Q0处出清。如果政府实现最低限价P 大于均衡价格P ,且在最低限价P 水平,市场供给量O 大于市场需求量O ,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关于农场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农场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同方向的变化。如图所示,农场品的需求曲线D使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移至S ,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的由原先的P

15、1下降到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场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 和 的面积之差。类似的,在歉收年份,同样由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农产品均衡数量减少的幅度将小于由它所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最后使农民的总收入量增加。于是要对农产品进行支持价格政策。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得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也就是消费最后一单位商品和劳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呈现出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

16、下,随着消费者对*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就是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基数效应者那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1、 2、 ,这个式子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者那里,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

17、的均衡。任何一个理性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或者说,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P1/P2)。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在不同的消费数量下,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同的。当数量较小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较高,因此,在低于市场价格限定的消费数量下,消费者每消费单位商品就得到一定的

18、剩余。如图所示,消费者剩余表示为需求曲线和市场价格线之间的面积。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1、偏好的完全性。指消费者总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2、偏好的可传递性。可传递性指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B、C,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对B的偏好大于对C的偏好,则在A,C中,消费者必定偏好A。3、偏好的非饱和性。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即多比少好”。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1

19、、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即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2、在同一坐标平面内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如图所示,若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无差异曲线I1上a、b两点的效用水平相等,无差异曲线上a、c两点的效用水平相等,但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必定有b和c两点的效用水平相等,但是明显c组合中的数量比b多,于是根据非饱和性,c点的效用水平大于b点,矛盾。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其原因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替代率(MRS):

20、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MRS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联系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这是因为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无差

21、异曲线凸向原点。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在完全替代的情况下,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使一个常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如图所示。如果两商品是完全替代关系,则相应的效用函数的通常形式为:U(*1,*2)=a*1+a*2.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在完全互补的情况下,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如图所示。如果两商品是完全互补的关系,其效用函数的通常形式是:U(*1,*2)=mina*1,b*2。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

22、种组合。假定以I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以P1和P2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1和*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则相应的预算等式为: 。如图所示。预算线的变动:四种情况:1、两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变化。相应的预算线发生平移,如图所示。2、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相应的预算线也会发生平移,如图所示。3、消费者的收入不变,商品1的价格发生变化,商品2的价格不变,这时预算线由AB移到A B 。4、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预算线不发生变化。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

23、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所示,连接均衡点E1,E2,E3的轨迹得到价格-消费曲线。个人需求曲线:把单一消费者将会购买的商品数量和该商品的价格联系起来。它有两个重要特征:1、当沿着曲线移动时,可获得的效用水平会发生变化。产品价格越低,效用水平越高。2、在曲线的每一个点上,消费者通过满足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这一条件来使效用最大化。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所示,连接E1,E2,E3的轨迹得到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商品的需求量。如图所示,

24、恩格尔曲线将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收入联系在一起。在(a)图中,商品*是一种正常商品,恩格尔曲线向上倾斜。然而,在图(b)中,对收入在I1以下的人来说,商品*是一种正常商品,而收入在I1以上的人来说,它则是一种劣质商品。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应必定与价格成反

25、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商品1的数量,纵轴代表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为正常物品。在商品价格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a点,a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a点所对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O*1 。假定商品1的价格P1下降使预算线的位置由AB移至AB 。新的预算线由于另一条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b点,b点所对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O*1 。* * 便是商品1的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其中* * 是替代效应,* * 是收入效应。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为正。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区别在于:正常商品的需求量

26、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即正常商品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即低档商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低档商品(劣质商品):对于低档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如图所示,图中的哼着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低档商品。商品1的价格变化前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P1下

27、降以后的消费者的均衡点为b点,因此,价格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 * ,这便是总效应。通过作于预算线AB 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将总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其中* * 是替代效应,* * 是收入效应。其中收入效应为负值,但收入效应* * 小于替代效应* * 。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 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说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如

28、图所示,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为吉芬商品。商品1的价格变化前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P1下降以后的消费者的均衡点为b点,因此,价格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 * ,这便是总效应。通过作于预算线AB 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将总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其中* * 是替代效应,* * 是收入效应。其中替代效应* * 为正值,收入效应* * 为负值,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网络外部性:就*些商品而言,一个人的需求也取决于其他人的需求。特别是,一个人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受其他人已经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影响。网络外部性

29、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如果一名典型的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则就存在这正网络外部性(如攀比效应),反之,就存在着负网络外部性(如虚荣效应)。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风险:在消费者知道自己*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期望效用: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要先求出各种结果的效用,然后再乘以各自发生的概率,即效用的期望值。期望值的效用:指在无风险的情况

30、下,变量取值等于期望值时的效用,即UE(*)。风险规避者:对于给定的确定性收入和具有同一期望值得风险收入,更偏好确定性收入。即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小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规避者。如图所示,他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凹性的,其曲线斜率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平坦。风险爱好者:即使风险性收入的期望值小于确定性收入,即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大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爱好者,如图所示,他的效用函数是严格凸性的,其曲线斜率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陡峭。风险中立者:具有同一期望的不确定性收入与确定性收入是无差异的。当一个消费者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值效用时,他是风险中立者。如图所示,他的效用函数是一条穿过原点

31、的直线。风险溢价:是指风险规避者为了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付出风险溢价之后,无论什么不确定性,风险溢价的支付者都能得到确定的结果。如图所示,风险溢价CF表示一个人获得相同效用水平而选择风险性与确定性工作之间的收入的差额部分。在何种情况下会为不确定性付信息费?:当存在不确定性时,人们是基于有限的信息进行决策的,这样有可能造成决策失误而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能拥有更多的信息,则以帝国能更好的决策,风险也会因此而减少。因为信息是有价值的商品,必须进行支付才能享有他,所以当在更多信息下进行选择的预期效用(包含信息成本),比在没有信息情况下进行选择的预期效用更高时,人们就会对信息付费。降低风险的途

32、径:1、多样化选择。多样化指消费者在计划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项带有风险的经济活动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行动,以降低风险。2、保险:风险规避者愿意为规避风险放弃一部分收入,如果保险的价格正好等于期望损失,风险规避者将会购买足够的保险,以使他们从任何可能的损失中得到全额的补偿。3、获得更多的信息。当存在不确定性时消费者是基于有限的信息进行决策的。如果他们能拥有更多的信息,那一定能进行更好的预计,风险也因而降低。(完全信息的价格:信息完全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与信息部完全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的差额)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

33、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一旦生产技术发生变化,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通常形式为:Q=aL+bK。如图。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通常形式为:Q=min(L/u,K/v)。如图。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 K 。当 时,为规模报酬递增;当 时,则为规模报酬不变;当 时,则为规模报酬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

34、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原因是: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后,随着可

35、变比例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注意: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2、以其他要素投入量事先给定并保持不变为前提。3、在可变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表现出来。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1、边际产量和总产量。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2、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是总产量和劳动投入量的比值。在图中,是连接原点和总产量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射线的斜率。图中,连接OB的射线是所有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中斜率最大的,

36、所以B点对应的劳动投入量使得劳动的平均产量最大,平均产量的最高点在B1点。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边际产量就会把平均产量向上拉;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边际产量机会把平均产量向下拉。但是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产量曲线的变动速度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变动速度,因为边际产量的变动比平均产量的变动要敏感一些。当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对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所以当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曲线必定达到最大值。如图所示。等产量

37、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等产量曲线的特点:1、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类似,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2、同一平面内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2、等产量线凸向原点。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要素,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例如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MRTS = 。式中 K和 L分别为资本投入变化量和劳动投入变化量。等产量曲线上*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

38、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推导过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其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个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异同: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两者相同点在

39、:1、都是在维持一个量不变的前提下以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例。2、两者描述的替代率都是具有递减的规律。3、前提条件类似,维持一个量不变。4、两者的值都是曲线的斜率值。两者不同点主要表现在:1、两者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及目的不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基于消费者理论。所研究的对象是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和消费者的效用问题,依据无差异曲线,目的是为了分析消费者均衡,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使基于生产者理论,所研究对象是要素投入数量与生产数量问题,依据等产量曲线,目的是为了分析生产者均衡。2、两者递减原因不同。边际替代率递减是因为随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从而为了多获

40、得一单位商品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减少。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个投入要素之间有适当比例,随着一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减,而另一种被替代的要素不断减少,其边际产量会递增,所以维持产出不变的要素之间替代是有限的。比较说明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相同:两理论都假设行为者为理性经济人,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消费者行为理论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研究均衡,生产者理论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先研究生产者均衡。不同:前者分析消费的需求,后者分析生产的供给。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得两种生产要素的

41、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既定的资本的价格为r,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则成本方程为:C=wL+rK。如图所示,横轴上的点C/w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店C/r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线: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组合。边际报酬与规模报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

42、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原因是: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在开始时,由于不变要素投入量给定,而可变要素投入量为零,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后,随着可变比例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注意: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3、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2、以其他要素投入量事先给定并保持不变为前提。3、在可变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表现出来。规模报酬: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量变动的情况。规模报酬是个长期的概念。规模报酬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是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要素增加的比例时称为规模报酬递增,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

44、高,如图所示,当产量翻倍时,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数量并不用增加一倍。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不变,如图所示,要素投入按比例同时增加几倍,产量也跟着增加几倍。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各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如图所示,为了使产量增加一倍,投入要素增加量要超过一倍。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表达方法:假设生产函数为Q=F(K,L),如果1、F(tK,tL)tF(K,L)

45、,则该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增;,则规模报酬递减;=,则规模报酬不变。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一下规律:当企业从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慢慢扩大时,厂商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厂商获得的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在这之后,如果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机会成本:把*种经济资源用于*以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这里机会成本强调的是被放弃的选择中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产生机会成本的原因是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用途的广泛性。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在理解机会

46、成本概念时注意三个问题:1、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不是做出*些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和损失,而只是在观念上。2、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选择也给你带来机会成本。3、机会成本是做出*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中选择中最好的一种。4、不存在闲置资本情况下机会成本才有意义,资源要有多种用途。从机会成本角度考察生产投资决策过程时,厂商在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以避免浪费,达到资源配置最佳状态。显性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厂商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从机会成本的角度上讲,厂商的这些支出应该等于这些生产要素使用在其他最好用途时所能

47、得到的收入,否则,厂商就不能购买或租用到这些生产要素。隐性成本:指厂商本身所拥有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从机会成本的角度上讲,隐性成本是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自有生产资料在其他最好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的。否则,厂商会把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到其他地方获得更高的回报。沉淀成本:沉淀成本是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的费用,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所以不会影响厂商的决策。在人们利用机会成本进行企业决策时,要注意,并不是厂商所耗费的所用成本都要列入机会成本之中。只有那些与厂商决策有关的成本才列入机会成本之中,一些与厂商决策无关的成本则不列入。经济主体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是当前

48、的投资是否有利可图,而不是过去已花掉了多少钱。规模经济与*围经济:1、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2、*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支出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的情形。假设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和Y;C(*,Y)为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则如果满足下述条件,我们就说存在*围经济:C(*,Y)tF(K,L),则该生产函数规

49、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总产量曲线凸向右下方,表示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幅度。如图所示,图中横轴表示劳动L和资本投入量K,纵轴表示产量Q,曲线OQ为总产量曲线。当各种要素投入量由*1增加到*2时,引起产量由Q1增加到Q2,要素投入量增加了一倍,而产量的增加大于一倍。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2、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50、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3、长期中,当产出水平变化时,企业改变投入比例是有利的。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可以以低于双倍的成本获得双倍的产出。相应的,当双倍的产出需要双倍以上的投入时,就存在着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包括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殊情形,只是他更为普遍,因为它使企业能够在其改变生产水平时改变要素组合。在这种更普遍的意义上,U形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于企业所面临的产出水平低时的规模经济和产出较高时的规模不经济相一致的。短

51、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分析)长期总成本: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两种推导方法,看全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虽然短期平均成本好长期平均成本都是呈U形,但是两者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是因为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的效能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必将上升;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则由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产量水平位于长期平均成本递减的阶段时,意味着在长期内企业资源利用不足,此时若扩大

52、生产规模,其长期平均成本就会递减。但如果产量水平超过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意味着企业过度利用资源,长期平均成本的上升对应着规模报酬的递减。完全竞争厂商: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1、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2、产品同质。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3、要素自由流动。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进入或退出市场。4、信息充分。买者和卖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是理性的假设。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

53、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个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该店就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市场中,在均衡产量上,当厂商平均收益AR即市场价格P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时,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生产与不生产队厂商而言结果是一样的。如果生产,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不变

54、成本得不到任何补偿,这一点上企业面临关闭企业的临界点。因而该均衡上,称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可用图说明:图中N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业点。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与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差额。就单个生产者来说,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图)。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的部分。如图所示。生产者剩余和利润的比较:生产者剩余等于总授予减去可变成本,所以生产者剩余用图中A+B表示;而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利润用A面积表示。生产者剩余大于利润。如图所示。经济租:是指一种要素所获得

55、的超过自身在次优用途中使用的收入(机会成本)。所以,在数量上经济租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如果厂商使用了这些能获得经济租的要素,在达到长期竞争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即经济利润为零,因为使用这些要素的潜在经济利润已经以租金的形式付给了要素所有者。所以,在竞争性市场上,虽然经济利润为零,但经济租通常是正的,这个正的经济租就是正的会计利润的基础。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完全竞争厂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长期,各厂商根据市场均衡价格调整产量、规模。与此同时,不断有新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市场。当该产品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树木不会发生变化,因为每个

56、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也不亏损,于是,厂商不再改变产量,新厂商也不再进入该市场,原有厂商不退出,市场均衡。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差异:完全竞争下,每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只能按照市场价格出售所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该厂商面临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对市场而言,由于每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市场总需求是个体消费者需求量之和,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所以行业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完全竞争厂商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引起了对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的变化,但是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产生影响,要素价格不变。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如图所

57、示。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产量的增加导致的要素需求增加会抬高要素的价格。在成本递增行业,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如图所示。成本递减行业:产量增加时所引起的对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要素的价格下降。这样,产生的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在成本递减行业,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如图所示。注意: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分析-计算题。全书。竞争性市场分析这一章注意-计算题以及分析题。(最高限价、支持价格、最低工资法、支持价格兼政府购买、限耕方案、对外贸易中关税和进口配额、征税)无谓损失:指市场在非效率条件下运作时,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福利净损失。政府干预一般导致无谓损失,即使

58、消费者的福利与生产者的福利同等重要,由于政府政策将福利从一方转移给另一方,从发生净损失。有些案例中,无谓损失较小,但有些案例,比如价格支持和进口配额,无谓损失较大。这个无谓损失是一种经济低效率的形式,在设计和实施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假设政府要提高收入,为什么对社会来说,价格支持或限耕方案比直接发钱给农民的成本大:1、政府常常以最低限价和限耕方案来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水平。最低限价的方法使消费者用更高的价格消费更少的农场品,消费者的境况恶化。而生产者由于面对高价为扩大生产导致农场品过剩,使得这部分成本无法弥补,除非生产者削减生产。但在现实中农民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面对错误的价格信号,必然会作出

59、错误的产量选择。然而生产者剩余增加的部分减去其剩余损失部分再减去其产出过剩部分的生产成本,致使最低限价政策甚至会导致生产者剩余净损失。结果由于过剩生产的成本,这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可能减少生产者的利润,因此最低限价的政策极有可能最终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2、限耕方案指政府以直接的收入转移支付方式给予农民资金刺激,鼓励他们将部分耕地闲置或作他用。由于限制耕种的土地,供给曲线变得完全无弹性,市场价格进而上升。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与支持价格的情况完全一样。生产者剩余的增加也于支持价格的情况完全一样。但政府需为鼓励限耕进行非生产性支付,其支付的量至少为农民在高价格下耕种赚的的额外利润。因此,限耕方案与支持价格的

60、优劣比较就在于两种支付的孰大孰小而定。通常,前者小于后者。也就是说,限耕方案较政府购买维持的价格支持花费要小。3、对于社会来说,价格支持和限耕方案的无谓损失不包括直接付给农民的政府成本,因为这部分只是从政府转移到了农民,对整个社会来说,福利总量并没用发生变化,不属于无谓损失。显然,如果政府直接发给农民,总得福利变化为0,因为价格支持和限耕方案都会带来无谓损失,所以成本大于直接发钱给农民。(附图)进口配额与关税哪个好?:1、进口配额是一国政府对于*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加以规定的限额。超过规定限额 的不准进口。进口配额的形式有:全球配额,即适用于世界*围内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配额,按

61、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批给不定期额度,直至额满为止;国别配额,即按国家和地区进行分配的固定配额,有的由单方面强制规定,有的由双方谈判达成协议确定;进口商配额,即按不同进口商分配给一定配额。有的国家还将进口配额与征收关税结合起来,在配额以内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超过配额则征收较高关税或附加税,称为关税配额。2、关税制定的根据是本国政治经济外交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有关国际条约,协定的要求。由于关税是调节进出口贸易政策的一种手段,许多国家把关税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关税政策,主要是有这个国家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情况,经济和货源的特点,统治阶级的利

62、益,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的相对低位和国际经济贸易实力的对比等原因决定的。3、实行进口配额和关税政策,对国内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影响是相同的。两种政策都会引起国内总剩余的净损失。但是,如果采用关税政策,政府可以得到关税收入=进口量*关税额。而这些关税收入可以通过再分配来改善国内经济,从而弥补一部分国内净损失。如果采用进口配额,(国内价格-世界价格)*进口量的货币量将被外国生产者作为利润取得。因此,关税相对于进口配额有助于提高国内福利,从而更好一些。(附图)税收负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分担。在什么情况下,消费者支付大部分税款?在什么情况下,生产者支付大部分税款?1、税收负担的含义:指国家通过法律

63、规定要求纳税人承担的税款数额。一般表明纳税人或征税对象对于国家课税的承受状况,反映国家和纳税人在社会资源或财富分配上量的关系。国家征税的多少决定纳税人对社会资源或财富占有的份额。国家征税多,纳税人占有和支配的就少,国家征税少,纳税人占有和支配的就多。税收负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 税收分摊的两种情况:2、消费者支付大部分的情况:如果需求相对无弹性,供给相对有弹性,税收负担将主要归于消费者。如图,就说明了这种情况。例如,香烟是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的商品,消费者对于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尅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3、生产者支付大部分税款的情况:如图右,需求相对有弹性,供给相对无弹性,税收负担则主要归于生产者。例如,汽车是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的商品,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则,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