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775545 上传时间:2022-05-11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2.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模拟电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模拟电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模拟电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资源描述:

《《模拟电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路》教案(1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模拟电路 教案模拟电路教案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本章讨论的问题:1.为什么采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电子器件?2.空穴是一种载流子吗?空穴导电时电子运动吗?3.什么是N型半导体?什么是P型半导体?当二种半导体制作在一起时会产生什么现象?4.PN结上所加端电压与电流符合欧姆定律吗?它为什么具有单向性?在PN结中另反向电压时真的没有电流吗?5.晶体管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场效应管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控制漏极电流的?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于放大?1.1 半导体基础知识根据物体导电能力(电阻率)的不同,来划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半导体的电阻率为10-310-9 Wcm。典型的半导体有硅Si和锗Ge以及砷

2、化镓GaAs等。1.1.1 本征半导体本征半导体化学成分纯净的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半导体材料的纯度要达到99.9999999%,常称为“九个9”。它在物理结构上呈单晶体形态。 (1) 本征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硅和锗是四价元素,在原子最外层轨道上的四个电子称为价电子。它们分别与周围的四个原子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共价键中的价电子为这些原子所共有,并为它们所束缚,在空间形成排列有序的晶体。这种结构的立体和平面示意图见图。(a) 硅晶体的空间排列 (b) 共价键结构平面示意图硅原子空间排列及共价键结构平面示意图 (2) 电子空穴对 当导体处于热力学温度0 K时,导体中没有自由电子。当温度升高或受到

3、光的照射时,价电子能量增高,有的价电子可以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参与导电,成为自由电子。这一现象称为本征激发(也称热激发)。 自由电子产生的同时,在其原来的共价键中就出现了一个空位,原子的电中性被破坏,呈现出正电性,其正电量与电子的负电量相等,人们常称呈现正电性的这个空位为空穴。可见因热激发而出现的自由电子和空穴是同时成对出现的,称为电子空穴对。游离的部分自由电子也可能回到空穴中去,称为复合,如图所示。本征激发和复合在一定温度下会达到动态平衡。本征激发和复合的过程(动画1-1) (3) 空穴的移动 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了电子电流,空穴的定向运动也可形成空穴电流,它们的方向相反。只不过空穴的运动

4、是靠相邻共价键中的价电子依次充填空穴来实现的。空穴在晶格中的移动(动画1-2)1.1.2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某些微量元素作为杂质,可使半导体的导电性发生显著变化。掺入的杂质主要是三价或五价元素。掺入杂质的本征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1)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五价杂质元素,例如磷,可形成N型半导体,也称电子型半导体。因五价杂质原子中只有四个价电子能与周围四个半导体原子中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而多余的一个价电子因无共价键束缚而很容易形成自由电子。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它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空穴是少数载流子, 由热激发形成。 提供自由电子的五价杂质原子因带正电荷而

5、成为正离子,因此五价杂质原子也称为施主杂质。N型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N型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2) 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如硼、镓、铟等形成了P型半导体,也称为空穴型半导体。 因三价杂质原子在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缺少一个价电子而在共价键中留下一空穴。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主要由掺杂形成;电子是少数载流子,由热激发形成。 空穴很容易俘获电子,使杂质原子成为负离子。三价杂质因而也称为受主杂质。P型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P型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3) 杂质对半导体导电性的影响 掺入杂质对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性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典型的数据如下: T=300K 室

6、温下,本征硅的电子和空穴浓度为: n = p =1.41010/cm3 本征硅的原子浓度: 4.961022 /cm3 掺杂后,N 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浓度为: n=51016 /cm31.1.3 PN结 在一块本征半导体在两侧通过扩散不同的杂质,分别形成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此时将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结合面上形成如下物理过程: 因浓度差 多子的扩散运动由杂质离子形成空间电荷区 空间电荷区形成形成内电场 内电场促使少子漂移 内电场阻止多子扩散最后,多子的扩散和少子的漂移达到动态平衡。对于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结合面,离子薄层形成的空间电荷区称为PN结。在空间电荷区,由于缺少多子,所以也

7、称耗尽层。PN结形成的过程可参阅图。PN结的形成过程(动画1-3)1.1.3.1 PN结的单向导电性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若外加电压使电流从P区流到N区,PN结呈低阻性,所以电流大;反之是高阻性,电流小。如果外加电压使:PN结P区的电位高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正向电压,简称正偏;PN结P区的电位低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反向电压,简称反偏。 (1) 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 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如图所示。外加的正向电压有一部分降落在PN结区,方向与PN结内电场方向相反,削弱了内电场。于是,内电场对多子扩散运动的阻碍减弱,扩散电流加大。扩散电流远大于漂移电流,可忽略漂移电流的影响,PN结呈现低

8、阻性。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动画1-4) (2) PN结加反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 PN结加反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如图所示。 外加的反向电压有一部分降落在PN结区,方向与PN结内电场方向相同,加强了内电场。内电场对多子扩散运动的阻碍增强,扩散电流大大减小。此时PN结区的少子在内电场作用下形成的漂移电流大于扩散电流,可忽略扩散电流,PN结呈现高阻性。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由本征激发决定的少子浓度是一定的,故少子形成的漂移电流是恒定的,基本上与所加反向电压的大小无关,这个电流也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具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具有很小的反向

9、漂移电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PN结加反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动画1-4)1.1.3.2 PN结的电容效应 PN结具有一定的电容效应,它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势垒电容CB ,二是扩散电容CD 。 (1) 势垒电容CB势垒电容是由空间电荷区的离子薄层形成的。当外加电压使PN结上压降发生变化时,离子薄层的厚度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这相当PN结中存储的电荷量也随之变化,犹如电容的充放电。势垒电容的示意图见图。势垒电容示意图 (2) 扩散电容CD 扩散电容是由多子扩散后,在PN结的另一侧面积累而形成的。因PN结正偏时,由N区扩散到P区的电子,与外电源提供的空穴相复合,形成正向电流。刚扩

10、散过来的电子就堆积在 P 区内紧靠PN结的附近,形成一定的多子浓度梯度分布曲线。反之,由P区扩散到N区的空穴,在N区内也形成类似的浓度梯度分布曲线。扩散电容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外加正向电压不同时,扩散电流即外电路电流的大小也就不同。所以PN结两侧堆积的多子的浓度梯度分布也不同,这就相当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均是非线性电容。扩散电容示意图1.2 半导体二极管1.2.1 半导体二极管的几种常见结构 在PN结上加上引线和封装,就成为一个二极管。二极管按结构分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型三大类。它们的结构示意图如图(a)、(b)、(c)所示。 (1) 点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小,结电容小

11、,用于检波和变频等高频电路。 (2) 面接触型二极管PN结面积大,用于工频大电流整流电路。(3) 平面型二极管往往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PN结面积可大可小,用于高频整流和开关电路中。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1.2.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01.12所示。处于第一象限的是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处于第三象限的是反向伏安特性曲线。根据理论推导,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IS 为反向饱和电流,V 为二极管两端的电压降,VT =kT/q 称为温度的电压当量,k为玻耳兹曼常数,q 为电子电荷量,T 为热力学温度。对于室温(相当T=300 K),则有VT=26 mV。二极管的伏安

12、特性曲线 (1) 正向特性当V0,即处于正向特性区域。正向区又分为两段:当0VVth时,正向电流为零,Vth称为死区电压或开启电压。当VVth时,开始出现正向电流,并按指数规律增长。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Vth=0.5 V左右,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Vth=0.1 V左右。 (2) 反向特性当V0时,即处于反向特性区域。反向区也分两个区域:当VBRV0时,反向电流很小,且基本不随反向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此时的反向电流也称反向饱和电流IS。 当VVBR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加,VBR称为反向击穿电压。 在反向区,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的特性有所不同。硅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比较硬、比较陡,反向饱和电流也很小;锗二极

13、管的反向击穿特性比较软,过渡比较圆滑,反向饱和电流较大。从击穿的机理上看,硅二极管若|VBR|7 V时,主要是雪崩击穿;若VBR4 V则主要是齐纳击穿,当在4 V7 V之间两种击穿都有,有可能获得零温度系数点。1.2.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半导体二极管的参数包括最大整流电流IF、反向击穿电压VBR、最大反向工作电压VRM、反向电流IR、最高工作频率fmax和结电容Cj等。几个主要的参数介绍如下: (1) 最大整流电流IF二极管长期连续工作时,允许通过二极管的最大整流电流的平均值。 (2) 反向击穿电压VBR和最大反向工作电压VRM二极管反向电流急剧增加时对应的反向电压值称为反向击穿电压VBR。为

14、安全计,在实际工作时,最大反向工作电压VRM一般只按反向击穿电压VBR的一半计算。 (3) 反向电流IR在室温下,在规定的反向电压下,一般是最大反向工作电压下的反向电流值。硅二极管的反向电流一般在纳安(nA)级;锗二极管在微安(mA)级。 (4) 正向压降VF在规定的正向电流下,二极管的正向电压降。小电流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在中等电流水平下,约0.60.8 V;锗二极管约0.20.3 V。 (5)动态电阻rd反映了二极管正向特性曲线斜率的倒数。显然, rd与工作电流的大小有关,即 rd =DVF /DIF(6)半导体二极管的温度特性温度对二极管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温度升高时,反向电流将呈指数规律

15、增加,如硅二极管温度每增加8,反向电流将约增加一倍;锗二极管温度每增加12,反向电流大约增加一倍。另外,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将减小,每增加1,正向压降VF(Vd)大约减小2 mV,即具有负的温度系数。这些可以从图所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上看出。温度对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影响1.2.4 半导体二极管的型号 国家标准对半导体器件型号的命名举例如下: 2 A P 9 用数字代表同类型器件的不同型号. 用字母代表器件的类型,P代表普通管. 用字母代表器件的材料,A代表N型Ge. B代表P型Ge,C代表N型Si,D代表N型Si 2代表二极管,3代表三极管.1.2.5 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是应用在

16、反向击穿区的特殊硅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与硅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完全一样,稳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反向区、符号和典型应用电路如图所示。 (a) 符号 (b) 伏安特性 (c) 应用电路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从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上可以确定稳压二极管的参数。(1) 稳定电压VZ 在规定的稳压管反向工作电流IZ下,所对应的反向工作电压。(2)动态电阻rZ其概念与一般二极管的动态电阻相同,只不过稳压二极管的动态电阻是从它的反向特性上求取的。 RZ愈小,反映稳压管的击穿特性愈陡。 rz =DVZ /DIZ(3)最大耗散功率 PZM 稳压管的最大功率损耗取决于PN结的面积和散热等条件。反向

17、工作时,PN结的功率损耗为 PZ= VZ IZ,由 PZM和VZ可以决定IZmax。(4)最大稳定工作电流IZMAX 和最小稳定工作电流IZMIN 稳压管的最大稳定工作电流取决于最大耗散功率,即PZmax =VZIZmax 。而Izmin对应VZmin。 若IZIZmin,则不能稳压。(5)稳定电压温度系数温度的变化将使VZ改变,在稳压管中,当VZ 7 V时,VZ具有正温度系数,反向击穿是雪崩击穿。 当VZ4 V时, VZ具有负温度系数,反向击穿是齐纳击穿。当4 VVZ 7 V时,稳压管可以获得接近零的温度系数。这样的稳压二极管可以作为标准稳压管使用。稳压二极管在工作时应反接,并串入一只电阻。

18、电阻的作用一是起限流作用,以保护稳压管;其次是当输入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时,通过该电阻上电压降的变化,取出误差信号以调节稳压管的工作电流,从而起到稳压作用。1.3 双极型晶体管半导体三极管有两大类型,一是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二是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是由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半导体器件,它由两个 PN 结组合而成,是一种CCCS器件。场效应型半导体三极管仅由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是一种VCCS器件。1.3.1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P型。中间部分称为基区,相连电极称为基极,用B或b表示(Base); 一侧称为发射区,相连电

19、极称为发射极,用E或e表示(Emitter); 另一侧称为集电区和集电极,用C或c表示(Collector)。 E-B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Je), C-B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Jc)。两种极性的双极型三极管 双极型三极管的符号在图的下方给出,发射极的箭头代表发射极电流的实际方向。从外表上看两个N区(或两个P区)是对称的,实际上发射区的掺杂浓度大,集电区掺杂浓度低,且集电结面积大。基区要制造得很薄,其厚度一般在几个微米至几十个微米。1.3.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在工作时一定要加上适当的直流偏置电压。若在放大工作状态: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加反向电压。现以 NPN型三极管的

20、放大状态为例,来说明三极管内部的电流关系。双极型三极管的电流传输关系(动画2-1) 发射结加正偏时,从发射区将有大量的电子向基区扩散,形成的电流为IEN。与PN结中的情况相同。从基区向发射区也有空穴的扩散运动,但其数量小,形成的电流为IEP。这是因为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 进入基区的电子流因基区的空穴浓度低,被复合的机会较少。又因基区很薄,在集电结反偏电压的作用下,电子在基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运动到了集电结的边上,进入集电结的结电场区域,被集电极所收集,形成集电极电流ICN。在基区被复合的电子形成的电流是 IBN。另外,因集电结反偏,使集电结区的少子形成漂移电流ICBO。于

21、是可得如下电流关系式: IE= IEN IEP 且有IENIEP IEN=ICN+ IBN 且有IEN IBN , ICNIBN IC=ICN+ ICBO IB=IEP+ IBNICBO IE=IEP+IEN=IEP+ICN+IBN=(ICN+ICBO)+(IBN+IEPICBO)=IC+IB 以上关系在图02.02的动画中都给予了演示。由以上分析可知,发射区掺杂浓度高,基区很薄,是保证三极管能够实现电流放大的关键。若两个PN结对接,相当基区很厚,所以没有电流放大作用,基区从厚变薄,两个PN结演变为三极管,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又一个实例。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关系 (1) 三种组态 双极型三极

22、管有三个电极,其中两个可以作为输入, 两个可以作为输出,这样必然有一个电极是公共电极。三种接法也称三种组态,见图02.03。共发射极接法,发射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E表示;共集电极接法,集电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C表示;共基极接法,基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B表示。图02.03 三极管的三种组态 (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对于集电极电流IC和发射极电流IE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系数来说明,定义: = ICN/IE 称为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它表示最后达到集电极的电子电流ICN与总发射极电流IE的比值。ICN与IE相比,因ICN中没有IEP和IBN,所以的值小于1, 但接近1。由此可得: IC=ICN+

23、ICBO=IE+ICBO=(IC+IB)+ICBO IC =定义: =IC /IB=(ICN+ ICBO )/IB 称为共发射极接法直流电流放大系数。于是 = =因1, b 11.3.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本节介绍共发射极接法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即 输入特性曲线 iB=f(vBE) 输出特性曲线 iC=f(vCE) 这里,B表示输入电极,C表示输出电极,E表示公共电极。所以这两条曲线是共发射极接法的特性曲线。 iB是输入电流,vBE是输入电压,加在B、E两电极之间。 iC是输出电流,vCE是输出电压,从C、E两电极取出。 共发射极接法的供电电路和电-压电流关系如图02.04所示。共发射极接法

24、的电压-电流关系(1)输入特性曲线简单地看,输入特性曲线类似于发射结的伏安特性曲线,现讨论iB和vBE之间的函数关系。因为有集电结电压的影响,它与一个单独的PN结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同。 为了排除vCE的影响,在讨论输入特性曲线时,应使vCE=const(常数)。vCE的影响,可以用三极管的内部的反馈作用解释,即vCE对iB的影响。共发射极接法的输入特性曲线见图。其中vCE=0V的那一条相当于发射结的正向特性曲线。当vCE1V时, vCB= vCE - vBE0,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开始收集电子,且基区复合减少, IC / IB增大,特性曲线将向右稍微移动一些。但vCE再增加时,曲线右移很不明显

25、。曲线的右移是三极管内部反馈所致,右移不明显说明内部反馈很小。共发射极接法输入特性曲线输入特性曲线的分区:死区、非线性区、线性区。(2)输出特性曲线共发射极接法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它是以iB为参变量的一族特性曲线。现以其中任何一条加以说明,当vCE=0 V时,因集电极无收集作用,iC=0。当vCE微微增大时,发射结虽处于正向电压之下,但集电结反偏电压很小,如vCE 1 V;vBE=0.7 V; vCB= vCE- vBE0.7 V 。集电区收集电子的能力很弱,iC主要由vCE决定。当vCE增加到使集电结反偏电压较大时,如vCE 1 V, vBE 0.7 V,运动到集电结的电子基本上都可以被

26、集电区收集,此后vCE再增加,电流也没有明显的增加,特性曲线进入与vCE轴基本平行的区域 (这与输入特性曲线随vCE增大而右移的原因是一致的) 。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饱和区iC受vCE显著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vCE的数值较小,一般vCE0.7 V(硅管)。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反偏电压很小。 截止区iC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B=0的曲线的下方。此时,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放大区iC平行于vCE轴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等距。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电压大于0.7 V左右(硅管)共发射极接法输出特性曲线(动画2-2)1.3.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半导体三极管的参数分为直流参数

27、、交流参数和极限参数三大类。 (1) 直流参数 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1.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CEO)/IBIC / IB | 在放大区基本不变。在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上,通过垂直于X轴的直线(vCE=const)来求取IC / IB ,如图所示。在IC较小时和IC较大时,会有所减小,这一关系见图02.08。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决定 值与IC的关系 2.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CBO)/IEIC/IE显然与之间有如下关系 = IC/IE=IB/(1+)IB=/(1+) 极间反向电流 1.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CBO ICBO的下标CB代表集电极和基极,O是Open的字

28、头,代表第三个电极E开路。它相当于集电结的反向饱和电流。2.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CEO ICEO和ICBO有如下关系 ICEO=(1+)ICBO 相当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即输出特性曲线IB=0那条曲线所对应的Y坐标的数值,如图所示。ICEO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的位置 (2) 交流参数 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1.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b b=DIC/DIB在放大区, b值基本不变,可在共射接法输出特性曲线上,通过垂直于X轴的直线求取DIC/DIB。或在图02.08上通过求某一点的斜率得到b。具体方法如图所示。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求取 2.共基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DIC

29、/DIE当ICBO和ICEO很小时,a、b,可以不加区分。 特征频率fT三极管的b值不仅与工作电流有关,而且与工作频率有关。由于结电容的影响,当信号频率增加时,三极管的b将会下降。当b下降到1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特征频率,用fT表示。 (3) 极限参数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如图02.08所示,当集电极电流增加时,b 就要下降,当b值下降到线性放大区b值的7030时,所对应的集电极电流称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至于b值下降多少,不同型号的三极管,不同的厂家的规定有所差别。可见,当ICICM时,并不表示三极管会损坏。 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 集电极电流通过集电结时所产生的功耗, PC

30、M= ICVCBICVCE,因发射结正偏,呈低阻,所以功耗主要集中在集电结上。在计算时往往用VCE取代VCB。 反向击穿电压反向击穿电压表示三极管电极间承受反向电压的能力,其测试时的原理电路如图所示。三极管击穿电压的测试电路 1. V(BR)CBO发射极开路时的集电结击穿电压。下标BR代表击穿之意,是Breakdown的字头,C、B代表集电极和基极,O代表第三个电极E开路。 2. V(BR)EBO集电极开路时发射结的击穿电压。 3. V(BR)CEO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击穿电压。 对于V(BR)CER表示BE间接有电阻,V(BR)CES表示BE间是短路的。几个击穿电压在大小上有如下关系

31、: V(BR)CBOV(BR)CESV(BR)CERV(BR)CEOV(BR)EBO 由最大集电极功率损耗PCM、ICM和击穿电压V(BR)CEO,在输出特性曲线上还可以确定过损耗区、过电流区和击穿区,见图。输出特性曲线上的过损耗区和击穿区附: 半导体三极管的型号 国家标准对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如下 3 D G 110 B 用字母表示同一型号中的不同规格 用数字表示同种器件型号的序号 用字母表示器件的种类 用字母表示材料 三极管 第二位:A表示锗PNP管、B表示锗NPN管、C表示硅PNP管、D表示硅NPN管第三位:X表示低频小功率管、D表示低频大功率管、G表示高频小功率管、A表示高频小功率管、K

32、表示开关管。表02.01 双极型三极管的参数参数型号PCMmWICMmAVRCBOVVRCEOVVREBOVICBOAfTMHz3AX31D12512520126*83BX31C12512540246*83CG101C10030450.11003DG123C5005040300.35SDD101D5A5A30025042mA3DK100B1003025150.13003DKG23250W30A4003258注:*为 fb1.4 场效应管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是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半导体器件,是一种用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的半导体器件。从参与导电的载流子来划分,它有电子作为载流子的N沟道器件和空穴

33、作为载流子的P沟道器件。从场效应三极管的结构来划分,它有结型场效应三极管JFET(Junction type Field Effect Transister)和绝缘栅型场效应三极管IGFET( 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er) 之分。IGFET也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三极管MOSFET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ET)。1.4.1 结型场效应管 (1) 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结构 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结构与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相似,工作机理也相同。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结构如图所示,它是在N型半导体硅片的两侧各制造一个PN结,形

34、成两个PN结夹着一个N型沟道的结构。两个P区即为栅极,N型硅的一端是漏极,另一端是源极。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结构(动画2-8) (2) 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根据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结构,因它没有绝缘层,只能工作在反偏的条件下,对于N沟道结型场效应三极管只能工作在负栅压区,P沟道的只能工作在正栅压区,否则将会出现栅流。现以N沟道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栅源电压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当VGS=0时,在漏、源之间加有一定电压时,在漏源间将形成多子的漂移运动,产生漏极电流。当VGS0时,PN结反偏,形成耗尽层,漏源间的沟道将变窄,ID将减小,VGS继续减小,沟道继续变窄,ID继续减小直至为0。当漏极电流

35、为零时所对应的栅源电压VGS称为夹断电压VGS(off)。这一过程如图所示。图02.20 VGS对沟道的控制作用(动画2-9) 漏源电压对沟道的控制作用 在栅极加有一定的电压,且VGSVGS(off),若漏源电压VDS从零开始增加,则VGD=VGS-VDS将随之减小。使靠近漏极处的耗尽层加宽,沟道变窄,从左至右呈楔形分布,如图02.21(a)所示。当VDS增加到使VGD=VGSVDS=VGS(off)时,在紧靠漏极处出现预夹断,如图02.21(b)所示。当VDS继续增加,漏极处的夹断继续向源极方向生长延长。以上过程与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的十分相似,见图。图02.21 漏源电压对沟道的控制作用(动

36、画2-9) (3) 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有两条,一是转移特性曲线,二是输出特性曲线。它与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基本相同,只不过绝缘栅场效应管的栅压可正、可负,而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栅压只能是P沟道的为正或N沟道的为负。N沟道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a) 漏极输出特性曲线(动画2-6) (b) 转移特性曲线(动画2-7)N沟道结型场效应三极管的特性曲线1.4.2 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绝缘栅场效应三极管(MOSFET)分为:增强型 N沟道、P沟道 耗尽型 N沟道、P沟道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见图。电极D(Drain)

37、称为漏极,相当双极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G(Gate)称为栅极,相当于的基极; S(Source)称为源极,相当于发射极。 (1)N沟道增强型MOSFET 结构 根据图02.13,N沟道增强型MOSFET基本上是一种左右对称的拓扑结构,它是在P型半导体上生成一层SiO2 薄膜绝缘层,然后用光刻工艺扩散两个高掺杂的N型区,从N型区引出电极,一个是漏极D,一个是源极S。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绝缘层上镀一层金属铝作为栅极G。P型半导体称为衬底,用符号B表示。 N沟道增强型MOSFET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动画2-3) 工作原理 1栅源电压VGS的控制作用 当VGS=0 V时,漏源之间相当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

38、在D、S之间加上电压不会在D、S间形成电流。 当栅极加有电压时,若0VGSVGS(th)时,通过栅极和衬底间的电容作用,将靠近栅极下方的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向下方排斥,出现了一薄层负离子的耗尽层。耗尽层中的少子将向表层运动,但数量有限,不足以形成沟道,将漏极和源极沟通,所以仍然不足以形成漏极电流ID。进一步增加VGS,当VGSVGS(th)时( VGS(th) 称为开启电压),由于此时的栅极电压已经比较强,在靠近栅极下方的P型半导体表层中聚集较多的电子,可以形成沟道,将漏极和源极沟通。如果此时加有漏源电压,就可以形成漏极电流ID。在栅极下方形成的导电沟道中的电子,因与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空穴极性相

39、反,故称为反型层。随着VGS的继续增加,ID将不断增加。在VGS=0V时ID=0,只有当VGSVGS(th)后才会出现漏极电流,这种MOS管称为增强型MOS管。 (动画2-4)VGS对漏极电流的控制关系可用iD=f(vGS)VDS=const这一曲线描述,称为转移特性曲线,见图。 转移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的斜率gm的大小反映了栅源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gm 的量纲为mA/V,所以gm也称为跨导。跨导的定义式如下: gm=DID/DVGS (单位mS) 2漏源电压VDS对漏极电流ID的控制作用当VGSVGS(th),且固定为某一值时,来分析漏源电压VDS对漏极电流ID的影响。VDS的不同变

40、化对沟道的影响如图02.15所示。根据此图可以有如下关系 VDS=VDGVGS= VGDVGS VGD=VGSVDS 当VDS为0或较小时,相当VGDVGS(th),沟道分布如图02.15(a),此时VDS 基本均匀降落在沟道中,沟道呈斜线分布。在紧靠漏极处,沟道达到开启的程度以上,漏源之间有电流通过。当VDS增加到使VGD=VGS(th)时,沟道如图所示。这相当于VDS增加使漏极处沟道缩减到刚刚开启的情况,称为预夹断,此时的漏极电流ID基本饱和。当VDS增加到VGDVGS(th)时,沟道如图02.15(c)所示。此时预夹断区域加长,伸向S极。 VDS增加的部分基本降落在随之加长的夹断沟道上,

41、 ID基本趋于不变。 (a) (b) (c)漏源电压VDS对沟道的影响(动画2-5)当VGSVGS(th),且固定为某一值时,VDS对ID的影响,即iD=f(vDS)VGS=const这一关系曲线如图02.16所示。这一曲线称为漏极输出特性曲线。 (a) 输出特性曲线 (b)转移特性曲线 图02.16 漏极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线 (2)N沟道耗尽型MOSFET 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结构和符号如图 (a)所示,它是在栅极下方的SiO2绝缘层中掺入了大量的金属正离子。所以当VGS=0时,这些正离子已经感应出反型层,形成了沟道。于是,只要有漏源电压,就有漏极电流存在。当VGS0时,将使ID

42、进一步增加。VGS0时,随着VGS的减小漏极电流逐渐减小,直至ID=0。对应ID=0的VGS称为夹断电压,用符号VGS(off)表示,有时也用VP表示。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02.17(b)所示。(a) 结构示意图 (b) 转移特性曲线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结构和转移特性曲线 (3)P沟道耗尽型MOSFETP沟道MOSFET的工作原理与N沟道MOSFET完全相同,只不过导电的载流子不同,供电电压极性不同而已。这如同双极型三极管有NPN型和PNP型一样。3. 伏安特性曲线场效应三极管的特性曲线类型比较多,根据导电沟道的不同以及是增强型还是耗尽型可有四种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

43、性曲线,其电压和电流方向也有所不同。如果按统一规定的正方向,特性曲线就要画在不同的象限。为了便于绘制,将P沟道管子的正方向反过来设定。有关曲线绘于图02.18之中。各类场效应三极管的特性曲线1.4.3 场效应三极管的参数和型号 (1) 场效应三极管的参数 开启电压VGS(th) (或VT) 开启电压是MOS增强型管的参数,栅源电压小于开启电压的绝对值,场效应管不能导通。 夹断电压VGS(off) (或VP) 夹断电压是耗尽型FET的参数,当VGS=VGS(off) 时,漏极电流为零。 饱和漏极电流IDSS 耗尽型场效应三极管,当VGS=0时所对应的漏极电流。 输入电阻RGS 场效应三极管的栅源

44、输入电阻的典型值,对于结型场效应三极管,反偏时RGS约大于107,对于绝缘栅场型效应三极管,RGS约是1091015。 低频跨导gm 低频跨导反映了栅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这一点与电子管的控制作用十分相像。gm可以在转移特性曲线上求取,单位是mS(毫西门子)。 最大漏极功耗PDM 最大漏极功耗可由PDM= VDS ID决定,与双极型三极管的PCM相当。 (2) 场效应三极管的型号 场效应三极管的型号,现行有两种命名方法。其一是与双极型三极管相同,第三位字母J代表结型场效应管,O代表绝缘栅场效应管。第二位字母代表材料,D是P型硅,反型层是N沟道;C是N型硅P沟道。例如,3DJ6D是结型N沟道场

45、效应三极管,3DO6C是绝缘栅型N沟道场效应三极管。第二种命名方法是CS#,CS代表场效应管,以数字代表型号的序号,#用字母代表同一型号中的不同规格。例如,CS14A、CS45G等。1.4.4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 极型三极管 场效应三极管结构 NPN型 结型耗尽型 N沟道 P沟道 PNP型 绝缘栅增强型 N沟道 P沟道 绝缘栅耗尽型 N沟道 P沟道 C、E一般不可倒置使用 D、S一般可倒置使用载流子 多子扩散、少子漂移 多子漂移输入量 电流输入 电压输入控制 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 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gm)噪声 较大 较小温度特性 受温度影响较大 较小,并有零温度系数点输入电阻 几

46、十到几千欧姆 几兆欧姆以上静电影响 不受静电影响 易受静电影响集成工艺 不易大规模集成 适宜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本章讨论的问题:1.什么是放大?放大电路放大信号与放大镜放大物体意义相同吗?放大的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说明它有放大作用?如何将晶体管接入电路才能起到放大作用?组成放大电路的原则是什么?有几种接法?3.如何评价放大电路的性能?有哪些主要指标?4.晶体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它们的特点组成派生电路?5.如何根据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利用场效应管构成放大电路?它有三种接法吗?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与晶体管放大电路有哪些不同处?在不同的场

47、合下,应如何选用放大电路?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2.1.1 放大的概念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1. 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2. 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只是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见图。放大概念示意图2.1.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1) 放大倍数输出信号的电压和电流幅度得到了放大,所以输出功率也会有所放大。对放大电路而言有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倍数,它们通常都是按正弦量定义的。放大

48、倍数定义式中各有关量如图所示。放大倍数的定义电压放大倍数定义为电流放大倍数定义为功率放大倍数定义为 (2) 输入电阻Ri输入电阻是表明放大电路从信号源吸取电流大小的参数,Ri大,放大电路从信号源吸取的电流则小,反之则大。Ri的定义见图和式(03.04)输入电阻的定义 (3) 输出电阻Ro 输出电阻是表明放大电路带负载的能力,Ro大,表明放大电路带负载的能力差,反之则强。Ro的定义见图和式(03.05)。图(a)是从输出端加假想电源求Ro,图(b)是通过放大电路负载特性曲线求Ro。(a) 从输出端求Vo (b) 从负载特性曲线求输出电阻的定义根据图03.04(b),在带RL时,测得,开路时输出为

49、。根据式(03.05)有 注意: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通常都是在正弦信号下的交流参数,只有在放大电路处于放大状态且输出不失真的条件下才有意义。 (4) 通频带 放大电路的增益A(f) 是频率的函数。在低频段和高频段放大倍数通常都要下降。当A(f)下降到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0的时,即 A(fL)=A(fH)= (03.07)相应的频率fL称为下限频率,fH称为上限频率,如图03.05所示。 图03.05 通频带的定义2.2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2.1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1)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图共射组态交流基本放大电路 基本组成如下: 三 极 管T起放大作用。

50、负载电阻RC,RL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 偏置电路VCC,Rb使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 耦合电容C1,C2输入电容C1保证信号加到发射结,不影响发射结偏置。输出电容C2保证信号输送到负载,不影响集电结偏置。 (2) 静态和动态 静态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交流工作状态。 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分析放大电路必须要正确地区分静态和动态,正确地区分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2.2.2 设置表态工作点的必要性2.2.3 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放大原理三极管放大作用 变化的通过转变为变化的电压输出输入信号通过耦合电

51、容加在三极管的发射结,于是有下列过程: 2.2.4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2.3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2.3.1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如图中(a),(b)所示。 直流通路,即能通过直流的通路。从C、B、E向外看,有直流负载电阻、 Rc 、Rb。 交流通路,即能通过交流的电路通路。如从C、B、E向外看,有等效的交流负载电阻、 Rc/RL、 Rb。 直流电源和耦合电容对交流相当于短路。因为按迭加原理,交流电流流过直流电源时,没有压降。设C1、 C2 足够大,对信号而言,其上的交流压降近似为零,在交流通路中,可将耦合电容短路。(a)直流通路 (b)交流通路基本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

52、通路2.3.2 图解法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有计算法和图解分析法两种。 (1)静态工作状态的计算分析法 根据直流通路可对放大电路的静态进行计算 (03.08) IC=b IB (03.09)VCE=VCCICRc (03.10) IB、IC和VCE这些量代表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表示。 在测试基本放大电路时,往往测量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VB、VE和VC即可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2)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法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如图所示。 图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直流负载线的确定方法: 1. 由直流负载列出方程式VCE=VCCICRc 2. 在输出特性曲线X轴及Y轴上确

53、定两个特殊点VCC和VCC/Rc,即可画出直流负载线。 3. 在输入回路列方程式VBE =VCCIBRb 4.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输入负载线,两线的交点即是Q。5. 得到Q点的参数IBQ、ICQ和VCEQ。例: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对地电位如图所示,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三极管工作状态判断例3.2:用数字电压表测得VB =4.5 V 、VE =3.8 V 、VC =8 V,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电路如图所示电路图(3)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 交流负载线 交流负载线确定方法: 1. 通过输出特性曲线上的Q点做一条直线,其斜率为1/RL。 2. RL= RLRc,是交流负载电阻。 3. 交

54、流负载线是有交流输入信号时,工作点Q的运动轨迹。4. 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相交,通过Q点。放大电路的动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4) 交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通过图所示动态图解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vi vBE iB iC vCE |-vo| ; 2. vo与vi相位相反; 3. 可以测量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4. 可以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5) 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波形的失真 饱和失真由于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达到了三极管的饱和区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 截止失真由于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达到了三极管的截止区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动画3-2)示波器图形 (a) 截止失真 (b) 饱和失真放大器的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动画3-3) 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放大电路要想获得大的不失真输出幅度,需要: 1. 工作点Q要设置在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的中间部位; 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