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

上传人:z**** 文档编号:86948445 上传时间:2022-05-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很难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热门】物理说课稿合集五篇一、说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高三物理八模考试 (陕西省 20xx 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试 卷 I 卷讲评。二、说学生现况理综物理 I 卷共 8 个选择题,其中涉及力学部分考点的有 4道题,涉及电磁 部分考点的有 4 道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力学部分得分率较高,最好的是 15 题追及和相遇问题, 电磁部分得分率较低, 最差的是 20 题的电磁感应现象的判断 和小计算。 I 卷集中反映出学生两个问题,一是电磁部分掌握较差,二是复习不 扎实,考虑问题不全面。三、说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试卷,查漏补缺,明确问题,矫正错误,并寻找出现 错误的原因。2、能力目标: 通

2、过典型错误的分析、 矫正,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试卷评讲,增强学习信心;培养认真审题,仔细做题的好 习惯。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矫正教学难点: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与解题方法分析五、说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讲练结合六、说教学过程三段:自主阶段合作阶段反思阶段(一)自主阶段一、教师试卷分析1、学生得分情况与考查知识点:(PPT展示)2、老师评析总体答题情况,表扬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二、学生自主纠错 要求:对基础性的试题,概念性的问题由学生参考课本及辅导书在个人能力范围之内先独立纠错。(二)合作阶段三、小

3、组合作讨论要求:小组内互助,对自己还不能改正的题目,主动向小组其他同学请教, 鼓励答题正确的同学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讲给本组答题错误的同学,重点是 探索方法和思路。四、师生共同探究目的:知识建构,方法建构要求: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自己错误的思路、解题方法,其它小组 有能力帮助解决的请代表进行讲评,学生之间都不能解决的或分析不清的,教师 重点讲评。五、考点补偿训练要求:限定时间,完成对点训练题六、反思总结提升自己要求:学生根据八模考试自我分析报告单 ,对本次考试涉及的考点, 的致错原因、对存在问题的反思、近期目标、对老师的期望和建议等进行反思总 结。【课堂小结】 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1、错

4、因归纳 2 、知识建构、方法建构【作业布置】完成本次考试的考试分析报告单七、说设计意图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 讲述的是感应电流 (感应电动势) 方向的规律。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 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 比较抽象的结论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 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要 求学生具备

5、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如下: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认知目标: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 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说学生(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2)中学生好奇心强, 可以通过生动, 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

6、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说教学法1、说教法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 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 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 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 在较短的时间内, 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

7、堂的几次 “请您留言”,把全体同 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 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 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 和掌握定律(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 性。( 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 得出一般性的物理 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 辑性和严整性。2、说学法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

8、目的之 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2)实验探索法: 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 通过认真 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 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 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说过程(略)教学

9、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 ,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10、教学方法:转换研究法、实例归纳法 教学用具: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墨水、空气压缩演示仪、硝化棉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 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 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 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

11、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 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 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 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 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 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 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

12、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 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时,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 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 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炽 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 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4)内能和机械能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 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

13、动 情况有关。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 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4、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1)列举锯木头和用砂轮磨刀具,锯条、木头和刀具温度升高,说明克服摩 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功全部用于物体内能改变 的情况下,外力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改变多少。如功的单位是焦耳,内能的 单位也是焦耳。演示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说明外力压缩空气过程,对气体做功,使气体 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棉花的燃点而使其燃烧。以上实例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 些

14、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 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 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量的单位是焦耳。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三、小结略。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地位及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 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 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 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 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处理方法:虽然 3

15、5 要求低,但是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 35的最重要 内容,做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 物理思想、物理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切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 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定位为:(二)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是矢量,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培养守恒思想。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并会用它解决问题。 在讲解例题 2 时和学生探讨一下车辆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4、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

16、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动量、动量守恒定律。难点是动量守恒条件的确立。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四)教法和学法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 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 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通过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学生交流展示,学生提 出疑问,在自主学习中体会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物理方法,使之获得内 心感受。再进行达标训练起到巩固的效果。(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碰撞动画) 、实物展示台(供学生展示用) 、学

17、案(课前要求预 习)。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流程1)整体设计安排“知识键接(创设情景)展示目标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训练课后巩固训练”进行,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的主 导地位。2)环节设计(主要是知识键接引入和重难点突破)情景键接导入,通过两小球的一维碰撞,V2V1发生碰撞,问碰撞后有几种可能情况?并思考碰撞中遵循怎样的规律?(从不变量引入守恒并导出了动量的概念)重点( 1)讨论动量概念,我设计如下知识点填空,可以概括其要点。1、定义;2、表达式;3、单位;4、方向;5、动量变化。这些内容在引入动量概念后可以轻松自主解决。重点、难点( 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条

18、件自学问题: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2、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 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 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l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3、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4、表达式5、适用条件在例题 2 的分析中可设计如下问题:1 、是否满足守恒条件;2、选择正方向;3、碰前动量;4、碰后动量;5、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计算。1)学生活动:讨论()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学生在讨论中遇到问题询问老师、老师汇 总展示交流(1)教学把巡视中遇到的问题和重点问题提出来, 先让

19、或者引导其 他小组会的同学给与解答,不会的教师才再给与解答。然后教师给与延伸(例题 分析)2)当堂达标训练( 10 分钟)学生展示答案与标准答案比较。解答有异议的 问题。3)课后设计专门的巩固训练总结语:应及时说明:这是课前的设计,还有待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 并且将在具体实施中结合课堂实际及时应变调整。重力与重心是必修 1 第四章第 1 节的内容,涉及到力的描述、重力及 其测量、重心与稳定。重力作用于一切物体,并贯穿于物体整个运动过程,对重 力的学习有助于研究物体运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力学的重 点内容,是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动力学部分。本节内容是力学中 重要的

20、基础知识,是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是对力学习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力 - 重力的进一步学习,有助于对力的认识和掌握, 也为后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与运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力的三要素来表达一个力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知道在不同纬 度的 g 的取值是不一样的3知道重心的概念与物体稳定相关的两个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悬挂法来测重心, 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重 力的方向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 培养应用物理知识

21、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 力4. 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解决稳定与重心的高低、 支面面积 的大小的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锥体爬坡实验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通过学习质心, 让学生 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2通过稳定的对比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增 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说学情学生在初中的“来自地球的力”已经学习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学习了 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还运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习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 g=9.8N/Kg 。不过都是一些比浅的, 知识感较肤性的认识, 在一定意义上说, 很难 理解质心这样的概念,所以要

22、引导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这里学生将学习不 同的知识点,质点、重心与稳定,特别是质点高一的学生比较难接受。对于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较熟悉,学习时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 于高一的 . 学生对小实验比较感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做实验, 并通过提 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mg不同的纬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 一样的。2、重心的测量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3、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教学难点1、重力的方向及应用2、物体稳定的有关因素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稳定和重心的高低、支

23、面面积的大小的关系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演示实验锥体爬坡,给学生一种与他们认为不一样的现象,提出问 题(为什么锥体会从低往高处滚动呢?)让学生思考并引起学生的兴趣,向学生 说,学完了今天的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不 仅可以让学生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听 课效率。二、新课教学力的描述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了力、以及力的三个要素,在这里只是为学习新的内容 而准备的知识基础的,由于我们对力的学习都从三个要素来学习的,所以, 对重力的学习也要从三个要素开始,而力的学习已经是初中,经过了暑假,学生 会生疏了,在这里也可以看成是复习的形式进

24、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以前 的知识,也为后面的重力的学习打下基础。 对与一个力的描述, 要有大小、 方向、 作用点。重力及其测量由于在初中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了重力的测量,同时也知道了G和m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里运用讲授法给学生讲清楚重力和物重两个概念,并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两者的关系(正比,比值为 g),同是也让学生测量重力是用什么仪器, 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在这里有一点与初中不一样的是初中时没讲到g的取值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样的, 而且,在不同的高度, 其值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方向, 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了,在这里还是要学生清楚的理解竖直向下,要跟垂直向 下区分开来。重心与稳定由于重力与稳

25、定比较抽象,因此将此定为我讲课的重点,由于用交点来测重 心所在直线很容易让学生误解,而且中心是应用很广泛的针对,因此我才用实验 法。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在初中学生已经有学了,在这里不仅要教给学生什么 是重心,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明白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一般情况下我 们都是用悬挂法来测量物体的重心的。同时也给学生讲解在日常生活中重心的应 用,使学生清楚原理。通过上面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在上课时的引入, 这时,可以让学生领悟重心的奥妙,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被激发。另外一难点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稳定问题,通过让学生摆放物件进行探究。课堂练习:课本 P62:1、2三、小结1、力的描述是通过三

26、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地面附近的物体,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 体是地球3、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来计算 大小,g = 9. 8 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4、对于物体,在不同纬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样的。5、物体的稳定与物体的重心高度、物体的支面面积有关,重心越低越稳定, 支面面积越大越稳定。四、作业 P62: 3 、 5五、板书设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9.8N/kg(g 不同纬度的取值 不同)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用悬挂法测量)重心和稳定: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积的大小越低越稳定,支面面积越大越稳定六、教学效果预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可以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了解到 g 的取值 情况,知道用悬挂法来测量重心,能把物体抽象成一质点,这对于后面的学习有 很大的帮助,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与稳定相关的因素。【热门】物理说课稿合集五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