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流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87576701 上传时间:2022-05-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结构设计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结构设计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结构设计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流程(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梁宽加宽,抗剪有利,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 350 宽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径减小。 主梁加宽,有利于次梁钢筋的锚固。7、 对于柱的大小,应该尽量做到按轴压比控制,轴压比相差不宜大于0.2,当建筑有要求 时,应和建筑协商好该问题。8、 对于高层建筑,顶层板考虑到刚度突变很大,宜加厚到150mm应充分分析计算结果, 判断结构类型。9、梁配筋时,应充分考虑梁的锚固长度,特别是次梁,应尽量满足图集要求。10、板配筋时,应注意I级、U级钢的区别(是否有弯钩),以及板厚不同时,千万注意不 能把钢筋拉通。11、画大样图时,一定要对照建筑大样图和立面图,以达到建筑的里面要求。12、梁配筋时,应注意腰

2、筋的设置,单侧腰筋应大于 0.1 bhw。13、柱配筋时,应同时满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体积配筋率的要求。14、后浇带应按新规范加强。15、高层建筑中,楼板开大洞后,宜按 JGJ3-2002 第 条加强。16、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 8m否则应开结构洞。在日常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贴将不断更新! ) 以下发表的部分是自己在工作中的总结, 部分来源于已发表的论文, 仅供大家参考! 欢迎批评指正!(以后将陆续将积累的总结上传)1、高层建筑的嵌固部位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抗震规范 )和高规第 第 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 室结

3、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 2 倍。”同时规定了嵌固部 位相应的构造要求。但并不是要求地下室顶板必须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有些高层结 构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高层主体范围以外的纯地下室地下一层为绿化覆土层,嵌固部位 就应降至地下一层楼板,并按此条件进行相应设计。 (高层主体外地下一层为绿化,但是上 下层刚度比能满足规范要求的话, 可以嵌固至首层楼板, 可以考虑此部分土体的嵌固作用。 基坑侧壁均有回填,对于没有大的纯地下室,基坑侧壁同样是回填土,情况应该是一样的。 我认为不用进行区分 by 脚踏实地 )2、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新规范除对

4、顶板的厚度及配筋等提出要求以外,还规定:a、“地下室柱截面每一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 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 1.1 倍”。设计时,各柱可在保持地 上纵筋布置的情况下,在地下室每一侧的第二排再附加纵筋即可。b、地上一层的框架结构柱和抗震墙墙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除应按规范各相关条文进行各项调整外,位于地下室顶 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3、关于转换梁新的 高规已经明确规定, 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 应采取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或暗柱,或在墙内设置型钢等至少一种措施,减小梁端 部弯距对墙的不利

5、影响。但有个别工程设计,将框支梁(转换梁)直接垂直支承于一般厚 度的剪力墙上,而未对墙体采取上述加强措施。其中有些转换梁是大跨度单跨梁垂直支承 于两端墙体;有些转换梁甚至位于支承墙的门洞边;有些支承墙因多层架空,高厚比不满 足要求。这类情况,为增强转换梁两端的约束能力,满足其钢筋锚固要求,必须在转换梁 两端的墙体中设置墙体端柱或扶壁柱,或加厚墙体设置暗柱(必要时加型钢) ,并按框支柱 的要求进行设计。4、新高规第 条,对各抗震等级框支梁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提高了要求,同 时增加了最小面积配箍率的要求,并作为强制性条文。5、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控制轴压比,并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是

6、高规为保证剪力墙的延性,新增加的要求。在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为入v/2的区段,规范允许配置箍筋或拉筋。所设拉筋应同时钩住墙体的水平分布筋(或箍筋)和竖 向分布筋,而不能有一部分拉筋仅钩住墙体的竖向分布筋。当此区段的体积配箍率或拉筋 的竖向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同时设置箍筋。6、新的抗震规范和高规对各抗震等级剪力墙在各种情况下的厚度与层高(或无支 长度)的比值作了更详细的规定,比旧规范要求更严。当难以满足墙体厚高比的要求时, 新规范也给出了墙体稳定的计算方法。7、地下室外墙作为混凝土构件, 在进行截面设计时, 侧土压力作为地下室外墙的永久荷载, 不仅要乘荷载分项系数,而且因为它起控制

7、作用,按新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其分项系 数应取 1.35, (与人防荷载组合时仍取 1.2 )。另外,严格来讲,地下室外墙的侧土压力 应按静止土压力计算,但在实际设计中,经常采用主动土压力计算,已经偏小。因此,不 能再不乘分项系数。?8、高层建筑地下室布置的一些墙体,地上对应位置无墙。如果在设计基础底板时将这些不 出地面的墙作为支座,则此墙应按深梁进行设计,核算其剪压比能否满足要求9、有些工程的结构设计中,框架梁或剪力墙连梁的抗震等级较高,对构件剪压比验算应予 以重视,当电算超限时做必要的处理10、一些高层建筑设计,南北侧窗台高度不同。如南侧为落地窗或低窗台(200-300mm),北侧为高窗台(

8、900-1100mn)在结构整体计算中,剪力墙的连梁高度均未考虑窗台,且连 梁刚度折减系数取规范最小值 0.5 ,周期折减系数取 1.0 。但施工图设计,窗台与墙同宽, 且与主体混凝土结构整体现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实际刚度分布及对整体 结构的影响、外墙肢及连梁的内力将与设计状态不符。因此,应按实际连梁高度进行整体 计算,或采取以下措施:a未作为连梁设计的窗台后砌,采取有效施工措施防止不同墙体 材料之间出现裂缝;b、减薄混凝土窗台厚度或在窗台墙与窗间墙连接处设控制缝。11、关于主次梁结点部位(梁面同高)的间接受荷情况,我国新老规范都明确规定应设置 附加横向钢筋,并承担全部集中荷载。

9、同时,不允许用布置在集中荷载影响区内的斜截面 受剪箍筋代替附加横向钢筋。12、主次梁楼盖中,当抗震设计框架梁上的荷载以集中荷载为主时,如果按箍筋加密区间 距进行电算,对抗震要求的箍筋加密区段以外的截面,因其剪力比支座截面衰减不多,故 应验算此截面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如计算需要,应延长箍筋加密区的长度。13、抗震设计时的型钢混凝土框支柱或框架柱,其箍筋设置除满足规范规定的体积配箍率 及构造要求以外,同一截面内的箍筋肢距,同样要满足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要求。 必要时仍要设置复合箍。14、在较为复杂的结构平面布置中,经常存在多方向柱网相接区域。有些设计将每根柱与 周围各柱均用框架梁连接起来,形成

10、不同方向的多梁交于一柱,导致节点区钢筋锚固和混 凝土施工困难。实际上,对于现浇梁板结构,水平地震力主要靠楼板传递,每根柱只要在两个接近垂直的方向有梁连接即可,不必将所有柱都连起来 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在不断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并体现 在设计规范、设计 手册、标准图集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结构程序在结构工 程中得到大量地应用,每个设计单位都在为彻底甩掉图板而做努力。结果给部分结构工程 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遵循规范、手册、图集,等待建筑师给出一 个空间形成的方案(非结构的) ,使用计算机,然后设法去完成它,自己只

11、不过是一个东拼 西凑的计算机画图匠而已。这不仅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会与 建筑师的交流中产生分歧与矛盾。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 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 , 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 经 济合理、安全适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但该法在运算过程中还带有一 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凭极限状态设计也很难估计建筑物的真正承 载力的。事实上,建筑物是一个空间结构,各种构件以相当复杂的方

12、式共同工作,且都并 非是脱离总的结构体系的单独构件。目前,人们在具体的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上还有一 定的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作为结构工程师不应盲目的照搬照抄 规范,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指南、参考,并在实际设计项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结 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 到实际工作中去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 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

13、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 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即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一些着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

14、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然而避免这种情况,概念设计的思想不妨是个好 方法。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 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 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 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 ,增加了结构的刚度 , 反而使地 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

15、作用效应 S 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 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 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 ;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 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 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 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同时,在目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中,概念设计的思想

16、也应得到延伸。在 1976 年唐山 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 2 万间民房无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纺厂三层的框架厂房,却因偏 重于传统构部件的加固 ,忽视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 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层 转移,仍然倒塌。概念设计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所接受, 并将在结构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然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单独构件和孤立的分体系的力学概念讲解。尤其在专 业课教学中,单项计算练习居多,综合练习偏少,并着重体现在考题中,使得相当部分学 生养成只知套用公式解题的习惯。而且近年来强调计算机应用教育,比如,毕业设计用结 构设计软件计算、出图。但由于计算机设计过程的屏蔽,手算过

17、程训练程度的削弱,造成 学生产生一定依赖性 , 结果综合运用能力下降, 整体结构体系概念模糊。 这些对于培养具有 创造力、未来的工程师是相当不利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 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 使建 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其中,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 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 者和执行者。这则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进行共同的努力。推广概念设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 办法 着名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

18、系一书中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广泛 而又有独特见解的结构概念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实例。该书着重介绍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 果总体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尖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 为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设计中创造性地相互配合,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奠定基础。这 本书第二版的出版,为我们更好的加深概念设计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概念设 计必然会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这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发展它吧,为结构设计 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正确应用CAD软件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结构分析理论的日臻完善 ,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系统 在建筑设计领域得

19、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近年来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理论的逐步成熟 ,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在众多的结构分析软件中 , 平面框排架计算与绘图软件 PK 既是独立的计算和绘图软件 , 又作为PKPM系列其它高层分析程序的接口软件,是结构工程师非常熟悉的。其它如结构平面 计算机辅助设计PMCAD剪力墙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JLQ,以薄壁杆件理论为基础的高层建 筑结构三维分析程序TAT,以及以墙元理论为基础的高精度空间有限元分析程序SATW等。我们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应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工程部开发的PKPMS列微机建 筑工程CAD系统,是一套比较优秀的建筑设计软件,而且涉及的内容比

20、较全面,它是集建筑 APM)、结构、设备(水 WPM暖HPM电EPM空调CPM),概预算(STAT)和施工于一体的 大型CAD设计系统,各个模块之间既可进行数据转换、接口 ,又可单独使用。其中结构平面 辅助设计软件PMCAD框排架计算及施工图绘制软件 PK高层空间分析软件TAT和基础设 计软件JC2CAD等可组成一个高效率的结构分析、计算及绘图系统。下面主要介绍这些结 构软件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1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设计中及与其它设计单位交往的过程中发现 , 虽然采用了 CAD ,但在结构施工图中出 现了许多概念性的错误和计算错误 , 有些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1、。 究其原因是由于许多 结构设计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 虽然初步掌握了一些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 使用能力 ,但是缺乏对整体结构概念的认识 , 过分相信计算机分析结果而出现结构计算模型 与实际建筑物的较大差别 ; 或由于软件技术条件认识不清而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为此 , 本 文就近几年来发现的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结合PKPM软件的应用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以便提 高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111 超规范设计导致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超规范设计问题对中小设计院来说是禁而未绝的问题。 虽然建设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的强调 ,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约束机制 ,有的地方设计审查流于形式 ,或对设计图纸的

22、审 查只限于对建筑造型的审查 , 使得一些超规范设计变成了耸立于城市街头的建筑物。当然 , 超规范设计有设计单位主观上的原因 , 也有的是客观上造成的。 超规范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几个方面 :(1) 砖混结构层数和高度超规范问题。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289) ( 以下简称“抗 规”) 中,多层砌体房屋由高度和层数两个指标控制 ,一般认为,超过其中的一个控制指标 即是超规范设计。近年来 , 一些抗震设防地区所建砖混建筑物相继出现 8 层带半地下室砖 混住宅。严格地讲 , 按“抗规”第 51112 条规定 , 带半地下室住宅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应从地 下室地面算起 , 也就是说 ,8

23、层带半地下室建筑的实际层数应为 9 层。(2) 底层框架砖房超规范设计问题。 底层框架砖房除存在上述高度和层数超规范问题以外 ,- 抗震还存在底层框架本身的设计超规范问题。“抗规”所谓的底层框架是指底层为框架 墙承重的结构 , 且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但抗震烈度为 6 度和 7 度地区可采用嵌砌于 框架之间的砖墙。 根据了解的情况 , 有些工程底层框架虽有抗震墙但截面面积明显不足。 一 些工程竟采用底层纯框架结构 , 而且在抗震区总层数达到 8 层。并有 1 托 7、2 托 6、甚至 3 托 5 的底层纯框架形式出现 ,并且在实际工程中底层有限的几片砖墙还常常是按填充墙 来考虑。这种结构形

24、式大都出现在临街的住宅设计中 , 尤其近年来在房地产开发商所建的商 品房中居多 ,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在地震中的表现是非常脆弱的。所以 , 一旦有地震发生 , 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3) 旧房改造设计中的超规范问题。某些过去设计建造的房屋在建设当时该地区的抗震设 防烈度低于现行的设防烈度 , 或由于建筑时的材料所限 ,其抗震能力较差 ,已属于抗震加固 对象, 而某些设计单位未进行加固设计而进行了加层设计 ,有的加层设计还超过现行规范要 求。在加层施工中原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 加层设计对该建筑的抗震性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调查发现, 导致超规范设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某些设计人员遵

25、循规范的意识淡薄 , 对规范规 定模糊不清、 学习不够, 甚至有些结构设计人员从来没有考虑过规范的要求。 二是建筑设计 的人员结构概念模糊 ,从建筑设计方案阶段造成结构设计是超规范的 , 而又片面地强调所谓 的建筑形式等要求 , 使结构难以满足规范要求。 三是某些建设单位由于从投资的限制、 土地 利用率等方面出发而提出不满足规范要求的结构形式 , 而设计部门为得到工程的设计任务 故意违反规范规定 , 有的设计单位领导为了眼前的利益 ,迫使设计人员进行超规范设计 ,四 是设计审查部门迁就建设单位的意图 , 使超规范设计在某些地方合法化甚至成为不成文的 地方标准和习惯作法。笔者认为 ,设计规范作为

26、国家制定的规程是指导建筑设计的纲领 , 作 为建筑设计工作者 , 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当违反。过分依赖计算机分析结果 , 忽视抗震概念和构造设计在实际工程中 ,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抗震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的问题。例 : 某 6 度抗震区 建筑, 设计为 6 层带半地下室砖混住宅 ,上部结构布置均匀规整 ,但是上部作为主要承重和 抗震墙体的内纵墙却没有基础 ,而是坐落于地下室的内横墙上 ,也就是说,上部 6 层墙体的 线荷载,变为集中荷载(点) 传于地下室横墙上 ,这种结构的传力路线是最为不利的。再如 : 某 6 层砖混结构商品楼 , 下部 3 层为商业网点 , 上部 3 层为住宅 , 初看起来好象

27、并无不妥 , 但是下部1层均为贯通整个进深的单间门市部,开间为3 0003 900 mm,实际上就是1层 只有横墙而没有纵墙 , 这样的建筑其纵向的抗震能力很小 , 是不能够按砖混结构来设计的。 其设计者认为按砖混结构设计 , 层数及高度均不超规范 , 结构是可行的。殊不知它的抗震性 能是极差的 , 是不能满足抗震要求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包括三部分内容 , 即概念设计、构造设计和结构计算。众所周知 , 地震是一 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我们对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对地震的破坏现象也只是 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建筑物抗震计算的原理只是一种近似方法。所以 ,我们在进行建筑物 抗震设计时 ,

28、 一定要遵循“抗规”提出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抗震设计构造要求来正确应用 CAD 软件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进行设计 , 例如底层框架结构上部的砖房的构造措施比多层砖 房的构造措施要严格一些 ,要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小于 414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等, 不能按砖房的抗震措施来设计 , 也不能单凭计算结果来判断结构的可靠性 , 象上述的两 个例子 , 结构的静力计算是没有问题的 , 而纵向抗震能力明显不足。113 对软件技术条件不清 ,导致计算和绘图结果错误每一种计算理论都有它的假定条件 , 每一个软件的编制都符合特定的技术条件 , 我们熟悉的PKPM系列软件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很好地理解

29、软件技术条件便不能很好地利用软件来解决 实际问题。一些对结构概念不很清楚的设计人员可能会过分地相信计算机而出现严重的设 计错误。6层砖混结构,其中第6层为大空间会议室,而且第6层沿纵墙外挑1200 mm也 就是说,第6 层的屋面、墙体等荷载最终传于 5层的外挑梁上,而挑梁向内的平衡长度不够或挑梁上的平衡荷载不足 ,显然挑梁的抗倾覆能力不足。设计者认为 : 挑梁的计算数据是由PMCAD软件生成的,其配筋是经过PK软件计算的,计算结果没有问题。其实,由于设计者对 软件技术条件不明 ,在操作时有荷载漏项 ,导致计算结果错误。2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211 结构平面辅助设计软件PMCAD勺应用PMCAD

30、! PKPM系列软件的核心模块,是建筑与结构连接的接口软件,也是结构平面设计软 件, 在这个模块中建立的结构模型应力求准确 , 能够反应结构的实际情况。(1) 交互式结构模型的建立。结构模型中所有的构件均在此项操作中输入 , 应当注意的是 : 凡是结构布置形式及构件尺寸和荷载不同的结构层均应描述为不同的结构标准层 , 对于上 下层柱变截面情况用构件相对于节点的偏心描述 , 注意在节点过密的时候墙体及梁布置的 连续性。在布置过两个或更多的标准层后 , 不能使用图案编辑菜单对某一层或某一部分拖动 或平移 , 因为所有的节点位置都是用相对于原点的位置描述的 , 拖动或平移会造成上下层节 点错位。全楼

31、的组装必须是自下而上的标准层组装 ,不能把后一个标准层组装于前一个标准 层之前。填充墙不能作为墙体输入。在此输入的荷载值应是荷载标准值 , 不是设计值。(2) PK文件的生成。对于砖混结构,按连梁生成的墙梁的PK文件,在没有进行砖混抗震验算时梁上没有上部墙体及以上层楼板传来的荷载。底框砖房的底层框架梁不可以用生成连 梁的方法生成PK文件,否则会引起框架上地震荷载的漏项,而用PK所画的梁施工图其节点 构造不满足“抗规”要求。在此项操作中生成的连梁PK文件应打开修改支座情况,主要是依据实际情况修改梁与柱的铰接还是固接。在此菜单生成的框架PK文件应打开修改梁惯性 矩增大系数和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 否

32、则 PK 软件按梁混凝土弹性工作配筋 , 使支座钢筋偏大而跨中钢筋偏小。212 平面框排架计算及绘图软件PK的应用PK是PKPMS列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单独使用,而且还可以和SATWETAT等模块 联合使(1) 框架绘图。有时计算结果显示梁柱超筋时 ,往往能够通过绘图 ,但是要注意此时的绘图 结果有时是错误的 , 其显示的配筋情况可能比计算小得多 , 必须修改计算数据文件后 , 梁柱 计算都不超筋时其绘图结果才是可信的。 另外, 在修改钢筋操作中对梁钢筋进行了通长修改 后, 一定要对所形成的施工图进行检查 , 使显示结果与绘图结果不一致。(2) 注意审查每一个柱的轴压比信息。PK软件对

33、柱的超筋控制是以最大配筋率来控制的,有时虽然软件未显示柱的超筋信息 , 但并不能说明我们所选的柱截面是合适的。213 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设计软件 JCCAD的应用对砖混结构而言,一般应在荷载组合中加入经PM2CA嗽件进行砖混抗震计算后的荷载。(2) 对框架结构而言,一般应计入经PK软件计算的PK荷载,并在PK荷载中计入地震荷载组 合,并经纵横两个方向的验算后确定基础选用的合理值 ,或计入经TAT SATW叫算的荷载 组合。若只经PM恒、活荷载计算,则结果在地震区会明显偏小。(3) 对弹性地基梁及筏板基础的计算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应根据现场勘探情况利用 软件对地基进行验算 ; 应根据地基及

34、设计情况不同选用适当的地基刚度系数 ; 根据上 部结构及场地情况,选取适当的基础形式和计算方法;经过反复地试算,最后确定较为合 适的梁截面和翼缘宽度。一般认为 , 如果我们确定了一种梁截面或翼缘厚度时 , 加大或减小 其截面尺寸都会引起配筋量的增加 , 那就说明我们选定的这个截面是较为合适的。3 结束语在工程设计时 , 即从模型简化、荷载汇总、结构计算到施工图绘制的全过程中 , 我们应认真 的考虑设计的每一环节 , 不仅保证计算模型的简化与工程实际相吻合 , 使计算假定与实际情 况相一致,而且应注意设计软件的适用条件及其技术条件 ,正确的适用CAD软件,保证计算 结果准确 , 更要加强规范的学

35、习 , 加强概念设计 , 保证结构满足各项构造措施的要求。 使建筑 结构安全能够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 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浅谈砌体结构的质量问题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众所周知, 采用砌体结构建造房屋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 以节约水泥和钢筋,降低造价。因此几十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可 替代的作用。在砌体结构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质量事故。砌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以下 四类:一、砌体强度不足1、设计截面太小,承载力不够;2、水、电、暖、卫设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太多;

36、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标准的水 泥和掺和料等;4、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二、砌体错位,变形1、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稳变形;2、施工质量问题,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增加变形,甚至错动;3、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4、施工工艺不当,如灰砂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三、局部损伤或倒塌1、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2、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3、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当措施,导致砌

37、体墙倒塌。四、砌体裂缝 砌体的裂缝是质量事故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判别。 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总结如下:1、温度变形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如平顶砖混结构顶层砖墙因日照及气温变化和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造 成屋盖与砖墙变形不一致所产生的裂缝,位置多在两端顶层墙体上。(2)、温度或环境温度温差太大。如房屋长度太长,又不设置伸缩缝,造成贯穿房屋全高 的竖向裂缝,位置常在纵墙中部。(3)、砖墙温度变形受地基约束。如北方地区施工期不采暖,砖墙收缩受到地基约

38、束而造 成窗台及其以下砌体中产生斜向或竖向裂缝。(4)、砌体中的混凝土收缩(温度与干缩)较大。如较长的现浇雨蓬梁两端墙面产生的斜 裂缝。2、地基不均匀沉降(1)、地基沉降差较大。如长高比较大的砖混结构房屋中,中部地基沉降大于两端时产生 八字裂缝;地基两端沉降大于中间时,产生倒八字裂缝;地基突变,一端沉降较大时,产 生竖向裂缝。(2)、地基局部塌陷。如位于防空洞、古井上的砌体,因地基局部塌陷而裂缝。(3)、地基冻胀。如北方地区房屋基础埋深不足,地基土又具有冻胀性,导致砌体裂缝。(4)、地基浸水。如填土地基或湿陷黄土地基局部浸水后产生不均匀沉降使纵墙开裂。(5)、地下水位降低。如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

39、地基,因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附加沉降导 致砌体开裂。( 6)、相邻建筑物影响。如原有建筑物附近新建高大建筑物造成原有建筑产生附加沉降而裂缝3、结构荷载过大或砌体截面过小(1)、抗压、抗弯、抗剪、抗拉强度不足。如中心受压砖注的竖向裂缝;砖砌平拱抗弯强 度不足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挡土墙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水平裂缝;砖砌水池池壁沿灰缝 的裂缝。(2)、局部承压强度不足。如大梁或梁垫下的斜向或竖向裂缝。4、设计构造不当(1)、沉降缝设置不当。如沉降缝位置不设在沉降差最大处;沉降缝太窄,高层房屋沉降 变形后,低层房屋随之下沉砌体受挤压而开裂。(2)、建筑结构整体性差。如混合结构建筑中,楼梯间砖墙的钢筋混凝

40、土圈梁不闭合而引 起的裂缝。( 3)、墙内留洞。如住宅内外墙交接处留烟囱孔影响内外墙连接。使用后因温度变化而开 裂。(4)、不同结构混合使用,又无适当措施。如钢筋混凝土墙梁挠度过大引起墙体裂缝。( 5)、新旧建筑连接不当。如原有建筑扩建时,基础分离而新旧砖墙砌成整体,使结合处 产生墙体裂缝。(6)、留大窗洞的墙体构造不当。如大窗台墙下,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5、材料质量不良1)、砂浆体积不稳定。如水泥安全性不合格,用含硫量超标的硫铁矿渣代砂引起砂浆开(2)、砖体积不稳定。如使用出厂不久的灰砂砖砌墙,因收缩不一致较易引起裂缝。6、施工质量低劣(1)、组砌方法不合理,漏放构造钢筋。如内外墙不同时砌筑

41、,又不留踏步式接茬,或不 放拉接钢筋,导致内外墙连接处产生通长竖向裂缝。(2)、砌体用断砖,墙中通缝、重缝较多。如某单层厂房围护外墙因集中使用断砖而裂缝(3)、留洞或留槽不当。如某办公楼在 500mmS窗间墙留脚手眼,而导致砌体开裂缝。7、地震和工程振动( 1)、地震。如多层砖混结构宿舍在强烈地震下产生的斜向或交叉裂缝。( 2)、无下弦人字木屋架。如顶层人字木无下弦屋架,在地震时产生水平推力,顶部墙体 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顶层墙角在地震时出现角部 V 形裂缝。( 3)、不均匀震陷。如楼盖有圈梁,地震时一侧震陷较大窗间墙出现斜裂缝。( 4)、机械振动。如某工程附近爆破所造成的裂缝。综上所述,设计不当

42、、材料不良、施工低劣和地震及机械振动造成的裂缝比较容易观察和 判别。砌体最常见的裂缝原因是温度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但也有因荷载过大或 截面过小导致的裂缝,则其危害性往往严重。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现代住宅建筑要求大开间,平面及房间布置灵活、方便,室内不出现柱楞、不露梁等。异 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住宅建筑的要求,因而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目前,现行国家规范或规程中尚未给出有关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条款,因此, 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常会遇到一些规范或规程尚未论及的问题, 需要设计人员积累经验, 利用正确的概念进行设计。本文旨在对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

43、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个人看法,供结构 设计人员参考。1 异形柱结构型式及其计算异形柱结构型式有异形柱框架结构、 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核心筒结构。异形柱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受力性能、抗震性能与矩形柱结构不同。由于异形柱截面 不对称,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双向偏心受压给承载力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对异 形柱结构应按空间体系考虑, 宜优先采用具有异形柱单元的计算程序进行内力与位移分析。 因异形柱和剪力墙受力不同,所以计算时不应将异形柱按剪力墙建模计算。当采用不具有异形柱单元的空间分析程序(如TBSA 5.0)计算异形柱结构时,可按薄壁杆件模型进行内力分析。对异形柱框架结构,一

44、般宜按刚度等效折算成普通框架进行内力与位移分析。当刚度相等时,矩形柱比异形柱的截面面积大。一般,比值( A矩/A异)约在1.10-1.30之间1。 因此,用矩形柱替换后计算出的轴压比数值不能直接应用于异形柱,建议用比值(A矩/ A异)对轴压比计算值加以放大后再用于异形柱。对有剪力墙(或核心筒)的异形柱结构,由于异形柱分担的水平剪力很小,由此产生的翘 曲应力基本可以忽略, 为简化计算, 可按面积等效或刚度等效折算成普通框架剪力墙 (或 核心筒)结构进行内力与位移分析。按面积等效更能反映异形柱轴压比的情况,且面积等 效计算更为简便。但应注意,按面积等效计算时,须同时满足下面两式:A 矩=人异;(2

45、)b/h=(lx 异/ Iy 异)1/2式中,A矩、A异 分别为矩形柱和异形柱的截面面积;b、h分别为矩形截面的宽和高;lx异、ly异一一分别为异形柱截面x、y向的主形心惯性矩。一般,按面积等效计算时,矩形柱的惯性矩比异形柱的小。但对有剪力墙(或核心筒)的 异形柱结构,计算分析表明 2,按面积等效与按刚度等效的计算结果是接近的。异形柱的截面设计,可根据上述方法得出的内力,采用适合异形柱截面受力特性的截面计 算方法进行配筋计算。2 短肢剪力墙结构及其计算短肢剪力墙结构是适应建筑要求而形成的特殊的剪力墙结构。其计算模型、配筋方式和构造要求均同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在 TAT TBSA中,只需按剪力墙输

46、入即可,而且 TAT TBSA 更适合用来计算短肢剪力墙结构。TAT TBSA所用的计算模型都是杆件、薄壁杆件模型, 其中梁、柱为普通空间杆件,每端有6个自由度,墙视为薄壁杆件,每端有7个自由度(多 一个截面翘曲角,即扭转角沿纵轴的导数) ,考虑了墙单元非平面变形的影响,按矩阵位移 法由单元刚度矩阵形成总刚度矩阵,引入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假定减少部分未知量之后 求解,它适用于各种平面布置,未知量少,精度较高。但是,薄壁杆件模型在分析剪力墙 较为低宽、结构布置复杂(如有转换层)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薄壁杆件理论没有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当结构布置复杂时变形不协调。而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肢长较短(

47、一 般为墙厚的5 - 8倍),本身较高细,更接近于杆件性能,所以,用 TAT TBSA计算短肢剪 力墙结构能较好地反映结构的受力,精度较高。对设有转换层的短肢剪力墙结构,一般都只是将电梯间、楼梯间、核心筒和一少部分剪力 墙落地,其于剪力墙框支。框支剪力墙是受力面向受力点过渡,由于薄壁杆件的连接处是 点连接,所以用薄壁杆件模型不能很好地处理位移的连续和力的正确传递。因此,带有转 换层的短肢剪力墙结构宜优先采用墙元模型软件(如SATW/E进行计算。当然,从整体上的内力(特别是下部支承柱的内力)分布情况来看,如果将剪力墙加以适当的处理,还是 可以用TAT TBSA对结构进行整体计算的3。3异形柱的受

48、力性能及其轴压比控制天津大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异形柱的延性比普通矩形柱的差。 轴压比、高长比(即 柱净高与截面肢长之比)是影响异形柱破坏形态及延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异形柱由于多肢的存在,其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往往不重合,在受力状态下,各肢产生翘 曲正应力和剪应力。由于剪应力,使柱肢混凝土先于普通矩形柱出现裂缝,即产生腹剪裂 缝,导致异形柱脆性明显,使异形柱的变形能力比普通矩形柱降低。作为异形柱延性的保证措施,必须严格控制轴压比,同时避免高长比小于4(短柱)。控制柱截面轴压比的目的,在于要求柱应具有足够大的截面尺寸,以防止出现小偏压破坏,提高柱的变形能力,满足抗震要求。广东规程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49、(GBJ1 89)中所规定的柱子轴压比降低0.05取用(按截面的实际面积计算);天津规程则根据箍筋间距 与主筋直径之比、箍筋直径及抗震等级共同确定,其要求比广东规程严格,例如,对s/d = 5、4(即箍筋间距 s= 100mm纵筋直径d分别为20mm 25mm勺情况),箍筋直径 dv = 8mm抗震等级为三级的L形截面,其轴压比限值分别为 0.60 , 0.65。异形柱是从短 肢剪力墙向矩形柱过渡的一种构件, 柱肢截面的肢厚比(即肢长/肢宽)不大于4。高规(JGJ3-91)第条,“抗震设计时,小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3bW, “一、二级剪力墙的小墙肢,其轴压比不宜大于0.6 ”。根据上述分析,

50、为便于应用,建议在6度设防区,对于异形柱框架结构, L 形截面柱的轴压比不应超过 0.6(按截面的实际面积计算, 下同),T形截面柱的的轴压比不应超过 0.65,十字形截面柱的轴压比不应超过 0.8 ;对于 异形柱框架-剪力墙(或核心筒)结构,由于框架是第二道抗震防线,所以框架柱的轴压 比限值可放宽到0.65 ( L形)、0.70 (T形)、0.90 ( +字形),但对于转换层下的支承柱, 其轴压比仍不应超过 0.60。短柱在压剪作用下往往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短柱。根据高长比不 宜小于4,在梁高为600mm的前提下,当标准层层高为 3.0m时,异形柱的最大肢长可为 600m

51、m底层层高为4.2m时,肢长可为900mm4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转换层的设置高度及框支柱在现代高层住宅的地下室和下部几层,由于停车和商业用房需较大空间,就得通过转换层 来实现。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中,一般都只将电梯间、楼梯间、核心筒和一少部分剪力墙落 地,其于剪力墙框支。据研究表明 5,“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位置较高时,转换层附近层间位移角及内力 分布急剧突变,内力的传递仅靠转换层一层楼板的间接传力途径很难实现;转换层下部的框支结构易于开裂和屈服, 转换层上部几层墙体易于破坏。 这种结构体系不利于抗震 高烈度区(9度及9度以上)不应采用;8度区可以采用,但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可 考虑不宜超过3层

52、;7度区可适当放宽限制。”因此,建议在6度抗震设防区,短肢剪力墙结构中转换层设置高度不宜超过5层,避免高位转换。转换层上下的层刚度比丫宜接近 1,不宜超过2。转换层位置较高时,宜同时控制转换层下部“框支”结构的等效刚度 (即 考虑弯曲剪切和轴向变形的综合刚度),使EgJg与EcJc接近。EgJg为剪力墙结构的等效 刚度,剪力墙结构高度取框支层的总高度, 其平面和层高与转换层上部的剪力墙结构相同; EcJc为转换层下部“框支”结构的等效刚度。研究表明5, “控制转换层下部框支 结构的等效刚度对于减少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和内力突变是十分必要的,效果也很显 着。”规范对框支柱的内力、轴压比、配筋等

53、的要求都严于普通柱。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位 置较高时,如何定义框支柱,涉及到安全与经济的问题。根据圣维南原理,局部处理的影 响只限于局部范围,所以当转换层位置较高(如高位转换)时,除转换层附近楼层的内力 较复杂外,下面的结构受到的影响很小,应与普通框架结构基本一样,不必按框支柱处理。 文献6计算了两个 28层的结构,一为内筒外框架结构,一为内筒外框支结构,转换层 设在 18层。计算结果表明,转换层下二层的内力影响很大,下三层的内力误差最大为 15%, 下五层的内力已比较接近(最大误差小于 10%), 下八层的内力已基本一样(最大误差小于 5%)。这说明框支柱只需在五层范围内加以考虑,其它层的

54、柱子按普通框架柱处理即可。因 此,建议当转换层位置不超过五层时,转换层下的各层柱均按框支柱处理;当转换层位置 超过五层时,转换层下相邻的五层柱按框支柱处理,而其它层的柱按普通框架柱处理。由 于高位转换对抗震不利,所以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高位转换。5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及概念设计 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结果表明 7,建筑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的墙肢、底部外围的小墙肢、连梁等是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当有扭转效应,建筑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的墙 肢会首先开裂;在地震作用下,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将以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底部外围的 小墙肢,截面面积小且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破坏严重,尤其“一”字形小墙肢

55、破坏最严 重;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墙肢刚度相对减小,使连梁受剪破坏的可能性增加。因此, 在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对这些薄弱环节,更应加强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例如, 短肢剪力墙在平面上分布要力求均匀,使其刚度中心和建筑物质心尽量接近,以减小扭转 效应;适当增加建筑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的墙肢厚度(宜取250mm对底部外围的小墙肢根据需要可取用 300mm,加强墙肢端部的暗柱配筋,严格控制墙肢截面的轴压比不超过 0.6 ,以提高墙肢的承载力和延性;高层结构中连梁是一个耗能构件,连梁的剪切破坏会使 结构的延性降低,对抗震不利,设计时应注意对连梁进行“强剪弱弯”的验算,保证连梁 的受弯屈服先于剪切破坏;短肢剪力墙宜在两个方向均有梁与之拉结,连梁宜布置在各肢 的平面内,避免采用“一”字形墙肢;短肢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配筋应符合规范要求; 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