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9424589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2年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2022年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2022年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2022年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879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计算、交流、总结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3、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算法多样化,获得成功的感受。教学准备:方格纸中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计算方格纸上图形的周长1、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观察了解图中的信息,知道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收集、选择、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师出示例1的方格图。师:大家观察方格图,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

2、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长是1厘米。方格图中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2、教师提出例1的要求。指出方格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先让学生说算法,再通过用手指或描的活动感知图形的周长。为主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周长打基础。师:不用量,算一算方格纸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想怎么算?生1:我想数长方形的四条边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有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厘米。生2:只数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再乘2。师:说得对,谁愿意用手来指一指(描一描)哪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用手指或用笔描。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请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来。3、交流个性化算法,重点

3、使学生理解图形的边上有几个格,这条边的长就是几厘米。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算法的机会。展示分享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学习他人好的方法,为下面的计算打基础。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交流,为下面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作铺垫。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结合学生的交流,老师进行引导性评价。学生可能会说:长方形:(1)数4条边,一共数了18个小格,就是18厘米。(2)只数了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一共是9厘米,没数的还有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用9乘2一共是18厘米。师:这个办法不错,只数了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正方形:(1)数一圈一共是12厘米。(2)数两条边是6厘米,剩下的两条边也是6厘米,一共12厘米。

4、(3) 数一条边,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所以3412厘米。师:这个方法更简单!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1、出示例2中的两个图形,学生讨论:例1中的两个图形和例2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提出计算周长的要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根据方格中图形计算周长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觉尝试计算图形的周长,经历由直接到抽象的过程。师:教师出示例2,同学们根据方格能计算图形的周长,同学们看例1中的两个图形和例2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生:例1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的。例2用数字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及正方形的边长。师:你会计算例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5、吗?让学生自己计算。2、交流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不同算法,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教师板书出各种计算方法。交流、展示学生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算法,共同分享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为总结归纳计算公式积累经验。师:谁来把你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和结果汇报一下。除去教材上的算法外,学生还可能出现:长方形周长:535316米对学生不同的算法教师要给予肯定。3、组织学生比较做出的三种方法,讨论那种方法最简便,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使大家了解计算这个长方形周长,用(53)2比较简单。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为总结归纳家公式提供素材。师:这么多方法中,哪种算法最喜欢呢? 学生可能喜欢长加宽

6、的和乘2的多,如果学生说喜欢前面两个方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式计算简单明了。4、总结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再全班交流,最后师生总结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在数方格计算,看图计算,交流讨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尝试总结计算公式,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叫做宽,你能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吗?自己试一试!学生可能会说: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长和两个宽相加。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长加上一个宽的和再乘2。师:一个长加上一个宽的和再乘2可以这样写:教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再让学生用手指在图上指一指长加宽的和指的是长方形的哪两条边,再乘以2算的是

7、什么。5、出示例2中正方形,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总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交流、展示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算法,共同分享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总结归纳计算公式。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形,谁来把你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和结果汇报一下。除去教材上的算法外,学生还可能出现:正方形周长:(33)212米对学生不同的算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师:同学们做出了3种方法,请你比较一下哪种算式表达简单又明白。生: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34最简单。师: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我们把每条边叫边长。你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正方形的四条边长都相等,所以就用一个边长乘4。教师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让学生读一

8、读。三、尝试应用教师任意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让学生用公式进行计算。考察学生用公式计算的掌握情况。师:看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请你用刚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周长。交流计算结果。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自主计算并连线。变换方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师:看练一练第1题,你看到了什么?生1:四只小鸟每只小鸟叼着一个长方图形。生2:还有两个大盒子,每个盒子上有周长的数。师:你知道小鸟回家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后自主计算,完成练习。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说用什么公式计算,再独立解答。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练习,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确计算师:下面同学们看第2

9、题,这块漂亮的手帕是什么形状的?怎样计算它的周长?说一说你用的公式,自己计算。交流计算结果。3、练一练第3题。自己读题,理解题意。理解锯下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由长方形的宽决定。看懂图上的数据。(1)自己解答第(1)题并交流。理解并解答第(2)个问题,计算后交流。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主完成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在判断剩下的长方形长和宽及计算周长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看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回说:尽量大长方形的宽多大锯下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有多大。师:看图自己解答下面两个问题。师:要计算剩下的长方形木板的周长,你会想到哪些问题?学

10、生可能说:知道了剩下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好算了。剩下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它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减去锯下的正方形的边长。师:自己计算出它的周长。五、问题讨论。1、提出问题讨论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各自的想法。得出结论后可以给学生做一个实验,用一根32厘米的铁丝围成正方形,围成后交流。问题讨论第(1)题是关于正方形特征(4条边相等)和周长公式逆运用的 问题,考察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数学思维和判断的能力。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一段长32厘米的铁丝能折成一个正方形吗?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为什么?生:因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11、32 48厘米,所以可以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2、提出围成长方形的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提示学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表示出来。在自主思考和交流活动中进一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师:这根铁丝能折成一个长方形吗?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我用32216,再把16分成两个数的和,这两个数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一共有7种答案。长宽15厘米1厘米14厘米2厘米13厘米3厘米 附送:6 瀑布教学要求1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的河山,受到美的感染。2 认识作者观察的顺序。3 了解诗句所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体会作者赞美瀑布

12、的思想感情。4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难点是理解诗中的比喻句。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2021-2022年三年级上册第6课瀑布word教案教学要求1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的河山,受到美的感染。2 认识作者观察的顺序。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家乡有小河、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地向前流着;大海的水更是波涛翻滚着,奔腾着。不管是小河的水,长江的水,还是大

13、海的水,都是日夜不停地向前流着。然而有一种水,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的。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瀑布)2 有的同学心里一定会想,明明是水,怎么叫瀑布呢?还有的同学又可能会想,那瀑布从高山上直接往下倒,那情景一定美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3 齐读课题:20 瀑布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 听配乐诗朗诵。思考:课文主要是写得什么?(课文主要是写瀑布的美景。)过渡:是啊!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许多有名的瀑布,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还有黄河流域上的人造瀑布等等。这些瀑布都是以雄伟奇丽、气象万千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下面,

14、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领略一下瀑布的壮丽景色吧!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诗句所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体会作者赞美瀑布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难点是理解诗中的比喻句。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第一节1 齐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写了瀑布的什么?(板书:声)作者在听到瀑布的声音时看见瀑布没有?谁能够联系上下文告诉胡老师作者现在在哪儿?2 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放课件)4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板书:浪涌、风吹)5 作者为什么把瀑布

15、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呢?请同学们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6 从瀑布的声音中,同学们可以听出瀑布怎样?7 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把瀑布雄伟的气势读出来。“涌”字要读出浪涛的气势。“吹”字要读得轻柔。仿佛在倾听瀑布在山谷里的回荡之音。听老师范读。8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过渡:这如浪涌岸滩、如风吹松林的瀑布声,吸引着我们急切地向瀑布走去,走啊,走啊,山路忽然一转.(二)第二节1 课件出示瀑布远景。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怎样?(惊喜)2 请男同学用惊喜的语气读这一节。3 分组讨论:(课件出示)(1)作者现在站在哪儿看见了什么?(2)瀑布的样子像什么

16、?(3)这一节介绍了瀑布的什么特点?4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色一道白银)(1)作者为什么写“望见”而不用“看见”?(2)“衬着”是什么意思?(衬托)5 请同学们站起来,现在你们的脚下就是青山,你们站在瀑布对面看瀑布。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起来,你可能会说些什么?6 这使我们联想到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7 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用赞美、欣赏的语气来读。“啊”字要读出刚看到瀑布是惊喜的语气。“望见了”要把望见瀑布的激动心情读出来。8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过渡:我们随着诗人,迫不及待地来到瀑布脚下。(三)第三节1 看瀑布的近景。(瀑布在我们的眼里是这样的伟

17、大,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只有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它的全部。大家一起做个仰望的动作。为什么要仰望?)2 请女同学读第三节。3 分组讨论。课件出示(同上)4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形珍珠的屏烟雾尘)5 风吹来时的瀑布是什么样子呢?大家想不想看看?6 看录象。体会“如烟如雾如尘”的美。7 指导朗读:“好伟大啊”是发自内心赞叹,稍微读得轻一点。“珍珠的屏”要读得高昂有力。“如烟如雾如尘”要读得轻些慢些)8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9 小结: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是那么的雄伟壮丽。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迷迷朦朦,又是一种轻柔的美。(四)总结写作方法1 作者把瀑布写得那么美,让我们好象身临其境一般。2 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为什么?3 刚才,同学们说得句子都是什么句子?(比喻句)4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如果去掉比喻句,好吗?(老师读)比较一下。6 老师引读比喻句。瀑布发出的巨响远望瀑布近看瀑布当阵阵风吹来时五总结全文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瀑布的?(远近)2 他从瀑布的声、形、色三个方面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雄伟壮丽)六、作业: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声浪涌、风吹远雄6 瀑布 色一道白银伟形珍珠的屏壮烟雾尘近丽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